《江西中医学院学报》创刊于1988年,由主办江西中医学院。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一个月到三个月。通过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在线投稿系统进行投稿以及查询稿件的审理情况及有关稿件的其他信息。
文稿字迹清楚,书写规范,特殊文种、上下角标、字母大小写、文稿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炼,层次清楚,必要的统计学处理并注明所用统计学方法,文题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等符合要求的稿件更容易快速通过审核。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现改名为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由江西中医药大学主办,是省级期刊,分为专科学报、函授本科学报、二本学报、一本学报,出版周期为双月刊,为华东地区优秀期,主要刊登中医学、中药学、药学、中西医结合、护理学、心理学、公共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哲学、应用经济学、艺术学、生物学、教育学等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一、《伤寒论》文献研究1 成无己生平及《注解伤寒论》撰注年代考 中华医史杂志 1998(4)2 《伤寒补亡论》引《伤寒论》文所据祖本之探讨 中医文献杂志 1998(3)3 《注解伤寒论》引书简考 中医文献杂志 1999(2)4 《注解伤寒论》所据祖本考 中华医史杂志 1999(4)5 《注解伤寒论》的学术特色及对后世的影响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9(6)6 《伤寒明理论》的学术特色及对后世的影响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1(1)7 《伤寒明理续论》的特色及不足 国医论坛 2001(3)8 《注解伤寒论》释误考 中医文献杂志 2003(4)9 《注解伤寒论》书名考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10 《注解伤寒论》首次刊刻过程考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1 试论成注《伤寒论》版本对后世的影响 中医文献杂志 2004(2)12 《注解伤寒论》“府病说”对后世的影响 中医药学刊2004(7)13 试析成无已阐释《伤寒论》的辨证思维方法 四川中医2004(5)14 成无已生平考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3)二、中医医史内史、外史研究1. 略论道教文化对《千金要方》的影响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3(2)2. 万密斋小儿心理疗法浅析 国医论坛2003(2)3. 瘀血体质的状态及形成因素 江西中医药 2003(4)4. 孙思邈小儿护养法的启示 中医研究2003(3)5. 体质与证的区别与联系及其临床意义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5)6. 论归经学说的提出对方剂学发展的影响 中国中医基础理论杂志 2003(10)7. 哕义衍变考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3(2)8. 文医交叉课程《训诂学》教学体会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 2003(12)9. 试论宋儒治学方法对宋士大夫编撰医书的影响 中华医史杂志 2005(3)10. 从《千金宝要》看宋文人编撰医书的思路 国医论坛 2003(6)11. 从历法谈李时珍以《雷公药对》所用历法为周历之误 医学求真集 2003 第六届中医文献学术研讨会12. 试析宋士大夫私人编撰医书之原因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004(2)13. 试论宋儒治学方法对宋《伤寒论》文献研究方法的影响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5(1)14. 从五脏五行配属关系的多样性看医学发展的轨迹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4 (4)15. 谈医学史外史研究倾向的思考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4(10)16. 《中医古籍文献学》学习体会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5(3)17. 道家复归婴儿的现代养生意义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4(6)第二位18. 从《本草纲目》看药物炮制法改进的原因 光明中医2007(1)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中医医史文献研讨会 06威海19. 《伤寒明理论》、《伤寒明理续论》的比较研究 中国中医基础理论2007(8)20. 《难经本义》初次刊刻情况考 中华医史杂志 2007(6)21. 《十四经发挥》十四经模式的确立及丹道文化背景分析 医学与哲学 2007(1)22. 试述《本草纲目》对药物炮炙法的贡献 光明中医2007(1)23. 谈滑寿整理《素问》的成就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24. 从李济马的知识结构看儒家思想对其医学成就的影响 医学与哲学2007(5)25. 郭思与《千金方》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7(5)三、教学研究1. 《训诂学》渗透医学人文精神教学法的尝试 中医药学刊2007(5)2. 谈《训诂学》教学中学生阅读及理解古医书能力的培养中医教育 2005(2)3. 人文社科知识介绍在《中医文献发展史》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中医教育 2005(1)
江西中医学院创建于1959年。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学校坚持“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的办学宗旨,弘扬“惟学、惟人、求强、求精”的校训,以“培养适应社会进步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实践型、创新型、创业型人才”为目标,努力办人民满意的大学。先后获得全国和全省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省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有湾里、阳明、抚生、望城四个校区,校园面积2308亩,校舍面积40万平方米。设有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药学院、计算机学院、人文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部、体育教学部、研究生部、成人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学院、培训学院等14个教学机构,2所直属附属医院、8所非直属附属医院。
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220.52万元。图书馆纸质藏书77.8万册,电子图书40.6万册,电子资源数据库19个。有一批学术价值很高的珍、善本典籍。编辑出版《江西中医学院学报》、《江西中医药》学术期刊。
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034人,具有博、硕士学位教师403人,高级专业技术职称343人,博士生导师16人,硕士生导师228人,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4人。
学校设有本科专业2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个,涉及医、工、理、文、经、管六大学科门类。2003年获教育部批准为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工作单位;2009年,经省政府批准,列入2008—2015年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规划。现有各级各类在校生1.5万人,形成了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港澳台生、外国留学生教育和成人教育多层次办学体系。
学校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7门,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2个、省级品牌专业5个、特色专业4个、教学团队3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2007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学校现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8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2个。近5年,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787项,其中,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65项、省部级项目143项;出版学术专著(教材)108部;获国家发明专利23项,新药(保健品)证书及临床批件20项;科研成果获各级各类奖励3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13项。2007年,“新型抗肿瘤药槐定碱的研究”与“腧穴热敏化临床研究”2项成果双双获得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学校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医疗、教育机构保持长期的友好往来与合作。
附属医院(江西省中医院)建于1957年,是“国家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全国示范中医医院”。拥有7个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科专病,5个省级中医(中西医)医疗中心,2个省级医学领先专业,8个省级重点中医专科专病,4个省级特色专科。组建了南方灸学研究所和江西省南方灸疗中心,“江西灸”品牌优势日益凸显。
今天的江西中医学院,教育水平大步提高,科学研究成果丰硕,办学特色更加彰显,学校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正朝着建设中医药强校的目标阔步前进!
还有 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