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花 文学社,这个可以有。但人们印象深刻的还是火柴盒上的贴画,曾经是收藏的大热门。
咱还说火花文学社,这个确实有,由山西文联主办。
50年代中期,以《火花》杂志为主要阵地,汇聚了一批在创作风格上与赵树理明显趋同的作家,主要有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等人。由于这些作家都集中在山西,艺术风格和创作方法又都以赵树理为楷模,文学批评界曾一度以文学流派视之,命名为“山药蛋派”或“火花派”。
这一派的形成,是在建国后,特别是五十年代末,以《火花》为阵地,赵树理发表了《锻炼锻炼》,马烽写出了《饲养员赵大叔》、《自古道》、《韩梅梅》、《三年早知道》,西戎写出,了《宋老大进城》、《赖大嫂》,束为写出了《老长工》、《好人田木瓜》,孙谦发表了《伤疤的故事》,胡正写出了《两个巧媳妇》、《三月古庙会》等短篇小说,被文艺界称为“火花派”或“山西派”,又谐谑呼之曰“山药蛋派”,正式形成一个独立的流派。其特点是:多以山西农村日常生活为题材,采用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侧重反映山药蛋派为现代小说创作的民族化、大众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将20年代以来的乡土文学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赵树理的短篇名作《锻炼锻炼》,首刊于1958 年8月号的《火花》杂志。
目前,《火花》分山西和北京编辑部,北京有《火花-文化创意产业》版。
火花收藏学
在旧中国,火柴是舶来品。自1864年开始有火柴进口,时称自来火。火柴输入中国始见于1865年天津海关报告,其后两三年又陆续见诸各地海关报告。初期进口的主要是欧洲火柴,后有日本仿造运入,至1891年从原来的每年二三千箱增至十万箱。《李文忠全集》卷二十《译署函稿》载;“近来英、德、美各国运载来华,行销内地日广,日本仿造运入通商各口龙多。”足见此舶来品日增月盛,占去中国主要的城乡市场。舶来品的出现,亦刺激了中国的有识之土,遂创办自己的火柴工业。1878年前后,便有了民族火柴工业的萌芽,上海、广东、四川、天津、福建、浙江、山西、江苏、湖南等省市多有办厂生产,“盖因这项工业,不仅制造简单,不需复杂的机器和熟练的工人,而且所需资本不多,个人亦足以举办。加以政府的保护,不遗余力,故能获得发展。但这类工厂,当时一切原料皆仰给外国……”(见祝慈寿编《中国近代工业史》第432页)。
民族火柴工业创办之始,其产品商标也一度盗用、仿冒过舶来品的商标,如创办于1879年的广东巧明火柴厂的舞龙、猴鹿、妹鹿等便不无这方面的痕迹,且民族火柴工业的这种盗用、仿冒舶来品商标的状况,还有着好一些的日子。到1927年中华火柴同业公会公布各地火柴厂家注册登记的产品商标,这一历史才算基本结束。而中国民族火柴工业的这一现象,在国外并不多见。这也是设立中国火花收藏学必须建立在对中国火柴生产及其产品商标的起源,演变与发展研究的基础上。
一、火花收藏学的基本定义。火花是火柴商标和印有火柴制作(包括委托制作)单位标志的火柴装饰画、宣传画的总称。这种称谓,源于李树松提出的“火花是60年代前的火柴商标和以后的火柴装饰画、宣传画加生产厂家标志的总称”。研究火花——这一收藏对象的天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综合学问。
所谓这一收藏对象的天然属性,是指火花是火柴产品的有机组成部分,整体上与火柴产品不可分割,当其体现为火柴产品的商标时,又有着相对的独立性与完整性。其主要以纸、塑料、金属等为载体,其设计目的、设计标准和质量要求与火柴产品有着内在与外在的必然联系。
所谓这一收藏对象的社会属性,是指火花的起源,演变和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生的联系及其在收藏者的收藏过程与收藏者发生的种种关系。这种社会联系和收藏关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年代,又有着不同的特征与不同的内容,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其内外结合的物质意义和精神意义。
火花的天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又是互相作用的一具结合体。当其为火柴产品的商标、装饰画或宣传画而脱离火柴产品时,其相互作用的关系尤为密切,以至人们的考察这种关系时所倾注的心力和由此而展开的学术活动,往往比探讨火花两种属性中的一种要多得多,这无疑是设立火花收藏学的出发点和基本依据,以及作为这一学说设立的主要课题。事实上,中国火花收藏界近10年先后对早期火花、火花分期、火花定义、“伪花”与商品火花的探讨,无不是试图寻觅设立火花收藏学的理论依据与现实条件下的可能性,只是人们对这些实践还没有很好地加以科学总结而未达到应有的重视。故此,理性地提出与设立火花收藏学,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火花收藏学,已有历史与时代对中国火花收藏界提出的客观要求,以及中国火花收藏界的历史与现实选择。
二、花收藏学的基本框架。这个框架,实际上是人们围绕收藏对象的本质意义及其进入社会收藏后所发生的经济、政治、文化意义以至收藏行为产生的多边关系的一个学术命题,而这一命题,又是在遵循一定的原则与方法的基础上由若干剖分构成的,这包括:
1.火花的基本定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不同的年代,这一收藏对象的本质属性与社会属性,以及它的价值、使用价值和主要的流通形式。学术上,不同时期或不同年代收藏界对这一收藏对象的基本定义的主要观点、主张及其影响与作用。
2.火花的演变。这一收藏对象的起源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不同的历史时期或不同的年代其主要表现形式与本质特征,其与社会发生的种种关系。
3.火花的物质与精神意义。这一点,可围绕这一收藏对象在历史和现实的地位,作用和在民间收藏文化领域的影响力,以及与其它收藏学科的周边关系分类设立各种研究课题,展开系列或专题的学术探讨。
4.火花学术研究的原则与方法。这种研究的选题、立论以至成果的完成,必须讲求的尊重历史、尊重科学和谋求积极的社会效果等等而相应出台的约束机制和运行机制,是这个命题的主要内容。
5.火花收藏组织。以火花为收藏对象的收藏组织又分为活动型与学术型两种,前者以藏品交流为主,后者以学术交流为主,二者的基本功能不同,却都能反映收藏者或收藏研究者与收藏对象的关系。这些关系的作用而产生,形成的文化,其内涵与外延,也是火花收藏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且可根据不同的年代选取不同的角度,记述其发展变化的轨迹。
6.火花收藏讲学。这种讲学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收藏源流及其基础理论、研究成果的传播方式之一,亦有其特定的本质和可循的内在规律,对收藏知识的普及和收藏队伍建设,其作用并不一般。
7.火花收藏展示。其地过程体现的规范性和灵活性,有其可遵循的原则与方法,在预期目的和实际效果的平衡上,亦有其操作原理。且其在一般与特殊的情况下,区别于其它种类的特也显而易见,但又可以借鉴其它种类展示的经验。
8.火花收藏著述。这一点,建立在对资料的搜集,整理、研究的基础上和与收藏实践的结合上。学术的多元化,流派主义等,都可划人这个范畴,且旁及著作出版。
9.火花研究刊物。其直接或间接摄录各个时期的收藏活动,传递各种收藏信息,真实地反映收藏的历史走向,并且往往因为编办者的办刊宗旨,风格、水平的异同,而成为对特定条件下的经验总结或历史反思的镜子。从中发掘收藏文化的内涵,判断而获取方向的指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0.火花收藏市场。它的成长与成熟过程,无不是收藏者之间的利益调整与收藏交易格局不断调整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种种与日消长的关系变化,除了调剂市场的流通方式、交易价格以外,收藏者的市场意识的确立与完善,恐怕是市场存在的力量之源,而无出其左右。
11.火花收藏信息。其传递的方式与途径。传递距离的远近,以及处理、转化的效果,可反映一个时期或一段时间的整体或局部的收藏质素与能力。收藏事业的繁荣进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对信息开发与利用的能力。
12.火花收藏者。一般地,人们以收藏成效、作用及影响力的大小来区分收藏家与非收藏这,且将关注的目光集中在收藏家身上。某个或某些收藏家的实践所形成的文化现象,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3.火花收藏立法。其包括收藏者对国家收藏与民间收藏的适用法规的自觉遵从与对社会约定俗成的不成文规矩的信守,并在此基础上以一定的形式推出符合火花收藏特性、用以调整收藏者交流过程的利害关系的行为准则。
三、设立火花收藏学的作用和意义。火花收藏是中国民间收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部分。自80年代以来,在中国十大民间收藏项目中仅次于集邮,而位居第二。民间收藏火花已有50年以上的历史,其最盛时收藏者达30万人,现存世的不同时期的火花品种数以万计,存世量以亿计,这无疑为火花收藏与研究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并为设立火花收藏学提供了现实可能。同时,这种现实可能还体现在经过十多年的收藏研究,就火花收藏的若干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具有建设意义的学术争鸣,有了初步的共识,并已朝着纵深方向继续探索,中国火花收藏界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已培育出一批颇有研究潜力且具开拓视野的收藏理论骨干和理论实践人才。与国外收藏界相比,中国的火花收藏理论研究具有自己的特色与优势。故此,承先启后,继往开来,设立富有中国特色的火花收藏学已经水到渠成。且这一学科的设立,将从实践上将火花收藏——这种有益于社会精神文明的民间文化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促使中国火花收藏界实现从单纯收藏与浅层零散的收藏研究向完整、系统而科学的收藏理论研究的转变,以理论指导实践,提高收藏队伍的整体素质。这种转变,对老一代收藏家更新观念,及时对自己数十年的收藏实践作出回顾与总结,将自己的收藏成果服务于收藏论研究,使其发挥社会效益,更具现实与久远的意义;而对新一代收藏者建树高远的目标,将收藏与收藏理论研究一肩挑,推动收藏理论的基本建设,走收藏成才、收藏成家的道路,亦有着激励作用。收藏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实际上也是为我们创造更多更大机遇的一种潜在的可能与未来一定可以获得收益的一种实准备。
2.促使人们将自己的收藏实践与收藏理论相结合,善于将实践的成果上升到理论,多出效益,实现收藏的最佳社会效益。这一点,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专利是一种可能;就某一个理论问题提出新观点、新方法,创立自己的学说也是一个可能;以某种前瞻与预见,也不是不无可能。研究角度的正确切入与方法的科学选取,只要成为人们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钥匙,一切理想便离开我们不会遥远。
3.促进学术研究的繁荣,对推动和发展民间收藏文化作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中国火花收藏界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成为民间收藏文化建设的一个方面军,早在80年代创办《中国火花》杂志、筹组中华全国火花协会时便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检阅,而这种成功的继续,及现时社会提供难我们的契机,无疑是以学术的空前繁荣才可以再造辉煌,没有多余的选择,只此最合时宜。
四、设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火花收藏学。毫无疑问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需要正确地处理几个关系,从历史与现实的高度辩证地处理好与此相关的各种问题,营造一个有利于这个学科设立、成长并最终以其独立完整的体系屹立于社会学术之林的内部与外部环境,使其作用于人们的收藏实践,并从人们的收藏实践得到检验,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统一,实现其社会价值。在这里,就人们已有的收藏实践和在这种实践过程的诸种历史原因形成的现状而言,就有这样的几个关系必须作出科学理性的处理,这就是:
1.确立火花收藏学与对中国火柴工业研究的关系。火花是火柴工业的产物,其与火柴工业的兴衰关系重大。火柴工业是火花收藏界的收藏对象的基本来源及这一民间收藏的物质支柱,理论上说,火花的收藏研究过程不应与火柴工业脱节,且在某种情况下,后者的地位往往高于前者之上。但我们现在要设立的火花收藏学却要在大处将两者分开,将视线主要集中于火花,换句话说,以火花为中心进行学术研究,并重在探讨火花收藏与研究过程的种种社会行为。对火柴工业史的研究仅是在火花探源及对其某些特性的研究需要相应的辅助时,才会涉足或旁征博引,如编制火花目录等。这种转变,对于一些收藏研究者来说,可能会冷落了火柴工业史,将其搁置一旁。这当然不可取。诚然,倘若人们不将主要精力转移到对火花收藏的理论上,不实现研究重点的转变,也就无以建立真正的火花收藏学。80年代以来,人们几乎把最主要的精力与相当的时间投放在火柴工业的研究上,取得了对火花分期、早期火花及“伪花”等概念的认辩方法及火花目录整理等方面的成效,为现在我们设立火花收藏学提供了条件,这种贡献应予高度的历史评价。但问题是火花收藏学的设立,使其已经基本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人们从更符合收藏实践的社会和现实需要出发,去进行更富有意义和实践价值更大的工作。理所当然的是一致,处理好火花研究和火柴工业史研究的关系,便不困难了。
2.确立富有中国特色的火花收藏学和对国外优秀的火花理论研究成果及经验的利用与借鉴的关系。这种处理,要立足于一切优秀的文化及其成果都是人类宝贵和共同的财富的高度,为我所用,而不能拒绝于我们的视野之外。火柴是舶来品,饱含于火花设计、印制上的外来文化,对我们本士文化一度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早期我们的火花设计就不无对人家的模仿、间接或直接的嫁接与移植,最终在这种借鉴过程走出了我们自己的路子,有了更切合我们的国情、民情及我们的审美需求的东西。在火花收藏研究和基本理论建设上,我们亦比人家起步蟾,在我们极有需要的方面采取“拿来主义”实际上有利于缩短我们与人家的距离,使我们少花时间、少走弯路或避免重复去别人已经走过的路,而少投入,多产出地办好我们的事情。尤其在收藏组织的结构与动作上我们对人家已有经验与成果的借鉴和利用,我们设立的火花收藏学对这个问题的探讨要有现实的态度和未来预测的眼光。凡此种种,不一而说,主枯于我们的实践要充分注意和高度重视。
3.确立火花收藏学与对邮学有益部分的消化、吸纳和利用的关系。火花与邮票均是方寸之物,俗称姐妹花。从文化角度而言,一个可谓民间名片,一个可谓国家名片,二者在价值与使用价值上有所异同外,其文化本质却同源同根。在它们的历史演变、学术构架、收藏方式等诸多方面都有着不一般的相似,即使是在收藏文学所可能关注到的这两个题材而在创造过程涉及的审美活动,也有其本质上的共通这处。从邮学里汲取设立火花收藏学所需的营养,借鉴邮学某些学术上的形式与规范,对火花收藏学无疑也重要和必要。至少在借鉴的同时扬我所长,兼收并蓄,可树立自己的特有形象。
设立火花收藏学,有很多工作要做,也需要我们付出智慧和努力。在目前基础还相对薄弱、问题与困难还不是很少的情况下,同心同德、志矢不移很重要。经过大家共同努力,真正要实现我们的目标,相信是可期而不是久远的。
火花收藏谈
火花收藏有一种学问,其内容构成主要包括对收藏对象的认识及其所有关系的处理。所谓认识,应对收藏对象的历史、现状以及其基本特性(包括其价值、使用价值)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不断提高鉴赏水平,并及时进行知识总结,积累经验。所谓对收藏对象的所有关系处理,主要在收藏过程中理顺收藏对象的支配与被支配关系,价值与使用价值关系,以及收藏利益与社会利益关系。
对收藏对象的认识,一般由浅到深,由深到浅,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完成可谓真知,并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而要对收藏对象的所有关系的处理,则贯穿于整个收藏实践。随着社会的进步及社会对收藏文化的扶助与推动,社会将以法律的形式规范与保障人们的收藏实践及处理一定的关系,同时社会也可能对于潜在的若干收藏关系处理未能给予指引,如收藏交流过程中存在的法律真空,现在尚未弥补,将来也不一定能得到较好的处理。法律往往注重后果,而对过程的控制与参与却常常显得软弱无力,这都是人们的收藏实践面对和必须解决的问题。对这种关系的处理,可能还是最重要也最耗血力的,此一。
第二个要处理的关系,就是价值关系。现在人们以业余收藏为主,若干年后将会有所转变,专业收藏会以其效益最大化出现,一旦成为一种社会分工以及收藏市场的成就,处理收藏对象的价值与使用价值关系以及收藏交易关系,便需要有一种社会价值模式让人们遵循。这一点人们可以信任于收藏学和收藏市场学的建立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供理论依据,但实践还与人们认定的原则与采取的方式、措施密不可分,这恐怕是较为难以处理的关系。
第三,价值关系的出现,要求人们的道德水准的调整,其过程的种种人际关系的改变,不可能一帆风顺。时下人们对拍卖市场上演的由于利益关系造成的悲喜剧,如果还可以熟视无睹或者悲观失望,恰好是人们一定要解决或必须调整的社会关系。责任体现的道德水平,在人们的收藏实践中应当放在首要的位置。
第四,包括火花收藏的民间收藏是国家文物事业兴衰成败的有机组成部分。收藏者与国家的关系要体现为有偿与无偿结合的赠予和热情扶持,以求各取所需并得到平衡的最佳组合。这种关系的建立与长期存在,归根结底,是社会收藏文化的基础以及这种文化成长的基本动力。看来,人们要走的路很宽阔也很艰巨,但一定会走下去的。
邮购地址:湖南省长沙市331信箱 何艳林(收) 邮编:410001
邮购咨询电话:
花火A 每月1日上市 花火B 每月15日上市花火A和B的刊号: 国际刊号 ISSN1007-7014 国内统一刊号:CN44-1053/1
飞魔幻 上市日期 每月1日上市
购买《嘉应文学》“花火”正版杂志请认准:
1,封面正上方“嘉应文学”四个大字。
2,“花火”位于左侧正中处。(特别注意哦,从7期开始,“花火”这两个字都会在这个位置!)
3,封面上还有“花火工作室”和魅丽LOGO两处火红的标记。
近期没有买到的杂志,可以进行邮购哦!
邮购方式:湖南省长沙市331信箱 易春柳(收) 邮编:410001
注意:在邮购的时候,一定要在附言里写清楚,需要邮购的杂志,以及期数哦!
邮购注意事项:
去邮局向工作人员说明,然后他们会给于一张汇款单,在该单上填写清楚几个重要事项:
1、汇款人的详细具体地址(会根据该地址寄书);
2、收款人地址和收款人姓名;
3、在附言栏内需要写清邮寄的杂志和期数 ;
4、汇款 金额(采用现金汇款)
附注:由于在邮寄路途中出现过许多丢失书的现象,
一般个人建议加挂号费,每邮寄一次挂号费需3元,
并且需要在附言栏内写上挂号费的总金额
花火系列每月有三本:
┌----------------------------------------------------------------------┐
│名称 | 出刊日期| 价格 | 邮发代号 │
│----------------------------------------------------------------------┤
│花火A |每月15日 |4元/本 | 国际刊号:ISSN1007-7014 │
│ } |
│花火B |每月一日 |4元/本 | 国内刊号:CN44-1053/1 │
│----------------------------------------------------------------------┤
│飞魔幻 |每月一日 |5元/ 本|刊号未知 │
└----------------------------------------------------------------------┘
问:怎样邮购?
答:到邮局办理汇款。
汇款明细,先到办理邮购书刊的窗口拿一张邮政汇款单来填写,这个,不用解释了,按上面的项目把该填的都填了,填好了,再去到那个窗口交给工作人员,他会帮你打一张中国邮政汇款收据给你,
仔细核对一下,对了就OK了。
注:汇款时,最好多汇3元钱,帮你挂号用的,为了安全快捷------------------------------------------------------------------
问:怎样补寄邮资?
答:直接再以上次汇款的地址汇款过去就行了,切记:汇款人姓名和地址要和上次的一样,那样就不会错了。汇款之后过几天再打电话咨询一下,和工作人员沟通一下。确保万无一失。
问:汇款了,却一直收不到书...
答:①:拿你的汇款单到邮局咨询,具体是要向他们确认你汇的钱收款方是否收到。②:打电话到杂志社询问是否收到你的汇款,邮购咨询电话:4427418
问:想要邮购某某书,却不知道杂志社还有没有?
答:打邮购咨询电话问明白了再汇款。
问:为什么挂号?挂号费收取标准是怎样的?
答:很多亲对挂号合挂号费存在疑惑。
挂号:
就是一个把给你邮寄的物品,编上一个号码,以便查询,不易丢失!
挂号费:
首先,挂号费不是杂志社收取的,而是给你邮寄书时帮你挂号的,由邮局收取;
其次,挂号费为一次三元;
再次,如果是订购全年或半年的,那么就会分很多次邮寄给你,挂号费的收取则是3乘以邮寄次数
例如:订购全年的,即12本,12次邮寄,挂号费位12*3=36元! {杂志挂号与否随各人意愿,但如果是单行本的,建议挂号}
其实挺费钱的,还不如勤快点跑跑书店呢
1916年,张英生于辽宁省盖平县。到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盖平县中学读书的张英不愿留在东北当亡国奴。于是在第二年离开家乡,考入设在北平的东北学院(这所学院是张学良创办的,希望收留来自东北的流亡知识青年)。当时张英所就读的高中6班可谓全校开展救亡活动的核心,很多同学后来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通过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张英逐渐对国民党政权失望,西安事变后,他参加了中共领导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张英、丁铁石等十多名学生千里迢迢前往山西。沿途他们遇到了南逃的国军,亲眼见到了溃军畏敌如虎,却对百姓敲诈勒索,大家无不为之气愤和痛心,更加坚定了投奔共产党和八路军来救亡中国的信念。之后经过数次往返,1937年9月,张英在山西临汾刘村镇参加了八路军的学兵大队,从此揭开了其军人生涯的序幕。1938年1月28日,八路军炮兵团在临汾成立。这是我军的第一个正规炮兵团,急需知识青年加入。很快,张英如愿被分配到了炮兵团,经过大练兵后,开赴前线与日寇作战。1938年8月,八路军炮兵团配合115师,在山西汾阳至离石的公路附近,与日军展开了激烈战斗,取得了炮兵团成立后的第一场胜利。不过张英回忆这场作战:“虽说当时是取得了战斗的胜利,可是我们毕竟还是新成立的兵种。不说别的,弹药奇缺,那时候一门炮只有几发炮弹,每一发炮弹都是很珍贵的。”为了弥补炮弹的不足,炮兵团官兵们就发挥聪明才智来造“土炮弹”。张英后来也回忆:“当时的炮弹奇缺,为了节省火药,我们自己就想了个办法――在弹药里掺上了辣椒粉。一发炮弹打过去,漫天的辣椒粉呛得敌人喘不过气,我们的步兵乘机冲上去打击敌人。在后来的战斗中,我们还创下了用一发‘辣椒炮弹’俘虏30多个敌军的战绩。”为粉碎抗战期间国民党发动的反共高潮,八路军炮兵团回师陕甘宁边区。在行军途中,张英被任命为炮兵教导营的教导员。1944年底,延安炮兵学校成立,分设3个大队,张英担任第2大队的政委。 抗战胜利后,张英随炮兵学校前往东北,收集日军遗弃的火炮和器材,建设人民炮兵部队。在辽宁抚顺的煤矿洞里,他们发现了日寇隐匿的军火,包括五六十万发旧炮弹。张英带领炮校官兵和工人,经过50多天的艰苦努力,将炮弹安全地运往牡丹江,后来这一大批炮弹对东北解放战争起了很大的作用。后来,炮校正式迁移至牡丹江市,改名为牡丹江炮兵学校,张英调任牡丹江卫戍司令部政委。1946年5月15日,匪首王小丁发动暴乱,张英参与指挥了平叛作战。当月民主联军炮兵司令部决定从炮校抽调大批干部和学员,组建和扩建人民炮兵,张英被任命为炮兵第2团政委。张英即刻移交了地方武装工作,会同炮2团团长张志毅,前往宁安县炮2团驻地,从此踏上了新的战斗征途。经过半年的军政大练兵,张志毅与张英率领炮2团参加了“三下江南”(指松花江)。 1947年2月21日,炮2团奉命“二下江南”,配合第6纵队歼灭城子街镇之敌。炮2团冒着鹅毛大雪,连夜行军,次日赶到城子街镇外围,将几十门野榴炮在阵地上架好。9时50分,随着前线指挥所发出的信号,数十门大炮齐声怒吼,城子街镇倾刻被淹没在火海之中。接着,我军步兵在强大炮火的支援下,很快突破守敌阵地,全歼敌新1军新30师第89团。挟城子街战胜之余威,我军又解放了九台和农安县城,但张英在战斗中腿部负伤,所以只能坐在担架上指挥作战。随后,炮2团又接到总部命令:配合6纵,进攻德惠县城。在张志毅召集全团干部完成战斗部署后,张英也坐着担架进行了战斗动员,要求全团发扬“勇敢顽强、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战斗作风,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而战,为正义而战,“要打出我们的军威来”。他还专门提到,要注意不断总结战斗经验,提高指挥水平和作战能力。然而,德惠之战因我军攻坚的经验不足,血战数日,出现了敌我僵持状态。鉴于敌人援军已经逼近,总部遂电令6纵解围撤退。“三下江南”作战结束后,张英参加了人民炮兵历史上著名的韩家店会议,特别总结了炮兵部队的战斗经验。会议快要结束时,朱瑞司令员发现张英腿部负伤,便让他乘美式吉普车前往哈尔滨就医。医生诊断后,认为张英的左腿肌肉已坏死,只有截肢才能保住生命。张英担心一旦截掉左腿,必然会影响行军作战。于是,他冒着极大的风险,在哈尔滨找到一位老中医治疗伤腿。万幸这位老中医医术高超,张英的左腿奇迹般保住了。 1947年4月,张英接到炮兵政治部的命令,担任炮4团政委。炮4团是1946年在延吉地区组建的,同样以延安炮兵学校的干部为骨干,辖3个炮兵营、1个直属高射炮连和1个警通连,装备主要是缴获收集的日式火炮。在1947年的夏季攻势中,东北民主联军决定攻取四平城。张英奉总部命令,率领炮4团3营渡江赴战(团长朱光留在宁安县,主持其余部队的练兵工作)。在四平攻坚战中,东北民主联军共投入了3个纵队,配合总部直属的5个炮兵营。6月14日,对四平城的总攻正式发起了,在炮兵火力支援下,各纵队先后突破了敌军阵地,插入敌军城防纵深,展开了逐街逐屋的巷战。这场四平攻坚战可谓空前激烈,炮4团3营也遭受了较大伤亡,7连连长孟繁友等不幸牺牲。我军经过连续半个月的苦战,最终将敌人压缩在城东北角,但敌人仍然依托楼房顽抗,用火力封锁了各路口要道。此时,国民党军的增援部队逼近了,上级便命令前线部队立即撤退。张英率领炮4团3营将孟繁友等的遗体安葬好之后,立即顺着四平至梅河口的公路前进,回到黑龙江海龙县整训待命。期间,全营官兵大力发扬军事民主,认真地总结了战斗的教训:第一,此役选定的炮兵阵地比较暴露,结果招致了敌人炮火反击,直接造成孟繁友等官兵牺牲;第二,在我军向敌阵地纵深推进时,没有肃清前方的敌火力点,导致步兵推进缓慢;第三,步兵选择的突破口过多,不能集中绝对优势的炮火,也没能彻底摧毁守敌的要害部位。1948年3月,我军再次发动了四平攻坚战,炮1团、炮2团和炮4团奉命配合。3月12日总攻开始,我炮兵各连都采取抵近射击方式,以准确的炮火摧毁了敌前沿工事,掩护步兵突破了敌军防线。接着,我炮兵火力向敌纵深延伸,必要时以单炮随步兵前进,提供及时支援。攻坚过程中,炮4团1营1连连长王斌率部跟随第7师入城巷战,步兵指到哪里,炮兵就准确地打到哪里,摧毁了敌人许多碉堡工事,多次使步兵逢险化夷。第7师指战员纷纷为炮兵欢呼叫好,称赞炮兵是“战争之神”,并表示有“战神”掩护,步兵定能“如虎添翼”,无往不胜。接着,炮4团3营占领四平北面的高地,配合1纵迅速突破了守敌防线,向四平城区中心发展。就这样,在我军步炮协同的强大攻势下,守敌迅速陷入土崩瓦解的境地,不到一天的时间就使军事战略要地四平落入我手。这场势如摧枯拉朽的城市攻坚战,充分证明我军炮兵的战斗能力有巨大提高,已经成为一支能有力协同步兵作战的力量。1948年8月15日,东北野战军成立了炮兵纵队,苏进任司令员,邱创成任政治委员,下辖5个炮兵团、2个高射炮团和战车团,张英仍任炮4团政委,随部投入辽沈战役。 四平攻坚战胜利结束后,炮4团的2营、3营奉命到吉林以南的烟筒山整训,1营则由李应嘉营长率领,随6纵开往长春前线作战。我军解放四平之后,长春国民党守军的陆路交通完全断绝,只能依靠空运进行补给。炮4团1营投入长春围城战后,以野炮和加农炮封锁机场,迫使敌人只能伞降空投。为了进一步切断敌人的空中运输,总部决定调炮4团全部投入长春围城战。当时,炮4团已拥有相当数量的高射火器,包括1个高射炮连和1个高射机枪连。1948年6月,朱光和张英率领团主力昼夜兼程赶往长春,来到围城指挥所,得到的战斗任务是:第一,控制长春飞机场,遏制敌人的空投活动;第二,干扰和破坏敌军指挥机关;第三,彻底压制敌重武器发射阵地;第四,支援步兵作战;此外,还要负责机动支援。朱光和张英领受了任务后,率领营连干部现场勘察,明确划分了作战地段,并与步兵指挥员进行了协同工作准备:1营的野炮 1连、3连在城东,加农炮2连和高射机枪连在城南,支援独立第6师作战;2营的榴炮4连、5连、6连在城东南,支援独立第7师和独立第10师作战;3营的榴炮7连、8连、9连在城西,配属第12纵队行动。当时最重要的任务是破坏敌人的伞降空投,团党委为此动员全团的指战员献计献策,同时命令高射炮连和高射机枪连昼夜观察,“人不离炮位”,确保及时准确地捕捉到目标,做到“令发炮响”,不准敌机飞临上空。接到命令后,野炮1连和榴炮9连召开了“诸葛亮会”,提出“利用弹道弧度的最高点,配合定时引信空炸,重点打击企图精确空投的低空敌机”的作战方案。实战证明,这个战法收到了预期效果,后来在全团普遍推广开来。就这样,每当敌机飞临长春上空,地面上顿时枪炮齐鸣,我军对空射击部队织成了一张密集的火网,高射炮炸点的火花始终不离敌机左右,威胁极大。敌机吓得再也不敢低飞,便改为在高空空投,但这样一来,空投的准确度很低,给长春守敌的补给收集作业造成了很大困难。有时候,敌机为了躲避高射炮威胁,干脆躲在云层上方乱扔一气,甚至没有飞到长春上空就抛下物资,仓皇离去。白色的降落伞,黄色的麻袋包,经常一包一包地落到我军阵地上,打开检查,全是大米、白面、服装、弹药等。就这样,在我军强大的制空火力威慑下,敌人的空投补给愈来愈困难,守军衣食无着,自然军心涣散。我军攻克锦州之后,长春守敌更陷入了绝境。在四面楚歌的形势下,长春守军第60军起义,随后新7军投诚。10月21日,长春守军主将郑洞国走出指挥部,放下武器。当天下午2点,张英进入长春市区,来到原关东军司令部大楼,见到在长春受降的我军代表解方。解方热情地与张英握手,说:“在解放长春的战斗中,你们炮兵4团起了关键作用,贡献很大!” 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后,第四野战军组建了特种兵司令部,辖炮1师、炮2师、战车师和高炮师。1948年12月28日,四野在沈阳正式组建了炮1师指挥所,师长彭景文,政委刘澄瀛,张英任副政委。炮1师指挥所下辖第25、第26、第27炮兵团,即原来的炮1团、炮2团和炮4团。炮1师很快率炮25团和炮26团出征,进关参加天津战斗,只有张英率炮27团暂留沈阳,负责接收国民党军的重榴弹炮――东北野战军在辽西会战中缴获了廖耀湘的东北“剿总”重炮第7团,该团在东北战场上很少参战,大炮都还比较新,炮弹数量也很充足,因此特种兵司令员肖华希望张英尽快让炮27团换装,争取参加天津攻坚战,让这批大口径火炮在前线发挥威力。 有意思的是,肖华当面交给了张英一封信,是四野副政委李富春写的,指示后勤部长叶季壮:“见信后,立即交给张英同志三千两黄金,以备在东北地区购买拉大炮的马匹。”原来,国民党军重炮第7团装备的是日本大正四年式150毫米榴弹炮,都是用骡马牵引机动的。该团原本有近3000匹大洋马,但后来因饲养不良,到1948年初还剩下三分之二。我军接收了这个炮兵团后,很快遇到了马匹不足的问题。现在四野拨出这么多黄金,就是鉴于平津战役紧急,必须尽快让这个重炮团发挥战斗力。张英自知责任重大,亲率警卫班和2辆吉普车,把这批黄金安全地运回部队。接着,他毫不停歇地组织人员购买马匹,抓紧全团的换装和训练工作,很快就形成战斗力。随后,他率领全新的炮27团从沈阳出发,进关参加解放天津的战斗。炮27团到达前线时,天津攻坚战已经打响,遂立即投入了战斗,并以炮3营作为远战炮兵,压制敌炮。当时四野参加天津攻坚战的还有炮2师(包括装备日式150毫米榴弹炮的炮28团和装备美式155毫米榴弹炮的炮29团),共有几十门150毫米以上口径的重炮,这恐怕是天津国民党守军万万想不到的――天津守将陈长捷还用抗日战争时期我军的火力来计算,认为解放军没有强大的炮兵,无法对付坚固工事。在天津战役期间,炮1师的3个团都充分发挥了炮火威力,狠、准、稳地打击了顽抗的守敌,配合步兵攻克了无数的堡垒。黄登保指挥的炮25团以1营、3营支援第38军作战,在城西轰开了60米宽的缺口,接着就伴随步兵向纵深发展,最后占领敌警备司令部,俘虏陈长捷;炮25团2营则配合第46军作战,在天津城南方向达成突破;赵庆丰指挥的炮26团尤其英勇,配合第45军在城东进攻民权门,重点打开了突破口,战后受到四野首长的通报表扬。北平和平解放后,我军举行了盛大的入城式,整个古城都沸腾起来。在威武的入城部队行列中,有炮1师炮27团的大口径重榴弹炮,有炮2师的摩托化牵引重榴弹炮,还有加农炮、高射炮、坦克装甲车辆等。由诸兵种组成的大军由北平南苑开进城内,昂首挺胸地在前门箭楼前接受检阅,站在街道两旁欢呼的则是成千上万的北平市民。这一幕永久地定格在历史的记忆中。 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后,炮1师奉中央军委命令,由王珩副师长率领炮25团四野先遣兵团南下,由彭景文师长和张英率领师部、炮26团和炮27团,并临时配属炮29团和炮28团的3个连、一个高射炮团,前往太原前线,支援华北部队作战。1949年2月23日,彭景文和张英率部出发,徒步行军500余里,3月2日抵达石家庄市。由于他们途径的都是老根据地,沿途受到了群众热烈欢迎:每当逢村过镇,当地的老百姓都围堵在路口,将鸡蛋、红枣塞进战士们的挎包里,将红糖水、茶水端到战士们的面前,一张张的笑脸,都表达着劳动群众对子弟兵的热爱。当老乡们看到炮1师的壮盛阵容,尤其是那种8匹马拉的大口径重炮时,无不大开眼界,激动兴奋地高呼:“解放军万岁!”炮1师在石家庄停留3天,然后搭火车抵达太原前线。华北第18兵团政治部主任胡耀邦在火车站一边紧紧地同彭景文、张英紧紧握手,一边激动地说:“可把你们盼来了!……我们兵团的炮兵太少,弹药也很少。敌人仗着炮兵的优势,使我们吃了不小的苦头。你们炮兵1师来太原参加作战,这下子可就好了。”32万解放军云集太原城下,前线统帅部组织各兵团代表到炮1师参观,让代表们最感兴趣的就是炮29团的机械化美式“十五榴”和炮27团的骡马化日式“十五榴”。他们目睹了这些威武的大口径重炮,无不欢欣鼓舞,回部队宣传后,全军士气大振,斗志异常高昂。1949年4月20日,我军开始向太原外围发动攻势。炮1师由前线统帅部直接指挥,重点对付敌人的炮兵和观察所。久经战斗锻炼的炮1师这次又发扬了“快、准、猛”的战斗作风,以雷霆万钧的强大炮火先发制人,摧毁了双塔寺和黄家坟的敌炮阵地,敌军炮兵毫无还手之力。炮27团的苗华炮5连更是充分发挥了大口径重炮的威力,一发发炮弹都准确地命中目标,摧毁了敌人2门150毫米榴弹炮。在四野炮兵的强大炮火面前,步兵目睹炮兵的神勇,纷纷兴奋地高呼:“炮1师的大炮打得准!打得狠!好开心啊!”在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次日,即 4月24日凌晨5时30分,我军发起了对太原城的总攻。随着3颗红色信号弹升空,3个炮群共数百门大炮同时向太原的防御阵地开火。炮声如滚滚巨雷掠过,烈焰拔地冲天而起,浓烟笼罩全城。我军重炮发射出一排排炮弹,在城墙上开花爆炸,弹片和碎砖乱石四处飞溅,仅半小时炮击,便在太原的东、南、北三面打开突破口。我军步兵伴随着冲锋号,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城内推进。守军彻底崩溃,纷纷放下武器投降,有一个国军士兵投降时还抱着1枚未爆炸的150毫米榴弹,浑身颤抖地带着哭腔说:“你们的炮弹太厉害了!”太原解放后,炮1师又奉命南下渡过长江,参加解放中南。当中南地区获得解放后,炮1师又回到北大荒屯垦,1950年10月张英政委随炮1师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狠狠打击了“联合国军”的气焰 。 1964年,张英被授予少将军衔。在建国后的和平年代里,他先后担任炮兵学院政治委员、吉林省军区政治委员等职。综合来说,张英是人民军队中的一员儒将,具有相当高的文化素养,其晚年所著战争回忆录史料丰富、文采灿然,也是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材料。
“我的第一个记忆是光……我周围都是光。我坐在铺在地上的一张被子上,四周围都是枕头,很大的白枕头……”1887年11月15日,乔治娅. 托特. 奥.吉弗(Georgia Totto O’Keeffe)出生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的一个农庄,在阳光草原上拥有一个大型奶牛场。女孩受教育是这个家庭的传统。乔治娅的母亲艾达(Ida)曾在东部受过良好的教育,家里几乎所有的孩子(除了一个)都成为了职业女性,这与母亲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乔治娅8年级的时候曾经问一个农场工人的女儿,长大了想干什么,女孩回答说不知道,而乔治娅坚定的说:“我要做艺术家!”……“我不知道这个想法从何而来……我只知道,不知从什么时候,它已经在我心里了。”16岁的乔治娅已经在威斯康星和弗吉尼亚的几所学校学习了5年艺术课程。她的艺术天赋此时已得到老师的肯定和鼓励:“乔治娅有灵感时一天所做的,就比得上其他人一星期能达到的了。”1905年,乔治娅高中毕业了。她来到左芝加哥和姨母生活,上了芝加哥艺术院校(Art Institute of Chicago)。第2年她得了伤害,愈后没有再返回学校。1907年,她加入了纽约的艺术学生社团院校(Art Student League)。同校的另一个学生Eugene Speicher请乔治娅做他的肖像模特,他看出乔治娅似乎不愿意,于是说:“没关系,反正我会成为一个伟大的画家,而你可能只能教画为生。”乔治娅最后还是答应了做他的模特. 乔治娅很快掌握了模仿现实主义绘画的技法,被获得了学校的“William Merritt Chase”终生奖,然而她觉得这不是自己的方法。仿佛迷失了一般,乔治娅对自己的作品极度失望,1908年秋季开课时,她再一次没有返校。乔治娅移居芝加哥,尝试作为一名商业化的画师工作。这个时期,乔治娅没有再拿起她的艺术画笔,她说,松节油的味道都会让她感到难受。4年之后,乔治娅心中的艺术火花被重新点燃,此时她在弗吉尼亚大学教夏季课程,同时向哥伦比亚大学的Alon Bement学习,Bement 把她引见给了学校同事、艺术家及艺术教育家Arthur Wesley Dow。Dow认为艺术家应该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觉。不久乔治娅加入了哥伦比亚大学。乔治娅所教的课程不重,得有充分的时间画画了。她抛开以往所有的教化,开始画自己的感觉。她开始画一些抽象意向的木炭画,一些画如今被认为是美国当时最有创意的作品之一。“我觉得我脑子里的东西不像是别人教过我的……形、意,离我很近……很自然,自然得就像我从来没被如此教过,完全是我的方式……” 1916年初,阿妮达.泊里则(Anita Pollitzer) 带着乔治娅的一些画 来到了阿尔佛雷德.斯蒂费尔兹(Alfred Stieglitz)的“291”画廊。斯蒂费尔兹看了画后激动地说:“噢,终于,一位女艺术家来了!……291很久没有见到如此纯净、如此精致和诚挚的作品了。”291画廊随后展出了这些作品。乔治娅第一次拜访291是在1908年,之后还去过几次,然而从未跟斯蒂费尔兹说过话——虽然乔治娅很看重斯蒂费尔兹的艺术评鉴。“我相信,我在乎斯蒂费尔兹的话,胜过我认识的其他所有人的。”4月,斯蒂费尔兹展出了乔治娅的10部作品,并与乔治娅保持书信联系。乔治娅需要工作,想念北德克萨斯的辽阔平原,1916年秋天,她在西德克萨斯州立大学找到了一个教师职位。她经常去附近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她沿着抖壁滑下,观察覆着着白色石膏的砂岩纹划,和深绿色的峡谷地面上橘黄色的泥岩。在这里她至少留下了50幅水彩。“所有的东西都那么遥远……土地,有一种安静的、无以伦比的感觉,我得以随心所欲的工作。”乔治娅的首次个人展于1917年4月在291画廊举行。很多作品是德克萨斯的水彩。在这次展览之后,由于经济原因,斯蒂费尔兹关闭了他的291画廊,但是他说:“我完了……但至少,我给了这个世界一个女人。”同年冬天,乔治娅被席卷全国的流感打倒,她请假在家养病,之后又辞了职。可能也有社会压力迫使乔治娅辞职,因为她对于美国参战的问题持某种激进的态度,她的一些非主流的主张也使小小的德克萨斯镇震惊。斯蒂费尔兹鼓励她回到纽约,这一阶段,他们相爱了。但斯蒂费尔兹还处在一段不快乐的婚姻之中,他搬出家,住进了画室。1918年,乔治娅回到了纽约,也回到了斯蒂费尔兹身边……新的生活使她最终成为了那个世纪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此时的斯蒂费尔兹54岁,比乔治娅大了23岁。斯蒂费尔兹年轻时曾在柏林学习过工程和摄影,在19世纪之交回到美国创办了291画廊。他探索摄影艺术,几乎独立地将毕加索、Matisse 和 Cezanne 介绍给了美国。同时他还创办了著名杂志《相机艺术》。乔治娅到纽约后不久,斯蒂费尔兹带她来到了他的老家,依傍着Adirondack山脉的George湖。之后他们每年夏天都回到George湖畔度假,乔治娅画了很多George湖和湖畔乡村的风景画。从他们俩相爱开始,斯蒂费尔兹就痴迷于为乔治娅拍照,1918年-1937年间,就拍了300余张。其中,早期的有许多性爱之作。“我现在知道,大多数人太关心自身,以至于意识不到自己真正的个性,我能看见自己,这帮助我说出我想说的话……虽然很痛苦。”斯蒂费尔兹是乔治娅最热忱的支持者,他为她安排展出和卖画。一幅签有O’Keeffe 字样的画不仅很贵,而且买画的人还得达到斯蒂费尔兹“说不清”的标准——得配得上才行。那时乔治娅以O’Keeffe 闻名于世,她很少签全名,有时在画布背后签一个“OK”。斯蒂费尔兹夫妇于1924年离婚,于是斯蒂费尔兹想娶乔治娅,但她并不情愿,她认为他们从1918年就同居了,并度过了诽闻乱飞的艰难岁月,婚姻已没有必要。但到了12月,她还是嫁给了他。那年冬天,乔治娅开始画巨幅的花卉,注意,这是她到了今天仍最副盛名的作品。这是一个具历史意义的时刻:1924年,她完成了第一幅巨幅花卉。“这个城市的人闷总是行色匆匆,没有时间欣赏一朵花。我想让他们知道,他们想不想看花。”巨幅花卉展于1925年首展,一幅马蹄莲的油画买到了25,000美元,O’Keeffe引起了媒体空前的关注。乔治娅在经济上的收益也最后向她证明:一个艺术家可以靠画画谋生。1925年乔治娅夫妇搬进了纽约市谢尔顿饭店第30层的公寓,他们在那里生活了12年。以壮观的视角,乔治娅可是画这个城市。“人不能画纽约的本来面目 ,而应该画它被感受到的摸样。”928年乔治娅开始感到创作灵感的枯竭,她需要去旅行。每年一次的画展需要更多的素材。一些从西部回来的朋友告诉了乔治娅一些趣事,乔治娅决定去探索新的世界。这时的斯蒂费尔兹已经年迈,不愿意离开纽约和George湖,他恨任何改变。“天哪!太棒了!没有人告诉我它竟然是这样!”乔治娅觉得那里稀薄、干燥的空气使她看得更远,灵感的闪电就要降临。她称这块北墨西哥的土地为她的“终极之地”,一个有着荒凉之美的无限天地。那时,乔治娅经常四处旅行,一次,她来到了劳伦斯(D.H. Lawrence)曾经居住的农场,在那里呆了几星期。“在劳伦斯曾经居住的老旧低矮的农舍前,有一棵大树,树下有一张历经了沧桑的长椅。我常常躺在那张长椅上抬头望着那棵树……沿着树干,看着那些枝叶。夜晚,星星出现在树的上方,实在太美了。”她还游历了Taos大牧场(Ranchos de Taos)的颇具历史使命感的教堂,画了一些其他画家也画过的画,但有一幅极为特别,前所未有,画中只有这段使命墙的一角,映衬着背后深蓝的天空。“我常画事物的片段,因为这似乎比整体的事物也能甚至更能代表我的心声……我必须创造出我感觉到、我看到的,而不是复制。”乔治娅是个不大合群的人,她喜欢独自旅行,于是她买了一部A型福特,她的驾驶老师宣称她根本掌握不了开车这门艺术,然而她的坚强意志最终战胜了老师的预言。之后的新墨西哥之旅中,乔治娅一直开着她的A型福特,她拆掉了后座,将右前座的靠背倒转过去,以便安放她的画架和画布,福特成为了她的“移动画室”。1946年斯蒂费尔兹去世之后,乔治娅把家永久地搬到了新墨西哥,她称那里为“我的土地”。她痴迷于点缀在广阔平原上的大片森林,还有那里四处可见的教堂。孤独的十字架被忏悔者架在教堂顶部,似乎是天主教徒承受心灵的鞭打和处罚的神秘象征。“没有感受到十字架的力量的人,就等于没有来过这个国家。”在乔治娅在新墨西哥度过的第二个夏天,她开始收集风干的白色动物骸骨,它们散布在沙漠的四处。她将它们装箱运回George 湖,研究并作画。“这些骸骨似乎正击中这块活着的沙漠的魂魄中心,虽然它们是那样巨大,只剩下空壳,似乎不可触及……它们不知道它们有多美。”1934年乔治娅第一次拜访了“鬼庄”(Ghost Ranch),她立刻就意识到,自己要住在这儿。农庄离Albuquerque(新墨西哥中部大城)的北边还有120英里,D.H. 劳伦斯、查尔斯和戴安娜、阿瑟.亚当斯都来过这里。“一个画家的调色板上能调出来的所有土地色,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都有…… 1940年,乔治娅买下了这幢房子以及屋前的平顶山,她称之为“基架”:“这是我的山,它属于我。上帝告诉我,如果我画它画到足够,我就能拥有它。1946年夏天,斯蒂费尔兹得了脑血栓,乔治娅赶忙飞回纽约,陪伴在他的身边,直到1946年7月13日斯蒂费尔兹病逝。乔治娅将斯蒂费尔兹的骨灰带回George湖,埋在湖边的一棵松树下。乔治娅是斯蒂费尔兹遗产的继承人和执行者,她花了3个冬天将他的作品分类,并将他的摄影及文字作品捐献给了合适的社会机构。斯蒂费尔兹一直照料着乔治娅的商务,现在,她也必须自己担起这一切。“对我而言,他的作品比他本人更精彩……我认为是这些作品让我跟他在一起……虽然我也爱他这个人……我忍受了大量矛盾的无意义的东西,是因为有一些清晰、明亮和奇妙的东西存在。”虽然乔治娅在1943年已经赢得了芝加哥艺术学院的赞誉,之后又在现代艺术博物馆举行了一次展览,50年代,她只举行了3次个人展。那是艺术界的变革期,她的画似乎不怎么“时髦”。乔治娅从众人的注目中退去……她在家收拾花园,并四处旅行,足迹遍布墨西哥、南美、欧洲、亚洲……春天,新墨西哥大风飞扬,沙尘暴胜行时,她却常常出现在那里。当被问及旅行的目的时,她说,她想知道她是否生活在适合的地方。1962年,乔治娅入选50名全美艺术及文学学院成员,这是美国授予艺术界人士的最高荣誉。70年代,人们重新对乔治娅的作品发生了兴趣,她被邀请去惠特尼举行展览,并在芝加哥艺术院校、圣弗朗西斯科艺术博物馆巡展,展览创出了参观人数的最高记录。她的名声如日中天。1971年乔治娅的视力开始衰退。84岁的乔治娅逐渐失去眼球中央的视力,只剩下眼球周边的视力。1972年,她放下了画笔。1973年秋天,年轻的陶瓷手工艺者胡安.汉密尔顿(JuanHamilton)来到乔治娅的农庄找工作,她先让他做一些零活,不久又全职雇佣了他。汉密尔顿成为了她最信赖的密友、同伴和商业经纪人,直到乔治娅去世。“他在我最需要的时候走来。”乔治娅晚年涉足陶瓷,她在她的农庄里建了一炉烧陶用的窑。从汉密尔顿及其他人那里得到灵感,乔治娅继续以她衰弱的视力画陶。她雇了一些人来实现她的想法。这一时期,她开始接受采访,1976年,她在汉密尔顿的帮助下写了一本讲述自己的艺术的书……还允许一支摄影队拍摄了一部“鬼庄”的记录片。乔治娅对“鬼庄”的热爱和她40年前第一眼看到它是一样强烈。“当我想到死亡,我只对再也看不到这片美丽的土地而感到遗憾……除非,如印第安人所说,我的灵魂依然能在这里漫步。”1986年3月6日,98岁乔治娅去世。遵照她的遗愿,她的遗体第二天被火化,汉密尔顿爬上“基架”山山顶,将她的骨灰散在风中,落在她钟爱的“极地”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