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桂林航空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2023-02-17 21:5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桂林航空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好,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Guilin College of Aerospace Technology)

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面向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以工为主,工、管、经、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产学研结合,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特色的普通高等院校,是广西唯一的学科专业门类比较齐全的综合性高等专科学校。目前,我校已经列入广西“十一五”升格为本科院校的规划。

学校创建于1979年,原直属国家航天工业部。1999年4月,学校转为中央与地方(广西)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3年,学校作为广西同类院校的唯一代表接受国家教育部首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并获得优异的成绩,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得到国家教育部专家的高度肯定。

学校位于山水甲天下的国际旅游名城——桂林市的尧山风景区,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76万册。校园环境优美,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目前,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6800余名,有成人教育学生3000余人。

学校现设有工商管理系、计算机系、机械工程系、电子工程系、动力工程系、汽车工程系、外语系、人文与社会科学系、经济与贸易系和继续教育中心等10个教学单位和现代机械加工训练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基础实验中心、图书馆等4个教辅部门。开设了45个专业,工科专业占专业总数的58%,在校学生占全校学生总数65%;管理类、经济类、文学、艺术类专业占42%,在校学生占全校学生总数35%。学校各专业有9个是广西区优质专业(数控技术应用、机电一体化、应用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通信、模具设计与制造、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文秘),2个广西区教学改革与建设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专业实训基地是广西高等职业教育示范建设基地。学校是国家教育部确定的承担国家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任务的院校。学校与政府有关部门合作建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可进行20个工种的培训鉴定工作。学校拥有校外教学实习实训基地66个、毕业生就业基地58个,校内建有教学实验室43个、实训室30个、实训基地6个、多媒体教室38个。

学校拥有一支教育经验丰富、科研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全校有教师38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36人,还聘任知名专家、兼职教授80人。学校注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现有数控技术研究中心、机器人应用技术研究中心、汽车应用技术研究中心、北部湾经济区工业化研究中心、电子应用技术研究室、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室、制冷应用技术研究室、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室、高等教育研究室等9个科研机构。近年来,教师在各级各类公开刊物发表论文810篇,其中核心期刊180篇,被《SCI》、《EI》、《ISTP》等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1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讲义100多部(种),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82项,有5项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学校主办的《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同时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

学校重视学生“专升本”工作。经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学校与多所本科院校进行合作,各专业的优秀应届毕业生经过选拔,可以直接升入本科院校相应或相近专业学习。

学校办学特色明显,治学严谨,管理规范,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社会的知名度比较高。近三年,学生参加数学建模、数控技术、电子设计、大学英语、广告设计等全国性、全区性比赛屡获佳绩,共获国家级各类奖项20多项,省部级各类奖项60余项。学校毕业生以基础好、素质高、发展后劲大、动手能力强并富有创新精神而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和好评,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位居广西各高校前列。学校连续四年被评为自治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从欧、美、加拿大以及日本等国家聘请专家、学者来校从事教学;与英、法及日本等国家的高校建立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广西区先进基层党组织”、“桂林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广西区级文明小区”、“广西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单位”、“广西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桂林市青年文明号单位”等荣誉称号,多次被评为广西区、桂林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和绿化先进单位。

学校建校三十年来,为社会培养输送了1.6万名高素质人才,同时培训了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1万人。

进入新世纪,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正朝着建设“万人大学”、“本科院校”的目标努力奋斗。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简介及详细资料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坐落在国际历史文化旅游名城——桂林市尧山风景区内,曾先后隶属第七机械工业部、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1999年4月划转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办学30多年来,学校秉承航天精神,依托航天办学、依托工业兴学,在教学科研活动中形成了产学研融合、异科融合、工学融合等显著特色,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学为主,管理学、文学、艺术学等各学科协调发展的套用型普通本科院校。

学校办学实力较为雄厚。学校占地面积1100多亩,校园环境优雅,布局合理,融山水人文为一体。校舍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24万平方米。固定总资产3.99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亿元。纸质图书100万余册,数字资源2.5TB。校园网路系统完善,布设超过13000个信息点,全面覆盖了教学区、办公区和生活区。学校现设有管理学院、航空旅游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能源与建筑环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外语外贸系、传媒与艺术设计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理学部、体育部、实践教学部、人文素质与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国际教育交流中心、继续教育学院、来宾校区等17个教学单位。学校面向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近13000人。

学校是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自治区级国防教育基地,先后荣获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桂林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高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高校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先进院校、自治区森林校园、和谐校园等系列荣誉称号,多次被中央电视台、广西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航空报、中国航天报、中国社会科学报、广西日报、新华网、人民网等主流新闻媒体深度报导,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1978年9月,原第七机械工业部党组决定在桂林建立一所学校为航天事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并在原越南军官学校旧址展开建校工作;

1979年1月,桂林工业经济管理学校(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前身)正式揭牌。建校以来,学校曾先后隶属国家第七机械工业部、国家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原国防部部长张爱萍将军为学院题写了校名;

1994年升格并更名为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1999年4月,学院划转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

2012年学校正式升格为本科院校;

2012年3月29日,教育部下文(教发函[2012]50号),同意在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同时,撤销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的建制。

2017年2月18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与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无人机事业部签订合作协定,成立广西第一个无人机学院。

截至2018年6月,学校现有30个本科专业、26个高职高专专业,是广西高校中工科专业比例最高的院校之一,也是广西高校中唯一布局有航空航天类本科专业的院校。

1系

工商管理系

管理学

工商管理类

人力资源管理

市场行销

财务管理

酒店管理

2系

信息工程系

工 学

计算机类

软体工程

3系

机械工程系

工 学

机械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航空航天类

飞行器制造工程

飞行器动力工程

4系

电子工程系

工 学

电子信息类

通信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

5系

汽车工程系

工 学

机械类

汽车服务工程

车辆工程

6系

外语系

文 学

外国语言文学类

商务英语

8系

经济与贸易系

管理学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物流工程

9系

自动化系

工 学

自动化类

自动化

仪器类

测控技术与仪器

10系

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系

工 学

能源动力类

能源与动力工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11系

传播与设计系

艺术学

设计学类

视觉传达设计

2系

信息工程系

计算机网路技术

计算机套用技术

软体技术

计算机套用技术(嵌入式系统方向)

软体技术(IT 服务外包方向)

计算机信息管理

动漫设计与制作

3系

机械工程系

数控技术

机械设计与制造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模具设计与制造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飞行器加工工艺方向)

4系

电子工程系

通信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套用电子技术

通信技术(光纤方向)

通信网路与设备

套用电子技术(光伏方向)

5系

汽车工程系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汽车技术服务与行销

汽车电子技术

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

6系

外语系

商务英语

7系

人文社会科学系

航空服务

文秘

文秘(商务与行政助理方向)

酒店管理

旅游管理

涉外旅游

涉外旅游(旅游策划方向)

8系

经济与贸易系

报关与国际货运

国际贸易实务

物流管理

工商企业管理(生产运作与质量管理)

9系

自动化系

机电一体化技术

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航天电子方向)

10系

11系

传播与设计系

影视多媒体技术

广告设计与制作

装潢艺术设计

行销与策划(广告方向)

截至2018年6月,学校现有教职工1076人,其中专任教师711人,高级职称教师207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523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73.56%。学校有国务院 *** 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八桂名师1人、广西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桂林市“五一”劳动奖章、劳动模范称号1人、广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2人、广西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先进个人2人;2名教师入选“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计画”,10名教师入选“广西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画”;有广西高等学校自治区级教学团队2个、广西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团队1个。

学校学报为先后荣获"广西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等称号;

学校曾荣获"全国高等教育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连续10年荣获"广西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与管理先进单位"称号。

人文社会科学系设有航空服务与文秘、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三个教研室和实验实训中心、航天旅游研究所。设有航空服务、文秘、旅游管理、旅游策划和酒店管理等5个专业,其中文秘专业创办于1989年,是广西区首批优质专业,《公共关系学》是广西区级精品课程,《导游理论与实务》是校级精品课程。《旅游学概论》教材获教育部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届教学成果(教材专著类)奖。

该系主要承担商务英语专业及全校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本科、专科和成人教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设有商务英语教研室和大学英语教研室,拥有《大学英语》、《综合英语》两门校级精品课程。现有5个数字语言实验室,2个多媒体口语实训室,1个商务英语实训室,1个计算机实训室,3部英语教学调频电台,完善的设施、先进的设备为外语教学的现代化提供了可靠保证。

该系现有学生917人,侧重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工程套用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毕业生每年就业率高达98%,就业方向集中在大型电子信息研发、制造、套用企业及移动、联通、电信等运营商。历届学生参加电子设计竞赛,曾获国家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自治区级一等奖十多项。

电子工程系具有较强的科研、师资力量。现有教师36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4人,硕士以上学位29人,其中博士2人。广西高校优秀青年教师2人,通信技术教学团队被评为区级优秀教学团队。每年承担了十多个国家、省部级科技项目,每年发表科技论文四十余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十余篇。

该系教师在"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中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历届"广西高等教育教学软体大赛"和"广西高校教育技术教学套用大赛"中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历年来,该系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得全国优秀奖1项,自治区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指导学生参加历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了全国一等奖4项,全国二等奖8项,自治区一等奖14项,在"国信蓝点标"全国软体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中,获得全国三等奖2项,自治区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

该系教师参与研究国家级课题多项,主持自治区级教学改革和科研课题20余项,主持完成校级课题40余项,获得2项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发表学术论文总计600多篇,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64篇,出版教材10多部。

本系教师在科学研究方面先后承担了广西高等学校优秀人才资助项目等省部级项目13项,校级项目18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在教育教学研究方面,承担了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5项,获得广西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公开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EI收录论文10余篇,核心论文30余篇,出版教材7部。教师在各类教学比赛中多次获奖,其中制作的《中央空调》网路课程获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中央空调风管制作安装课例》获广西高校教育技术教学套用大赛一等奖;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算量软体大赛荣获广西赛区第一名、全国总决赛第三名;《热工基础》网路课件、《房屋建筑学》等课件获广西高等教育教学软体大赛二等奖。

该系教师在科研、教学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参与项目研究20多个,公开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30余篇,核心论文近百篇,出版教材10余部。承担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10多项,课程《单片机技术》获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优秀奖、广西赛区一等奖,《通信与信号》软体获广西高校教育教学软体套用大赛一等奖等。

截至2018年6月,现有自治区级重点培育学科2个、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套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3个、自治区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拥有各类实验室和实训基地72个,其中,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7个,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实验室17个,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专项资金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10个,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专项资金基础实验室12个。近年来,学校获得自治区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94项。

截至2018年6月,近年来学校科研项目立项379项(其中省级以上课题56项),获批专利269项

学院图书馆截至2014年馆藏纸质图书90余万册,电子图书40余万册,中外文期刊733种,各类报纸68种,馆藏以能源与动力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行销等学科文献为主,覆盖所有学科。

学院图书馆重视电子文献资源建设,不断加强文献数字资源建设,采购了中国期刊全文资料库、维普期刊中文资料库、万方资源资料库、外研社外语资源库、读秀知识库、百链知识库、超星数字图书馆、书生数字图书馆等数字资源和资料库,提供了一批试用中外文数字资源及免费数字资源连结。建有中国期刊全文资料库、超星数字图书馆和随书光碟资料库等本地镜像库。截至2014年还与高校文献信息保障系统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师生可以通过校园网图书馆主页免费使用有关数字资源。

截至2018年6月,现有1个院士工作站、2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2个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培育基地。

截至2018年6月,学校与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纽西兰、义大利、德国、芬兰、泰国、马来西亚、印尼、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部分高校签署了合作协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广泛开展了师生交流、学术合作等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开办了中美、中澳校际交流、学分互认教育项目;学校积极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是“广西 *** 东协国家留学生奖学金”的接受培养单位,年度来华留学生规模百人以上。

尚德博学,慎思笃行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校徽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怎样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还不错。

一、院系专业

截至2020年9月,学校共设有管理学院、航空旅游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能源与建筑环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外语外贸学院、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理学院、体育部、实践教学部、人文素质与创新创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来宾校区等17个教学单位,30个本科专业、7个高职高专专业,形成了以工学为主,管理学、理学、文学和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二、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6月,学校有专任教师813人,外聘教师165人,折合教师数895.5人,生师比17.42:1。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74人,副高职称240人,高级职称占比38.62%;博士学位62人,硕士学位648人,硕士及以上学位占比87.33%;双师双能型教师328人,占比40.34%。

现有双聘院士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有自治区特聘专家、广西高等学校卓越学者、教学名师、广西技术能手等高层次人才39人;有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1个、广西高等学校自治区级教学团队2个、广西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团队1个。

三、科研平台

截至2019年12月,学校建设有1个广西院士工作站(刘永才院士)、2个自治区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培育基地。

1个桂林市重点实验室,12个校级科研平台,1个广西特聘专家岗团队(航空航天遥感技术研究),1个双聘院士团队(童庆禧院士),1个广西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智能信息技术及无人机应用研究创新团队)。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好还是不好?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是一所以工学为主,涵盖理、工、管、文、艺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公办普通本科院校。

该校是广西高校中唯一布局有航空航天类本科专业的院校,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为中国宇航协会理事单位、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广西航空航天学会理事长单位。入选了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根据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招生办最新公布的信息可知,该学院在广西是第二批次招生,所以我们说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是二本大学。如果你不是广西考生,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在你所在的省份是本科三招生的话,你也可以说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是三本大学。若没有具体录取批次,考生可根据自己所在省份的二本、三本批次分数线来对比确定。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