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科版地址

2023-02-17 20:2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科版地址

1、在篇首标明作者姓名、论文署名的单位(全称)、及单位所在省市、邮编(附英文)。  2、稿件须有:摘要220字左右(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切忌使用“本文”如何、“文章”如何这类评价性、解释性、介绍性的词语)、关键词(3—6个)(附英文摘要、关键词);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或出生地、工作单位、职务或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作者须提供:详细的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电子信箱。  4、来稿中的注释与参考文献分别排列。注释是对文章篇名、作者及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序号用数字加圆圈标注。参考文献是作者写作论文时所参考的图书报刊等资料的引文。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如下:[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刊名或出版地,起止页码.{刘国东.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经济意义[J].商业经济,2001,(9):10-18)}  5、所有来稿,字数以4000—8000字为宜,来稿以 word 格式发送电子邮件。    学术期刊论文撰写格式  1.文章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加副标题,并译成英文。  2.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写单位名称(一、二级单位)、所在城市(不是省会的城市前必须加省名)、邮编,不同单位的多位作者应以序号分别列出上述信息。  3.提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应是一篇能客观反映文章核心观点和创新观点的表意明确、实在的小短文,切忌写成背景交代或“中心思想”,100-200字为宜。  4.关键词:3-5个,以分号相隔,选择与文章核心内容相关的具有独立性的实在词。  5.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  6.正文文字:一般不超过1万字,正文用小4号宋体,通栏排版。  7.数字用法:执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公元纪年、年代、年、月、日、时刻、各种记数与计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夏历、清代及其以前纪年、星期几、数字作为语素构成的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临近两数字并列连用的概略语等用汉字数字。  8.图表:文中尽量少用图表,必须使用时,应简洁、明了,少占篇幅,图表均采用黑色线条,分别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应有简明表题(表上)、图题(图下),表中数据应注明资料来源。  9.注释:注释主要包括释义性注释和引文注释,集中列于文末参考文献之前。释义性注释是对论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引文注释包括各种不宜列入文后参考文献的引文和个别文后参考文献的节略形式,其序号为①②③……。  10.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作者撰写论著时所引用的已公开发表的文献书目,是对引文作者、作品、出处、版本等情况的说明,文中用序号标出,详细引文情况按顺序排列文尾。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普通图书[M],会议论文[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汇编[G],档案[B],古籍[O],参考工具[K],其他未说明文献〔Z〕。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张颖教授

你这。。。。
导师姓名: 张颖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4 年 3 月 4 日

  院系名称: 经济管理学院

  一级学科: 农林经济管理

  二级学科: 林业经济管理

  研究方向1: 区域经济

  研究方向2: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

  研究方向3: 森林资源价值评价与政策

  政治面貌: 共青团员

  现在职称: 副教授

  职称评定时间: 2000 年 1 月

  导师最后学历: 博士

  导师最后学位: 博士

  获学位时间: 1999 年 6 月

  获学位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

  是否留学: 是

  留学国别: 韩国

  留学时间: 从 1999 年 06 月 到 2000 年 06 月

  硕导、博导: 硕导

  批硕、博导时间: 2001 年 9 月

  在读硕士: 2人

  上岗时间: 2001 年 9 月

  现在在岗否: 是

  所在学科是否博士后流动站: 否

  工作简历:

  (1)1989年8月—1990年7月,在黑龙江朗乡林业局挂职锻炼;

  (2)1990年8月—1994年8月,在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书;

  (3)1994年9月—1999年6月,北京林业大学在职研究生.博士学习;

  (4)1999年6月—2000年6月,韩国Korea University 博士后学习;

  (5)2002年11月—2003年1月,台湾大学森林系访问学者.

  教学工作:

  (1)1989年7月,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业,并留校任教.

  (2)1990年8月—1994年8月,在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任教;

  (3)1994年9月—1999年6月,北京林业大学在职研究生.博士学习,并任教;

  (4)2000年7月至今,在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任教.

  研究领域:

  (1)森林资源价值评价和政策;

  (2)森林资源核算;

  (3)区域经济;

  (4)宏观经济统计分析.

  在研课题:

  (1)中国热带森林环境价值核算研究,ITTO PD 39/98,1999_2003,3万元,副主持,承担"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核算"."热带林地.林木价值核算"研究.

  (2)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价研究,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2002-2003,4万元,独立完成.

  论文目录: 发表论文30多篇,主要有:

  1、宗教与森林保护,张颖,森林与人类,1988(4)。

  2、我国森林工业投资与产值的灰色关联分析,张颖,西北林学院学报,1991(3)。

  3、我国木材供需缺口模式当议,张颖,吴志文,技术经济,1992(6)。

  4、家具开发趋势,张颖,中国技术经济信息,1992(24)。

  5、我国森工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的度量分析,张颖,西北林学院学报,1993(1)。

  6、再论我国林分价值量的评价,王琦、张颖,西北林学院学报,1994(3)。

  7、我国林业再生产系统的灰色控制研究,张颖,西北林学院学报,1994(1)。

  8、对宏观调控理论依据的探讨,张颖,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增刊)。

  9、林业系统生产力的量化分析研究,张颖、于凤,林业经济,1996(4)。

  10、林业在保证本世纪末粮食增产中所起作用的研究,张颖、于凤,林业工作研究,1996(3)。

  11、协同学与林业持续发展,张颖,于凤,林业经济问题,1996(2)。

  12、山区林业综合开发应注意的问题,林业工作研究,1996(12)。

  13、我国林业经济监测预警系统初探,陈建成、胡明形、王立群、张颖等,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6(2)。

  14、牡丹江林区林产工业产品结构优化研究,“牡丹江林区林产工业产品结构优化模式的研究”课题组(张颖为课题组成员之一),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6(2)。

  15、中国林地价值评价研究综述,张颖,林业经济,1997(1)。

  16、林业科技进步速度加快,但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张颖,林业工作研究,1997(5)。

  17、西南地区林业区域发展优势研究,于玲、张颖,林业科技管理,1998(3)。

  18、林地有偿使用的理论依据的探讨,张颖,林业经济问题,1999(6)。

  19、what is the impact of unemployment and how should it e dealt with is China, Zhang Ying, Applied Economics,APE/1999/096782.

  20、The economics evaluation of forest biodiversity in china involved in international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biodiversity, Zhang Ying, Global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and forest Issues in Northeast Asia,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Northeast Asia Forest Forum, 2000-19.

  21、关于加强森林资源社会效益核算的几个问题,张颖,林业工作研究,2000(11)。

  22、北京市林业用地价值核算,张颖、于玲,林业科技管理,2000(4)。

  23、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核算研究,张颖,环境观察与评论,2001(2)。

  24、必须加强森林资源社会效益的核算,张颖,经济研究参考,2001(2 L-1)

  25、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核算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张颖,林业科技管理,2001(1)

  26、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研究,张颖,林业经济,2001(3)

  27、A Discussion on the Selection of Methods for Forestry Land and Tree Value Accounting, Zhang Ying, ITTO PD 39/98 Rev.2(M),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Forest Environmental Value Accounting, October, 9-12, 2001, Beijing, China.

  28、The Economic Evaluation on China’s Forest Biodiversity, Zhang Ying and Woo-Hyuk Byun, ITTO PD 39/98 Rev.2(M),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Forest Environmental Value Accounting, October, 9-12, 2001, Beijing, China.

  29、我国森林生物多样性变化的评价研究,张颖,林业资源管理,2002(2)

  30、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总体趋势的变化评价,张颖,世界环境,2002(2)

  著译目录: 出版专著2部,担任副主编、参编著作6部,主要有:

  1、绿色核算——森林资源核算及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理论、方法、实证研究,张颖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2、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评价,张颖著,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3、森林环境价值核算,侯元兆主编、张颖副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4、Forest Environmental Value Accounting, Chief Editor Hou Yuanzhao, Assistant Editor Zhang Ying, ITTO PD 39/98 Rev.2(M),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Forest Environmental Value Accounting, October, 9-12, 2001, Beijing, China.

  5、实用林业统计,陈建成主编(张颖参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6、中国森林资源核算研究,侯元兆主编(张颖参编,第四作者),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7、北京市森林资源价值,周冰冰等著(张颖参编,排名第三),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8、世界私有林概览,李智勇等主编(张颖参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科研成果: 获省部级奖3项,优秀论文奖3项。其中:

  (1)1991年,撰写的“北京市建筑木材厂技术进步的度量分析”获1991年全国企业技术经济论文大奖赛鼓励奖。

  (2)1994-1995年,参加了国家科委、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主持的“中国森林资源核算研究”项目,并担任“林木.林地核算研究”子项目主持。完成科研报告10万多字。该项目1996年获国家科委、国防科工委、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五个部门的“国家优秀科技信息成果奖”三等奖,排名第三。

  (3)1995-1996年,参加了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主持的“中国森林资源价值评价研究”项目,并担任“林木.林地价值评价研究”子项目主持,完成科研报告7万字。该项目1997年获林业部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五。

  (4)“中国森林资源价值评价研究”项目中独立完成的“中国林地价值评价研究综述”,1998年获“第二届华中地区科学技术推广大会二等奖”。

  (5)“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核算研究”,2002年获北京市统计系统优秀论文奖。

  (6)专著《绿色核算》,2002年获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

  成果推广应用情况:

  (1)在"中国森林资源价值评价研究”项目中独立完成的“中国林地价值评价研究综述”,1998年获“第二届华中地区科学技术推广大会二等奖”。

  (2)对"森林生物多样性的评价研究",在国内产生较大影响,其中"科技日报"."科学时报"."北京日报"."中国绿色时报",等13家报刊杂志作了报道."九亿网"."中国环保网"等也作了大量报道.2002.11_2003.1,在台湾大学作访问学者时,也专门作了讲座.

  (3)"绿色核算"2002年获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其成果已在国家统计局"森林资源核算"中应用.

  表彰和荣誉:

  (1)2002_2003,对"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价的研究"获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资助;

  (2)2002年,获北京林业大学"三育人标兵"称号;

  (3)2001.2002,连续两年在学校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

  主要兼职:

  (1)任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林业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2)国家林业局《林业工作研究》特约研究员.

  办公室电话: 62337674

  传真: 62337674

  通讯地址: 北京林业大学39号信箱

  邮政编码: 100083

  电子邮件地址: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的介绍

该报刊登林学基础理论、造林经营、森林经理、森林资源与环境、林木病虫害防治、水土保持、林业经济、林业机械、木材加工、家具与室内设计、林产化学、园林植物与园林设计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简报、综合评论、学术问题讨论、书刊评价及学术动态等。

张玉钧的发表论文

学位论文:学士学位:《松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植物群落现状分析》(1987年) ,指导教师:任宪威先生硕士学位1:《松山森林植物群落分类及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1990年) ,指导教师:任宪威先生硕士学位2:《社会现象としての里山とその展开方向》(2000年) ,指导教师:北尾邦伸先生博士学位:《エコツーリズムによる森林ガバナンスの形成》(2003年) ,指导教师:北尾邦伸先生研究简报:1989张玉钧论研究火因子对森林影响的方法.国外林业,2:32-34.1991张玉钧书评:评《内蒙古植物志》.干旱区资源与环境,3:115-117.1991张玉钧编译 苏联树木学的发展概况.世界林业研究, 4:49.2000张玉钧编译 日本国有林的土地利用与经营目的的变迁.世界林业研究,13(5):79-80.2003张玉钧编译 美国树木学的发展概况.世界林业研究, 16(2):64-65.2005张玉钧编译 日本的自然公园、世界遗产与生态旅游.世界林业研究,18(4):62-63.2011张玉钧论旅游产业与现代林业的融合空间.旅游学刊,26(6):10-11.一般论文:1991任宪威,张玉钧,等北京松山植物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3:1-6.1992张玉钧北京松山的野生蜜源植物.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67-69.1993 RenXianwei,Liang Hongping,Zhang YunjunWoody plants as Resources inChina, Their Conservation and Use.Journal of BFU(English Ed) , 1:80-89.1994 任宪威,梁红平,张玉钧北京自然保护区的现状评价与发展构想.自然资源,1:59-63.1995 王建中,王瑞勤,张玉钧三种落叶松种子的比较形态与统计分析.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6(4) :80-89.1996张玉钧,刘振玉松山油松林群落特征分析.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8(2) :96-99.1997张玉钧,王建中,等密云水库上游北庄试验区植被性质的初步分析.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3) :39-44.1997 阎海平,张玉钧北京小西山植物区系的初步分析.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增刊2) :134-137.1997张玉钧,路端正北京白头翁属植物小志.北京农学院学报. 12(1) :45-47.1998 李国良,张玉钧,等北京密云水库上游北庄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中国林副特产,2:45-46.1998 杜凤国,张玉钧,焉域金东北槭属的种子表皮雕纹及其在分类上的意义.植物研究,18 (3) :361-365.2001张玉钧,北尾邦伸日本的里山及其管理与保护.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3(1) :90-92.2001张玉钧,北尾邦伸里山の発见とその展开方向.林业経済,8:10-17.2003邱扬,李湛东,张玉钧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原始林兴安落叶松种群世代结构的研究.林业科学,39(3) :15-22.2003张玉钧中国における国有林场系谱の自然保护区の展开―松山自然保护区を事例として―.林业経済研究,49(2) :19-26.2005张玉钧,段昌盛源于国有林场的自然保护区之景观管理途径.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4(2) :37-40.2005张玉钧,王冠冠,邹国辉论风土与旅游的关系.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4(4) :24-27.2006张玉钧,邹国辉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的经营目标与生态旅游对策.生态经济,8:86-89.2006邱扬,李湛东,张玉钧等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原始林白桦种群世代结构的研究.植物生态学报,30(5) :753-762.2006 孔祥旭,张玉钧从日本经济学理念看其实态分析方法.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4(4) :70-74.2006 邱扬,李湛东,张玉钧,等火干扰对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下层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生态学报,26(9) :2863-2869.2006 任宪威,张玉钧,陈瑞生,等黎平县尚重区老山界树种资源考察报告.黔东南林业科技,23(3) :18-22.2006张玉钧,殷鸣放日本森林管理的最新发展—以日本神奈川县林业政策过程为例.环境科学与管理,31(9) :8-10.2007 牛江,张玉钧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当地社区参与.四川林勘设计,2:40-43.2007 殷鸣放,张玉钧,谭学仁,等日本私有林的一个典型—吉野林业的森林经营.世界林业研究,4:54-57.2007 李金苹,张玉钧,等 对目前中国乡村景观规划的思考.北京农学院学报,3:52-56.2007 海杨,王金兰,刘明丽,张玉钧节事庆典在旅游景区管理中的作用—以北京市八大处公园中国园林茶文化节为例.四川林勘设计,3:32-35.2007 于笑云,张玉钧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的研究现状及展望.西部林业科学,35(4) :134-137.2007 李煜,张玉钧论生态校园的建设模式.环境科学与管理,10:143-147.2008 陈静,张玉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研究进展.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48-51.2008 朱丹丹,张玉钧旅游对乡村文化传承的影响研究综述.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7(2) :58-62.2008 刘明丽,张玉钧游憩机会谱(ROS) 在游憩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世界林业研究,3:28-33.2008 于笑云,张玉钧生态旅游市场营销研究综述.四川林勘设计,1:31-34.2008张玉钧,马履一,王希群, 等水杉在日本的引种保护及其社会影响.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4:17-21.2008张玉钧,周春光园林旅游管理专业发展探讨.管理观察,12:84-86.2009张玉钧生态旅游在湿地保护中的作用.国家级湿地衡水湖调研与论坛论文集,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 张帆,张玉钧风景名胜区内观光电梯乘客态度调查研究—以武凌源风景名胜区为例. 管理观察, 21:50-52.2009 刘芳,张玉钧GIS在生态旅游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河北林业科技,(3) :62-64+70.2009 张力圆,梁增贤,张立,邢震,张玉钧旅游干扰因素对西藏林芝巨柏林的影响生态环境学报, 18(4) :1413-1421.2010 侯艳伟,吴成亮,张玉钧游客环境意识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北京紫竹院和香山公园为例.河北林果研究, 25(3) :315-320.2010 施德群,张玉钧旅行费用法在游憩价值评估中的应用.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3) :69-74.2010 付健,张玉钧,陈峻崎,等游憩承载力在游憩区管理中的应用.世界林业研究,23(2) :44-48.2010 付健,张玉钧,等北京平原风景游憩林林相改造技术研究.河北林果研究,25(1) :68-71.2010 庄小锋,杨秀珍,张玉钧,马宝建,等北京山区蓝色草本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北京林业大学学报,32(增刊1) :177-182.2010 马宝建,丁学欣,胡冬梅,寿海洋,张玉钧,吴记贵北京山地野生观赏植物的濒危因素及保护对策.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32(增刊1) :173-176.2010张玉钧,石玲,等论生态旅游规划的一般范式.生态旅游理论进展与实践探索—2009青海国际生态旅游高峰论坛论文集,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 周辉,张玉钧河流游憩规划的基本问题探讨.河北林果研究,26(1) :72-77.2011 庄小锋,杨秀珍,张玉钧,等北京山区观果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北京林业大学学报,33(增刊1) :114-120.2011 刘福山,张辉,李扬,张玉钧,等北京山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调查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33(增刊1) :121-127.2011张玉钧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途径探讨.管理观察,101:100-101.2011 王良民,张玉钧论辽东栎(壳斗科) 的分类地位及命名.植物科学学报,29(6) :749-754.2011 马宝建,张玉钧,宋大北,贾亦琦,黄志远 现代勒勒车—内蒙古白音敖包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的思考和探索.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上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贾亦琦,张玉钧旅游者摄影行为研究初探—基于摄影旅游者与大众旅游者的对比.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22-26.2012 黄志远,张玉钧旅游体验实证研究—以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为例.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17-21.2012张玉钧,曹韧,张英云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利益主体研究—以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为例.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6-11.2012 马国青,张玉钧,唐小平 枝桠施工技术在河流湿地治理中的应用,林业资源管理.2012,3:123-125,140.2012 王瑾,张玉钧基于生态旅游的自然保护区社区培训研究—以河北白洋淀王家寨村为例.河北林果研究,27(2) :224-228.2012 马国青,黄桂林,张玉钧,唐小平 郑州惠济水系廊道景观优化模式,林业资源管理.2012,4:108-112.2012张玉钧,张英云 市民参与型的乡村景观保护--以日本海上森林国营里山公园建设为例,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2,7:838-841.2012张玉钧北林园林学院生态旅游领域发展概况与展望,风景园林.2012,4:100-101.2012张玉钧生态旅游的发展:存在问题与实现途径,风景园林.5:105-107.2012 邵隽,张玉钧,李雄,李昭 社区支持农业型市民农园休闲模式研究.旅游学刊,12:74-79.2012 徐姗,刘晓明,张玉钧基于生产性农业景观建设的北京郊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研究, 2012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亚太区会议暨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下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P558-563.2012Zhang Yujun, Shi Ling,Wang Jin The Rural Ecotourism Development Targeted at Sustainable Livelihoods—The case study of Wanjiazhai Community.The 13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Korea,China,Japan.Sep.12-14, Suncheon, Korea2012 Caijun,Zhang Yujun,Jia Tingting Exploring the Visitors’ Recognition and Expectation for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Tourism Development in Ethnic Rural Area: Case Study of Dehang Miao Village, The 2012TOSOK International Tourism Conference ,July 4-6, Ulsan, Korea2012 张玉钧 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作,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第二届(珠海)年会分会发言材料, 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2013 张英云,张玉钧 基于水环境保护的湿地公园规划探讨--以山东拥翠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湿地科学与管理. 2013, 9(1):14-172013 马英华,张玉钧 采煤塌陷地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策略--以徐州市九里湖湿地为例,湿地科学与管理. 2013, 9(2):21-242013 马英华,张玉钧,石玲 辽河流域台安生态旅游区规划必要性研究,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2):224-2282013 张玉钧,石玲,贾亦琦 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意义及潜在风险,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1):7-102013 孙吉亚,张玉钧 论旅游景观的生态设计--兼谈拉斯喀瑞的生态旅游思想,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 25(1):62-672013 徐姗,黄彪,刘晓明,张玉钧 从感知到认知:北京乡村景观风貌特征探析,风景园林. 2013,4:73-802013 张玉钧,张力圆,张玏 郊野公园概念的演变与发展,风景园林. 2013,5:80-852013 张玉钧,张英云 中国湿地公园发展现状与展望,生态旅游发展与管理,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6-112013 郭彦丹,谢冶凤,张玉钧 村镇景观特征及其评价体系初探,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论文集(上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P21-25.2013 李露,谢冶凤,张玉钧 村镇景观乡土性特征探究,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论文集(上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P45-48.2013 张婧雅,魏民,张玉钧 步道系统规划的前期调研分析,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论文集(上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P828-830.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