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
举例:
【内容提要】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经济全球化不仅为我国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遇,而且有利于加快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利于国内企业的成长和发展。但经济全球化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挑战。因此,在经济全球化下,必须:(1)树立在国际竞争中求发展的意识;(2)培养核心竞争力;(3)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4)转变政府职能;(5)为建立合理的国际经济规则而努力。
【摘 要 题】经济全球化
【关 键 词】经济全球化/机遇/挑战
【正 文】
经济全球化的定义是,商品和服务贸易扩展到全球,实现更大范围的国际分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在上述定义下,经济全球化意味着主权国家开放国内市场,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作为“市场化”的延伸,经济全球化可以从交易范围和制度建设两个方面理解,一是贸易和投资范围扩大到全球,在更广阔的空间配置资源;二是市场制度在全球范围的推广和采用,这两个方面是经济全球化同一过程中并行的两种趋势。然而,经济全球化是“双刃剑”,它必然给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带来机遇,同时也带来更多的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机遇
1.经济全球化为我国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遇。经济全球化使资本、技术、人才等重要资源可以更加自由地在国际上流动,使我们有机会利用国际上的资源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使我国能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和后发优势。有人认为,中国是开放和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2000年,中国的gdp是开放之初1978年的7.4倍。
2.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加快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逐步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当中,使国内和国际市场接轨,使我国企业能够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这些都有利于我国熟悉市场经济运行和国际市场规则,建立市场经济机制。
3.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国内企业的成长和发展。(1)经济全球化使国内企业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成本,获得更多利润,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2)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产品具有更广阔的市场,国内企业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获取经济利益。(3)在国际竞争的压力下,可以加速国内企业改革的步伐,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促进企业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增强国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
4.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提高我国社会福利水平。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由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降低,可以避免人为因素对产品和生产要素流动的限制,避免产品价格和生产要素流动的扭曲,商品可以在世界范围内更加自由的流动,各国的消费者可以享受更加丰富的商品,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受益最大的就是消费者。
二、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挑战
1.经济全球化使我国的民族工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冲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族工业一直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冲击。在我国加入wto后,这种冲击对一些产业来讲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据有关方面分析,加入wto后,汽车、制药、农业、电信、航空、计算机、金融等七个方面受冲击较大。其中,汽车工业是受冲击最大的产业之一,主要表现在:第一,面临缺乏规模经济的冲击。汽车工业具有典型的规模经济特征,只有规模上去了,价格才能降下来。而我国1998年全国汽车产量是163万辆,轿车是50.71万辆,只相当于外国一家汽车制造厂的产量,甚至只相当于外国汽车制造厂一条流水线的产量。第二,面临全球汽车生产能力过剩的冲击。目前全球汽车生产能力过剩2000万辆,通用、福特、大众、丰田等几大生产巨头纷纷加大开拓海外市场的力度,中国目前200人拥有一辆汽车,显然是一个潜在的汽车大市场,必然会受到外商的青睐并尽最大可能挤入中国市场,这无疑会对我国汽车工业产生严重的冲击和威胁。第三,面临关税逐步下降的冲击。目前我国汽车平均关税为80%~100%,尽管正式文件尚未面世,但关税降低20%是起码的,这意味着关税降低后的进口汽车的竞争优势更加明显。此外,汽车工业自主开发能力弱、劳动生产率低下、缺乏竞争优势等都使其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临巨大的压力。虽然中国的轿车工业可以作为幼稚产业进行保护,但保护的时间也只有五年左右,充其量十年。那些规模小、成本高、技术水平落后的企业将难以生存。汽车工业进入大规模资产重组将是大势所趋。
2.经济全球化可能使我国产业结构低级化、边缘化。经济全球化虽使我国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得到较大发展,但无法改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不利地位,也无法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现代化。同时,过度发展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还会使自然资源受到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资源浪费严重。
3.国际经济运行中“游戏规则”的适应问题。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它们适应以自己为主导制定的经济规则和经济秩序,没有制度和体制方面的限制,只有协调各利益集团方面的困难。而对处于经济转型期的我国来说,由于市场机制还没有充分建立,对市场制度的支持能力较弱。在此时,适应不熟悉甚至不合理的国际经济规则显然是困难的。
4.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起点和实力决定了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相对劣势。尽管全球化对发达国家有这样那样的挑战,但由于其具有经济发达、技术经验、产业结构优化等优势,且处于“中心”,因而能有效地避免全球化的挑战。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不具备上述优势,且处于“外围”,因而处于相对劣势。
5.我国企业竞争力薄弱。在全球化趋势不十分明显的时期,我国企业在规模、效益、研发能力等方面表现得不尽人意,此时,企业的竞争范围主要以本土为界,这就意味着本地企业由于长期的经营历史和对本地的深刻了解,以及国家和地方政府的一些保护政策,使企业处于优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将在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上与更为强大的对手竞争。而我国企业竞争力薄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恐怕并非易事。
三、经济全球化下我国的发展策略
1.树立在国际竞争中求发展的意识。闭关锁国,游离于全球化主流之外显然没有出路。从正面效果看,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增长财富和发展经济的机遇。综观中国近现代史,我们已经错过了太多的发展机遇,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懂得珍惜机遇,利用机遇。
从中国改革开放自身的实践来看,过去2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主动参与者。世界银行认为,中国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少数几个最大的赢家之一。截至2000年,中国的国际贸易规模在过去的22年里扩大了约22倍,世界排名从开放之初的第32位上升到第9位,年均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从80年代初的不到20亿美元,上升到现在的200亿美元左右,从1993年以来一直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外商投资东道国,如今累计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已达3500亿美元。
2.培养核心竞争力。从企业的角度讲,只有具有相当规模和实力、具有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具有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的企业才能受益于经济全球化。因此,中国企业必须面对现实,树立信心;必须考虑适合自己的发展战略,更重要的是要培养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认识到创新的重要作用。创新是企业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对中国企业来说,创新能力不足是影响中国企业发展和竞争力提高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从制度创新、技术创新、营销创新和文化创新等方面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政府也应在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主要表现在:(1)政府应打破垄断,打破条块分割和地方保护主义,为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培养企业竞争力;(2)政府应在wto允许的范围内,为企业提供适当的保护;(3)政府应在培养企业竞争力方面提供相应的支持。
3.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各国都在积极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力争在国际分工中占据有利地位。我国也必须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要进一步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张和强化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业,有选择、有重点、有突破地发展智力密集或知识密集型产业。今后五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要突出这样几个方面:
——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把传统产业的改组改造放在重要位置,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为支撑,抓好关键环节。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要有选择地加快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支持建设高速宽带信息网络、关键集成电路、新型运载火箭等重大高技术工程,形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群体优势和局部强势。
——加强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高度重视资源战略问题。
——加快服务业发展。发展服务业是促进结构升级和增加就业的重要途径,要采取必要的政策措施,形成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
4.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政治经济体制。中国已加入世贸组织,就要按照世贸组织的规则转变政府职能,要求政府必须按照公开、透明、非歧视等原则改变管理方式。首先,要完善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实行政企分开。政府要健全市场体系,强化市场功能,不断完善各种市场规则,规范和维护市场秩序,创造公平、平等的竞争环境。其次,要实行依法治国,用法律规范政府对国家的管理,规范政府的行为,提高政府决策和行为的透明度。
5.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致力于建立合理的国际经济规则。现行的国际经济规则大多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而建立起来的,因此它更能反映发达国家的意志和利益,对发展中国家带有歧视性。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增强,我们应该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一道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规则而努力,使广大发展中国家能够受益于经济全球化。
【参考文献】
[1] 秦晓,凌晓东.经济全球化:目标、途径和我们的选择[j].国际经济评价,2002,(1-2).
[2] 陈涛涛.培养核心竞争力受益于全球化的关键[j].国际经济合作,2002,(2).
[3] 蔡芝芳.经济全球化下的发展中国家[j].兰州学刊,2002,(1).
【原文出处】黑龙江社会科学
【原刊地名】哈尔滨
【原刊期号】200302
【原刊页号】48~50
【文章日期】2003-01-10
【作者简介】蒲明,黑龙江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08
蒲明(1976-),男,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工程学院管理系教师,从事经济管理、国际贸易研究。
中图分类号:f120. 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937(2003)02-0048-03
现今世界是1个快速变化的世界,新经济以及经济全世界化已经经成为时期潮流,影响着人们的工作以及思惟方式,影响着企业的出产、技术以及组织情势,影响着政府的管理模式,影响着社会的文化、道德与法律基础,影响着经济增长以及延续发展的未来。这给全球的企业,包含中国的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以及挑战。
1、新经济以及全世界化给企业带来的机遇
近10几年来,患上益于新经济以及全世界化,世界上新兴了1大批闻名全世界的跨国公司。它们不但散布于发达经济体,也兴起于发展中经济体。这说明,新经济以及全世界化给企业带来的机遇是巨大的。为了未来的生存以及发展,中国企业需要及时掌控这难患上的机遇。
新经济以及全世界化的过程为企业带来的机遇,至少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第1,高新技术的开发以及运用,给企业带来了获取高利润的可能。高新技术产业的1个特色是拥有高附加值。有人把电子类产品与其它门类产品对于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进行对照,如果以普通钢筋为一,则彩电为三0,集成电路则高达二000。智能的物化产品已经登上了经济发展的舞台,快速扩张的软件产业成为当前最为炫目的旭日产业,其它智能商品以及智能服务也大放异彩。高利润率可以迅速造就企业界的新星。
第2,高新技术在本身产业化的同时,也带动了传统产业的更新换代。跟着信息产业、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制造业也从新焕发了活气。技术立异扭转了传统的产业结构、出产工艺以及手腕,使泛博企业有机会向更高层次发展。
第3,新经济的发展,给企业进入市场大开利便之门。在传统的工业社会,其行业、产品市场拥有较长期的不乱性,呈现垄断、寡头或者较强市场,进入限制的可能性很大。而今天,技术、产品、市场日新月异,市场进入比较容易,新兴的企业或者转型的企业更易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
第4,电子商务、网络经济的发展为在任何地区的企业提供了几近同等的信息机会,也能够说是市场机会。因为网络的便利性,不管是大企业仍是中小企业,均可以通过网络获守信息以及发布信息,及时取得技术更新、产品与市场开发的良机。同时,网络经济的发展还扭转了传统的交易手腕,简化了交易环节,缩短了交易时间,提高了效力,降低了本钱。
第5,经济全世界化给企业的最直接、最显见的益处是关税的降低,贸易壁垒的减少,进出口贸易的便利。更首要的是,新经济以及全世界化的过程促使世界经济发展的网络化以及世界市场的1体化,国际分工不断深化以及扩展,世界资源在从新进行配置,并趋于公道化。企业可以根据自己出产经营的需要在全世界规模内进行采购以及销售,有效地应用全世界任何处所的资源,实现企业的全世界经营战略,确保利润最大化。
2、新经济与全世界化给企业带来的挑战
对于于我国企业来讲,因为所处亚洲地区环境的特色,新经济与全世界化给企业带来的挑战显患上尤为严峻。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第1,文化冲突迫使企业进行改革。新经济以及全世界化的特色是快速变化、不不乱性、激励个人立异、信息横向交换等,这与亚洲地区传统文化以及价值观和我国长时间施行规划经济体制的观念有许多冲突的地方。比如:中国、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以及地区,其传统文化的行动方式是重视不乱,躲避不肯定性;重视集体1致,排挤个人独树一帜;重视等级瓜葛,歧视同等横向交换。这类文化特征在亚洲许多地区的企业中都有显明表现。比如:企业组织常常是垂直性的多层次金字塔结构,管理者的决策有权威性,但信息传递迟缓,活气不足。企业也常常履行终身雇佣制。企业的发展战略常常重视范围的扩展,数量的增添,而对于技术立异、产品更新关切不够。
第2,新经济的高利润率以及市场进入比较容易的特色,从1方面看是机遇,但从另外一方面看则是挑战,使1个企业既可能很快扩张,也可能很快缩水破产。高利润率以及较少的市场进入限制象征着大批竞争者快速到来,市场容易到达饱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二000年以来全世界1批“新经济”的上市企业接踵申请破产,或者其股价1落千丈,说明了对于新技术、新产品投资的风险性。
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请求企业必需加速技术更新。同时,在新经济以及全世界化的违景下,市场1体化使消费者的选择更加广泛,对于产品的质量请求更高,这些都给企业的技术更新以及产品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请求。
第3,全世界市场1体化给企业带来了更多的竞争。在经济全世界化的趋势呈现以前,大部份国家以及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市场分割与维护,以保护内部某1产业或者团体的利益。全世界化带来了市场的1体化,贸易与服务跨国界活动的障碍逐步解除,国家、地区的经济维护政策逐步失去作用,使企业要直接面对于全世界性的剧烈竞争,而不能空想维持原来从政府维护政策取得的在本地市场的优势。
第4,比较于欧洲共同体或者其它区域经济体的企业,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国际竞争更加直接。亚洲文化的多元性是本地区经济充溢活气的缘由之1,但多元的文化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使患上本地区很难树立诸如欧共体这样的区域经济体。区域经济体作为区域的统1市场,对于区域内的企业象征着市场开辟方面的便利,以及必定程度上免受外界竞争的维护。中国企业不能享受这类好处,因而其市场开辟的.任务更艰难。
第5,因为全世界化,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瓜葛日益亲密,其互相影响也日趋增强。某地产生的事件会迅速波及世界各地,1些不可预测的变数,会给企业经营带来风险。例如:作为经济全世界化的首要方面,金融全世界化使国际资本活动的规模更广,速度更快。这1方面为企业融资提供了便利;但另外一方面,国际资本活动的加快也增添了金融市场的不不乱性,乃至诱发了金融危机。一九九七年亚洲金融危机骤然暴发,使众多企业猝不及防,遭遇到繁重打击。再如产生在美国的“九·一一”恐怖事件,不但给许多美国公司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也给全世界众多企业带来不利影响。经济全世界化,使各地的企业都要面对于世界上突发事件的风险。
3、中国企业应答新经济与全世界化的策略
新经济与全世界化是没法躲避的事实,其趋势不可逆转。中国加入WTO,政府的经济贸易管理规则正在作出首要调剂。中国企业必需顺应潮流,对于本身的发展战略进行踊跃调剂,捉住机遇,迎接挑战。
第1,我国企业应当建立改革意识以及立异意识。企业立异的核心是技术以及产品的更新换代。同时,企业还应当随时调剂以及更新内部组织结构、管理体制,让企业全面维持生机以及活气。我国虽有被列入世界五00强的企业,但我个人认为,它们只是“大”,还够不上“强”。中国的企业面临的挑战是严峻的。
第2,企业应当建立全世界意识,了解并尊敬世界上丰厚、多元的文化,学会适应世界各地的环境,寻觅以及掌控世界各地的商机。我国企业从事的国际贸易,几近都是“双边”的,而还不适应“多边”的。要钻研如何有效应用世界各地的人、财、物质源,学会如何与国际上的企业进行竞争与合作,及时应答以及躲避地区冲突以及世界突发事件的风险。
第3,企业应当加强信息意识,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趋势,实现企业经营的信息化。信息技术、产品的广泛运用,不单单给人们带来了使用价值,而且还扭转着人的行动方式以及彼此之间的瓜葛。对于企业而言,这1变化就是企业与顾客、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社会的瓜葛趋于直接以及横向网络化。作为对于策,企业需要与自己的顾客、合作火伴、市场、社会树立起通畅的信息渠道,及时地对于市场作出反映。
第4,企业应当建立合作意识。不论大而全仍是小而全都不会拥有竞争力,在高新技术日新月异的情况下,任何1个大的跨国公司也不可能自己开发所有的技术。加强与其他企业的合作与交换,发展企业间的合作瓜葛,是现今世界企业发展的新动向。可以说,合作是企业取得胜利的必要前提。企业之间的竞争没必要鱼死网破,可以是既竞争又合作,共同发展,取得双赢。
新经济以及经济全世界化潮流浩浩荡荡。如何掌控机会迎接挑战,对于我国企业来讲是1个最重大的课题。当真分析SWOT,即本身的强项以及弱项,面临的机会以及要挟,然后制订自己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战略,是我国每一1个企业确当务之急。
(1)中国面临的机遇。其—,世界形势的缓和,为中国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其二,在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的形势下,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得到了提高。
(2)中国面临的挑战:其一,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下,地区或集团的经济贸易保护主义壁垒,使中国的对外经济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其二,正面临着新科技革命的挑战。世界两极格局瓦解以后,军备竞赛的作用相对下降,综合国力的竞争提到了首位。各国都在调整国家战略,把发展科技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各国都把科技开发作为综合国力一个关键因素。如何选择适应中国国情的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并使之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迎接和战胜新科技革命的挑战,是当今时代向中国提出的新课题。
第三,正面临着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挑战。历史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按国际经济惯例办事,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合作,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任何国家已很难保持封闭的经济模式,所以,中国的唯一选择,是适应这一趋势,争取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第四,正面临着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考验。在两极格局解体以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它在推行强权政治时减少了前苏联的牵制,对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压力也会相应增加。
(3)面对以上挑战,只有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只有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只有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才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增强综合国力,迎接各种挑战,尽快地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