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以文化软实力为话题的议论文

2023-02-17 15:0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以文化软实力为话题的议论文

  2009年8月8日是中国奥运会成功举办一周年的日子。北京奥运会是当代中国的一次全球性亮相,为全球提供了一次走近中国、了解中国的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说,北京奥运会是现代中国强国梦的表达和实现,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新的起点。材料选取了后奥运时代,我国软实力发展建设的话题,具有特殊的意义。材料以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为切入点,深入阐述了我国在软实力发展方面以及为我国软实力的发展寻找新的思路所做出的努力。“软实力”概念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全球战略问题研究专家约瑟夫?奈提出来的,特指一国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国际影响力与感召力。“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软实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内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对外表现为文化精神、价值资源、文化风格与活力对于其他民族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材料从价值观念、国民素质、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对软实力进行了解读,旨在说明国家在重视硬实力发展同时,也要重视软实力的建设。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所体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要素所体现的“软实力”。软实力对社会有更加持久的渗透力。国家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下,其创造增加值和国民财富的可持续增长的综合能力。主要包括国家经济实力、国际化、政府管理、金融体系、基础设施、企业管理、科学技术和国民素质。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使其对发展中国家更具吸引力。而吸引力,正是软实力关键指标。

  试题在题目设置上采取的是传统的三段论模式,即概括内容,提出对策,论证性文章。

  概括题,内容没有变,只是形式上发生改变,改变了以往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和问题的命题方式,形式也开始多元化,在题目要求上更细致化。

  (一)根据材料3、5、6用200字分析“文化软实力”的内涵与外延。(15分)

  要求:用语规范凝练,分析深入全面。

  【作答思路】

  题目(一)的作答需要在解读材料3、4、5的基础上完成。考生首先要提炼出材料的主干,再进行归纳总结,即形成题目答案。材料3通过举例和数字显示,说明我国软实力建设与西方国家存在的差距,也从另一侧面理解文化软实力的内涵与外延。软实力是相对与硬实力而言,包括价值信念、意识形态、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国民素质等释放出来的影响力。同时材料3也体现出国家的发展是硬实力和软实力共同作用,是相辅相成的。材料4是从文化影响力和文化传播方式来诠释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奥运开幕式和闭幕式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运用,让世界感受到中华文化体现的软实力,也说明中国国家软实力的提升效应已经初步显现。材料5是从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民族凝聚力等多角度地阐述文化软实力所包涵的内容。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所体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要素所体现的“软实力”。软实力对社会有更加持久的渗透力,有更加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以上材料分析的总结提炼,即形成题目答案。

  【参考答案】

  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制度、文化、国民、意识形态等所具有的吸引力、向心力、亲和力及其所释放出来的影响力。从其外延上来说,它主要表现为国家制度模式的优越性、国家的国际形象、历史文化传统和底蕴、国民的文化素质、精神风貌及对外交往能力等。(120字)

  (二)根据材料2和4用300字概述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对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影响。(20分)

  要求:全面准确、精炼概括、条理清晰。

  【作答思路】

  题目(二)的作答需要从材料2和材料4的解读分析开始。材料2从三个方面来阐述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对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影响。一是国家形象,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展现了中国良好的国家形象,通过奥运会反映出中国人乐善好客的精神。二是价值观念,奥运会改变了中国人思维方式、提升国民素质以及体制改革和公共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三是国民素质,奥运会志愿者良好的服务意识、公民意识也赢得了国际的美誉,提升了中国的国家形象。材料4阐述了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推动了中国国家软实力的提升,也为中国后奥运时代的文化建设提供新内涵和新思路。对以上材料的总结归纳,形成题目答案。

  【参考答案】

  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表达了中国人民开放好客的心态以及与世界人民和谐相处的善意,也为中华民族学习国际规则、融入世界提供了机会;奥运会增强了我们的环保意识、志愿精神,并改变了我们的悲情意识及封闭保守的思维方式,重新找回了自信平等、从容大度的民族心态;奥运会带来了许多涵盖先进制度元素的国际标准,为我们加快体制改革和提升公共管理水平提供了契机,也使公共政策更加科学人性化;奥运会所培养和体现出来的志愿精神,不仅标志着公民意识、服务意识的觉醒,也为我们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奥运会展示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传统,增进了中国文化同西方文化的有机融合,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300字)

  (三)联系材料简要说明我国提升软实力的主要途径和方式。(25分)

  内容:要求全面、合理,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篇幅不少于450字。

  【作答思路】

  题目(三)要求联系材料简要说明提升软实力的主要途径和方式。首先要通读材料,在材料中寻找提升软实力的主要途径和方式,可以是国内的,也可以的国外的。对于材料提出问题没有提出解决方式的,要通过发散性思维,提出可行性,可操作性的途径和方法。材料1提出的提升软实力的途径是加强各国之间的交流,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材料2提出通过举办重大的国际赛事,博览会等,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材料3是我们要承认我国与世界软实力建设存在的差距,以自信、乐观的心态应对国内外的批评;材料4指出要坚持软实力建设的长效性,从以往的重大国际活动中,吸取经验,寻求新的发展思路;材料6提出要重视信息传播和网络推广价值观,扩大新闻媒体的活跃度;材料7提出要大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借鉴国际社会先进的经验,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材料8提出采取创办孔子学院、推广汉语拼音等措施推动对外汉语教育,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对以上途径和方式的总结归纳,即形成题目答案。

  【参考答案】

  提升文化软实力需要我们探索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式来做出努力。第一,我们要以开放、自信、乐观的心态应对来自国内外的批评,提升我们社会和国民的人文素质,在对话与交流中释放我们的真诚与善意,谋求合作与谅解,从而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第二,我们要利用重大的国际赛事、博览会等,不失时机地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真正优秀的文化成果,树立国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赢取国际社会的尊重;第三,鼓励和倡导国民学习外语,并采取创办孔子学院、推广汉语拼音等多种措施推动对外汉语教育,大力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第四,政府要制定专门计划,扶持和推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创造大量蕴含深厚民族文化底蕴的文化产品,并积极引导和帮助其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渗透力和亲和力;第五,积极稳妥地推进体制改革,使我们的制度运行更加科学、透明、合理,从而赢取不同意识形态背景下人们的同情与理解;第六,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真正将国家发展转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轨道上来;第七,进一步开放和放宽媒体的活动空间,维护公民的话语权,扩大新闻媒体的活跃度。(  【作答思路】

  题目(四)要求根据给定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题目(四)的设置完全符合申论考试的传统模式,字数要求是1000字左右,字数要控制在950-1050之间。材料是以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作为切入点,深入阐述软实力的内涵与外延以及如何提升我国的软实力等问题,最后的落脚点是软实力。因此,考生文章题目拟定不能脱离开“软实力”,但角度选择可以多元化,需要明确的是一个国家的发展是软实力和硬实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参考范文】

  水之源 木之本

  ——“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力量之源

  一个国家的实力,不仅包括物质层面的“硬实力”,还包括制度、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软实力”,是一个总括了各种要素的、系统的综合国力。而且,和器物层面的硬实力相比,制度和文化所体现的软实力对于一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壮大具有更为深远、更为持久的意义。

  如果说“硬实力”是国力较量中具有强制力的刚性因素,那么“软实力”就是一种春风化雨般吸引他国认同甚至依循自己政治主张和价值原则的“柔性资源”。毋庸置疑,“软实力”要发挥作用,需要一定的“硬实力”作为基础和保障。无法想象一个经济、军事和科技都十分落后的国家会拥有强大的国际声望和影响力。印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悠久的文化传统和民主的政治制度都帮它在软实力上加分不少,但由于缺乏足够的“硬实力”,这种软实力上的加分在国际影响力上几乎显现不出应有的效果。但是,软实力在提升国家的国际声望和影响力上的“潜移默化”、“水滴石穿”之功,却是硬实力的强制性所无法比拟的,“攻心为上”、“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等等,说的都是这个道理。也正是基于此,有专家认为软实力具有“在问题产生之前就将之消弭于无形”的神奇功能。

  正是看到了文化软实力所具有的“本源”特征,世界上一些国家在综合国力的提升中都越来越重视文化的发展。近代中国所走过的历程就是一个很好的注脚。而很多发达国家都通过政府制定相关的文化发展和推广计划,采取多种途径和措施向外渗透自己的文化理念和价值原则。通过发展文化产业,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大量具有很强亲和力的文化产品还极大地改善了国家形象,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性注入了活水。我国也将提高文化软实力放在了国家战略的高度,通过在海外创立孔子学院、扩大对外汉语教育、利用国际赛事和会展推广和传播中国文化等途径促使国际社会增加对中华文明的认知度和认同感,进而拓展我国的国际政治空间,增强国际影响力。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强调:“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在国际舆论环境依然呈现出西强我弱,西方世界依旧牢固把握话语霸权的基本格局下,我们要着力构建中华主流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日益激烈的“软实力之战”中站稳脚跟,让中华文化持久地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如何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论文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并强调,展形象,就是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这一战略要求视野高远、内涵丰富,不仅阐明了新形势下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方面,也指明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着力点。

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的迫切需要。任何一项伟大事业的背后,都离不开文化的支撑。进入21世纪,伴随着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以发展道路、国家形象、价值观念、民族精神为核心内容的软实力竞争也愈加激烈,世界主要大国无不将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千方百计地提升本国的文化软实力,力求在新一轮的国际战略格局调整中占据主动地位。

对于我国而言,同快速提升的硬实力相比,文化软实力仍有短板弱项。我们必须更加注重文化软实力建设,坚持“软”“硬”实力协调发展,尽快形成与大国竞争要求相适应的文化软实力,更好地占领时代竞争的制高点。

展示中国大国形象的内在要求。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国际社会对我国的关注前所未有。中国需要更好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好了解中国。向世界大力宣介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的中华文化,对于树立和维护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战略意义。

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文化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内容是否具有独特的魅力,而且取决于是否具有强大的传播能力。积极塑造以主动作为为基本特征的思想观念,为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确立正确的方向、选择科学的路径。

同时,要充分利用我国不断增强的对外投资能力、日益强大的硬件设施更新能力、不断壮大的文化产业,支持中央媒体走出去,支持文化企业走出去,打造出适应时代发展、科技发展、文化发展大势的基础平台,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供物质保证。

全文要求:

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目录、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

论文各组成的排序为: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英文题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附录和致谢。

试论怎样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1500字左右,谢谢

一是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的凝聚力,而这一切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所以我们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高我国国家软实力的首要任务,坚持不懈的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最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理解和接受、自觉遵守奉行的价值理念,成为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1)大力实施文化产业空间战略。鼓励和支持我国东部地区,也就是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和海南等地优先发展高科技的文化创意产业,完善专业化、富有创新活力的产业集聚,加快创新型城市的升级和功能再造,建设世界性的文化创意中心城市。为又好又快的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应重点扶持文化产业的高端部分,促进高科技和创意结合的新兴数字化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我国中西部地区,政府应促进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涵养文化生态,重点发展依托于独特地方文化的文化旅游、文艺演出和文化产品生产。

(2)借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结合之机实施我国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战略。虽然这些年来我国政府积极致力于文化产业的技术改造,将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智能化技术、数字化技术等诸项新技术引入文化产业,但是这种行动并没有上升到战略高度,人们并未意识到这些高新技术为我国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迅速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甚至超越世界先进水平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会。这种认识上的不足,势必体现为对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结合的投入不足,体现为投入行动的无系统性。为此,我国政府应该尽快制定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战略,以战略引导文化产业的技术升级。

(3)设计科学高效的财税信贷支持体系。

第一,提高政府对文化消费的财政支持力度。国际经验和国内实践证明,文化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常常离不开政府对于文化消费活动的补贴。文化产业本身的发展,没有文化市场的发展是不可能的;而且文化市场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政府补贴是拓展文化市场的重要手段。我国文化市场空间受制于民众有限的购买力水平,难以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提高文化消费的财政补贴已经成为我国文化界的一致认识与心声。

第二,鼓励文化内容出口,建立文化内容出口退税制度。

第三,对文化企业、文化园区和文化基地实施优惠性的土地政策。

第四,鼓励金融机构为文化企业提供贷款支持。

(4)深入推进文化产业的行业结构优化工作。大力推动以市场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的产业兼并重组,提高市场集中度,打造规模大、专业化、实力强的文化企业集团,促进龙头企业的形成;以政资分开、政企分开为手段,促进文化企业的跨地区并购和经营,改变文化产业和市场的地域分割和地域垄断的局面。

(5)针对不同产权类型和规模的企业实行不同的政策。具体而言:

第一,加大对中小型文化企业的支持力度,将扶持中小型文化企业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战略措施来抓。近几年来,我国以制造“文化航母集团”为目标,将大量资金投放在大型国有控股企业上。但是,正如德国的经验所显示的,在文化经济中,中小企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部门。不仅如此,文化产业还有其特殊之处。由于文化产品和服务既有标准化、规模化、大众化的要求,也有区域性、差异性、小众化的特点,比起一般产业,文化生产单位更为丰富多样,文化企业、社会组织、个体都能成为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而且相互不可替代。那些为不同的受众群体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文化企业,小而精干反倒是其优势所在。此外,文化产品对独创性要求很高,很多情况下一些文化生产单位常常以个体或人数很少的创意团队完成。在我国,大学生就业难在当前乃至未来若干年里都将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但是对于第三产业——尤其是文化产业而言,大学生正是产业发展的巨大资本,是我国的优势所在。不过,想要发挥这部分人力资源的巨大潜力,政府必须加大对于中小文化企业的扶持力度,为这类企业的创办和发展保驾护航。倘若政府能做好这方面的工作,那么不仅能显著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而且将会化负担为优势,借机迅速实现我国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和文化的大繁荣。就这个取向而言,国际经验和我国香港地区的经验都证明,企业孵化器是达到扶持中小企业成长的有效方式,借孵化器为中小文化企业提供财政资助和服务资助。因此,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应该尤其关注中小型文化企业,首先要赋予中小型文化企业以合法地位,然后通过建立企业孵化器的方式,向这类企业在政策、资金配置和服务方面给予广泛和有效的支持。另外,政府可以通过建立文化企业的税收优惠制度来鼓励文化小企业发展。具体来说,我们建议,对于雇员5人以下,或者销售收入50万元以下的文化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

第二,在财政扶持上打通体制内外。政府要跳出国有、民营的界线,不再将做大做强文化企业的目标仅仅寄托于国有文化企业,而是从更广阔的范围内推动这一目标的实现。只要具备做大做强的实力,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政府都可以扶持。民营文化单位其实是中国文化产业包括文化市场培育的最基础的群体,面对垄断的渠道,民营企业的议价能力非常弱。在财政对产业资金进行分配的时候,应该有所倾斜。为此,政府应该改变扶持对象遴选标准,一方面不再强调产权的国有属性,另一方面强化对企业实力的要求。由于目前一方面国有企业集聚了大量优势的资源,另一方面民营企业更具活力和发展潜力,作为一项临时的平衡性措施,在“十二五”早期,政府还应该适度偏向民营企业,给予民营企业更多的支持。也就是说,在设计扶持对象的遴选指标体系时,给予民营企业更高的权重。

第三,加强对国有文化企业的监管。国有文化企业是行业垄断的主力军,因此加强对这类企业的监管,构成在文化产业避免垄断、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的重点。对于“事业体制,企业运营”的国有文化事业单位,坚决剥离其经营性业务,使其转变为纯粹的事业单位。

(6)设立创意产业扶持基金。建立国家和省市三级文化发展基金,文化发展基金占政府支出比例的1%~3%左右。鼓励企业、机构和个人设立文化发展基金,按非赢利机构进行注册和管理。鼓励文化风险投资。研究和建立促进文化投资的税收和融资机制。

(7)延续《“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的措施,继续促进数字技术、网络技术、智能化技术在文化产业的应用,提高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

(8)针对不同的文化产业领域,除了实施技术改造升级工作之外,我们还建议:在电影和舞台表演领域,应尽快打造中国自己的全国票务网络系统,尽快制定和实施电影分级制度。建设覆盖国内大中城市的票务销售网络,可以把对国家文化安全具有战略意义的终端市场把控在我们自己手中,有利于中国文化产业链的健全与发展,有利于扶持国有院团增强市场能力、扩大市场份额,有利于整合集成中国的文化资源和文化生产力,从而形成中国文化产业的强大国际竞争实力。电影分级制度的实质是对电影审查标准化、透明化的期待。长期以来,我国都没有实行电影分级制度。虽然已经多次有人提出应该建立这样一套机制,但是这一制度迟迟不见出台。我国对电影的审查就是通过对电影中某些镜头的删减以达到让所有年龄观众都可以观赏的目的。所谓“众口难调”,这种“老少咸宜”的要求对电影创作构成显著的制约。由于目前电影内容的贫乏直接导致观众对影院的冷淡态度,如果分级实行,则电影创作会有更大的空间,毕竟分级制度能照顾到更多层次观众的口味。
二是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我们要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开拓发展思路,拓宽发展途径,充分发挥我国文化企业的骨干作用,壮大文化产业规模,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三是提高文化传播力,不断扩大我国文化的影响力。在当今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文化的传播力已经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决定性因素。我们一方面要不断丰富和创新文化内容形式,另一方面必须花大力气提高文化传播力。要把提升主流媒体影响力作为提高文化传播力的战略重点,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扶持政策,壮大总体实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四是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支持文化建设,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营造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让一切文化创造的活力竟相迸发,让一切文化创造的源泉充分流涌,让一切有志于文化创造的建设者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