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体育学院简介 河北体育学院是河北省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本科体育院校,是全省体育教学与科研中心。经过20多年的艰苦奋斗与拼搏进取,一个昔日办学条件十分简陋的学院,已经成长为充满朝气、蓬勃发展并具有美好未来的新型高等体育院校。 河北体育学院恢复重建于1984年,1985年由原国家教委正式批准建院,是河北省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高等体育专业本科院校。学院坐落在河北省会石家庄市风景秀丽的滹沱河畔,环绕校园的是梨果飘香的太平河生态园区。 “河北体育学院”最早出现在1956年的天津(当时的河北省省会)。后来天津成为直辖市,河北省省会从天津迁出,原河北体育学院留在天津,即现在的天津体育学院。今天的河北体育学院于1984年恢复重建,是在1977年10月筹建的河北省体育学校(后更名河北省体育运动学校)校址上建立的,1985年由原国家教委正式批准建院【(85)教计字107号】,行政主管部门是河北省体育局。 学院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艰苦创业阶段。1984年恢复建院初期,河北体院人以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白手起家,依靠河北省体育学校部分校址创办河北体育学院。开启了河北体育学院建设发展的序幕。 第二,逐步发展阶段。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特别是抓住20世纪末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机遇,充分挖掘内部办学资源潜力,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逐步扩大招生规模,到2003年达到了全日制在校生3000人。奠定了河北体院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第三,跨越式发展阶段。2005年5月,中共河北省委对河北体育学院领导班子做出调整,新班子组成之后,在省委、省政府和省体育局、省教育厅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更新办学理念,调整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按照“大体育观”要求,重新配置、整合、优化体育资源;在抓好内涵式发展的同时,在院本部新征地300亩,并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河北体育学院与河北省体育中心合并建设的决定,制定了二次创业的跨越式发展战略,绘就了河北体育学院发展蓝图。学院发展驶入快车道。 学院始终坚持走大体育发展之路,立足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大环境,主动适应体育事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体育专门人才,已经成为河北省体育、教育事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教学型高等体育院校。 学院目前有院本部、东校区、新校区三个校区。院本部和东校区两个校区总计占地面积533.57亩,拥有满足教学训练需要的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体操馆、篮球馆、排球馆、乒乓球馆、羽毛球馆、网球馆、柔道馆、武术馆、铅球馆、艺体馆、健身房、足球场、田径场、网球场等,以及校园内高尔夫球练习场。 河北体育学院新校区建设项目已经启动。新校区按照承办赛事、教学训练、全民健身“三兼容”的思路,与河北省体育中心合并建设,规划占地830多亩,计划投资11亿多元。 学院拥有能够满足本科教学需要的仪器设备。有全新配置的语音室、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建有解剖、生理、生物化学、生物力学、运动医学、骨龄检测、运动营养等20多个实验室。其中,河北省神经肌肉功能与力量训练实验室,为河北省重点实验室,是我省唯一的省级体育科学研究实验室。该室完成的“中国人手腕骨发育标准CHN法”科研成果,作为国家行业标准在全国推广使用。 学院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3614人,成人函授教育在校生214人。专任教师242人,其中正高级27人,副高级53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106人,其中博士6人,博士后1人;国际级裁判2人,国家级裁判11人。拥有“河北省突出贡献专家”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 学院现设有6系、2部、1所、3个中心,1个附属体校,1个大学城教学基地。即:学校体育系、运动训练系、社会体育系、民族传统体育系、运动人体科学系、外语系;人文社会科学教学部、继续教育部;体育科学研究所;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中心、射击运动训练中心;体育运动学校;在廊坊市设有东方大学城教学基地。河北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河北省国民体质信息中心均设在河北体育学院。河北省模型运动协会、河北省定向运动协会、河北省地掷球协会总部也设在学院,学院为会长单位。党委书记张建新兼任中国乒协副主席、中国跆拳道协会副主席、中国女子足球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院长孙班军兼任中国定向运动协会副会长。 学院本科教育开设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人体科学、英语、舞蹈学等7个专业,涉及体育学、外国语言文学和艺术学等三个一级学科,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学、英语语言文学和舞蹈学六个二级学科。其中,体育教育训练学为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 近三年,学院教师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6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等),省部级课题28项(国家体育总局课题2项,教育部课题1项,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等);厅局级课题35项;院管课题91项。全院共发表学术论文700余篇,主编、参编学术专著、教材58部;7项成果获国家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8项,其他科研获奖27项。 学院编辑出版的《河北体育学院学报》,是省内唯一一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体育学术期刊。经过多年努力,已经被国内多家数据库收录,成为全国质量进步社科学报、河北省优秀期刊、河北省高校社科优秀学报、《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学院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国内外交流。与日本、英国、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国家的大学建立了校际友好合作关系。先后与河北师范大学、沈阳体育学院、乌克兰哈尔科夫国立体育科学院等单位联合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与英国伍斯特大学和林肯学院的合作正在洽谈之中。 目前,学院面向全省和部分外省市招生,生源充足,质量较好。建院23年来,共计培养本专科毕业生7758人,成人函授本专科毕业生5204人。学生就业率近三年平均超过80%,特别是社会体育专业高尔夫球管理方向毕业生就业率高达100%,社会各界对学院毕业生质量评价满意度很高。其中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已成为学院、运动队、企事业单位、公安武警系统、健身俱乐部等单位和部门的骨干力量。同时,学院还培养出了许多闻名全国乃至世界的优秀运动员,如奥运冠军郭晶晶、蔡亚林、苏惠娟,世界冠军张亚菲、赵颖慧、任洁、池彬,中国象棋国际大师棋王李来群、棋后胡明,世界足球小姐孙庆梅,女足国家队队员白洁、张欧影、王丽萍、刘亚丽、王坤,国家队篮球名将马健、梁达、刘军、孙悦,乒乓球国手樊建新、牛剑峰,女子铅球亚洲纪录保持者李梅素等。 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院坚持“立足体育,育人为本,顺应时代、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注重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形成了“坚持大体育发展观,主动适应河北省经济社会对体育的需求,全方位、多渠道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办学特色。
石家庄体育学院专业很有特色,你有哪些了解?
了解:
1.师资实力强。河北体育学院,位于河北石家庄,在河北省还是很有名气的,是一所独立的本科体育学院。学校成立以来,还是有很多来自学校的名人,其师资实力越来越强。有专任教师463人,学校有多门省级重点学科和省级重点发展学科。该校还有多名国际级裁判员、国家级裁判员和运动员,共计70余人。这个规模还是很大的,而且这个学校的口碑也很强,所以每年都会吸引很多体育的学生申请。
河北体育学院自建校以来,也在不断的发展壮大,学校也一共有11个院系,开设了本科专业也有16个。主要院系有学院体育系、运动训练系、社会体育系、武术系运动、人体科学系、外语系、体育艺术系,这些院系当中又分为不同的专业。体院的体育设施很健全,旱雪场、高尔夫练习场、9洞场、网球、排球、室内室外场、羽毛球、乒乓球、武术馆、体育艺术舞蹈馆这些都是免费开放的。水洗澡都是免费的,限电但是不收电费,离着河北经贸大学很近,日常需求的话都可以满足。
2.科研成果:体育学科学术团队承担各级项目4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124项,局级项目230项。75个横向主题;共发表论文14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517篇,三大国际检索索引论文23篇。出版专著和教材91部;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9项;十项成果获国家专利。
3.体育知识:《河北体育学院学报》创刊于1987年。是由河北体育学院主办,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综合性体育学术期刊。是体育人文与社会学、体育教育与培训、体育与人文科学、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等96页的双月刊国际标准格式。主要发布体育教学,体育教学。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创刊于1987年,是由河北体育学院主办、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体育学术刊物,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原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河北省高校社科优秀学报、全国质量进步社科学报。
1.MEF 2 对肌生成的作用及运动对其影响的分子机制 [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8(5):585-590 ;2.世博会与体育发展 [J]. 体育文化导刊 ,2009,8:87-91 ;3.运动与骨代谢动物实验研究进展 [J]. 体育学刊 ,2009,16(6):107-112 ;4.优秀皮划艇运动员小周期训练期间血尿素氮的变化特征分析 [J]. 浙江体育科学 ,2009,31(1):126-128 ;5.运动与脂联素 [J]. 贵州体育科技 ,2009.1:56-59 ;6.运动中自由基的检测和适应性反应 [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09,23(3):72-75 ;7.运动对绝经后女性骨代谢的影响 [J]. 辽宁体育科技 ,2009,31(1):23-25 ;8.废用性肌萎缩的治疗方法综述 [J]. 辽宁体育科技 ,2009,31(2):46-47 ;9. 不同运动方式对生长期大鼠骨密度和组织形态计量学指标的影响 [J]. 体育科学, 2008 , 28 ( 1 ) 54 - 58 ;10.纵跳对生长期大鼠骨密度、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 [J]. 体育科学, 2008 , 28 ( 8 ) 45 - 49 ;11.社会经济及自然环境因素对大学生体格发育影响的性别差异 [J]. 中国学校卫生, 2008 , 29 ( 3 ) 249 - 251 ;12.田径运动员髌骨损伤机理及康复方法研究 [J]. 辽宁体育科技, 2008 , 30 ( 2 ) 31 - 32 ;13.mTOR 信号转导通路及运动对其影响的分子机制综述 [J]. 体育学刊。 2008 , 15 ( 6 ) :108-112 ;14 .不同运动负荷对心肌形态结构影响研究进展 [J]. 辽宁体育科技, 2008 , 30 ( 4 ) 20 - 22 ;15 .骨形成因子及其信号转导通路述评 [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08 , 14 ( 9 ): 680 - 684 ;16 .运动诱导海马内 IGF-1 的变化与学习记忆能力的关系 [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8 , 14 ( 10 ) 912 - 915 ;17.人体运动的形态学研究发展趋势综述 [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7 ,( 5 ) 51 - 53 ;18.大学生肥胖的现状与体质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J]. 现代预防医学, 2007,34(23)4527-4530 ;19 .低氧和长时间游泳运动对小鼠骨骼肌低氧诱导因子 1 α和糖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J]. 中国临床康复, 2006 , 10 ( 28 ) 82 - 8420.中国大学生 BMI 、血压、肥胖及与家人均收入的相关性分析 [J]. 现代预防医学, 2006 , 33 ( 8 );21.谷氨酰胺对机体免疫系统和运动能力的影响 [J]. 中国临床康复, 2006 , 10 ( 16 ) 150 - 151 ;22.细胞骨架及运动性骨骼肌微损伤研究进展 [J]. 体育学刊, 2006 , 13 ( 5 ) 48 - 52 ;23.我国大学生的体格与家庭社会经济因素及自然环境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J]. 体育科学, 2006 , 26 ( 1 ) 37 - 42 ;24.运动对单羧酸转运蛋白的影响 [J]. 中国临床康复, 2006 , 10 ( 44 ) 155 - 157 ;25.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在运动医学中的应用 [J]. 中国临床康复, 2006 , 10 ( 44 ) 158 - 160 ;26.肌肉痉挛发生机制的探讨 [J]. 辽宁体育科技 , 2006 ,(4 ) ;27.日本人的吸烟现状与控烟对策 [J]. 现代预防医学, 2006 , 33 ( 6 );28.运动对葡萄糖转运载体蛋白 4 基因表达的调控 [J]. 中国临床康复, 2005 ,( 16 ) 191 - 192 ;29.中国大学生出生地域与体格及血压的相关性分析 [J]. 中国临床康复, 2005 , 9 ( 20 ) 180 - 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