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类:
继续教育
中国成人教育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中国电化教育
中国远程教育
教师教育研究
职业技术
经济贸易类:
商业时代
商场现代化
改革与战略
集团经济研究
财会类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财会通讯
财会研究
会计之友
文学类:
时代文学(双月版)
山东文学
星星
新闻艺术类:
电影评介
电影文学
综合类:
学术交流
东岳论丛
医药类:
山东医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SSCI来源期刊:
经济导刊
北大中文核心和CSSCI来源期刊:
甘肃社会科学(增)
船山学刊(增)
本科学院学报:
辽东学院学报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哈尔滨学院学报
绥化学院学报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中国农业大学武汉培训学院学报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牡丹江大学学报
佳木斯大学学报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
教育类:
继续教育
中国成人教育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中国电化教育
中国远程教育
教师教育研究
职业技术
经济贸易类:
商业时代
商场现代化
改革与战略
集团经济研究
财会类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财会通讯
财会研究
会计之友
文学类:
时代文学(双月版)
山东文学
星星
新闻艺术类:
电影评介
电影文学
综合类:
学术交流
东岳论丛
医药类:
山东医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SSCI来源期刊:
经济导刊
北大中文核心和CSSCI来源期刊:
甘肃社会科学(增)
船山学刊(增)
本科学院学报:
辽东学院学报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哈尔滨学院学报
绥化学院学报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中国农业大学武汉培训学院学报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牡丹江大学学报
佳木斯大学学报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
◆ 省国家级刊物包括科技类:《数学爱好者*教育论坛》《陕西教育》(教学版)《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版、教师教育版、职业教育版等《新课程》(教育学术版) 《中学教学参考》(下半月刊)系列《理论探索与研究》《科教文汇》《吉林教育》《中国校外教育》《希望月报》《电脑知识与技术》《青年导报》《科学教育家》《考试周刊》《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 《试题与研究》(综合版)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国家级大型综合性科教类学术期刊) 《中国科技教育》《商场现代化》《电影文学》《煤炭科学技术》《煤炭学报》
互联网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及其防范措施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互联网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及其防范措施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当前网络技术与传统金融的结合,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资金的融通、信息中介服务等新型业务模式。本文通过讨论互联网金融当前所面临的风险,进而讨论从若干体系入手针对互联网金融风险进行应对。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
引言:
近几年,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日趋成熟,金融业与互联网慢慢开始融合,并造就了互联网金融这一新兴产物,并逐步发展起来。当前,国内互联网金融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互联网金融生态体系也在逐渐形成。但是,需要关注的是,国内大多数机构对互联网金融风险没有清晰地认识,导致对其评估和监管没有应对措施,其对国家金融体系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导致诸多社会不和谐因素。于是,亟待增强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剖析,采取一系列措施对风险加以应对,对于国家金融体系的安全有重要意义,也能促使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本文对互联网金融的表现形式以及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进而为互联网金融风险提出管理意见。
1、互联网金融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互联网金融在发展的同时,其所隐含的风险也在逐渐积累,若缺失对风险准确清晰地认知,风险一旦失去控制则会对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发展带来严重打击,本文拟对互联网金融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为其有效评估和预防提供理论支撑。
1.1、操作风险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消费者处于互联网的世界中,一般消费者的防范心理缺失,加之现在消费者对于流量需求较大,便促使大众网民在有免费热点的时候就会不假思索地连接,有些热点是由不法分子所建立,一旦连接成功,就会有后台监控已经连接的手机,使不法分子对消费者账户肆意妄为,所以,消费者在连接热点时务必当心。
1.2、技术风险
金融业的数字化特征是明显的一个特征,加之互联网金融与现代通信技术相互融合,其所依托的信息技术也比较复杂。首先主要是与技术层面多出状况,开发难度较大,并且开发之后的维护成本较大,维护比较耗费时间,并且技术更新换代较快,若选择了不恰当的方案,则较容易引起开发风险,若互联网金融企业选择了相对陈旧的技术方案,可能会导致业务不通畅,业务成本增加,最终被淘汰;如果出现企业技术支持与客户选择终端无法兼容,便会影响业务的开展和推进。其次,安全对于互联网金融及其重要,互联网金融依靠加密手段确保数据完整和准确,如果技术遭到泄密,便会造成巨大损失。最后,互联网本身是在网络端运行,其自身复杂程度较高,如果遇到病毒侵入事件,可能会致使网络崩溃,严重者会造成体系崩溃;当数据流较大时,系统需要对多单密集的交易数据进行处理,可能会导致服务器过载,导致宕机,影响平台稳定性;在传输数据过程中,一旦数据被窥探,便会影响交易的安全。
1.3、信用风险
信用是互联网金融发展必不可少的驱动因素,如果没有了信用,互联网金融的良性发展将受到极大制约,其信用风险包括违约还有欺诈风险,由于互联网金融属于金融模式的创新,不像传统金融有法律制度的约束和限制,当前缺乏的是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由于缺乏制裁,出现了交底的违约成本,互联网金融违约风险加大,无论是对于互联网金融平台或是其客户,都暗含着较大的违约风险。违约风险在P2P业务中表现尤为明显,对整个行业造成了恶劣影响。金融诈骗在传统金融领域时有发生,当然,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更是屡见不鲜,比如平台内部人员为一己私利采取的欺诈行为,如篡改数据。外部欺诈的行为也屡见不鲜,盗取账号、盗密码的.事情在互联网金融交易中时有发生,不管是内部或者是外部的这些欺诈,都会给互联网金融行业带来一定的冲击,将会产生失信事件和违法犯罪。
1.4、运营风险
互联网金融运营较为复杂,所面临的风险繁多,涉及面广。常见如流动性风险、市场选择的风险、资金平衡的风险、利益协调机制缺失带来的风险。首先提及的是流动性风险,不管是传统金融或是互联网金融,保持适当的流动性都是必须的,但由于监管缺乏,互联网金融企业并不会准备充足的存款准备金,风险资产拨备制度,如果互联网金融企业突发现金流缺乏和短期负债增加,则很大可能会导致流动性风险,之前许多平台跑路的事情,诸多原因就是流动性风险导致的。其次,是由于互联网金融企业和客户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相互作出的选择,由于信息不对称,平台运营方难以对客户资信程度作出判断,另外由于互联网金融平台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加上渠道不通畅,客户对于平台的信用缺乏了解,也会加大市场选择的风险。资金平衡风险也常发生于互联网金融企业中,对于互联网金融运营企业来说,和传统金融业一样,既要保证对汇集的资金进行高效产出,也要留存一定量的资金进行资金应急,进而保证资金合理周转变得复杂,由此引发的资金平衡风险则会给企业带来风险。互联网金融企业在业务开展中,为了吸纳投资者存款,互联网金融企业常以较低风险、较高收益承诺来打广告,但在实际操作中总是会有各种意外,导致承诺失效,投资者利益因此受损,与互联网金融企业有业务关联的第三方平台也会出现利益受损,当前尚未形成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极易导致矛盾。
1.5、法律监管风险
互联网金融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其自身发展,法律监管的缺乏是阻碍其良性发展的因素之一。法律法规缺失导致的风险,由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时间刚没多久,当前适用于传统金融的法律法规还不足以应对互联网金融这一新事物,互联网金融产业平台验证的制度和方法不够完善,导致监管乏力。主体资格合法性风险,当前我国出台的关于互联网金融的制度和法规还不够完善,导致出台的制度不能有效制约互联网金融的良性发展,以及如何定义互联网金融平台,是否要对其产业内部企业进行牌照制管理,都没有一定的结论,所以,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合法性风险不可以忽视。由于监管缺乏,导致的洗钱等风险,类似淘宝实名认证却依然有假货横行一样,互联网金融平台实名制也依然不能杜绝洗钱等非法行为的出现。
2、加强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的对策
互联网金融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前提下发展很快,但是如何对互联网金融风险进行评估是当下必须关注的事情,现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帮助促进互联网金融持续健康发展。
2.1、创建互联网金融普识体系
互联网金融到今天这个程度,许多民众已经知道这个事物并已经亲身接触,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知识,随意对互联网金融的本质缺乏必要的认识,进而导致其风险意识弱化,因此,应当加强宣传互联网金融相关知识。互联网金融虽是在互联网上进行,但是它的属性与功能并未改变,和传统金融的业务模式并无多大区别,支付、投资仍是其主体功能,并未跨越现有金融体系的范围,所以,应当最先普及互联网金融的知识给广大民众,让其对互联网金融有个清晰地认识。再者,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认识也有待提高,不管是平台还是平台客户,需谨慎行事,很多投资者一心只想高收益,把自己许多资产投向互联网金融相关平台,几乎没多少人能洞察背后的风险,不懂得投资切忌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原则,盲目信任一个平台,一方面错失了其他的投资机会,另一方面也将自己的资产回收风险加大。最后,应当提升诚信度,提高平台与客户之间的诚信度,坚持诚信原则,方能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稳中向好。
2.2、构建互联网金融网络安全体系
由于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于互联网平台产生的事物,具备一定的网络属性,作为其准入门槛之一的技术风险较高,表现在技术选择、技术支持,及其系统的安全性,都有较高的风险,所以,有必要构建互联网金融网络安全体系。无论是设备如硬件、还是软件,或是通信技术等,都需要减少对外国产品的依赖,提高网络安全,再者,增强网络防护,加强网络环境净化,努力保障互联网金融的健康运行机制,优化用户身份认证体系,防止不法分子入侵,进行数字认证识别为交易的双方提供保障。
2.3、建立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体系
信用风险也是所面临的风险之一,尤其是在征信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构建信用风险管理体系迫在眉睫。互联网金融相关企业应增强内控,建立风控机制和团队,从源头上减少风险的发证;另外,提高个人信用,完善国内个人征信体系建设,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将个人信用评级机制引入互联网金融相关企业,促使其发展稳中向好;同时互联网金融企业及平台应当与传统金融机构数据共享,传统金融机构的数据库中有个人征信记录,资源互通,以便更好服务互联网金融平台和客户自身。
2.4、建立并健全互联网技能运营风险管理体系
互联网金融面临最大的风险就是业务运营的风险,当下需要建立健全运营风险管理体系,相关平台和企业应当搜集有效信息,建立机制保证信息相关可靠及时完整,为客户提供信息保障;加强对资金的监管,谨防互联网金融平台滥用客户资金,最后加强对互联网金融企业合作方的监管,防止风险波及互联网金融企业,进而给客户带来损失。
2.5、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和法律体系
互联网金融发展快速,导致政策出台的节奏跟不上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速度,当前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导致较多的互联网金融企业走在法律边缘,所以,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和法律体系显得十分迫切。首先对互联网金融行业加强监管,进一步提高行业进入门槛,防止风险过度集中;其次,在现有传统金融法律法规基础上,充分考虑互联网金融发展实际,将互联网金融监管有效纳入其中;最后,切实保护消费者全意,有效维护互联网金融市场秩序,促进互联网金融企业健康发展。
3、结语
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金融业相互融合的产物,互联网金融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驱动金融创新的力量。作为新生事物,互联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的问题错综复杂,相关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发展需要。有关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研究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任重道远,对互联网金融风险进行全面细致,更加合理的评估,才能使互联网金融发展更有保障、更有活力、更有前途。
参考文献
[1]高丽华.互联网金融下余额宝的风险防范[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2(16).
[2]卓武扬,胡阿思,宫兴国,等.我国第三方支付信息安全风险研究[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9(06).
[3]周智祥.浅析互联网金融在企业资金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商论,2019(22).
[4]董昀,李鑫.中国金融科技思想的发展脉络与前沿动态:文献述评[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9(05).
[5]余雪扬,孙芳,王伟.后整治时期完善我国P2P网贷行业规范发展的长效机制研究——一个制度供给视角的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9(12).
[6]罗艾筠,李慧敏.风险防范视域下对股权众筹的法律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9(12).
(一)专著:1、《文学复兴十年》,25万字,谢冕作序,海南出版社(海口)1995年12月出版,2004年9月第2版。2、《虚构的力量——中国当代纯文学研究》(与姜岚合作),近26万字,洪子诚作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2005年10月出版。3、《海南当代文学史》(合著),27万字,海南出版社/南方出版社,2008年4月。4、《纯文学的历史批判》(与姜岚合作),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4月出版。5、《纯文学视境中的新时期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6月出版。6、《批评的支点:当代文学与文学教育》,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年8月出版。(二)编著:1、《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辞典》,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12月出版,115万字,佘树森、牛运清主编。1991年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三届优秀成果奖。本人任编委,负责新时期诗歌部分,计10余万字。2、《新编中国当代文学》,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1月出版,任副主编,撰稿4万余字。3、《融合与超越:新时期文学与外国文学》,长江文艺出版社1989年3月出版,撰稿1万3千字。4、《中学语文美育》,海南摄影美术出版社1991年5月出版。任《纪实文美育》分册主编。撰稿4万余字。5、《爱我中华诗歌鉴赏》(近代分册),重庆大学出版社1993年12月出版,撰稿3万余字。6、《爱我中华诗歌鉴赏》(当代分册),重庆大学出版社1993年6月出版,撰稿1万余字。7、《中国历代名胜诗文鉴赏辞典》,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4月出版,撰文2篇。8、《20世纪中国新诗分类鉴赏大系》,广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出版,本人任怀古咏史类主编,撰稿18篇。9、《中国文学历程·当代卷》,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9年10月出版,任副主编,撰稿6000字。10、《中国现代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参编,撰稿2万5千字。11、《20世纪中国文学通史》,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03年9月出版,任编委。12、《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史》,海南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参编,撰稿3万5千字。13、《新红颜写作及其争鸣》,南方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与李少君、张德明主编。(三)部分论文代表作:1、《北岛和他的诗歌》,载《湖北师范学院学报》(黄石)1985年第4期。2、《现代小品文盛衰刍论》,载《湖北师范学院学报》(黄石)1986年第6期,《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上海)1987年第1期摘转。3、《角度.尺度.透明度:读洪子诚的<当代中国文学的艺术问题>》,载《文学评论(北京)1987年第4期。收入《未名湖畔书飘香》,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12月出版。4、《顾城:一种唯灵的浪漫主义》,载《湖北师范学院学报》(黄石)。收入顾乡著《我面对的顾城最后十四天》,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4年10月出版。5、《现代派与民族化——从新时期的“现代派”小说看创作家的民族化意识》,载《理论与创作》(长沙)1989年第1期。又刊《湖北师范学院学报》(黄石)1989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北京)1989年第5期全文复印。6、《人生实现与文学实现:王蒙审美意识的张力场》,载《当代文坛》(成都)1989年第3期。7、《悄寂的灵魂之旅,永恒的生命之歌:顾城的<生命幻想曲>》,载《名作欣赏》(太原)1989年第4期。8、《当代作家对举谈》,载《社会科学动态》(武汉)1993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北京)1993年第8期全文复印。9、《王蒙、张贤亮:在文学与政治之间》,载《文学自由谈》(天津)1993年第3期。《当代作家评论》(沈阳)1993年第6期转摘。10、《九死犹未悔:作为人格精神的“归来”作家群》,载《琼州大学学报》(通什)1994年第1期。11、《诗运十年:描述的整合》,载《海南师院学报》(海口)1994年第2期。12、《优势或局限》,载《南方文坛》(南宁)1994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北京)1994年第12期全文复印。13、《握住感性生命的机杼:< 文学的本体世界 > 管窥》,载《海南大学学报》(海口)1994年第1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出版工作.图书评价》(北京)1994年4月全文复印。14、《文体家:修筑散文的篱墙——刘锡庆的散文研究》,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北京)1994年第5期。又刊《海南师院学报》(海口)1996年第3期。15、《圆梦,最后的冲刺:世纪末之于纯文学》,载《文学自由谈》(天津)1995年第1期。16、《<活动变人形>的结构艺术》,载《文科教学》(集宁)1995年第1期。17、《<廊桥遗梦>:旷世情爱的双刃剑》,载《艺术广角》(沈阳)1996年第3期。18、《<赶车传>的思想史价值》,载《诗探索》(北京)1996年第1辑。19、《矜持的芦苇:何其芳与<回答>》,载《诗探索》(北京)1996年第4辑。20、《小女人散文大家谈》,与谢冕等合著,载《作品与争鸣》(北京)1996年第10期。21、《新时期文学人文精神的正体与变体》,载1997年4月15日《文论报》(石家庄)。22、《恪守天职——论杜红的诗歌创作》,载《南方文坛》(南宁)1997年第4期。收入《新加坡作家作品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南财经大学学报》(武汉)1997年增刊。23、《天使镜像:作为诗论家的程光炜》,载《诗探索》(北京)1997年第2辑。24、《回到作品:对小说文本的返观》,与谢冕、洪子诚等合著,载《海南师院学报》(海口)1997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北京)1997年第12期全文复印。25、《偏离与追逐:中国大陆的新时期纯文学》,载《资料与研究》(马来西亚)1997年总第30期。收入论文集《中国文学新走向:文学史闪光的二十年》,陈雪风主编,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1999年8月出版。国内刊《中国文化研究》(北京)1998年冬之卷。26、《〈放声歌唱〉:抒情主体与历史形象的互训》,载《创作评谭》(南昌1998年第5期。27、《现代文学史:研究的深化与写作的简化》,载《文学评论》(北京)2000年第4期。28、《女性文学:人性表现的陷阱》,载《花溪》(贵阳)2000年8月号。又载《百花洲》(南昌)2000年第4期。29、《从“伤痕”到“反思”——新时期文学回叙之一》,载《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北京)2002年第8期全文复印。30、《从朦胧诗到新生代诗——“新时期文学回叙之二》,载《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北京)2002年第11期全文复印。31、《朦胧诗的美学原则新论》,载《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北京)2003年第5期全文复印。32、《当代小说在当代生活中的位置》,载《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北京)2003年第9期全文复印。33、《华南虎与半棵树—“七月派”诗人牛汉的悲怆写作》,载《文艺争鸣》2003年第6期。34、《被修改的仁爱精神:杨朔散文中的悯农意识——以〈荔枝蜜〉为例》,载《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北京)2004年第6期全文复印。35、《沉沦灵魂的自我救赎—“七月派”三位落难诗人的悲怆写作》,载《南方文坛》(南宁)2004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北京)2004年第5期全文复印。36、《隐蔽生活的诗性书写》,载《名作欣赏》(太原)2004年第9期。37、《欲望时代的爱情病理分析报告》,载《2003年中国小说排行榜》,时代文艺出版社,2004年5月版。又载《名作欣赏》(太原)2005年第3期。38、《当代文学与当代文学教育》,载《文学自由谈》(天津)2004年第5期。收入王富仁主编《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汕头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39、《人面挑花》,载《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40、《弱者复仇的白日梦——评莫言的〈月光斩〉》,载《名作欣赏》(太原)2005年第9期。41、《无药可治的生命之疼——评陈希我的〈我疼〉》,载《名作欣赏》(太原)2005年第11期。42、《<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新解》,载《中文自学指导》(上海)2005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北京)2006年第2期全文复印。收入《21世纪年度文学评论选·2005文学评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43、《纯文学极其研究的价值——对一种文学歧视的岐见》,载《文艺评论》(哈尔滨)2006年第2期。44、《让灵魂经历》,载《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45、《〈生死疲劳〉:对历史的深度把握》,载《小说评论》(西安)2006年第5期。46、《文学面对现实的两种姿态——以“底层叙事”为例》,载《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北京)2007年第1期全文复印。47、《社会主义伦理与十七年文学生态》,载《南方文坛》2007年第5期(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北京)2007年第12期全文复印。48、《多元批评格局中的纯文学批评》,载《文艺评论》2007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北京)2008年第1期全文复印。49、《人世温度的一次测试——评苏童〈拾婴记〉》,载《名作欣赏》2007年第10期。50、《当代文学三十年》,载《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51、《格致散文启示录》,载《文艺争鸣》(当代文学版)2008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北京)2008年第8期全文复印。52、《捍卫的代价——臧克家与当代文学权威话语》,载《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53、《文明落差间的心灵风景——重读铁凝〈哦,香雪〉》,载《名作欣赏》2008年第10期。54、《黎族心灵的探寻——评关义秀的长篇小说〈五色雀〉》,载《文艺争鸣》(理论综合版)2009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北京)2009年第4期全文复印。55、《难以告别的革命——评蒋韵短篇小说〈红色娘子军〉》,载《名作欣赏》2009年第5期。56、《疗救沉疴赖“青皮”》,载《小说评论》2009年第5期。57、《难以突破的禁区——〈红豆〉的爱情书写及其阐释的再考察》,载《名作欣赏》2010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北京)2010年第11期全文复印。58、《〈山乡巨变〉的乡村叙事及其文学价值》,载《文艺理论与批评》2010年第5期。59、《传统乡村文化孤魂的祭奠与礼赞——评韩少功的〈怒目金刚〉》,载《名作欣赏》2010年第10期。60、《评论二题》,载《小说评论》2010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