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高轩
(北京市地质工程勘察院地热工程研究所)
摘要:本文探讨了水源热泵的概念及分类,简要阐述了其工作原理、技术特点和难点,并对国内外的发展和利用现状进行了综述,最后指出了目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作了初步展望。
1 引言
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矛盾日益突出,以环保、绿色和节能为特征的能源研发成为各国发展的主流。由于供暖和制冷在能耗中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从而使水源热泵技术近年来备受关注和重视。它以高能效比、稳定的运行工况、低运行费用、低初投资以及便于管理等优点在世界诸多国家能源结构中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1]。
2 概念及分类
热泵是一种利用高位能使热量从低位热源流向高位热源的节能装置。其分类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以低位热源种类分,可分为水源热泵、土壤源热泵、空气源热泵和太阳能热泵,水源热泵又可以分为地下水水源热泵和地表水水源热泵。通常,人们习惯于把前二者合称地源热泵。但在有的文献中,人们将利用封闭的地埋管系统吸收盘管四周土壤热量的系统称为地源热泵,而将具有抽取和回灌地下水系统的装置称为地下水水源热泵。目前,我国国内对于这一领域的概念分类还是没有明确界定,名称引用比较混乱。
水源热泵系统首先通过潜水泵、过滤器为水源热泵机组提供水源,热泵机组利用少量的电能提取水(通常为地下水)中低位能并将其聚变为高品位能量供末端用户使用,从而达到夏季制冷和冬季制热的目的[2~4]。
3 水源热泵技术的特点
与传统的制热、制冷设备和技术相比,水源热泵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可再生性:浅层介质的地温几乎始终维持在一个恒定水平上,水源可以循环利用,不断的提取,使得水源热泵技术成为可再生能源一种形式;
(2)经济性:经多数实例统计计算,通常水源热泵比电锅炉加热节省三分之二以上的费用,比燃料锅炉可节省二分之一以上的费用;
(3)环保性:水源热泵的污染物排放与空气热泵相比,相当于减少40%以上,与电供暖相比,相当于减少30%以上。与燃油锅炉和燃煤锅炉相比更显优势。由于其没有燃烧,没有排烟,完全达到国家废物零排放的环保理念;
(4)节能性:以水为载体,以浅层地下水为主要来源,冬季将低品位的热能提升供暖,夏季将低品位的冷能提升供制冷,一个运行周期内能量基本维持平衡,大多数水源热泵系统的COP都可达到3.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5.0;
(5)灵活性:不仅可以供暖、供冷,而且还可以供生活热水。此外,水源热泵系统占地面积比较小、节省场地,场地清洁,可以安装于宾馆、商场、办公楼、学校和别墅等。此外,热泵的机组轻巧,便于安装和维修、更换[5~6]。
4 国内外发展现状
1912年,瑞士人提出“热泵”的概念,1946年第一个热泵系统在美国俄勒冈州诞生。1974年起,瑞士、荷兰和瑞典等国家政府逐步资助建立示范工程。20世纪80年代后期,热泵技术日臻成熟。在过去的10年时间里,大约30个国家的热泵平均增长速率达到10%,在国际社会中,由于其在减少二氧化碳方面得到普遍认可而受到足够重视和快速发展。
在美国,每年接近安装5~6万套热泵机组,超过600个学校安装了热泵系统进行供暖和制冷。在瑞士,由于高原气候条件,冬天日照少,水源热泵系统已经以每年15%的速度快速增长。目前,瑞士有超过25万台热泵系统在运行,成为世界上利用热泵密度最大的国家。在英国,尽管地质条件非常复杂。但是热泵技术也从非常小的起步发展到遍及整个英国。涉及领域有:私人建筑、房地产开发、公共设施等。目前,瑞典的地源热泵安装基本占总需求负荷的60%,尤其是进入到21世纪之后,瑞典的热泵安装增长更为迅速,仅2001年热泵销售就突破25000台。澳大利亚虽然大部分国土位于热带,但是引入热泵的数量也达到30000多套[7~8]。
我国的热泵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由天津大学的部分学者牵头,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发展缓慢,直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相关领域掀起了一股“热泵热”。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在热泵模型仿真、试验装置、能耗评价以及系统材质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显著成果。
图1 水源热热泵相关文献搜索结果统计图
在中国科技官方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上,笔者分别对“热泵”和“水源热泵”进行了题名和关键词搜索,搜索结果如图1。可以看出,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热泵技术以及水源热泵极大地吸引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注意。这也符合国家提出的绿色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和走可持续发展的方针。以百度搜索引擎搜索“热泵”和“水源热泵”,搜索到的网页分别为514000和86000,以google搜索的结果分别为446000和156000。从1989年到2005年,我国科技工作者以热泵为关键词发表的科技文章总计达到2872篇。其中2001年到2005年的文献数量占总数的66.7%。
目前,我国利用热泵技术的城市达30多个,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范围内利用水源热泵和土壤源热泵技术的面积已达3000万m2,截至2004年底,仅北京地区利用水源热泵和土壤源热泵技术供暖和制冷的面积已达到500万m2[9]。
5 存在的问题
5.1 经济性分析不足
缺乏适宜性评价,盲目投资,扩大开发规模问题严重。水源热泵技术是一项系统工程,有其自身适用的条件。地区之间因能源价格不同、气候条件不同、水源条件不同,造成初投资和运行费用存在较大差异,所以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用户进行经济性分析。要综合经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进行效益评价,寻求最合适的地热能利用方式。目前,盲目跟风显著、示范成功工程偏少。
5.2 政策规范制定落后于市场需求
目前,热泵技术还缺少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技术要求。具体表现在,①工程设计缺乏系统的设计规范和标准,大都处在无标准可依状态;②对开发单位缺乏资质管理,实施的工程缺乏论证;③缺乏协同作业,大都是暖通空调专业管地上、地质专业人员管地下,造成许多热泵系统匹配差,失败案例较多;④后续管理政策相对滞后。比如后期维护和相关环境地质问题(地面沉降、热污染等)监测多数未进行等。
5.3 系统缺乏优化
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有待提高。目前,大多数热泵系统用的工质都是R22,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R22将于2010年禁止使用。安全性和环保性的新型工质研究是未来必须解决的问题。另外,系统腐蚀问题造成的寿命缩短往往被忽视。系统整体匹配和分区域控制技术研究不足,利用效率偏低,系统优化投入偏少[10]。
6 展望
6.1 迅速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和技术规范
随着“倡导构建节约型社会,发展绿色环保型经济”热潮的兴起。热泵技术已成为当前研究和推广的热点。尤其是在建设“宜居城市”、“生态城市”的竞赛中,各大城市都相继不允许再建以煤、油为燃料的锅炉房。
那么就迫切需要能够正确地引导推广热泵技术的相关法规尽早出台。政府应成立相关的管理部门,尽早制定相应的评价体系和具体操作流程,如水源热泵系统开发的适宜性评价、水源热泵系统的环境影响评价等;此外还需要由专家编纂相应的技术规范,对热泵机组参数、系统设计、安全稳定性维护以及开采与回灌等工程的实施进行规范化。
6.2 适宜性评价和系统优化
第一,水源必须满足要求,主要有地下水水量、水质和水温。水源热泵系统对水文地质条件有很强的依赖性,而地质结构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一个地区的开发利用模式不能生搬硬套到另外一个地区。例如:有的地区含水层富水性好,大多为砂卵砾石,不仅可以减少开采井和回灌井的数量,还能够达到百分百的回灌,而有的则完全不行。各地区应结合本地的地质情况和气候条件进行适宜性评价、合理规划,建立适合自身的开发利用体系是当务之急。
第二,系统的匹配优化问题。应结合当地的水文、气象、水文地质条件及负荷要求,优化总井数(抽水井和回灌井)、井深、井身结构和成井工艺。
第三,后期运行和维护技术的研究。应及时对系统运行工况进行监测,对系统腐蚀和水井老化(砂堵、岩化、胶结)等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和治理措施。此外,应对噪音污染、热污染等问题进行专题研究[11]。
6.3 多系统联合研究,扩大应用范围
水源热泵系统虽然有诸多优点,但是它总有不足之处,例如它受到水量、水质、冬季表层土壤冻结等因素的限制,所以应当开展关于土壤、水源、空气、太阳能、地热、废热等的双联甚至三联热泵的研究,以此来扩大热泵的应用范围,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12]。
此外对水源热泵系统的设计进行优化和相关仪器的研究如:岩土热物性测试仪的研制,分区域控制器的研究等也将是亟需解决的问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绿色能源技术——水源热泵技术必将在采暖制冷、节能、环保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为国民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能源结构的优化等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Arif Hepbasli,Leyla Ozgener,Development of geothermal energy utilization in Turkey:a review,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2004,(8):433~460
[2]马最良,热泵技术(上),电力需求侧管理,2003,5(5):58~60
[3]马最良,热泵技术(下),电力需求侧管理,2003,5(6):58~62
[4]龚明启,冀兆良,浅议热泵分类,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60~63
[5]郭莹,水源热泵的应用特点,建筑技术开发,2003,(10):94~95
[6]高小青,浅谈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的优缺点,安装,2005,(8):30~32
[7]Steve Kavanaugh.Design consideration for ground and water source heat pumps in southern climates,ASHRAE trans,1989,95(1):1139~1148
[8]胡鸣明,刘宪英,国外地源热泵的发展历史与设计方法,四川制冷,1999,(2):20~23
[9]王芳,范晓伟,周光辉等,我国水源热泵研究现状,流体机械,2003,(4)57~59
[10]张自力,水源热泵若干问题探讨,机械研究与应用,2004,(5):90~92
[11]文远高,郑重,地下水资源在住宅空调中应用的方式及注意的问题,住宅科技,2004,(6)38~40
[12]武云甫,田峰,高岩,住宅水源热泵规划设计,技术交流,2004,(6)36~39
1/100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财务风险控制对策
李春涛 金汐
商业经济(哈尔滨).2007(8): 35-36
2/100
强化应收账款管理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魏斌
集团经济研究.2007(08S): 395-395
3/100
应收账款的管理与筹划
魏冕
中州煤炭.2007(4): 107-108
4/100
试论应收账款的管理
俞雪松
企业技术开发.2007,26(8): 61-63
5/100
应收账款管理中的问题及全程管理对策
文慧娟
时代经贸:下旬.2007,5(09Z): 168-169
6/100
浅谈应收账款的管理
章婵君
现代商业.2007(06Z): 94-95
7/100
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之我见
何兵
现代商业.2007(20): 49-50
8/100
浅谈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问题和对策
崔革
现代商业.2007(20): 112-113
9/100
关于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思考
许云全
河北企业.2007(8): 21-21
10/100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之我见
于霞[1] 李晓红[2]
今日科苑.2007(16): 56-56
11/100
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应收账款内部管理
于凤枝
今日科苑.2007(16): 62-62
12/100
应收账款形成与管理中应注意的法律问题
乔冰
冶金财会.2007(7): 26-27
13/100
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是邮政企业当务之急
戴玉梅
经济师.2007(6): 151-151
14/100
降低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风险的途径
乔秀霞
经济师.2007(6): 174-175
15/100
浅谈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
尹英
经济师.2007(5): 163-163
16/100
浅论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
孙一兵
经济师.2007(5): 169-169
17/100
浅谈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系统的建立
刘诗明
金融与经济.2007(7): 85-86
18/100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会计对策
谢登禹
现代商贸工业.2007,19(5): 126-127
19/100
浅谈地勘单位应收账款的管理
张庆红[1] 张海凤[2]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7,20(6): 44-45
20/100
浅析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
受志刚
科学之友.2007(08B): 97-98
21/100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杨颖[1] 江尔志[2] 王占军[3]
辽宁经济.2007(7): 73-73
22/100
应收账款的动态管理——浙江省出版印刷物资集团应收账款管理
王美景
时代经贸:下旬.2007,5(09X): 205-205,207
23/100
应收账款的管理问题和对策研究——以沈阳ASEA电气制造有限公司为例
全萍
美中经济评论.2007,7(2): 62-65,48
24/100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规避医院财务风险
伍叶青
现代商业.2007(17): 61-61
25/100
浅谈企业应收账款的科学管理
何文杰
商业经济(哈尔滨).2007(7): 47-48
26/100
浅议应收账款风险管理
贾雁贞
天津经济.2007(7): 74-76
27/100
企业应收账款信用管理研究
陈永波
科技咨询导报.2007(21): 92-92
28/100
马尔可夫分析法在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的应用
蔡学雷[1] 李新蕾[2]
财会月刊:理论版.2007(1): 45-46
29/100
谈谈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
严荣芳
江苏商业会计.2007(4): 15-17
30/100
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
周茵
当代经济.2007(07S): 98-98
31/100
应收账款风险管理
杜典初[1] 王梅[2]
当代经济.2007(03X): 44-44
32/100
谈应收账款的管理
冯云林
山西财税.2007(4): 32-33
33/100
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姜东华
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21): 277-277
34/100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
杨依华 杨爱君
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19): 124-124,143
35/100
应收账款难题凸显报业经营管理盲点
骆鹏飞
中国报业.2007(7): 71-72
36/100
我国机械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治理策略
谢获宝 杨明泽 黄娟
今日工程机械.2007(7): 74-77
37/100
对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相关思考
刘红颖[1] 胡艳玲[2]
活力.2007(6): 36-36
38/100
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
孙江南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0(4): 57-58
39/100
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研究
李新梅
集团经济研究.2007(06X): 299-300
40/100
浅谈企业应收账款的成因及管理
黄明川[1] 刘红彬[2]
商业会计:上半月.2007(7): 51-52
41/100
对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再思考
贺凤霞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2): 38-40,43
42/100
浅析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对策
盘玲敏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2): 60-61
43/100
对应收账款管理过程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乔冰[1] 何海红[2]
中国总会计师.2007(6): 53-54
44/100
一个典型应收账款管理失败的案例
粟淼
财会学习.2007(7): 54-57
45/100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与对策
刁凤华
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15): 81-81
46/100
对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探析
刘桂华[1] 徐婉茗[2]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18): 62-62
47/100
浅谈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
张丽坤 姜洋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16): 35-35
48/100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减少企业资金风险
李兰秀
青海经济研究.2007(3): 84-85
49/100
浅谈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
鲁天婵[1] 孟毅[2]
商场现代化.2007(06Z): 53-53
50/100
关于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对策
谭利云
商场现代化.2007(06Z): 92-93
51/100
浅谈应收账款的管理
陈文俊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5(2): 52-54
52/100
企业应收账款事前管理的思考
孔艳红[1] 郭妹慧[2]
理论观察.2007(3): 199-200
53/100
浅析企业应收账款的内部管理控制
顾虹
活力.2007(5): 45-45,47
54/100
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崔洁
市场论坛.2007(5): 65-66
55/100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之我见
徐红涛
山西政报.2007(12): 38-38
56/100
略论高星级酒店应收账款管理
屠红卫
商场现代化.2007(06S): 369-370
57/100
浅谈应收账款的管理
徐红涛
科学之友.2007(06B): 80-81
58/100
浅谈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
杨梓松
时代经贸:下旬.2007(07Z): 142-143
59/100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高晓红
科技咨询导报.2007(16): 97-97
60/100
论如何加强公路工程应收账款的管理与控制
肖宁
科技咨询导报.2007(16): 182-182
61/100
企业应收账款风险防范及管理
王昕[1] 魏宇薇[2]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7,9(2): 33-35
62/100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梁小红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9(4): 63-64
63/100
谈水泥企业赊销与应收账款管理
刘慧颖
新疆审计.2007(2): 51-53
64/100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刘志强[1] 王力[2] 江艳楠[3]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 400-401
65/100
辽宁国有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情况调查分析
任海芝
技术经济.2007,26(6): 127-128
66/100
加强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
许崇虎
煤矿现代化.2007(2): 89-89,91
67/100
浅谈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
丛志勇
时代经贸:下旬.2007(06Z): 163-163
68/100
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
赵志军
科技咨询导报.2007(12): 90-91
69/100
浅谈应收账款的管理
张春荣
科技咨询导报.2007(10): 120-120
70/100
谈公路物资供应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
吴德庆
交通财会.2007(5): 36-39
71/100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王生根
中国科技信息.2007(11): 155-156
72/100
试论企业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相关问题
王力军
太原科技.2007(5): 11-12
73/100
浅议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杨公文
北方经贸.2007(5): 58-59
74/100
浅谈应收账款的管理
杨忠芝
商场现代化.2007(05X): 364-364
75/100
浅谈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影响和管理
刘春丽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06S): 68-68
76/100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探析
陆智浩
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11): 123-123
77/100
应收账款的成本分析和风险管理问题
费明龙
时代经贸:下旬.2007(02Z): 102-103
78/100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之我见
王治国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4): 149-150
79/100
浅论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
韩清艳
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10(5): 67-68
80/100
浅谈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机制
许秀梅 陈秀芝
经济研究导刊.2007(4): 91-92
81/100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几个问题的探讨
徐建红
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25(2): 47-49
82/100
集装箱运输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
梁丽珠
现代商业:理论研究.2007(5): 64-65
83/100
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
薛继艳[1] 王雪辉[2]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8): 15-15
84/100
新经济下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对策
孟秀萍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7): 10-10
85/100
应收账款的管理
徐丽坤[1] 梁雁[2]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7): 26-26
86/100
应收账款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黄艳华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5): 30-31
87/100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与信用风险控制
曾艳丽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5): 69-70
88/100
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的回收与管理
孙春玉
商业会计:下半月.2007(4): 64-64
89/100
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之我见
张莉
机械管理开发.2007(2): 117-118,120
90/100
浅议如何管理企业的应收账款
钱萍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13): 15-15
91/100
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措施与方法
武玉欣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13): 20-20
92/100
谈如何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
杨英莉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13): 26-26
93/100
浅议实际工作中应收账款的管理
夏彬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13): 54-54
94/100
浅谈对应收账款的检查及管理
王雪飞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13): 57-57
95/100
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王本海[1] 李红[2] 王贵军[1]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12): 35-35
96/100
浅析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的风险及对策
王军[1] 沈平[2]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12): 71-71
97/100
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
尤玉静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4): 83-83
98/100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提升企业融资力
杨黎明
财会研究(甘肃).2007(4): 64-65,73
99/100
论当代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
曾明艳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8(2): 60-63
100/100
谈当前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马程琳
特区经济.2007(3): 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