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如何提高个人道德修养论文

2023-02-16 19:3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如何提高个人道德修养论文

大学生如何锤炼个人品德论文如下:

中国是礼仪之邦,在几千年的历史孕育中,不论是古代君王还是现代社会,都将“礼”作为治国之本,中华文明的核心思想就是“礼”。在现代社会中,道德与礼仪,约束着每个人的行为举止,推动着社会文明有序地向前发展,维系着人与人之间健康和谐的社会关系。礼仪与道德修养是中华文明的传承,是社会发展的根基。

一、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礼仪的现状

(一)高校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礼仪修养的重视程度

对于思想道德与礼仪修养的培养,人们过多地会注重在孩子年龄比较小的阶段开始培养,忽略了大学时期的培养,但其实中小学是培养的初级阶段,大学是将道德与礼仪定型的阶段。这样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与礼仪修养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一些高等院校的基础教学中,比较重视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往往忽视了道德文明教育。在众多的高校课程中,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与礼仪修养的课程都有开课,但通常都是选修课或者课节安排得很少。高校对思想道德建设的不重视会导致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礼仪修养的缺失。

(二)加强道德修养建设培养的方式需要整改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十分重要的过程。关于大学生思想道德培养的方式方法直接影响着最终教学成果的质量。目前,大学生的道德建设与礼仪修养的教学方式还比较单一,大多都是理论课程,并没有与实际生活需要及社会实践相结合,许多方式都是空谈。因此,改进教学方式对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十分重要。

二、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礼仪修养方式的意义

(一)有助于完善大学生人格的需求

人格具有一定的魅力,是人的心理过程与特征的总称,是内在素质与外在素质的统一表现。高校开展思想道德培育课程着重培养的是大学生的宏观教育,对人格培养教育程度还不够。日常生活实践证明,思想道德建设成功的关键是要与日常生活的行为规范紧密结合,生活实践最容易强化人的思想观点、礼仪行为与心理道德。因此,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礼仪是推进学生人格向前发展的驱动力。

(二)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高校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一个人的文明举止是否优雅、是否有气质是文化素质底蕴的表现,更是人文教育结果的检测。大学生通过对礼仪规则、姿态、语言的培养,学习高雅的礼仪、养成礼仪的交往方式与风度会体现出谦逊有礼的风范。

(三)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文化是一个民族文明的象征,培养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非常重要。失去民族文化认同感会不利于民族文明的发展。民族文化认同感需要社会各界的努力,所以在高校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十分必要,也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教育方式。大学生对道德与礼仪规范的学习,会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增强我国文化发展的实力。

三、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礼仪修养的方式

(一)加强学校的思想道德建设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个长期且艰难的过程,教育需要日积月累才会有成果。思想道德建设在大学期间有着塑造与定型的作用,因此,高等院校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除了在日常理论教学方式培养上,更要注重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培养。例如,带大学生走进社区敬老院,关爱孤寡老人,陪老人说说话、聊聊天、整理内务等,亲身感受思想道德文明建设的成果。社会实践是比理论教学更直观、更具有教学效果教育方式,所以,在授课方式上要改变以往的传统方式,鼓励大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贴近生活,让大学生在实践中自行思考什么是道德文明,什么是礼仪修养。

(二)加强心理教育

当代大学生由于学业的压力、就业压力使学生的心理状态起伏波动较大,如果高校不加强心理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就会有下滑趋势。人的心理如果不健康,走极端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表现甚至会促使大学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高校加强心理教育迫在眉睫,学校可以开展一系列的心理健康讲座,给大学生讲解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创建社团组织相关礼仪的晚会等,使大学生认识到道德与礼仪缺失带来的严重后果,形成良好的礼仪日常规范,并自觉遵守。

(三)塑造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与礼仪修养

思想道德修养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去具体实行,社会与高校采取的任何培养方式最终还是需要大学生去认可、去实践。首先、大学生要学会自行思考、对于社会中思想道德缺失的现象进行思考与反思。其次,要自觉学习,学会用辩证的、全面的眼光看待问题,不要随波逐流。最后,对于正确的思想道德与礼仪修养要自觉遵守和坚持执行,用自己正确的言行影响他人,充分体现出当代大学生的素质,真正地展示出我国大学生的风采。

总之,高校要结合各方面的力量全面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与礼仪修养,在实际教学中,要深入探究更有效的教学模式,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顺利地进行做好准备、为我国综合素质的提升做出努力、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实现“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大学生该如何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并引领社会风尚?(800–1000字),拜托了

大学生引领社会潮流的措施包括接受正确的道德观、维护社会风气、爱护环境。

1、 大学生应从自身出发,接受正确的道德观,以正确的道德观引领社会道德风尚。

2、 大学生应该以和谐的态度对待生活,维护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3、大学生应该爱护环境,积极参加公益活动,热心助人。遇到不良风尚,要及时制止,坚决抵制对社会公德的践踏。

大学生是中国共产主义的接班人,是国家建设的后备军,是新时代的领导人,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践行者。因此,社会习俗的形成离不开每一个大学生的引导和实践,离不开他们的热情奉献。

大学生引领社会风尚具体内容有以下几点:积极传递正能量,表现自己求真致善臻美的一面,展现触动灵魂的美丽情愫,可以唤起自美的价值诉求和道德向往,生成正向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谐美共振。

一、要激发别人追美的内在动力。

二、营造追美的文化氛围。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

最重要的是在公共场所展示自己的高品质和良好的个人道德和社会道德,从而影响和驱使周围的人。

大学生应该怎样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论文

  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利于人们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有利于促进社会生活的稳定发展,有利于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应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树立自信,自觉、自主地进行自我修养
  在职业道德修养上,自觉是非常重要的,人一旦有了自觉性,才能在道德活动中处处留心,时时提醒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完善自己的职业道德品格。德国大哲学家康德,活了80岁,一生奉献于哲学。他每天走出朴实无华的书房,徒步到大学,忙于他的哲学研究,生活规律不曾稍改,真正做到了“数十年如一日”.他对“时间”的控制,有如一位科学家,分秒不差。他每天必在早晨5点起床,晚上大约在10时就寝,这个严格的生活习惯,他始终严守不渝。康德严于控制时间的习惯,关键在于他有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强烈的自律意识。良好的习惯一经形成就是终身受用的资本;反之,不良的习惯则会成为一生的羁绊,阻碍自己的发展。一个整天喜欢蒙头大睡的人.不可能在梦中成就他的事业。
  大学生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相对较差,但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若能从自己内心培植职业道德的土壤,建立长效自我约束机制。就会在工作中爱岗敬业、谦逊礼让、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感情上,以为社会多作贡献为荣,以自己的劳动成果能为社会和他人带来幸福为乐.从而更好地在自我教育中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二、学习职业道德理论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学习职业道德理论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是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方法。学习理论,首先,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只有学习和掌握了科学理论,才能坚持职业道德修养的正确方向。其次,要学习职业道德基本理论和原则规范,明确职业道德的目的、方向、原则,才能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培养起相应的职业道德情感、意志、信念,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实践证明,大学生在学校学习得越好.体验就越深刻.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就越优秀,越符合职业道德规范,并能很好地指导社会实践。
  参加社会实践,是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人的道德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实践是人们养成道德品质的源泉。也是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目的和归宿。大学生在学习职业道德理论的基础上.只有不断融入社会,把自己的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相联系起来.才能更深刻地认识自身的价值所在,正确审视自己的不足,并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陶冶自己,完善自己,最终完成职业道德品质的提高。
  三、向新时期涌现的职业模范人物和身边的榜样学习
  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为人民服务精神日益发扬光大.社会职业道德风尚发生了可喜变化,涌现了王启民、徐虎、邱娥国、李素丽、徐振超等楷模,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修养树立了榜样。大学生不但要向这些模范人物学习,还要向身边的老师、同学、工厂的师傅学习,学习他们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缺点,把职业道德境界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自觉地进行内省和慎独
  “内省”,就是内心省察检讨,去除私心杂念,使自己的言行规范于道德标准的要求,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一个人只有在内心严于解剖自己,行为上善于反省自己,才能成为一个符合时代精神的有高尚职业道德的人。大学生在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同时,应该经常“内省”,善于认识自己.勇于正视自己的缺点,敢于自我批评,自我检讨,并决心改进缺点,扬长避短,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职业道德品质.古人说的“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这个意思。
  “慎独”,就是指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独立工作,自行其是,仍然能谨慎地遵守道德原则而不做坏事。它是我国伦理思想史上一个特有的范畴,既是一种道德修养方法,又是在修养中达到的一种崇高境界。《孔子・中庸》中写道:“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大意是,一个有道德的人,要做到在别人没看见的时候.能够谨慎行事,在别人不能听到的时候,能够警惕,不要以为隐蔽和微小的过失,就可以去做。因此,独自一人时,同样要谨慎行事,防微杜渐,自知自爱,把握住自己。山东省有一座四知庙,据说是纪念东汉名臣杨成的。杨成在赴任东莱太守时,路过昌邑县,县令王密,深夜只身送上黄金10斤。杨成很生气,埋怨王密不该这样做。王却说,深夜无人知晓。杨成发火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者?”王密听后,惭愧而去。杨成的故事就是道德修养中的“慎独”。作为当代大学生,能否做到“慎独”,以及“慎独”所能达到的程度,是衡量大家是否坚持自我修养以及在修身中取得成绩大小的重要标尺。“慎独”讲究不仅在他人面前、领导面前能按职业道德行事.即使在别人不知道的情况下,也能自觉地做好事,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形势下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经受住各种考验,模范地遵守职业道德,做一个具备高尚职业道德品质的新型劳动者。
  五、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循序渐进
  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孟子.在道德修养方法和培养高尚道德感情上有很深刻的论述。他认为,修身养性,培养浩然之气,并非深奥玄妙之事,而是要从身边事做起、从小事做起,把内心德行修炼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避免不切实际的高谈阔论。大学生正处在培养良好职业道德和练就技能本领的大好时期,只有在平凡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从点滴小事做起,通过长期积累,才能逐步培养,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因此,在道德修养中,要从我做起,严格要求自己.不能因为他人没有做到而原谅自己.或自己也不去做;也不能因为社会存在不正之风。还有许多不道德的现象出现而放纵自己、原谅自己,甚至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相反,更应该高标准、严要求,朝着高尚的职业道德境界去追求,只有这样,才能自觉形成一种道德习惯,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信念和品质。
  目前,我国正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发生着很大变化.职业道德建设面临着新的形势和许多新的问题。尽管如此,职业道德修养仍然是职业道德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社会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作为当代大学生戒们更应首当其冲,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水平,向更高的职业道德水准迈进。

如何提高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修养 论文

对“90后”大学生道德修养问题的探析
  摘要:大学生必须加强道德修养,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当前在高校中“90后”是主力军,他们充满朝气、有活力、有个性。但是在道德修养方面,他们缺乏很多。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道德修养,利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加强大学生道德修养。
  关键词:90后;道德修养;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4—0030—02
  一
  我国古代人非常重视道德修养的问题。孔子曾说过:“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的主张在当时是有着积极意义的。统治者只有先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人民才能够信服你,支持你,听从你的号召。“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几千年来,中国古代社会统治者推崇儒家学派,而儒家学派的思想家都非常注重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强调“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并成为了人民道德修养的标准和至高境界。
  古代的儒家学者们在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内容上,坚持“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原则。所谓“高明”指的是道德的本源和规律。而“中庸”指的是道德行为。他们自觉地遵守这个原则,即要求作为道德的主体,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行为,使之处处遵守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并由此达到内心道德意识的增强和提高,升华为极“高明”的程度。在道德修养的方法上,古代人认为要由粗而精,由下学而上达,在普遍的生活实践中学习和提高道德,不断地把道德活动、道德行为上升为道德观念和道德意识,充分发挥自觉能动性,从自身做起,从自己的思想行为做起,经过艰苦的努力,不断攀登新的道德境界。古代封建社会虽然经济水平很低,人民生活也比较困难,却培养出了那么多的仁人志士,涌现出了那么多的道德典型。我认为,古代人是在道德修养上自觉地贯彻了“极高明而中庸”的原则,这给现代人以启示。我们要发扬“极高明而中庸”的精神,把握住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中的辩证法,以现在的物质文化条件和社会文明发展程度,一定能够培养出更多道德高尚的人来。
  二
  道德修养具体到行为规范上有如下要求:
  1.诚实守信。什么是“信”呢?古人种植农作物时需要水,行船的时候需要风,水和风能够按照大自然的规律及时而至,古人称之为“信”。“诚”指的是人内心的一种态度,“信”是“诚”的外在表现。古代人非常重视诚信。而在当代社会,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这种诚实守信的道德素质。从学校教育来看,首先,要高度重视诚信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应有地位,改变重智轻德的现象,把诚信教育纳入学校德育教育体系,贯彻落实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从入学教育到毕业教育,从德育课到基础课、专业课,从日常行为管理到各项校园活动,都要把诚信的内容加进去,让诚信的意识渗透到方方面面。
  2.爱岗敬业。爱岗敬业不仅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应是一种普遍的奉献精神。 只有爱岗敬业的人,才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精益求精,才有可能为社会、为国家做出崇高而伟大的奉献。爱岗敬业是平凡的奉献精神,因为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而且是应该具备的;爱岗敬业又是伟大的奉献精神,因为伟大出自平凡,没有平凡的爱岗敬业,就没有伟大的奉献。当前,在校大学生虽然没有走向工作岗位,但是这种精神是大学生必须学习的,也是必须具备的。当一批一批的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的时候,如果都具有良好的爱岗敬业精神,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会在这种精神下不断前进。
  3.尊老爱幼。这是古代人传统道德中的一条重要准则。在大学生中,很多人都以自我为中心,比如在公交车上,不愿意给老人和小孩让座。“百善孝为先”,这个“孝”不仅仅是孝敬我们自己的父母和老人,也要去孝敬身边需要帮助的老人。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代大学生要加强这方面的道德修养。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4.助人为乐。助人为乐要从自我出发,要把自己融入到社会之中,在高尚的助人中感受到快乐。为什么当前很多名人热衷于公益事业,因为他们可以在这种高尚的道德行为中感受到发自内心的快乐。其实,高尚的价值观和道德境界并不难达到。哪怕是一件小事,我们能够做到助人为乐,与人为善,这就是高尚的道德、人类的本性,也是人的本质的表现。越是高度发展的人,越是道德高尚的人,越能够助人为乐。当然,越能够助人为乐,也越能够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三
  “90后”大学生是目前我国高校学生中的主力军。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道德水平相对还是比较高的,而且对道德的认识比较清楚,但个人的道德修养参差不齐。有的人受“人的本质是自私的”这一理论的蛊惑,认为人人都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有的人以自我为中心,什么事都讲究自我价值的最大化,全然不顾他人的感受。有的人不讲礼貌、不守公德、损人利己等等。这些问题反映出部分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意识较差,我们很有必要加强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建设。
  1.坚持长期不懈,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这是加强大学生道德建设的重要组织保障。学校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道德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管理环境、舆论环境和校园的生活学习环境。只有各级领导重视,才有可能在根本上引起学校全体老师的高度重视,从而充分调动起各个职能部门的积极性,协调各种资源为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所利用。同时,学生口和团口的相关领导及老师要充分利用各种学生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不断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
  2.坚持一元引导与包容多样性相结合。“元”是“根本”的意思,多元文化是客观存在的,但并不意味着多元都是正确的、合理的。因此,作为高校的相关老师,在大学生道德修养上要引导学生保持“一”,而不鼓励“多”。在重大的思想理论问题上,特别是在核心价值观上,我们必须坚定立场、保持统一,根本的东西是不能动摇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着国家和民族走什么样的路,用什么思想来指导问题。人类的文明是呈现多样性的,并不存在哪种文明比哪种文明先进或者优越。我们鼓励大学生继承并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道德观念,同时也要尊重其他样式的文明,只要是合理的,都要为我们所用。要学会借鉴和吸收,扬长避短,把优秀的道德文明吸收进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全面地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3.加强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实践建设,重视在实践中得到提高。道德的本质实际上是一种规范,规范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而这种社会关系归根结底是人们在长期的经济和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因此,实践的作用是巨大的。我们谈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建设,不能只是纸上谈兵,必须在实践中树立各种正确的道德观念,在实践中加强大学生的道德修养。理论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只有空洞的理论而没有实践,就像是一潭死水。只有实践而没有理论,实践就会迷失方向。因此,我们除了加强大学生理论的修养外,还要多组织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