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期刊点评

2023-02-16 18:5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期刊点评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由原《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和《洛阳大学学报》合并而成,分为《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和《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84年,学报为大16开96页,季刊,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84年,分别于1998年、199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署审批为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报。

洛阳理工学院是公办院校还是民办院校?

洛阳理工学院是公办院校。

洛阳理工学院,于1956年始建,坐落于河南省洛阳市,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前身是三门峡水力发电学校,后由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与洛阳大学合并组建并升格而成。该校还是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试点院校、河南省首批五所转型发展试点院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2021年11月获批河南省硕士学位授予重点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介绍

截至2021年1月,洛阳理工学院占地面积2229亩,有王城、开元、九都三个校区,总校舍建筑面积94.63万平方米,有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2.88万人。

师资队伍

截至2020年3月,洛阳理工学院有教职工1749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22人,副高级职称460人,博士学位教师264人,硕士学位教师843人,“双师型”教师80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河南省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级创新人才及团队6个,河南省优秀专家3人,河南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1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洛阳市优秀专家等市厅级人才94人。有硕博研究生导师近50人。聘有包括两院院士、中原学者、博士生导师、国外专家在内的200余名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还聘任讲座教授、特聘教授5人、应用型专业带头人26人、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及管理人才702人;选拔专业建设首席教授11人、校学术技术带头人65人。

院系专业

截至2021年1月,洛阳理工学院设有14个学院、2个基础教学部和7个专门教育及行业学院,开设55个本科专业。

教学建设

截至2020年3月,洛阳理工学院有55个本科专业,5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卓越工程师项目专业,8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10门省级精品在线课程,6个河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3个河南省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3个省级教学团队,8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在2013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中,洛阳理工学院《培养建材行业需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获一等奖。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省级“卓越工程师”项目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自动化。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自动化、工商管理、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络营销理论与实训、模拟电子技术。

省级精品课程:建材机械与设备、玻璃工艺学、数据结构、机械产品计算机辅助设计。

省级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建材机械基础教学实验教学中心、水泥生产模拟实验教学中心、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工程训练中心、物联网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郑州大学-洛阳理工学院联合培养硕士点:控制工程、材料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特色学科及专业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电子工程应用设计。

省级重点学科:材料学、岩土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中国古典文献学。

学科建设

截至2017年3月,洛阳理工学院有省级重点学科5个,联合培养硕士点3个。

科研成果

根据2017年3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近5年来,洛阳理工学院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共计391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5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404项。

在“十一五”期间,洛阳理工学院共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近百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1项。2011年,学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2项,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10项、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32项、河南省软科学项目17项、河南省杰出青年创新人才计划2项、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7项、河南省政府招标课题19项、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计划3项。。

2010年-2017年6月期间,洛阳理工学院共发表学术论文近3000篇,有近150篇被SCI、EI、ISTP三大索引收录,主编、参编学术专著、教材近200部;共有13项成果获国家发明、实用新型专利;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0余项,其它科研获奖200多项。。

2011年,在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科学技术厅、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举办的河南省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中,洛阳理工学院有81篇论文获奖,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48项、三等奖29项。

科研平台

截至2017年3月,洛阳理工学院有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1个,省级工程实验室2个,省级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培育)2个。

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河南省水泥与混凝土生产力促进中心。

省级工程实验室:有机钼(钨)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固体废弃物开发利用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省级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培育):河南区域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河南古都文化研究中心。

形象标识

校训

致知,致善,致能,致新致知:出自《礼记·大学》,即获得知识;要想端正自己的心;必先诚实自己的意;要想诚实自己的意,必先广泛地获得知识;要想广泛地获得知识;就必须了解天下事物的理。致善:这是人的道德成长的最高境界,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需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优良的美德,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善”的人。致能:这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要在学习中不断增强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走向社会打好基础。致新:要善于创新,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要勤思敏学,乐于求新;要勇于创造,不断探究,使自己成为一个“创新”的人。

馆藏资源

截至2017年3月,洛阳理工学院图书馆有纸质图书224万册,中外文期刊2402种,电子图书148万册,拥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全文数据库全文数据库》、《万方全文数据库》、《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数据库》、《学科导航数据库》和《springer》等23个中外文学术期刊数据库,收藏有《文渊阁四库全书》、《民国丛书》和《四库丛刊》等套书,有河南地方史志和河洛文化研究资料等特色文献。

学术期刊

1.《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洛阳理工学院简介,以及各个院系专业的介绍!

洛阳理工学院简介

洛阳理工学院是一所以工学为主,兼有理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已有54年的办学历史。

学院地处十三朝古都洛阳,占地面积2255亩,分3个校区,总校舍建筑面积83万余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5亿元,建有工程训练中心和教学实习工厂等50余个实习基地,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60万册,电子图书55万册,中外文期刊1500余种,拥有中国学术期刊、中国优秀博硕论文等6个全文数据库。

学院现有教职工190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75人,副高级职称42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88人、硕士学位的教师39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河南省优秀专家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省级人选7人,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1人,并聘有包括两院院士、博士生导师在内的100余名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

学院现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2.68万人。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院重视素质教育,强调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鼓励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开拓性和责任感。近5年来,共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数学建模竞赛等省级以上竞赛奖励17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励37项。毕业生以良好的综合素质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深受用人单位好评,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学院坚持“以人为本、质量兴院”,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形成了以建材和人文学科为主的办学特色。学院共设置17个系(部)和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75个本、专科专业,其中“材料工程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计算机控制技术”3个专业被评为全国高工专教改示范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工商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建材机械基础教学示范中心”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网络营销理论与实训》、《模拟电子技术》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建材机械与设备》、《玻璃工艺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近5年来,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10余项,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0余项,三等奖20余项。

学院坚持开门办学,与英国、意大利、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外国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英国格拉摩根大学、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俄罗斯科斯特罗马国立工艺大学、日本冈山商科大学、瑞典卡尔斯塔德大学等高校开展教学和科研合作。与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的4个合作办学项目在校生人数已超过1000人,并接受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留学生。

学院管理规范,享有较好的社会声誉,是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教务处两次被教育部授予普通高校优秀教务处称号。并设立有中国建材联合会、中国机冶建材工会培训基地。

洛阳理工学院将秉承50余年的办学传统,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为建设一所特色鲜明的教学型优质本科院校而努力奋斗。

更新于2010年3月25日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责任分工
党委书记 段治乾 主持党委全面工作。分管党委办公室(机关党委)、组织部(党校)。
院长 杨小林 主持行政全面工作。分管院长办公室。
党委副书记 陈 岩 负责宣传、统战、学生、群团工作。分管宣传部(统战部)、学生工作部(学生工作处)、团委。
副书记 袁静波 挂职锻炼。
副院长 董延寿 负责财务、国有资产、后勤管理、院办工厂工作。分管财务处、国有资产管理处、后勤管理处(动力服务公司)、院办工厂。
副院长 葛 玻 负责教学工作。分管教务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工程训练中心、高教研究所。
副院长 邱天河 负责科研外事、图书资料、继续教育工作。分管科研处、对外合作处、图书馆、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副院长 韩振英 负责人事、基建、后勤服务工作。分管人事处、基建处、后勤服务集团。
副院长 戴志梅 负责招生就业、审计、综合治理、安全保卫和人民武装工作。分管招生就业处、审计处、保卫处(武装部)。
纪委书记 曹国杰 负责纪检、监察、信访、保密工作。分管纪委、监察处。协助书记做好组织工作。
工会主席 陈富贵 负责工会、离退休、计划生育、扶贫工作。分管工会、离退休工作处。

各院系介绍
-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简介 -

团结奋进、积极向上、温馨和谐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是我院重点学科系之一,成立于建校伊始的1956年,现有2个本科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工程。3个专科专业:材料工程技术(含水泥、玻璃、陶瓷、耐火材料四个专业方向)、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复合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专业和一个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本科专业,其中,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本科专业2008年被批准为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材料工程技术专业1998年被教育部评定为全国高工专示范专业,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是河南省省级教改试点专业。

全系在编教职工54人,其中:高级职称19人,博士12人、硕士25人,并先后派出教师到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意大利、新加坡进行学习和科技交流。目前,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形成了以教授、博士为核心的专业学术科研团队,在新材料开发、工业废渣综合利用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几年,省市级教学、科研立项50多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数十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多篇论文被SCI、EI收录。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现有6个实验中心—材料基础实验中心、材料研究中心、材料工程测试中心、粉体工程中心、高分子材料实验中心、复合材料实验中心;3个实习基地—水泥生产模拟实习基地、聚合物成型加工实习基地、复合材料成型加工实习基地;1个新材料研究所;并在省内外建设了19个校外实习基地。洛阳市固体废弃物开发利用工程研究中心、洛阳市硅酸盐材料重点实验室落户我系。

近年来,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的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适逢国家社会经济科学发展的大好机遇,我系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出现了十分喜人的大好局面。多个专业的毕业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如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毕业生供需比为1:5)。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踏实勤奋、学习刻苦,纪律严明、言行一致,理想远大、良好发展”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半个世纪积淀的系风文化,也是师生共同的行为准则。全系2000余名师生员工时刻准备迎接新的挑战,在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同心同德、敬业务实、努力拼搏、开拓进取、与时俱进,为构建团结、温馨、和谐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团队、为给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建设者和优秀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机械工程系现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1个本科专业,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机械设计与制造、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数控技术、工业设计5个专科专业,其中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是国家教委高工专教学改革师范专业、河南省首批名牌专业建设试点专业。

机械工程系现有机械基础实验中心、机加工实验室、机械CAD实验室、汽车实验室、机械故障诊断实习基地、建材机械实验室、机械制作实习基地、数控技术中心、先进制造技术实习基地、汽车维修实习基地共21个实验室和实习基地。

近5年来,机械工程系在科学研究、教学研究、学科建设取得一定的成绩:鉴定省部级科研成果16项,其中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鉴定厅级以上教学成果12项,其中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汽车构造多媒体教学课件获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本科组一等奖。公开发表科学研究论文120余篇(其中EI、SCI收录10篇),教学研究论文20余篇。机械工程系的建材机械学科研究方向、工程机械学科研究方向、先进制造技术学科研究方向、机电技术学科研究方向有较好学科研究队伍和发展前景。

机械工程系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为切入点,使机械工程系的教学、科研迈上新台阶。

机械工程系长期以来,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为地方经济和建材行业培养基础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的高技术人才。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逐步形成特色和优势。几十年来的办学实践表明,机械工程系已探索出了一个符合实际的办学之路。

1、依托建材行业,打造名牌专业
机电设备管理与维修专业是在原有建材机械制造与维修专业的基础上逐渐建设与发展起来的。1993年遴选为国家教委高工专教改试点专业,1999年通过国家教委专家组评估验收,2000年被国家教委命名为全国高工专示范专业。2005年成为河南省首批名牌专业建设点专业。机电设备管理与维修专业的培养方案为:一个宗旨,两个重点,三个体系,四种能力。以推进全面素质教育为宗旨,以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建立和实施相互渗透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机械制造能力,机械维修能力、管理能力和技术改造能力。该专业的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带动了机械工程系其他专业的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其他各专业逐步形成了各自的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模式。

2、重视人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
机械工程系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素质、实践能力,在全国高校率先将机械制作综合训练列入教学计划,在机械系全系所有专业开设机械制作综合训练实践教学课程。部分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大学生科技制作,学生的科技制作作品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比赛多次获奖。在国家五部委组织的全国数控技术大赛河南赛区高职高专组比赛上获车工组第四名,学校获得“突出贡献组织奖”。

3、重视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探索产、学、研结合之路
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建立了校内产、学、研多功能工程实践基地:粉体实训中心,建材机械创新实验室、机械制作综合训练基地、数控技术中心、CAD/CAM实训基地。学科建设取得成效,建材机械、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技术等学科研究方向科研工作开展顺利,SP16通用配料装备及微机控制系统、提高圈流水泥磨表面积研究、LX-1A铬盐旋窑微机控制喂料及计量系统、标准直齿外内圆柱齿轮软件CAD/CAM系统等多项科研成果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机械工程系营造了较好的产、学、研氛围,形成了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一致的产、学、研结合教育机制。
机电工程系简介

机电工程系于2008年由东校区的材料成型教研室、机电教研室、焊接教研室、模具教研室及西校区的机电教研室、计辅教研室和部分专业实验室合并组建而成,所辖专业横跨机械和控制工程二大学科。全系现有教职工44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5人,教授4人,副教授11人,占教师比例34%;有河南省教育厅技术学术带头人3人,洛阳市优秀专家2人,专业带头人4人,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博士9人,在读博士4人,硕士20人,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教师比例达75%,已形成了一支结构较为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

全系现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一个本科专业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模具方向)、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五个专科专业。2008年又成功申报了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本科专业,明年开始招生。目前,全系共有本科生248人,专科生2024人。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组建于2008年3月,其前身是自动化系(原洛阳工业高专)和电子信息学院(原洛阳大学),现有学生2600多人。
现有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个本科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和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等6个专科专业。其中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为国家教育部“全国高等工程专科教育示范专业”。
现有专任教师94人,其中教授5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31人,中级职称23人,双师教师54人,硕士研究生52人,在读博士硕士15人 ,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洛阳市优秀青年科技专家1人,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先后有多名教师获得教育部、河南省及洛阳市劳动模范和优秀教师称号,多项科研和教研成果通过省科委和省教委鉴定并获奖。近年来,获省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省教学成果奖4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系研究所为河南省几十家企业进行微机核子称等项目的技术开发与合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多年来我系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实践环境,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成立了家电维修小组、电工社团、科技制作协会等学生社团。其中家电维修小组已成立十几年,经常代表我院参加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到社区进行义务维修。曾获得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等称号。学生的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多次在省举行的大学生比赛中获奖,曾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河南赛区二等奖,第八届全国“挑战杯”竞赛三等奖。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是一个团结奋进、充满活力的系,凭着“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坚强信念,以其宽广的胸怀和时代赋予的使命,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意气风发的有志青年加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创造了灿烂的过去,现正以昂扬的斗志,开拓更加辉煌的明天!
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2个本科专业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通信技术4个专科专业,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约2300人。
设有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软件技术、通信工程、计算机硬件5个教研室和1个能够满足教学与科研需要的实验中心。实验中心下设计算机语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创新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等实验室。
拥有一支治学严谨、师德高尚、年龄结构合理、学科梯队健全的教师队伍。目前共有教职工71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22人、讲师34人;博士学位6人、硕士学位49人;洛阳市优秀专家1人;荣膺省、市级各种先进称号8人;学院名师1人。
近五年发表论文22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75篇,SCI收录3篇,EI收录24篇;主持或参加的省市科研项目30项,其中省科技厅鉴定12项,获市厅级二等奖8项;主持省级教研3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二等各一项,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各1门,学院级精品课程5门;出版教材、著作21部,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4部。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成人成才为目标,注重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全系学生朝气蓬勃,锐意进取,在省、市和学院的各项活动与竞赛中屡创佳绩,毕业生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好评。
土木工程系成立于1994年6月,现有“土木工程”本科专业和“建筑工程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给排水工程技术”四个专科专业。其中,“建筑工程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是学院重点教改试点专业。土木工程系下设建筑、结构、力学、道路桥梁、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给排水工程6个教研室。实验室建筑总面积为2958平方米。下设土木工程实验中心、力学实验中心暖通综合实验室和给排水专业技术实验室。仪器设备685台件,总值477.1万元。可开设实验教学项目50项。

土木工程系现有教职员工80人,其中高级职称16人,占教师总数的20%;教授、博士生导师1人,博士5人,硕士44余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教职工比例的55%。

近年来,土木工程系的教研、科研取得丰硕成果,完成校级科研、教研20余项,省级教研2项,市级教研1项,完成省级鉴定项目6项,河南省信息技术教育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河南省科学进步一等奖1项,市级科研成果二等奖5项,市级立项2项、省级立项2项,引入资金100余万元。由我系教师负责主编或参编出版的教材10余本,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50余篇,EI收录10篇、ISTP收录12篇。《钢结构》课程被评选为学院精品课程,我系教师获得“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教师”、“河南省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获得一、二等奖等荣誉。土木工程系集体也被授予学院“五好基层工会”,学院“先进党校”。
洛阳理工学院环境工程与化学系始建于1980年,是洛阳理工学院唯一一个理工兼容的集环境、化学、生物等学科为一体的教学院系,目前全系设有环境工程、应用化学两个本科专业;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生物技术及应用三个专科专业,其中,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2001年被评为河南省教学改革重点示范专业。
全系现有在校生近1500人,教职工73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21人。专任教师中:博士17人、博士后1人,硕士33人,已初步形成了一个老中青结合的较为合理的教学梯队。经过近年来的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环化系取得了很大成绩,学科建设实现了规范化管理,建立起了“基础化学”、“应用化学”、“环境工程”、“生物技术”四支学历层次深厚、结构设置合理、教学科研能力强劲的教学科研团队,并建立了“应用化学”、“环境工程”两个科研所。近十年来,全系教师共在国内外各级专业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2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00余篇;主、参编各类专业书籍和教材30余部,先后完成地厅级以上教、科研项目80余项,获省、市级鉴定及各种奖励60余项,多次荣获学校先进集体及先进党支部称号。另外,洛阳理工学院环化系还是全国四方环保工程设备集团理事单位、全国环境类教材编写委员会委员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工程分会会员单位、并做为国家教育部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大专环境教育指导组的成员单位受全国大专环境教育指导组的委托负责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宁夏、青海六省区的大专环境教育指导工作。
全系拥有独立的实验教学楼和生物技术实训生产基地,实验教学设施先进,环境优越。实验室总面积约6000余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2000余台套件,配备有:气相色谱仪(HP5890A)、原子吸收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HITACHI2000)、红外光谱仪、CHI660D电化学工作站等一批大型化学化工仪器设备;生物培养箱、无菌工作台、高速离心机、污水处理实验装置、大气污染控制实验装置等生物环保实训装备,可开出实验项目200余个。另外,环境工程与化学系还分别在上海、无锡、西安、郑州、及洛阳市各大厂矿、设计院所建立了13个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为各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践提供了有力的保证。由于环化系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环化系的毕业生历来都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近年来每届毕业生的就业率都在90%以上。
环境工程与化学系是一个有着优良传统的团体,学生综合素质高,纪律严,班风好,学风浓,发展全面。平时注重学生道德品质、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学生活动丰富多彩,成效显著,在洛阳理工学院举办的各类学生文体活动竞赛中屡屡获奖。另外,环化系还孕育了两支具有环化特色、在院内外有影响的学生社团,作为学院知名品牌社团“环保协会”被国家环保组织授予“优秀调查团队”;“环保协会”“疯狂学联”被评为“省优秀学生社团”、“学院星级社团”、“学院十佳社团”称号。
环境工程与化学系全体师生,正以崭新的姿态、昂扬的斗志、朝气蓬勃的精神、与日俱进的步伐全力搞好各项学习和工作,沿着“环化”特色的发展道路勇住直前,为学院的振兴,为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工程管理系是我院成立后经过系部调整由原经济管理系、建筑工程系和土木工程学院相关专业整合而组建的一个新系,现设有一个本科专业:工程管理,四个专科专业:工程造价、工程监理、房地产经营与估价和经济信息管理。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