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广东医学院学报是半月刊吗

2023-02-16 17:4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广东医学院学报是半月刊吗

  广州医学院简介 English

  广州医学院创办于1958年,主校区坐落在广州市中心风景秀丽的流花湖畔,是一所拥有博士后、博士、硕士、学士多层次培养高级医学人才的全日制高等院校。目前,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设有15个专业,涵盖医学、理学、工学、法学、管理学五个学科门类,专科设有8个专业,成人高等医学教育本、专科设有9个专业,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涵盖8个三级学科),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1个。学院现有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1800多人,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一万多人,成人教育在校生一万多人。

  学院师资队伍力量雄厚,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正教授级168人、副教授级736人、中级职称1607人。有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4人、省级突出贡献专家5人、市级优秀专家1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1人。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360名。

  学院现有一级学科10个,二级学科36个,三级学科15个。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省重点学科15个,市级重点学科10个,各级重点实验室(扶持实验室)11个。课程建设方面,有省精品课程3门、省名牌专业3门、省优秀课程2门、省重点课程11门、市重点课程9门。

  学院现设有5个二级学院,3所校外二级学院,14所附属医院(其中,7所直属附属医院),10个研究所,5个研究中心。此外,还设有广东省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中心、广州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广州市继续高等教育培训中心、一所护士学校以及50多所教学医院、实习医院(实习基地)和6个社会实践基地。

  学院在呼吸疾病、恶性肿瘤、免疫调节剂、化学致癌研究、蛇毒、腔内镜、试管婴儿、优生优育和神经病学、人文社会科学、医学伦理学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五年来,有400多项科研课题获得国家“863”、“十五”重大科技攻关等国家、省、市的重点资助,有140多项次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和省、市级科技进步奖、教学成果奖。学院主办的学术刊物有《广州医学院学报》(医学版与人文社科版)、《现代医学与生物工程学杂志》、《血栓与止血杂志》、《中国骨关节杂志》、《CHEST》(中文版)、《广东全科医学》;协办的有《中国医学伦理学》。改革开放以来,学院先后与美国斯坦福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新英格兰医学中心、美国国家毒理学研究中心等高等院校或研究部门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学院拥有先进教学、科研、医疗设施和仪器设备,总值达6亿多元。教学设备、教学手段先进,已全面实行多媒体教学,大部分课程已实现网上教学。

  2003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以钟南山院士为代表的广州医学院的全体医务人员,特别是呼吸疾病研究所的专家们,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精湛的医术,坚持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为广州市、广东省乃至全国“非典”的有效控制立下了卓越的功勋,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和政府的嘉奖。

  建院48年来,广州医学院在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指引下,弘扬“艰苦创业,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广医人精神,与时俱进,锐意创新,已培养了一大批基础扎实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适应现代医学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为国家医疗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Copyright © 2003 广州医学院版权所有 地址:广州市东风西路195号 电话: 邮编:510182

  下面是校园网,你自己上去看看便晓得了。

广东湛江医科学院

广东医学院创建于1958年,其前身是中山医学院湛江分院。1964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湛江医学院。1992 年,易名为广东医学院。从“八五”计划开始,连续三个五年进入省重点建设院校行列。1991年获广东省办学水平评估一等奖,2005 年被教育部评定为本科教学水平优秀院校,现已成为广东省高素质医学专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学校总面积为1404亩,由湛江校区、东莞校区两部分组成,湛江校区占地227 亩,位于富有亚热带风情的沿海开放城市湛江市;东莞校区创建于2002年,占地1177亩,位于东莞市美丽的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于2003 年开始招收首批新生。目前学校全日制学生18200人,其中本科生17550人,研究生650人。在校成人生16265人。
学校设有基础学院、第一临床学院、第二临床学院、检验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9个二级学院和社科部、体育部,拥有1所直属附属医院,10所非直属附属医院,86所临床教学医院。
学校近年大力引进和培养人才,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得到较大提高。目前在编教 职员工 2940人(含直属附院),其中校部在编教师1107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645人。有硕士生导师323人,博士生导师14人,有88人次被列为广东拾千百十工程”重点培养对象,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人,全国模范教师和全国优秀教师8人。
学校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合理的专业结构。设有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生物医学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护理学、药学、公共事业管理、法医学、 英语、应用心理学、劳动与社会保障、麻醉学等15个本科专业和34个专业方向,涵盖医、 理、 管、工、文等学科门类。其中临床医学、医学检验两个专业是广东省名牌专业, 与护理学专业 被教育部批准为高等学校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拥有《生物化学》、《病理学》2门省级精品课程、15门校级精品课程。
学校现有省级重点扶持学科2个,医学特色专科2个,校级重点学科和重点扶持学科16个,省厅级重点实验室5个, 1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1个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点1个。“九五”以来,学校获得各级科研课题 1500 多项,其中2006年获得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资助经费共 295 万元;200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资助经费共159万元。 200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资助经费共212万元。“九五”以来,获国家级、省级及厅局级科研成果奖156项次,获国家发明专利23项;发表论文6800多篇,其中,《 SCI 》收录论文100多篇,被《SCI》引用70多篇次。
学校拥有先进的网络设施,是广东省教育科研网的接入单位,湛江地区汇接中心。学校还拥有现代化的图书馆,累积馆藏文献总量为1,181,000册,其中纸质文献总量821,900册,电子文献总量359,100册。《广东医学院学报》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
近年来,学校对外交流日益扩大,与日本、印度、美国等国外高校开展多方面、多层次的合作办学。先后选派数十名教师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日本、新加坡、印度等国家和港澳地区进修学习和交流,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来校讲学、担 任特聘 教授等,扩大了学校的影响。

医学三类期刊有哪些?

问题一:医学期刊分类:听说医学期刊分什么一类二类三类的,不知道有没有个目录,三类四类的都有什么啊? 每个学校的目录都有细微的差别,如果你想要的话我可以把我们学校的发给你看一下,一般分为
一、被SCI收录期刊
二、A级期刊名录(共180种、名录见附件一)
三、B级期刊名录(共464种、名录见附件二)
四、B级期刊名录中未列出,但被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等同于B级期刊。

问题二:医学类期刊杂志的分类有哪些 在汉斯出版社,大致分了这些期刊:
世界肿瘤研究 亚洲儿科病例研究
亚洲耳鼻咽喉科病例报告
亚洲妇产科病例研究
亚洲急诊医学病例研究
亚洲麻醉学病例研究
亚洲兽医病例研究
亚洲外科手术病例研究
亚洲肿瘤科病例研究
眼科学
药物化学
药物资讯
医学美容
医学诊断
中医学
生理学研究
生物医学
食品与营养科学
有的出版社还要分得更细。

问题三:全国现有医学类期刊多少种 医学期刊,现在总数在1100册左右;分为18个医学学科。

问题四:医学期刊的医学期刊分类 按目录分类,可以分为医学中文核心期刊,医学科技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国家级和省级期刊)其中医学中文核心期刊250本,停刊一本;医学科技核心期刊996本(有和中文核心期刊重复的期刊)普通期刊未做统计; 综合医药卫生1、中华医学杂志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3、第三军医大学学报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5、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6、 *** 医学杂志7、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8、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9、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10、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1、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2、复旦学报.医学版13、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4、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15、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6、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7、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18、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广东医学20、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2、上海医学23、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4、江苏医药25、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6、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7、实用医学杂志28、山东医药29、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30、重庆医学31、重庆医科大学学报32、天津医药33、安徽医科大学学报34、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35、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36、首都医科大学学报37、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预防医学、卫生学类1、中国公共卫生2、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3、中华流行病学杂志4、卫生研究5、营养学报6、中华预防医学杂志7、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8、中华医院管理杂志9、环境与健康杂志10、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1、中国卫生统计12、中国工业医学杂志13、中国职业医学14、环境与职业医学15、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6、中国卫生经济17、毒理学杂志18、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19、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现代预防医学21、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2、中国妇幼保健23、中国学校卫生24、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5、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6、生殖与避孕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草药2、中国中药杂志3、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4、中国针灸5、中成药6、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7、中药材8、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9、中药药理与临床10、中华中医药杂志11、针刺研究12、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3、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4、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5、辽宁中医杂志16、时珍国医国药17、中医杂志18、新中医19、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中国天然药物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杂志3、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4、解剖学报5、中国免疫学杂志6、免疫学杂志7、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8、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9、生理学报10、解剖学杂志11、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2、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3、中国 *** 共患病杂志(改名为:中国 *** 共患病学报)14、生理科学进展15、中华病理学杂志16、神经解剖学杂志17、现代免疫学18、病毒学报19、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1、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改名为:国际免疫学杂志)22、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3、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4、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改名为: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5、基础医学与临床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中国医学影像技术3、中国临床康复(改名为: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4、中华检验医学杂志5、中国超声医学杂志6、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7、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8、中华护理杂志9、临床检验杂志10、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1、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2、中国急救医学13、检验医学14、中华急诊医学杂志15、中国全......>>

问题五:医学类二类杂志有哪些 二类杂志都是一些综合性的期刊,还是看你要哪一类的了

问题六:医学类的国家级杂志有哪些 医学杂志每一期的内容都是不同的,指哪一类?医学信息,医学研究这两类都是属于国家级杂志里面的。

问题七:医学核心期刊有哪些? 1、《中国社区医师》:国内发行量最大的国家级综合性医学期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旬刊。2、《医学信息》:国内发行速度最快的国家级综合性医学期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旬刊。3、《吉林医学》:创刊历史久远,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旬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4、《中国医药指南》:国家级科技期刊、半月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5、《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国家级科技期刊、半月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6、《内蒙古中医药》:综合性学术期刊、旬刊、万方收据库收录期刊,职称晋升认定期刊。7、《 *** 与康复医学》:国家级优秀科技期刊、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万方数据库收录、职称晋升认定期刊。8、《中国卫生产业》:国家级医药卫生期刊、月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9、《中国当代医药》:国家级医药卫生专业刊物、旬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10、《中国现代医生》:国家级综合性医学期刊、旬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11、《中国乡村医药》:国家级综合性医学期刊、旬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12、《中国医药导报》:国家级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13、《中国美容医学》: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月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14、《中国药业》: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半月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15、《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期刊、半月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

问题八:医学类论文发表在哪些期刊上比较好? 《中国医药导报》《中国医药导刊》《中国现代医学咋着》《中国妇幼保健》《现代预防医学》这俯是核心期刊,比较不错,但是版面费等价格就比较高了,一些省级的比较便宜一点。你也可以去轻松无忧论文网看看,他们跟很多期刊是合作关系,价格估计能少一些。

问题九:医疗类有哪些比较权威的期刊? 核心的期刊都是比较权威的,比如:《中国老年学》、《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华西医学》等等

2020年广东医科大学宿舍条件环境怎么样,广东医学院宿舍图片空调

广东医科大学的前身是中山医学院湛江分院,创建于1958年,1964年升格为五年制医学本科院校并更名为湛江医学院,1992年易名为广东医学院,更名为广东医科大学。198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是广东省属重点建设大学,1960年被评为全国文教战线先进单位,1978年有2项科研成果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励,1991年获广东省办学水平评估一等奖,2005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2008年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09年被广东省列为国家限额指标内的拟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2012年获批设立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2013年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总面积近1900亩,由湛江校区、东莞校区两部分组成,湛江校区位于富有亚热带风情的沿海开放城市湛江市;东莞校区创建于2002年,位于东莞市美丽的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9000多人,设有研究生学院、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医学检验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科学部)、体育教学部等15个学院(部),有直属附属医院3所。

学校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学科专业结构,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6个(其中学术学位硕士点24个、专业硕士类别2个)。有省级重点学科3个。设有普通本科专业23个,覆盖医学、理学、管理学、法学、工学、文学、经济学等7个学科门类。

有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广东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广东省高校名牌专业2个,广东省高校重点专业1个,临床医学专业纳入本科第一批次招生。5月7日更新的ESI机构排名,临床医学学科排名进入全球机构排名前1%。有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25个临床专科)和药物临床试验机构(9个临床专科),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4个。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和生物学等5个一级学科具有副教授自主评审权。

现有9所校外临床医学院,29所非直属附属医院、80所临床教学医院,合作教学机构遍布我省各地,总病床数达112049张。有特聘教授7名、双聘院士2名,形成了校内教学与基地教学、社区教学、企业教学相结合,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的育人机制。

学校现有教职工19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396人,博士生导师29人,硕士生导师489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5人,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高校优秀辅导员等10人,广东省教学名师4人,“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省级培养对象14人、“扬帆计划”16人、南粤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14人、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和名中医5人、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11人。

学校拥有良好的科研条件,建有湛江校区和东莞校区两大科研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市厅级重点实验室9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是“广东医学分子诊断协同创新发展中心”、“湛江市医药产业联盟”、“广东省生命文化学会”等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的牵头单位或会长单位。近几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3项、973计划项目子课题2项、“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3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207篇,出版学术著作30部,获国家专利授权49件,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学校拥有先进的网络设施,是广东教育科研网湛江地区汇接中心,网络全面覆盖湛江、东莞两校区和直属附属医院,校内数字信息点超过3万个,建设有网络教学平台和各类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学校还拥有现代化的图书馆,纸质图书总量167.32万册,电子图书107.45万册,中外文期刊1751种、中外文数据库30余种。《广东医学院学报》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

学校坚持开放的办学理念,积极开拓国际化办学新途径,先后与美国哈佛大学、伊利诺大学、加拿大汤姆逊河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德国莱布尼茨分子药理研究所、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日本大阪滋庆教育学园、日本NPO法人国际看护师育英会、香港中文大学、澳门镜湖医院、台北医学大学、台湾中山医学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合作。2010年学校开始招收港澳台学生,目前正积极筹备开展外国留学生教育的工作。

办学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为国家和地方共培养输送了14万余名医学人才。学校生源充足,是广东省考生报考的热门省属本科院校之一。通过质量工程的建设,毕业生基础知识牢固扎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近5年本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6.25%。在全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学校本科毕业生近3年通过率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近3年通过率均为100%。,学校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达86.80%,英语专业八级考试通过率为56.86%,均超全国平均水平。学校近年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40项、省级177项。2010-,在校硕士生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123篇,连续5年有毕业生获广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

学校以“人民满意”为宗旨,恪守“立志立德、求真求精”的校训,秉承“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大学精神,弘扬“严谨朴实仁爱奉献”的校风,实施特色发展核心战略,坚持“特色强校、人才立校、科技兴校和文化铸校”的治校方略,立足广东,辐射华南,面向全国,致力于建设人民满意、特色鲜明、同类先进的高水平医科大学,培养人格好、人缘好、形象好、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为国家和广东的医疗卫生事业及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