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过程中,不少医院在示范病房推行了临床护理路径,临床护理路径应该怎么做,工作体会——
临床护理路径 让护理变得有计划
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姚家卫生院 王 恋
临床路径是一种跨学科、综合的整体医疗护理工作模式,是医生、护士及其他专业人员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处理等做最恰当的有序性和时间性安排的照顾计划,需要通过多个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和配合,才能使服务对象得到由入院到出院全方位的照护。所以,争取全方位的支持与配合至关重要,通过有效的沟通让大家认识到推行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是深化责任制护理的内涵、夯实基础护理的一大创新举措,是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的重要保证。
路径实施应充分准备
选择符合临床路径入选标准的病种,全面收集该病种的相关资料是第一步。调查与病种相关的诊断、出入院指导、用药、检查、治疗、护理等医护手段以及近几年来该疾病患者平均住院日、医疗费用等资料,然后运用循证医学等手段查寻是目前疾病最好的医护方法,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临床护理路径,以保证路径制定的科学性及可操作性。
针对每一种疾病的过程、特点以及护理程序制订每日护理路径,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入院评估、入院生命体征的测量、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活动指导、健康教育、出院计划等医疗护理手段为纵轴,制定一个日程计划表。在制定时充分考虑患者和病种的纳入、临床监控评估标准、变异的分析处理指标的同时,还要注意方案的松紧度。
不少医务人员对护理临床路径认识不足,以为是一种食谱式的护理计划、没有自主性,这是对临床路径理解的偏差。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是贯彻全面质量管理的表现,它是通过循证医学制订的,本身就体现了医生和护士的判断力、自主性和创新能力。通过对路径的计划、制订、执行、检查、评价和对变异的分析,不断改进实施方案,符合先进的管理理念。通过学习让大家认识它的科学性、实用性,让护士主动参与管理,同时利用晨会和护士会培训具体病种临床路径的标准程序和具体的工作方法。
此外,还应合理搭配护理人员,实现分工与合作,以团结的整体实施护理。例如,通过责任护士负责对经管患者从进院到出院全程无缝隙的护理,责护组长保证对本组患者全面了解和专业指导,同时根据工作量大小、患者最需要护理的时间段,配备足够的人力,保证临床护理路径的顺利实施。
护理为主全员参与
责任护士可以针对自己经管患者病情及病种不同,选择临床护理路径表单,在全面入院评估的基础上,按照路径表单上的计划内容,每日按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分析病情发展,合理安排患者做检查,实施相应的治疗护理技术操作,并根据治疗的不同阶段向患者或家属开展健康教育等。同时,护士可以发放一张患者告知单给患者或家属,告知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的目的和流程特点、每一时间段将要做的工作以及要达到的预期目标和疾病病程中可能发展的变异等,让患者或家属理解后签字并自觉地参与计划的完成和对护理工
1/2
作的监督。
各班护士按照表格中预定的治疗护理计划实施治疗、护理和开展健康教育。如果患者病情平稳(即病情沿临床护理路径的方向发展),则用“√”标识在相应的内容旁。如果患者病情有特殊变化(即病情未沿临床路径方向发展,则用红笔“X”标识在相应内容旁。患者病情有变化时,需要在护理记录中分析原因,书写所发生的变化及采取的干预措施,并登记于变异记录单中,利用晨会和交接班形式,责成护组长、组员、一起评价每日护理计划落实情况,及时报告处理和修改。患者出院时综合评价住院期间计划落实情况及患者满意度。
临床路径的实施可以营造一个全员参与、多层面动态管理的局面。通过三级质控组织全面督导检查路径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工作中的遗漏或偏差,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难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讨论,特别对实施过程中的变异情况及时进行分析和解决,参考国内外最新管理模式,结合本科实际,加以修改、补充和完善。在评价机制上重点考虑几个方面的内容,包括工作效率、基础护理、专科护理质量、患者健康教育掌握程度、患者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等方面
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分析找出下一步需整改和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及时地进行质量持续改进。
路径的实施可以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由于护理活动的程序化、标准化,避免了护 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和水平差异遗漏服务项目,使护士由被动护理变为主动护理,不再机械地执行医嘱,而是有目的、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
导语:护理是生活中必不可少,或多或少会遇到的生活小常识。但是说到护理论文的格式应该怎么写呢?下面就归纳以下几点:
一、选题
选题是论文写作关键的第一步,直接关系论文的质量。常言说:“题好文一半”。对于临床护理人员来说,选择论文题目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结合学习与工作实际,根据自己所熟悉的专业和研究兴趣,适当选择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
(2)选题宜小不宜大,只要在学术的某一领域或某一点上,有自己的一得之见,或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或新的观点和认识,言之有物,读之有益,就可以作为选题;
(3)选题时要查看文献资料,既可了解别人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达到什么程度,也可以借鉴人家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成果。
需要指出,选题与论文的标题既有关系又不是一回事。标题是在选题基础上拟定的,是选题的高度概括,但选题及写作不应受标题的限制,有时在写作过程中,选题未变,标题却几经修改变动。
二、设计
设计是在选题确定之后,进一步提出问题并计划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以便使科研和写作顺利进行。护理论文设计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专业设计:是根据选题的需要及现有的技术条件所提出的研究方案;
(2)统计学设计:是运用卫生统计学的方法所提出的统计学处理方案,这种设计对含有
实验对比样本的护理论文的写作尤为重要;
(3)写作设计:是为拟定提纲与执笔写作所考虑的初步方案。总之,设计是护理科研和论文写作的蓝图,没有“蓝图”就无法工作。
三、实验与观察
从事基础或临床护理科学研究与撰写论文,进行必要的动物实验或临床观察是极重要的一步,既是获得客观结果以引出正确结论的基本过程,也是积累论文资料准备写作的重要途径。实验是根据研究目的,利用各种物质手段(实验仪器、动物等),探索客观规律的方法;观察则是为了揭示现象背后的原因及其规律而有意识地对自然现象加以考察。二者的主要作用都在于搜集科学事实,获得科研的感性材料,发展和检验科学理论。二者的`区别在于“观察是搜集自然现象所提供的东酉,而实验则是从自然现象中提取它所愿望的东西。”(巴甫洛夫语)因此,不管进行动物实验还是临床观察,都要详细认真.以各种事实为依据,并在工作中做好各种记录。
有些护理论文的撰写并不一定要进行动物实验或临床观察,如护理管理论文或护理综述等,但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仍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将实践中得来的素材上升到理论,才有可能获得有价值的成果。
四、资料搜集与处理
资料是构成论文的基础。在确定选题、进行设计以及必要的观察与实验之后,做好资料的搜集与处理工作,是为论文写作所做的进一步准备。
论文资料可分为第一手资料与第二手资料两类。前者也称为第一性资料或直接资料,是指作者亲自参与调查、研究或体察到的东西,如在实验或观察中所做的记录等,都属于这类资料;后者也称为第二性资料或间接资料,是指有关专业或专题文献资料,主要靠平时的学习积累。在获得足够资料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加工处理,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便于应用。对于论文写作来说,这两类资料都是必不可少的,要恰当地将它们运用到论文写作中去,注意区别主次,特别对于文献资料要在充分消化吸收的基础上适当引用,不要喧宾夺主。对于第一手资料的运用也要做到真实、准确、无误。
五、拟写论文提纲
拟写论文提纲也是论文写作过程中的重要一步,可以说从此进入正式的写作阶段。首先,要对学术论文的基本型(常用格式)有一概括了解,并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考虑论文的构成形式。对于初学论文写作者可以参考杂志上发表的论文类型,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对掌握的资料做进一步的研究,通盘考虑众多材料的取舍和运用,做到论点突出,论据可靠,论证有力,各部分内容衔接得体。第三,要考虑论文提纲的详略程度。论文提纲可分为粗纲和细纲两种,前者只是提示各部分要点,不涉及材料和论文的展开。对于有经验的
论文作者可以采用。但对初学论文写作者来说,最好拟一个比较详细的写作提纲,不但提出论文各部分要点、而且对其中所涉及的材料和材料的详略安排以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等都有所反映,写作时即可得心应手。
六、执笔写作
执笔写作标志着科研工作已进入表达成果的阶段。在有了好的选题、丰富的材料和详细的提纲基础上,执笔写作应该是顺利的,但也不可掉以轻心。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内容当然要充实,但形式也不可不讲究,文字表达要精炼、确切,语法修辞要合乎规范,句子长短要适度。特别应注意的是,一定要采用医学科技语体,用陈述句表达,减少或避免感叹、抒情等语句以及俗言俚语,也不要在论文的开头或结尾无关联系党政领导及其言论或政治形势。
论文写作也和其他文体写作一样,存在着思维的连续性。因此,在写作时要尽量排除各种干扰,使思维活动连续下去,集中精力,力求一气呵成。对于篇幅较长的论文,也要部分一气呵成,中途不要停顿,这样写作效果较好。
七、定槁
论文撰写完毕,便进入定稿阶段。编辑部或出版社的收稿要求是“齐、清、定”。齐,即稿件齐全,不能缺这少那;清,指清楚不乱;定,指定稿,不能将草稿寄给出版部门。所以,
定稿阶段首先要把论文的全部资料收集齐全,不要有所遗漏;其次,论文的论点、论据以及论证过程都应肯定无疑,如有拿不准地方,应再加研究,以求定夺;最后,是将论文的全部内容按写作要求及图表处理规定誊抄清楚。应该指出,这里说的定稿是指作者而言。稿件寄到用稿单位后,编辑们还要对其进行加工,或提出意见退给作者自行修改,再行定稿方可付印发表。
学术堂整理了一份护理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范文题目:老年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分析
近些年,虽然脑梗死的抢救成功率在不断提高,但脑梗死后遗留的功能障碍却仍十分严重,严重致残的比例达到40%。从脑的可塑性与功能重组理论来说,脑梗死后的早期康复对于减轻患者的残疾程度具有重要意义。国外早有研究表明,脑卒中后7d进行康复干预的患者,其远期疗效较康复干预开始时机更晚的患者明显提高[1]。本文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7月86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均为首次发病,既往无残疾、神经功能障碍史。男47例,女39例;年龄62~78岁,平均(70.54±8.70)岁,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研究组在脑梗死后72h、病情稳定时即开始进行康复护理,主要包括:(1)早期体位的变换,保持患肢功能位。(2)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关节活动,循序渐进地开始坐立、下床、站立、步行训练。(3)指导患者进行作业疗法,包括在弛缓期改善肌力,提高肩胛带稳定性;在痉挛期进行双手叉握训练;在恢复期提高协调性以及精细功能。(4)鼓励患者读书、听音乐、玩小玩具等,以刺激感知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进行进食、穿衣、洗漱、大小便等训练,同时选择一些兴趣爱好,培养生活情趣。(5)康复训练的同时做好针对性心理干预,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对照组采取延迟康复护理,康复护理的时机在发病7d后。1.3观察指。护理前后分别采用FuglMeyer系统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情况,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前,研究组FuglMeyer评分(13.52±1.26)分,Barthel指数(40.24±3.29)分,对照组FuglMeyer评分(12.66±2.46)分,Barthel指数(39.68±3.63)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FuglMeyer评分(24.55±1.40)分,Barthel指数(52.15±4.77)分,对照组FuglMeyer评分(18.55±2.10)分,Barthel指数(47.65±4.08)分,研究组FuglMeyer评分与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脑卒中患者中几乎60%~80%属于脑梗死。半暗带区的形成是脑梗死的显著特征,但人们发现,这时的神经元并没有坏死,只是传导衰竭,当早期予以一定的干预措施后,可使这部分的细胞复常。目前,对于脑梗死后早期康复的最佳时机仍无统一标准,有学者认为早期康复可能会导致神经功能缺损加重、再发卒中、跌倒等一系列并发症[2],但AVERT研究表明,脑梗死后24h内下床活动是比较安全的,近期的病死率并不会较延迟活动增加[3]。动物实验表明,早期运动能够增加缺血脑皮层的血流灌注量,减小缺血半暗带区,对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同时还能提高记忆、运动、空间学习等方面的能力。权衡早期康复的利与弊,应该是利大于弊。目前对于早期干预时机多在发病后48~72h,也有人提出了超早期活动,即发病后24h内离床活动,但这缺乏大样本的RCT研究。考虑到本研究中为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多,运动协调能力差,活动时容易跌倒,故在发病后72h开始进行康复训练,结果显示,研究组FuglMeyer评分与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再次证明,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是安全有效的。
参考文献
[1]罗菊珍,杨进标,王延红,等.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4):420-422.
[2]李春红.早期情志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和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2,17(2):147.
[3]徐世英.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在老年急性脑梗死后抑郁症中应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21(11):187-188.
作者:肖丹 单位: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抚矿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