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执行主编

2023-02-16 15:0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执行主编

男,汉族,1967年2月生,陕西合阳人。教授,博导,200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1998年12月评为副教授, 2004年中山大学人类学博士毕业,2005年晋升教授职称。现任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执行主编,广西民族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广西民族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

《文化寻真:人类学学者访谈录(2005~2015)(全2册)》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文化寻真:人类学学者访谈录》(谢尚果)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书名:文化寻真:人类学学者访谈录

作者:谢尚果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6-10

页数:616

内容简介:

本书由《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015年所发表的47篇人类学学者访谈文章汇编而成,以一问一答的访谈形式,集中展示了人类学领域知名学者的研究经历和人生感言,勾勒了人类学专业的学科图谱与发展脉络。

作者简介:

谢尚果,男,出生于1963年12月,壮族,广西贵港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广西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1983年9月~1987年7月就读广西民族学院,获得学士学位;1988年9月~1990年7月就读南开大学,获得双学士学位;2006年6月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1987年7月~1988年8月在广西民族学院从事教学工作。1990年7月~2000年9月在广西民族学院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工作。2000年9月~2001年7月在中山大学学术访问。2001年7月~2003年9月任广西民族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2003年9月~2006年7月任广西民族学院政法学院院长。2005年11月~2012年6月历任玉林师范学院副院长、院长。2012年6月至今任广西民族大学(原广西民族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兼任中国行政管理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广西社科联副主席,广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广西法学教育研究会会长。长期从事行政管理学、法学教学等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厅局级科研课题10多项。出版《市场经济法新论》、《行政执法责任基本制度研究》、《法学概论》等多部著作,发表《论行政执法公示制的完善》、《论行政执法公示制的完善》、《论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的完善》等论文30余篇。荣获省部级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多项。

·

秦红增,男,出生于1967年2月,陕西合阳人。现任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哲学社会科学版执行主编,广西民族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广西民族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1990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2001年9月~2004年6月就读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获得人类学博士学位。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1990年8月~2001年9月任广西民族大学社会科学部教师;2009年任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副会长、广西期刊协会副会长、学报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民族系统联络中心副主任、秘书长、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文化人类学、科技人类学、社会评估与咨询、族群与区域文化等。主持或参与省级及以上课题多项。出版《文化人类学概论》、《毛泽东早期调查的田野价值》、《乡土变迁与重塑——文化农民与民族地区和谐乡村建设研究》等著作多部,发表《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冲突及其消解》、《SARS流行与中国都市化问题》、《人类学视野中的技术观》等学术论文多篇。荣获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多项。

朱鸿林的个人简介

朱鸿林,〈钱谦益《国初群雄事略》撰作经过与成书年代推考〉,《明清史集刊》1(1984年),页77-103。 朱鸿林,〈理论型的经世之学—真德秀《大学衍义》之用意及其著作背景〉,《食货月刊》(复刊)15‧3-4(1985年),页16-27。 朱鸿林,〈《熙朝名臣实录》即《续藏书》考〉,《大陆杂志》72‧6(1986年),页35。 朱鸿林,〈试论《熙朝名臣实录》冒袭《续藏书》缘由〉,《大陆杂志》73‧1(1986年),页35-37。 丘浚《大学衍义补》在十六十七世纪的影响) Ming Studies 22 (1986), pp. 1-32. (美国科尔比大学的中国善本书藏)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1.1 (1986), pp.7-33.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反映的盛情学术偏见)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1.2 (1987), pp. 51-66. 朱鸿林,〈《永乐大典》纂修人考补〉,《故宫学术季刊》5‧2(1987年),页57-72。 朱鸿林,〈明人张翀《鹤楼集》介绍〉,《大陆杂志》75‧5(1987年),页7-9。 朱鸿林,〈《明史‧张翀传》补正〉,《大陆杂志》75‧6(1987年),页18-21。 朱鸿林,〈记宋懋澄《九钥集》〉,《汉学研究》5‧2(1987年),页559-565。 Chu, Hung-lam. (小说《钟情丽集》作者考) Asia Major, Third Series 1.1 (1988), pp. 71-82. 朱鸿林,〈《王文成公全书》刊行与王阳明从祀争议的意义〉,杨联升、全汉升、刘广京主编,《国史试释—陶希圣先生九秩荣庆祝寿论文集》下(台北﹕食货出版社,1988年),页567-581。 Chu, Hung-lam. (王阳明从祀孔庙的争议)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48.1 (1988), pp. 47-70. Chu, Hung-lam. “Intellectual Trends in the Fifteenth Century.” (十五世纪的思想趋势)Ming Studies 27 (1989), pp. 1-33. 裴德生、朱鸿林,〈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成为天主教徒试释〉,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编,《明史研究论丛》5(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页477-497。 朱鸿林,〈明代中期地方社区治安重建理想之展现—山西河南地区所行乡约之例〉,《(韩国)中国学报》32(1992年),页87-100。 朱鸿林,〈略论叶春及的功业和经世政论〉,罗炳绵、刘健明编,《明末清初华南地区人物功业研讨会论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1993年),页153-164。 朱鸿林,〈明儒湛若水撰帝学用书《圣学格物通》的政治背景与内容特色〉,《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62‧3(1993年),页495-530。 朱鸿林,〈郑经的诗集和诗歌〉,《明史研究》4(1994年),页212-230。 Chu, Hung-lam. (黄佐与王阳明之会及知行合一之辨) Ming Studies 35 (1995), pp. 53-73. 朱鸿林,〈丘浚《朱子学的》与宋元明初朱子学的相关问题〉,林天蔚编,《岭南文化新探究论文集》(香港﹕现代教育研究社,1996年),页63-79。 朱鸿林,〈《朱子学的》的流传与评价〉,《史薮》2(1996年),页177-198。(收入朱逸辉编《丘浚海瑞评介集》,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年】,页456-473。) 朱鸿林,〈《明儒学案》中之唐伯元文字〉,《国家图书馆馆刊》85年2期(1996年),页129-142。 朱鸿林,〈阳明从祀典礼的争议和挫折〉,《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新5期(1996年),页167-181。 朱鸿林,〈元儒吴澄从祀孔庙的历程和时代意涵〉,《亚洲研究》第23期 (1997年),页269-320。 朱鸿林,〈元儒熊禾的传记问题〉,《庆祝杨向奎先生教研六十年论文集》(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页344-354。 朱鸿林,〈元儒熊禾的学术思想及其从祀孔庙议案〉,《史薮》第3卷(1998年),页 173-209。 朱鸿林,〈明太祖的孔子崇拜〉,《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70本第2分(1999年),页483-530。 朱鸿林,〈读张诩《白沙先生行状》〉,《岭南学报》新第1期(1999年),页625-628。 朱鸿林,〈国家与礼仪﹕元明二代祀孔典礼的仪节变化〉,《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9卷第5期(总166期,1999年),页73-84。 朱鸿林,〈从沙堤乡约谈明代乡约研究问题〉,南开大学历史系编,《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00卷》(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0年),页25-34。 朱鸿林,〈明代嘉靖年间的增城沙堤乡约〉,《燕京学报》新8期(2000年),页107-159。 朱鸿林,〈为学方案﹕学案著作的性质与意义〉,熊秉真编,《让证据说话.中国编》(台北︰麦田出版社,2001年),页287-318。 朱鸿林,〈文集的史料意义问题举说﹕并论明儒陈白沙文集的文本差异问题〉,《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 73本第2分(2002年),页553-582。 朱鸿林,〈《明儒学案.白沙学案》的文本问题〉,《燕京学报》第15期(2004年),页157-190。 朱鸿林,〈丘浚《大学衍义补》及其在十六十七世纪的影响〉,朱逸辉编《丘浚海瑞评介集》(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年),页272-287。 朱鸿林,〈二十世纪的明清乡约研究〉,《历史人类学学刊》,第2卷第1期(2004年),页175-196。(初稿为〈明清乡约研究的若干反思〉,载杨松年、容世诚编,《明清研究﹕现状的探讨与方法的反思》〔香港﹕香港教育图书公司,2006年〕,页150-178.) 朱鸿林,〈明儒陈白沙对林光的出处问题之意见〉,《文集》编委会编,《顾诚先生纪念暨明清史研究文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年),页56-79。 朱鸿林,〈陈白沙的出处经验与道德思考〉,钟彩钧、杨晋龙主编,《明清文学与思想中之主体意识与社会——学术思想篇》(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2004年),页11-54。 朱鸿林,〈明太祖的经史讲论情形〉,《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第45期(2005年),页141-172。 朱鸿林,〈传记、文书与宋元明思想史研究〉,《中华文史论丛》2006年第2辑(总第82辑),页201-228。 朱鸿林,〈《四库提要》所见盛清学术偏见一例〉,《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总202期;2006年7月),页48-53。 朱鸿林,〈黄佐与王阳明之会〉,《燕京学报》新21期(2006年11月),页69-84。 朱鸿林,〈申时行的经筵讲章〉,〔台湾〕国家图书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国立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编,《屈万里先生百岁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国家图书馆,2006年),页509-533。 朱鸿林,〈刘基《春秋明经》的著作年代问题》,《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6卷第4期(2006年12月),页4-12. 朱鸿林,〈20世纪初越南北宁省的村社俗例〉,《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9卷第3期(2007年5月),页47-53。 朱鸿林,〈丘浚与成化元年(1465)大藤峡之役的关系〉,《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第47期(2007年11月)页115-134。 Chu, Hung-lam. (学案类著作与儒学的为学方案)Chapter in Charlotte Furth, Judith T. Zeitlin, and Ping-chen Hsiung, eds., Thinking with Cases: Specialist Knowledge in Chinese Cultural History.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7. Pp. 244-273. Chu, Hung-lam. (李时勉传记的史源:永乐十九年三殿之灾部份) East Asian Library Journal Volume 13, Number 1 (Spring 2008), pp. 66-126. Chu, Hung-lam. (嘉靖皇帝与其经筵讲官的互动)Chapter in David Robinson, ed.,Culture, Courtiers, and Competition: The Ming Court (1368-1644).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2008. Pp. 186-230. 朱鸿林,〈儒者从祀孔庙的学术与政治问题〉,清华大学历史系、三联书店编辑部合编:《清华历史讲堂续编》(北京:三联书店,2008),页 336-355. 朱鸿林,〈明神宗经筵进讲书考〉,《华学》第九、十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8月), 页1367-1378。 朱鸿林,〈王阳明从祀孔庙的史料问题〉,《史学集刊》2008年第6期,页35-44. 朱鸿林,〈高拱与明穆宗的经筵讲读初探〉,《中国史研究》2009年第1期,pp. 131-147. 朱鸿林,〈洪武朝的东宫官制与教育〉,王成勉编《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纪念牟复礼教授论文集》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2009, pp. 95-142. 朱鸿林,〈晚明思想史上的唐伯元〉,田浩(Hoyt Tillman)编《文化与历史的追索:余英时教授八秩寿庆论文集》,台北:联经出版事业有限公司,2010年,页163-183。 朱鸿林,〈高拱经筵内外的经说异同〉,曾一民编《林天蔚教授纪念文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9年,页127-138。 朱鸿林,〈明太祖对《书经》的征引及其政治理想和治国理念〉,朱鸿林编《明太祖的治国理念及其实践》,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10年,页19-61。 朱鸿林,〈文献足征与文献阻征:从韩雍处置大藤峡事宜的一封奏疏说起〉. 《文献》季刊2010年第2期, 页62-77。 朱鸿林,〈项乔与广东儒者之论学〉. In 曹凌云编《明人明事——浙南明代区域文化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页277-313。 朱鸿林,〈梁启超与《节本明儒学案》〉.《中国文化》第35期(2012年春季),页95-112。 朱鸿林,〈明隆庆间李材所述广东西部地方乱状〉.《新亚学报》第三十卷(2012年5月),页163-205. 朱鸿林,〈明太祖的教化性敕撰书〉,《徐苹芳先生纪念文集》编辑委员会编,《徐苹芳先生纪念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页577-600。 朱鸿林、邓国亮,《地方史研究的文献问题:明代广西土官黄【王+厷】家族“乱凡四世”说的检讨》,《历史文献研究》总第31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页122-150。 朱鸿林,《〈明儒学案·曹端学案〉研读》,《汉学研究学刊》第三卷(Journal of Sinological Studies, No. 3)(2012年10月),页1-34。

滕星的教育经历

1996.5-1996.6:国家新闻出版署“总编业务培训班”,进修1994-1995:美国加州伯克力大学人类学系,进修教育人类学博士课程1993-1998: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系,教育人类学在职博士候选人,博士1993-1994: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学院国家教委出国人员培训部,英语培训1988-1989:中央民族大学外语系托福英语班,结业1991-1992:美国夏威夷大学中国问题研究中心,访问学者1985-1987: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系,硕士研究生,教育学硕士1983-1984:中央民族学院高级英语培训班学习,结业1978-1982: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学士 中央民族大学1999至今: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开设课程:西方教育人类学理论与实践、教育人类学田野工作与研究方法、国外多元文化教育、教育社会学、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双语教育、社会科学与教育人类学理论、文化人类学、民族教育学、专业外语等1992-1999:中央民族大学,民族教育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开设课程:西方教育人类学理论与实践、国外多元文化教育、教育社会学、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双语教育、中外教育史、民族教育学研究方法、专业外语等培训班授课:共四届中央民族大学青年教师岗前教育学、心理学培训班;中央民族大学、国家民委处级干部硕士研究生课程班1987-1992: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教研室,讲师开设课程:教育原理、教学论、教育管理学、德育原理、教育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评价学、教育哲学、终身教育、民族教育学、双语教育等培训班授课:共三届全国教育局长、学校校长教育管理干部培训班1982-1987: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教研室,助教开设课程:教育学原理、教学论、教育管理学、心理学、德育原理、普通心理学、教育评价等培训班授课:新疆教育管理干部培训班;贵州省黔东南、黔西南地区、市、县、民委教育系统干部、民委干部参加的研究班 33.《乡土知识与文化传承——中国乡土知识传承与校本课程开发研讨会论文集》,主编,民族出版社,2013年版32. Special Issue: Education and Cultural Diversity in China’s Society, 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 Guest Editor: Teng Xing with Rebecca CLOTHEY, Volume 7-2, 2012.31.《经济文化类型与校本课程建构》,民族出版社,2012年版30.《人类学视野中的教育研究》,主编,民族出版社,2011年版29.《中国乡土教材应用调查研究》,主编,民族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28.《中国少数民族新创文字应用研究———在学校教育和扫盲教育中使用情况的调查》,主编,民族出版社,2011年版27.《书斋与田野:滕星教育人类学访谈录》,民族出版社,2010年版26.《多元文化教育:全球多元文化社会的政策与实践》,主编,民族出版社2010年版25.《多民族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研究》,主编,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24.《教育的人类学视野——中国民族教育的田野个案研究》,主编,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23.《教育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本土经验与学科建构》,著,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22.《多元文化社会的女童教育——中国少数民族女童教育导论》,主编,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21.《民族教育理论与政策研究》,主编,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20.《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与教育——理论、政策与实践》,主编,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19.《族群、文化与教育》,著,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18.《西部开发与教育博士论坛》,主编,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17.《民族教育学通论》,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16.《文化变迁与双语教育——凉山彝族社区教育人类学的田野工作与文本撰述》,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15.《中国民族教育50年》,执行主编,红旗出版社1999年版14.《文化变迁中的中国凉山彝族双语社会与双语教育》,著,亚洲开发银行技术援助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实地考察报告1998年3月13.《学校教育评价》(国家教委推荐教材),合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4版12.《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概论》,合著,辽宁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11.《民族社会学》,合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10.《民族教育经济学》,主编,《当代中国经济大辞库·民族经济卷》,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年版9.《教育大辞典·民族教育分册》,编委,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8.《21世纪中国与世界丛书》,编委,中信出版社1991年版7.《世界教育史大事记》国家教委审定高校文科教学参考书,主编,职工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6.《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概论》副主编,中国劳动出版社1990年版5.《社会科学大辞典》,教育学科编委,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9年版4.《中外教育名人辞典》,主编,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3.《文化学辞典》,编委,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2.《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手册》,合著,吉林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1.《20世纪文库》,教育学科编委,华夏出版社,1985年-1991年版 99.白英/问,滕星/答:《 民族文化传承与双语教育发展》,思想战线,2015年第2期。 98.虎技能,滕星:《 G州民族类中学藏汉双语“一类模式”教师队伍结构研究》,西北民族研究,2015年第1期。 97.周兰芳,滕星:《英国牛津民族志会议的历史演进与经验总结》,民族教育研究,2015年第1期。 96.彭亚华、滕星:《美国教育人类学研究主题的重心变化与发展》,民族教育研究,2014年第4期。 95.巴战龙、海路、陈学金/问,滕星/答:《中国教育人类学新进展——人类学学者访谈录之六十九》,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94. 《全球化时代“三种认同”与中国民族教育的使命》,《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与陈学金合撰)93. 《论中国教育人类学的几个根本问题》,《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与陈学金合撰)92. 《语言规划与双语教育》,《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与海路合撰)91.《壮汉双语教育的问题及转向》,《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90.Cultural Diversity and Integrated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Teng xing, P163-168, Special Issue: Education and Cultural Diversity in China’s Society, 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 Guest Editor: Teng Xing with Rebecca CLOTHEY, Volume 7-2, 2012.89.《新疆喀什、和田地区双语教育的实地考察与对策研究》,《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1期(与陈学金合撰)88.《墨西哥印第安人的多元文化教育发展》,《中国民族教育》,2011年 第09期87.《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的新疆双语教育》,《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 第01期.86.《教师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学业成绩的一项个案研究》,《民族教育研究》,2010年 第06期85.《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乡土教材百年发展历史与文化功能述略》,《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 第05期84.《中国教育人类学的学科发展和学科建设》,《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年 第04期83.《田野工作与教育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 第04期82.《“静寂的课堂”——一项民族志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04期81.《“多元文化整合教育”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国教育学刊》2010年 第01期80.《乡土知识:收藏、研究与开发》,《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79.《法国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中国民族教育》,2009年第6期78.《“好学”与“难用”——对中国少数民族新创文字扫盲教育的回顾与反思》,香港珠海书院亚洲研究中心,2009年05月77.《文化多样性与现代教育——答中央电视台记者白英问》,《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年第2期76.《文化差异与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一种教育人类学的视角》,《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7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高师院校角色定位的思考》,《教育导刊》,2008年第5期74.《奥格布(Ogbu)对教育人类学的贡献及影响——教育人类学学者访谈录》,《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年第3期73.《对中国少数民族新创文字扫盲教育的思考》,《民族教育研究》2008年第2期72.《中国百年乡土教材演变述评》《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71.《教育人类学研究丛书第二辑·序言》《多元文化与现代性教育之关系研究——教育人类学的视野与田野工作》(民族出版社),2008年版70.《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进展与问题》《深入推进教育公平:2008年中国教育蓝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69.《新中国民族教育政策的回顾与思考——教育人类学学者访谈录》,《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第7期68.《坚持实事求是坚持自主选择——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问题访谈》,《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67.《教育领域中的国家整合与地方性知识》,《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66.《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及启示》,《中国民族教育》,2007年第5期65.《20世纪80年代后的中国民族教育研究发展综述》,《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64.《回顾与展望:中国教育人类学发展历程——兼谈与教育社会学的比较》,《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第5期63.《民族教育:愿望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第一作者,与关凯合作),《中国民族报》2006年11月17日62.《民族地区教育要让学生“学得好”“用得上”》,第一作者,《中国民族报》,2006年3月24日61.《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优惠政策新论》,《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60.《中国高等教育的少数民族优惠政策与教育平等》(第一作者,与马效义合作),《民族研究》,2005年第5期59.《从书斋到田野——谈教育研究的人类学范式》(第一作者,与巴战龙合作),《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58.《西方低学业成就归因理论的本土化阐释》,第一作者,《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57.《小康社会与西部偏远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基础教育》,《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56.《在田野中追寻教育的文化性格》(第一作者,与徐杰舜合作),《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55.《人类学·田野工作·教育研究》(第一作者,与巴战龙合作)《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54.《人类学的田野工作——一个教育人类学家的关怀、经验和信念》,《明日教育论坛》(总第十八辑),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53.《社区变迁与双语、双文化教育 ———台湾地区少数民族社区变迁及学校双语、双文化教育的人类学田野工作综述》,《民族教育研究》,2004年第6期52.《西方少数民族学生学业成就归因理论综述》,《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51.《族群、文化差异与学校课程多样化》,《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50.《全球化与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发展战略》,徐杰舜、周建新主编:人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34-243页49.Bilingual society and bilingual education of the Yi ethnic minority of the Liangshan Yi ethnic minority autonomous prefecture in China amid cultural change—history, pres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analysis, May—June,2002\Vol.35,No.3 ,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48.《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应成为中国的当务之急》,滕星著:《族群、文化与教育》,第349—351页,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47.《21世纪我国民族学院(校)的办学模式应作重大调整》,滕星著:《族群、文化与教育》,第352—356页,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46.《全球化与高等教育理念的更新》,滕星著:《族群、文化与教育》,第568—572页,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45.《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与大学外事工作改革刍议》,滕星著:《族群、文化与教育》,第573—577页,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44.《西部开发与民族地区教育若干关系思考》,滕星著:《族群、文化与教育》,第343—348页,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43.《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理论与实践》,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召开的“种族.文化.国家认同对教育的影响”大会论文集,2001年版42.Objects, Characteristics, Content, and Method of research in Ethnic Minority Bilingual Education in China. March-April, 2001\Vol.34, No.2, 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41.The Idea of Plurality and Unity in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ality and China’s Bilingual Education for Its Ethnic Minorities, March-Apral,2001\Vol.34,No2 ,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40.《影响与制约凉山彝族社区学校两类模式双语教育的因素与条件》,《民族教育研究》,2000年第2期39.《凉山彝族社区学校实施彝汉双语教育的必要性》,《民族教育研究》2000年第1期38.《国外教育人类学学科历史与现状》,《民族教育研究》1999年第4期37.《中国民族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民族教育研究》,1999年第1期36.《文化变迁的中国凉山彝族双语社会与双语教育──历史.现状.问题与思考》,《第二语言(汉语)教学论集》,民族出版社1998年版35.《中国新疆和田维吾尔族维汉双语教育考察报告》,《民族教育研究》,1998年第4期34.《跨文化背景下的中国少数民族儿童人格研究》《海峡两岸儿童人格教育研讨会论文集》,《民族教育研究》,1998年第3期33.《民族教育概念新析》,《民族研究》,1998年第2期32.《面向21世纪的市场经济与少数民族教育》(与苏红合作),《教育科学》1998年第1期31.《民族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与学科体系》,《民族教育研究》,1997年第4期30.《试论民族学校中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与张俊豪合作),《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4期29.《试论民族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第一作者,与张俊豪合作),《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28.《多元文化社会与多元一体化教育》(与苏红合作),《民族教育研究》1997年第1期27.《“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思想与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民族教育研究》1996年第4期26.《少数民族教育学学科体系与历史沿革》(与哈经雄合作),《民族教育研究》1996年第4期25.《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的对象.特点.内容与方法》,《民族教育研究》1996年第2期24.《中国边疆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与辍学问题》(与美籍学者香港大学白杰瑞教授合作),《民族教育研究》,1996年第1期23.《论教学评价的规律和原则》,张健主编:《中国教育科研成果概览》,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2年版,第859页22.《中国少数民族双语现象与双语教育》,《中国边政》,118期(1992年),台湾21.《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人口文化素质与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国边政》,116期(1992年),台湾20.《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综述》,《民族教育研究》,1990年第4期19.《我国原始公社制民族与教育》,《教育史研究》,1990年第2期18.《教育评价的规律与原则》,《教育科学》,1989年第1期17.《将民族教育导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求是》,1989年第1期16.《对中央民族学院教学改革的调查与建议》,耿金声、王锡宏主编:《民族教育改革与探索》,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第184页15.《现代人类应付挑战的必由之路——终生教育》,《外国教育研究》,1988年第1期14.《试论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教育》,《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8年第1期13.《中学应开设公民教育课》,《光明日报》,1988年5月14日12.《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整体改革初步探讨》,《中国农村地区教育整体改革》,四川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11.《文化背景与教育》,《教育简讯》,1987年第4期10.《对社会主义教育职能的再认识—兼谈教育培养目标》,《天津教育学院院刊》,1987年第2期9.《教育评价与教育评价学》,《未来与发展》,1987年第1期8.《民族教育学若干问题研究》,《教育科学研究》,1987年第1期7.《教育评价的历史与发展》,《教育简讯》,1987年第1期6.《对我院教学改革的调查与建议》,《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6年第2期5.《试论我国民族教育》(与张养吾合作),《民族教育》,1986年创刊号4.《中国少数民族教育探索》《第一届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研究会论文集》,1985年第3期3.《教育哲学概说》,《百科知识》1984年第12期,(《新华文摘》,1985年第2期全文转载)2.《高师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初步设想》,《课程.教材.教法》,1984年第1期1.《青少年犯罪心理调查与分析》合作,《东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论文集》1982年版 5.《文化、教育与发展——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白杰瑞主编,滕星、马效义等译),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4.《理解人类差异——美国的多元文化教育》(科普曼、歌德哈特著,滕星、朱姝等译),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3.《全球视野:教育领域中的族群、种族与民族性》(西马哈偌等主编,滕星、马效义等译),民族出版社,2010年版2.《国际教学、教师教育百科全书》(米查尔·J·丹金著),合译,学苑出版社,1990年版1.《终身教育导论》(保罗·朗格让著),主译,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