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充分认识《中国信息报》的地位和作用,始终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首位。《中国信息报》实质上是党报在统计系统的延伸和深化。办好《中国信息报》,对在统计系统中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统计行业的重要成果,利用统计信息资源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促进社会形成统一的思想基础,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营造健康向上、丰富生动的主流舆论,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信息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判断是非,把握形势,服从大局,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第一位。二、立足统计,办出特色,扩大信息量,增强可读性。《中国信息报》作为国家统计局主管的一张综合经济类报纸,从创刊之日起,坚持立足于统计信息资源和统计系统100万读者资源,从大量的系统数据中发现新闻,用统计思维报道新闻,按新闻的要求宣传统计。《中国信息报》注重打造自己的特色,培养核心竞争力。自2004年以来,《中国信息报》定期组织季度、半年和年度的系列经济述评。这些经济述评越来越鲜明的特色是:跟踪经济领域各阶段发展热点、焦点、难点,依托统计系统的信息资源,凝聚记者的深入独到思考。经过多年来坚持不懈的探索和培育,经济述评已发展成《中国信息报》的知名产品,正在产生越来越广泛的社会影响,受到经济界、研究界和权威媒体的广泛关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新闻形式变革的需要,《中国信息报》注重报道的立体性、角度的多方位性,在加强报道深度的同时兼顾广度和信息覆盖面,使《中国信息报》的有效信息量得到了明显扩大。为了增强可读性,《中国信息报》进行了多次改版。特别是对统计周刊进行了改造,力求使之更加贴近读者,贴近基层,贴近实际。同时,对要闻和其他新闻资讯版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突出行业特色,争创专业水准。三、把宣传统计和发布重大经济信息结合起来,突出权威性,追求资讯价值。在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结束后,国家统计局向社会发布了主要数据,回答了中外记者提问,引起强烈社会反响。《中国信息报》在对新闻发布和回答记者提问内容进行准确、及时、全面报道的基础上,结合报纸特色组织本报记者连续刊发4篇文章对经济普查的主要数据进行了系列解读。会内会外互动,两者紧密结合,统计视角鲜明,分析深入透彻,取得了很好的宣传和引导舆论的效果。突出权威性是由《中国信息报》的定位所决定的。《中国信息报》的权威性要求其信息必须来自权威的渠道,观点来自权威的部门和人士,得出的结论必须是经过系统分析、深入探讨、经得起时间和实践检验的。《中国信息报》提倡站在理论、政策和实践的交汇点上采编新闻,作出报道。四、深入研究,独立思考,不跟风,不炒作。这是《中国信息报》基于统计思维进行报道的一贯做法。2004年我国整体经济形势很好,但也有不少矛盾和问题。如何看2005年的经济形势,存有很大争议。一季度过去后,国际上出现了中国经济马上就要坐过山车的预测。国内一些报刊媒体也出现了跟风和炒作的情况。《中国信息报》不跟风、不炒作,在上半年经济数据公布以后,用了17篇文章,阐述了中国经济不仅不会坐过山车,而且已驶入了更宽阔的新航道的总体判断。中国产业报协的领导称赞《中国信息报》为政府排了忧,引导了舆论。又如今年,我国经济面临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影响经济走势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对经济走势看法出现多种不同的声音,在复杂背景下,从6月16日到6月20日,《中国信息报》迅速组织本报记者策划撰稿,在头版头条显要位置连续刊登了5篇“坚定看好中国经济形势”系列评论员文章。这组系列评论回答了人们当前普遍关心的宏观经济热点问题,对正确判断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提振对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信心,起到了积极作用,有力地配合宣传了中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总体判断,较好地发挥了引导舆论的作用。这5篇评论员文章全部被新华网转载,人民网、中国网以及大批财经证券类权威网站也广泛进行了转发。五、把办报和锻炼队伍结合起来。为了推动对经济问题的深度报道,为了牢固树立以内容为王的理念,为了有效开发统计信息资源宝库,《中国信息报》大力倡导编辑记者成为复合型人才。鼓励他们在写作中观察和思考,在观察和思考中写作,推动他们成为学习型的编辑记者、思考型的编辑记者、专家型的编辑记者。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培训,派编辑记者到国外考察学习,邀请领导和权威专家来报社讲课,建立内部培训制度和重大经济问题研讨例会制度。《中国信息报》以提高素质为手段,以事业发展为基础,以完善体制机制为保障,采编和经营管理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记者站从无到有,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部分其他重要城市都已组建记者站。在队伍素质上,一大批博士、硕士和学士加盟中国信息报社,编辑记者队伍已发展成拥有2名正高职称、19名副高职称和34名中级职称的编辑记者队伍。《中国信息报》每年都有一批成果在各个级别的新闻评选中获一、二、三等奖。在2007年中国产业报协会组织的首届中国产经新闻个人成就奖评选中,《中国信息报》记者当选全国行业报“十佳记者”。各记者站人员素质显著提高,他们对《中国信息报》的发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年来,《中国信息报》的队伍建设不仅保证了报纸自身发展的基本需要,同时,还为政府统计系统机关和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中国信息报》20年的发展,走过了一条不断奋进的路。这其中,饱含着广大读者的厚爱和作者的深情,饱含着领导者的智慧和远见,饱含着创业者的艰辛,饱含着全国统计工作者的全力配合,饱含着《中国信息报》人的追求、耕耘和奉献。
问题一:北京都有哪些报纸? 出名的有这么几家
《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国图书商报》、《中华读书报》、《出版人》、《出版参考》、《出版经济》、《传媒》、《出版发行研究》、《北京青年报》、《参考消息.北京参考》、《中国青年报》、《21世纪经济报道》、
以下是普通百姓经常订阅的。
由于太多,不好把地址,电话全弄出来。
你可以用百度搜索你想知道的报社。一般报社主页都有电话。
北京日报
地 址: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0号8楼排版中心
电 话: 65137526
北京晨报
[email protected]
地 址:北京 东环广场 A座3层 100027
客服热线96101
北京晚报
热线电话:85202188、85202199;
免费热线:8008108440;传真:85201972;
邮[email protected]
京郊日报
热线电话:85202775
信息早报社
62376589/62376649 62376589
联系地址:北京朝阳区北土城西路9号
信报日报社
63510130 63510130 010 100054
联系地址:北京市宣武区白纸坊东街16号
主要产品:报社
问题二:北京有哪些报社 40分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参考消息、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北京晨报、京华时报、娱乐信报、精品购物指南、新京报、法制晚报、中国青年报、农民日报、工人日报、中国电视报、北京广播电视报、环球时报、法制日报、中国日报、中国证券报等等等等
问题三:北京市的市级报纸或省级报纸有哪些?求指教! 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晨报,北京法制晚报,北京青年报,京华时报,新京报。
问题四:北京当地报纸都有哪些,比较急,谢谢! 京华时报
北京晚报
人*民日报
中国证券报
china daily
北京青年报
北京晨报
中国计算机报
北京娱乐信报
新华每日电讯
光明日报
北京日报
经济参考报
法制日报
问题五:北京有哪些报社 《北京晚报》、《北京日报》、《北京晨报》、《法制晚报》、《新京报》、《北京青年报》、《京华时报》
问题六:北京市一共有多少种报纸 北京晚报 北京日报 北京晨报 北京周报
京华时报 生活时报 北京青年报
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 中国日报 *** 报 科技日报 中国青年报 中国新闻社 人民公安报 中国信息报 人民法院报 新华社 华声月报
检察日报 环球时报 工人日报 经济日报 农民日报 中国交通报 中华新闻网 中国少年报 *** 画报 每日电讯报 华声报
问题七:北京有哪几种报纸 北京日报,京华时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其实北京地方报纸很多的。
问题八:报纸有哪些种类 以中国的实际情况给你做回答吧。
在中国,报纸都是国家性质,没有私营报刊。因此,我们最常见的就是各级党委的机关报,也就是党报,如《人民日报》、《北京日报》、《陕西日报》等。这些报纸一般内容比较枯燥,属于强制订阅。
其他的报纸,如果按照行业划分,就有财经报纸、法治报纸、娱乐报纸等等。如《21世纪经济导报》、《法治晚报》等。
如果按照出刊时间划分,就有日报和晚报,不过现在晚报为了抢夺市场,一般和日报的出刊时间一致。
问题九:北京最有影响力的报纸有哪几个? 如果是“最”权威的:就是北京晚报,但是是下午开始销售;所以是“晚报”。如果是“最”早的,就是京华时报,信息较全面。
问题十:北京都有哪些报纸? 北京晚报,北京晨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日报,法制晚报,新京报,京华时报等发行量都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