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
是贵州少先队队报,三、四年级版在充分考虑了这年龄段儿童阅读需要的基础上,以有趣生动的文字,配以精美的插图,将优质的内容寓教于乐地呈现给读者。报刊内容涵盖时事要闻、趣味百科、国学经典、科学探索、美文赏析、小说连载等多个方面,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和欢迎
中国少年文摘》
主办单位中国少年儿童报刊工作者协会编辑出版中国少年文摘编辑部
邮发代号82-626
我突然想到,还有博客这么个地方,能够满足我又不愿在朋友圈那么多认识的人中发文章,又渴望有那么几个人能看我的文章的别扭心理,嘿嘿。
昨天是端午。在清华时,每年也会象征性地去买一两个粽子。在塞浦路斯没粽子,只有晚上陶野给了我一颗粽子糖——只是因形状很像粽子才得名。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慨自己是很少有的,今年也不例外,也许是性情寡薄的原因。很多时候我会深究自己何以不在乎人情世故,得到的一个大概解释是:自己少年时代大部分世界都用来玩游戏了,假期时更是变本加厉,也就少了和人接触的机会,因而就不曾习得人与人之间脉脉温情。后来,现在大了一些,多了一点点人生的阅历,才觉得人与人之间关联之可贵,给人困扰最多的也是人的存在这一难题。“渺沧海之一粟,羡长江之无穷”的画面感中,若孤零零的只有一个人的身影,那也是有缺憾的。
出身的小县城对端午有一特殊纪念方式,称之为“游百病”。我没仔细考据过,不知这是家中小县城特有的习俗,还是广泛存在于大部分中国城镇——至少迄今,我没在其他人口中听闻到相似的习俗。端午吃过晚饭,家家户户都会出门上街。这个时节,是小县城街道上人最多的时候,几乎没有车辆,因为满满的人挤占了所有空间。还小的时候街上也没什么商贩,渐渐长大,游百病时街道上的商贩也渐渐增多。后来也慢慢开始有警察出来维持治安,好像街道也渐渐变宽,渐渐不再那么挤了——也可能是渐渐没那么多人上街游百病了。我最后一次游百病的记忆,应该是在初中。也许是初二吧。那个时候,在放一部叫《仙剑群侠传》的电视剧,男主角演员叫邵峰,在剧中是伪装成正面人物的头号反派。他在剧中一头白色长发,戴着蓝色美瞳。那时的自己,觉得实在是太帅了。端午那天晚上是这部剧的大结局。我和父母出去逛了一下,就急不可耐地要跑回家看这部剧的大结局。那时候家还住在五楼那边,电视还是大背头的那种。不过还要写作业,我就在电视机前铺开大桌子,正面对着电视,边看边写,还时时刻刻提防着父母回家,好找一个借口说自己为什么在看电视。那时候,端午不算假期。我记得,端午中秋清明是我到了高中才算得上假期。我在刘涛——高中班主任——要求的一篇月记中,正好是一次月考结束后心情比较低沉,随便写了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我记得给好多人看过这篇文章,文章开头第一句大意是,我拿着粽子站在走廊,看着灰蒙蒙的天。赵卓越说,她看到第一句就笑了。那时的自己觉得这写得挺好,还描写了气氛,烘托了人物感情呢。现在想想,也不自觉地笑了。那篇文章写了好多好多东西呀,还包括当时在看的《烬余录》中的句子和感慨,还要故作深沉地引用上那么几句充满哲理性的话。我记得刘涛给我的评语是a good writing。那个时候,也许会故作忧郁地写写文章,沉浸于自己营造的忧郁小世界中。但依然能写出那么多,还有许多真诚真挚的东西,就像自己在QQ 空间中写的那样。那是一个纯真的年代,怎么看都是令人怀念的年代,怀念那个时候的年轻,怀念那个时候的不谙世事,怀念那个时候,因为年轻和不谙世事带来的真诚与美好。刘峥浩是那个时候的人,虽然我和他没有什么交集,然而他还会时不时地出现在自己的梦中,就算现在,这都让我感到惊讶。呵,那颗青春躁动的心。
哎呀,那个时候还有好多,比如郭敬明的文章,正好今天又再次读到对郭敬明的评价,一会有时间再讨论讨论。
我记得看完了结局,结局挺惨,自己喜欢的男主就这样被人干掉了。于是收起那颗不安的心,开始敷衍敷衍自己的作业。这种偷看着电视怕父母回来的心境,在一年级,也许是二年级,也有那么几次。那个时候,电视上有自己最喜欢的动画片《光能使者》,这也是唯一一部我在电视上看完的动画片,也是唯一一部我愿冒着被发现的风险偷看的动画片。我记得,它每天下午5点开始在电视上播。我一般5点放学到家。按照父母要求需要写完作业才能开电视看动画片。但一般那个时候,父母都不在家。我还记得小时的自己是在忍不住心里痒痒的那种感觉,打开电视机偷看动画片,还要注意着门外的脚步声。也许,我就是延迟实验中那些失败的孩子,嘿嘿。看电视呀,还有一件记得比较深的事。应该是六年级。六年级的自己过得并不怎么快乐,转学了,环境的变化,也许还有老师的变化,让自己并不适应。现在想来,也许那时的自己产生了一些逃避的心态吧,状态十分低落,心中充满了害怕。一个晚上,我也在写着作业,但心中是不想的。于是我骗我妈妈说作业写完了,然后一起开始看电视。看的是一部张卫健主演的电视剧,还有陈好和薛佳凝,叫什么忘了。那一晚,就怀着这种欺骗感看完了电视剧。我发现妈妈没有说我,也许她没发现我没写完作业。看完后,突然又觉得有了动力,也许,有的压力是需要释放的吧。
现在自己很少再看电视剧,不再有一千那样的注意力和耐心。而现在的电视剧也越拍越长,八十多九十多集,让人有一种浪费时间之感。不过,自己大部分时候,也只是在蹉跎时间而已。
最近看的两部电视剧,一部是《北平无战事》,一部是《太子妃升职记》,也都没有看完。《北》看到三分之一多吧,就觉得情节过于拖沓,失去了吸引人的地方。这部剧,是我春假快开始的时候看的。我记得,在去Newark的火车上,在去Cleveland的飞机上,一直在看着这部剧。《太》则是快到结局,觉得没什么意思,也就放弃了。有时候觉得看这样拖沓的电视剧,实在不如自己看书看小说来得效率,这乃是一种偏见。
也很久没有看小说了,主要原因,也是觉得有些拖沓。有时也会因这一点常常自责,觉得自己失去了集中注意力专心做一件事的能力。现在大概与自己和解了吧。不过,每日大部分时间,还是用在系统学习上较好。
初中开始就很少看电视剧,而《阅读前线》、《少年时代》,则是平常晚上的精神活动。我现在还记得,在那些夜晚,写完作业,算作一种解脱地开始看这些期刊杂志。我已经忘了从中读到的大部分故事或小说,只是那种感觉,依旧久久地萦绕在心间,想起也觉得美好。初中时还看了韩寒的《三重门》,但并没有什么特别深刻的印象。我记得书中的主角叫林雨翔。
韩寒是地地道道的上海人,而郭敬明则仰慕着上海精致生活。那时候的我对这些一无所知,没有想到,自己也曾有那么一段时间,艳羡那些书本中精致的小资生活。
《夏至未至》是我看的第一本郭敬明的小说。那是放假在家,也许是国庆,或者五一,就拿着这本小说开始装作学习的样子。在家中,至少看书这种活动,是不会受到太大的谴责的。舅舅上楼到我家,看到我在看这本小说,还随口夸赞了几句,大意是爱学习之类。我第一次接触这样的小说,我不知道,这本小说缓慢向我推开了一个大门,我相信,是一个时代的大门。看完的自己,还会故作批判地说,这本小说写得有些过于简单,比如两位主人公的父母都从来没有出现过。然而,我下了一个结论,书中的情感却是真挚的。真挚的情感,已经足够打动十五六岁的我。
我记得,看完这本小说的投几个晚上,睡觉之前,我都会反反复复地在复盘小说最后的情节。我幻想着女主回到男主签售会的现场(天哪,写到这里,我不得不感慨这本 小说对自己的影响之大——我居然迄今都记得这些情节)。我一遍一遍地复演,一遍一遍地重温书中人物的情感,自己感动着自己。我在床上辗转反侧,脑海中就播着这样的画面,直到近十二点。现在回想,这就是自己沉溺于个人想象、焦虑的前奏。我还看过郭的另一本书,《左手年华,右手倒影》,一本他过去写的短文章的合集。我记得那是一次高一我生病,父母来到学校,带着我去附近的诊所打点滴时开始看的。诊所的老板是瓮安人,他说他和其他人一起开过游乐园。我记得门诊的时候,他问我有没有肌肉酸疼,我才第一次知道,原来有些感冒药会引起这样的症状。那些句子,现在已被诟病得非常厉害。然而那时的自己,仍然一读再读。姬轩亦评价说,十五六岁的少年们都傻好忽悠,才容易被这些空洞的句子吸引么?不是的。郭的作品虽然有自己的天然的缺陷,他有自己的扭曲,然而他的笔尖文字是连续的。他作为一个个人,从西部小城窥视上海精致生活的感触,还有一个时代的印记,都在他的笔尖下流露出来。也许姬轩亦说得对,郭仔对这个世界进行精致的报复。
我试着谈谈郭的小说让我看到一个怎样情景。少年都是干净的白衬衣,没有多余的饰物。大多数接到整洁干净,没有拥堵的车流。少有嘈杂的声音,譬如今天手机中的音乐声、汽车的鸣笛声、以及商场中的北京音乐。年轻人都有自己的梦想,爱好着音乐、文学与电影。为了自己喜欢的事物,可以耗上一天,一个礼拜,一个月,一年,甚至一生,孜孜不倦,心无旁骛。谈话中也饱含真诚与理想,不避讳,不嘲讽,不浮夸。鄙夷成年人的肮脏世界,在梦中,或者远方,有一个完美的世界。那是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怎么说呢,这是一个能吸引那个年纪的我的书中世界。我没有觉得这和自己的现实生活有多么格格不入,似乎,我想在现实生活中上演那些书中的场景。当然,这注定是失败的无病呻吟。然而我也惊讶于是不是自己成长的城市太小,书中的所有场景,甚至那些街道,我在生活中也从来没有遇见过。
后来,我知道那个我出生的那个年代,以及再早一点,是一个充满的理想的年代。光一句“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就足以让一个时代熠熠生辉(至少在我看来如此)。我在文字间为那个时代心动,也为那个时代惋惜。同时也借着那个时代的一切,自以为是地去批判眼前这个时代的惟利是图。我曾抱怨说,物质腐朽了一个时代的精神与理想。
那种少年时代的模糊感,莫名其妙的正义感,以及不知从何而起的伤感。
然而,那个美好的想象时代持续了多久呢?我只知道,在我进入大学后,也不敢谈及理想_理想确实很伟大,人人都有,但不必时时炫耀——而只是在人人下那一个个膜拜的表情中,进行着自嘲与戏谑。借用知乎上看到的一句话:“事实上,我们这一代人最后会留下的是什么?我现在就能告诉你,没有阳光灿烂的日子,也没有小时代。是黑铁时代流着泪水的戏谑与自嘲。悲伤是多么低级的情感。”郭在被批判的同时,一方面是他价值观的扭曲,另一方面,则真真是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然而他依旧漂亮地报复了一把。
我突然想到读过的王小波的《红拂夜奔》与《黄金时代》。我只觉得这些小说多么滑稽有趣。现在再回过头,才发现伟大的文学家,他们作为敏锐观察者,已经察觉到了时代的转变,并在笔尖将其记录。
也许,悲伤只是低级的情感,这才是我们所处的真正时代。那我还会怀念那个美好的时代么?它令我着迷,因为单纯和理想。而我无能为力,我不可能挽救一个时代的逝去。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令人怀念,然而,我们终究提起脚步,从悲伤的河流中迈出来,走进这个黑铁时代。可能我个人会因为一些性格的原因,不喜欢着现在的时代。我觉得它浮躁,它没有人情味。然而我也是时代裹挟前进的个人,我受到时代浮躁气息的感染,我也失去了他人的同情,我也朝着资本指引的方向向前进。
这个时代,真的这么腐朽么?并没有。这个时代也充满了巨大的创新活力,也有无数保有理想信念的人正在希冀重建古典时代的正直勇敢。也许这是一个尚未成型的时代,也许是我在时代中无法超越这历史与社会的束缚。我自己所能坚信的,大概也就是内心中,那小小理性的呼唤。
不知道小城还有没有“游百病”的习俗,也许已经不再像往日。那偷看电视的小学初中时代也已经一去不返。留给自己的,只是文字中用作充字数的部分。
而我们要从那长长的悲伤中,提起脚来,踏上新的时代。我们回头向后看才能理解生活,而生活催促着我们向前。
最后,我记得郭敬明有一句话,自己当时就十分喜欢:时代轰轰烈烈地向后退,灵魂欢欢喜喜地向前进,只留下我一个人在原地。
你好,小弟弟
我也是一位小学生,我想把自己看过的最好的书推荐给你!
语文:
《少年时代》一年大约是60元,一本集文学科幻和绘画于一体的丛书,文章生动活泼,韵味耐人咀嚼,并副有幽默笑话和漫画系列,还有一些迷宫探险小游戏,是一本非常适合低、中、高年级阅读的丛书。(我从一年级就开始订阅)
《米老鼠》这本丛书稍微有点贵,一年大约是120元。不过内容却很精彩。米老鼠幽默刺激的冒险和旅行,会让你充分体会到生活的乐趣!
《学语文之友》价钱与《少年时代》相同。大部分和课文同步,文章都是小学生所写。多看,可以让你和小作者们互相学习,交流,对写作将会有很大的提高。(内附有漫画和小迷宫游戏)
科幻:
在这里不予介绍,不过都是为你精心挑选的。
《奥秘》
《发现号》
《小牛顿》
以上为你介绍了6款最优秀的丛书,并作了介绍。你还可以尝试阅读初级的名著,去书店买一些《好故事大全集》
《好好活着》
《一点阳光》等陶冶情操的书,可以上网试着读读诗哥,散文之类的,打好作文基础!祝你学习愉快!
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