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电话

2023-02-16 10:3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电话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代码:5165
地址:遂宁市河东新区学府北路1号
招生电话:
2222083

利用Google搜索引擎,检索期刊《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办刊的主要特色。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创刊于2004年9月,由四川省建设厅主管,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主办,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和《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是一个凸显建筑科学特色且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术中文季刊的内部刊物。学报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思想导向、价值导向,深入贯彻“双百”方针,严守学术规范,维护知识产权,丰富人类科学,播种文明火种。
一、办刊宗旨与内部交流范围
办刊宗旨:推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改革,探索高等教育教学规律,推广建筑行业技术,推动建筑科学发展,立足服务社会经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内部交流范围:学院内师生和科研人员.
二、主要栏目
建筑结构与施工技术、城镇规划与建设、建筑设计与论坛、建筑装饰与建筑材料、建筑机械与电子技术、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道路与桥梁工程、高教研究与实践、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等。
三、主要特色:
凸显建筑科学特色,兼容教育科学、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
四、现任主要领导
主 编:李 辉(1963-),男,博士,教授,正高级工程师,院长。
副主编:胡兴福(1963-),男,教授,副院长。
副主编:胡晓元(1955-),男,副教授,副院长。
副主编:卢 正(1957-),男,副教授,副院长。
副主编(执行主编):林升乐(1952-),男,编审,编辑部主任。
编 辑:姜建敏(1958-),男,副教授,教务处处长。
袁建新(1954-),男,副教授,经济管理系主任。
戴明元(1956-),男,副教授,人文社会科学系主任。
李金丹(1965-),男,副教授,计算机系副主任。
廖宗蓉(1965-),女,副编审,高级工程师。
胡 斌(1971-),男,副教授,教育学硕士。
王 海(1965-),男,美术教研室讲师。
五、刊号、开本
内刊,大16开,5个印章80页,季刊。
六、联系方式
电话:
通信地址:四川省德阳市嘉陵江西路4号
邮政编码:618000 E-mail:

遂宁市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教务处联系电话是多少?

四川职业技术学校办公室
聂彩林
电话:0825--
2248131
0825--
2290021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办公室
黄远新
电话:
0825---
2222083
新校区建设的立项、报批刚开始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电话 附号码及其他联系方式

处长 德阳校区办公地点:B220

成都校区办公地点:E107

副处长 德阳校区办公地点:B219 办公电话:

副处长 成都校区办公地点:E107 办公电话:

政策与信息科 德阳校区办公地点:B217 办公电话:

综合科 德阳校区办公地点:B212 办公电话:

B214 办公电话:

成都校区办公地点:E106 办公电话:

运行科 德阳校区办公地点:B105 办公电话:

成都校区办公地点:E106 办公电话:

考试科 德阳校区办公地点:B218、B213 办公电话:

成都校区办公地点:E106 办公电话:

教材科 德阳校区办公地点:B106 办公电话:

成都校区办公地点:A111 办公电话:

电教科 德阳校区办公地点:3502 办公电话: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是公办全日制高等院校,隶属于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学院源起于1956年成立的成都城市建设工程学校,1958年更名为成都建筑工程学校。1963年迁建至四川德阳,1980年更名为四川省建筑工程学校,并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中专。1992年被四川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1994年再次被原国家教委确定为重点中专。2001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原四川省建筑工程学校、四川省城市建设学校、四川省建筑职工大学合并组建为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2003年,原中国第二重型机械有限集团公司职工大学并入,集四校之力,学院办学实力迅速增强。

2004年,学院通过了高职专科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级。2008年,“5·12”特大地震中受损严重,克服重重困难,夺取了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的全面胜利,夯实了学院发展基础。2010年,通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验收,获得教育部、财政部最高等级奖励。2013年,成都(青白江)校区投入使用,学院总体办学能力得到提升;同年,学院成为四川省首批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单位之一。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办学砥砺,学院秉承“建德明志,筑能笃行”的校训,确立了“培育鲁班传人,服务城乡建设”的办学理念;开创了“多方合作、多元共建”的办学格局。学院是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建设部确定的“中德合作中西部地区建设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教育部确定的 “国家建筑技能紧缺人才培训基地”,教育部、财政部确定的“国家职业教育建筑技术实训基地、物流管理实训基地”,四川省率先引入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的高校,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017年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资源50强”,“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获得“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

学院有德阳、成都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2129亩,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图书129.8万册,教学仪器设备价值2.2亿多元。

学院现有教职工1254人,全日制学生17462人,继续教育学生1402人。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高等学校校企联合应用技术创新基地3个、工程技术创新团队3个。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省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省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5人、省级突出贡献优秀专家3名、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教授49人、副教授192人。博士53人、在读博士34人、硕士698人。学院另有兼职教师349人,均为行业企业知名专家和能工巧匠。

学院专业设置以土建、交通、管理类专业为主,兼顾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财经、测绘、材料、水利、人文等多专业多学科协调发展。现设13个教学系(院)、1个教学部,开设60个专业(2015年新专业目录),其中国家高职示范专业5个、四川省重点专业4个,是全省乃至全国专业设置最多的高职院校之一;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四川省精品资源共享课10门;国家精品教材4本、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29本。主持制订了7个专业的教育标准和7个行业资格标准,参与制订了18个专业的教育标准和15个行业资格标准。主持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主持编制了21本四川省建筑工程施工规程,主编的《四川省建筑工程施工工艺规程》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荣获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

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5%以上,其中在国有大型企业就业率保持在40%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率达95%以上,取得了“高质量、高就业、高成才”的人才培养效果。

面向未来,在职业教育、行业发展的新形势下,在生源质量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学院将在“十三五”期间,以“稳规模、调结构、提质量、同发展”的办学思路,继续深化“强基础、重实践、求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过硬的专业实践能力、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持续的执业资格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探索具有******、世界水准的高等职业教育倾尽全力。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