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8月,创办沈阳航空工业学校;
1953年9月,更名东北第一工业学校;
1955年1月,沈阳第一工业学校;
1956年1月,恢复沈阳航空工业学校校名;
1958年12月,更名沈阳航空学院;
1960年2月,更名沈阳航空工业专科学校;
1969年3月,更名国营第251厂;
1972年9月,更名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2010年3月,更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截止2014年7月,资料来源于校官网
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有20个教学单位,开办本科专业57个、专科专业4个。
教学单位
本科类专业
专科类专业
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有教职工近1700人,专任教师近1000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特聘院士12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教师48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80人。现有国家国防科工局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个,辽宁省创新团队4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辽宁省教学名师9人,校级教学名师28人,辽宁省青年骨干教师23人;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校级学科学术带头人38人;辽宁省百、千、万层次人才45人;拥有博士生导师近20人、硕士生导师324人;近百位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学校 *** 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杨凤田(专职)。
截至2014年,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示范专业5个、省级重点支持专业5个、省级紧缺人才培养专业1个、省级精品课程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高校创新团队3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6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安全工程;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飞行器设计、飞行器制造工程;
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
机械振动;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飞行器设计专业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飞行器制造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省级特色专业
多元文化共存下的中日言语行为对比研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路工程;
省级示范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空中乘务、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
省级重点支持专业
电工及工业电子学、通信工程、安全工程;
省级紧缺人才培养专业
飞行器动力;
省级精品课程
英语、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控制工程基础、电工及工业电子学、电路信号与系统;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中心、电工电子与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环境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航空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省级高校创新团队
能源与环境学院科研团队、热能工程团队、人工智慧与知识工程团队;
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信息与计算科学教学团队,物理教学团队,航空发动机结构、强度及振动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环境工程教学团队、现代企业管理教学团队。
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1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涵盖4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可在8个领域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拥有国防科技工业局"十一五"国防特色学科1个,省级高水平重点学科1个,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5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5个。
一级学科硕士点
截至2014年,设有1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 4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一级学科名称
二级学科名称
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力学
(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固体力学
流体力学
工程力学
机械工程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设计及理论
车辆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材料物理与化学
材料学
材料加工工程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工程热物理
热能工程
动力机械及工程
流体机械及工程
制冷及低温工程
化工过程机械
能源与环境工程
(目录外二级学科)
信息与通信工程
通信与信息系统
信号与信息处理
控制科学与工程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系统工程
模式识别与智慧型系统
导航、制导与控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计算机系统结构
计算机软体与理论
计算机套用技术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飞行器设计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航空宇航制造工程
人机与环境工程
通用航空飞行器设计与制造
(目录外二级学科)
软体工程
(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
安全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
管理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
工商管理
会计学
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行销、人力资源管理)
旅游管理
技术经济及管理
设计学
(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
工程
机械工程
电子与通信工程
控制工程
计算机技术
软体工程
安全工程
航空工程
工业设计工程
专业硕士授权点
工程硕士(含机械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软体工程、安全工程、航空工程、工业设计工程等8个专业领域);
工信部国防科技工业局"十一五"国防特色学科
航空宇航制造工程;
省级高水平重点学科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机械设计与理论、模式识别与智慧型系统、计算机套用技术、计算机软体与理论;
省级重点培育学科
计算机软体与理论、计算机套用技术、模式识别与智慧型系统、机械设计及理论、航空宇航制造工程;
校级重点建设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8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级工程中心2个、国家级研究所1个、省部级研究院(所)9个。
1958年10月,由沈航师生自主研制的"沈航一号"飞机飞上了祖国的蓝天,受到举世瞩目。当前,沈航大学科技园是辽宁省人民 *** 重点建设的大学科技园之一,年产值超亿元。
沈航先后承担国家863计画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预先研究项目、国防基础科研项目、航空预研和航空型号研究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近200项,2012年科研经费达1.4亿元。2009-2014年,在核心以上期刊发表论文3000余篇,被SCI、EI、ISTP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1500余篇。
馆藏资源
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达百万册;中文报刊3600余种;非书资料6.5万余件;电子图书50万余册;购置、自建中外文资料库30余个。
学术刊物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是由辽宁省教育厅主管、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主办的以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为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栏目有:航空制造工程;知识工程;动力与机械工程;计算机与通讯工程;安全与环境工程;基础科学;管理工程;经济管理等。该刊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资料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资料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碟版)、中国期刊网入网期刊、中国科技期刊资料库、万方数据收录。
沈航与法国皮卡迪大学、韩国航空大学、俄罗斯西伯利亚航空航天大学和阿穆尔国立技术大学等80余个国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关系。近些年来,派出600 余人次赴国外进行科研合作、学术交流、进修培训,在校留学生500余人。 聘请兰宁格等国外知名学者担任 *** 教授。与俄罗斯阿穆尔国立技术大学合作实施了"2+2"人才培养模式,与法国艾普萨工程师学院联合培养法国工程师。先后举办国际学术会议4次。
沈航是一本。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Shenyang Aerospace University,SAU),简称“沈航”,是一所以航空宇航为特色,以工为主,包含工、理、文、经、管等多科性高等院校,是教育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辽宁省人民政府三方共建高校,国防科工局与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截至2021年4月,学校占地1731亩,建筑面积84.3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2.80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91亿元;下设26个教学、科研单位,有65个本科专业,1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5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7个专业硕士学位点。
学术刊物: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主要栏目有:航空制造工程;知识工程;动力与机械工程;计算机与通讯工程;安全与环境工程;基础科学;管理工程;经济管理等。
该刊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入网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收录。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沈航
【李海峰】11月17日,辽宁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网站发布了一则消息,出生于1979年的李海峰就任该校副校长。如此年纪如此职务,引发不少网友质疑。
【李海峰】11月17日,辽宁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网站发布了一则消息,出生于1979年的李海峰就任该校副校长。如此年纪如此职务,引发不少网友质疑。
工作4年任副校长
记者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网站所附李海峰履历上看到,李海峰200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山东淄博人,1979年7月出生。如此算来,当他被任命为副校长的时候,只有31岁,而距离其2006年毕业后参加工作,只有4年的“工龄”。
虽然“工龄”很短,但自2006年在沈阳工作以后,李海峰的仕途非常顺利,从其公开的资料里看到,李海峰在被任命为副校长以前,曾任和平区科技局副局长、区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太原街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西塔街道办事处主任兼党工委副书记等职。
网友质疑高职称
网友最为集中的质疑在于李海峰的学历和其工作后的升迁速度。因为在李海峰的个人公开资料里,他在2006年毕业时已经是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并在随后成为教授级高工。网友质疑,一般而言,教授级高工至少必须有特别重大科技贡献,比教授职称还难评,所以当时只有27岁的他,为何那么快就已经成为教授级高工了?此外,快速的升迁和从未参与过教学工作的他任副校长,也让不少网友质疑。
但有相关报道称,李海峰是毕业后被沈阳市按高级人才引进的,出任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则是该校大力推行公开选拔领导和年轻干部工作的成果。为此,记者电话联系了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宣传部,一位宋姓部长表示可以安排记者采访,“但由于李海峰副校长今天下午有一个重要会议,所以今天暂时不便采访,我们可以改天再安排采访事宜。”
赵冰梅,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经济学硕士,管理学学科带头人,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教学名师。组建了我校管理学科学术团队,主持了公共事业管理、旅游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新专业的创建工作,并在2006年成功地申报了《企业管理》硕士点。方天堃,教授,1982年1月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多年来从事农业经济管理等专业教学、科研工作,1998年晋升教授,同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累计指导硕士研究生30余名、博士研究生20余名;多年担任辽宁省级重点学科——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带头人;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辽宁省和沈阳市等各类科研课题2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编或参编出版教材、著作10余部。先后获“辽宁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辽宁省农业厅科技进步一等奖”、“辽宁省土地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沈阳市社会科学立项课题研究成果二等奖”、“辽宁省首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奖”等。2005年调入沈阳航空工业学院,现任管理系教授,辽宁省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林牧渔业经济学会理事兼畜牧经济分会常务理事,辽宁省农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辽宁省委省政府咨询委员,沈阳市委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沈阳市哲学社会科学届联合会主席团委员等。刘俊奇,经济学博士,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国际金融衍生市场,各国金融体制比较。在《China Today》(美国)、《投资研究》、《农村金融研究》等国内外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并出版了5部专著。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多项教学、科研奖励。主持和参加国际合作、国家社科基金、省社科基金、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多项。 金树颖,教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东北大学管理工程专业,现任沈阳航空工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财务与金融教研室主任、辽宁省产业经济研究所资源优化与配置研究室主任。研究方向:财务与金融、技术经济与产业经济,社会兼职:沈阳市委党校客座教授,辽宁省党代会代表。吴景泰教授,博士学位,中共党员,满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系统工程与管理工程专业本科毕业,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管理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毕业后在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工作至今,历任助教、教研室主任、讲师、副教授、教授、财务处处长。主要讲授技术经济学、管理经济学、管理学、财务管理、货币银行学等课程。近5年来公开发表2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有3篇论文被ISTP检索,一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收录。从事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公开出版一部教材、编著一本书。王金玉,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自1982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应用数学、风险管理、金融工程、信息管理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于1990年9月至1991年7月在华东师范大学数理统计系作国内访问学者;于1994年10月赴日本冈山理工大学参加日中统计学术会议;于2005年7月赴韩国仁川大学参加管理科学与工程国际会议;于2006年12月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参加控制、自动化、机器人和复杂系统国际会议。负责主持完成了原冶金部资助项目--多指标试验设计及其优化分析,该项目获辽宁省统计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学会统计科技进步二等奖。负责完成了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博士基金项目;负责的辽宁省教育厅A类项目正在进行中。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系统工程学报》、《系统管理学报》、《数理统计与管理》、《南方经济》等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多篇,在国际和国内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数篇,其中被ISTP和EI检索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