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字线划地图 (DLG)
资料准备预处理扫描、手扶数字化图形编辑绘审校草图接边属性数据 系全要素采集。
(二)数字栅格地图 (DRG)
资料准备坐标系转换扫描影像预处理色彩归化几何纠正裁切拼接图例处理图廓注记叠合元数据生成绘图检查数据压缩存贮刻盘。
野外数据采集图层共有九个,都是在掌上机上实现的,下面对这九种数据的采集方式进行简要的介绍。
(1)GPS 信息的采集
GPS 数据是一切地质数据采集的基础,其他所有数据的采集都以精确的定位为前提。
在数字填图系统中可以使用两种类型的 GPS,一种是与掌上机紧密耦合绑定在一起的夹克式 GPS 或者蓝牙 GPS,这种情况下需要在 “编辑”菜单下启动 GPS,并根据机型设置 GPS 参数,如果是夹克式 GPS,设置串口 COM5 波特率 57600; 如果是蓝牙 GPS,首先把蓝牙 GPS 打开电源,然后再启动 GPS。时间编辑框的时间在跳动,说明 GPS 已连通,否则,需重新启动 GPS(启动前,先关闭 GPS)。当关闭 GPS 重新启动后,要重点检查输入的 GPS 参数是否正确,如有问题,须对 GPS 误差值进行校正。这种类型 GPS 数据会自动或手动被采集,在这里笔者推荐使用手动采集方式。
另一种就是使用手持式 GPS,手持式 GPS 没有与掌上机绑定,所示获取的 GPS 信息不会自动在屏幕上显示定位,需要手工输入 GPS 数据,方法是在 “编辑”菜单下选择“坐标手工输入”级联菜单,可以有两种坐标输入方式,一是输入高斯坐标,二是输入经纬度坐标,输入数据后就会在屏幕上以蓝色的十字图元符号自动定位和显示当前的位置。
其他数据的采集都是通过选择 “编辑”菜单下的 “新增 PRB 过程”级联菜单完成的,在该菜单下又对应着各个采集数据的菜单,点击这些菜单就能完成相应地质数据的采集。
(2)地质点采集
在野外数字采集的 PRB 过程中,地质点的采集是最重要的信息之一,当到达某一地点时,如果确定要在此处定点,可以在掌上机编辑菜单下新增 PRB 地质点。用鼠标点击新增加点的位置(根据 GPS 信息指示),屏幕自动会在图上加入一个地质点的符号,并闪烁该符号,点击 按钮,弹出地质点属性表对话框,录入地质点属性,如微地貌、点性、露头、风化程度等,如果该地质点是岩性界限点,要确定该地质点两边的岩性特征、名称,接触关系等信息,在对地质点进行描述时,可以借助 PRB 字典当中的已有数据进行描述,描述的字数不受限制,这样可以节省大量时间。
(3)分段路线采集
当到达一个地质点时,根据野外地质填图的需要,要将刚走过的路线在掌上机上勾画出来(可选流线、曲线),曲线输入是按一定间隔,用笔在屏幕点击,系统自动圆滑成曲线的。按 表示确认画线结果,按 表示画线无效。尽量使所画的路线和真正经过的路线相同,点击 按钮编辑分段路线的属性,可以对刚经过的路线沿途进行描述,并对经过的距离有所记录。
(4)点和点间界线采集
到达一个地质点时,如果该地质点是岩性界线点,则该地质点应该添加地质界线,根据观察到的地质界线的走向,在掌上机上勾画出所能看到的地质界线,并尽量保证所画岩性界线和真实的岩性界线一致,以便将来可以将该地区各小组所画同一岩性界线连接起来。如果不能保证所画地质界线的准确性,那么就不要画太长的地质界线,以免将来在连接岩性界限时误差较大。绘制曲线和流线的方法与分段路线操作相同,在图上相应位置手动勾勒出界线,注意不要画断,画完后,该线会自动闪烁。然后点击 按钮,输入其属性及点和点间界线的描述内容。在路线上,应该按照统一的规则确定该地质点的左侧和右侧,记录左右地层的岩性,观察并描述出两侧岩石的接触关系,测量岩石地层的倾向、倾角、走向,对该地区岩性特征进行描述。
这里要说明的是对于地质点、地质界线和分段路线的描述内容,应以实际观察到的内容为主,对字典库的内容要加以修改后利用,不能生搬硬套。对于所有采集数据,其属性内容的输入都是通过点击 来进行的,以下就不再赘述。
(5)产状采集
测量某点的产状,选择 “编辑”菜单下的产状,然后在图上,用鼠标点击产状的位置,产状符号会自动标注在该图上并会自动闪烁,输入属性,包括岩石产状、产状类型、岩石节理发育或粒度大小。
(6)照片采集
地质点周围有特殊的地质构造,如断层、褶皱等,或者有明显的地质现象,如岩石矿化等对该地区研究有帮助,则要利用数码相机将该地质构造或现象拍摄下来,以便将来结合各种数据进行研究,在拍摄时最好有参照物,以便可以辨别其大小,照片可以通过选择“编辑”菜单下的 “照片”,然后在图上,用鼠标点击照片的位置,照片符号会自动标注在该图上并会自动闪烁,输入照片属性,包括照片内容、照片编号、数码序号、镜头方向等,以便回到驻地将野外的各张照片与各个地质点准确匹配。
(7)素描采集
在野外看到不整合接触等地质现象时,需要在野外记录本上描绘出来,掌上机同样可以实现这一点,选择 “编辑”菜单下的 “素描”,在图上用鼠标点击素描的位置,素描符号会自动标注在该图上并会自动闪烁,输入素描属性。点击 “进入素描图工具”,进入绘制素描图环境,系统给出绘制众多的点线符号等素描图工具,利用这些工具可以很轻松地绘制出该处的地质现象。
(8)样品采集
为了确定研究区的岩石成分、金属矿物的含量等,在野外进行数据采集时,需要对不同岩性、间隔、类别的岩石进行采样分析,记录采样信息。在 “编辑”菜单下,选择“采样”,在底图上点击采样位置,采样符号会自动标注在该图上并会自动闪烁,输入采样属性,包括样品的位置、类别、岩性、块数、层位等相关信息,以便将来发现有价值的样品时,可以确定它的来源,找到样品采集地。
(9)化石采集
在野外采集数据的过程中,很多情况下会在该地区岩石中发现古生物化石,这时就可以在 “编辑”菜单下添加化石,在图上点击化石的发现位置,将会出现化石图标,输入化石属性,包括化石的类别、采样层位、采样地点、采样人、日期等(注意: 在对化石的挖掘过程中,要拍摄照片,作为将来化石出露位置的凭证)。
对于这九种野外数据的采集除了使用以上方法外,都还可以使用另一种方式,以地质点的采集为例讲解如下: 选择 “手图”菜单下的 “图层管理”菜单,在弹出的对话框当中选择 Gpoint. WT 作为当前图层,然后用新增点图元定点输入地质点,其他数据采集与此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对于已经存在的采集数据可以进行浏览和修改,通过选择 “编辑”菜单下的 “编辑PRB 过程” 级联菜单,在该菜单下又对应着各个采集数据的菜单,点击这些菜单就能完成相应地质数据的编辑,其属性修改的方式与添加采集数据的方式一致,此外也可以通过“图层管理”菜单进行修改,方法与添加野外采集数据的第二种方法一致。
每一次采集完一种数据或者修改后都要对数据进行保存,方法是选择 “手图”菜单下的 “保存文件”菜单进行保存,这样即使出现死机情况数据也不会丢失。
完成一条路线的调查工作后要进行两步工作,第一步是进行文件备份,第二步是转出PC 数据。
文件备份要通过选择 “手图”菜单下的 “文件备份”菜单来实现,备份的位置要与路线数据在同一个文件夹下面。
转出 PC 数据要通过选择 “手图”菜单下的 “转出 PC 数据”菜单来实现,转出数据的目的是形成属性文件,以便考入便携式计算机进行进一步的数据整理工作,形成的属性文件的后缀是 PRY。完成一条野外路线转出 PC 数据后就可退出系统,这可以通过选择“手图”菜单下的 “退出系统”菜单来实现。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对所观察的野外地质路线实现数字化采集,可以通过掌上机记录全部的野外采集数据,极大地方便了野外记录过程,也极大地方便了采集结果的室内入库程序,减少了数据处理的工作量,缩短了工期,提高了野外数据采集的效率和准确性。
1 控制点在报告中要有体现,地理信息类要求80坐标。所以还要有当地提供控制点的证明,国土局盖章。拿到后做控制点复测,做出误差量。2 野外数据成图,等高线等出图。3 图形矢量化统一吧~4 你的栅格图是附地质图吧,要加进去的?栅格数据适合于做空间分析和图象数据格式的存储,不适合做不连续的数据处理。也可以加进去的,个人觉得加进去精度不高。5 数据存档啊~ 全部矢量化图形~你的方格网是公里网吧~有这些就能生成、细化~ 哥已经离开测绘行业有段时间了,只是有些印象~ 如有错误~望海涵~
1 控制点在报告中要有体现,地理信息类要求80坐标。所以还要有当地提供控制点的证明,国土局盖章。拿到后做控制点复测,做出误差量。
2 野外数据成图,等高线等出图。
3 图形矢量化统一吧~
4 你的栅格图是附地质图吧,要加进去的?栅格数据适合于做空间分析和图象数据格式的存储,不适合做不连续的数据处理。也可以加进去的,个人觉得加进去精度不高。
5 数据存档啊~
全部矢量化图形~
你的方格网是公里网吧~有这些就能生成、细化~
哥已经离开测绘行业有段时间了,只是有些印象~ 如有错误~望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