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俄乌冲突下的金融市场论文

2023-02-16 06:1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俄乌冲突下的金融市场论文

  欧洲理事会15日批准了欧盟委员会此前提出的第九轮对俄罗斯制裁措施。美国政府同一天也宣布新一轮对俄个人和实体制裁措施。自今年2月24日俄罗斯发起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以来,西方采取多轮制裁试图从经济上击垮俄罗斯。乌克兰危机升级以及此后的拉锯式延续,使俄乌经济民生受到冲击,也深刻影响全球经济复苏。
  制裁冲击但未能击垮俄经济
  自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西方对俄实施了多轮涉及金融、贸易、能源等多领域制裁,造成俄金融市场剧烈波动,卢布快速贬值,物价攀升,供应链失稳加剧。但随着俄方采取一系列反制措施,俄经济目前总体稳定。
  俄总统普京12月15日以视频形式召开会议时表示,在俄政府、金融机构和各地方共同努力下,俄经济局势得以恢复稳定。普京说:“西方国家通过制裁,试图将俄罗斯推向世界发展的边缘,但俄罗斯绝不会走自我封闭的道路。”俄罗斯外贸和投资正在向充满活力的发展中国家、地区和市场转移。
  普京说,虽然今年俄经济面临萎缩,但降幅远低于此前一些专家预测的20%。俄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将下降约2.5%,较此前2.9%的预测降幅再次收窄。俄物价水平自3月至4月出现较大幅度上涨之后,从5月至今一直保持相对稳定。目前俄公共财政保持稳定,预计今年和未来几年,俄预算赤字将保持在较低水平,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

  12月10日,在俄罗斯莫斯科,人们在雪中行走。新华社发(亚历山大摄)
  分析人士认为,在经历了年初卢布的大幅震荡、西方企业大量退出俄市场等一系列冲击后,俄依靠宏观调控政策短时间内稳定了国内金融体系和经济秩序。此外,由于欧洲各国对俄能源等商品短期依赖性强且俄加大对亚洲、非洲的出口,俄在国际贸易中仍有所获。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今年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指出,得益于石油出口和国内需求相对稳定,俄罗斯经济萎缩状况没有预期严重。
  俄罗斯卡卢加州国立齐奥尔科夫斯基大学教授克鲁季科夫认为,西方对俄制裁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切断俄罗斯从能源(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气)市场中获得收入的渠道。但其结果是能源市场商品价格上涨得更多,俄能源出口收入也相应增加。
  乌遭遇经济民生困境
  相比之下,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乌克兰经济遭遇重创,民生困境加剧。

  6月20日,顿涅茨克当地居民从被损坏的建筑撤离。新华社发(维克托摄)
  一方面,2022年乌克兰经济将陷入严重衰退。乌克兰第一副总理、经济部长斯韦丽坚科日前在新闻发布会上说,由于电网基础设施受到破坏,乌克兰经济部预测该国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下降32%至33.5%。世界银行10月份发布报告指出,俄乌冲突摧毁了乌克兰众多工厂、农田。预计重建工作将需要至少3490亿美元,相当于乌克兰2021年全年经济总量的1.5倍。
  另一方面,乌政府债务不断提升。乌克兰最高拉达(议会)财政、税收和海关政策委员会主席盖特曼采夫11月底说,截至今年10月底,乌政府债务规模达1031亿美元。为填补预算赤字再次举债是乌政府债务规模扩大的主要原因。据报道,此前乌政府曾预计2023年至少需550亿美元国外援助以覆盖基本开支。《华盛顿邮报》日前报道说,乌克兰

  这是7月27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拍摄的黑海粮食外运联合协调中心。新华社记者沙达提摄
  首先,全球粮食、能源安全受到严重冲击。世界银行行长马尔帕斯说,乌克兰危机及西方制裁导致粮食、能源、化肥短缺,由此引发粮食安全危机,而遭受打击最大的是最贫困人群。在欧洲,受能源供应紧张影响,多地天然气价格屡创新高,加剧通胀压力,加重民生负担。欧盟统计局的新数据显示,欧元区能源和食品价格持续飙升,10月通胀率按年率计算达10.7%,再创历史新高。欧盟委员会近日发布的2022年秋季经济预测报告称,欧盟、欧元区和大多数成员国经济预计在今年第四季度陷入衰退,明年第一季度经济活动将继续萎缩。
  其次,供应链受阻等因素拖累全球经济复苏。乌克兰危机和西方对俄制裁不断升级导致港口堵塞、领空关闭,使海运、空运和陆路交通压力持续升高,长期依赖跨境运输的汽车零部件、半导体、粮食、能源等行业的短缺问题持续加剧。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12月6日在安理会审议乌克兰人道问题时表示,当前全球面临的粮食、能源危机不是生产和需求问题,而是供应链出了问题,国际合作受到干扰。

  这是8月16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拍摄的白宫。新华社记者刘杰摄
  在全球经济复苏受到乌克兰危机深刻影响的同时,美国则是这场危机最大的受益者。据美国雅虎新闻网站报道,2月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欧盟国家已承诺购买价值约2300亿美元的武器装备,鉴于美国军火商是欧洲的主要供应商,他们会拿到这些订单中的最大份额;当欧洲深陷能源危机时,美国则“趁火打劫”,抢占欧洲能源市场并高价兜售。金融信息服务提供商路孚特公司的数据显示,美国9月出港货船装载的液化天然气近70%运往欧洲。据欧洲多家媒体报道,美国公司每艘驶往欧洲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可赚取超过1亿美元利润。
  分析认为,全球经济复苏本就面临地区不平衡、政策不协调以及疫情反复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乌克兰危机叠加西方对俄制裁导致全球供应链受到干扰,严重影响全球贸易正常运行。除此之外,在高通胀的压力下,美国等经济体继续收紧货币政策,将导致一些国家债务违约风险升高,令世界经济复苏面临更多风险。

施东辉:俄乌冲突下,如何保障中国的金融安全?-

中新经纬3月25日电 题:俄乌冲突下,如何保障中国的金融安全?

作者 施东辉 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

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平稳 健康 发展的重要基础。俄乌冲突中,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金融制裁警示我们: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中国和平崛起的一件带有战略性的大事,必须未雨绸缪,高度重视。

金融制裁: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从金融到 科技 ,从运输到贸易,从媒体到文教 体育 领域,在西方政府的制裁“大棒”和私人企业的政治正确相互交织下,当下针对俄罗斯的制裁措施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正形成试图休克俄罗斯 社会 经济的“飓风”,其中尤以金融制裁最具有破坏力。

根据已经出台的制裁措施,金融领域的制裁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流量层面,如欧盟于2022年3月2日表示,将把7家俄罗斯银行排除在SWIFT(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之外,随后万事达卡(Mastercard)和维萨卡(Visa)亦宣布停止在俄罗斯的业务。二是存量层面,如欧美日多国政府宣布冻结俄罗斯央行存放在这些国家的外汇储备,全球最大的两家指数公司明晟(MSCI)和富时罗素(FTSE)近日也双双宣布,将从所有指数中剔除俄罗斯股票。

严厉制裁对俄罗斯经济带来的伤害可能远远大过俄乌冲突本身的伤害。卢布汇率暴跌,银行业面临结构性的流动性赤字,俄罗斯在境外上市企业的市值灰飞烟灭,跌得只剩一点“骨头渣”。雪上加霜的是,在俄央行逾6000亿美元的国际储备中,有超过4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存放在外国发行的证券或国外银行的现金和存款中,冻结举措将大大削弱其抵御制裁的能力。

货币错配:新兴市场的“原罪”

长期以来,新兴市场国家一直将外汇储备等同于储蓄罐中的金钱,并将之视为抵御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安全的有力屏障。但近年来美国对伊朗、阿富汗,以及此次对俄罗斯的金融制裁突显了这种想法的错误性,以前被认为是没有风险的外储资产,现在面临了真实的冻结和罚没风险,账户里的外储资产“看得见,却不能用”。这就是美国金融霸权主义淋漓尽致的体现。

不可否认,今天的全球金融体系仍是以美元为中心的,美元仍是毋庸置疑的全球主导货币。按照IMF数据,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美元占全球公开的官方外汇储备的59%。这一比例较2000年占外汇储备的71%虽有所下降,但仍远远超过包括欧元(20.5%)、日元(5.8%)、英镑(4.78%),人民币(2.6%)在内的所有其它货币。同时,美元在国际贸易、结算和金融市场中也占据主导地位,全球88%的外汇交易使用美元,并且除美国外的其它国家进口货物的40%都以美元计价。国际债券发行的62%、所有跨境银行债权的48%以及SWIFT跨境支付交易金额的41%均以美元计价。此外,美元是约65%固定汇率或管制汇率国家的主要锚定货币,这些国家的GDP约占世界经济总产值的60%。

凭借着全球中心货币的地位,美元获得了所谓“嚣张的特权(Exorbitant Privilege)”,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资本和资源控制体系。在广度上,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如此控制全球规模的货币金融运行,以及资本流动的规模和方向;在深度上,也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发展如此具有广度、深度的金融市场,并拥有不受约束的金融霸权。放眼来看,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形成了以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为“关键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从而事实上将美、欧、英、日之外所有国家的货币都“边缘化”了。以SWIFT系统为例,目前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四者的全球支付份额占比高达近90%,因此SWIFT虽然声称是个中立组织,但却很难摆脱美国和欧盟的政治影响。

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本国货币在国际市场上并不是硬通用货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无论选择哪种汇率制度,这些国家仍将拥有大于零的外币资产和负债,面临不同程度的货币错配风险。无法避免出现的货币错配现象成为了美元霸权和美国动辄挥舞金融制裁“大棒”的必然结果。著名的国际金融学家艾肯格林将“非货币中心国”收入与支出、资产与负债采用不同货币计值的现象称为“原罪”。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在2021年达到创纪录的14.9万亿美元,其中78%为美元、欧元等外汇资产,13%为黄金,剩下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头寸和特别提款权。巨额的外储是经济实力的支柱,但同时也是欧美等货币中心国的负债,美国可以利用美元制度下的账户和支付体系,对账户上的资金资产交易、支付等进行限制、冻结、没收等制裁,甚至从SWIFT系统剔除出去。

金融安全:中国崛起面临的挑战

当前,对中国金融安全可能造成的威胁主要包括:资本账户开放带来的危机,如热钱流入导致资产泡沫化、资本外逃导致的货币危机和金融危机、境外上市企业被勒令退出美国市场等;外汇储备积累引发的美元陷阱,如美联储货币超发和高通胀带来的美元购买力下降、美国冻结中国美元资产等;支付结算体系带来的安全问题,如个人、企业甚至中央银行都有可能被禁止使用SWIFT和美元清算系统,或者相关交易方被要求关闭账户、冻结资金等。

2022年2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达到32138亿美元,其中持有美债金额约1.06万亿美元。西方对俄罗斯央行外汇储备的冻结预示着对欧美发行的货币和债券的信仰将不再坚实,黄金和资源逐渐具备更底层的信用。为此,需要坚定不移地将持有的外汇(储备)资产进行多元化投资,一方面根据国内对外汇资产的币种需求结构进行不同货币匹配;另一方面进一步增持黄金储备和大宗商品。 历史 上,战争往往会成为国际性货币的重要节点,美国频繁把货币“武器化”将促使各国央行在美元之外寻求储备多元化,世界各国的货币以及储备方式正在发生巨大的转变。

作为全球金融和贸易结算中的核心部分,SWIFT强大的网络效应和以主要储备货币为基础的竞争优势短时间内难以颠覆,其地位短时间内无法被取代,但SWIFT武器化的每次使用都是对其中立性的一次重大打击,也将促使相关国家寻找SWIFT的替代者。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强人民币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动CIPS系统发展,扩大“朋友圈”,同时 探索 利用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等新技术建设新型跨境信息和清算系统,加快数字人民币在跨境支付领域的测试和应用,形成支付结算体系的多元化国际竞争,消除美国制裁的隐患。

中概股上市地位是近年来中美金融博弈的焦点问题。2022年3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将5家中概股公司列入有退市风险的清单,这在很大意义上表明:中美在金融层面的博弈已进入到实际操作层面。在这种情形下,一方面要继续发挥中国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作为境内企业海外上市地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可利用上海浦东新区在资本项目开放等领域先行先试的改革机遇,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建立一个更具创新性和突破性的国际金融交易平台,为红筹企业、VIE架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提供相应的融资、交易、投资和风险控制服务。这既是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积极主动开放的战略支点,也是资本市场领域开放不断推进形势下的应时之举,具有全局意义。

作为一个正在快速崛起的大国,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和人民币的国际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崛起的可持续性。在当今国际金融货币体系风云变幻的大背景下,需要进一步扩大中国金融的对外开放,向国际投资者提供更多的安全资产和优质资产,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实现稳中求进的人民币国际化战略,这是保障金融安全的根本之策。(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俄乌冲突进一步升级,该如何看待乌克兰的经济现状?

俄乌冲突进一步升级,无疑使得本就不景气的乌克兰的经济雪上加霜,经济将长期低迷。股市、金融市场出现大幅波动,货币贬值加剧,群众购买力下降,进出口贸易急剧下滑。天然气等生活必需物资出现短缺,人们生活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乌克兰拥有着肥沃的土壤,使其被冠以“东欧的粮仓”美名,前苏联时期更是拥有大量的军事、重工业等产业。但是,在东西对抗中,乌克兰经济出现了难以弥补的裂缝。

乌克兰经济在政局不稳定的状态下,苟延残喘地缓慢发展着,它过度依赖于外部,内部缺乏能源,尤其天然气、石油等长期靠俄罗斯紧扣。在双方激烈对抗中,天然气、石油等被俄罗斯卡住了脖子,许多传统经济产业也出现了不能得到很好地转型,乌克兰各项经济指标出现了急速下滑,让人们对乌克兰经济不看好。

正是在此情况下,许多资本选择纷纷逃离乌克兰。毕竟动荡不安的环境,谁也不敢保障乌克兰经济将走向何方?在不可预知之下,包括乌克兰大富豪乃至各地资本大鳄都选择了远离了乌克兰这块是非之地。虽然乌克兰有着其他东欧国家无可比拟的土地等资源优势,但是这些都不能挽留住资本。

在俄乌冲突急速升温的情况下,国际原油期货、黄金价格一路攀升,打破了人们以往的预期。两国交锋后,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等已经不可能。想向西方分享一点残羹冷炙几乎说是一种奢望,毕竟乌克兰现在还不属于西方阵营中。

因此,在激烈的两国对抗中,乌克兰经济更加不容易了,人们的生活环境会随着战事的发展而变得扑朔迷离,市场环境预期更加迷茫。

俄罗斯打响“金融反击战”,对全球金融市场有何影响?

俄罗斯此举不会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影响,由于俄罗斯常年遭受制裁,俄罗斯的金融市场早就被国际金融市场隔绝了, 很多投资者都不喜欢去俄罗斯,所以现在俄罗斯的金融市场属于是自生自灭了。

俄罗斯此次打“金融反击战”主要是为了拯救拯救国内的金融市场,而且因为俄罗斯主要是利用天然气出口和石油进口来打“金融反击战”,所以对于全球金融市场来说,基本上没什么影响的。因为大部分国家都没有找俄罗斯进口天然气和石油,只是欧洲国家找俄罗斯进口。而且有一说一,这次俄罗斯打响所谓的“金融反击战”其实压根不算真正的“金融反击战”。只是通过天然气和石油贸易把卢布和欧元挂钩,虽然因此俄罗斯可以利用欧洲国家成为自己的风险转移地,但俄罗斯也不敢轻易这么做,因为那样意味着“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俄罗斯的这次“金融反击战”真的影响不了全球金融市场。因为俄罗斯从二十一世纪初开始,就一直被欧美国家制裁,全球的投资者不喜欢这样市场高度不稳定的地区,早就纷纷撤资了,俄罗斯的金融市场只有俄罗斯国内的企业在玩。俄罗斯经济长时间颓废,得不到国际投资者的青睐,俄罗斯的金融市场更是进一步脱离全球市场。有一说一,即使俄罗斯把“金融反击战”打的轰轰烈烈,也不如中东OPEC(欧佩克)宣布增产一句话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大。

总的来说,我个人认为俄罗斯这次的“反击战”对于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微乎其微,因为俄罗斯本土的金融市场太小了,基本上是不可能影响到国际金融市场的。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