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三审结果

2023-02-16 05:4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三审结果

1
丁新胜,张金龙;我国行政沟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社会科学;1998年02期

2
黄凯旋;试论当前建立良好政府形象的几个重要问题[J];宁夏党校学报;1999年03期

3
周汉华;起草《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专家建议稿)的基本考虑[J];法学研究;2002年06期

4
袁载俊;行政信息沟通的障碍及排除[J];理论探讨;2004年02期

5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总目录[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6
冯渊源,邓小兵;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与协调[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7
毛寿龙;新一届政府的政策选择[J];商务周刊;2003年09期

8
谢志岿;中国地方行政沟通初探[J];行政论坛;1997年06期

9
卢琳;走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困境[J];行政论坛;2003年04期

10
李青瑛;政府信息公开的难点何在?——访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胡小明[J];信息化建设;2003年12期

11 袁载俊;行政信息沟通的障碍及排除[J];理论探讨;2004年02期

12 周濂;沟通行动具备独立性与优先性吗?——试论哈贝马斯言语行为理论[J];求是学刊;2005年02期
13 袁载俊;行政信息沟通的障碍及排除[J];理论探讨;2004年02期

冯玉军的代表性成果

自1992年参加工作以来,已正式出版学术专著4部,译著4部,普法类专著2部,主编教材、杂志和论文集6部;主持2008年度司法部法治理论重点项目1项(《宗教活动法律化研究》)、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1项(《北京市地方立法的民主化和科学化问题研究:以实证分析与成本效益评估为中心》),主持完成国际横向交流课题2项(《中国欠发达地区农民法律意识调查》和《邯郸市电子政务和信息法制研究》)、200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项目1项(《全球化背景下的东亚法治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委托科研课题1项(《东亚法学研究和法治问题初探》)、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度青年科研课题1项(《法律与全球化一般理论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青年课题1项(《法经济学课题体系与案例教学》),参与完成国家级课题6项、省级课题5项;在《新华文摘》、《中国法学》、《法制与社会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法学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理论版)等国家和省部级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参编教材和入选论文集10余部。 《法经济学范式》(个人专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版。《法律与经济推理:寻找中国问题的解决》(个人专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全球化与中国法制的回应》(个人专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8月版。《法律的成本效益分析》(个人专著),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版。《朝阳法律评论》第一期(主编),中国华侨出版社2009年4月版。《法经济学应用研究》论文集(主编),法律出版社2006年10月版。《法律硕士学位论文范例》论文集(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版。其中收录本人文章《中国法律硕士教育培养模式的改革》、《法律硕士学位论文写作笔谈》。《美国法学经典论文选:以最高引证率为依据)》(编选),法律出版社2008年5月版。《美国法律思想经典》(编选),法律出版社2008年5月出版。《公平与福利》,【美】路易斯·卡普洛 斯蒂文·沙维尔/著 冯玉军、涂永前/译,法律出版社2007年10月版。《发展进程中的国家与法律》,【美】安·塞德曼 罗伯特·塞德曼/著 冯玉军、俞飞/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9月版。《银行法律基础知识》(主编),金融出版社2004年11月版。《证券法律基础知识》(主编),金融出版社2004年12月版。《保险法律基础知识》(主编),金融出版社2004年12月版。《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研究:概念、体系、结构》论文集,副主编,60万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9年2月版。《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前沿研究》论文集(副主编),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5年8月版。《正说明清九大奇案》(个人专著),黄山书社2009年1月版。《衙门里这些事儿——法律大讲堂》(个人专著),法律出版社2007年12月版。 1.《单双号限行与公民社会中的权利冲突及其解决》,载《法学家》2008年第5期。2.“中国都市住宅立退问题に関する法律的経済的分析”(日文),载日本国《山梨大学法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2008年7月出刊),西村幸次郎、格日乐合译。3.“法律全球化的可能之道与东亚法治的建构”,载中国人民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编《亚洲学术》(2007),人民出版社2008年7月版。4.“法律与发展的中国经验”国际研讨会综述,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5.“在改革发展中体现中国特色——法律与发展的中国经验学术研讨会述要”,载《人民日报》(理论版)2008年6月30日07版。6.“西法东渐与学术自觉:中国移植外国法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载《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8年第9期。7.“保障人民的表达权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载《青年记者》2008年3月。8. “论东亚共通法的建构”,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9.“全球化背景下的公民文化与法治秩序”,载《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第1期。10.“让人说话,天不会塌——解析‘表达权’”,载《人民日报》(理论版)2008年1月30日。11.“中国城市房屋拆迁问题与物权法的完善”,载《学术研究》2008年第2期。12.“公平还是福利?这是一个问题”,载《西部法学评论》2008年第1期。13.“如何走出拆迁纠纷的法律困境”,载《新华文摘》2007年第19期(10月5日)。14.“权利、权利与利益的博弈——中国城市房屋拆迁问题的法律与经济分析”,3万字,载《中国法学》2007年第4期。15. “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载《法制日报》2007-10-21。16.“借鉴国际法治文明成果,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载《光明日报》2007年12月17日第九版“法治”,15000字。17.“如何走出拆迁纠纷的法律困境”,载《光明日报》2007年5月26日。18.“当代美国法律思想的研究谱系”,载《法学家》2007年第6期。19. “历史”的幻象与超越——“法治”的历史阐释及其对亚洲的启示”,载《中美法律评论》2007年第2期。20.“政府信息公开尚存几大盲区”,载《人民政协报》2007年6月4日,B4版,2000字。21.“奥林匹克标志的知识产权保护初探”,载《法学论坛》2007年第4期。22.“法律发展理论的论证及其应用”,载《中国法学文档》第二辑(2006年)。23.“论体育法与人权保护”,载《华侨大学法学论丛》2006年第1卷。24.“略论全球化理论的研究语境”,载《法学家》2005年第2期(总第89期)。25.“法经济学范式的知识基础研究”,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26.“论体育法与人权保护”,载《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27.“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载《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收录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经济法学》2005.11。28.“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载《光明日报》(理论版)2005年1月5日。29.“略论法学研究范式的历史类型”,载《成人高教学刊》2005年第1期。30.“权利、权利与利益的博弈——《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法经济学分析”,载《洪范法律评论》2005年(总第3期)。31.“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报告:法学理论2005”,编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报告:精品与评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32.“法经济学范式研究与理论阐释”,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1期。33.“法律与全球化的实现途径刍议”,载《求是学刊》2004年第1期。34.“主权与知识产权全球化”,弗莱德.H.凯特/著 冯玉军/译 周静/校,收录《法律与全球化:实践背后的理论》,朱景文主编,法律出版社2004年4月版。35.“‘法律与全球化——实践背后的理论’研讨会纪要”,收录《法律与全球化:实践背后的理论》,朱景文主编,法律出版社2004年4月版。36.“略论法学研究范式的历史类型”,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收录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4。37.“法律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回顾”,载吕景胜等主编《法学理论前沿》,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38.“‘法治’的历史阐释及其对现实的启示”,载《法学家》2003年第4期(总第79期)。39.“法律全球化与本土化之争及其超越”,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季刊)2003年第1期。收录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3.7。40.“世界法的研究进路及其历史检讨”,载《金陵法学评论》2003年春季卷(总第5期)。41.“法理情深 终生求索”,载《高校理论战线》2003年第4期(总第79期)。42.《法律与全球化一般理论述评》,载《中国法学》2002年第4期。“‘法律与全球化——实践背后的理论’研讨会纪要”,载《法学家》2002年第6期。(第二作者)收录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3.4。43.“法律的交易成本分析”,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年第6期。收录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新兴学科》2002年第4期。44.“法律市场论略”,载《烟台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45. “法律与全球化一般理论述评”,载《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五),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46.“世界法的学说史研究”,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47.“爱国与守法”,载2001年12月25日《光明日报》(理论版)48. “法律供给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载《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6期。49.“合同法的交易成本分析”,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50.“后现代法学理论述评”,载《现代法学》2001年第2期。51.“西部大开发的法制研究视野”,载《发展》2001年第12期。52.“法制改革及法治化过程的成本效益分析”,原载《天府新论》2000年第2期,收录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新思路》2001年第3期。53.“论法律均衡”,《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0.4。54. “法律经济分析的理论前提”,载《甘肃理论学刊》2000年第3期。55. “合同法的经济学透视”,载《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56.“论西部经济发展的法制促进”,载《法学家》1999年第3期。57.“物权法的经济学透视”,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58.“国家法与民间法的经济分析”,载《甘肃社会科学》1999年第2期。59.“法律经济学论略”,原载《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4期,收录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新兴学科》1999年第4期。60.“法律的成本效益分析导论”,载《甘肃社会科学》1999年第5期。61.“论西部法律文化与区域法制创建”,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62. “西部法律文化的概念界定和研究方法”,载《天水师专学报》1999年第1期。63.“论经济法律效益的实现”,原载《兰州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收录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经济法学》1998年第4期。64.“论经济法律成本函数及其降低方略”,《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65.“中国西部社会法律意识变迁及其特征”,原载《现代法学》1998年第5期,收录于《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99年第1期。66.“西部法律文化的地缘特征”,载《发展》1998年第11期。67. “‘兰州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规定’的经济分析”,载《发展》1998年第8期。68.“中央法与地方法的经济分析”,载《发展》1998年第7期。69.“‘严打’的经济学分析”,载《兰州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70.“融资租赁的经济法律分析”,载《发展》1997年第7期。71.“试论经济立法与节约交易成本的关系”,载《科学、经济、社会》1997年第3期。72. “论经济立法中的交易费用规律”,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997年第3期。73.“经济法律的效益功能分析”,载《兰州学刊》,1997年第6期。74. “当前的受贿和挪用公款犯罪初探”,载《发展》1997年第3期。75.“中国亟需建立特色法律援助制度”,载《发展》1997年第9期。76. “市场经济法制建设与效益法律观的确立”,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997年第2期77.“典当业的法律思考”, 《发展》1996年第7期,收录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民商法学》1996.7。78.“法律经济学方法论研究”,载《兰州学刊》1996年第3期。79. “经济立法的效益浅论”,载《法律与社会》1995年第6期。80.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日三国关系评析”,载《奇观、壮举、伟业》,兰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81. “民主社会主义理论特征分析”,载《挑战、机遇、改革》,甘肃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参编马长山主编《法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三章。参编朱景文主编:《法理学》(“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两章。参编吕世伦主编《西方法律思想源流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一章参编徐孟洲主编:《实用法律基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前三章,并担任电视播讲。参编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两课”示范教材《法律基础》(专科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一、三章。编写“法律硕士考试法理学测试题解”,载曾宪义总主编《2003年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联考自测试题题解》,法律出版社2002年11月出版。编写“法律硕士考试法理学串讲讲义”,载曾宪义主编《2003年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联考考试大串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出版。参编石天杰主编大学用马列原理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论文“法律与全球化一般理论述评”、“主权与知识产权全球化”(译稿),载入朱景文主编《法律与全球化——实践背后的理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论文“现代法治的价值追求:公正与效率的最佳结合”(孙国华 冯玉军),载入曹建明主编《公正与效率的法理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4月版。论文“西部法律文化的培植”,载王文学等编《中国西部开发与法律制度建设》,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版。论文“论西部发展的法律促进”,载《宏观经济法制文集》(北京市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编),2001年1月。论文“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日三国关系评析”,载《奇观、壮举、伟业》,兰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论文“民主社会主义理论特征分析”,载《挑战、机遇、改革》,甘肃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兰州商学院金融学院的科研成果

1 《兰州金融中心建设问题研究》 项目类 陈芳平、孟钊兰、包锐 甘肃金巨龙投资公司 2009年1月 横向课题(3万)2 中国皮鞋(鞣制)行业发展报告 项目类 白东辉 孟钊兰 马润平 潘 秀 宏良集团横向课题 2008年11月3 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项目类 白东辉 孟钊兰 马润平 潘 秀 宏良集团横向课题 2008年12月4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甘肃金融运行的影响 项目类 孟钊兰 白东辉 付海龙 王雷 徐朝娟 张晓丽 甘肃宏良集团横向课题 2009年9月5 天水市财源结构与财源培植问题研究 项目类 孟钊兰 富永年 王雷 徐朝娟 张晓丽 天水市财政局横向课题 2009年8月6 《金融危机对甘肃省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项目类 付德印、孟钊兰、王必达、陈芳平 甘肃省委宣传部 2009年6月 省级重大课题7 适合甘肃省农村特点的金融体系建设研究 项目类 赵明宵 孟钊兰 贠继社 周复之 张璞 黄萍 陈珍 程贵 甘肃省哲学社科规划项目 2009年7月已结项 省级8 甘肃企业改革中国有资产管理问题研究 项目类 任洁 王庆 许岩 高树棠 邵继萍 李冰 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 2009年7月 省级9 甘肃省自主创新中的金融工程与金融创新对策研究 项目类 周复之、张璐、苏强、郭冬梅、张利军、赵明霄、赵彦凯 甘肃省社科规划办 2008年11月结项 省级10 甘肃新农村建设中的金融体系发展研究 项目类 马润平 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 2009年10月 省级11 甘肃金融结果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项目类 郭冬梅 周复之 孟钊兰 高树棠 赵明宵 陈珍 省教育厅 2009年5月 地级12 对甘肃省教育投资收益的研究 项目类 杨盛菁、张静、唐智强、沈萍、王永瑜、兰水清 甘肃省科技厅立项 2009年11月通过省科技厅鉴定 地级13 网上评教对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的有效性分析 项目类 姬新龙 李长兵 康军 兰州商学院教改课题 2009年1月 校级14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精品课建设 项目类 孟钊兰 马润平 王霞 马雪峰 兰州商学院教改项目 2009年5月 校级15 多变金融环境下的固有商业银行深化改革问题研究 项目类 黄萍 王霞 赵明霄 潘秀 王艺静 徐立新 兰州商学院课题 2009年7月已结项 校级16 《金融学》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创新问题研究 项目类 黄萍 孟钊兰 马润平 兰州商学院教改课题 2009年11月已结项 校级17 我国巨灾保险体系构建研究 项目类 张宗军 马润平 高树棠 陈珍 史亚荣 兰州商学院 2009年8月 校级18 兰州金融中心建设问题研究 项目类 陈芳平、包锐、孟钊兰、孟令余、史安玲、于佳鹏、张小丽 甘肃金巨龙投资有限公司 2009年1月 校级19 新会计准则与税法处理差异比较研究 项目类 苏强、周复之、沈萍、李明、张小燕 兰州商学院(重点项目) 2009年7月结项 校级20 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论文类 姬新龙 陈芳平 邢台学院学报 2009年3月21 我国钢铁行业在经济危机下的发展前景探讨 论文类 陈芳平 田 佳 《时代金融》 2009年3月22 落实国家产业振兴方案,引导优势产业强势崛起 论文类 陈芳平 《兰州日报》 2009年4月.23 构建新模式 培育新优势 论文类 陈芳平 《人民日报》 2009年6月11日24 信用互助——“三农”融资的有效途径 论文类 孟令余 山西农经 2009年1月 省级25 兰州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目标定位 论文类 潘秀 孟令余 甘肃金融 2009年2月 省级26 浅析“凯恩斯革命”的主要内容 论文类 张小丽 孟令余 经济研究导刊 2009年1月 省级27 完善甘肃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 论文类 孟令余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09年5月 省级28 从美国金融产品创新中吸取教训 论文类 孟钊兰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09年1月29 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业影响分析 论文类 孟钊兰 时代金融 2009年4月30 关于规范第三方存管业务的思考 论文类 孟钊兰 甘肃金融 2009年1月31 论我国设立社区银行存在的障碍及对策 论文类 王艺静 时代经贸 2009年7月32 我国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论文类 王艺静 金融经济 2009年7月33 (1)金融结构理论的演进与启示 论文类 郭冬梅 《发展》 2009年4月 省级34 (2)甘肃金融结构优化问题探讨 论文类 郭冬梅 《发展》 2009年5月 省级35 财经类高校开设信用管理专业的实践思考 论文类 黄萍 《黑龙江教育》 2009年10月 省级独立36 保险纠纷中仲裁的优势及推广中应注意的问题 论文类 裘红霞 现代商业第15期 2009年5月 省级37 金融危机下我国村镇银行发展问题探析 论文类 裘红霞 决策与信息 2009年7月 省级38 小额保险业务的国际比较与我国的发展 论文类 张宗军 金融发展研究 2009年3月 省级39 我国地震保险商业化困境与选择 论文类 张宗军 广西金融研究 2008年10月 省级40 论我国小额信贷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及对策 论文类 徐立新 《社科纵横》 2009年第7期 省级及以

晋书 傅玄传

庆阳地区古称北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在很早以前,周人就在此建治。秦始皇统一六国,始治郡县,庆阳地区乃为北地郡。在这块黄土地上曾经出现过许多优秀的历史文化名人。东汉大哲学家王符,被称为“后汉三贤”之一,其著《潜夫论》流传深远。明代著名文学家李梦阳,被誉为明“前七子”之首,其书《空洞集》影响深广,他们都在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而魏晋之时的傅玄也是其中之一,他的不朽之著《傅子》及其乐府诗赋,同样在中国思想史和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晋书·傅玄传》称,“傅玄,字体奕,北地泥阳(即今甘肃宁县)人也。”虽为“显贵”,然著述不废,著作甚富。其“撰论经国九流及三史故事,评断得失,各为区例,名为《傅子》,为内外中篇,凡有四部六录,合百四十首,数十万言,并文集百余卷行于世。”备受时人及后人一致称赞。唐房玄龄撰《晋书》借晋司空王沈之言称道:《傅子》所论,“言富理济,经伦政体,存重儒教,足以塞扬墨之流遁,齐孙孟于往代。”将其与孟子、荀子并驾齐驱。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亦说:《傅子》所言“皆关切治道,阐启儒风,精意名言,往往而在,以视《论衡》《昌言》皆当逊之”。将其学术地位提高到王充《论衡》及仲长统《昌言》之上。正因为如此,晋武帝曾有诏说:傅玄“所陈便宜,言农事得失及水官兴废,又安边御胡政事宽猛之宜,申省周备,一二具之,此诚为国大本,当今急务也。”甚至就连清乾隆皇帝也称赞傅玄《傅子》“制事有良方。”然而,自南北朝以降,傅玄《傅子》散失甚多。所以,《唐书·经籍志》,《宋史·艺文志》及《崇文总目》等史书对傅玄《傅子》的记述都远不及《晋书·傅玄传》所言之数。直到清代,才有人开始对傅玄《傅子》的残篇搜集整理。清人严可均在数十年间花费很大气力,从《太平御览》、《北堂书钞》、《初学论》、《艺文类聚》、《群书治要》、《意林》等文献中钩稽出傅玄《傅子》残篇六卷,编入他所校辑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一书之中,前两卷为诗赋,后四卷即《傅子》。所辑较完整的政论二十余篇,史评史料数十条,才是傅玄《傅子》有了一个比较完备的文本。
《晋书·傅玄传》说傅玄死时“六十二岁”,未明其生卒之具体时间。据已故学者陆侃如先生考证,傅玄当生于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卒于西晋武帝咸宁四年(公元278年),是一位魏晋之际的历史人物。《晋书·傅玄传》言“玄少孤贫,博学善属文”,魏齐王芳正始初年,年仅二十出头的他就被州里举为秀才。正始六年选入著作,与著名“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共撰《魏书》。后任弘农太守,领典农校尉,“所居称职”。曹魏末年,司马昭设立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被封为鹑觚男爵,任晋王司马炎的散骑常侍。晋武帝时,晋为子爵,加附马都尉,官历御史中丞、太仆、司隶校尉等。可见,傅玄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于曹魏时代,入晋步入“显贵”之后只仅活了十二年就死了。但他仕数朝、官六卿,对魏晋之际特别是晋初所面临的社会矛盾却了如指掌,明察秋毫。因而,为维护西晋王朝的长治久安曾提出过诸多切合时宜的建议和主张。诸如傅玄提出“国以民为本”。他认为欲求国治,必先安民。欲求安民,必先富民。在他看来,“民富则安,贫则危。”“民富则安乡重家,敬上而从教。贫则危乡轻家,相聚而犯上。饥寒切身,而不行非者寡矣。”而富民之要则在于“上息欲”。他说:“上欲无节,众下肆情,淫侈并兴,而百姓受其殃毒矣。”故“不息欲于上,而欲使下之安静,此犹火焚林,而索原野之不凋废者难矣。”为此,他明确告诫为治者,“安民则惠,黎民怀之,其为治之要乎。”又如傅玄认为“治国有二柄,一曰赏,二曰罚。赏者政之大德也,罚者政之大威也。人之所以畏天地者,以其能生而杀之也。为治审持二柄,能使杀生不妄,则其威德与天地并矣。”所以,他说“民之所好莫甚于生,所恶莫甚于死,善治民者,开其正道,因所好而赏之,则民乐其德也。塞其邪路,因所恶而罚之,则民畏其威矣。……故夫威德者,相须而济者也。”若“独任威刑而无德惠,则民不乐生。独任德惠而无威刑,则民不畏死。民不乐生,不可得而教也,民不畏死,不可得而治也。有国立政,能使其民可教可治者,唯威德足以相济者乎。”提出了德威相济、礼法并用的为治方略。再如傅玄倡导“国以贤兴。”他说:“贤者,圣人所与共治天下者也。故先王以举贤为急。”又说:“君不独兴,必有良臣。”“况帝王之佐,经国之任,可不审择其人乎。”充分肯定了贤能之士对于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作用。正是基于这一看法,他对魏晋时代世家贵族嫉贤弃能,以世族门弟取人,而又口口声声“称古多贤,患世无人”的九品中正制度提出批评:“贤能之士何世无之,何以知其然,舜兴而五臣显,武王兴而九贤进。齐桓之霸,管仲为之谋。秦孝之强,商君佐之以法。欲王则王佐至,欲霸则霸臣出,欲富国强兵而富国强兵之人往,求无不得,唱无不和,是以知天下之不乏贤也,顾求与不求耳,何忧天下之无人乎。”真可谓见地深刻,一针见血。正因为如此,傅玄及其《傅子》备受历代政治家和学者们的一致推崇。唐初谏仪大夫魏征为了给唐太宗提供“先王得失”之借鉴而编纂的《群书治安》就大量收录了傅玄《傅子》的政论和史论。中唐马总以旨在“上以防守教之失,中以补比事之阙,下以佐必文之绪”而编纂的《意林》,又再次选录傅玄《傅子》的大量政论,可以想见,唐代统治思想中必然渗透着傅玄的为治思想,傅玄的为治思想是唐统治者选择其为治之术的思想来源之一。由于唐统治者对傅玄《傅子》的推崇,唐以后历代官家私家藏书均有对傅玄《傅子》的抄录和引述。《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以及《唐书·经籍志》、《宋史·艺文志》、《崇文总目》等典籍和史书中均有傅玄《傅子》的篇章或记述。可以说,傅玄及其《傅子》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
傅玄《傅子》及其思想在中国哲学史,文学史和经济史上亦有其重要地位。在哲学上,傅玄基本上倾向于朴素唯物主义。他认为“元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元素。他说:“浩浩元气,遐载太清,五行流迈,日月伐征,随时变化,庶物乃成。”又说:“昔在浑成时,两仪尚未分,阳升垂清景,阴降兴浮云,中和合氛氲,万物各异群。”以“元气”始分阴阳说明自然宇宙万物的生成和演化,发展了汉以来元气一元论的宇宙论,开了魏晋南北朝神灭论的先河。在文学创作上,傅玄着力于汉以来乐府歌辞的创作。乐府诗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其创作在傅玄之前还是非常有限的。今存汉乐府诗歌仅有三四十首。到了魏晋时代,尽管被傅玄早一辈的曹氏父子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终生倾力于乐府歌辞的创作,但今存的乐府诗,三曹合计也不及百篇。与傅玄同时代的阮籍没有乐府诗传世,嵇康也只有少量的乐府诗。比傅玄晚一辈的张华也只有十多首,陆机也不过四十来首。而据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收录傅玄乐府诗八十余首和清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收录傅玄乐府诗一百二十多首来看,傅玄是今存乐府诗创作数量最多的一位乐府诗人。所以,清沈德潜辑《古诗源》评论说“休奕诗,聪颖处时带累句,大约长于乐府”。刘勰《文心雕龙·乐府》更谓:“逮于晋世,则傅玄晓音,创立稚歌,以咏祖宗”。在经济思想方面。傅玄以民为本的分民定业论,以客观需要决定税赋的财政论,以提倡节俭,反对浪费的消费论,以重视农业,强调兴修水利的农业生产论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可以看出,傅玄是以其卓越的才华称著于魏晋,是魏晋时代一位杰出政论家、思想家和文学家。
傅玄及其《傅子》的思想属性,尽管《晋书·傅玄传》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一再称其“存重儒教”,“尊贵儒学”,“阐启儒风”。而事实上并非纯儒,在他的思想中表现出了明显的杂家倾向。他倡导儒学礼乐的教化作用,见其思想中儒学礼教占重要地位;他注意刑法,倡导德威相济,礼法并用,无疑受到汉代陆贾、贾谊、董仲舒的思想影响;他强调观行重事,主张考绩,又可窥见先秦荀子、汉代王充的思想痕迹;他关于元气始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论似乎同东汉王符有其一定联系。而且《周易》之学、黄老思想均在傅玄《傅子》中有所表现。因此,博采众家之说,兼融并蓄,自成一家之言;论学致力于经世济民,论政力切时弊,无空疏浮泛之辞乃傅玄及其《傅子》的基本特征。从《傅子》的文风来看,朴实无华,义理雅正,雄辨有力,流畅通晓,逻辑严紧,尤其辨风是傅玄《傅子》的重要风格。从文章的表现手法来看,引物连类,论事以喻,以近及远,以微阐幽是傅玄《傅子》的重要特点。他勤奋好学,刚正不阿,关心生产,注重人才,同情人民的疾苦,重视国家的统一等思想和品格,以至于在今天,仍然对于我们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傅玄其人其书及其思想,自古及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在历史上唐房玄龄撰《晋书》首立《傅玄传》,开了历史上傅玄研究的先例。房氏的《傅玄传》全面介绍了傅玄其人及其事迹和学说,为人们认识和了解傅玄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资料。房玄龄是历史上傅玄研究的第一人。与房氏同时代的魏征编纂的《群书治要》,首开了后世历代官家私家藏书抄录引述傅玄《傅子》的先风。清《四库全书》更认为傅玄《傅子》的学术成就远远超出他同时代的所有学者,就连汉代王充的《论衡》和仲长统的《昌言》也不能与之相比。尽管其说未必妥当,但由于突出了傅玄及其《傅子》,这就引起了人们对于傅玄的关注。清人严可均编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从浩如烟海的典籍和文献中辑录傅玄《傅子》四卷,诗赋二卷以及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清丁福保《全汉三国魏晋南北朝诗》、清沈德潜《古诗源》均为人们认识了解和研究傅玄及其思想保存了珍贵的文本。当然,事实求是的讲,对傅玄及其思想的研究是从新中国建立以后才开始的。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半个世纪当中,傅玄研究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据现有资料看,仅有《傅玄秦女休行本事考》一文见于《经世季刊》二卷三期外,我们还再找不到有关傅玄研究的只言片语。新中国成立以后,学术界一些老前辈诸如侯外庐、胡寄窗、游国恩等先生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把傅玄纳入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之系统,进行了科学的研究和评论,揭开了傅玄研究的序幕,开拓了傅玄研究的领域。
1950年,侯外庐先生的《中国思想通史》出版,该书第二卷第十八章第三节“魏晋佛老思想的分野与儒道两家神灭思想的兴起”中以“傅玄—杨泉的学派及其神灭论思想”为标题,介绍了傅玄的哲学思想。该书说道:“南北朝时期,反佛的神灭论者,多是与道家混合了的,或吸收了道家思想中科学精神的儒家,这种学风实由傅杨开其端绪”。1957年《中国思想通史》修订再版,其第三卷第八章第三节“魏晋佛老思想的融合与分野,儒道两家神灭思想的兴起”中再以“傅玄—杨泉的学派及其神灭论思想”为标题,明确提出傅玄是唯物主义者。该书言道:“傅杨的‘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气也。’‘九州之外皆水也’的观点能吸收当时自然科学成果来说明宇宙,既不陷于虚无飘渺的玄想,也没有附加神秘的内容,这正表明他们是唯物主义者。”并说:“在佛教与老庄的神学思想盛行的时代,能够保存进步神灭论的遗产,自属难能可贵。”肯定了傅玄在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1966年,胡寄窗先生的《中国经济思想史》出版,该书第二卷第七章“公元第三、第四世纪的经济思想”的第二节以“傅玄的经济思想”为标题,从“分民定业”,“财政观点”,“农业问题”,“货币概念”等方面全面论述了傅玄的经济思想,并评论说:“傅玄的经济思想,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要算接触面比较广阔的。”肯定了傅玄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1963年,游国恩先生的《中国文学史》出版,该书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二章“西晋文学”第一节以“傅玄张华”为标题,介绍了傅玄的文学思想及其影响。游国恩先生说,“傅玄以乐府诗见长。……一部分乐府诗却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传统,反映了社会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其中尤以反映妇女问题的作品为最突出。……颇有汉魏风骨。”“傅玄的一些描写爱情的小诗有着较高的艺术成就。……傅玄的这一类诗善用比兴,构思新巧,语言情深,清丽可喜。”肯定了傅玄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在学术界前辈拓荒性研究的基础上,1961年6月23日《甘肃日报》发表署名苏丰、江夏的《晋初诗人傅玄》的专题文章,这是建国以来傅玄研究见诸于报刊的唯一一篇专论。1963年,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史专家,北京大学教授张岱年先生在中华书局出版的《文史》第三辑上发表题为《<物理论>与<傅子>是否“一家之学”》的专论,首次对侯外庐先生的“傅杨学派”提出争鸣。张先生认为,“杨泉的《物理论》与傅玄的《傅子》本来是不相干的,二家思想也是泾渭有别的。”他根据清人严可均与叶德辉的考证,指出“没有什么理由认为二书是不清楚的。”强调“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来认定杨泉的学说和傅玄的学说是一家之学。”这是建国以来国内傅玄研究公开见于学术刊物的第一篇争鸣文章。改革开放以来,傅玄及其思想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1979年,赵光勇先生在《陕西师大学报》第二期发表《傅玄论》;1980年,穆长青先生在《甘肃文艺》第十一期发表《傅玄》;1981年,魏明安先生在《甘肃师大学报》第二期发表《傅玄是太康作家吗》;1984年,穆纪元先生在《甘肃社会科学》第五期发表《傅玄的美学思想》;同年,赵以武先生在《甘肃社会科学》第二期发表《论傅玄的乐府诗》;1992年,高新民先生在《庆阳师专学报》连续发表《傅玄及其“傅子” 》、《傅玄<傅子>的写作时代及其思想辨析》、《论傅玄的政治思想》等;刘治立先生先后在《史学研究》1998年第2期发表《傅玄及其史学》、在《成都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发表《<傅子>与<三演义>》、在《洛阳师院学报》2000年第3期发表《傅玄与魏征合论》、在《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发表《傅玄教育观评析》、在《固原师专学报》2001年第5期发表《傅玄作品中的易理》、在《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发表《傅玄的以德治国思想》、在《史学论丛》第10辑发表《清代学者的<傅子>研究》;2003年,辛志凤先生在《古籍整理研究学刊》发表《傅玄及其<傅子>》。继而,兰州大学教授魏明安先生的《傅玄评传》1996年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陇东学院教授高新民先生的《傅玄思想研究》1996年由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陇东学院副教授刘治立先生的《傅玄<傅子>今注今译》也将在近期出版。至此,可以说,傅玄研究日趋活跃,呈现出了令人可喜的局面。
特别需要提到的是,解放以后,为了继承和弘扬我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中华出局将傅玄《傅子》中的《马先生传》选入《中华活页文选》,并作评价。后又一度将其选入高中语文教材。1980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著名文学家大辞典》,比较详尽的介绍了傅玄的生平、事迹及其著述。1984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已故学者陆侃如先生的《中古文学系年》,对傅玄的生平进行了系统考证。同时,新版《辞海》哲学分册和文字分册均收有傅玄辞条。而且,近年来庆阳地区也编辑出版过许多普及性读物,其中也多次提到傅玄和他的《傅子》等等。这就为人们认识和了解傅玄提供了广阔的渠道,知道傅玄名字的人越来越多,读其书想其人的读者日益增长。
我们相信,随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深入发展,随着西部大开发和庆阳大发展,傅玄及其《傅子》研究必将取得新的成果。庆阳的腾飞与发展必将为傅玄及其《傅子》的研究创造新的机遇,而傅玄及其《傅子》的研究亦必将为庆阳的文化繁荣增添新的亮点,我们应该读读.谢谢!
回答者:郭乃之1 - 童生 一级 3-2 18:57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谢谢相关问题
• 谁能给我详细介绍一下《三国志》5虎上将里的魏延?
• 对《三国志》一书贡献最大的人是谁
• 三国演义
• 吴蜀时期的南方初步开发资料!!!!!急用
• 帮忙找关于关羽的史书中的评价
其他回答 共 11 条
傅 玄:字休奕(217-279),北地泥阳(今陕西省耀县)人,西晋时哲学家、文学家,可算是傅姓族人有史以来最有学问的名人。其学问渊博,精通单律,于诗擅长乐府。在哲学上,把自然和人类历史都看作一种纯粹的自然过程,批判了有神论的世界观和玄学空谈。著有《傅子》等集传世,在晋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卒后被追封为清泉侯。
回答者:wenqiang_j - 门吏 二级 2-24 02:33
傅玄
《傅子》:晋傅元撰。玄字休奕,北地人。官至司隶校尉,封鹑觚子。《晋书·本传》称元撰论经国九流及三史故事,评断得失,各为区别,名为《傅子》。为内、外、中篇,凡有四部六录,合百四十首,数十万言行世。元初作内篇成,以示司空王沈。沈与元书曰:省足下所著书,言富理济,经纶政体,惟重儒教,足以塞杨、墨之流遁,齐孙、孟於往代。其为当时所重如此。
回答者:左左·右右 - 试用期 一级 2-24 02:37
傅玄
回答者:answeriori - 初学弟子 一级 2-24 11:03
傅玄,字休奕,公元217年生于北地郡宜阳,即今铜川市耀县。出身于官宦家庭,是西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幼时,父被罢官,同逃难河南,“专心诵学”。“性刚劲亮直,不能容人之短”。清高、孤赏、不落俗尘,同情农民。举秀才后,选为著作史,“撰集魏书”。再迁弘农太守。精心政务,忠于职守,数次上书,陈说治国之策,指出弊端。因政见超众,奏章明析,封鹑觚男”。

晋武帝即位,进傅玄“爵为子,加附马都尉”,与散骑常侍皇甫陶共掌“谏职”。傅玄以锐敏的眼光,提出在阶级、民族矛盾的实际情况下,应以“舜之化,开正直之路,体夏禹之至俭,举清远有礼之臣,以敦风节;未退虚鄙,以征不恪”。武帝赞同后,化针对晋社会依靠氏族,封官许愿,任人唯亲唯势,机构庞杂的情况,提出要以才录官,考察官员政绩,减少机构,使宦不废职于朝,国无旷官之累。又针对农业衰败,弃农商,富豪子弟游手好闲,不学无术的情况,提出“尊儒尚学,贵农商贱”。武帝甚悦,拜为“侍中”,成为近臣。
傅玄

公元268年,傅玄最有名的“五条政见”,针对当时水旱灾的情况,表达了他重农爱民的政治主张及反对“天命”的唯物观点,晋武帝十分赞许地说:“所陈五事,言农事得失及水官兴废,双安边御胡政事猛宽之宜,申省周备,一二具之,此诚为国大本,当信急务也”。乃下令按“五事”办理,并加傅玄为太仆。

傅玄一生,喜爱读书、写书。虽显贵,而著述不废,撰论经国九流及三史故事,共四部、六录,一百四十卷,数十万言。与文集百卷全为一书,起名《傅子》,刊行于世。文辞之美,深为世人所赞,足可以与《杨子》、《墨子》、《孙子》、《孟子》齐名。278年,卒于家中,年62岁,谥号“刚”,追封“清泉侯”。

参考资料: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