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基本情况
时间过的好快,没想到今年轮到自己写经验贴。
先说一下自己的本科情况,双非理科院校的英语专业,三跨重大,一战上岸,初试总分402(专业课132\121)
我在大二下学期就明确自己要考研,大二暑假的时候已经开始看书了,大三上学期看完了基础的几本书,(《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教程》《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因为当时是按着厦门大学的参考书来的,还看了两本广告学的书)虽然可能没有记住什么,而且是龟速看书,但是对于一个跨考生来说,起码知道了这门学科在讲什么,心里有个数。
参考书目:
初试复习经验
01英语
首先,英语重要的是基础部分,也就是对单词量的考核,这一环节的重要性会在未来的做题实践中得到凸显。建议学弟学妹们尽早开始巩固单词,将每天背诵单词纳入自己的学习规划。在背诵完一轮考研必备5500词之后,同学一定要多次巩固,不可一蹴而就。
其次,关于长难句的学习也非常重要,同学们前期可以先跟随考研名师,如刘晓艳老师或唐迟老师进行语法学习,然后在做题的过程中有意识的标注自己不熟悉的长难句,尝试自己翻译。建议不要整片文章逐词翻译,这样浪费时间不说还没有效率。
再次,要重视真题演练。练习真题的过程中我们要养成一种考试的“手感”,拿真题的罗辑思维来强化我们自己的考试思维,可以多看答案的解析,理解出题人的用意,这样才能抛弃我们“中式”的做题思维,理解题目背后的深意。
最后,在冲刺阶段要开始背诵作文,积累不同话题的万能句型。背诵一事不可拖延,因为后期背诵压力会非常大,建议同学们一定要早点开始背诵,学有余力的同学们还可以练一练自己的英文字,保证书面整洁美观。
02政治
首先,政治在前期无需花费太多精力,正式准备政治从暑假开始。作为入门课,徐涛老师的授课视频值得一看,主要是对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日后的背诵工作打好基础。
其次,复习政治的时候要重视选择题的部分,我认为选择题是最能拉开差距的部分,平常在看书的过程中要注意梳理,可以不用专门死记硬背,但一定要有心整理积累,政治的很多知识点都过于琐碎,如果忽略这一步,选择题的正确率会大幅度降低。
最后,政治一定要把肖秀荣老师的押题卷背诵熟练,上了考场,脑袋里要能做到迅速反应、活用材料、条理清晰。
03专业课
首先,文科类的复习通常就是一个字——背。背诵了内容才能形成自己的内容库,进而才能有逻辑的答出一道题目。所以,专业课前期的准备工作需要我们熟读起码三遍课本,清晰明了每本书都在讲什么方面的内容,明白每个章节可以出什么考题,在熟悉的基础上展开背诵。
其次,背诵也不能是毫无章法的死背。先是在熟悉和理解的基础上开始背诵,第一遍先背框架“枝干”,第二遍背往其中填补“血肉”,最后再积累课外的内容进行拔高。背书切忌拿着书通篇死背,要巧用辅助记忆方法,如制作背诵卡片,知识点树状图,同学间互相提问抽背等都是不错的方法。大家如果在考研复习过程中有困难的话,也不妨报一个辅导班,针对性强,上课时间可以灵活协商,课下还可以免费答疑解惑,对考研初复试应试备考这块的帮助是非常明显的。
此外,背和写始终都要紧密结合。背诵是知识点输入的过程,然而检验内化是否合格的标准就是自己动笔输出,因此,要注重实践答题的过程。在答题的时候,可以检测我们知识点的熟悉程度,可以帮我们理顺答题逻辑,经典题目还可以单独整理为背诵专题供我们以后答题的参考。
再次,我想强调一个我们文科的同学经常忽视的习惯,就是整理总结归纳的习惯。很多同学通常就是背完打击,排斥复习,因为复习的过程中就会发现自己的遗忘率非常高,很多同学害怕面对这一点,因而逃避复习总结。但是,复习总结和归纳的习惯,会很好的帮助我们巩固知识点,帮助我们形成“问题意识”,遇到值得拓展的内容,这一习惯会催使我们主动去学习,去查找更多相关内容,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
最后,建议同学们在平日的学习中就养成书写美观的好习惯,在考前多进行考试模拟,把握好时间进度,千万不要让书写难看或者答题时间不够而丢分的遗憾出现。
参考书:
①《新闻学概论》(第七版)-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年出版
②《传播学教程》(第二版)-郭庆光
③《外国新闻传播史》-郑超然等著
④《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三版)
⑤《时评写作十六讲》-曹林-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出版
⑥《新媒体广告》-黄河、江凡、王芳菲著
⑦《网络传播学概论》(第四版)-彭兰
关于复试准备
复试的成绩虽然只占比30%,但请同学们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因复试被刷或因复试成功逆袭的人比比皆是。
在复式复习的过程中,我们因比初试复习时的难度增大,在初试时多是以书本为主,到了复试阶段就要以论文为主。同学们一定要关注我们传播学四大刊,即《现代传播学》、《国际新闻界》、《新闻大学》、《新闻与传播研究》,多阅读前沿论文,拓展自己的眼界,积累新兴的知识,在答题过程中惊艳到老师。
此外,复试的准备过程当中一定要多开口练习,模拟对话的环境,以免未来复试之时,面对老师紧张到话都说不流利,这样老师对你的印象会非常差。同学们可以两两结伴,提前半个月就开视频电话互相练习口述答题,一定会有所帮助。
关于选校
大二暑假的时候一个本科就是新传的朋友推荐了老师,也是我第一个关注的新传考研类老师,也才知道原来考研也可以有陪伴学习。也许是第一印象,我就认定了考研,在大三寒假的时候,开始跟着老师听课。学长的讲课风格我真的太爱了,于是毫不犹豫地就决定一定跟学长的课!
因为毕竟报班真的是一笔很大的开销,自己犹豫了好久好久,没有告诉爸妈,把存的压岁钱全拿了出来,决定为自己博一把。对于一个跨考生来说,我没有四年的基础,如果全靠自己,我真的没有信心。
期备考
到暑假的时候基础课程也基本结束了,虽然每周都会跟着课程背书,但是毕竟是第一轮,背了很容易忘记,于是开始正式背第二轮基础。暑假结束我把基础部分背了三遍,基础课也听了三遍。
暑假开始之后不久实务课也上线了,虽然我是个文科生,但是改消息,尤其写评论真的巨头疼,这也是我最怕的地方。但是上了大伟学长的第一节评论课,我就觉得哇好清晰,原来还可以这样,文笔不好也没事,我们需要的是套路和杠精精神!
大伟学长上完课会每周布置作业,还有专门的学长姐批改,批改的红字比我写的内容还多。一定要从批改中积累经验,保持手感!争取每周都要练习一篇消息和评论,这是我血的教训,因为九月开学后,自己本专业课程多,然后就莫名放松了自己的实务,尤其是评论!说来也幸运,今年重大评论题是人工智能主播,要不是在热点班讲过,以论述题的形式背了,不然肯定完蛋。一定一定要好好抓自己的实务!!
说到热点班,这是我最爱的课,每次上课都能从大伟学长那里听到对于社会热点现象的各种解读,惊叹大伟的知识储备之余,他还会教我们搞笑(高效)的记忆方法!(当然也会时不时撒个糖,大饼味道的大伟学长,嘻嘻嘻嘻嘻)因为那个时候已经开学了,自己没有时间听直播课,但是听录播也会至少听两遍,但是还是建议大家最好听直播课,因为那种感觉是不一样的,上课你可以和大家互动,而且跟着大伟学长一起思考,更能锻炼自己,虽然录播可以倍速,但是效果可不会倍速噢。
九月我也正式开始背热点讲义,因为自己特别容易忘记,于是我就按照专题,用遗忘曲线背书,一个月我可以把一个专题背五遍,我的记忆力真的不行,到十月下旬,发现前期背过五六遍的内容还是忘,焦虑突然就来了,这里提醒大家要边理解边记忆,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最好,这样不容易忘记。我就是太死抠讲义,所以事倍功半。✨
最让我崩溃的是答题班,答题班刚开始的时候,自己虽然也在努力跟紧背热点,但是发现自己完全没有框架,背的东西很散,不知道怎么用到答题里,写一道题边看讲义边写要花一个小时,我的情绪在那个时候崩了,就感觉已经这个时候了,为什么我还是记不住内容,写不出来题目。其实大家一定要稳住,相信量变一定会引起质变,这个时候答题班的时间其实刚刚好,不用太焦躁,时间完全够,跟着大伟走,不要松懈就可以的!
答题班的笔记我建议大家要手写框架,让框架装在脑子里。内容可以打印出来,然后找A4纸改写的写上去,该贴的贴上去,做个考研省钱小能手,毕竟肖老爷子也还等着我们。答题班后期你会发现自己可以写出东西来了,经过这么久的训练和积累,这个时候拿出真题,发现自己可以写了!超级兴奋有没有!
11月12月真的是我最最黑暗的日子,前一段时间一直抓着热点背诵,有点忽视基础了,发现背的一点也不好,于是又开始继续拿起基础讲义背。真怕我的遗忘速度追上我的记忆速度(但是事实确实如此),我每天要做到面面俱到才能安心,我在国庆节之后就是每天6点20起床,然后6点50之前到达食堂,开始背基础讲义一个小时,8点到达图书馆,开始背热点,差不多背完遗忘曲线的计划,如果那天任务不太多,就再加个新专题。
背不下去就会看政治,要么听课要么看书,换个思维。中午11点50吃饭,12点20又回去图书馆,先不忙睡觉,会继续背半个多小时基础,然后趴在桌子上睡十分钟(其实根本睡不着,但是趴着休息一下是很必要的!要让大脑经尽量放空!即使睡不着,但是爬起来精神是不一样的!)下午因为我还要上课,所以安排的比较灵活,有时候会上网积累一下评论,有时候就练习写实务。
有时间的话我还会继续背书,背新闻史,新闻史是8月开始背的,暑假结束前背了两遍中国新闻史。没错,就是一个妥妥的背书机器。晚上吃完饭我会先看一会儿政治,差不多一个半小时。然后背一个小时新闻史,因为我晚上精力就不太好了,所以在图书馆闭馆前一个多小时我主要会听大伟的课,整理答题班的笔记。基础热点答题完全可以涵盖考试内容,只要认真了,上了考场就是拼手速。
✨政治学习
政治正式开始是7月,我用肖秀荣的书配徐涛的强化课,暑假结束看完了马哲,毛中特。9月底结束了政治第一轮,也做了一千题,其中马哲和毛中特做了两遍。做题一定要总结自己的易错点,我易错点都写在一个本子上,多回顾。然后第二轮看腿姐技巧班,也练了腿姐的选择题。
11月开始正式背政治大题,用腿姐的背诵小册子,跟着腿姐的课程每天带背,要是时间来不及的同学,可以选择最后只背肖四,但是做足准备才好!肖八是十二月开始的,不敢练多了,怕自己后面没题可练,也练了腿姐的四套卷子,一定要在最后一个月保持手感,每天练习一套,我肖四肖八选择题写了两遍,最后基本能达到选择题40分左右。热点也跟了腿姐,其实三位老师都可以,腿姐就是更有逻辑,背的内容更少,她有帮你背书的技巧,所以我主要跟着腿姐背。但是今年肖爷爷太神了,有点后悔没有好好背肖四。
因为自己是英语专业,所以没有怎么练习英语,把时间主要匀给了专业课,但是今年突然题难了,所以大家一定不要放松!
✨在最后
最后,一定一定要坚持呀!我在暑假的时候也坚持6点50起床,晚上学习到12点,每天用番茄TODO打卡学习,暑假每天平均也能专注9个多小时。从国庆收假,就每天6点20起床,坚持到了考试那天,没有一天不是这个点起床的,平均每天专注10个多小时,基本没有给自己休息的时间。最后两周真的很难熬,每天闹钟一响,脑子里就给自己打气“坚持坚持,马上就可以不用这么早起床了!”
最后一两个月感觉自己就像个机器人一样,每天重复重复,感觉自己不像个地球生物���,但是不敢停下。最后一次真经开班会,也没来得及参加直播,放着2倍速听录播,大饼给我们打气,那个时候自己都哭了,感觉自己能一直跟着真经真的太好了。
看到自己进了目标院校的名单,你就知道一切都值得!
看外国新闻app推荐
1、BBC News app
个人化新闻功能超级棒
英国广播公司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国际权威新闻媒体,BBC NEWS App不只让你掌握全球重要新闻,同时也可用来训练英文听力与阅读能力。
特色:
阅读与接收最新与突发新闻;
个性化新闻挑选设定,添加喜爱的新闻主题;
个性化新闻优先显示在首页,快速寻找感兴趣的新闻,最多人阅读和观看的新闻列表;
24小时全天候BBC World Service 电台广播。
2、Daily Mail Online
通俗的英文新闻
除了BBC之外,英国每日邮报也是当地家喻户晓的新闻媒体,内容比较通俗,当然少不了名人与演艺明星的八卦新闻。如果看腻了一般比较严肃话题的新闻,换个口味,试试看Daily Mail 的英文新闻,或许阅读起来真的会较有趣又具吸引力。
特色:
每天超过15个分类800篇原创新闻故事与图片;
可下载离线阅读;
自定义选择你喜欢的分类新闻文章。
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本科北方某不知名二本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一战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初试400分,英语二84,政治75,专业一116,专业二125。现已成功上岸,准备考研的过程是对个人学习方法、耐心耐力、心态情绪的多方面考验。下面是我的一些经验总结,希望能对学弟学妹们有一些帮助!
关于择校
当时三四月份刚开始准备考研的时候,有去问过老师关于择校有没有什么建议,得到的建议是,可以考虑特别喜欢的城市或特别喜欢的大学,但是水平是要在本科之上的。老师说专业课的难度都差不多,重要的是看你的竞争对手是谁。我觉得非常具有参考价值,喜欢的城市或学校是考研后期坚持下去的动力,而竞争对手的预判则是考研成功率的重要指标。当时我浅浅思考了一下,决定选择北京的学校。当然,除了向老师询问建议,我还通过在百度,小红书等地方搜索经验帖的方式,找到了另外一些指标作为参考,比如说参考书的数量、与目标院校真题的眼缘、目标院校老师的研究方向和风格等等,最终确定了我的目标——北京师范大学传播学学硕。北师大的参考书数量适中,而且对于新闻史的考察很少,近几年基本没有考察过,并且北师大新传院的研究方向比较前沿,学风活泼,简直就是梦中情校,所以便选择了北京师范大学。
下面是我的复习经验:
英语部分:
单词:英语学习单词是重中之重,已经是老生常谈。单词的背诵越早开始越好,过的遍数越多越好。我大概是从2月份开始背单词,使用的是墨墨背单词,每天设置定量的单词数,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进行合理调整。一直到考试的前一天我都有进行单词的背诵,有时候实在背不下来或者感觉自己背诵状态不佳时我会将单词写在小纸片上随身携带,在闲暇时间进行背诵。
阅读:阅读在三月早期,可以买专项的训练,查漏补缺,错了的题目,看自己错在哪里。如张剑的英语阅读150篇。
进入暑期7、8月份,开始研究英语真题,英语阅读需要好好研读。我自己的方法是从暑假准备,做每一篇阅读,做了对答案,然后对于错了的,先不看分析,而是直接自己再反复的研读文章,再次做,然后再次对,看是否正确了。最后就是综合文章答案后,开始分析每一篇文章的句子、单词,基本上要做到全都。这个过程可能得花很多时间,每篇阅读可能有的时候都得两三个小时,但是经过这样的流程以后,你对单词、句子的把握能力会极大的提升,因此对于后面的阅读和完型就会相对轻松很多。同时记住,每次分析一篇文章的时候,都记住进行滚动式的学习。在开始新的一篇的时候,把前面学过的先温习一遍,这样可以加深印象。
整个阅读的过程需要反复,但是坚持第一阶段最难,大概在9月份可以完成刚说的第一阶段,然后从10月开始,就可以滚动阅读真题的第二次学习了,在这个过程中,你理解文章的大一就是小意思了,那么你需要做的就是研读真题的出题风格和你的易错点。然后回到原文进行分析。
真题的阅读大概分为这样几个类型,原因类、主旨类、词义类、句子意思理解(细节考察)、引语等。这样,大家在后期阶段研究真题的时候,就可以对每一篇阅读,进行归类学习,同时,对于自己曾经做错的进行查漏补缺,并掌握好解答每一个类型的题目的技巧。
完型:完型的做题,一方面是与阅读是融汇贯通的;另一方面,完形也非常讲究方法技巧。完形考察的主要是名词、介词、动词、连词,搭配偏多,此外也有少量的形容词和副词的考察。一般情况下,在阅读掌握比较好的情况下,完形只要在10月份开始准备,研读好所有真题的完形,具体到每一个空的考察,大家都能够弄清楚,这样大家就可以拿到7—8分。此外,完形还有一个做题技巧就是,完形是10分,20题,但是研究答案会发现,是5个A、5个B、5个C、5个D。大家记得一定要把自己特别有把握的题目给做出来,然后根据答案规律,接下来做自己模棱两可的题目,这样一般都可以多拿分。
作文:我对于作文的学习开始时间比较晚,大概是从12月份才开始的。因为时间比较紧张了所以只是购买了一本王江涛老师的考前预测小册子,加上历年真题的参考答案,这些都是我誊抄作文的材料库。每天我会进行一篇大作文和一篇小作文的誊抄,一方面可以练练字,保持英语书写的手感,另一方面在誊抄完后自主提炼出会用得上的单词、短语与句式。尤其英语二的作文类型化比较明显,不同类型的作文多抄一抄,那种感觉就有了。
政治:
1、参考用书:肖秀荣精讲精练、肖秀荣1000题、腿姐冲刺背诵手册、腿姐冲刺救命班讲义、肖八、肖四(由于对肖大大的信仰,本人是早早预购了肖大大的全家桶,但是在复习过程中发现全家桶是没有必要的)、徐涛强化班课程、腿姐冲刺班课程
2、时间节点:
1月-3月:简单了解
每天花点时间把徐涛强化班简单过了过。因为高中读的是理科,对于政治一窍不通,新传又很卷,政治也需要考很高,所以自己提前看了看,根据我后面的经验这样的效果很不好,后面再解释。
4月-6月:打下基础
这时候肖大大的精讲精练和1000题上市了
,我本来打算每天直接阅读精讲精练一节再做相应1000题,但有的地方直接看书对我这种脑子确实难以理解,又每天看相应徐涛老师的课程和精讲精练再去做1000题,所以寒假的时间本应更多用来看专业课才对。强烈推荐徐涛老师的课程,非常滴有趣,不会犯困,能帮助对政治没有什么底子的同学入门,但是他的语速比较慢课时也比较长,还是要开二倍速比较合适。还有一个问题是很多小伙伴比较疑惑徐涛老师的课程如何适配精讲精练的问题,我个人觉得两人的教材虽然有部分差异,但还是可以互相适配的。这段时间我觉得一定要反复过知识点,因为知识点很碎,过一周就会出现遗忘的情况,而且政治这时候还不应该占用大部分时间,所以还是应该以反复阅读为主,最好是晚上或者自己效率不高时调剂。1000题出错的一定要总结下来,追溯到相应知识点去记忆。一刷错误率很高比较正常,不要灰心。
7-9月:强化提高
这段时间我二刷三刷了1000题,在某些比较难理解的章节或者遗忘比较严重的地方回去重新看了徐涛老师的课。整理错题时只记下来错误的选项那句完整的话就好,这时候二刷三刷正确率高了不少。每天还拿出半小时去记忆精讲精练上的加粗的重点字体,后面各位老师的背诵手册基本也都是这些内容,所以一定要去记忆。
10-12月:冲刺阶段
这段时间我记忆了腿姐的时政总结,做了肖八、肖四,精背了肖四大题。
10月份、11月份各个老师的时政总结就陆续上市了,时政真的超级超级重要,一张卷明面上的时政就那么四个选择题,但实际上夹杂在各种题中的时政内容完全超过了五十分,所以这段时间要反复背诵时政,有些内容不用一字一句,只要你能选出来就好。肖八等模拟卷,时政没怎么看的话这段时间你就会有一种拿来题一做一大半的不会都没见过的窘境,但大量地模拟你会有很大提高,也不要去网上看那些秀成绩45+的话,自己闷头学别让别人搞了心态,我开始肖八选择题也只能答28-30分左右,做肖四的时候已经提高到40分。肖四大题一定要早背,还要按重点顺序去背,网上很多学习博主都会整理重点,多去参考。
专业课部分:
专业课分为:基础+热点+实务几大部分,从这两年的出题来看,基础理论分值占比逐步缩小,更多的是关注业界前沿,但是这不意味着基础不重要,所有的知识都是从基础上逐步扩大的,除了基础外,还要更多地关注热点和前沿,单考背书是无法取得高分的。
新闻学的书籍都大差不差,下面是我用到的书籍(但是不能保证覆盖考试范围,还需自己把握,或者看学校出的) 参考书: 彭兰《网络传播学概论第四版》
(建议重点阅读并且理解背诵,考前只稍微翻了一下结果考到了两道论述题)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
李彬《传播学引论》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
新闻期刊:《新闻与写作》
《国际新闻界》
《现代传播》
《新闻大学》等等 。
时间节点
4-6月:
这段时间每天花很长时间在专业课上,我完成了所有基础书目的阅读和简单的框架,框架真的重要,如果你脑子里没有框架纯粹去背是什么都记不住的。因为没有什么基础,考研也是一场信息差的战争,报班减少了我搜集资料的时间成本,每天除了六小时左右的阅读时间,还要跟班上两小时的课程。对于一个初入茅庐的新人来说,长时间阅读建立框架,也是比较痛苦的一个过程。借鉴了学姐那里的一些框架,和某些笔记的一些真题导向,才让我在纯粹的文字中保持了一些方向。
7月: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这段时间我把学姐那里的笔记框架加上我自己的理解形成了自己的四份笔记:包括新闻学、传播学、传媒经济学、研究方法四本笔记。笔记可以自己做,也可以用别人的,关键是你怎么把它内化成自己的东西。这段时间我开始读论文,从两天一篇到每天一篇,考新传论文是必须要读的东西,尤其是bnu这种偏向学术前沿考点的学校,很多考题的内容就是喻国明等老师的研究方向。读论文也不用一字一句去扣,我们的学术水平还没有那种程度,要抓住核心,比如通过小标题和一些关键语句。这段时间我开始实务的练习,起码一周要写一到两篇,像我这种三跨考生开始写的东西简直不能看,但还是要一点一点扣毛病,慢慢去提高。
8-10月:背诵+专题整理+热点
仍然是每天长时间的背诵,我是个坐着背不住书的人,这段时间每天站的腿都快断了,但好在坚持下来了。背诵真的一定一定要早,10月前一定要背完第一轮,不然根本没法去刷题。我还开始了专题的整理,我是按照一些辅导机构的专题总结去补充完善的,有些东西别人整理的很好可以拿来直接用。做专题是完善自己体系的一个过程,专题整理完后你对题目尤其是论述题会非常有底气。这段时间我会找学姐去批改实务,因为自己是很难发现自己的毛病的。热点我有关注一些机构的公众号,比如考新闻、爱传播、觅游。还略读了土拨鼠的每月热点,看热点不是为了记忆,而是为了培养从中分析传播现象与原理的能力。
11-12月:练习+模考
这段时间我除了保持背诵外,还进行了大量题目的练习。机构也有相应的模考,因为文科考试真的是写到手断,对于我这个之前毫无文科考试经验的人来说是压力很大,第一次模考其实能写完就是胜利,新传起码一分钟写40字吧,中间手不能停。考前一周基本上就不读新论文了,拿来之前的东西去复习就足矣了。
软件和学习App
都2022年了,考研肯定不能只靠笔和纸。手机作为考研路上的一大障碍,不停地侵扰着你的注意力,但是当你合理利用好他之后,他会成为你准备考试的一大利器。
这张图里面是我常用的几个学习的软件。番茄ToDo是用来控制手机使用和记录时间的利器,记录每天每门课程的学习时间,同时能跟其他用户进行比较,算是一个正向激励的软件。默默背单词是我认为比较不错的背单词软件,按照艾宾浩斯记忆模式开始记忆十分有效。CCtalk不用多说,用来上瓦叔的课,他才是我学习App中的灵魂。印象笔记和OneNote都是用来记笔记的App,你也可以用他们把网页版的内容变成PDF保存、打印或者进行分享。
关于心态:
比起很多考研人,我每天学习的时间并不算长,我这样一个惰性很强的人能成功上岸卷王专业,除了良好的心态,离不开开头说过的三点。反内卷的过程让我明白:在备考的过程中我们不能盲目地去卷,学更多的时间并不等于掌握更多的知识,除了要付出时间成本,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也是很重要的。我们不必为了今天只学了xx小时而感到焦虑,更重要的是每天睡前躺在床上复盘今天又学到了xx知识。每一次我为自己掌握多一点的知识由衷地迸发出快乐的火花时,我明白,我离岸的距离又近了一点。所以大家一定要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向着胜利冲吧!
庆祝二战胜利的一副世界著名的摄影作品《胜利之吻》
背景:
1945年8月14日,纽约街头和广场上到处都是庆祝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人群,人们情绪亢奋,素不相识的人也彼此拥抱和亲吻。在时代广场上,一名水兵和一名白衣护士萍水相逢了,他们也相拥在一起,深情而吻。然而两人拥吻的场景正好被摄影师阿尔佛雷德•艾森斯塔德及时捕捉了下来,这一瞬间成了美国《生活》杂志的封面照片。这张照片从此广为流传,被誉为“胜利之吻”。
但是,新闻摄影史上流传了数十年的《胜利之吻》,在20世纪末竟被证明造假,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其说明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吻”,但据照片主人公披露,拍摄时间在1945年5月,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日本投降日还有3个月(当然这幅照片还有摆拍之嫌)。
======================HLL的分割线================================
新闻摄影的审美三态——兼评著名摄影作品《胜利之吻》
《国际新闻界》杂志刊登了一幅图片《瞬间的力量》(同名《胜利之吻》),配文介绍:这幅作品摄于1945年8月14日,它深刻地反映了人类向往和平、痛恨战争的主题,感染了每一位读者,产生了经久不衰的魅力。
此前,《环球时报》在《“世纪之吻”从何来?》的文章中曾披露:“一位名叫吉姆.雷诺尔斯的75岁老人公开承认照片中的男性公民就是自己。照片并非摄于当年8月,而是5月,也就是战胜德国纳粹的日子。”3个月后公布于世,造成了时代背景的错位。
拍摄这幅照片的摄影师名叫阿尔弗雷德.艾森施泰特(Alfred Eisentaedt)。这是他根据《生活》杂志老板的授意,从创意、构图,直至被吻护士小姐身体的姿态,都是经过精心策划的。而作者艾森施泰特却说:日本宣布投降那天,我在时代广场上看见一个士兵沿着大街奔跑,一路上拥抱任何一位成年女性,当他抱住一位白衣护士时,我一口气拍了4张他与护士接吻的镜头。美国《生活》杂志1945年8月第一次发表这幅作品时的文字说明是这样写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吻”。而且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在8月,而不是5月,这也是铁的历史事实。
从以上有关材料来看,《胜利之吻》在真实性与实效性方面是存在争议的。但有意味的是:这幅作品距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了,它仍然在各类杂志的评选中居20世纪最具影响的摄影作品之首。几年前,国外报刊发起寻找该作“画中人”的信息,竟应招了好几位“画中人”,护士太太让问“吻后说了啥”,终于辨出“无言”是真人。直到今天,作品仍在高频率放映,众多读者认为:即使作品与新闻事实不符,也难以忘怀其画面及其感人魅力。这正好应合了艾森施泰特生前的话:“人们告诉我,当我走进天堂后,他们会记住这张照片,也就是说也记住了我”。
为什么春秋代序,读者对作品的钟爱并不减退?甚至淡视事件发生的具体时日或经过,持续欣赏这幅以情理逻辑为基础、相对不真实的新闻图片?这说明作品的背后存在着超越时空的深层次内涵。俄国文艺理论家列夫丘克曾说,每一件作品都会在某一范围的人们中间得到最积极的反响,正是这一作品所提出的问题是他们最感兴趣、最易理解、最有内在需要的。
原创性审美形态
在新闻摄影的策划、拍摄、编辑、赏析等传播环节中,拍摄作品这一环节始终是第一位的,拍摄者植根于原始生活越深,创造的域境就越宽广,作品的原始创新性也越大。可是,拍摄者真正到达了现场,成为了生活事件的观察者,有了对主题的认识,却往往不能拍到好照片。这中间可能有多方面因素,但是,透过《胜利之吻》超越时空而被人们钟爱的现象可以发现,新闻图片传播活动是一种动态的,由创造者、传播者和读图者交相催生的互动效应。在这三维的互动效应中有一种尺度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这就是新闻摄影的审美三态:即现场的瞬间势态,主体的审美情态,认识的象征意态,这三者是作品原始创新的支点。
在这“三态互动递进”的关系中,第一现场势态是构成新闻图片信息的条件,它由瞬时过程、瞬间模式、瞬隙状貌三个成分组成;第二个美感情态是新闻反映社会美的创造性特征,受制于作者与读者的审美感知、审美意识和审美理论;第三个象征意态则是新闻摄影“皇冠上的明珠”,其美感呈现出暖昧状与模糊状,其时空呈现出开放性与层级性,它是对事件本义的抽象化延伸和立体化超越,既具有图片信息的传播价值,也具有人生意义的思辨价值。
如果以“名作”为参照对象,应当承认:在当今新闻图片报道中,往往比较重视图片信息的短平快,而忽视对瞬时过程、瞬间模式、瞬隙状貌的探索;比较注重对摄影对象的纪实抓取,而缺乏自觉的新闻审美意识和审美理论指导;比较盼望作品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内涵,但对作品的象征意态却缺少追求。新闻摄影传播效果要求我们:每一位忠于职责的摄影记者或图片编辑都应该是“三态合一”的追求者。因为第一态是新闻图片这一精神产品立身的基础,可谓“真”;第二态是创造者进入新闻审美体验的标志,可谓“美”;第三态则是作品成为“历史存照”或“瞬间精华”的依据,可谓“妙”。这“真、美、妙”三种形态代表着三个高度,“三态合一”可谓“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对于《胜利之吻》这幅佳作来说,审美“三态”完美地体现在它的画面里:有限的方寸间,无限的永恒影,作者、作品、读者勾通理解;瞬态、情态、意态水乳交融;“三态”潜存于画面,简约的画面,对应无限的意象,达到了新闻摄影原始创新的最高境界。
现场势态
新闻摄影的现场势态指的是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势头与形态,它以凝固画面的瞬间为最小的检测单元。新闻摄影的美感存在于“现场势态”之中,因此,这一“现场势态”也同时是审美之所。新闻摄影记者理所当然地要关注基本的新闻事实,即事实材料的骨干部分,所谓的五个“W,’,还有新闻的“新”,新闻的指导意义如何,读者是否欢迎等问题。而这些考虑是通过新闻发生的现场势态实现的,如果陷入了“公式化”的机械程序,则新闻作品的“一汪活水”就会变成“一潭死水”。
新闻摄影凝固的影像虽然是短暂的瞬间,但这个瞬间存在于事件发展的过程之中,只有通过密切地观察,才能发现并锁定其中的某个场景。这个场景正是最佳瞬间模式,表现为诸种摄影要素有秩序地、恰到好处地呈现为“有意味的形式”,主体鲜明突出,陪体交待情节,环境烘托气氛,影调表现透视,一切与主题无关的要素都排除在取景框外。当然这“有意味”的瞬间模式会因题材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样式。此时,创造者的全部精力只需要集中在主体的瞬隙状貌上,透过主体生动的表情,饱和的情绪,变化的行动等外在现象,去发现其生机勃勃的内心世界,并在对象的心灵情思外化之时,确认自己认识和判断的准确度,发出捕捉的指令。这一“瞬隙状貌”隐藏在事物发展的瞬时过程中,发生在瞬间模式形成的基础上,它的信息量大、饱和度高、主题指向性明显,常常成为“瞬间精华”之所在。《胜利之吻》发生在纽约时代广场,有好几位摄影家都拍到这一个场面,一位海军摄影师维克多.乔治森使用120双镜头相机拍摄,白衣护士的腿部被切去,破坏了她优美的体态,画面呈呆板方形构图,主体不鲜明地出现在背景上,透视效果受阻。而艾氏采用135相机,竖式构图,大街线条向前方汇聚,主体鲜明突出,形成悠远的透视效果;护士的头、腰、腿三点绷成反弹式的优美弯弓,男士表达了喜悦的热度,护士回敬以充分理解的态度;士兵握过枪的手此刻停留在白衣天使的腰间,刚柔成趣地凸现了结构中心,使得作品具有不同凡响的新闻敏感和新闻美感。所以“照片来源于大脑”的艾氏名言能够伴随着他的作品互为印证地流传至今,这不能不说他对现场势态的把握高人一筹。
审美情态
审美情态指摄影记者、图片编辑、图片读者在实践活动中自身的情感状态,他们从不同角度看待新闻摄影的用途与作用,并把自己的情感附着在眼前的事业上。情感正是美感的核心,美(Aesthetic)的初始意义正是“感觉”、“感性的”、“感兴趣”之类与情感密切相关的概念,而并非一般的“漂亮”“酷”之误解。新闻美感是伴随着各人不同的感知、情感、思维等新闻实践活动发生、形成的,欣赏《胜利之吻》一类以生死存亡大事件为背景的可视新闻,必会从中寻找、体验浓郁的情感抚慰以满足和平的审美需要。至于美感的心理形式则是一种比较稳定、个性化的审美心理,这种心理需要在审美知觉、审美意识和审美理论三者的相互诱发下逐步形成。人的审美心理不一样,审美情态就会千差万别,即所谓“见仁见智”。
审美情态的发生有赖于新闻本身的审美价值。实际上,新闻所具有的新闻价值是伴随着审美价值而共生同在的,除了新闻价值是衡量新闻事件的首要尺度以外,还有另一个与新闻价值密不可分的审美价值同样是衡量新闻本身的重要尺度⑽。新闻摄影的审美价值是一个既严格又模糊的判断,新闻信息如不具备严格的审美价值,就等于是信息垃圾而应被摈弃;而且这种审美信息是难以精确计量的,其“妙悟”之处常在无声的通感中浸人心灵,合乎“人本真实”的原理,与人的“理念真实”相比,“人本真实”更能做到润“心”细无声,达到“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传播无障碍效果。只到那时,你才能体会到朱光潜先生所描述美的感受:“这种脱净了意志和抽象思考的心理活动叫做直觉,直觉所见到的孤立绝缘的意象叫做形象,美感经验就是形象的直觉,美就是事物呈现形象于直觉时的特质。”
由此可以说,从业者的情感态度和美感韵致是通过画面的细节、环境气氛、人物行为来传达的;新闻的审美价值是伴随着作品的形象性和感染力来辐射的,鉴赏者对图片的新闻价值与审美价值也是双需的,人们总是面对具体的可视形象,敞开感觉或情感的大门,在情动神摇的过程中受到审美感染,进而产生连锁的理性认识。如爱森斯坦所说“画面把我们引向情感,又从情感引向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