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古代军事思想论文1500

2023-02-16 03:3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古代军事思想论文1500

军事乃一国之本,军事乃国之保障。自古以来,国家出现以后,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就日益密切,且时常出现摩擦。随着社会的生产力进步,许多伟大的战略家和军事家提出了丰富的军事思想,反映时代的要求,借以固国强兵。
  所谓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就是中国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其演变过程十分复杂且多变,大体分成以下阶段:
  1.产生时期 夏商西周时期。夏时期,此时战争成为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尽管人们对于战争的认识处于低级阶段,还是产生了以靠天命观指导战争为中心内容的军事思想。当时奴隶主贵族对外族发动掠夺战争或用武力镇压本族奴隶的反抗,都是以征讨“违天命者”、“吊民伐罪”、“敬天保民”相号召该国人民,并用占卜手段,假借神的旨意和严刑厚赏驱使士卒作战,保障军队士气高昂,奋勇杀敌。到商代以后,作战逐渐以车兵为主,军队的发展日趋集团化了。对军队指挥,要求行动统一,严厉管理。这种思想,指导着夏、商、西周几个王朝的军事斗争。通过这一时期的战争实践,人们已初步认识到审势而动,量力而行,众可以胜寡,强可以胜弱,反映了此时期朴素军事的唯物主义观念,实现了军事思想的一个重大变革。传在西周时期,已出现《军志》等著名军事著作。
2.迅速发展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逐渐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变革,随之军事思想也出现了变革。它引起了士兵成分的变化和兵器的改进,军事制度和作战方式也随之变化。为适应时代的需要,产生了统率军队的专职将帅,涌现了许多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军事家和兵书著作。军事理论思想在百家争鸣的背景中迸发了新的活力。其中著名的《孙子兵法》,标志着封建统治阶级军事思想的成熟。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统而全面的军事理论著作,揭示了一系列指导战争的规律,并奠定了中国军事思想的基础,指导着后代的战争实践和军事理论的研究,在国际上也享有极高的声誉。并提出,军事斗争运用权谋斯先后,即“上兵伐谋”,“必以全争于天下”,认为“不战而屈人之兵”是高明的军事家所期求的最理想的战争结局。它打破了奴隶社会的天命观,以朴素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思想,指出战争获胜不取决于鬼神,只要能够做到“知彼知己”。军事家孙膑所著《孙膑兵法》,更主张抛弃“责仁义,式礼乐”的思想,要求用战争手段解决社会混乱局面;其作战思想则特别强调“贵势”和以奇制胜。这些主张,都是对《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此时期的军事思想是时代迅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走向转型的需要,有的军事思想迎合了建立强有力的统一国家的需要,诸侯各国鹿死谁手,只看谁的军事实力更能压倒群雄。赵国的胡服骑射,率先对少数民族的方式做出了借鉴,并吸收进来自己赵国的本身的军事理论,使之升华。此时期无论在经济,政治,甚至在军事上都是中国最特殊的年代,思想的开放与发展,思想意识运动的开展,军事思想也随之借鉴并吸收融合,成为更强的一股生命力。
3.丰富和提高时期 元代之前。总体上,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先秦的军事思想对军事斗争仍然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由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及战争的发展,军事思想也进一步得到丰富和提高。(1)就战争种类而言,有建立封建王朝的统一疆域的战争,有多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民族起义的战争,又有国内诸民族贵族为了争夺中央统治权而进行的战争。(2)就军队发展而言,兵种,兵器装备,士兵数量有了较大的变化。这就要求作战指挥必须各兵种紧密配合作战,使得战略战术运用和指挥艺术都得到高度发展。在这一时期,通过战争实践,造就了许多著名的军事家和将领,出现了许多总结军事斗争经验的兵书。
中国最强大的军事帝国秦国,它依靠强有力的中央统治和强大的帝国军队,南征北战,扩张领土,是典型的军事帝国,在中国古代上都是一颗辉煌灿烂的明珠。它的建立在武力的基础上,它的发展需要武力去维持,它短命的原因或许也有此吧!但是它的辉煌成果还是值得当今借鉴的。例如,秦始皇的大规模筑长城、修驰(直)道、重兵戍边等军事措施,对后世建设边防的战略思想,有重大影响。对当今的构筑防御体系理论有大量的借鉴的意义。
在著名的楚汉战争中,张良为刘邦决策,收揽民心,取得了战争胜利。见证了战争的胜利不能只靠武力,得民心者得天下。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正是如此,战胜困难,建立了新中国。其中兵书《六韬》,针对频繁的战争,提出了爱惜民力、休养生息的思想。兵书《三略》,进一步阐述了“柔能制刚,弱能制强”的朴素的军事辩证法思想,并指出最高统治者必须广揽人才,重视民众与士卒的作用,这些对当时乃至后世是具有极其进步意义的。
以后的军事思想呈现出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的结合,谋略与决策,以及作战指挥艺术相结合的特点。
其中,东汉末年的赤壁之战,晋灭吴之战,东晋苻秦的淝水之战,以及隋灭陈之战最为著名。《李卫公问对》一书,联系唐代初期的战争经验,对以往兵书进行了探讨,对《孙子兵法》提出的虚实、奇正、攻守等原则及其内在联系,作了比较辩证的论述。李筌的《太白阴经》认为,战争的取胜决定于国家政治的优劣、力量的强弱以及谋略的运用。
到了辽、宋、西夏和后来的宋与金、蒙古等几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统治时期,互相长期处于对立状态,战争频繁。这时期,随着生产发展和战争的需要,出现了火器和复杂的装备器材,对作战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宋王朝,由于政治腐败,军权由皇帝绝对控制,军队作战能力低下,造成屡战失利。统治者为了教习文臣武将熟悉军事,命曾公亮等编纂《武经总要》,总结古今兵法和本朝方略。这时,许多军事家均对皇帝绝对控制军队指挥权及其危害提出了非议。其中南宋名将岳飞提出:“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他率“岳家军”突破皇帝“钦定”的作战旨意,突破时代束缚,采取步、骑配合的灵活战法,击败了金军强大的骑兵。

关于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对当代国防建设的影响

关于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对当代国防建设的影响:科技是强大国防的根本动力结合我国古代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决定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当年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能够把自己国家的铁骑踏到欧洲各国,汉武大帝能够把匈奴赶出中原无一不靠自己先进的技术装备和军事实力,中国要想雄踞亚洲,也必须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臵。

可以断定,今日中国,如果没有强大的国防力量,要想拥有重要的国际地位,成为促进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就是一句空话。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扩展资料:

强大的的国防,是我国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国防为国家的安全提供保障,有国必有防。有国无防,国家的领土和主权将不复存在,旧中国的历史足以证明这一点。中国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胜,首先要把国防的建设放在第一位,它是我国国家稳定团结的前提,更是我国健康、快速、和谐发展的保障。中国始终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不与任何国家进行核军备竞赛。

请问一战中体现了哪些古代的军事理论,思想?(1500字左右论文!)

军事理论是有关军队和战争的概念、范畴、原理、原则等的体系。科学的军事理论是军事活动的本质及其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来源于军事实践,经理论概括后给军事实践以指导,并在不断接受军事实践检验的基础上得到丰富和发展。目前世界各国着重研究探讨的军事理论主要有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毛泽东军事思想、现代高新技术条件下作战的新规律新特点三方面内容。
目前世界各国着重研究探讨的军事理论主要有三方面内容: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毛泽东军事思想、现代高新技术条件下作战的新规律新特点。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