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以下普刊:《会计研究》、《财会学习》、《商业观察》、《财会月刊》、《会计之友》、《西部财会》、《财经界》等。
《会计之友》是财经类综合性学术刊物,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一级期刊,中国商业会计学会会刊(国家级),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涉及会计、财务、审计、税务、评估、金融等方面的内容。
它以财经理论研究、实务工作和经验交流为指导,及时反映国内外财经学术的新动向、新成果和新信息,在采编和选题上突出了前沿性、指导性、实用性和知识性,是财经界人士工作、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扩展资料
《财会月刊》创刊于1980年3月,是由武汉出版社主管,武汉出版社、武汉市会计学会主办的经济类学术刊物。
据2019年2月4日中国知网显示,《财会月刊》出版文献共35579篇,总被下载6120750次、总被引118881次;(2018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837.(2018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279。
据2019年2月4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财会月刊》载文量为4349篇,基金论文量为14篇,被引量为15946.下载量为104921,2015年影响因子为0.68。
《西部财会》是陕西省政府采购指定信息发布媒体、陕西省会计学会指定信息发布媒体、陕西省注册会计师协会指定信息发布媒体、陕西省建工集团总公司指定信息发布媒体。本刊编辑力量雄厚,诸多享誉国内外的专家、教授、学者担任本刊学术顾问或编委。
《财经界》杂志于1983年创刊,为大型财经月刊,研究范围覆盖40个产业,是国家信息中心主办的国家级财经类核心期刊,属于国家一级B类期刊。
《财经界》杂志同时也是国家经济信息系统指定刊物,中央、国务院政策研究机构、国家发改委、国务院信息办、全国计划会议、各地方主管经济计划工作的领导特送刊物。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是二本,学校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不断提高师资队伍水平。现有教职工165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近1100人,正高级90余人,副高级340余人,博士630余人。教师中有欧洲科学院院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上海领军人才,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
学校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全国税务领军(后备)人才,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东方学者、上海东方青年学者,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上海市曙光学者等高层次人才和全国优秀教师、宝钢优秀教师奖、上海市育才奖等优秀教师代表。学校还在业界、学界聘请了一批兼职(客座、名誉)教授。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其他情况简介。
学校始终坚持学科引领发展,以一流学科培育与建设的要求为导向,构建面向上海现代服务业、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需求的学科发展体系。学校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体,以金融学、会计学为核心,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发展以金融科技为引领的新金融学科群。
以会计准则及国际经贸协定为基础的会计学科群、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信息统计学科群,形成经、管、理、法、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格局。工商管理列为上海高校Ⅰ类高原学科,应用经济学列为上海高校Ⅱ类高原学科。学校出版并公开发行的《会计与经济研究》入选CSSCI来源期刊。
以上内容参考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校简介
国家级特色专业:会计学、金融学
上海市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本科专业:金融学、税务、财政学
上海市属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会计学、金融学、市场营销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统计学、保险学、税收学、电子商务
上海重点建设学科
上海市I类高原学科:工商管理
上海高校一流学科(B类)培育计划: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
上海市重点学科:开放经济与贸易
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会计学、国际贸易、金融学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是一所会计、金融特色鲜明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由原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和原上海金融学院于2016年6月合并组建而成。“立信”之名源自《论语》“民无信不立”,学校的起源可追溯到由著名教育家、会计学家、“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潘序伦先生于1928年创办的立信教育事业。2011年学校获得审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资格。在90多年的办学历史中,学校被业界誉为中国现代会计教育的发祥地之一和未来金融家摇篮。2018年12月,学校被列为上海高水平地方应用型高校建设试点高校。
学校现有浦东、松江和徐汇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200多亩。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近20000人,其中专业硕士研究生200余人。学生就业形势良好,硕士研究生就业率达100%,本科生就业率达98%以上,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诚信品质、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成为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校企协同产学研创新联盟常务理事单位,首批上海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整体试点校”。2018年11月,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学校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不断提高师资队伍水平。现有教职员工1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000余人,专任教师中正高级职称70余人,副高级职称31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40余人。拥有一批入选国家级和省市级人才计划及在相关专业领域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专家学者。
学校始终坚持学科引领发展,持续加强学科建设。学校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体,以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统计学为重点,以金融学、会计学为核心,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形成经、管、理、法、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格局。工商管理列为上海高校Ⅰ类高原学科,应用经济学列为上海高校Ⅱ类高原学科。开放经济与贸易为上海市重点学科。学校出版并公开发行的《会计与经济研究》入选CSSCI来源期刊。
学校学科专业特色鲜明,共有15个二级学院。现有本科专业37个。拥有会计学、金融学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会计学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金融学、税收学、财政学3个上海市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本科专业,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等13个上海市属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2018年6月入选首批“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4月入选首批“上海高等学校一流研究生建设引领计划”。
学校坚持把科研创新作为兴校之源,不断提高服务社会能力。学校现有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2个,“上海高校智库”2个,设有立信研究院。与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合作成立了“服务经济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决策咨询研究基地。
学校坚持推进开放办学,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与国(境)外150多所高校及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与丹麦国际商学院(International Business Academy)合作共建孔子学院。与美国新泽西理工学院联合申报的金融工程专业(金融科技方向)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获教育部批准。
学校加强文明校园建设,注重文化传承创新。学校加强诚信文化建设,是全国高校诚信文化育人联盟牵头单位。学校连续多年蝉联“上海市文明单位”,荣获首届“上海市文明校园”。学校击剑体育特色项目久负盛名,跆拳道项目为上海市高水平运动队建设项目。上海市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评估中心、上海市学校体育评估中心落地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