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02-16 02:3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 任俊 著(2010) 《写给教育者的积极心理学》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 任俊 著(2010) 《塞里格曼传》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3. 任俊 著(2006) 《积极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4. 任俊 参编(2006)《心理学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5. 任俊 参编(2005)《心理学经典人物及理论》,安徽人民出版社6. 任俊 参编(2005)《心理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7. 任俊 译(2010),塞里格曼 著, 《你可以改变的和不可以改变的心理品质》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 任俊 蔡晓辉, 积极幻想研究述评,《心理科学进展》,2010,18(8)2. 任俊 黄璐 张振新, 基于心理学视域的冥想研究, 《心理科学进展》, 2010,18 (5)3. 刘颖丽 任俊, 高中教师职业幸福感与资源的交叉滞后分析,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9(1)4. 任俊 周频,积极情绪增进与社区民众心理健康,《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35(2)5. Jun Ren,Lingyun Huang,& Zhihui Huang. Implicit positive emotion counteracts ego depletion,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2010,38(7)6. 任俊 周凌 罗劲,情绪变化的最近发展区探讨,《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5(1)7. 张宏英 任俊,学校环境中的儿童干预研究,《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28(1)8. 陈晓娟 任俊 马甜语,积极心理健康内涵解析,《心理科学》,2009,32(2)9. 任俊 施静, FLOW研究概述,《心理科学进展》,2009,17(1)10. Fan Li,Buxing Han,Jun Ren,& Jing Luo. Effects of negative emotion and its correlated neural activity on 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8,18(6).11. Jun Ren,& Yingli Liu. Chuang-tze:A positive psychologist in ancient China,Europe’s Journal of Psychology,2008,5(7)12. 黄之晖 任俊,《道德经》中的积极人格与美德,《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26(3)13. 任俊,佛教对当代心理学的影响,《宗教学研究》,2007,19(3)14. 任俊,基于满意感基础的管理模型分析,《科技管理研究》,2007,(6)15. 况志华 任俊,积极心理学:人性的理性复归,《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人 文社会科学版),2007,7(2)16. 任俊 叶浩生,当代积极心理学运动存在的几个问题,《心理科学进展》,2006, 14(5)17. 任俊,西方积极教育思想探析,《外国教育研究》,2006,33(5)18. 任俊,儿童希望的培养——心理学意义上的分析,《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24(5)19. 任俊 叶浩生, 西方积极心理学运动是一场心理学革命吗,《心理科学进展》,2005,13(6)20. 任俊 叶浩生,积极人格:人格心理学研究的新取向,《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4(4)21. 任俊 张义兵,积极心理学运动及对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学术论坛》,2005,1222. 任俊 陈晓娟,心理学非人性化和人性化的矛盾与冲突,《心理学探新》,2005,25(2)23. 任俊 叶浩生,论人文倾向在主流心理学中的发展,《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23(1)24. 任俊 叶浩生,积极心理学:实现心理学价值回归的新视野,《光明日报》理论版,2004-11-3025. 任俊,波普尔证伪主义的心理学意义,《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20(5)26. 任俊 叶浩生,积极: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价值核心,《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33(4)(该文章同时被《新华文摘》2004第二十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4第五期全文转载)27. 任俊 叶浩生,积极心理治疗思想概要,《心理科学》,2004,27(3)28. 任俊,科学和技术:天使般的魔鬼,《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429. 任俊 叶浩生,论积极社会科学的价值意义,《社会科学》,2004,1130. 高华 任俊,后现代视野下认知心理学研究范式的新发展,《教育探索》,2004,(1)31. 杨玲 任俊,创造型教师的心理素质及培养,《高等理科教育》,2003,132. 任俊,谈西方主流心理学中的实证主义倾向,《教育探索》,2002,933. 任俊,谈心理学的统合与非统合,《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634. 任俊,人文主义倾向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常州师专学报》,2002,20(5)35. 李西林 任俊,荀子人性论的实质及其意义,《常州师专学报》,2002,22(2)

李晓波的科研简介

发表论文:1.高校办学成本及其构成项目新探, 中国高教研究,2009(7), 全部,1/2,2.解决高校“学费贵、上学难”问题的对策研究, 高校教育管理,2008(2),3.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关键在深化投资体制改革, 江苏高教评论,2007(1)4.陈中行校长办学理念及实践的启示,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5)5.以通识教育为媒介实施高等工程教育转型,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4)6.使股份制成为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体制保障,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2)7.学费引入价格机制有利于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 复旦教育论坛,2004(3), 独立, 江苏省高等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8.论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的结合,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4)9.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中的大学综合化, 江苏高教,2003(5)10.以股份制为契机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中国高教研究,2003(8)11.机制创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要求, 教育发展研究,2003(11)12.试行股份合作制: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契机,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13.追寻高教伦理 弘扬大学精神,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3)14.大学教育要倡导科技与人文交融, 教育与现代化,2002(4)15.精心筹划 快速完成实质性合并, 中国高教研究,2002(12)16.师专新教学方案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 独立, 系列论文获江苏省教学管理优秀论文一等奖,3/417.西方教育评价理论及其启示, 江苏高教,1995(3), 全部,1/2,科研项目:1. 2002.4~2003.11, 开放型教师教育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全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 主持(已鉴定)2. 2003.10~2005.12, 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现代大学制度,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 主持(已结题)3. 2004.8~2008.12, 股份制在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中的借鉴作用, 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 主持(已完成)4. 2006.12~2008.12, 高校学费引入价格机制的可行性研究, 全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 主持(已结题)5. 2006.9~2008.11, 解决高校学费贵、上学难的对策研究,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主持( 已鉴定), 江苏省委宣传部《成果要报》刊登6. 2008.6~2009.12, 高校办学成本控制研究, 江苏省教育科学重点课题, 主持(已结题)7. 2008.10~今, 高等教育管理学教材建设, 江苏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 主持

赵山林的主要学术论文

浅谈《儒林外史》的白描手法 ‚艺谭 1981、3论词的空与实(合作)‚光明日报1983、3、15 (收入《词学论稿》)《牡丹亭》的杨葆光手批本‚江西大学学报1983、2元曲修辞方式选析‚修辞学习1983、2谈谈李清照词的评价问题‚山东师大学报1983、3(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又收入《词学论稿》)谈谈我国古代戏曲的喜剧手法‚河北戏剧1983、4词学研究论文集浅评‚文学评论1983、4 (收入《上海版书评选》)杨潮观四考‚中华文史论丛1984、3古代曲论中的艺术风格论‚华东师大学报 1984、4《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部分读后‚读书1984、4(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杜诗中的艺术辩证法(合作)‚草堂(杜甫研究学刊)1985、2古代戏曲中妒忌描写的发展‚ 山东师大学报 1985、4为《长生殿》中的“情”一辩‚华东师大学报1986、1杨潮观短剧的艺术独创性‚中国古代戏曲论集‚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4古代曲论中的观众心理学‚ 学术月刊 1986、12(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怎样阅读唐宋词书籍(合作)‚文献1987、3明代文人戏曲生活的生动记录‚戏剧艺术1987、3安徽曲论家的理论贡献‚ 艺谭 1987、5谈谈李商隐的七言近体诗(合作)‚艺谭 1987、6杨潮观年谱‚中华戏曲第4辑 1987、12龚自珍诗词中的梦‚杭州师院学报1988、1词学宏观研究的一项新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1988、1《古典戏曲存目汇考》试补‚古籍研究1988、1想得深‚说得俏——论喜剧语言‚安徽新戏1988、5论古代戏曲民俗‚华东师大学报1988、5古代曲论中的观众位置论‚艺术百家1988、4杜诗艺术辩证法续谈‚ 杜甫研究学刊1988、4行家·戾家·利家‚读书 1988、10蒋星煜的《西厢记》研究‚上海艺术家1989、3(人大复印资料转载)一部有深度的喜剧新作‚安徽新戏 1989、2陈子龙的词与词论‚词学第7辑1989、2词话中的艺术风格论‚文艺理论研究1989、5徽商与戏曲的关系‚安徽新戏1990、1戏曲艺术创造中的信息反馈流程‚艺术百家 1990、1戏曲观众的心理定势‚戏剧艺术1990、2(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儒林外史》的美学特色‚明清小说研究1990、2论元杂剧的分类研究‚河北学刊1990、5(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四大徽班的启示‚艺术界1990、9-10词的接受美学浅谈‚词学第8辑1990、10古代戏曲理论中的“游戏说”‚ 辽宁大学学报1991、2一部崭新的词史‚江淮论坛 1991、3孔尚任罢官之谜‚ 古典文学知识1991、5当代意识与传统艺术经验‚中华诗词第2辑‚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8论元人杂剧中的“家长里短剧”‚艺术百家1992、1从词到曲——论金词的过渡性特征及道教词人的贡献‚ 山东师大学报 1992、2(人大复印资料转载)论戏曲观众审美趣味和审美层次的差异性‚中华戏曲第14辑1993、8中国古代近代悲剧理论概说‚艺术百家1995、4中国古典喜剧理论初探‚文艺理论研究1996、2潘之恒评传‚戏剧艺术1996、4中国戏剧观念的演变历程‚艺术百家1996、4中国古典戏剧学的历史分期与理论框架‚华东师大学报1996、5 (人大复印资料转载)中国古代戏剧表演学的理论体系‚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1997、1 (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古代剧论中的人物形象论‚河北学刊 1997、1王阳明与戏曲‚中国典籍与文化1997、2中国悲剧学研究的新拓展‚学术月刊1997、4金院本补考‚文学遗产1997、5晚唐诗境与词境‚华东师大学报 1997、5 (人大复印资料转载)20世纪前期中国戏曲研究‚戏剧艺术1998、1(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杨恩寿对戏曲研究的贡献‚山西师大学报1998、1古典诗歌的意象结构‚古籍研究 1998、1咏剧诗歌的价值‚中国典籍与文化1998、1(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古代曲论中的“本色论”‚文艺理论研究1998、2汤显祖与唐代文学‚文史哲1998、3 (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牡丹亭》的评点‚艺术百家1998、4南北融合与古代戏剧‚ 华东师大学报1998、6 (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咏剧诗歌的价值‚中国文化报1999、2汤显祖与魏晋风度及文学‚戏剧艺术1999、4(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梁山伯祝英台故事的演变‚戏曲艺术1999、4南北融合与金代诗歌的发展‚泰安师专学报 1999、5南北融合与诸葛亮形象演变‚华东师大学报2000、2折子戏与表演艺术‚中国文化报2000、4、13南北融合与关羽形象的演变‚文学遗产2000、4(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纳兰性德词二首赏析‚文史知识2000、5古代文人的桃源情结‚文艺理论研究2000、5 (人大复印资料转载)中国小说审美理想的阐释‚人民日报2000、12、2宋杂剧金院本剧目初探‚南京师大学报2001、1南北文化融合与词体的确立‚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1、4(收入澳门大学《中华词学论丛》)试论南戏《张协状元》的价值‚沈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4徽州曲论平议‚徽学2000年卷2001、6无题诗简论‚文艺理论研究2002、1金元词曲演变与音乐的关系‚社会科学战线2002、5(收入《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渔父形象与古代文人心态‚河北学刊 2002、5元曲中的“三五七”现象述论‚山西师大学报2003、1试论旧体词曲与新文学诗歌创作的关系‚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3、2(收入《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论集》)关于汤显祖“四梦”的评价问题‚戏剧艺术2003、3戏曲活动与戏曲民俗的生动记录——皖籍作家竹枝词研究之一‚池州师专学报2003、4(收入《戏曲民俗徽文化论集》)明代咏剧诗歌简论‚中华戏曲第29辑‚2003、6昆曲评论家潘之恒‚中国昆曲论坛2003‚2003、10戏曲楹联里的学问‚上海戏剧2003、11-12刘永济曲论平议‚中国韵文学刊2004、1一位朝鲜学者眼中的中国戏曲‚上海戏剧2004、1-2近代戏曲的南方中心——上海‚中文自学指导2004、3利玛窦与明代戏曲‚上海戏剧2004、10清前期咏剧诗歌简论‚中华戏曲第30辑‚2004、4浅议林步青的“时事新赋”‚中华艺术论丛第2辑‚2004、6深情妙赏牡丹亭(收入《牡丹还魂》)‚台北时报文化出版公司2004、9清代中期咏剧诗歌简论‚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1试论于右任诗歌的艺术渊源‚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5、2(收入《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论集续集》)演变研究患难与共生死情‚上海戏剧2005、3试论戏曲传播中的文学与音乐关系‚戏剧艺术2005、4肯綮在死生之际(收入《曲高和众》)‚台北天下远见出版公司 2005、11近代咏剧诗歌简论‚ 文艺理论研究2006、1专写钗盒情缘‚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临川四梦”文学渊源探讨‚文学遗产2006、3(新华文摘论点摘要)宋代文人与戏剧关系略论‚江海学刊2006、4近代上海昆剧管见‚中国昆曲论坛2005年卷(2006、7)戏曲生态学:古代戏曲研究的新视角‚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4上海竹枝词与戏曲‚中华戏曲第34辑(2006、11)论于右任诗歌的艺术性‚近代中国与文物(国家博物馆馆刊)2007、1(收入《第一届于右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论汤显祖《邯郸记》的成就及其影响‚戏曲研究第72辑(2007、1)独辟蹊径‚致远钩深——评蒋星煜先生的《西厢记》研究‚中华戏曲第35辑(2007、5)即幻悟真——评上海昆剧团对《邯郸梦》的演绎‚昆剧艺谭总第二期(2007、6)试论咏昆剧诗的价值‚中国昆曲论坛2006年卷(2007、7)读《日本填词史话》‚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琵琶记》与古代曲论的几个重要命题‚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咏《牡丹亭》诗歌简论‚台湾中央大学《戏曲研究通讯》第五期(2008、6)徽班在北京的发展及其历史经验‚《京剧与中国文化传统》‚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9融会贯通‚追求原创——戏曲研究的点滴体会‚戏曲研究第76辑(2008、9)明代串客述略‚中国昆曲论坛2007年卷(2008、12)完整演绎的可贵尝试‚上海戏剧2009、3从小说到戏曲——《廉吏于成龙》剧本创作的艺术匠心‚艺术百家2009、2《忘山庐日记》蕴藏的戏曲文化信息‚文化遗产2009、2尚长荣艺术断想‚戏曲研究第78辑(2009、4)雅俗新旧中西之间——从《忘山庐日记》看近代文人戏剧审美情趣‚文艺理论研究2009、3从曲家尺牍看昆曲的传播接受‚中国昆曲论坛2008年卷(2009、6)顾颉刚与京剧‚戏曲艺术2009、3试论《牡丹亭》范式‚华玮主编《昆曲·春三二月天——面对世界的昆曲与〈牡丹亭〉》‚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12古代文人心目中的天台桃源‚国家人文地理2010、2意大利传教士和明代的南京城‚国家人文地理2010、3顾颉刚与梆子‚文化艺术研究2010、1试论《草堂诗余》在明代的流传及词曲沟通的趋势‚文艺理论研究2010、4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