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滁州学院学报是本科学报吗

2023-02-16 02:1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滁州学院学报是本科学报吗

大多是二类,也有少量不是。

滁州学院学报的学报介绍

期刊名称:滁州学院学报出版地:安徽省滁州市语言种类:中文复合影响因子:0.192综合影响因子:0.080

滁州学院学报的介绍

本刊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高等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滁州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院校?

滁州学院是公办的。

学院简介:

滁州学院(Chuzhou University),位于安徽省滁州市,是安徽省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应急安全智慧学习工场(2020)”暨应急管理学院建设首批试点学校  ,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滁州学院前身是创办于1950年的滁州师范学校;1977年设立安徽师范大学滁县教学点(滁州分校);1980年更名为滁州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并定名为滁州学院。 2019年,学校正式被纳入安徽省省级硕士立项建设单位。

截至2021年6月,学校占地面积108.9万平方米,有会峰、琅琊两个校区,校舍建筑面积46.2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32.3万册,电子图书154.1万种;设有15个二级学院,62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1301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06人、副高级职称267人,博士344人(含在读100人)、硕士791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9567人。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18年2月,学校设有17个二级学院,62个本科专业。

文学与传媒学院: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新闻学、网络新闻传播

经济与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审计学、物流工程

数学与金融学院:

金融工程、经济统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教育科学学院:

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专科)、初等教育(专科)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网络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软件工程、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

外国语学院:

英语、英语(师范)、商务英语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汽车服务工程、车辆工程

音乐学院:

音乐学

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美术与设计学院:

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含中韩合作办学2+2国际班)、环境设计、广告学、产品设计、工业设计、数字媒体艺术

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

地理信息科学、测绘工程、地理科学、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土木工程

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制药工程、应用化工技术(专科)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科学、园林

学科建设

截至2016年3月,学校建有一个省级重点学科;依托“安徽省热敏性物料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设立“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安徽省重点学科:应用化学

师资力量

截至2019年5月,现有教职工117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89人、副高级职称232人,博士274人(含在读98人)、硕士737人。

师资队伍建设得到新提升。大力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推进“博士化”工程,不断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有效支撑学科建设。实施“双百”“双证”“青蓝”计划,提升教师“双能”素质。引进国家级人才10余人。获批省高校领军人才团队、省委组织部省人才办Ⅱ、Ⅲ类引才平台各1个。认定“双能型”教师402人。1名教授作为全国基层科技工作者代表,应邀出席全国两院院士大会。1名教授入选新疆天山英才工程培养人选。1名教授入选我省第五批“特支计划”。学校高质量完成全国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金寨县农村宅基地调查和利用技术服务项目”,得到了国土资源部的充分肯定,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得到彰显。

教学建设

数据截至2019年5月,学科专业建设取得新成效。围绕地方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通过新建、调整和改造,优化专业布局,培植应用型专业生长点,打造学科专业特色。学科专业转型被教育部评估中心推介为转型发展典型案例。“单一师专升本院校应用型学科专业调整建设路径的探索与实践”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地理信息科学、物联网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3个应用型专业获批安徽省一流(品牌)专业。拥有省级产业创新团队1个、滁州市“221”产业创新团队3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8个,获批设立院士工作站2个。地理学获批安徽省“双一流”建设国内一流学科(B类)。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项。1名教师入选“2014年中国高被引学者”名单。

学校的油画作品《抗击非典》入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废墟上的阳光》获得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铜奖。

国家级特色专业:地理信息科学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地理信息科学

安徽省特色专业:地理信息系统、自动化、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新闻学

安徽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网络工程、测绘工程、工商管理、食品质量与安全、地理科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学前教育、旅游管理、自动化

安徽省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应用型信息人才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滁州学院—安徽华塑盐(化工)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滁州学院—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化工实践教育基地

安徽省精品课程: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网络、中国地理、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技能、计算机网络

安徽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中国古代文学、高等数学、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单片机应用技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GIS基础应用技能、大学物理、数据结构、旅游地理学、食品化学、教育心理学

安徽省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文科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食品工程师计划、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卓越小学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机械工程师培养计划、卓越国际商务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安徽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地方性高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验区、卓越工程师计划、地方性高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验

安徽省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综合训练中心、食品实验实训教学中心、测绘实验实训中心

安徽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网络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地理信息科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教学交流

截至2016年3月,学校与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马来西亚、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联系,互派教师做访问学者。与美国布里奇波特大学开展了“4+1”硕士培养,与美国科罗拉多理工大学开展了教师培训项目。与马来西亚城市理工大学举办了“6+7课程”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项目,与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举办了交换生项目,与韩国韩瑞大学、韩国湖南大学联合举办了“3+2”、“4+2”以及视觉传达设计专业“2+2”、公费交换生等校际合作项目,互派留学生。

学校荣誉

2010年,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2011年6月,获2010年度“全国高校节能管理先进院校”。

2011年11月,被评为第九届“安徽省文明单位”。

2011年12月,获第三届全国文明单位。

2011至2014年度,连续四年获得省教育厅节能工作考核“优秀”等次。

2012年2月,获2011年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

2011年12月,获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第三批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2014年,获全国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2014年,入选安徽省第一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

2015年2月,获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

2020年11月20日,入选“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名单。

2020年12月25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促进奖”。

2022年2月,选入2021年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排行榜。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截至2016年3月,学校建有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校级研究机构8个;建有安徽省大学生思想动态分析研究中心、滁州市食品加工研究院。

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安徽地理信息集成应用协同创新中心

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江淮分水岭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热敏性物料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校级研究机构:地理信息技术研究所、化工技术研究所、滁州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工程中心、物联网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地理国情与区域环境研究所、皖东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所、凤阳花鼓音乐研究所

科研成果

截至2016年3月,学校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87项,厅(市)级科研项目572项;与企事业单位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318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65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705篇,其中被SCI、EI检索304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74部。

“植物蛋白挤压组织化技术研究与推广”获得“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动物线粒体基因组及相关类群的系统进化研究”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二等奖,“WDX60特大比表面积吸附树脂研发”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小地老虎性信息素的鉴定及相关生物学研究”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6年3月,学校图书馆纸质藏书114万册,电子图书92万册。截至2013年6月30日,学校图书馆拥有电子图书72.79万册,中外文报刊1980种,收藏有清华同方《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清华同方《中国优秀硕博全文数据库》、万方《中国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数据库》、《读秀学术搜索》、万方《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数据库》、《中国法规大典》、《SpringerLink》、《Ebscohost》《银符考试模拟题库》、超星数字图书馆、中国数字图书馆、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的电子图书以及自建的特色数据库《吴敬梓研究专题数据库》等20余个数据库。

学术期刊

《滁州学院学报》为综合性双月刊,逢双月月末出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向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1982年创刊,是“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

《滁州学院学报》每年1、3、4、6期刊登社会科学研究类学术论文;2、5期刊登自然科学研究类学术论文;开设“江淮分水岭研究”“皖东文化研究”和“皖东发展研究”三个特色栏目。

2009年学报被安徽省教育厅和新闻出版局联合评为优秀学报;2010年荣获全国高校社科学报优秀期刊称号。

文化传统

校徽校名

“滁州学院”四字系郭沫若先生书法字体。郭沫若曾于1964年为滁州学院前身“滁县师范学校”题写过校名,“滁”“学”二字均源自其中;“州”“院”二字均选自郭沫若的其他书法手迹。

滁州学院校徽以“滁”、“U”(University的缩写)和“1950”为基本元素。

篆字“滁”为核心,呈现了滁州学院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办学目标。旗帜的形制,代表着滁州学院团结进取、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盾牌的形制,承载了滁州学院人知难而进、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奖杯的形制,抒发了滁州学院人崇高的集体荣誉感和不断创新的卓越情怀。结构精密的芯片形制,象征着滁州学院科技与人文并举的时代风范。

校名“滁州学院”采用郭沫若的字体,突显了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1950”字样标志了滁州学院人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奋斗历程。中英文有机融合的方式,体现了滁州学院国际化办学的豪迈姿态。

校徽呈现开放形态,展示着滁州学院人海纳百川的胸怀。汉字“滁”中的山、水、人的元素,描绘了滁州学院依山傍水的美丽校园,阐述了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