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制订民法典的条件是否成熟的几个问题》(合著),《中国法学》1998年第4期。2.《企业财产权“物权说”评析》、《现代法学》1998年第6期3.《企业产权制度比较》,《经济学家》2000年第2期4.《论欺诈、胁迫之民事救济——兼评〈合同法〉之二元规定》(合著),《现代法学》2000年第6期5.《1999:中国大陆合同法之制定与台湾民法债编修订之比较》,《厦门大学法律评论》第一期,2001年4月6.《加强本科教学,培养高素质法律人才》,《厦门大学学报》2001年增刊(办学理念文集)7.《论法定代表人》,《贵州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8.《共识与分歧——评现有三部物权法草案建议稿/征求意见稿》(日文),日本《比较法》第41号(2004年)9.《中国大陆物权立法及其若干问题探讨》,(台)《法令月刊》2003年2月号;10.《我国民事立法的回顾与展望》,《厦门大学法律评论》第5期,2003年7月11.《论民法典的编纂思路和体系》,《法学杂志》2004年第2期12.《民法典应如何安排人格权制度》,《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13.《设立债法总则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厦门大学法律评论》第7期,2004年6月14.《董事还是董事会?——公司法第60条第3款“董事”之解读》,《山西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15.《法律行为的有效与生效》,《中国民法典基本理论问题研究》(王利明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复旦民商法学评论》(2004年12月)第三卷16.《修改公司法应实行三大转变》,(香港)《学术前沿》2004年第9期17.《关于完善商事登记立法的两点建议》,(台)《法令月刊》2004年10月号18.《关于时效制度的若干理论问题》,《比较法研究》2004年第5期19.《股权转让与一人公司问题探讨》,《法学论坛》2005年1期20.《保护患者权益不宜搭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便车——兼谈保护患者权益的立法问题》,《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21.《大陆物权法草案的得与失》,(台)《法令月刊》2005年10月号22.《论抵押物的价值及其相关法律问题》,《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6期23.《物权法草案之得失于若干问题探讨》,《中国法学文档》第二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24.《我国物权立法的继受与创新》,《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25.《社会转型时期的民法回归》,《社会科学》2006第10期26.《意思自治与法律行为制度》,《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27.《“斩不断理还乱”的法定代表人制——评新公司法第13条》,(台)《法令月刊》2006年第7期28.《论添附中的求偿关系之法律性质》,《法学》2006年12期29.《从非典型之债看债法总则的设立》,《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上卷30.《关于如何看待债法总则对各具体债适用的问题》,《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31.《民法上的抗辩与抗辩权》(合著),《厦门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32.《物权法的得与失》,《湖北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33.《关于我国民法典应设立债法总则的若干问题》,《中国法学》2007年第4期34.《从所有权到物权——和谐社会的基本财产法律制度》,《福建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35.《从新旧破产法之比较看对破产债权的保护》,《法制论坛》第10辑(广州市法学会),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36.《非典型之债初探》,《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08年第10期全文转载37.《关于我国非国有财产征收立法问题的若干建议》,《福建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38.《权利能力的若干问题》,《比较法研究》2008年第1期39.《从“强制取得”到对债的依归——关于民事责任本质问题的思考》,《政法论坛》2008年第2期40.《社会转型时期中国民法学的任务》,《法学》2008年第10期41.《中国法治30年:民法篇》,载《中国法治30年》,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42.《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中国特色”问题》,《法制与社会发展》2009年第6期。43.《回归传统——中国百年民法学之考察之一》,《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44.《改革开放以来民法学的理论转型——中国百年民法学之考察之二》,《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45.《关于中国民法学体系构建问题的思考,中国百年民法学之考察之三》,《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46.《“同命同价”?——关于<侵权责任法>第17条的冷思考》,《中国法律》(香港)2010年第3期47.《“一国两制”原则下“两岸四地”的私法统一问题》,《比较法研究》2010年第1期48.《我国土地权利制度的变迁与现状》,《海峡法学》2010年第2期49.《当事人缔约能力之辨——评<合同法>第9条第1款关于“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具备相应民事权利能力”之规定》,《法学经纬》第2卷(法律出版社2010年12月版)50.《当代中国私法之发展与对西方私法的借鉴》,《暨南学报》2011年第3期51.《渐行渐远的民法典》,《比较法研究》2012年第1期
学院拥有完善的教学设施,建有教学大楼、礼堂(电影院)、教职工宿舍、学生宿舍以及师生娱乐活动中心,并配有多媒体网络教室、多媒体语音室、电脑室和刑侦法医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图书馆藏书12万余册,各类法学期刊、社科期刊及其他刊物2万余册。学院成立了台湾法律研究所,创办了《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和《台湾法研究学刊》,已取得丰硕科研成果。学院拥有一支素质优良、锐意进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其中拥有高级职称的就有30多名,有45名教师具有律师资格。广大教师致力于教学活动、学术研究和律师实践活动,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的法律实践经验,形成了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和律师实践为两翼的“三位一 体”的办学模式。自创办以来,学院长期从事法学教育,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经验。从招生、教学、 教师管理、学生管理、行政管理、后勤服务、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等方面均已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各项工作已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学院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设有法律、律师事务、行政法律事务、涉外经济与法律、经济法律事务等专业。目前,学院在校学历生3000多人。学院办学注重特色,重视学生的理论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现准备建立学生实践基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和理论应用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学院招收的五个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经过科学而系统的教育,已成为了理论基础扎实、综合素质良好、应用能力较强、创新意识形成的现代社会需求的法律人才。
以年代为序1、 中国驰名商标制度的异化和复归,《知识产权法研究》第五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2、 美国ISP责任的判例研究——兼论对我国相关立法的启示,《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3、 驰名商标废止论,《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12期4、 论技术措施之性质,《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本论文取得2005年中国高校知识产权研究会年会优秀论文奖5、 美国ISP责任的判例研究——以版权侵权为视角,《知识产权发研究》第2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版6、 欧盟计算机软件专利性发展研究,《科技与法律》,200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