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巢湖学院学报是核心期刊吗

2023-02-16 00:2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巢湖学院学报是核心期刊吗

巢湖学院是公办大学。巢湖学院(Chaohu University),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半汤温泉养生度假区,是一所安徽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

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区别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区别主要有性质不同、资金来源不同、举办者不同,具体如下:一、性质不同1、民办学校:民办学校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依法举办的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民办学校的本科专科学历是受国家认可的,学信网可查。2、公办大学:是国家或地方政府创办的大学,办学历史一般比较悠久,社会认可度较高。二、资金来源不同1、民办学校:资金来源,有个人自筹资金、个人智力投入(无资金投入)、个人和企业的投资、集资或入股以及捐资等。对于一个特定的民办学校来说,资金来源并不完全是单一的,可以是个人、集体、企业资金的混合。同时,非财政性经费并不排除国有资产的注入。2、公办学校:政府财政拨款。三、举办者不同1、民办学校:民办学校的举办者主要有公民个人、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集体经济组织、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2、公办学校:国家政府部门。

巢湖学院前身是1977年秋创建的安徽师范大学巢湖专科班;1983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设立巢湖师范专科学校;2002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巢湖学院。

截至2021年6月,学校占地面积1324.5亩,总建筑面积39.5万平方米。

院系专业

截至2021年4月,学校现有13个二级学院,58个本科专业,隶属于经、法、教、文、史、理、工、管、艺9大学科门类。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省级一流(品牌)专业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4月,学校现有教职工952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267人,硕士以上学位813人,皖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3人,省级高水平教学团队12个,省级教学名师13人,省级教坛新秀31人。

质量工程

截至2018年9月,学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5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6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4项、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5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精品开放课程3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0个。

特色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巢湖学院—安徽三联泵业集团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法学、广播电视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市场营销、旅游管理、动画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旅游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体育教育、国际经济与贸易

科研平台

截至2018年9月,学校拥有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校级科研机构21个。

研究成果

截至2018年9月,近三年,教师承担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10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出版专著、编著、译著13部;围绕环巢湖区域的历史文化和旅游产业、生态环境与生态文明、创意文化与经济发展等开展专题研究,近年来获批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课题106项,公开发表相关论文240篇,出版相关专著10部,其中获2018年安徽省社会科学二等奖、2011年全国优秀古籍图书二等奖各1部。

馆藏资源

截至2016年1月,学校图书馆拥有图书文献资源总量324.46万册,其中纸质文献111.39万余册,电子图书约109.55万册(其中电子图书79.5万余册,电子期刊30万余册),学位论文103.51万余篇;订阅纸质期刊1188种、报纸30份;收藏有《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等工具书;通过购买和共享等方式拥有使用权的中外文数据库资源56个,主要有:中国知网、超星电子图书、超星学术视频、读秀学术搜索、万方数据、维普智立方知识资源服务平台、中国古典Epub文库、FiF外语学习资源库、网上报告厅、银符考试题库、国研网、方正apabi电子图书、法学大数据分析平台、北大法宝、库客音乐、CSSCI、CSCD、Springer、EBSCO、NextLib等。

学术期刊

《巢湖学院学报》是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为双月刊,创刊于1987年。学报文科版常设主要栏目有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学·艺术、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等;理科版常设主要栏目有数学与统计、计算机科学、物理、化学、工程与技术、体育等;还设有“环巢湖研究”“创新创业研究”等专题研究特色栏目。

学报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收录期刊、“万方数据”(China-lnfo)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台湾华艺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收录期刊、“重庆维普数据库”来源期刊。

合作交流

截至2018年9月,学校以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行知联盟”为依托,进行校际合作,实现学分互认和资源共享;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与韩国、美国、爱尔兰等国家及台湾地区15个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与韩国韩瑞大学开展视觉传达设计本科教育“2+2”合作项目,与爱尔兰阿斯隆理工学院开展酒店管理本科教育“3+1”合作项目。学校与科大讯飞、惠而浦(中国)、安徽富煌、皖维集团、安徽华星化工、巢湖市人民法院等100多家企事业单位保持合作关系。

巢湖学院学报的主要栏目

哲学·政治、法律·经济、语言·文学、教育·心理、历史·文化、艺术研究、图书·情报·文献、研究生论坛以及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包括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理、化学和工程技等。

康德对现代哲学的影响

将康德的实践理性与马克思的实践概念进行对比,通过考察发现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有康德哲学影响的痕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观源自对康德的“实践理性”概念的批判和改造。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康德对现代哲学的影响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从实践概念看康德哲学对马克思的影响

摘 要:将康德的实践理性与马克思的实践概念进行对比,通过考察发现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有康德哲学影响的痕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观源自对康德的“实践理性”概念的批判和改造。在当代语境下,重新考察康德的实践理性,对我们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理论创新,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当代性具有重要的学术旁证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康德;马克思;哲学;实践概念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4-0078-02

在西方哲学史上,康德是一位绕不过去的伟大哲学家,其哲学思想因其晦涩、体系庞大而让人难以领会。日本哲学家安倍能曾经这样形容:康德哲学是一个蓄水池,以往的传统哲学都流向康德,而以后的现代哲学又从康德哲学流出。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康德哲学在西方哲学史上的地位和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长期以来,传统观点认为康德哲学属于唯心主义体系,其思想对马克思的影响不大,其实,马克思的实践、主观能动性、自由、社会生产关系和人的价值思想均受康德哲学影响,为了说明“康德是通向马克思的桥梁”[1]7,本文拟从实践概念入手,考察康德哲学对马克思的影响。

一、康德的实践理性与马克思的实践观

(一)康德实践理性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内涵

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创立者,他提出的关于认识论和形而上学的先验哲学,给当时的哲学思想带来了一场革命,我国现代饮誉海内外的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翻译家和宗教学家韦卓民先生对康德的评价远远超过了黑格尔。长期以来,学界在讨论马克思理论来源这一问题时,总是将问题的焦点放在黑格尔和费尔巴哈身上,强调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对马克思的影响多于康德哲学。传统哲学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来源有三个:一是德国古典哲学;二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三是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唯物主义哲学对马克思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当大家把关注的目光放在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身上时,忽视了康德哲学对马克思的影响。从方法论来看,马克思哲学受益于黑格尔哲学中的辩证法,但是从本体论的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科学的理论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曾受惠于康德哲学,“康德是通向马克思的桥梁。”为了说明“康德是通向马克思的桥梁”[1]7。这一理论问题,下面我们将考察康德实践理性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内涵。

“理性和人是康德哲学的两大主题,对人的关注是康德批判理性和重建理性的目的”[2]40,康德将理性分为两类:一类是理论理性;另一类是实践理性。理论理性以“现象界的感觉经验作为研究对象,关涉到自然必然性”[1]6,实践理性“以本体界的道德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关涉到自由”[1]6,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将康德的实践理性称之为道德实践。康德的实践理性是“从原理出发,分解到概念,然后以关照事实”[1]6,那么,康德对实践理性分解的逻辑起点是什么呢?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及康德的“善良意志”,康德正是借助“善良意志”来贯彻执行他的实践理性,所谓“‘善良意志’就是为善而善的意志,它只为‘善’而存在,不为其他目的而存在,它代表的是‘至善’”[3]82。康德实践理性的逻辑起点是以人的善良意志和意志自由为前提,将道德法则与道德自律统摄于实践理性的绝对命令之下。从这个角度来看,绝对命令就善良意志的主人,没有善良意志,康德的理性实践就无法被主体自觉遵守。

在考察康德的实践理性的逻辑起点之后,我们还必须了解康德实践理性的理论内涵。那么康德的实践理性是什么呢?康德认为,“它就是‘道德形而上学原理’,即道德律或绝对命令,亦即纯粹理性向人心颁定的先天法则规律或无条件的命令。绝对性即无条件性,即不管在什么具体条件下都‘应当如此’。”[3]82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理解,康德的理性实践是“人绝对服从自己的绝对命令,这才是真正的自由。”[2]43即“康德认为只有人心中的实践理性所规定的道德法则才具有客观的普遍有效性,才能成为普遍的必然的道德标准。”[4]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康德的道德标准是先验的、唯心主义道德观,并且,西方马克思主义鼻祖卢卡奇一语道破康德道德哲学的本质,即“只是简单地把从自然科学中获得的概念直接运用于社会。”[3]82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康德的实践理性概念过于机械化和直观化,是唯心主义的实践观。

(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观源自对康德的“实践理性”概念的批判和改造

首先,康德的实践主体是人的理性,而马克思的实践主体是现实的人。

“康德开创了主体论思维和研究方式,建构了西方近代第一个具有典型性和转折意义的实践哲学,康德的实践哲学以自由为核心,将主体性问题研究由认识论提高到主体论的高度,使之由纯粹的认识问题升华为道德实践问题。”[5]实践概念在康德和马克思各自哲学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不同的是,康德的实践是人内心中的道德修养,而马克思的实践是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为进一步说明二者实践主体的区别,我们先从康德的实践哲学入手,康德实践哲学的主体是人的理性,强调“人为自然立法”,康德将实践分为两种,一种是遵循自然概念的实践,另一种是遵循自由的实践。康德将这两种实践置于精神范围内予以讨论,这是因为“康德的道德是先验的‘道德’,康德的‘自由’是以先验的道德法则为基础的自由,康德的‘实践’是道德的实践,是遵循自由概念的实践。”[6]由此看来,康德是用唯心主义的方式凸显实践主体,他将这种实践主体“归结为一种意志的活动,而不是现实的人的具体的现实活动。”[6]

马克思打破了以往旧哲学的藩篱,认为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感性的对象性的活动”,这个实践的主体不是抽象的理性,也不是什么客观精神,而是“现实的人”,那么什么是“现实的人”呢?马克思和恩格斯是这样理解的,“这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得到现成的和由他们自己的活动所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6]因此,马克思超越了康德唯心主义的实践主体,提出了实践的主体是“现实的人”,建立了新的世界观。同时,马克思的实践观凸显了人的主体性地位,这一“‘主体’概念同样源自康德,尤其源自康德自称的‘哥白尼的革命’。”[1]7即强调主体性在实践中的重要性,并将这一重要性引入到实践概念中,实现了实践理性与主体的融合,并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观。   其次,康德道德实践的客体是道德律令,马克思的实践客体是现实世界。

康德在确立道德实践哲学的主体是人的理性之后,提出了其实践哲学的对象即客体是道德律令。康德认为,“只有遵循道德法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7]“所谓实践自由,就是指意志除了道德法则之外,不再依靠任何别的东西。”[8]康德实践哲学的全部中心内容就是道德律令,同时,这个没有任何规定性的道德律令是康德实践哲学的客体。

马克思唯物史观中的实践客体则是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同时,马克思将实践客体与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联系起来,指出,人类正是通过这种认识现实世界和改造现实世界的物质生产活动,得以生存和繁衍。

最后,康德实践的目的是解释世界,而马克思实践的目的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康德建立实践哲学的目的是用“实践理性去解决其在认识论领域中遇到的纯粹理性不能认识‘自在之物’困境,从而在道德领域为实践理性留下地盘”[6],即康德实践哲学的目的是解释世界,实现“至善”的道德目标。马克思与康德不同,这正是马克思超越康德的精华所在,马克思认为实践的目的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他认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7]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的实践观是指人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通过对康德理性实践的深入分析和思考,在继承、批判和超越的基础上开始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观。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的基石,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旧哲学的重要标志。

二、康德实践理性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意义及评价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认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观有受康德哲学影响的痕迹,但是马克思并未完全被笼罩于康德的实践理性下,而是以批判和超越的眼光来看待康德的实践理性,“康德的实践理性将人的价值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3],马克思将这一高度继续拔高,将人的主体性价值进一步凸显,“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2]97,把“事物、现实、感性”“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从主体方面去理解”[2]97,从这一系列的论述来看,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已初具雏形。思想敏锐的马克思虽然汲取了康德实践理性的合理内核,但是,具有批判精神的马克思并未止步于康德,而是进一步揭示出康德实践理性的阶级根源,“德国的小资产者,包括其代表人物康德在内,害怕法国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实践方式,因而他们竭力把法国资产阶级的血淋淋的革命‘实践’转化为德国小资产阶级的软弱无力的‘实践理性’。”[1]6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康德的实践理性是代表德国资产阶级利益的,是唯心主义的实践理性,不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在现实中是不堪一击的。

鉴于此,本文的结论是:马克思是康德实践理性的受益者和批判者,马克思通过批判分析康德的实践理性,吸收其合理内核,中间经过黑格尔和费尔巴哈,进而提炼出自己的实践概念,并以实践概念作为自己的理论体系核心,创立了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关注康德的实践理性对我们重新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渊源,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具有一定的学术旁证意义和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俞吾金.康德是通向马克思的桥梁[J].复旦学报:社科版,2009(4).

[2]关锋.论马克思的实践理性[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5.

[3]张西平.历史哲学的重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4]李霞.实践批判:在康德和马克思的视域中[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54(2).

[5]欧阳康,张明仓.康德实践哲学及其意义探析[J].河北学刊,2008(5).

[6]刘玲,陈娟.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论马克思对康德实践观的超越[J].巢湖学院学报,2011,13(1).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8]康德文集[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7.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康德对现代哲学的影响

巢湖学院学报的介绍

《巢湖学院学报》创刊于1987 年,是安徽省教育厅主管、巢湖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双月刊。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