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有一支多层次、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因此,旅游人力资源是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旅游 人力资源管理 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旅游人力资源是旅游业快速 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旅游人力资源的素质和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在从规模、质量和结构等方面分析我国旅游 管理人力资源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旅游管理人力资源发展的对策。
Abstract: Tourism human resource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The quality and structure of tourism human resource largely restrict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ourism industry.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status and problems of tourism human resources from the aspect of its size, quality and structure. On the base of analysis, the author elaborated strategies of developing Chinese tourism human resource.
关键词: 人力资源;旅游;培育
Key words: human resource;tourism;cultivation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6-4311(2011)08-0315-03
0引言
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旅游人力资源数量增长迅速,质量不断提高,为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总体来说,人力资源素质和结构与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要求仍有较大的差距,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我国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1旅游人力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管理人力资源也迅速发展,规模化、年轻化、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是其发展中暴露的主要问题,也是制约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1.1 规模发展快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旅游业的人力资源发展也非常迅速。特别是近十多年来,我国旅游从业人员以平均每年15%的速度递增,现已初步形成一支能适应旅游业发展规模的旅游人力资源队伍。国家旅游局的 统计资源显示,1990年我国旅游行业拥有直接从业人员不到62万人,到2005年却增长到了426万之多,是1990年的近七倍,如果加上所统计的 社会旅馆和个体旅馆从业人数356.1万,旅游行业从业人员总计达到了564.1万。如果按照国际上所通行的旅游直接从业人员和间接从业人员之比为1:5的比例计算,到2005年我国旅游间接从业人员就已经达到了2800万人。可以这样说,这支庞大的旅游从业人员对于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1.2 年轻化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晚,真正作为一种产业来发展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的事情。规范化、专业化的旅游 教育 在1978年开始起步,大规模的旅游人才培养则在1990年以后。随着旅游业大发展对旅游从业人员需求量的急剧增长,现有旅游从业人员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近年来从院校 毕业 的学生,和一些传统的行业相比,整个旅游人力资源呈年轻化的态势。
据统计,1995年旅游行业正式职工中35岁以下的占职工总数的59%,而到了2005年,172万正式职工中35岁以下的就有117万,占职工总数的68.1%,比1995年有上升了9个百分点。现在不少旅游企业单位的职工平均年龄还不足30岁,一些中高级管理者的年龄也都在40岁以下。旅游职工队伍年轻化,一方面使队伍充满干劲和活力,但更重要的是在 工作中暴露 经验 不足的缺点。
1.3 整体素质偏低尽管近年来,人力资源开发在旅游行业逐步得到重视和加强,人员素质不断提高,但从整体上看,从业人员的学历和专业技术水平与旅游业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3.1 职 工学历偏低据统计,2000年旅游行业有正式职工70.3万人,但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仅占17%;而到了2004年,全行业159万正式职工中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就有120.9万,占职工总数的75.9%,其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为24.4%,高中(含中专、技校)学历的为51.5%,大专及以上学历的还不到四分之一。旅游行业职工学历偏低的状况在饭店业更为明显,除服务人员外,不少酒店甚至是高级酒店的中高级管理人员中只具有职高或中专学历的也大有人在。管理人员学历偏低,既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发展的要求,也与我们参与国际竞争的要求远远不相适应。
1.3.2 专业技术人员少,专业技术 职称低旅游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少。据统计,2000年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只有13.1万人,仅占全行业职工总数的8.2%,其中拥有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的分别为1.0万、5.3万、6.8万,因此,技术职称不高。另外,全行业每年参加由人事部统一 组织的旅游 经济(旅游饭店和旅行社)专业技师资格 考试的人员也不是很多,一般只有5000人左右,通过1000多人,在开考的各类经济专业中,参考人员是属于比较少的。在参考人员中,大多数报考的是旅游饭店专业,报考旅行社的还不到1000人。
1.3.3 缺乏既懂外语又熟悉业务、充满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旅游行业是一个开放性强、对外交流非常广泛的行业,对从业人员不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服务人员的外语水平都要求比较高,但现在行业内既懂业务又懂外语的中高级管理人才比较少,甚至十分紧缺。
由于旅游业发展形势的不断变化和旅游消费需求的转型,近几年来,度假旅游、体育旅游、商务旅游和会展旅游等新项目不断涌现,如何管理和开发这些项目,以适应市场的要求,懂行的人就更少了。旅游行业某些专业的技术人才也十分缺乏,比如全国具有技师职格的调酒师只有238人,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另外,理论研究人才、高级导游人才等,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也都不能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1.4 结构不合理结构与功能息息相关,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源在促进旅游业 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但现实的情况是,我国旅游人力资源的结构并不合理,主要体现在层次结构不合理、地区结构不合理、部门结构不合理和专业结构不合理几个方面。从旅游人力资源的专业构成看,由于我国旅游 教育起步较晚,所以大多数从业人员并非科班出身,而是半路从其他行业转变而来,所学专业和做干 工作不一致。根据2003年的一次抽样调查显示,60%的旅游从业人员所学专业既不是旅游类专业也不是外语类专业,而是一些与旅游关系不密切的其他专业。 管理人员中的比例更低,其中饭店和旅行社的总经理级管理人员分别仅有30%和20%的人所学专业为旅游类或者外语类专业。另外,旅游行业作为一个对外交流的窗口,从业人员外语水平普遍偏低。
2旅游人力资源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造成旅游人力资源这样的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作为担任开发旅游人力资源主 渠道 的旅游院系,不得不从各方面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进行 反思 。虽然我国旅游院校教育经过近30年的发展,积累了不少成功的 经验,教育质量逐年提高,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我国整个院校教育体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的则是我国院校旅游教育子系统所特有的问题。不同的问题需要用不同的思维视野来寻求解决的办法。同时我们应该站在更高的层次或以更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探索旅游院系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问题。
2.1 我国旅游院系教育规模效益低下,教育质量不高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院校旅游教育一直采用外延式扩张的发展模式,即只是在不断增加数量,其中既有一些院校是为了满足旅游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而主动地开设旅游专业,也有一些院校是由于原有专业的没落迫于生计而被动地开展旅游专业教育的。外延式的发展模式使得我国院校旅游教育规模在快速扩张,但由于受经费、设备和师资等因素的制约,使得大多数招收旅游专业的院校,规模小,招生人数少,发展呈单体规模发展。这就使得旅游专业在综合性院校的地位得不到提高,受不到重视,特别是在旅游专业建设方面难以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旅游院系综合实力的增强,从而使得教育质量不能提高。另外,由于不少旅游院系是转轨而来,对于旅游行业的了解非常有限,对行业人才需要把握不准,旅游专业教育就会出现与实际脱节的现象,致使整个教育质量只能在低水平徘徊。
2.2 培养目标不明确、定位不准不少院系是由于生存因素而不得不进入旅游专业教育领域的,他们缺乏对旅游业内在规律、发展状态和态势以及旅游院系实际的基本了解,因此究竟为旅游行业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目标定位并不是十分明确,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本科教育“理论化”。高等教育要加强理论素养的训练是必要的,这也是高等教育和一般 职业教育的重要区别所在。但由于旅游业是一个 应用性强、综合性强、开放性强的产业,因此,作为旅游行业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本科教育也要紧密结合旅游业的 实践,不能与脱离实践空谈理论。教育教学如果只是简单的从书本到书本,只会给学生进入旅游行业带来不适应,形成理论和实际的巨大反差。
二是专科教育“本科化”。专科教育是我国教育中的一个特殊层次,全国有近200多所学校开展旅游专业的专科教育,如果加上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数量更大,所以专科教育在旅游院校教育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地位不容忽视。但现在的情况是专科不专,专科教育“本科化”的倾向比较突出,使专科教育成了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导致培养的旅游人才“高不成,低不就”,不受行业的欢迎。
三是职业教育“普教化”。旅游教育特别是中等旅游教育应该是一种职业教育,即要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为本位实施教育教学。但现在我们不少旅游院校教育没有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点,教学内容和岗位实践结合不紧密,不少教师教学从理论到理论,过分强调课堂教学,不重视课外实践和岗位 实习,这种现象在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高等职业教育中显得更为突出。职业教育“普教化”使得不少旅游专业的毕业生动手能力差,不符合行业的用人要求。
2.3 旅游院系教育与业界的交流、合作不够深入旅游院系教育担负着为旅游业发展培养人才的任务,具有服务旅游业的重要功能,因此不论是哪个层次的旅游教育,只有其产品——学生被旅游行业所接纳和认可,院系的长远发展才会有一个坚实的基础。但现实情况是,不少院系还在关门办学,和行业实际接触较少,有的院系尽管和业界有些合作,但合作并不紧密,并缺乏长期性和经常性。致使有的院系进行了多年的旅游教育,连一个学生实习基地都很难找到,教育的质量可想而知,培养的人才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满足旅游业发展需要也就值得怀疑了。另外,由于在一线从事旅游专业教学的人员对业界的情况了解得不够深入,也使得不少院系教学与研究的成果仅仅是作为一种在学术范围内的交流材料,而得不到业界的认可和支持,更不要说影响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有关决策了。
2.4 师资和教材建设滞后教育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师资质量和教材质量为基础的。由于我国院校旅游教育起步晚、发展快,目前从事旅游专业教学的人员大多数是从其他行业或其他专业转“行”而来。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员都没有受过正规的、系统的旅游专业教育,对旅游业的发展规律以及国际、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实际缺乏足够和深入的研究,而且缺乏旅游实践的磨炼。另外,由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非常迅猛,新问题、新情况不断涌现,而旅游专业教师的知识老化、教学内容陈旧和教学手段落后等问题也就日显突出。
由于教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教学创新的能力较弱,所以旅游教学中照本宣科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教材建设表面上看非常繁荣,不少院校都出版了自己的教材,但教材质量不尽人意,普遍存在着“四多、四少”的现象。即:编的多、写的少,剪辑性成果多、研究性成果少,理论多、操作性少,继承的多、创新的少。教材既没有理论方面的创新和发展,又没有充分反映旅游实践的创新,一些近几年在实践中提出的大量新理论、新技术没有体现在教材的内容中,有的甚至还存在着严重的雷同和抄袭现象。 3我国旅游人力资源培养的对策
尽管我国旅游院系 教育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但应该看到其 发展的美好前景,把握旅游教育的整体趋势,从战略上思考我国旅游院系教育改革和发展。这个改革是整体性的,上至国家教育体制和教育结构的调整,下到每个教师的每一节课。只有把握其整体性,我国旅游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才会有突破性进展。
3.1 增强旅游人才培养的吸引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体制不断改革,教育结构不断调整,而且改革和调整的进程在逐步加快和深化。旅游教育由于起步较晚,基础比较薄弱,和一些传统的专业相比,旅游专业在教育行政 管理部门的地位较低,主要表现在:旅游学科地位低、旅游专业吸引力下降、旅游院校尤其是旅游 职业学校生源数量和质量下降等。旅游院校作为旅游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主渠道,面对这种挑战,要求我们加快教育体制改革步伐,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树立大旅游教育观、开放教育观、素质教育观和创新教育观。同时,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沟通,取得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支持,不断提高旅游专业地位和旅游学科地位,增强旅游院校人才培养的吸引力,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3.2 完善旅游教育体系根据世界旅游教育理事会的预测,在今后的一段时间明,我国旅游行业就业人数将会以每年3.2%的速度增长,平均每年增长将达100多万。而我国现在旅游院校培养规模每年仅10多万人,由此看来,今后我国通过学校培养旅游人才的压力相当大,特别是广大中西部地区,压力更大。因此,我国院校要加快发展,加强教学创新和科研创新,强化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理论与 实践相结合,强化培养的人才对旅游行业的适应性、 应用性,着力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在积极办好大学本科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旅游高等职业教育,使旅游行业拥有大批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能力的实用型人才,同时又有重点地发展研究生教育,为行业培养具有战略意识的高级管理人才和教学科研人才;在专业建设上,要加强国际交流,学习先进 经验,对现有专业要加强基础课,拓宽专业面,注重教学内容和 教学 方法 的改革,同时,积极创造条件考虑旅游项目规划与管理、饭店工程、物业管理、装潢设计、会展旅游等专业的开发和建设,满足旅游行业对这类专业的迫切要求。
3.3 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以适应旅游业发展对人才素质越来越高的要求一是要明确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目标明确了,教学安排和课程设计才有针对性。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院系要认清各自的优势和不足,扬长避短,有分工、有合作,明确自己的培养目标。
二是要加快教师培养。国外的成功经验表明,一个好的旅游专业教师不仅要有比较杂实的理论功底,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旅游院系要为专业教师到旅游企业兼职、挂职、 实习、交流、进修学习等创造条件,要求专业教师每隔一段时间都要深入到旅游实践的第一线,以了解旅游业的最新发展态势。
同时聘请一些水平和能力比较突出的旅游行政管理人员和旅游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职或者作 报告 ,形成一支专职和兼职、知识结构合理的旅游师资队伍。
三是改革教学手段。针对旅游专业的特点,旅游院系要大力改革教学手段,改革单一的“课堂上讲景点、教室里讲客房”的传统教学模式,加大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的分量。
四是要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旅游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为适应专业发展的要求。旅游院系要努力推进校企合作,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把旅游院系的研究优势,旅游企业经验优势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政策把握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五是要把旅游高职办出特色。旅游院系在大力发展旅游高职的同时,更要注重办出特色,真正使高职教育能为旅游行业培养一大批既有一定理论基础、又有较强操作技能的高层次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童金杞.浅议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J].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01).
[2]中国国家 统计局2000年度劳动和 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网站,2001,(09).
[3]孙钢.西部地区旅游发展情况及对有关问题的认识[J].旅游调研,2001,(8).
[4]王健.论我国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的原则及思路[J].中国成人教育,2009,(07).
[5]丘建华,赵光辉.人才资源能力建设的影响因素与规律探讨[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5).
[6]罗松.基于和谐理论的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研究[J].北方 经济,2009,(11).
【摘要】旅游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也,随着社会发展日渐兴起,逐渐成为朝阳产业。在很多地区,旅游业已经作为一项有完整产业链的事业开展起来,与之相配套的旅游服务业设施的发展也日趋完善。在这个旅游业的发展当中,需要有合适与合理的人力资源去进行调配和管理,以便于提升旅游质量与效率,有效的进行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创新。人力资源要用到合适的地方,发挥正能量,并且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管理的创新,找出合适的切入点,有效改进。
【关键词】旅游;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6-055-01
旅游的发展依靠人才,人才的发展需要有效的管理和调配,以便达到最优化的组合,提升管理质量和效率,发挥出最大的效果来。旅游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可以分为内部的创新与外部的创新。内部的创新是指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部门调配,包括各个部门的人员配置与调岗等,为的是全面发展旅游人才,发展多面手,适用于各个方面的工作。旅游企业的外部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是指旅游产业链的人力资源创新调配,为的是更加符合当前阶段旅游业的发展,提升旅游发展的质量和效率。
一、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性与全面性
旅游业业中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目的在于激活发展潜力,调动起内部和外部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全力以赴的工作,发展自己的旅游事业,提升利润空间,这个要以“理论为先导,创新为关键,落实为目标”。总体来说,作为旅游企业的内部来说,在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方面,要做到专业性和全面性的协调发展。
(一)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专业性
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性,表现在其专业性方面。由于内部分工的日益多样化,需要有各个方面的专业人才去胜任工作,而且做到了专业化与专门化。在旅游企业内部,总部要有意识的培养专业人才,包括“旅游宣传、旅游策划、旅游方案、旅游路线、旅游服务”等,这些都是企业内部需要设置的专业部门,并且结合市场进行有效的发展,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企业职能部门。
各个旅游专业的发展需要专门的人才,而且在发展初期,企业要做到尽量不做调配,做到任人之长,发展的专门化与系统化,有效进行纵深发展。这是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第一步,也是我们发展的先决条件,专业化意味着旅游企业发展的长远性和支撑性,也意味着旅游发展的壮大性。
(二)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全面性
在旅游企业发展的后期,我们就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面性发展,达到一专多能的目的,为的是更加的适应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例如在旅游业发展中,导游是个不可或缺的关键位置,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性,首先的一个关键就是从导游开始做起,导游的创新就是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
以导游为代表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而且要求导游不单单是熟悉导游之内的知识,也要熟悉导游之外的知识,全面发展导游的视野,拓展其内涵。这就需要有专业知识、服务知识、心理学知识以及礼仪交往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做到全面性,就是做到一专多能,更好的适应现代建设化的需要。
二、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连锁效应
人力资源管理可以产生连锁效应,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与进步。人力资源管理将各个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全面推动相关的产业有序发展,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一)两种奖励的并行
在旅游业发展当中,有一种特定的人才资源能够有自己独特的方案,而这种独特的构思,是需要我们通过有效的奖励机制与得以赞扬和保护的,这就是人才的潜力和创新性,适当和合理的物质与精神奖励能够发掘出人才的价值。
这种人力资源奖励方式通过系统有效的方式融入管理之中,不断增强个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的财智与智慧潜能,同时有效的规范个体行为,同时提升其自身的素质,组织维护好其个体需求,通过良好有序的内部组织环境来有效的激发起创造力,维护好内部的良好秩序,提升工作运行效率,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是物质激励成为主导激励方式。对于优秀的人才而言,一定的物质待遇提升,仍能不断的满足其在企业中发展的机会,特别是对于行政管理模式,会不断的发现优秀员工的潜质,给他们提供在企业中发展的机会。
(二)人力奖励管理创新的旅游成效
这种人力资源管理属于产业链的管理创新,能够有效的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这是和旅游相关的一系列产业发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游客接待的大量性,消费的客观性,空间的扩大性和人员的流动性”,为了在短时间之内连续不断的适应这种需求,我们必须要在整过过程中做好服务平台的建设与 总结 ,从游客报名到旅游过程结束,再到游客回家的全过程,都提供一个比较完善和系统乃至比较细心周到的服务体系,使游客高高兴兴而来,满满意意而回。而这个服务平台的建设,需要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参与和支持,做到细致与全面。这些都是与旅游相关的产业发展,是通过人力资源发展而发展的内容。我们应该如何通过空间的服务平台去传达这种理念,将其灌输到旅游的整个过程之中去。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获知,在实际的旅游发展中,旅游企业要做的就是根据自己的发展实际情况,去进行旅游资源的合理调配与人力资源的合理管理,通过内部和外部的协调,达到内外共赢的目的,也是为了进一步改革旅游发展机构,通过内部的管理带动外部的产业链,通过外部的产业链,来拉动一系列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发展效率,获得最大的发展空间,这是我们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追求的目标与方向,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旅游 导游词 [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
[2]袁国红,张月芳.旅游 管理知识 题解[M].中国旅游出版社,2011.
[3]导游教材编写组.导游基础知识[M].旅游教育出版社,2010.
摘要
当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企业管理方式已经不足以满足当前不断增大的市场竞争力。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对于我国的经济推动至关重要,不过中小企业由于体量较小,核心竞争力较差,因此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难以发展。事实上,对于企业来说,市场竞争不仅是资源的竞争,还包括企业人才的竞争。而且事实上,人才对于企业或许更加重要。因此,中小企业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下求得生存,并且取得较长远的发展,就要十分重视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否、运行程度的深浅及其是否科学合理,关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将就中小企业激励机制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激励机制;问题;对策
Abstract
At presen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raditional enterprise management methods are insufficient to meet the current increasing market competitiveness. SMEs are the mainstay of the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which is crucial for China's economic promotion. However, SMEs are difficult to develop in a highly competitive market due to their small size and poor core competitiveness. In fact, for enterprises, market competition is not only the competition of resources, but also the competition of enterprise talents. And in fact, talent is perhaps more important to the business. Therefore, SMEs want to survive in a highly competitive market, and to achieve long-term development, we must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Incentive mechanism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i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The establishment of incentive mechanism, the degree of operation and its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are related to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and study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of SMEs, and propose targeted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SMEs; Incentives;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前言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引擎,发挥着稳定社会秩序和增加就业率的重要角色,充当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角。激励机制是企业发展的核心,也是企业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企业之间的竞争究其原因就是企业中员工实力的对抗,因此如何保障企业员工能够积极参与到企业之间的竞争,是激励机制活动的重中之重。现实生活中往往出现由于激励机制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而导致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巨大损失。所以制定一项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成为企业在竞争活动中的制胜法宝。
一、中小企业概述
中小企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指相对于大企业而言,其人员规模、资本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同时中小企业也是- -个动态的概念,过去被称为大企业的,现在可能只是中等企业,而现在是小企业的,若千年后可能会发展成为大企业。中小企业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在不同的国家会有不同的定义和标准。
我国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中指出: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
二、激励机制概述
(一)激励的内涵
在过去,“激励”一词本只是心理学专业术语,其意思指的是鼓励所激励对象做出某个行为的心理过程。不过如今已经被学者引用到了管理学之中。现今,“激励”又指的是企业采取某些方法或者手段来鼓励企业员工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追求生活、工作目标的意愿程度。激励已经成为管理学中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实现的主要手段。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的主要表现就是去满足或限制员工的需求[1]。为了使企业员工能够在企业的工作中成功完成领导所交付给他们的工作,激励员工的工作动力,并激发他们的热情和创造力非常重要。不难发现,现代企业实施激励的基本目标是激励员工工作,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基础上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不断提高企业员工对工作和业务的满意度并保持热情。促使其为工作激发自身的创造力。
(二)激励机制的概念
激励机制主要是指由于特定组织系统中激励手段或者激励方法的相互作用,这是激励客体与激励主体之间关系的总称。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激励机制指的是现代企业的相互关系结构,包括企业的运作方式和发展方式。但是,企业员工的动机不仅仅是满足员工的发展需求[2]。事实上,激励措施是以满足或限制的形式进行的。有必要通过组织改进一些激励员工的措施并满足他们的需求。确保绩效奖励的可持续性,以及有效控制的程度。激励机制是通过合理化系统反映员工与公司之间的互动。激励机制应该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各种激励机制或有机组合系统的集合。比如,规划和组织设计,招聘和配置,培训发展,绩效管理,薪酬和福利以及劳动关系管理。从激励机制的作用角度来看,激励机制是动力机制与约束机制之间的矛盾,或者是对立统一的组合。在企业中,激励是面向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激励机制是以企业的制度为导向的。人性化和制度化的结合是企业管理者所追求的目标。一旦激励机制的制度形成,就会固有地对组织系统本身起作用,使企业的功能处于一定的状态,进一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三)激励机制的内容
1.物质激励
物质激励是最基本和最具刺激性的激励措施之一。物质是万物的基础。物质需求也是人们最基本的需求:服装,烹饪,膳食,生活,工作和其他活动和活动都来自提供物质信息[3]。在这种情况下,物质激励对任何人都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期对于物质的需求倾向是不同的。物质激励是企业激励的基础,也是企业常用的最重要的激励措施。物质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是所有社会活动的基础和基础。物质激励是刺激的手段之一,是激发员工积极性并鼓励他们努力工作的途径。
2.情感激励
情感激励是利用良好的情感关系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采取激励方法来提高效率,探究不同人们的不同发展潜能。情感是人们行为最直接的因素之一。每个人都想要不同的情感。相比较于物质激励方面,情感激励更注重满足精神和精神健康需求以及人的心理健康。今天,情感需求已成为人口的主要需求,这也意味着需要确保为人力资源管理者建立强有力的激励机制。在使用物质激励的同时使用情感激励措施可以有效地培养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并加强他们对企业的归属感。
三、中小企业建立激励机制应遵循的原则
(一)持续性原则
为了在人力资源管理流程中形成激励机制并确保激励机制具有持续影响,企业必须持续性运行企业的员工激励机制。持续性的保持激励状态下,在此基础上,员工可以努力获得所需的激励[4]。这种激励机制不应该被中断或修改,而是可以根据公司的实际需求和能力量身定制,并且可以不断满足员工的需求。如果激励机制因特定原因而中断,则可以解决员工对员工的热情,使激励机制难以再次产生积极影响。
(二)效能性原则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中,效能性原则是其主要原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流程中的激励机制只有具备实用性时才有效。也就是说,激励机制必须可以为企业产生商业利益。如果激励机制仅仅是为了鼓励员工,而没有充分考虑到公司的实际需求,那么激励员工的过程效率低下,这对公司没有任何价值。一旦激励员工之后,那么可以为公司创造的利益就必须是可预测的。企业实施的激励机制必须是有意义的,即效率在于人力资源的整体管理。激励机制的关键要素是只有在设计激励机制时,充分考虑其实际效果并预测这种影响,公司才能在实施激励机制的同时获得一定的收益。
(三)实用性原则
人力资源管理进程中的激励机制应基于实用性原则。如上文所述,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主要有两项,即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当然,并非所有的企业员工都适合物质激励或精神激励,因为一些员工对物质激励的价值比对精神激励有更好的理解。推动激励机制可能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机制不切实际,从而导致激励机制失去自身的作用。因此,在设计激励机制时,企业必须充分考虑激励机制的作用,尤其是这些对象的实际需求。
四、中小企业建立激励机制的必要性
(一)激励机制能够增强团队凝聚力
通过实施激励机制,公司员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公司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会增加。简单来说,企业就像一个位于中心位置的磁铁,被大量员工包围,通过围绕业务进行组织。这增强了员工之间的相互理解,并对企业文化形成了一种认同感,从而促进了业务发展[5]。这一切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公司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吸引大量员工,这可以使员工与公司形成良好的认同感,从而增强公司的凝聚力。
(二)激励机制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
如果企业希望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具备一些较高的企业效益,如此才能保证企业在每个阶段执行的任务都能够完成。又因为企业的效益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由企业的员工来决定的。因此,企业需要知道如何使用激励措施并展示员工的价值,以便公司可以在这种环境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激励机制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研究表明,如果企业拥有完整的激励机制,员工可以在工作中发挥超过80%的潜力和效率。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员工效率就会大大降低。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必须支付一些精神或物质奖励来实施激励制度,以增强员工的自尊心,提升他们的个人素质,促进他们的努力。作为激励系统实施的一部分,可以刺激员工自身的潜力,进一步促进公司的发展。
五、中小企业激励机制的实际应用现状
(一)企业内部缺乏公平性
我国企业内部的不公正现象实际上非常普遍。在薪酬,奖励和惩罚以及发展机会方面;领导的亲信与非亲信之间,各个部门之间,新老员工之间都可能存在大量的不公正现象,这严重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和稳定性,影响了公司的经营和发展。因此,企业家必须高度重视企业内部的公平保障。公平对公司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公平有助于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并使他们能够看到无论员工的亲和力和地位如何,每个人都受到同等尊重,并有相同的机会去看待和工作。
(二)激励机制的方式不科学
在当今社会,员工在企业人力资源方面的方式是不科学的。人力资源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其在决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必须认真运用科学原理,科学管理人力资源是做好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前提。换句话说,必须在科学,分配和管理领域规划人力资源管理,并且必须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日常工作中实施。对于企业和机构而言,理性招聘和合理地人才培训是企业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征聘人力资源是否科学合理的问题取决于社会的公正和公平性质。可以说,影响非常深刻。当前社会对于人力资源的关注程度如此之高,如今大学毕业生人数众多,但是就业机会少,因此竞争激烈。招聘人力资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企业和机构缺乏科学的招聘制度会削弱员工的积极性。
(三)激励缺乏差异性、形式单一
目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使用的激励形式非常单一,缺乏差异性。大多数企业的激励都集中在工资和奖金上,只是单纯的关注物质层面而不是其他层面的奖励。然而,纯物质奖励也有一些缺陷[6]。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需求,即对激励的需求是根据员工自身的努力程度和企业的发展程度而变化。在许多情况下,如果企业管理者无法正确确定员工真正需要什么,那么该员工将很可能选择离开公司,因为请求未得到满足,这是公司严重人才流失的关键。单方面追求物质激励虽然在当前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情况下作用非常有意义,因此物质激励措施尤为重要。但单方面寻求物质激励措施很容易使员工产生盈利心理。企业的物质激励方法主要包括工资激励,此外还有员工奖励与业务绩效相结合。员工的收入金额与公司人力资源的效率直接相关。这种仅使用工资作为激励的激励方法涉及员工的焦虑并影响工作氛围,因此有必要尽快改进。
(四)缺乏完善的绩效考核及评估体系
在我国企业的发展中,大多数企业的绩效评估问题都不完善,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公平、公正。在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评估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它基本上反映了所有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结果。如果在完成这项工作期间出现不公平问题,就会影响绩效评估结果的真实性,也将影响后续评估工作。
但是,在公司绩效评估的发展过程中,通常情况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来完成。除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经常会存在其他部门不配合的情况,这就使评估工作变得困难。评估考核是企业激励机制的前提,上述存在的情况将使评价工作缺乏根据,并且由于公司的评价标准尚未完善,也会使激励机制变得毫无根据。这对于企业内部表现优异的员工是不公平,极有可能导致员工对公司的不满并失去信心,甚至严重导致企业人才大量流失,这对员工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公司经营业绩是衡量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指标之一。这对促进可持续企业发展也至关重要。只有员工具有较高的绩效水平,才能提高公司的整体水平。通过实施有效的激励措施,员工可以更加努力地工作,然后采取主动和创造性来提高他们的专业地位,并最终提高公司的整体绩效。
六、中小企业激励机制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保证企业内部的公平竞争
社会经济非常重视公平和公平原则,这一原则在商业中也很重要。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公平对待。为了使激励机制以公平、公正的方式实施,有必要严格遵循系统内容以获得奖励和惩罚。只有实际的实行制度才能吸引员工的关注度力。对于奖励和处罚,可以创建适当的公共公告,以使员工感受到激励机制的价值。对员工的激励必须基于对个人的公平和公平原则,创建一套适合业务发展的激励措施,并应用并严格尊重该系统[7]。此外,还必须与评估系统相关联,以加强鼓励他们的潜力。企业需要了解员工的需求,正确评估工作质量,收集并认真分析激励信息。同时,有必要建立一个透明、公开的招聘制度,让竞争者在平等的公平竞争环境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在发展过程中,企业也不能忽视人才文化。当他们参加培训时,可以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并在竞争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脚步。因此,可以有针对性、有选择地提高自身的整体价值。为确保公司内部的公平竞争,公司可以定期举办研讨会或专业培训,使员工能够接受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专业知识,改变公司原有的印刷员工,增强公司的商誉。
(二)科学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
企业激励机制的科学性,是指激励机制要有制度化、程序化,同时还要符合本企业和本企业员工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企业必须系统地分析,收集,组织和激励信息和相关要素,全面了解员工的需求和工作质量,并不断建立基于劳动力发展的实际激励机制。科学的激励机制是激励员工以最高效率执行的基本保证。同时也是生产和管理活动协调,有序和高效运作的重要支撑。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企业领导者必须认识到激励机制的重要作用。这就要促进企业的科学发展,特别是在人才就业和培训过程中,有必要明确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11],并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激励机制,满足员工和企业所需的业务发展需求。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中,员工和企业的利益都很薄弱,员工的积极性很弱,尤其是那些容易激发员工满意的严谨的管理方法。要注意员工的观点,结合员工的利益,明确员工的需求。最好确保激励机制满足大多数员工的需求。奖励尽可能使员工熟悉公司的要求和计划,鼓励员工为社会创造价值,让激励机制不再形同虚设。
(三)建立多元化的激励机制
众所周知,科学的激励机制应该随着公司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这种环境一直在不断发展。因此,有必要制定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不同激励方法。应该指出的是,当企业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时,不仅要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还要注意其活动的演变和方向,以及国家政策的调整。如此才能够有针对性,科学和可持续的激励措施。了解每位员工的家庭背景和生活条件,并将多层次和多级奖励应用于不同的员工职位[8]。一些员工需要物质激励来提供薪酬增加和佣金方面的激励。一些员工需要时间与家人共度时光,因此奖励可以是假期。对于工作中没有自信心的员工,应当给予更多的精神肯定和鼓励,给予他们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等。精神鼓励和物质激励的结合只有真正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才能满足双重要求。
面对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激励机制单一的问题,在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中,必须积极采取多元化激励措施,充分满足员工的需求,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进而能够促进公司的长远发展。如今,应结合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和情感激励,为员工创造整体激励,营造对公司的归属感,增强公司的凝聚力。首先,物质激励是最基本的激励措施,也是员工生存的基本需求。目前,可以定义薪酬,福利和奖金等激励措施,以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其次,公司必须回应员工的精神需求,结合物质和精神,通过推荐会议,结合奖励和奖金,奖励证书等,以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最后,一旦改善激励措施,就必须创造具有独特特征的企业文化,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营造舒适轻松的员工工作环境。满足精神和情感需求,提高员工对公司的满意度,有效防止人才流失。
(四)建立完全的绩效考核及评估体系
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所谓的绩效是指个人或组织在数量,质量和效率方面执行各种既定任务的情况。为了实现反映现场员工绩效和能力的绩效评估和评估,应披露绩效评估的方法,内容和标准,并应在多个纬度对客户的绩效和行为能力进行客观评估,以鼓励员工不断提高他们的表现。公司需要改进绩效管理系统和价值分配系统:建立日常工作记录,记录每个员工的绩效,作为晋升,奖励和惩罚的基础。另一方面,创建一个特殊的贡献记录,以奖励优秀人才。根据职位,我们将制定不同的激励政策,建立有竞争力的全职招聘制度,并为有才能的个人提供一个展示和鼓励员工努力工作的论坛。在整个绩效评估过程中,为确保绩效管理以公开,公平和公平的方式进行,需要进行一些监督工作。绩效管理的目标是通过评估员工绩效来确定优势和劣势,然后根据相关业务的需求制定个人员工能力和质量改进计划。发展和每个员工的具体情况。通过与员工的沟通,组织各级管理层使员工能够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制定改进计划,以实现提高个人绩效的目标。为了有效实施绩效管理,有必要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帮助他们不断进步。
在企业的发展中,为了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适当发展,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应当建立激励机制机制。但在企业的发展中,仅仅是建立激励机制是不够的。因为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还需要绩效评估和评估系统与之相对应。评估和评估公司绩效的制度是实施激励机制措施的前提。如果公司的员工无法进行良好的绩效考核,则无法有效行使激励机制的作用。因此,公司必须根据不同岗位的情况为相应的员工创建任务,编制完成日常任务的报告,并根据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相应的表示,以反映雇员。真实的工作情况。此外,还应将专业能力和员工的整体素质作为评估的内容,以便完成员工评估。
参考文献
[1]张莉.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01):7-10.
[2]步巧生.试论激励机制机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探索[J].中外企业家.2018(01):11-13.
[3]高志娟.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机制的应用分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7(07):13-15.
[4]孙秀芳.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问题分析及对策[J].人力资源管理.2016(11):16-17.
[5]王婧.中小企业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06):15-18.
[6]丛堃.析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1):16-18.
[7]王莉.激励方式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使用[J].人力资源管理.2018(06):7-8.
[8]付孝燕.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交际.2018(01):11-12.
致谢
我首先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指导老师对我论文的研究方向做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和推荐,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及时对我遇到的困难和疑惑给予悉心指点,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改善性意见,投入了超多的心血和精力。老师对我的帮忙和关怀表示诚挚的谢意!
此外,还要感谢朋友以及同学们在论文编写中带给的大力支持和帮忙,给我带来极大的启发。也要感谢参考文献中的作者们,透过他们的研究文章,使我对研究课题有了很好的出发点
北京石油干部管理学院与普通二本高校比,北京石油干部管理学院好。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很好。学院是中国石油的高级培训中心,同时也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远程培训学院。该学院成立于1984年,校园占地近100亩。学院上下秉持我们与学院共同提升的核心价值观,以做杰出的培训服务提供者为愿景,认真履行传播中国石油文化,促进中国石油发展的使命,为集团公司及其下属企事业单位提供中高层管理干部培训服务。比普通二本好。
中海油最难进的十大单位:
1、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中海油天津分公司主要负责渤海海域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生产业务。渤海油田是中国海油产量最高、规模最大、前景最好的原油生产基地,拥有油田54个,生产平台113座,陆上终端4个,FPSO7条,船舶80艘,直升机8架。截止2011年年底,渤海油田累计发现三级地质储量约50亿方油气当量, 累计向国家贡献原油2.05亿方。2010年油田油气产量突破3000万吨,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2]
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以下简称“湛江分公司”)是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控股的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下属的一家境内分公司,主要负责东经113°10′以西的中国南海海域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和生产业务,总部设在广东省湛江市。
公司下设18个部门和单位。公司拥有一支朝气蓬勃、锐意进取的高素质管理团队和员工队伍,现有员工2009人,平均年龄31.9岁,陆地员工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99%,海上员工中大学本科学历占比76%。
南海西部海域蕴藏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勘探面积近50万平方公里。南海西部海域现已发现38个油气田和30个含油气构造。已有17个油田和5个气田投入生产,是中国海洋石油最重要的天然气产区。其中,崖城13-1气田和东方1-1气田分别是中国海上最大的合作和自营天然气田。公司油气产量已连续四年超1000万方油当量,国家已把南海油气开发提高到国家海洋战略高度。[2]
3.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坐落在美丽的深圳湾畔,是中国海油重要的原油生产基地与对外合作的沃土,南海东部海域油气勘探始于1983年,正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90年开始生产原油,当年生产原油13.8万吨;1996年登上了年产原油1000万吨的台阶,继大庆、胜利、辽河油田之后,列全国第四位,成为我国重要原油生产基地。2011年,管理局油气产量达到1079.5万方(油当量),实现连续16年油气产量超千万方。自1990年第一个油田投产以来,南海东部海域累计产量超过2.2亿方,是国内海上油气累计产量最高的海域。[2]
4.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是上市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的分支机构之一,隶属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主要以对外合作和自营的方式在中国黄海、东海等海域从事海上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和生产。所辖海域拥有广阔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前景,对华东地区天然气的供给乃至国家能源战略的落实均有着重要意义。
公司现有职能部门13个,在职工作人员855人,61%以上人员具有本科以上学历,50%以上人员取得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专业结构涵盖地质、物探、钻井、开发、工程、油气生产、企业管理多个领域。[2]
5.中海油研究总院
中海油研究总院(原中海石油研究中心),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的技术参谋部、战略规划部、科技人才培养中心。作为中国海油所属最大的综合性大型科研机构,中海油研究总院业务范围涵盖海上油气勘探研究,海外勘探、开发、工程目标评价与新项目识别,海上油气田总体开发方案设计,海上油气田工程基本设计和新能源研发;同时承担国家“863”项目、“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大专项和中国海油科技攻关等重大研究任务。[2]
6、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
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气电集团”)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的全资子公司,负责统一经营和管理中国海油天然气及发电板块业务。气电集团以LNG及相关产业为核心业务,以LNG接收站和管网为产业基础,以“清洁能源、平安运行”为指导理念,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中国沿海地区积极建设天然气大动脉,形成统一的LNG贸易平台,迅速确立了国内LNG行业领军者地位。气电集团正为中国沿海地区提供可靠和充足的清洁能源,为中国海油打造低碳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平台,努力将公司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清洁能源供应公司。[2]
专业技术服务
7、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海油服、COSL)作为中国海油旗下的国有控股公司,是一家分别在沪港两地上市、拥有近50年海上作业经验的综合型油田服务全面解决方案供应商。中海油服专业技术服务涉及石油及天然气勘探、开发、生产三个阶段,具有物探勘察、钻完井、油田技术、船舶服务四大主营业务板块,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功能齐全、服务链完整的综合型海上油田服务公司。[2]
8、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控股公司(股票简称:海油工程,股票代码:600583),是天津市新技术产业园区认证的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甲级工程设计单位,国家一级施工企业。[2]
9、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下属的三大专业服务公司之一,是中国唯一一家同时提供能源技术服务和化工产品的多元化大型产业集团。公司定位于综合型能源运营技术服务和能源化工产品供应商,立足于上游产业,为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及生产和其他能源产业提供综合型、高质量服务;同时依托中下游产业,从事石油化工衍生品的加工生产及销售,在专业化基础上,实施多元化发展,建立独特的“服务+产品”的业务模式,以服务支持生产,以产品带动服务。形成了能源运维服务、能源综合服务、精细化工产品和健康与环保四大产业板块。[2]
简介: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是中国石油的高级培训中心,同时也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党校和中国石油远程培训学院 。
注册资本:15560万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