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遴选期刊

2023-02-15 22:1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遴选期刊

核心遴选期刊就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的期刊,这是万方收录的数据库。需要区别的是,这个虽然有核心字样但不是核心期刊目录。通常单位要要求发核心期刊,都不认可的。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由万方数据公司于2003年建成,万方数据以中国数字化期刊为基础,集合多年建设的中国科技文献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以及其他相关数据库中的期刊条目部分内容,形成了“中国核心期刊遴选库”。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由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和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全国核心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于2003年9月22日至23日期间召开。与会者认为,期刊上网是有效推进核心期刊测评科学化、准确化、规范化的有效途径之一,是中国期刊走向国际的重要窗口。《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的建设是核心期刊测评和论文统计分析的数据源基础。

确定核心期刊是一项繁杂而浩大的系统工程,要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定量地评价学术期刊,测定核心期刊,需要大量的期刊论文和引文数据作为统计源基础,这就必须建立完整、全面、规范的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为此,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以中国数字化期刊群为基础,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领导下,整合集成了多年建设的中国科技文献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以及其他相关数据库中的期刊条目,形成了《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是核心期刊吗?

1、中国核心期刊(遴选)不是核心期刊;

2、核心期刊是期刊中学术水平较高的刊物,是我国学术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核心期刊主要体现在对科研工作者学术水平的衡量方面,在相当一批教学科研单位申请高级职称、取得博士论文答辩资格、申报科研项目、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学术水平评估,都需要在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或若干篇论文。

扩展资料:

核心期刊介绍: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课题组认真总结了前四版的研制经验,对核心期刊评价的基础理论、评价方法、评价软件、核心期刊的作用与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进评价方法,使之更加科学合理,力求使评价结果尽可能更准确地揭示中文期刊的实际情况。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由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和北京大学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发布中文核心期刊目录。1992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1996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二版)》,2000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三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核心期刊目录

核心期刊遴选是什么意思?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由万方数据公司于2003年建成,万方数据以中国数字化期刊为基础,集合多年建设的中国科技文献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以及其他相关数据库中的期刊条目部分内容,形成了“中国核心期刊遴选库”。

它和国内目前所说的核心期刊,没有任何关联,是完全独立的数据库。

核心期刊是某学科的主要期刊,一般是指所含专业情报信息量大,质量高,能够代表专业学科发展水平并受到本学科读者重视的专业期刊。

核心期刊的确定方法有多种,中国一般根据以下几条原则来综合测定:载文量(即刊载本学科的文献量)多的期刊、被二次文献摘录量大的期刊、被读者引用次数多的期刊。

什么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科技部中信所评价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得出,用于科研绩效评估。

中国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中科院编制,偏重于基础科学领域的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编制,指导图书馆的文献采购。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公司制作的科技期刊资源数据库,不用于评价。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清华大学制作的科技期刊资源数据库,不用于评价。

扩展资料: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完成对数据库的操纵与管理功能,实现数据库对象的创建、数据库存储数据的查询、添加、修改与删除操作和数据库的用户管理、权限管理等。它的安全直接关系到整个数据库系统的安全,其防护手段主要有:

(1)使用正版数据库管理系统并及时安装相关补丁。账户设置复杂密码;为应用程序分别分配专用账户进行访问;设置用户登录时间及登录失败次数限制, 防止暴力破解用户密码。

(3)分配用户访问权限时,坚持最小权限分配原则,并限制用户只能访问特定数据库,不能同时访问其他数据库。

(4)修改数据库默认访问端口,使用防火墙屏蔽掉对 外开放的其他端口,禁止一切外部的端口探测行为。

(5)对数据库内存储的重要数据、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防止数据库备份或数据文件被盗而造成数据泄露。

(6)设置好数据库的备份策略,保证数据库被破坏后能迅速恢复。

(7)对数据库内的系统存储过程进行合理管理,禁用掉不必要的存储过程,防止利用存储过程进行数据库探测与攻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数据库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