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审被拒稿很常见的一个原因可能是修改过程中不到位,没有达到杂志社的要求,也可能是自己杂志上发表过类似文章,近期不打算在刊登同样类型的文章。但具体原因的话,还是和杂志编辑部联系沟通一下去了解吧。
此外,在终审阶段,杂志社会根据论文的质量和创新度进行衡量,如果完整达不到要求的创新度,刷下来也是情理之中的。当然,有些论文可能立意好,质量也高,但是最后杂志主编在审核的时候,认为可信度并不高,又对结果有不同的看法,可能也会被退稿。
退稿是指编辑部把不采用的稿子退还作者,出自鲁迅《书信集·致孙用》:“我选稿并编辑‘北新’,退稿并酌送稿费。”
最近,闲散时间写了千把字的文章,投给了之前曾上过几次稿的一本亲子杂志。
这本杂志是儿子学校免费赠送的,我细心研究过一本之后,就尝试着投稿。
在单位吃完午饭后,利用短短午休时间,就码了一篇,检查了一遍错别字,就草草发邮件了。
发完,除了一封自动回执,很长时间杳无音讯。
但偶尔再翻杂志,竟赫然发现了自己的文章。一查账户,连稿费都发了。区区1000个字多一点,稿费二百多,也是很可观的。
受到鼓舞,又投了几篇,也发了三四次。
但期间,被拒稿的次数更多,编辑大多时候都非常委婉地说:“您的文章内容与本刊栏目不太相宜,请转投。”
前几天,我刚投了一篇,还没20分钟,编辑的拒稿信就来了,内容还是如上。
把我给沮丧得要命,像一扇门朝我无情关上,各种焦虑、心慌、挫败猛扑上来攻击我。
但我沉住气,认真读了几遍拒稿信,带着很多疑问回味了半天后,有了一些新发现:
我发现,对方总是拒稿通知发得很快,却从来不会发稿件留用通知。
也就是说,如果我投稿后,没有迅速收到编辑拒稿回复,稿件会有留用的希望。但是,也不排除不用的可能性。
可见,这是一个谨慎负责的编辑。 如果不适合马上拒稿,如果留用,也不会在发表前不负责任地给你任何希望和承诺。
这一点貌似无情,但是提高了作者和编辑双方的效率。
遇到这种编辑,应该庆幸。
跟其他编辑不同,这个编辑每次回复都会郑重加上对我的敬称——**老师。
可见,对方看完了我的文章,因为我的作者信息放在了文章末尾。编辑还是非常细心的,对作者也满怀尊重。
既然称呼具有针对性,那编辑的意见就值得考量,因为针对性可能也比较强。
我把所有拒稿信全都找出来,发现果然一字不差。单看字面,我推断是直接复制粘贴过来的,只是把称呼改了一下。
这说明,编辑对所有人的拒稿理由只有这一个,这个理由是通用的。
通用的并不代表敷衍,既然编辑说和刊物栏目不相宜,那我就要回身去该栏目重读杂志。
拿过一本杂志,读遍这个栏目的文章,找出一定的共性。
对比自己的文章,看有没有同类元素?
精读样文后,我列出几种退稿可能:
1)该栏目基调为教子,而我的文章内容是不是正好相反?
家长的作为小一点,孩子的作为反而多一些?不太具备对其他家长的参考性?
2)文章立意是否符合主流三观?
传统媒体总是三观太正,不能带有过分明显的情绪和个性。反观自己的文章,是不是写的随性了一些?
3)文章立意是否有点模糊?
每篇样文都能提炼出一个关键词,比如鼓励,比如陪伴,而我的文章立意相对含混。
4)为什么投稿前自我感觉良好?
因为觉得自己文笔还可以,也考虑了文章的结构。
所以,编辑觉得合适的文章,并不一定是文笔好、结构好就可以。
最重要的一点,建立栏目导向意识。首先要考虑文章立意是否符合栏目基调。
经过这四重拷问,我的思维清晰了不少,而且提炼出了编辑退稿信的价值。
下一次投稿之前,我会刻意去审视,规避这次投稿中犯的错误。
很庆幸,这次收到退稿没有单纯沉浸在沮丧中,而是正视它,从中吸取了教训。
最近在读肖复兴的《读书知味》,他提出,在阅读中,读者一定要注意和作者互动,并主动去开发一些互动游戏。
比如读一个故事,读到2/3处戛然而止,掩卷沉思,自己给文章拟一个结尾。
然后再去对照作者的立意,你有可能猜中,有可能没有猜中,但没关系,写作永远没有对错。最重要的是,这个过程中,你积极锻炼了自己的思维。
同理, 在投稿中,作者也要保持和编辑的这种互动。
尝试着站在编辑的角度去审视你的文章,坚持锻炼,相信总会从失败中汲取一些教训,也能让自己的视野更宽广。
想起卡耐基那句话:
生活给我一个酸柠檬,我也要用它榨出一杯鲜美的柠檬汁。
码字不易,拨开脆弱的玻璃心,尽量让自己写过的每一个字都不要白费。
以上,与你分享。
冰雪溪,用文字认识自己,有文字与你相遇。公号@冰雪溪
不需要回复了。坤问投稿可在论文投稿网投。
为了探讨和掌握论文的写作规律和特点,需要对论文进行分类。由于论文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论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论文投稿网提示按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论文分为理论性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和设计性论文。
论文所投期刊不正确或不合适,常会发生以下三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
第一,退稿。稿件仅以“不合本刊要求”被简单的退回。然而因退稿决定常在稿件被审阅后作出,因此时间已经耽搁了几个星期或几个月。
第二,审稿或退修意见不恰当。当稿件内容不是所投期刊的主要专业方向时,由于审稿人(或编辑)对稿件所涉及的专业不熟悉、似是而非。
因此可能作出不准确或不公正的审稿意见,以致使作者收到无法接受、且不利于提高稿件质量的退修意见或承受退稿的打击(即使稿件可能以后被其它合适的刊物接受)。当稿件确实存在某些缺陷或不足时,作者也不可能从编辑那里得到有益的建设性退修意见。
第三,社会效益低。当所投期刊是稿件涉及专业领域外的刊物,即使文章被接受并发表了,但由于同行并不涉猎该刊物,因此作者的研究成果几乎不为本专业的读者所知。
因为上稿一次,最近对投稿一事极度狂热。每天都在关注一些新号,然后研究往期作品,试着写一篇文章投出去。
很多已经石沉大海,深深的感觉自己被“新号,易过稿”几个字骗了。但又觉得可能是自己真的写得不够好,不然为什么连那么缺稿的新号都没有录用我的作品呢。
四点十五分发送的稿件,四点四十二分就收到没被录用的回复。
这是我收到的最快的一封拒稿邮件,感觉有点难过。
不过这件事情也让我明白了,自己确实写得不够好,不是新号过稿率高就容易上稿。耐心打磨作品比较重要,刚好也能让我感受一下挫败,让我急于求成的心能够暂时的安静下来。
询问了拒稿原因,号主很爽快的告诉我离他们的要求有些偏离。
每一次投稿,都是一次练习。虽然被拒稿有些难过,但一次次在编辑的反馈中,知道自己作品的不足,慢慢修改,总会进步的吧。要继续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