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中国水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

2023-02-15 20:1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中国水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

  发展农业节水事业,推广农业节水技术,提高有效灌溉率,是有效缓解农业水资源的办法.我精心推荐的一些节水新技术之栽培技术论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节水新技术之栽培技术论文篇一
  节水灌溉技术浅析

  【摘要】在我国各个用水部门中,农业用水最多,约占全国总用水量的70%~80%。由于农业进行节水灌溉的各项措施还没有得到充分实行,水资源浪费较大,因此,灌区全面推行节水灌溉是解决我国水资源匮乏问题的一条关键途径。本文分析了节水灌溉工程技术,阐明了推行节水灌溉的成效。

  【关键词】节水 灌溉 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91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从用水角度看,提高水的利用率,应结合灌溉水运行的环节来考虑。灌溉就是通过给农田补充水分来满足作物需求,创造作物生长良好环境条件以获得较高产量,灌溉水的运行大体可分为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存在提高水的利用率的问题。第一个环节是从水源,通过渠道或管道将水输送到田间,提高输水的效率,对应的技术称为输配水工程技术。第二个环节是灌溉水在田间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灌溉,对应的技术称为喷灌、微灌、地面灌等技术,提高灌水效率。第三个环节是作物对田间水分的利用,提高水分生产效率。由此可见,农业节水的内涵包括了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配置,输配水系统的节水,田间灌溉进程的节水,作物生长水分转化过程的节水,用水管理的节水以及农艺节水增产技术措施等方面,其目的就是大幅提高水的利用率,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节水灌溉道路来。

  二、节水灌溉工程技术

  1、渠道防渗技术

  这是为减少渠道的透水性或建立不易透水的防护层而采取的各项技术措施。根据使用的材料可分为土料压实、三合土护面、砖石衬砌、砼衬砌、塑料薄膜防渗和沥青护面防渗等。

  我国的渠道防渗科研工作始终围绕开发性能好、成本低、易于施工、便于群众掌握的防渗材料为中心, 同时研究推广新型防渗渠道断面形式和衬砌形式。如陕西省宝鸡峡灌区在近年的三大灌区更新改造过程中, 推出了一系列“U”型渠道衬砌机械, 就在施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占我国总用水量80%的农灌主要输水手段是渠道, 而传统的土渠输水渗漏损失约为引水总量的50%~60% , 全国仅此一项年约损失水量1. 7×1011m3, 目前我国渠道防渗长度仅占需要的1/ 3~1/ 4。所以, 大力发展渠道防渗技术是节水灌溉的重要途径。

  2、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

  简称“管灌”,是利用低压管道代替渠道输水的一种灌水方法。“管灌”由于具有一次性投资少、设备简单、省水、省工、省地、省时, 增产效益显著, 农民易于掌握等优点, 颇受重视, 在我国北方井灌区已发展到30×106hm2。其中陕西省的关中、陕北地区大片机井灌区大量采用“管灌”技术。实践证明“管灌”是我国北方地区发展节水灌溉的重要途径之一。

  3、喷灌技术

  这是一种利用专门的设备将压力水喷洒到空中形成细小水滴, 并均匀地降落到田间的灌水方法。按设备的组成可分为机组式和管道式喷灌系统两大类。我国从70 年代开始, 发展喷灌技术, 经过20 多年的努力, 喷灌面积已发展到8×105 hm2 , 取得了比较显著的节水、增产效益。这项技术比较适合在山丘地区、干旱缺水地区和经济作物灌区发展。

  4、微灌技术

  这是一种利用专门设备将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输送到作物根层附近土壤表层或土层中的灌水方法。根据灌水器的类型, 可分为滴灌、微喷灌和涌泉灌3 种。微灌技术, 我国从1974 年开始采用, 至今已发展到2×104 hm2, 这一技术适用于山丘地区、水资源非常贫乏地区, 同时因它可将灌溉、施肥、打农药结合进行, 而特别适用于经济作物的灌溉。在理论研究上, 总结出了一套适合我国条件设计参数和计算方法。在设备研制生产方面, 开发研制了微灌带、孔口滴头、补偿式滴头、折射式和旋转式微喷头、脉冲滴灌设备、过滤器、进排气阀、调压器和施肥器等。

  5、改进地面灌水技术

  这是一种主要围绕传统地面灌水技术存在的灌水均匀度差、灌水定额大等缺点进行的技术改进。包括改进沟畦规格( 如长畦改短畦, 宽畦改窄畦, 短沟灌和细流沟灌等。如陕西省的洛惠渠、宝鸡峡灌区, 推广长畦改短畦, 宽畦改窄畦, 大水漫灌改小畦浅灌后, 作物生育期灌水量降低20%~30%) 和采用先进的地面灌水技术( 如波涌灌、隔沟灌、膜上灌、细索灌、水平畦灌等) 。我国有98%以上的灌溉面积采用地面灌溉, 对这一技术进行改进, 提高灌水均匀度, 节省灌溉用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 在我国最具推广价值的改进地面灌水技术有波涌灌和膜上灌两项。波涌灌是美国70 年代末推出的适于旱作灌溉的新技术。从80 年代起我国也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对波涌灌节水机理、土壤致密层形成、入渗特性与地表水流运动规律等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目前, 在理论上还需进一步研究浑水波涌灌问题, 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波涌灌灌水设备, 这是扩大应用波涌灌技术的关键。膜上灌是我国独创的新技术, 是在地膜栽培的基础上, 把膜侧水流改为膜上流, 利用地膜输水, 通过膜孔和膜边侧渗给作物进行灌溉, 这项技术在新疆取得了较高的增产节水效果, 但在理论上还需进一步研究。

  6、渗灌技术

  这是一种利用地下管道系统将灌溉水引入田间、灌溉水通过管壁孔湿润根层土壤的灌水方法。在我国主要有两种, 一是管道式, 二是鼠道式。目前渗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土壤湿润不够均匀; 易导致表土返盐; 地下管道不易检修养护; 投资大, 施工要求高, 这是目前影响推广的主要原因; 在理论上的研究还很不充分, 关键性技术问题尚待提高和完善。

  7、雨水汇集利用技术

  这是在干旱、半干旱的山丘地区, 将较大强度降雨所产生的地面径流汇集起来, 并在最需要时供给作物利用的技术。80 年代末我国开展了雨水汇集利用技术的研究, 如汇流表面薄层水泥处理技术、窖窑构建及布局技术、汇集效率、汇流面与种植面积比例确定等, 取得了一批有意义的成果。但在雨水引导汇集贮存和高效利用上缺乏系统化的理论研究, 未形成适宜于不同区域的汇流整体规划和与之配套的灌溉技术和作物栽培技术。近几年在甘肃东部、陕西白于山区和宁夏南部发展起来的窖灌农业就是采用典型的雨水汇集利用技术, 有的地区已把它作为扶贫工程而深受群众欢迎。

  三、推行节水灌溉的成效

  1、灌溉水利用率显著提高

  中国平均灌溉水利用率由20 世纪70 年代估算的30%左右提高到了2007 年的47.5%,单位面积平均灌溉用水量从7 950 m3/hm2 降到6 435 m3/ hm2。在灌溉用水总量基本不增加的情况下,有效灌溉面积由20 世纪70 年代末的4 887 万hm2 发展到2007年的5 778.2 万hm2。以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为例,1996~2006 年10 年间,中国累计投资212.6 亿元,对363 个灌区的病险工程、“卡脖子”工程和渗漏严重的渠段进行了改造,共恢复、改善、新增灌溉面积666.7 万hm2。据分析测算:项目实施前后相比,渠系水利用系数由0.49 提高到0.54, 灌溉水利用率由42.1%提高到47.8%;亩均灌溉水量由529m3 下降到469m3;新增节水能力125 亿m3。

  2、水分生产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根据对363 个已经实施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的大型灌区的测算分析:粮食作物产量平均提高了450 kg/ hm2,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15 亿kg;取得了国家每投入1.84 元,新增1 kg 粮食生产能力和节水1.1m3 的双重效益。

  3、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节水灌溉的发展加快了中国农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进程。良好的灌排基础设施与先进的农业技术和优良品种有机结合,使不少节水灌溉项目区由过去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形式转变为农民合作组织、大户承包等经营形式,推进了农业的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生产,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结论

  水资源短缺与节水将是我国未来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主题。它不仅关系到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而且关系到国家安全。继续加大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的投入力度,在各类灌区大力发展渠道防渗技术、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喷灌技术、滴灌技术、雨水汇集利用技术和加强用水管理等各项节水技术,将是我国今后节水灌溉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楼豫红. 我省节水灌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四川水利, 2003, 24( 2) : 10- 12.

  [2] 姜长云. 中国节水农业: 现状与发展方法[ J]. 农业经济问题, 2001, 10( 10): 19- 23.
  节水新技术之栽培技术论文篇二
  建设节水型社会

  摘 要: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针对我国严峻的水资源形势,我国政府在新时期提出了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新要求。本文就我国现阶段建设节水型社会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节水型社会要从节流、治污、开源三个方面着手的想法,并具体介绍了水价调节、节水宣传、海水利用、雨水利用等新的的举措。

  关键词:节水型社会;节约用水;水价;海水利用;雨水利用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再加上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资源污染严重,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剧增,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用水量急剧增长,城市、生活、工业污水的大量排放,导致可利用的水资源日益减少,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威胁。同时我国粗放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在生产生活中造成了大量水资源损失,用水效率不高,节水潜力巨大。因此,建设节水型社会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

  1 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全国人民的节水意识逐渐加强,工企业在污水排放中的逐步规范,农业上节水灌溉的推行与落实,一些先进的节水器具的投入使用,还有一大批污水处理企业的兴起,这都为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催化剂。但我国在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

  1.1 水权管理的不规范

  由于责任分工不明确,导致一旦出现问题,各部门相互推脱,事情也一拖再拖得不到有效解决。部分城市水务管理交叉严重,有时在城建、水利部门间存在真空,甚至有时带来执法中的抵触情绪。

  1.2 水资源保护意识有待加强

  少数地区为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破坏现有的水体。全民节水的教育仅存在纸面上,得不到有效落实,个别单位无证过量开采地下水。部分企业为躲避政府管理而迁到偏远地区,污水在当地随意排放,对当地的水体、水环境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

  1.3 节水器具的推广受阻,开发能力弱

  虽然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大量先进的节水工具面向市场,但由于成本高昂,只有个别企业愿意购买。还有无论是农业灌溉的喷头还是城市的洗浴喷头质量都不过关,技术标准不统一,以低廉的的价格参与市场竞争,严重影响了节水技术产业化的发展进程。

  2 节流、治污、开源三效并举

  2.1 节流

  2.1.1推行新型农业灌溉方式

  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节水灌溉,发展喷灌、滴管、微灌等先进灌溉方式,提高水的利用率。和传统农业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相比,喷灌可节水50%,微灌可节水60%—70%。同时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结构,规划种植作物的合理布局,集中化灌溉,避免了作物之间的隔空灌溉和不均匀灌溉而浪费大量水资源。

  针对我国农村现有的土渠输水进行改造,传统的土渠输水渗漏损失较大,约占到输水量的50%—70%。渠道防渗技术的利用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考虑到农村现有的经济条件,采用塑料薄膜或者混凝土渠道输水,可以大大减少渗漏量,将输水效率提高到70%以上。目前我国大约只有20%左右的渠道进行了防渗处理。

  2.1.2工业节水

  据调查城市工业用水的70%以上将转化为污水,一些水资源丰富的国家,近年来也大力推行节水,主要是因为不堪承受污水处理的高额负担。我国工业万元产值取水量是发达国家的5-10倍,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大力开发和推广节水器具和节水的工业生产技术。根据分析指导,2010年供水设施的单位投资约为8元每立方,污水处理约为10元每立方米,而工业节水费用仅需3元每立方米左右。因此,增加节水的资金投入不但为持续发展所需,而且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2.1.3水价调节

  我国的水价政策极不合理,一些城市的地下水超采已经十分严重,但至今这些城市的企业单位仍可无偿开采地下水,导致引用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自来水厂难以运营。我们可以采用国外流行的累进制水价、高峰用水价,还可以采取分季分标准的方法控制用水。种种情况表明,水价是水资源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经济杠杆,必须在国家有关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制定我国现阶段的相应水价政策。

  2.1.4节水管理与宣传

  建设节水型社会需要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完善分水协调、水价听证会等水管理制度。实行民主监督,广泛调动用水居民参与水资源管理的积极性。在调动大家积极性的同时,相关部门还要专门组织专业人员对用水和调水部门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公众节水技能,鼓励公众创新节水新方法和新技术,有关部门协调第一时间进行推广应用。

  政府、学校、工厂等单位要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如广播、电视、报纸等进行节水宣传教育,培养全民节水意识,让人们意识到水资源短缺的危机感和节水的重要性。

  2.2 治污

  2009年中国污水排放总量达到536.8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40.2亿吨,占排放总量的44.7%。废水排放居于前四位的行业依次是造纸、化工、电力和纺织。水污染物排放总量高居不下,导致水污染相当严重。

  2.2.1建立健全水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有关部门要做到严格执法,以防为主,以治为辅是我国水污染防治的有效途径,也是水环境建设的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途径。

  2.2.2强化对饮用水源取水口的保护

  政府有关部门要划定水源区,在区内设置告示牌并加强取水口的绿化工作。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检查,从根本上杜绝污染,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同时还有必要健全农村的凿井制度,合理规划村井布局,既要保证每户都能喝上安全的饮用水,又要达到节约水资源,防治水污染的目的。

  2.3 开源

  2.3.1海水利用

  地球上海水量要占到全球水资源总量的97%,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大规模的海水淡化供水还不太现实,但是我们可以将海水降级利用,即降低它的处理标准,供人类的生产生活使用。

  海水冲厕、海水工业冷却、海水洗车等等对海水的利用都只需对海水进行简单的净化处理就可以利用。全国城市的生活用水中有5%-8%用于冲厕,利用海水冲厕可以减少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过度使用。随着服务行业的兴起,许多行业开始大规模使用地下水,洗车行就是其中之一。现在全国约80%的洗车用水都是开采的地下水,由于成本低廉导致他们大量无节制的浪费水资源。洗车对水的利用程度很低,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

  2.3.2雨水利用

  雨水是天然的水资源,如果能够得到很好地利用可大大缓解现在的水资源危机。建设集雨工程,大力发展水池水窖、平原水库、塘坎、雨水拦截工程是利用雨水资源的一些合理措施。以城市为例,将建筑顶部设计成凹漏斗状,在凹处通一排水管道,管道中设置简单的过滤器。雨水通过管道流入储水池,在池中静置,其颗粒下沉或上浮至池表面。出水经设在池中部的过滤器再次过滤后由水泵送至用户变为冲洗用水、洗涤用水和院落绿化用水等等。

  参考文献

  [1]徐得潜,梅素琴. 水资源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2005:42-48

  [2]薛英文等. 浅谈城市节水技术与管理.节水灌溉,[J]2003(3)

  [3]汪恕诚. 建设节水型社会工作要点.中国水利,2003(11)

  [4]张静,王本德,周惠成. 节水型社会建设初探.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2005:32-36

  作者简介

  刘文康(1993-),男,汉族,河南鹤壁人,郑州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2011级本科毕业生。

  孟翔(1992-),男,汉族,甘肃武威人,郑州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2011级本科毕业生。

  潘琛(1993-),男,汉族,湖北黄冈人,郑州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2011级本科毕业生。

  看了"节水新技术之栽培技术论文"的人还看:

1. 浅谈节水措施在农业水利灌溉中的应用论文

2. 农业科技专科毕业论文

3. 关于节约用水的议论文作文800字

4. 蔬菜栽培的问题及对策 农业科技论文

5. 农业建设发展学年论文

不是说了水有问题吗

中国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研究

1前言

水是生命之源,饮用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

安全可靠的农村饮用水直接关系农村人民群众的身心

健康和生活质盘,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

义新农村目标的实现。农村饮用水安全是指农村饮用

水的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证率等四项指标均达

到国家规定最低标准。按照中国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

评价指标体系规定标准:①水质要求符合国家《生活

饮用水卫生标准》。②水t要求每人每天可获得的水

t不低于20一60升。③方便程度要求人力取水往返时

间不超过10一加分钟。④保证率要求不低于90%。川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饮用水安全工作。

在近半个世纪里,中国各级政府为解决农民群众饮用

水问题进行了不懈努力,全国共建成各类农村供水工

程300多万处,累计解决了2.16亿人的饮用水困难。

2〕X)年9月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提出后,中国政府积

极响应,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推进农村饮用水安全

保障工作,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专门下发了《关于加

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2007年国务院又

批准了《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

对做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全面规

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

五年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提出,农村饮用水安全是

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一,目标是解决1亿农村居

民饮用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污染水和血吸虫病区、

微生物超标等水质不达标及局部地区严重缺水问题。

与其同时,国家和各地政府都把农村饮用水安全作为

民生工程,摆在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不断加大农村

饮水安全工程投资力度和建设规模。据统计,加oo一

2008年的9年间,全国共投人618亿元,其中中央安

排资金311亿元,地方配套和农民群众自筹307亿元,

解决了1.6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和不安全问题,提

前6年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宣言提出的目标。据了解,

近10年国家还将投人655亿元解决农村人口的饮用

水安全问题,到2015年基本解决3.23亿农村人口的

饮用水安全问题,到2020年,基本实现农村普及自

来水12一

2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概况及问题

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作虽然取得阶段性显著成

绩,但由于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13亿

人口70%以上居住在农村。目前,在我国9亿多农村

人口中,仍有3亿多人口饮用水达不到安全标准。中

国又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紧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

盘少,降雨时空分布不均,许多农村地区饮水困难或

饮水安全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威胁

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根据近年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卫生部组织的全

国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评估结果,全国农村饮水不

安全人口3.23亿,占农村人口的340/0。其中饮水水

质不安全的有2.27亿人,占全国农村饮水不安全人

口的70%,其他30%为水量、方便程度或保证率不达

标人口。[3]

2006一2007年全国爱卫会与卫生部联合组织的全

国首次农村饮用水与环境卫生调查结果表明:44%的

调查水样没有达到基本卫生安全。农村生活饮用水水

源主要以地下水为主,75%人口饮用地下水,饮用地

面水人口只为25%,其中地面水超标率为40%,地

下水超标率达46%。有45%的农村人口在采用分散

式供水,并基本直接采用原水,其超标率更是达到了

48%。中国农村饮用水状况鱼待改善。141

根据中国水网2008年度报告一一《中国水业政

策与风险分析)),目前中国有80(X)多万人农村人口

饮用水含氟t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4(XX)多万人

在饮用苦咸水,受高砷水影响的人口已达几百万。

3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目前,造成农村饮用水不安全问题主要原因有以

下几方面:

3.1水资源污染严重

一是大量废污水排放污染水源。据了解,中国每

年废水排放量约为600多亿吨,各地河流、湖泊、浅

层地下水被大童污染。二是农村废污水、废弃物无序

排放污染水源。据有关部门测算,农村每年生活垃圾

产生t约为2.8亿吨,生活污水约90多亿吨,人粪

尿年产生盘2.6亿吨。这些巨大的污染源对农村饮用

水安全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有关调查资料表明,农

村60%的水源周围存在污染源。l5]三是一些地区由

于受地质构造与水文地质条件影响,当地农村饮用水

的氟、砷、铁、锰、矿化度等指标偏高,危害人民群

众的健康。四是工业污染“三废”超标排放,尤其是

不合理矿业开发影响,含有有害物质的工业污水、矿

渣等进人水体造成污染。五是环境污染逐渐从城市向

农村转移,很多污染企业搬迁至农村,这些污染源分

散,涉及面广,污染物浓度高,治理难度大,对农村

饮用水安全产生很大隐患。六是一些污染严重的乡镇

企业上马建设,形成较严重的农村环境污染。七是农

村饮用水安全监测的能力建设不足。在广大农村地区,

由于水源地分散,规模小,水质水量不稳定,大多采

用直接饮用原水的方式,集中供水率低,且对饮用水

质量没有必要监测手段,水质无法得到基本保证。

3.2农村面源和点源污染日趋严重

一是农业生产中过度使用化肥、农药。据初步统

计,每年中国农村地区化肥使用约为3600万吨,农

药使用100万吨左右,土壤中大量残留的化肥、农药

造成污染。l6]二是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固体废弃物未合

理回收和利用,四处堆放或沿河湖岸堆放,大量渗滤

液排人水体或直接被冲人河道污染水质。三是近年

来兴起的农村生态旅游产生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四

是畜禽专业养殖迅猛发展所产生的大量粪便未得到有

效处理,畜禽粪便污染间题日趋严重。五是农民的畜

圈、厕所普遍不达标,造成污染。

3.3部分领导及群众对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认识

不足

个别地方政府重经济增长轻水源保护,未切实负

起“对环境质量负责”和“改善农村饮用水卫生条件”

的职责。部分农民群众饮用水安全意识不强,普遍对

水质超标问题存在习以为常的麻木思想,同时缺乏水

资源忧患意识,节水观念极为淡薄。

3.4农村饮用水安全的法规尚未完善

目前,我国有关农村饮用水的法律法规分散在环

保、卫生、建设等法律法规中,执行主体基本上各行

其是。同时有关农村饮用水安全的法规存在内容不配

套、标准不统一、涵盖范围不全面、法律规定不具体

等问题。

3.5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投人不足

农村改水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社会系统

工程,建设项目多,资金投人大,资金短缺一直是影

响改水工程建设的一个主要原因。一方面地方财政困

难,投人不足,另一方面农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村

民集资积极性不高,政策引导乏力和新的投资体制尚

未形成,导致饮水工程覆盖面小,建设标准低。

3.6农村饮用水安全科技力量相对薄弱

目前,对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开展的科研工作较

少,没有针对饮用水源开展过系统全面的调查、评价

及系统研究,农村饮用水源水质监测基本上还是空白。

3.7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运营管理乏善

目前,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制水企业普遍规模小、

设备老化、管理和技术基础薄弱、制水成本较高,不

适应农村饮用水安全达标建设需要。分散式供水、小

规模集中式供水的农村几乎无水处理设施,直接饮用

水源水,造成饮用水中细菌学指标、污染物、有害物

质超标问题严重。同时,集中式供水的农村水价偏低、

水费征收困难,造成农村制水企业生存及发展困难。

4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有关对策

努力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是贯彻以人为本理

念,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民生水利,推进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对

于保障广大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农民

生活质量,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

意义。为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特提出如下对策:

4.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农村饮用水

安全长效管理机制

一是各地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农村饮用水安全问

题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是新中国

成立以来水利事业发展中公共财政惠及最广泛农民群

众的民生工程,要切实把这项工作纳人重要议事日程,

努力发展民生水利,通过合理保护和配置水资源、大

力防治水污染、开展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建立

合理水价形成机制、推行节约用水和加强监督管理等

措施,确保农村居民饮用水需求和安全,不断为民造

福。二是切实加强对农村饮用水安全建设工作的领导,

实行各级行政领导负责制,通过层层签订责任状等方

式,逐级落实责任。三是建立健全农村饮用水安全管

理长效机制,发改委、财政、水利、卫生、环保、国土、

建设等职能部门要明确责任,密切配合,及时研究解

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大力防治水污染,严格项目

环评和项目准人,认真落实饮用水源保护制度和安全

监控体系,努力搞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

制定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的应急预案,形成有效的农

村饮用水安全预警和应急救援机制。

4.2科学规划,因地制宜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

一是各地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水资源

条件,按照《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

的总体要求,统筹作好农村饮水水源地保护规划及基

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修订完善水污染防治规划和农村

饮水安全工程规划,把各项任务落实到县、乡镇、村

组和具体工程,着力解决对农民生活和健康影响较大

的水污染防治和水质安全问题。二是各地政府要根据

当地农村饮用水水源、提水方式、用水量、水质、便

利情况等情况,因地制宜地规划及解决农村饮用水安

全问题,保障农民用上清洁水,喝上安全放心水。

4.3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农村饮用水安全的良好

社会氛围

各地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多

种途径,积极倡导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的治水理

念,大力宣传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和民生水利,广泛

开展农村饮用水安全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准确宣传中

央农村饮用水安全有关政策、《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

程“十一五”规划》和水污染防治常识,使人们充分

认识到保护饮用水安全与自身利益的重要性,自觉参

与维护农村饮用水安全行动。

4.4防治污染,保护水源,确保农村饮用水安全

一是各地要以保障农村饮用水水源安全为重点,

进一步加大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依法

严格实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严禁破坏涵养林和

水资源保护设施的行为,因地制宜地进行水源安全防

护、生态修复和水源涵养等工程建设。二是要大力防

治工业污染,严格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严厉打

击违法排污行为,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大力实施节能

减排、清洁生产。三是各地要努力实施农村循环经济

及高效生态农业,推广绿色生产,推行生态文明建设,

结合新农村建设和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加强农村

卫生设施建设和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处理,因

地制宜在农村居民集中居住点推广建设氧化塘、沼气

池、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等污水处理设施,重点建设以

农户为基本单元的“一池三改”(建设沼气池,改厨

改厕改圈),全面推广配方施肥和化肥深施技术,推

广高效低残留农药,引导畜禽养殖专业户建设废水处

理回用设施、畜禽粪便处理和利用系统,严格控制农

村点面源污染源。171四是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饮用

水水质监测网络,加强对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供水水

质的检测、监测,优化检测指标和监测频率,对供水

水质不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要及时查处,保障农民群

众饮水安全。

4.5多方筹资,加强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

一是要创新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投人机制,引导

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逐步形成政府公共财政投资、

受益农户投工投劳、全社会广泛参与、扶持的多元化

投人机制,多方筹措资金,加快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

建设步伐。二是加大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投资整合力

度,以县为基础,逐步形成按规划统筹项目、按项目

安排资金的机制,切实解决资金分散和重复投资问题,

提高投资效益。三是要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非政府

组织及国际机构介人农村改水项目建设,聚集各方合

力,共同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l8j

4.6改革运管体制,确保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长

效安全运管

一是要加强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推行农村饮用

用水户全过程参与的工作机制。二是各地要根据工程

投资渠道和规模,进一步明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产权,

落实管理主体,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三是要

创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管机制,实行有偿供水的市

场化运作机制,充分调动各方参与工程运管积极性,

确保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

长受益。四是建立合理水价形成机制,落实水价决策

听证制度,依法保障农民及广大用水户对水价制定的

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确保水费征收公开、透明,

保证群众的基本生活用水,并积极探索农村水费财政

补贴制度,重点解决农村特困户、五保户水费以及工

程运行维护费用不足的问题。五是有关职能部门要加

强对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管理、监督,确保农村饮

用水安全工程长效、安全运管。

4.7加大技术指导和科研力度,提高农村饮水安

全工作科技含量

一是各地要加大对农村水环境保护相关科研的支

持力度,加大科技投人,依靠科技力量提高农村水污

染防治效益,提升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质量和管

理水平。二是组织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专家进行水污

染防治和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技术指导,重点帮助解

决水质安全问题以及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污染

水等特殊饮水水质处理问题。三是加快农村饮水安全

工程建设与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农村饮水安全

工作的实时监控、预警预报水平和管理效率。

4.8进一步健全完善有关法规政策,促进和确保

农村饮用水安全

一是建议国家尽快出台农村饮用水安全专门法

规,围绕推进民生水利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明确规定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由地方政府负总责,有

关职能部门各施其责,协调配合,加强社会管理和公

共服务;进一步加快农村水污染防治和农村饮用水安

全工程建设规划及实施、管理,扎实做好农村饮用水

水源地保护,建立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网络;结合新

农村建设,规范农村生活污水排放以及农村环境整治,

逐步控制和防治农村点面源污染;创新农村饮用水安

全工程投人和管理机制,明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准

公益性和有关产权,科学合理制定水价,推进农村饮

用水安全工程建设顺利建设、长效安全运管。二是进

一步健全完善农村饮用水安全的有关优惠政策,及时

研究制定农村水污染防治的资金筹措、组织实施以及

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用地、用电、税费等优惠政策,

加大对农村水污染防治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及管

理的政策扶持力度,并通过财政补贴、水费返还、减

免费用等方式,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和少数民族地

区的农村饮用水进行优惠,促进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

顺利解决。

今考文献

【11吕亚荣.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现状、问胭及政府管制【J].生态经

济,2(X)7,(12):123一126.

[21注恕诚.中国的饮水安全保障工程【JJ.水利技术监借,2(X巧,(4):

1一4.

13]王浩.生态文明建设: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解决途径【EB】.

〔2(X)see

~

IQ--7].中国水利网.

[41武红砚.农村饮用水安全下一个水业关键词【EBj.【2008一9一191.

中国水网.

[5】郑丽艳.农村饮用水安全浅析【J].魅力中国,2(X刃,(1).

[6]杨龙,贺光华.农村饮水安全问胭【Clll农村水利与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中国水利学会2戊巧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2以巧.

17]梁福庆.水库库区循环经济运用研究【NI.中国水利报,2加8一

1卜6(4).

l8]李代全以点带面,扎实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EB].IZ(X)7一8一17】.

中国节水湘溉网.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