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的核心——实行财务标准化 财务标准化,是指将公司财务的整个过程进行规范,在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前提下,对企业业务流程、部门设置、岗位分工及权限划分进行分析,本着服务业务、理顺流程、查错防弊、强化管理的目的,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标准财务管理系统。通过财务标准化,可以强化内部控制,优化财务环境,理顺财务流程,规范和细化财务手续,进而提高管理效率,控制税费支出。实行财务标准化,要求企业一切经营管理活动必须以财务为中心,强调各部门和人员的岗位职责与财务流程设计,通过财务标准化,使各部门乃至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与财务活动有机的结合,使各级领导能够清晰地了解本部门的经营业务活动与财务流程,准确把握本部门的关键控制点与控制环节,做到心中有数,手续透明,职责明确,权利适当。财务标准化的目标是解决企业管理瓶颈问题,既要提高管理效率,又要获得管理效益。 一、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企业得到空前的发展,上市公司、跨国公司、大型企业集团大量涌现。众多中小企业更是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在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经济业务越来越复杂多样,企业内部管理手段、内部控制、财务标准化等方面,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一些快速发展的中小企业,其内部控制措施不完善,企业领导的管理水平不高,财务制度也不健全,重生产,重经营,轻管理,轻法规的现象还比较普遍。 1.由于企业规模不大,人数不多,业务简单,所以,企业无力配备合适的管理人员,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和控制措施,财务制度、财务流程也不规范,财务收支审批手续不全,造成管理混乱、账目不清,不同程度地存在影响生产经营、偷漏税款的现象; 2.企业重生产经营,轻管理。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领导者把全部精力放在业务的开展上,夯实老业务,开拓新市场,无暇顾及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出现不同程度的管理混乱现象。管理混乱又反过来对业务的开展和企业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尤其是在企业有大的发展,拓展业务,扩大经营规模的情况下,经常会出现管理瓶颈问题。这时,制度不全,流程不畅,人才缺乏,财务混乱等许多内部管理问题都会凸现出来,这些被认为可有可无,管理者常常忽略的问题往往会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3.一些家族制企业,老板成为企业的中枢,企业的大小事务全部是老板说了算,老板每天处理很多事务,却难以把所有事情都处理好。因为太多的琐事缠绕着他,占据了他每天大部分时间和精力,一些重要的业务和关乎企业未来发展的大事,却常因力不从心而一拖再拖。日常工作中经常出现会上一言堂,签字一支笔,万事等一人的现象,虽然业务亲自抓,支出亲自批,财务亲自管,但最终仍然抱怨事情太多,下属太笨。由于要经常处理在经营管理方面的许多突发问题,使企业管理者和决策层经常扮演救火者的角色。 4.为了最大限度地偷漏税款,企业负责人想尽了办法和手段,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做假账,提供虚假会计信息,隐匿或者故意销毁应该保存的会计凭证、账册资料,为多列支出而凑票,为少列收入而尽量少开票甚至不开票,为多开进项抵扣发票打时间差,账外设账,偷梁换柱,关联交易等。 二、解决措施 以上问题在中小企业中带有普遍性,较为突出,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顽症之所在。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由于业务简单,收支不多,企业负责人有能力兼顾业务和管理。虽然没有建立明文的财务管理制度,但其日常收支审批手续、业务开展的流程很严格很明确,能够做到守法经营,依法纳税,企业可以维持正常的运营。对于普遍存在的偷税漏税的现象,国家财税部门通过一系列的税制改革与完善,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也一定会有针对性地打击不法分子,遏制偷税漏税行为的发生。企业采用偷税漏税的办法谋取不法之财,既是国家法律所不容,也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可以说是取一时之利,毁一世之名,是与法治社会、诚信社会的道德规范背道而驰的,也与市场经济所提倡的公平竞争,诚实信用相悖。虽然能够赢得短期小利,但也冒着极大的税务风险和信誉风险,影响的是企业长远大利,属因小失大,得不偿失的行为。明智的企业家不会这样做。
现代企业已经成为国家管理中的重要元素,其社会责任和义务凸显。西方企业管理既有优势也有不足,所以有必要在
学习西方企业管理的同时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管理理念,倡导得民心者得企业的管理思想,对企业进行科学化管理。
一、企业管理的概念
企业已经不是18世纪以前资本家私营企业那般简单和原
始。现代企业中涵盖着政治的、金融的、经济的、法律的、制度
的、社会保障的、乃至社会化再教育的、人民福利的等诸多的社
会要素,其社会责任和社会影响非常巨大。企业已经是国家管
理中的重要单位。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体化的进程,企业必将是
国家管理中的最重要的、最基本的单位,企业管理的水平也在
相当程度上标志着国家管理的水平。因此,对于企业进行科学
化管理就极其重要了。
科学的企业管理之原理不是寥寥数语就可以介绍的,但是
对于科学的企业管理原则、方法是可以简单再简单地说明出来
为什么这样说?科学成果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两个字“:简单”。
曾对很多中老年朋友介绍他们使用电脑,但很多人畏惧
他们怕的是什么呢?怕的是计算机高深,不能掌握。我告诉他们
科学的结果就是简单,如果计算机在使用上弄的很复杂就失去
了高科技的意义,也就是说失去了科学的意义。
企业科学的企业管理也是如此,其管理原理虽然非常深邃
复杂,但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必然(须)是简单的、易操作的。
在MBA管理学中,罗宾斯先生把管理定义为“:是指使他人
或者和其他人一起有效率和有效或地将事情完成的过程”。这
个定义强调了过程、有效率和有效果,但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
三个字“使他人”,如果没有这三个字那么任何一个单位的员工
所做的工作都应该具备过程、有效率和有效果,而即便加上了
“使他人”三个字也没有突出管理人员脑力劳动的重要特征。
预测性、逻辑性、创造性、权衡性和调度性这个管理者的基
本思维和职业特征被忽视了,那么就没有弄清楚什么是企业管
理者,那么也就忽视了建立和建设管理型的思维程序,就无法
科学的培养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才,就无法科学地建立和建设优
秀的企业领导团队,这个问题尤为严重。
那么什么是企业管理?我认为企业管理就是预测、决策、调
度。预测:是指对内外相关信息的采集、储存和分析处理;决策:
是指对信息处理、分析结果基础上左右权衡之后的抉择;调度:
就是安排调动企业内部机制中诸因子实施决策。
二、企业管理中现存的问题
一)管理者有把员工当做机器来看待的倾向
不能否认,一个私有(也包括一些公有)权力者能够把员工
当做机器看待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进步。原始的企业盛行着对
工人阶级的剥削和压迫,资本家想尽办法在工人躯体里榨出油
水,增加必要劳动时间、调高质量要求、增加劳动强度,目的只
有一个———增加自己企业效益,为企业最大效益来挖掘员工各
种潜力。
剥削和压迫导致了工人的反抗,剥削和压迫也导致了大量
的工人生病乃至死亡。资本家也会算账,工人本来就是资本家
管理下的肉体机器,机器需要保养,需要休息,需要大修,那么
对肉体机器是保养好还是剥削压迫好?前者工人可以安稳地工
作,后者工人也会用尽办法来反抗剥削和压迫,那么,与其剥削
导致工人病、死,剥削导致工人消极怠工、罢工甚至是暴力反
抗,还不如给工人一定的实惠让他们安稳地工作。
最常用的是他律的制度和激励技巧。员工在他律的压力下
机械性地进行工作,在激励的刺激下在竞争中生存,不论是他
律还是激励,说穿了就是原始残酷的资本家遗留下来的管理工
人的手段而已,这些管理没有真正把员工当做一个活生生的人
来看待。他律也好,激励也罢,那不过是一软一硬调教畜生般的
手段,老板高高坐在金字塔之上。智慧的领导从不靠霸道树立
威信,那是极度愚蠢的行为。一个人的威信来自哪里?来自对
(正确)原则内涵的理解和坚持,来自对言行的高度统一,来自
对下属的认真负责。
非常遗憾的是,在我们引进西方企业管理方法的时候放弃
了我们优秀的管理内涵———凝聚人心,而且把西方管理术中最
腐朽的东西拣来,什么东西呢?就是把工人当做机器!那些管理
者用尽了西方管理术仍不奏效,便一脸铁青用霸道来稳定自己
的权威,或者再用末位淘汰制来威胁员工。这是什么?说穿了就
是管理者黔驴技穷而已,是高度的管理无能。
(二)没有把权衡术当做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
一些企业的管理者不习惯也不懂得权衡利弊,更不习惯全
方位地权衡利弊。不懂权衡就不懂得得失,不懂得得失就无法
进行科学管理,因为不懂得权衡的管理者往往只顾及了眼前利
益而忽略了长远利益,只顾及了局部利益而损失了大局利益,
而这样的损失必然是惨重的。所以,一定要培养管理者掌握权
衡术,习惯全方位权衡利弊。
(三)信息的匮乏和不科学,预测的近视、盲视化
1.很多企业的基层单位尚不能直接接触市场等相关的外
界信息,更谈不上对相关信息的采集和分析,作为基层单位对
相关的市场信息的采集和分析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
环节。由于信息的近视和盲视决策者往往只顾自我利益不顾及
企业的纵横连带的关系,没有比较稳定的、相互协作的企业发
展外围环境。
2.高管理层不能与基层进行信息的有效沟通,没有建立
企业内部信息网络(不是单只计算机网络)。
3.没有预见性。必须指出的是,一些企业管理层不习惯对
政治的、金融的、经济的大气候进行分析预测,这次金融危机推
倒一片企业就是惨痛的教训。没有足够的预见性就不会有长远
的、大局的认识,就必然没有确实的保障体系的建立,这就如同
汽车只有油门而没有刹车装置。
4.腐败的管理思想严重。一些管理者不能客观地对下属
的专业、素质、性格进行分析,在用人上任人唯亲,因此,在管理
上不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一个管理者思维的腐败愚蠢对企
业的危害最为严重。
(四)过度强调竞争
竞争在自然界比比皆是,但是团结协作在自然界中更是数
不胜数。一味地强调竞争,把很多的人、很多的关系,甚至是内
部关系都当做竞争对象,其局面必然是纷纷落马,危机、矛盾往
往就在这种环境下被制造出来。
三、用心凝聚成企业健康的生命
(一)让员工安居乐业
企业不单单是老板自己(或政府)获利的单位,更是员工赖
以生存的家。所以企业否给员工一个安居乐业的保障是关乎企
业、国家乃至人类安全(文明)的大事。
中国的管理思想来自国家管理繁荣全民的哲学,西方的管
理思想则是来自资本家为自己企业谋利的思想,有着本质的不
同。因此我说,中国管理思想侧重与人民的同心,而西方管理思
想侧重企业自身效益。
不过在西方管理过程中也诞生了很优秀的管理手段,我们
应该科学地学习西方管理学当中有用的东西。我认为关键是要
学习他们企业的质量控制的成果,但是学习必须有取有舍,要
取其精华。比如,日本50年代推行的5S方法也值得我们学习。但
我认为,不论是六西格玛还是5S,还是什么管理方法,一定要简
单,容易理解,容易操作,简单才是科学成果的使用特性。有一
本介绍5S的书写了将近20万字似乎还没有写完,其实完全没有
必要。员工清理工作环境,将废物等归类存放那本来就是企业
管理应该要求到的。工作环境弄的像猪窝一样必然浪费,必然
影响工作质量。
西方的管理手段没有完全脱离原始资本家剥削压迫的遗
传,即便他们增加了若干工人的福利和保障,但他们的一切其
宗旨还是为资本家谋利服务的,这很悲哀。我们的一些管理者只接受了西方管理中的糟粕,是什么呢?
就是只重眼前自我的效益,甚至是只重视个人利益。他们视企业
是自己可以为所欲为的王朝,视员工是自己的下人。他们随意把
员工当做包袱和垃圾扔来扔去,甚至把国有资产当做私人的礼包
换回顶顶乌纱!十分可笑的是,这些管理者所捡回的糟粕,其实是
在19世纪就被聪明的西方资本家扔到垃圾箱里的东西了。
得民心者得天下,得民心者得企业。
得民心者得企业?我相信有很多人不认同。因为很多人都
会问,私有企业是老板自己的,国有企业主管是政府任命的,与
民心有何关系?
不错,企业是你的。但是企业是由人组成的,天下的管理者
都知道企业管理就是在管理人。就算你把员工当做机器,那么
你的机器没有达到使用效率,这个效率只有百分之十,那么你
的企业是不是等于失去了百分之九十?一个企业,如果员工不
能主动地、创造地、协作地、与企业同心同德、同舟共济地开展
工作,那么就损失了人力的最大、最有效资源!如此不是企业最
大的亏损么?管理,主要就是在人力资源当中得到效益、增加效
益,甚至是创造奇迹。那么员工赖以生存的企业没有生活保障、
没有工作保障、没有保健医疗的保障、没有养老保障、心理需求
得不到满足,员工们能够发挥他们的才智么?员工能够给你反
馈自己捕捉到、意识到的非常有价值的信息么?当然不能。不给
员工一定的保障,不给员工一个愉快的工作环境,员工即便不
消极怠工,不暗地干扰生产也实在没有办法给你一个最大的奉
献,他最多只能在他律环境下机械地工作。
国家、企业尤其应该重视给员工安居乐业的基本保障。这
个问题需要各个阶层的管理者用良心来执行。
(二)使企业人同舟共济
企业有兴有衰,企业人能够同舟共济、同心同德才能应对
机遇和挑战。
企业的生命在哪里?很多人说是在产品质量上,实在是错
误。再好的质量如果没有人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制造,没有人进
行科学的推销,无用。所以企业的生命就是人气的旺盛。什么是
人气的旺盛?就是企业人朝气蓬勃、阳光向上、团结协作、同舟
共济!这样的企业是最具有生命实力的企业。
为什么自古以来人们常说:三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为什
么有“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的说法?就是说有了同心便有
了大财富,有了共谋就有了大智慧。
怎样才会使人同心呢?这要首先了解人,了解什么是人的
最高需求。没有解决人的最高需求,只把人当做家畜,供给一日
三餐吃饱穿暖了,那是错的。
人的最高需求是情绪的(心理)舒畅。人的生理需求,诸如:
吃穿住等不过是人生命的基本要求,这些要求也是生命的基本
要求,人要通过这些基本的加之其它社会活动要达到心理的满
足。而心理满足同样有一个代谢过程,只让人接受而不宣泄不
行,苦恼的时候需要倾诉,不满的时候需要发泄,情感沸腾的时
候需要表白,有意见的时候需要批评,建议的时候需要提出,愤
怒的时候需要控诉或者指责。
如今,西方企业管理者也似乎发现了沟通的重要,情绪宣
泄的重要,但是他们的认识程度和做法还远远不够,因为他们
是力图让员工在愉快的情绪下增加奉献,而不是出于对员工人
道的尊重和心理需求的满足。
在企业当中应该建立一个使人舒畅的沟通渠道。这个渠道
既是员工发泄情绪、提出意见和建议的途径,也是让员工得到
关怀、得到心理指导的途径,更是领导层了解员工,接受员工批
评的途径。这个渠道就如同是人体的经脉,它能够循环不息的
流动就是企业生命健康的保障。用交流增进理解,用交流化解
矛盾增进团结,用交流相互体谅,用交流适时修正和补充,用交
流达到协调一致积极向上。有了这个保障才有能够同心同德的
基础,才有能够同舟共济的感情基础。
如何搞好企业非业务人员的考核
在《管理科学化
考核是关键》一文中,我曾说道,企业员工的考核从内容上可分成业绩考核与素质考评两大块;对于二者必须先分后合,综合形成被考核者的考核总分;为了使考核的价值取向趋于积极,引导员工成为积极有为的开拓者而不是谨小慎微的谦谦君子,企业考核必须侧重于业绩方面的考核;由于业绩考核比较客观、准确,而素质考评比较主观、模糊,因而考核侧重于业绩也有利于提高考核结果的客观、准确性。
但是,企业中的业务人员固然可以考察其"业绩",然而企业中还有一些非业务部门,比如行政部门;甚至业务部门中还有些非业务人员,他们?quot;业绩"如何考核?其次,对于非业务人员、特别是管理人员,考核对其"素质"的要求也不应同于业务人员。本文就是要讨论这两个问题。
一、如何考核非业务人员的"业绩"
事实上,我们所说的"业绩",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并不只是指企业中的业务人员取得的那些可以用经济指标衡量囊滴袷导ǎ欠褐钙笠抵兴懈谖簧系墓ぷ魅嗽彼〉玫墓ぷ鹘够蛲瓿梢滴袂榭觯黄渲杏行?quot;业绩"是无法用经济指标来衡量的,至少是无法直接用经济指标来衡量的。
那么,如何考核这些无法直接用经济指标来衡量的"业绩"?从我们的实践来看,考核制度与计划管理的紧密结合,能够比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1、计划管理用一定质量要求下的"工作量"和"工作进度"为指标,把非业务人员的工作转换成可以用比较精确的数字来加以衡量的东西。
这里的要素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