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成都大学学术期刊分级目录

2023-02-15 17:3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成都大学学术期刊分级目录

属于国家级别的杂志。

教育研究期刊级别为核心期刊刊物,出刊周期为月刊,期刊创办于1979年。教育研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学术性期刊。

教育与教学研究是成都大学主办的高等学校综合性学术期刊。办刊多年来,在教育界产生较大影响,成为展示高校科研及地方基础教育名师、名校教育科研成果的平台。

《教育与教学研究》

(国内统一刊号:CN51—1720/G4 国际刊号:ISSN 1674—6120)原名《成都教育学院学报》(1987年创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于2009年2月批准更名为《教育与教学研究》,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报刊主管单位为成都市教育局,主办单位为成都大学,刊期为月刊,是教育类学术期刊。

文科爱好者

请问你是要哪方面的帮助啊?!

文科爱好者是一本期刊,由成都大学主办,《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由中国知网( CNKI ),万方数据(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多家数据库收录。 为:“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 收录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 收录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收录期刊“ 中国科学引用数据库 ” 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 收录期刊《 CAJ-CD 规范》执行期刊。主要栏目有教育理论研究、教育教学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学术初探等

杂志简介

  刊名:(教育教学版)   主办:成都大学   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   发行: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   类型:教育类期刊   国际刊号: ISSN-1671-1270   国内刊号: CN51-1613/G4

征稿要求
  1 、文稿应具有较强说服力和实用性。突出报道其学术研究成果和教育教学经验。选题新颖,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密,文字精炼,资料可靠,层次分明,写作规范。作者文责自负,请自留底稿,采用或未被采用的稿件均一律不退。   2 、来稿请用 OFFICE 软件录入保存为 WORD 文档格式后用电子邮件的“附件”投寄。   3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处理稿件及时,审稿严谨。收稿后两天内审毕并决定录用与否,通过电子邮件通知作者。网上投稿的作者请在投稿后两天内查看各自的电子信箱查询稿件处理详情,若未及时收到,请来电或发电子邮件查询。   4 、编辑部对来稿有删修权,不同意删修的稿件必须来函声明。

不在西南交大学术期刊分级目录咋办

我认为如果你不在西南交大学术期刊分级目录的话,你需要再继续努力,发表一篇分级目录的文章。
据说学硕毕业必须发表一篇分级目录的文章才能够毕业,而且,对于学校的评优评先,大多都只看分级目录以及不在分级目录上的sci。
知识扩展
西南交通大学,简称“西南交大”,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中国铁路总公司、四川省人民政府和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建,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建设高校、入选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援藏计划培养单位,为中欧精英大学联盟成员。

学校肇始于1896年的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此后屡迁校址,数度更名,而以唐山交通大学扬名海内外,素有“东方康奈尔”之美誉,尤以土木、矿冶两学科独树一帜。1952年经院系调整,更名唐山铁道学院,专事轨道交通人才培养。1964年学校内迁峨眉,1972年定名西南交通大学。1989年学校办学主体迁成都。2000年学校划归教育部管理。[4][5][6]

截至2022年1月,学校有犀浦、九里、峨眉三个校区,占地5000余亩;设有27个学院(书院、中心)以及研究生院、临床医学院和附属医院;有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0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有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专业学位博士点,4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有专任教师2700余人,全日制本科生28914人、硕士研究生15053人、博士研究生2630人、留学生536人。[4][7]

成都大学简介 成都大学简介是什么

1、成都大学1978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传承了百年办学历史,是四川省和成都市共建的本科院校,国家中心城市成都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2021年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运动员村所在高校。拥有百年历史的三级甲等综合附属医院,国家级抗生素研发基地的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学校具有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实践基地。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高校、教育部“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立项单位、四川省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2、建校40年来,学校扎根成都、立足四川、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紧随国家及区域特别是成都重大发展战略,锐意改革,快速发展。秉承“自爱、自修、自尊、自强”的成大校训,“求真务实、自强不息”的成大精神,“雅成大德、恒成大器”的成大校风,围绕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应用型城市大学办学定位,实施“人才战略、特色战略和国际化战略”三大发展战略,着力“校城融合、开放协同、区域应用”的人才培养特色,学校已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十五余万各类人才。

3、学科专业 学校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核心素养、科技发展、产业进步需求,科学规划设置学科专业,不断促进学科专业间融合。现设有艺术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法学、工学、医学、理学、农学10个学科门类,62个本科专业。现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专业学位类别7个,建有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017年获批成为四川省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药学学科2019年入选校友会评选的中国高水平学科,位列全省第二;旅游管理等13个专业2019年入选“双万计划”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4、师资队伍 学校以“四有”教师为标准,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持续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力度,完善教师管理和发展机制,弘扬高尚师德,持续激发教师专业发展活力。现有博士生导师30余人,专任教师近1500人,正高职称教师200余人,副高职称教师500余人,博士教师近700人。学校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为名誉校长,有国家杰青、长江学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20余人,有“天府万人计划”杰出科学家、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省“千人计划”专家等50余人,特聘诺贝尔奖获得者、院士、长江学者、高端外国专家、研究员(副研究员)等140余人。

成都大学是公办院校还是民办院校?

成都大学是一所公办院校。

成都大学1978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传承了百年办学历史,是四川省和成都市共建的本科院校。

学校简介

成都大学(Chengdu University)是四川省和成都市共建的综合性大学、成都市重点建设大学,是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高校、四川省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四川2011计划、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为中俄“长江—伏尔加河”高校联盟、成都国际友城高校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1978年12月,成都大学创办;1983年,停办本科,只办专科;2003年5月,恢复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成都学院;2006年,成都教育学院、四川省成都卫生学校、四川省成都幼儿师范学校并入成都学院;2010年4月,成都铁路中心医院成建制划归成都学院作为附属医院;2013年8月,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全部国有产权无偿划转给成都学院;2018年12月7日,教育部发文正式批准成都学院更名为成都大学。

截至2021年3月,学校占地面积2946亩,校舍建筑面积73.83万平方米,图书馆纸质图书总量226.68余万册;设有14个二级学院;截至2021年3月,学校开办62个本科专业;拥有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学术学位二级学科硕士点9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15个;现有专任教师近1500人,其中正高职称200余人,副高职称500余人,博士7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24000余人,其中研究生1394人,留学生694人。

院系概况

截至2018年11月,学校设有14个二级学院,开办59个本科专业,涵盖艺术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法学、工学、医学、理学、农学10个学科门类;拥有直属三甲综合附属医院1所、附属幼儿园1所。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1月,学校拥有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6个,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药学学科2019年入选校友会评选的中国高水平学科,位列全省第二。有国家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4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7个;有4个专业入选四川省应用型示范专业;19个专业入选教育部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

四川省重点学科:微生物与生化药学。四川省医学乙级重点学科:骨科、泌尿外科。四川省医学甲级重点专科:胸心外科、呼吸内科。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1月,学校共有专任教师1632人,其中正高职称230人,副高职称567余人,博士教师773人。学校名誉校长为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樊代明院士,有国家杰青、长江学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20余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等80余人。特聘两院院士3人、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2人,特聘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20余人,特聘高端外国专家近30人,特聘研究员(副研究员)100余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18年11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卓越计划试点专业7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8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81项;有省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应用型示范专业25个,省级精品课程(精品开放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0门,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75项,1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专业入选四川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中国教育专业认证;建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张澜学院;创新创业学院是全国首批“斯坦福创新创业课程实验中心”。

特色学科及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动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旅游管理、学前教育、体育教育、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会计学、动画。

四川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动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自动化、食品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会计学、法学、学前教育、体育教育、泰语。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土木工程。

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自动化、食品科学与工程。

四川省特色专业:小学教育、学前教育、食品科学与工程、动画、软件工程、土木工程、旅游管理、自动化。

四川省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旅游管理、自动化、土木工程、动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法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广播电视编导。

科研平台

据2018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个、农业部技术研发分中心1个、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药用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专门机构1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2个、四川省医学乙级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1个、四川省协同创新中心2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四川省哲学和社会科学普及基地3个、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2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5个,设有中国工程院周宏灏院士工作站。学校设有大数据研究院、旅游与会展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院等校级科研机构。

馆藏资源

据2018年12月学校图书馆官网显示,学校图书馆纸质图书总量达218.56万册,订购中外文期刊1700余种,报纸54种,并新进了重庆智舍外刊服务系统,开通了文献传递;图书馆数字资源已达31TB,拥有电子图书138.4万册,先后购进了中外文数据库36个,资源类型覆盖期刊、图书、学位论文等,并自建了巴蜀名人资源库等7个特色数据库。

学术期刊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教育与教学研究》。

合作交流

截至2018年11月,学校与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共建孔子学院,推广汉语教育和中华文化,是四川省第二所在海外建立孔子学院的高校。近五年,累计在校留学生1300余人,生源国近40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外联合培养项目及校际交流项目学生人数2000余人。学校与中国(境)外30余所高校签署了合作备忘录,近五年,来校工作或讲学的外籍专家超过300人。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