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工程伦理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2023-02-15 12:5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工程伦理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工程伦理论文的三种方法如下:
1、人道主义——处理工程与人关系的基本原则。
2、社会公正——处理工程与社会关系的基本原则。
3、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工程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原则。

工程伦理可以写哪些论文

工程伦理学的学科定位和学科发展方向。
工程是一种独立的社会活动,这是工程伦理学存在的现实基础和学理前提.由于对"工程"的性质,对象和范围存在"广""狭"两种不同理解。

运用工程伦理写有关会计的论文

工程伦理在会计学的应用

经过工程伦理课的学习,使我知道了作为社会科学分支的会计学离不开伦
理的人文支持,
没有伦理内含的会计学是不完善的。
另一方面,
如果伦理离开了
对会计现象的研究,
同样也不完整。
会计与伦理相互渗透,
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
因而,会计学与伦理学“联姻”显得尤其重要。

一.

工程伦理课程学习的心得

工程活动的伦理问题可以粗略地划分为两个层面:宏观的和微观的,或理
论的和行为操作的。前者包括诸如对工程(或技术)本质的反思、工程活动的伦
理责任分析、
工程活动的合理性、
工程伦理问题的解决原则和战略选择等;
后者
包括针对具体的工程和技术开展的伦理论证、
风险预测等,
以及后面讨论的工程
活动规范。当然,这两个层次的划分不是很清晰的。从宏观上说,自觉地担负起
对人类健康、安全和福利的负责,是每个工程师应尽的责任。

诚信,正直和公正诚实,或更严格地说,诚信是保证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
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
无论在东方或者西方的文化中,
诚实、
诚信都是一种美德,
一项基本的道德规范。
有的哲学家还提出,
与诚实相对立的虚假是和人的本质背
道而驰的。
因此诚实、
诚信会成为工程伦理的最基本的要求。
首先是因为工程本
身是一门科学,
工程活动是一种自觉地运用客观规律和物质,
能量,
信息改造客
观事物的过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是它的内在要求。尤其是,工程活动的过
程及后果决定着千百万人的祸福,
这种科学态度和专业水准同时也成为伦理的要
求。从另一方面说,职业行为中包含着社会的期待和信任。科学家、工程师为什
么可以相信他们的同行的成果是可靠的?公众和社会为什么可以放心地把专业
范围内的问题委托给专业人员去处理,
例如把自己的健康交给医生,
住进楼房而
不必时时担心它会倒塌?这是因为分工日益精细化和知识化、
专业化的现代社会
是建立在诚信关系的基础之上。

二.

工程伦理对会计学的影响

会计学中会计的任务明确规定了会计行为主体活动的标准是什么和应该是
什么。而没有回答在“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的背后的终极目的是什么,终
极原因是什么,
内在本质又是什么这些问题。
从表面上看,
规范的会计行为直接
结果是真实反映分析经济活动情况,加强核算,提高经济效益,维护财经纪律,
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等。
而事实上,
不管人们自觉还是不自觉,
其财务结果
必需符合人的有用性这一属性。
也就是说满足人的需要这个最终目的。
人通过有
意识的对象性活动,
将自己的才能、
品质、
意志和信念等价值对象化在对象物上,
由此实现这一最终目的。
最终原因是为了人能够通过财务活动获得更有利于自身
发展的物质条件和精神空间。
会计行为的内在本质是伦理,
而不仅是会计信息的
提供和评价。

在会计核算中,
权利——责任关系是财务管理承担道德责任的基础。
财务的
道德责任缘于财务权利,
有权利就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行使财产权利的自由和行
使财产权利所承担的社会义务之间必须统一。

另一方面,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传
统的产权伦理价值观对现代财务的影响。以往传统的计划经济产权伦理观是重
“公”轻“私”、贵“公”贬“私”甚至是兴“公”灭“私”。

这使得帐务往
来存在着双重标准,非公有制经济没法享受平等的“国民待遇”,有的私企甚至
因公有制企业帐款的拖欠而拖死。
把财产权利按照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划分为不

历史老照片不能说的秘密
慈禧军阀明末清初文革晚清

同的等级,给予不同的价值地位,其实质是“财产所有权等级观念”,不利于企
业财务之间的平等往来。
帐务往来行为中涉及到的所有经济实体
“应该”
是平等
的,任何一方都不应享有特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须确立“公”与“私”
共存、平等的,并且适应新形势的产权伦理和价值观念

。新产权伦理观决定了
会计行为中的每个利益主体在处理和其他利益主体间的财务往来事务过程中,

坚持多方利益的相互结合、
相互兼顾、
平等共存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
它要求
既利己,又利他,又利群。

三.

工程伦理在会计学中的应用

从本质层次上看问题,
二者具有共同性。
因为二者涉及到会计与伦理的关系,
均是会计与伦理这两种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两者又存在统一性。

如会计监督,
它是财务管理的一种手段。
手段的功能实现必须符合形式合理
性与实质合理性的要求,
缺一不可。
会计监督这一手段的实质合理性指的是监督
内容和谐而完整。
如监督部门的监督口径不统一,
会导致人们的价值判断或事实
认定标准模糊不清。现实工作中会计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各
种经济监督之间监督标准常不统一,
管理各自为政,
功能上相互交叉,
不能有机
结合,
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
虽然有关部门每年都要进行税收、

务物价检查,
会计师事务所每年都要对会计报表审计,
但其经常性、
规范性以及
广度、
深度、
力度都不能给会计监督提供有力支持,
也无法形成对会计监督的有
效再监督机制。
另外,
监督的内容需要完整而全面。
财务报表中的数据与数据之
间本身存在着内在的、
必然的逻辑联系,
相互之间提供佐证,
提供价值判断条件
或推理依据。孤立地从某个数据分析结果,很有可能是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

无论是从伦理角度来研究会计问题,
还是从会计的角度来研究伦理问题,

管有着不相同的侧重点,
但所论及的范围都是在会计学和伦理学相交的地方。

中有你你中有我,彼此相互依存。

综上,
工程伦理对会计学科以及其他经济管理类等诸多领域均有广泛深远及
重要的影响。
其在会计学中的应用,
在会计师思想品德方面的要求有极其重要的
意义。
就是这些了,记得给分哦

可持续发展观 的论文(1500)

怎样理解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按照稳定政策、适度调整,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把握全局、解决矛盾,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思路,做好各项工作。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切实把工作重点转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贯彻这个总体要求,重要的是牢固确立和认真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既是经济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醒目的变化是:对经济发展的要求在以往“持续快速健康”中新增了“协调”两字。这是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体现,这不仅充分表明了我国牢固确立和认真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决心,而且丰富了我国经济发展目标的内涵,使其更加全面、科学。从过去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中国发展观的重大进步,这是科学发展观的确立,这是发展观念与时俱进的体现。

传统的发展观,偏重于物质财富的增长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简单地把经济增长等同于经济发展而忽视社会的全面进步,相应地把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标尺而忽视人文的、资源的、环境的指标,单纯地把自然界看作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索取对象而忽视自然界首先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传统发展观的影响下,尽管人类曾创造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经济奇迹,积累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但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现象屡见不鲜,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往往不能随着经济增长而相应提高,甚至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和社会动荡。

科学的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是协调的发展观,是开放的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说明我们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就是要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地区协调发展,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一个令人瞩目的地方是,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列入了奋斗目标,即:“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就要求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物质文明和有利于人们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

我国是一个有近13亿人口的大国,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不足,现在又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中期,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任务异常繁重。十六大报告所说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仅区别于发达国家“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路子,而且也区别于那种以资源的高消耗、环境的人为破坏为代价的“先发展,后治理”的旧路子。从人口状况来说,虽然我国现在的人口生育率已经降到国际平均水平,但由于人口基数过大,未来十几年每年新增人口仍然在1000万左右,这种状况给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必须继续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有效控制人口增长,大力提高人口质量。从资源状况来说,我国人均自然资源的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各种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如果不大力节约资源,不仅影响经济效益,而且今后的发展也将难以为继。从环境状况来说,尽管我们已经开始注意环境保护,但由于我国人口密集,加之多年来的过度开发,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科学技术的落后和投入的不足,我国的环境质量总体上仍处于恶化之中。这种情况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十五大报告指出,保护环境同样是我们的基本国策。我们要力争在2010年基本改变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使城乡环境有明显的改善;到2020年,使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视经济发展,是永恒的主题,但发展的观念也必须与时俱进。应当更加重视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最基本的动力,经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但是,社会发展不仅包括物质文明的发展,而且包括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物质文明的发展,也不仅要有物质生产部门的发展,而且要有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以及各种服务部门的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不仅包括使人民的物质生活更加殷实、富足,而且包括使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使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里讲的发展不只是指经济增长,而是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发展。也就是说,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全面、协调发展,包括在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的发展。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的体现。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根本动力。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同实现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的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也是完全一致的。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我国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重要保证。

今天我们仍然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视经济发展,但是同时有必要也有条件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提到更重要的位置上。我们不仅要关注经济指标,而且要关注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不仅要增加促进经济增长的投入,而且要增加促进社会发展的投入,增加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投入。要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要在加快城市发展的同时,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以城市繁荣带动农村发展。要在东部地区加快发展、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的同时,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有效发挥中部地区的综合优势,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振兴的步伐。要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适应,实现可持续发展。(李海鸥)

中国网 2003年12月17日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