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主编是谁

2023-02-15 10:2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主编是谁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是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理论为指导,贯彻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主要反映本校的两个文明建设,刊发学术文章,反映科研成果,指导教学实践,交流科教学术信息,促进科教学术的繁荣发展。

刘尧汉的学术成果

专著:1.《彝族社会历史调查研究文集》,民族出版社,1980年2.《彝族天文学史》(合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3.《中国文明源头新探——道家与彝族虎宇宙观》,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4.《哈尼族简史》(合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5.《文明中国的彝族十月历》(合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6.《彝乡沙村社区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7.《彝族文化放言》,(编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论文:1.《南诏统治者蒙氏家族属于彝族之新证》,《历史研究》,1954年2.《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一个典型实例》,《历史研究》,1958年3.《彝族的火器——“葫芦飞雷”》,载《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中国青年出版社,1978年4.《羌戎、夏、彝同源小议——兼及汉族名称的由来》,《思想战线》,1979年5.《从凉山彝族系谱看它的父系氏族制和氏族奴隶制》,《凉山彝族奴隶制研究》,1979年6.《“十二兽”历法起源于原始图腾崇拜》,《中国天文史文集》科学出版社,1979年7.《一部罕见的象形文历书——耳苏人的原始文字》,(合著),《中国历史文物》,1981年8.《彝夏太阳历五千年——从彝族十月太阳历看<夏小正>原貌》(合著),《云南社会科学》,1983年1月9.《彝夏太阳历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展望——彝族阳历和玛雅阳历的共性与亚、美两洲远、古文化的关联》, 《贵州民族研究》 1983年2月10.《中华民族的原始葫芦文化》,《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3年3月11.《道家和道教与彝族虎宇宙观》,《贵州民族研究》,1984年1月12.《彝族和土家族同源于虎伏羲》,《吉首大学学报》,1984年2月13.《彝族文化对国内外宗教、哲学、科学和文学的影响》,《彝族文化》,1984年14.《中华民族龙虎文化论——联结中国各族的龙虎文化纽带渊源于远古女娲、伏羲的合体葫芦》,《贵州民族研究》,1985年1月、2月15.《中国考古天文学的重大发现——彝族向天坟的结构与功能》,《彝族文化》,1985年16.《汉代“白狼夷”的族属新探》,《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年4月17.《彝族占卜与西方未来学》,《彝族文化》,1985年18.《现代系统论的历史渊源——伏羲先天<易>与彝族阴阳观》(合著),《彝族文化》,1985年19.《彝族十月太阳历的发现和证实过程及其与中华文化的普遍联系》(合著),《彝族文化》,1986年20.《峨山彝文古籍和民间传说中的十月历及其向天坟“团坟”》(合著),《彝族文化》,1986年21.《彝族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彝族文化》,1988年22.《中国历代“太一”神与彝族虎图腾——兼释彝族据以观测十月太阳历节气的向天坟与中国历代郊祀“圜丘”》,《彝族文化》,1989年23.《中国彝族和墨西哥玛雅人的十八月太阳历法》(合著),《云南社会科学》,1990年4月24.《中华彝族十月历和十八月历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彝族文化》,1992年25.《昆明市居民的古羌遗俗与国内外的关联》,《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3月26.《中国史前神话传说时代》,《彝族文化》,1993年27.《“伏羲与中国文化──关于中国文化发生的符号学研究”序》,《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3月28.《中国文明的又一源头:金沙江南北两侧彝族山乡》,《寻根》,1995年629.《我的学术生涯——寻找“彝族山野妙龄女郎”,创建中国彝族文化学派》,《彝族文化》,1995年30.《彝族在人类学五个“认同”中的变化》,《彝族文化》,1996年31.《老庄“无学”与彝族“无说”》,《彝族文化》,1997年第1期32.楚雄州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一项重大举措——建立彝族文化研究所》,《彝族文化》,1998年第1期33.《“彝族六祖分支故址”碑题记》,《彝族文化》,1998年第2期34.《育人才 见成果》,《彝族文化》特刊,2001年35.《文明中国的彝族十月太阳历及其重要意义》,《彝族文化》,2004年第4期主编:1.《彝族文化研究丛书》截至2004年已出版43部,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2004年2.创办并主编《彝族文化》期刊,1984年-2004年已出版50期,约500万字

刘学在的研究成果

1、《代表人诉讼之裁判效力扩张的几个程序问题》,载《法学》1999年第2期;2、《试论民事诉讼中的自认》,载《中外法学》1999年第3期,与赵钢教授合作;3、《从法律文化背景看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的选择》,载《武汉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年第2期,与赵钢教授合作;4、《略论诉之预备合并》,载《政治与法律》2000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0年第10期全文转载;5、《论代位权诉讼》,载《法学研究》2000年第6期,与赵钢教授合作;6、《我国民事诉讼处分原则之检讨》,载《法学评论》2000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1年第2期全文转载;7、《论财产保全范围的完善》,载《人民检察》2000年第8期;8、《督促程序的适用现状及其立法完善》,载《律师世界》2001年第7期;9、《财产保全之管辖制度的缺陷与完善》,载《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5期;10、《民事裁定上诉审程序之检讨》,载《法学评论》2001年第6期;11、《民事诉讼法学研究述评》,载《法学研究》2002年第1期,与张新宝教授合作;12、《有益的探索——评浙江省高院〈执行改革探索与实践〉》,载2002年4月30日《人民法院报》;13、《婚姻无效之诉与撤销婚姻之诉研究》,载《民商法论丛》第23卷,金桥文化出版(香港)有限公司2002年版,与赵钢教授合作;14、《我国法院企业化倾向之检讨》,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云南法学)》2002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3年第1期全文转载;15、《论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十大区别》,载《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3年第4期全文转载;16、《略论民事诉讼中的诉讼系属》,载《法学评论》2002年第6期;17、《我国法院行政化、企业化倾向之初步批判——以民事诉讼为切入点》,载《诉讼法论丛》第7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与赵钢教授合作;18、《诉讼中抵销的程序应予以完善》,载2003年1月16日《法制日报》;19、《我国法院行政化倾向之成因探析》,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1期;20、《论诉讼中的抵销》(上、下),载《法学评论》2003年第3、4期;21、《督促程序的立法完善》,载《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4期;22、《既判力论在中国的困境探析》,载《北京科技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3期;23、《中国民事诉讼基本理论体系的建构、阐释与重塑》,载《诉讼法学研究》第5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版,与江伟教授合作;24、《略论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载《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25、《美国民事诉讼中的反诉、交叉诉讼与引入诉讼介评》,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26、《“执行”与“履行”用语辨析》,载2003年11月23日《人民法院报》;27、《实务性注释与学理性批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初步研习之心得》,载《珞珈法学论坛》第3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与赵钢教授合作;28、《间接否认与抗辩对举证责任分配的影响》,载2004年1月13日《人民法院报》;29、《关于修订<民事诉讼法>的几个基本问题》,载《法学评论》2004年第2期,与赵钢教授合作;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4年第7期全文转载;30、《从本案看确立“竞合权利之确认诉讼”制度的必要性》,载2004年2月17日《人民法院报》;31、《台湾民事诉讼中合意选择法官制度透视》,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32、《辩论主义的根据》,载《法学研究》2005年第4期;33、《是否构成亲子关系应当允许推定》,载2005年7月27日《人民法院报》;34、《论拟制的自认》,载《法学评论》2005年第5期;35、《诉讼时效的举证责任之分配》,载2006年3月22日《人民法院报》。36、《参与分配若干疑难问题之处理》,载2006年12月7日《人民法院报》。与梁焱合作。获“钱塘杯”执行工作新方法有奖征文三等奖。37、《论任意的诉讼担当》,江伟教授执教五十周年庆典活动筹备组编:《民事诉讼法学前沿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版。38、《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所涉疑难诉讼问题初探》,载《法学评论》2006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7年第3期全文转载。39、《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之当事人适格问题研究》,载《法学评论》2007年第6期;40、《论诉讼信托》,载《珞珈法学论坛》(第六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41.《案外人异议制度的废弃与执行异议之诉的构建》(与朱建敏合作),载《法学评论》2008年第6期;42、《改革开放与中国民事诉讼制度的建立》,载黄进主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版;43、《证据裁判之下的自由裁量权》,载《人民法院报》2008年8月19日第5版;44、《执行异议之诉若干问题探析》(与朱建敏合作),载《人民法院报》2008年9月19日第6版;45、《<民事诉讼法>新修订条文之初步评析》,载齐树洁主编:《东南司法评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版;46、《民事抗诉制度的必要性及其完善》,载《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47、《团体诉讼制度概念辨析》,载《北方法学》2010年第1期。 1、《法治与文明》,撰写第八章,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11月版;2、《国家司法考试应试教程》,撰写民事诉讼法部分的第一、二、十七、十九章以及仲裁法部分,中国致公出版社2002年1月版;3、《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民事诉讼法案例分析》,撰写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4、《证据法学》,撰写第十、十一章,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12月版;5、《民事诉讼法学》(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撰写第二、三、十二、十三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修改建议稿(第三稿)及立法理由》,撰写第一、五章立法理由,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版;7、《民事诉讼法专论》(研究生教学指导用书),撰写第一、四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8、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第三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撰写第四、八、九章(约7.2万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9、《民事诉讼辩论原则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10、赵钢、占善刚、刘学在:《民事诉讼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11、齐树洁主编:《民事诉讼法》,刘老师撰写第3、8、9、18、19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12、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典专家修改建议稿及立法理由》(刘老师撰写第5章),法律出版社2008年5月版; 200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公益诉讼问题研究》。

曲三强的学术成果(略去1999年以前发表之成果)

1.“被动立法的百年轮回——谈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历程”,《中外法学》,北京,1999年,第2期;2.“防腐杂谈”,《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北京,2000年,第1期;3.“‘法’之杂谈”,《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北京,2000年,第2期;4.“品牌保护措施不当,旅游业发展将受阻”,《北京日报》,北京,2001年12月27日;5.“无形的约束”,《人民法院报》,北京,2001年12月27日;6.“入世后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国际知识产权的挑战”,《北大知识产权评论》(第一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7.“历史唯物主义与知识产权观念”,《知识产权研究》,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年;8.“WTO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中国企业报》,北京,2002年5月5日;9.“传统财产权理论对知识产权观念之影响”,《中外法学》,北京,2002年,第6期;10.“平行进口与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法学》,上海,2002年,第8期;11.“专利侵权归责的等同原则研究”,《现代财经》,天津,2002年,第9期;12.“马克思主义与知识产权观”,《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无锡,2003年,第1期;13.“从仿制到创新——中国医药的必由之路”,《中国企业报》,北京,2003年1月10日;14.“从道德化诚信走向制度化诚信”,《中国企业报》,北京,2003年2月24日;15.“把盗版分子送上法庭”,《检察日报》,北京,2003年4月18日;16.“不要再动‘我的奶酪’”,《检察日报》,北京,2003年8月22日;17.“TRIPS协议与专利侵权诉讼措施”,《法制晚报》,北京,2003年8月1日;18.“在枪口下学习法律”,《法制晚报》,北京,2003年8月8日;19.“谁动了斯宾塞的奶酪?”,《法制晚报》,北京,2003年8月16日;20.“知识产权侵权赔偿数额的确定原则”,《法制晚报》,北京,2003年8月22日;21.“外观设计与商标权、著作权冲突的解决”,《法制晚报》,北京,2003年8月29日;22.“评析《专利法》第23条”,《法制晚报》,北京,2003年9月1日;23.“临时措施——在专利侵权进入诉讼前阻却侵权”,《法制晚报》,北京,2003年9月5日;24.“背景音乐的著作权思考”,《法制晚报》,北京,2003年9月11日;25.“我国对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已与国际接轨”,《法制晚报》,北京,2003年9月19日;26.“商标权侵权中的反向假冒”,《法制晚报》,北京,2003年9月25日;27.“中国不能留守‘世界工厂’”,《法制晚报》,北京,2003年9月30日;28.“WTO与中国知识产权”,《法制晚报》,北京,2003年10月7日;29.“走向集体管理的音乐版权”,《法制晚报》,北京,2003年10月12日;30.“如何看待数据库的法律地位”,《法制晚报》,北京,2003年10月19日;31.“保护商业秘密势在必行”,《法制晚报》,北京,2003年10月24日;32.“解读TRIPS协议对中国知识产权法的影响”,《法制晚报》,北京,2003年10月31日;33.“论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现代财经》,天津,2003年,第12期;34.“透视中国版权制度的实质和发展”,《北大知识产权评论》(第二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35.“商标侵权损害赔偿的经济透视”,《北大知识产权评论》(第二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36.“知识产权立国——21世纪日本富国强邦的梦想”,《中外法学》,北京,2004年,第6期;37.Ten Important legal issues when Investing and Trading in China (Part I), The Asialink, Vol 2 No.1, Singapore, 2005;38.Ten Important legal issues when Investing and Trading in China (Part II),TheAsialink, Vol 3 No.2, Singapore, 2005;39.Ten Important legal issues when Investing and Trading in China (Part III), The Asialink, Vol 4 No.3, Singapore, 2005;40.“论药品专利许可与公共健康权”,《学术探索》,昆明,2006年,第1期;41.“论影视作品的著作权”,《中外法学》,北京,2006年,第2期;42.“知识产权许可合同中契约自由原则的适用和限制”,《云南社会科学》,昆明,2006年,第2期;43.“中国发展著作权计划的曲折道路”,《台湾科技法律与政策论丛》,台北,2006年,第3卷第1期;44.“当禽流感给人类健康亮起红灯的时候”,《月旦财经法杂志》,台北,2006年,第4期;45.“论公共健康与药品专利强制许可”,《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昆明,2007年,第1期;46.“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知识产权”,《思想战线》,昆明,2007年,第1期;47.《从窃书不算偷到从窃书就是偷——顾盼中国著作权刑法保护的发展历程》,《中国版权》,2008年,第6期;48.“网络服务商版权责任的适用基础”,《电子知识产权》,北京,2009年,第4期;49.“论影视作品的法律关系”,《中外法学》,北京,2010年,第2期;50.“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化趋势”,《法治研究》,杭州,2010年,第4期;51.“理性主义式微与功利主义勃兴——兼论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原则的走势”,《学术探索》,昆明,2010年,第5期;52.A Dilemma for Feudal China to Launch a Copyright Scheme in Late 19 Century, Frontiers of Law in China,Volume 5, September 2010;53.“知识产权保护的中国路径”,《法制日报》,北京,2011年1月17日;54.“纠结于传统观念与知识产权之间”,《中国知识产权》,2011年,第2期;55.“《春天里》唱不完的纠结”,《法制日报》,北京,2011年2月23日;56.“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研究”,《政法论丛》,北京,2011年,第3期;57.“研究工具专利的前景探析——兼评专利权实验例外制度”,《知识产权》,北京,2011年,第6期;58.“互联网技术来袭法律是进是退”,《法制日报》,北京,2011年7月4日59.“‘麦当劳’变‘肯德基’竞价排名的白与黑”,《法制日报》,北京,2011年8月29日;60.“著作权:划向彼岸的渡船”,《法制日报》,北京,2011年9月23日;61.“iPad商标到底伤到了谁”,《法制日报》,北京,2012年2月27日;62.“著作权修法:权力与利益博弈”,《法制日报》,北京,2012年4月11日;63.“祈法律之慧剑 斩侵权之魍魉”,《法制日报》,北京,2013年1月12日。 1.COPYRIGHT IN CHINA(英文版),北京,外文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2.COPYRIGHT IN CHINA(英文版),北京,外文出版社,2003年,第二版;3.《知识产权法原理》,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4.《窃书就是偷——论中国传统文化与知识产权》,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5.《北大知识产权评论》(副主编),第一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6.《北大知识产权评论》(执行主编),第二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7.《行政复议应诉和赔偿实用手册》(副主编),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8.《马来西亚经济贸易法律选编》(副主编),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9.《马来西亚经济贸易法律指南》(副主编),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10.《物权法普及读本》(副主编),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11.《现代知识产权法》(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2.《现代著作权法》(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13.《现代工业产权法》(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14.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IN CHINA, KLUWER INTERNATIONAL, 2012。

彭华民的主要奖励荣誉

2015年 中国十大社工人物2015年 中国社会学人最喜爱的女社会学家第一名 中国社会学网2015年 创新育人奖 南京大学2014年 教育部十二·五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1/72014年 教育部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政府奖)2/52014年 江苏省优秀志愿服务奖(政府奖)服务学习-社工督导青年志愿服务2014年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2013年优秀图书奖 《从沉寂到创新:中国社会福利构建》2014年 民政部民政政策理论研究优秀论文 需要为本视角下的港台残疾人社会福利发展研究 1/22013年 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政府奖)2/52013年 江苏省三八红旗手2013年 江苏省教育科技系统五一巾帼标兵2013年 香港中文大学五十年金禧社会工作杰出校友奖2012年 民政部首届全国优秀专业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一等奖(政府奖)1/52012年 江苏省高校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论文)二等奖(政府奖)2012年 中国社会学年会优秀论坛奖(社会福利制度创新:政府责任与社会组织责任论坛)2012年 江苏省妇联社会工作实务项目一等奖(抗逆小童星-流动儿童社会工作实务)1/52011年 中国社会学会优秀论坛奖(中国适度普惠福利社会与国际经验研究论坛)2010年 入选教育部马克思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社会政策概论》首席专家2010年 中国社会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1/2)2009年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 (政府奖)2009年 中国社会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1/2)2008年 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论文(1/2)2008年 天津市社会科学专著三等奖(政府奖)2007年 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论文(1/2)2007年 南开大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科研)奖2007年 南开大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奖2006年 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论文(1/2)2006年 天津市精品课程(社会学概论)(1/5)2006年 南开大学示范精品课程(社会学概论)(1/5)2006年 南开大学精品课程(社会政策概论)(2/3)2005年 中国社会学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05年 南开大学优秀示范课程(社会学概论)(1/5)2004年 南开大学精品课程(社会学概论)(1/5)2002年 香港中文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2001年 天津市多媒体教学三等奖 (1/3)(政府奖)2000年 南开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1/2)1999年 天津市社会科学成果著作三等奖 (政府奖)1999年 中国教育工会调研论文优秀奖1994-2001年 南开大学学术梯队成员(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1998年 南开大学优秀示范课程奖(社会学概论)(1/5)1998年 天津市工会先进工会委员1997年 南开大学华为优秀教师二等奖1996年 南开大学社会学概论优秀课程奖(2/5)1996年 南开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1993年 南开大学优秀教师奖  科研成果2016年《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彭华民主编 徐愫副主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部十二·五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待出)2016年《解析社会政策》〔英〕皮特-阿尔科克主编 彭华民主译 黄叶清等校华东理工出版社 (待出)2016年《社会福利评论》第三辑(《福利社会:理论、制度与实践》)彭华民 平野隆之(日)主编,穗坂光彦(日) 朱安新副主编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待出)2016年 《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研究》 载《中国社会学年鉴》李培林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 《中国城市儿童保护问题与社区儿童保护体系研究》,载野口定久(日)主编《包容型福利社会的基础构建——从中日韩的社区福利比较研究出发》日本(待出)2016年 《中国社会工作政策发展背景、动力与价值——兼论社会工作合法性获得》《中州学刊》第2期2015年《中国社会救助制度分析:范式嵌入、理念转型与福利提供》,《学术月刊》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工作》2015年7期全文转载2015年《社会发展视野下社会工作本土化实践与反思——基于南京的个案实践》《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年3期2015年 《中国残疾人特殊教育制度转型——福利政策体系化与福利提供优化》《南开学报》4期2015年《四城市老人幸福感与三维度社区社会参与关系—基于中国适度普惠社会福利数据库分析》《东岳论丛》第7期2015年《家庭资源重构与农村老年人压力应对问题初探》《北京社会科学》9期2015年 《中国困境儿童研究轨迹:概念、政策和议题》《江海学刊》4期2015年 《社会发展视野下社会工作本土化实践与反思》《湖北民族学院学报》5期2015年 《资源与权力:多元互动中社会工作机构发展模式研究》《内蒙社会科学》5期2015年 《治理与服务:社会工作行业组织功能定位》《社会工作与管理》1期2015年 《需要为本的流浪儿童福利政策导向与框架——基于流浪儿童救助实践和政策变迁的分析》《长白学刊》1期2015年 《抗逆小童星:提升流动儿童抗逆力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载王思斌主编《中国MSW案例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福利服务:华人社会社工范式互构》(《社会福利评论》第二辑)彭华民 曾洁雯(港)联合主编,陈学荣 黎永开(港) 郁德芬(港)副主编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 《制度主义视角下中国反贫困政策发展创新研究》《社会建设》1期2014年 《抗逆力视角下高校学生自杀原因及干预路径探析》《中国青年研究》8期2014年 《跨文化社会工作视角下的流动儿童服务模式重构》《学术论坛》4期2014年 《近三十年流浪儿童教育研究述评》《中国特殊教育》第1期2014年 《嵌入文化的流动儿童社会工作服务:理论与实践反思》《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3期2014年 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工作》4期全文转载2014年 《福利治理的本土创新与国际经验》《社会工作》第12期2014年 《我国流浪儿童救助模式的转向研究:基于抗逆力理论的视角》《江苏大学学报》第5期2014年《证据为本的实践教学:社会工作教育的新范式》《常州大学学报》第5期2014年 《近十年流浪儿童救助困境及对策研究》《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第1期2014年 《体育彩票与公益筹款机制创新》《新华日报》4月29日2014年《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彭华民主编 徐愫副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东亚福利:福利责任与福利提供》(《社会福利评论》第一辑),彭华民主编, 曹兴植(韩) 白泽政和(日)副主编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 《反贫困社会政策》,载《社会政策概论》(第三版)关信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我国社会救助法规与政策》载《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第二版)关信平主编 中国社会出版社2013年 《大学生心理问题污名认知及应对》《教育评论》 第6期2013年 《论民生为本的社会建设》《社会工作》第2期2013年 《社会建设亟需社会政策的创新发展》《新华日报》(思想版)3月19日2013年 《儿童保护中社会工作服务的介入路径——基于儿童死亡事件的反思》《中国社会工作》第8期(上)2013年 《救助管理领域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重庆社会科学》第1期2013年《新华文摘》5期摘要刊登2013年 《中国社会建设的政策创新目标与实施框架》《福利中国》第1期2013年 《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安排:中国内地与香港的三维比较》《南开学报》第1期2013年 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工作》2期全文转载2013年 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2期摘要转载2012年 《中国政府社会福利责任:理论范式流变与制度转型创新》《天津社会科学》第6期2013年 人大复印资料《管理科学》2期全文转载2012年 《服务学习:核心要素、角色结构和行动模式》《探索与争鸣》第10期2012年 《妇女儿童家庭社会工作实务案例》李蓁 彭华民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 《排斥与融入:低收入农民工城市住房困境与政策研究》《山东社会科学》第8期2012年 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11期全文转载2012年 《社会福利视角下流浪儿童救助工作困境研究》《甘肃理论学刊》第4期2012年 《抗逆力:一项低收入社区流动儿童的实证研究》《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第4期2012年 《社会福利制度创新:政府责任与社会组织责任》《社会工作》第12期2012年 《儿童抗逆力:关于流动儿童社会工作实务的探讨》《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第3期2012年 《社会工作伦理视角下流浪儿童救助困境探析》《前沿》第9期2012年 《抗逆力:一项低收入社区流动儿童的实证研究》《社区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台湾:德伸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12年 《需要为本的社会福利目标定位与中国社会政策框架》《社会政策评论》第3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 《从沉寂到创新:中国社会福利构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 《服务学习:社工督导志愿服务新模式》 主编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 《本土与创新:重构社会工作实务模式》《创新中国社会工作实务模式丛书》总序,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 《抗逆小童星—流动儿童抗逆力提升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中国社会工作》第12期2012年 《社会工作在流浪儿童救助中的应用研究——以N市救助管理站为例》《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4期2011年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中国组合式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构建》《学术月刊》第 10期2012年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1期全文转载2011年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阶段与特征—一个制度主义的分析》《福建论坛》第10期2012年《新华文摘》4期摘要刊登2012年 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3期全文转载2011年 《台湾身心障碍者社会福利制度:社会需要与制度构建》《东岳论丛》第6期2011年 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6期全文转载2011年 《社会福利转型背景下本土社会工作实务发展》《社会工作》12期2011年 《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研究回顾:2007-2009》,载《中国社会学年鉴2007-2009》,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 《迈向人类福利新阶段》《解析福利丛书》总序 彭华民 李秉勤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格致出版社2011年 《消费社会学新论》 主编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让我们做朋友:儿童人际交往训练手册》 主编 中国人口出版社2011年 《中国适度普惠社会福利的两翼:理论发展与制度建构》《福利中国》第4期2011年 《中国适度普惠社会福利的理论辨析》《理论文萃》第5期2011年 《推动东亚社会福利发展与创新研究》《社会工作》第6期2011年 《推动普惠人民的福利社会的建设步伐》《社会工作》第5期2010 State-funded Re-employment Training andParticipation in Informal Employment in Tianjin, Bingqin Li and Huamin Peng,Marginalisation in Urban China: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edited by Fulong Wu and ChrisWebster,Palgrave2010年 《迁移与排斥:德国移民政策模式探析》《欧洲研究》第5期2010年 《社会需要路径下的中国社会福利发展框架研究》载《社会福利与社会建设》毛振华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中国社会福利转型:需要为本与适度普惠》载《中国社会变迁:60年回顾与思考》石英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社会工作引导志愿服务发展》载《社会工作发展报告2009-2011》蒋昆生 戚学森主编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从沉寂到创新:中国社会福利30年学术轨迹审视》《东岳论丛》第8期2010年 《需要为本的中国社会福利目标定位》《南开学报》第4期2010年 《需要为本的中国本土社会工作模式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第3期2010年 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工作》6期全文转载2010年 《论志愿服务的社会工作督导模式》 《中国青年研究》第4期2010年 《社会救助法规与政策》载《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第二版)关信平主编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 《底线公平理论的学术价值》《光明日报》5月7号2009年 《中国反贫困政策与行动》载《中国社会建设与发展研究》张静 关信平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中国住房政策研究》载《中国社会建设与发展研究》 张静 关信平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9年 《服务学习手册》 主编 联合国儿基会2009年 《西方社会福利理论最新发展:论国家、体制、政策与方法》 主编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书目)2009年 《反贫困社会政策》载《社会政策概论》(第二版) 关信平主编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儿童友好家园操作手册》参编 北京:联合国儿基会2009年 《台湾社区发展:从福利小区到永续小区》《南开学报》 第2期2009年 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工作》8期全文转载2009年 《福利国家的比较研究方法研究》《东岳论丛》第1期2009年 《服务学习:整合大学教育与志愿服务》《中国青年研究》第14期2009年 《比较社会政策视角下的中西和谐社会观》《南开学报》第1期2009年 《新马克思主义论福利国家内在矛盾与重组》《国外社会科学》第1期2009年 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工作》6期全文转载2008 Unemployment Experience and RegisteredLong-term Unemployment in China: A Gender Perspective. With Bingqin Li. Journal of Asian Woman Studies.2008年 《欧盟就业政策研究》载《和谐与发展:天津社会科学优秀论文》,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 《社会需要与社会福利》独著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Household strategies and migrant housinginequality in Tianjin. With Duda, Mark and Li, Bingqin. In: Nielsen, Ingrid andSmyth, Russell(eds) Migrationand social protection in China. World Scientific,London,UK,pp. 184-204.2007年 《社会政策部》主编 载《社会学经典原著选读》景天魁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社会救助法规与政策》,载《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第一版)关信平主编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2007年《对建筑工地农民工的多元社会排斥问题研究》载《中国社会政策研究》景天魁主编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城市流动儿童的社会排斥问题研究—以天津市为例》载《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论文集--和谐、创新、发展》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英国医疗卫生体系的问题与社会政策改革》《社会工作》第3期2007年《福利三角中的社会排斥:对中国城市新贫穷社群的一个实证研究》 独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评第三条道路的社会政策理论》载《南开社会学评论》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论西方福利国家危机:新马克思主义的视角》载《南开社会学评论》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Market Transformation and Labour Protec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in China – Isthere a sequence. With Bingqin Li. POLITIKA -The Annual Journal (AJPPAA).2007 Low-Cost Urban Housing Markets:Serving the Needs of Low-Wage, Rural-Urban Migrants? with Bingqin Li and Mark Duke. Working paper to LincolnInstitute of Land Policy,USA.2007年《城市新贫穷社群与多重社会排斥研究》载《中国社会政策研究》杨团主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嵌入社会框架的社会福利模式:理论与政策反思》《社会》第6期2007年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社会保障》6期全文转载2006年 《社会政策研究中的伦理议题》载王思斌主编《社会工作专业化及本土化实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福利多元主义解析》载《天津社会科学优秀论文集》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福利多元主义:福利提供从国家到多元部门的转型》《南开学报》第6期  由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社会保障》2007年4期全文转载2006年《福利三角:一个社会政策的分析范式》《社会学研究》第4期.2005年《福利三角:一个社会政策的分析范式》作为中国社会学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收入李培林主编,2006年《建立和谐社会:中国社会学年会获奖论文集》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城市新贫穷社群的形成--以天津秋风里社区为例》彭华民 刘军强 《中国社会保障》第1期2006年《欧盟反社会排斥的社会政策:以劳动力市场为例》《社会工作》第7期2006年《社会政策中的制度主义》《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第4辑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社会政策的价值取向研究》载《社会工作专业化及本土化实践》王思斌主编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社会学概论》 主编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The Social Protection of RuralWorkers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Urban China. With Bingqin Li. WorkingPaper of TheCenterofSocialExclusion Analysis,LES,UK.2005年《社会排斥与社会融合:一个欧盟社会政策的分析路径》 《南开学报》第 1期   2006年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社会学》5期全文转载2004年 《反贫困社会政策》载《社会政策概论》 关信平主编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社会排斥概念解析》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第2辑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03年《城市新贫穷社群与就业:一个社会排斥的制度分析》《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香港: 香港中文大学2001年《论网络时代的虚拟社区》《重庆邮电学院报》第2期2000年《欧盟一体化和消费者保护》 《南开学报》第 2期1999年《人与社区整合的研究》载《南开大学法政学院学术论丛》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年《转型期中的社会不平等》 独著 社会知识系列丛书 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1999年《炫耀消费探析》《南开经济研究》第 1期1999年《消费者运动论》《社会》第 2 期1999年《主题讨论 学生为本》载《南开大学法政学院学术论丛》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年《世界消费者运动发展》《社会》 4期1997年《社会学概论》 参编 北京: 知识出版社1996年《消费社会学》 独著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重点出版书目1993年《美国阶级结构》主译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古代管理思想在当今社会的应用》 参编 北京: 北京人民出版社 国家“八五”重点规划项目1994年《国际市场经营辞典》 参编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年《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 撰写“经济社会学”等条目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社会稳定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参著 天津: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心理咨询百科全书》 参编 吉林: 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年《我国当前社会问题透视及治理方案》 参编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社会学辞典》 参编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年《对天津青年炫耀消费的调查》《天津日报》11月29日理论版1993年《论以人为中心的协调发展理论》 《社会学与现代化》第1期1992年《论国营企业职工对教育培训需要的特征》《社会学与现代化》第 1期1991年《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农民日报》 5月29日理论版1991年《论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 《社会》 第7期1991年《市场促销宣传的效果评价方法探析》《南开经济研究》 第3期1990年《测量社会分层的变量系统》《社会学与社会调查》第 5期1990年《韦伯对阶级层理论的贡献》《社会学与现代化》第 4期1989年《以技术换市场 强化中心城市功能》《中国社会学函授大学校刊》第7期1988年《论经济、科技、社会协调发展的主体》《社会学研究》第5期1988年《对社会学系毕业研究生质量的跟踪调查》《南开教育论丛》第 4期1987年《科技统计的现状及评价》《社会学与现代化》第2期1985年《经济社会学研讨会在津召开》《社会学与现代化》第3期1985年《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评述》《社会调查与研究》(《社会学研究》前身)第6期1985年《论凡勃伦的炫耀消费思想》《社会调查与研究》(《社会学研究》前身)第4期1985年《美国社会学家英克尔斯论个人现代化》《国外社会学》第2期1985年《积极开展经济社会学的研究》《天津社联通讯》第8期1984年《浅谈交通社会学研究的内容与意义》《社会学与现代化》第1期1982年《社区的交通》 天津市社联主编 《天津市社会学会年会论文选》1982年《“四班三运转”的经济与社会效果》《南开学报》第5期1981年《社会学在大学生中》《社会学通讯》(《社会学研究》前身)第2期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