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吉林大学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3-02-15 10:1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吉林大学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0.786。《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和南开大学主办的化学学科综合性学术期刊,2021年的影响因子为0.786,CiteScore指数1.10,SJR指数0.168。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是一本由HIGHER EDUCATION PRESS出版的一本化学-化学综合学术刊物,主要报道化学-化学综合相关领域研究成果与实践,以研究论文、研究快报和综合评述等栏目集中报道我国高等院校和各科研院所在化学学科及其相关的交叉学科、新兴学科、边缘学科等领域所开展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重大开发研究所取得的最新成果。

高等化学学报的介绍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并委托吉林大学和南开大学主办的我国化学及其相关学科领域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其前身为《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化学化工版),1964年创刊,1966年停刊,1980年复刊并更名为《高等学校化学学报》,为季刊,1983年改为双月刊,1985年改为月刊至今,国内刊号CN22-1131/O6,国际刊号ISSN 0251-0790,16(A4)开本,208页,是中国载文量最大的科技期刊之一。

高等化学学报的其他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采用微机排版,胶版印刷,装帧质量高。 2007年国内定价30元,全年定价360元。国内读者可在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12-40;国外读者可通过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订阅,发行代号M305(北京399信箱,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邮编 100044)。《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在吉林大学设编辑部,负责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等二级学科及其相关学科的稿件审查、筛选、编辑工作及刊物的出版工作;在南开大学设分编辑部,负责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稿件审查、筛选、编辑工作。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的学院介绍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的前身是吉林大学化学系,始建于1952年,由老一代化学家蔡镏生院士、唐敖庆院士、关实之教授、陶慰孙教授亲手创建。2000年6月,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组建成立了新的吉林大学。次年5月,新吉林大学进行院系整合,由来自五所大学化学学科的师生员工组成了化学学院。在六十余年教学与科研的实践中,吉林大学化学学院逐步形成了群体协作的团队作风,求实创新的工作理念,脚踏实地的科学精神和珍惜学院集体荣誉的优良传统。化学学院现有教职员工359人,其中中科院院士6人(双聘2人)、教授131人(博士生导师115人)、副教授103人,在校本科生1151人、研究生1242人。化学学院是我国首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首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7年,吉林大学化学学科被评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化学学科现已建成四个国家级研究机构,分别是“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特种工程塑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特种工程塑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类)”。化学学院被确立为“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并连续三次被评为“优秀”,并于2009年入选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珠峰计划”);学院还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4年,化学学院“纳微构筑化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通过立项建设论证,成为国家首批立项的3家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之一 。化学学院承担着重要的国家和省部级研究课题,包括“973”、“863”、国家攻关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等,取得了大量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成果。在量子化学计算与高分子统计理论,微孔晶体的定向合成与分子工程学研究,无机功能材料的水热合成化学,超分子结构与材料研究,耐高温特种工程塑料等领域的研究具有鲜明特色和创新性,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多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以及省部级成果奖等,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也不断上升。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成果显著,目前已实现了科学仪器的批量生产及科技成果的国际合作与转让。此外,受国家教育部委托,吉林大学联合南开大学主办综合性学术刊物《高等学校化学学报》,现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化学期刊之一,1999年即成为sci检索期刊,目前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化学类核心期刊中居第一位 。化学学院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鼓励学生争优创先,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学院设立了多种奖、助学金。近几年,化学学院69%以上的本科毕业生被保送或考取国内外大学的研究生进一步学习和深造,其他的多就业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科技公司、国内外企业和国家机关等单位。化学学院的毕业生以其基础牢、素质高、创新能力强而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六十余年来,化学学院上下同心,励精图治,团结、求实、向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科的发展水平已处于国内一流化学学科的行列。在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化学学科位列全国第四名。 在2015年11月ESI学科排名中,吉林大学化学学科排名第52位,进入ESI全球排名前千分之一。在2015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中,化学学科进入世界百强,位于50-75名。

吉林大学的学术研究

2010年,吉林大学材料科学、物理学、化学、工程学、地球科学、临床医学等6个学科(领域)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比原来增50%,且各学科的全球排位大幅提升,学科辐射范围不断增加,科研实力和学术影响力显著提高,较2009年统计情况可以看出,吉林大学材料科学学科由原来的574个机构进入该学科ESI前1%中的83名,提升为655个机构进入该学科ESI前1%中的45名,位次上升了38位;发表论文数2008篇,论文总被引次数15438次,篇均被引次数7.69次。物理学学科由原来的648个机构进入该学科ESI前1%中的440名,提升为704个机构进入该学科ESI前1%中的426名,位次上升了14位;发表论文数2098篇,论文总被引次数10625次,篇均被引次数5.06次。化学学科由原来的854个机构进入该学科ESI前1%中的99名,提升为986个机构进入该学科ESI前1%中的91名,位次上升了8位;发表论文数5654篇,论文总被引次数39593次,篇均被引次数7次。工程学学科由原来的962个机构进入该学科ESI前1%中的327名,保持为1077个机构进入该学科ESI前1%中的327名;发表论文数950篇,论文总被引次数4301次,篇均被引次数4.53次。地球科学学科则由原来的“榜上无名”跃升至466个机构进入该学科ESI前1%中439名,发表论文数417篇,论文总被引次数2892次,篇均被引次数6.94次。临床医学学科由原来的“榜上无名”跃升至3277个机构进入该学科ESI前1%中2647名,发表论文数408篇,论文总被引次数2091次,篇均被引次数5.12次。至此,吉林大学进入ESI前1%的学科总数由2009年4个,排名国内“985工程”高校的第13位(并列),上升为2011年的6个,国内“985工程”高校排名第12位(并列)。 2012年,吉林大学ESI论文被收录13181篇,被引82960次,居中国大学第九。 2013年,在自然科学研究方面,全校教师自然科学研究到校财务经费11.03亿元。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54项,其中一等奖15项。SCI论文2309篇(收录文献2504篇),排名第11位;EI论文1592篇,排名第13位;3篇论文进入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排行榜。专利申请1116项,授权764项,获中国专利奖优秀奖1项,发明创业奖1项。2013年,在社会科学研究方面,学校教师社会科学研究到账经费突破7000万元;获立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42项,立项数量位列全国高校第一位;11项成果获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其中一等奖1项,打破了连续两届没有一等奖的局面。3部书稿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入选数量位列全国高校第二位。1430篇论文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被收录论文数量位列全国高校第六位。 馆藏资源截至2013年,校图书馆藏有各类纸质书刊701万余册,其中古籍40万册,古籍中6000余部为善本。地方志与谱牒、金石拓片与古文字文献的收藏在高校图书馆中名列前茅。这些珍贵文献与亚细亚文库、满铁资料一起成为吉林大学图书馆的特色收藏。订阅外文期刊1268种,中文报刊4914种。本馆注重数字化文献资源的建设,购买了包括web of science和EI在内的48种西文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等14种中文数据库,超星、书生等电子图书140万册,自建了东北亚研究、地学、汽车、满铁资料等12个数据库。学术期刊 人文社会科学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史学集刊人口学刊现代日本经济情报科学东北亚论坛法制与社会发展当代法学经济视角自然科学高等学校化学学报高等学校化学研究(英文版)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仿生工程学报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东北亚地学研究世界地质东北数学临床肝胆病杂志中国实验诊断学中国邮电高校学报(英文)中国兽医学报至2013,资料:吉大官网 校徽 校徽,是一所大学的象征。吉林大学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学校徽志是在建校50周年时确定的,于2005年12月写入《吉林大学章程》。学校徽志是双圆套圆形徽标,中间是由“吉林大学”英文缩写组成的大雁飞翔 图案,上方有“1946”字样,代表学校建校时间;外环上方是“中国·吉林大学”的英文大写,下方是郭沫若题写的校名。学校徽章为教职员工和学生佩戴的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校旗,是一所大学的重要标识之一。吉林大学校旗是在建校50周年时确定的,2005年12月写入《吉林大学章程》。学校校旗为天蓝色长方形旗帜,中央印有郭沫若题写的校名,左上角配以学校徽志。国旗旗坐落成典礼,是在1996年9月20日建校50周年庆典的时候在前卫校区南区举行的。以后每周举行一次升旗仪式,时间是每周一早晨6点30分。 校歌 校歌,是一所大学的精神旗帜。校歌,以艺术形式表达了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理想和精神风貌,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精神和文化的载体,也是体现学校特色、振奋精神、激励师生员工求实创新、励志图强的精神旗帜。一首脍炙人口的校歌,可以凝聚人心,鼓舞斗志,树立形象,远播声名。《吉林大学校歌》,是1996年建校50周年的时候创作的,2005年12月写入《吉林大学章程》。词作者是全国著名学者、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作者、原吉林大学副校长、文学院名誉院长公木先生(张松如教授),曲作者是全国著名音乐家、中央歌舞剧院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会长王世光先生。《吉林大学校歌》,概括了吉林大学发展壮大的历史,描绘了吉林大学的远大理想、坚定信念和宏伟目标,展现了吉大人的宽阔胸怀、豪迈气概和雄心壮志。校歌中写到,“我们崛起在祖国的北疆”,为什么用“崛起”这个词,这是因为吉林大学是1946年建校的,1952年成为党和人民政府布局在东北的唯一一所综合性大学,1960年成为国家重点大学。除了革命战争烽火年代,真正的建设时间仅有10年。10年的时间成为国家重点大学,屹立于全国名校前列,所以用“崛起”是有着深刻意义的。“攀登科学高峰——我们的目标,造福人类社会——我们的方向”表明的是学校的理想和信念。“哺育英才的摇篮,探求知识的殿堂”表明了学校研究型大学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这与该校老校长匡亚明先生在1955年《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发刊词中强调“我校要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的思想”是相吻合的。“求实创新、励志图强、艰苦创业、奋发向上”充分表明了吉大人的精神状态。“跨越长江、跨越黄河、跨越太平洋”表明吉林大学是国际化的大学,崛起在祖国的北疆但不局限在祖国的北疆,而要面向全国,面向全世界。“人比山高,脚比路长,跨越新世纪,去迎接轰响的红太阳”,表明了吉大火红的事业、火红的明天,表明了吉大人向往美好、追求卓越的雄心壮志。 校训 吉林大学校训是“求实创新、励志图强”。吉林大学校训碑揭幕式,是在1996年9月21日建校50周年庆典的时候举行的。校训碑形状像一艘乘风破浪的帆船,象征着学校的事业披荆斩棘,一帆风顺,勇往直前!上面镌刻着由吉林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金义庵书写的“求实创新 励志图强”八个苍劲有力的红色大字,这八字校训集中体现了吉大几代人脚踏实地、艰苦创业、勇于进取、奋力拼搏的精神风貌。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对校训给予新的诠释,既要将6校合并的新吉林大学所进行的改革实践沉淀进去,也要将吉林大学在向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迈进的进程中必须吸纳的新的理念、新的思想和新的教学与管理风格凝练其中,赋予新的内容与时代特征。新吉林大学于2003年启动现代大学精神研究,着重研究了合并的原5所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优秀传统、办学理念、校风学风和价值观念,并对“求实创新、励志图强”的校训进行了与时俱进的诠释,在此基础上提出21世纪的吉大精神。2005年12月29日在《吉林大学章程》中进一步凝炼出以求真务实、自由民主、开放兼容、隆法明德、与时俱进为核心的大学精神。 学生天地 校团委 、吉林大学学生会 、吉林大学研究生会 、吉林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吉林大学大学生艺术团 学生期刊 《研究生报》 《吉大青年》 国防生天地 【 国防生风采 】、【国防生社团 】、【国防生业余生活】、【新绿杂志】 教工天地 工会活动、 文体活动 、会议学习、 职工度假中心 、网球协会 、乒乓球协会 离退休天地 夕阳风采老有所为群团组织老年书画研究会、太极拳协会、离退休职工艺术团、京剧活动中心、门球协会、老年篮球队、离退休职工台球队、离退休职工乒乓球队、老年象棋队、麻将协会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