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 文化 博大精深,根据我国的 教育 体制,初中语文教学是整个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和小学语文教学的升华。作为整个初中教学阶段的核心课程,初中语文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发扬中华文化的重担。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论文,供大家参考。
初中语文论文 范文 一:初中语文 高效课堂 的构建 方法
摘要:语文教学是初中的重要课程,可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有全面的发展。在新课改背景下,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基础,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
目前,新课改实施的如火如荼,教学改革的内容也逐渐深入,各科教师都将高效课堂作为了自己对教学工作追求的目标。我国具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而语文则是人类文化中一个非常耀眼的部分,它不仅具有人文性,还具有工具性。只有学好了语文,提高了理解能力,学生在学习其他课程时才能更加轻松,也会使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要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理念进行革新,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基础,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目前,语文教学的状况不算太好,教师经常为教学效率的低下而感到苦恼。为了实现高效课堂,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怎样的 措施 呢?在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中,笔者 总结 了一些相关的 经验 ,现对此进行一些浅显的研究与论述。
一、教师的教学观念要不断更新,实施探究式教学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探究进行和合作精神进行培养。以往,我们的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主,学生所能做的就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传输。这种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弊端。我们要通过教学观念的改革促进探究式教学模式更好、更快地实施,使学生具备探究的精神和能力。而学生的自主探究才能使我们的教学迎来高效。如进行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学习时,为了使学生对本文能有一个整体的感知,我对学生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 文章 利用“说”和“做”两个方面对闻一多先生进行描写,作者是怎样将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的?(2)通过作者的描写,你能够看到一个什么样的闻一多先生?(3)文章中描写“说”部分有哪些?描写“做”的部分有哪些?(4)文章的开头是用闻一多先生的两句话引入课文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在文中,作者引用了唐代诗人杜甫在晚年时的“一月不梳头”的 典故 ,为什么要这样引用呢?作者的用意为何呢?随后,我让学生结合这些问题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对本文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与同组的同学进行讨论,也可以去请教教师,要努力在阅读中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生会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感知,他们的探究活动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就能够由此得到更好的体现。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入,感知力也会加强,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
要想使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为学生构建高效课堂,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有了期待,有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也能实现高效,收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逐渐改变自己的 教学方法 和教学手段,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措施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积极地完成知识的获取,主动去对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以饱满的热切和昂扬的斗志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如进行《爸爸的花儿落了》的学习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章的意境,我没有采取以往那种平铺直叙的讲述方法,而是为他们创设了一定的情境,利用情境的力量来激发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兴趣,使学生的心神全都融入当时的情境之中。具体做法如下:我在进行课堂导入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一首经典名曲———《送别》。悠扬婉转的歌声轻轻响起,时时回荡在学生的耳畔“: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在歌声中,学生感受到了知己相交的珍贵,一种淡淡的忧伤涌上心头。学生的情绪会随着这首歌而产生起伏,不用教师再做过多的铺垫和引导,也不用对教学进行多么精心的设计,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文章的意境之中,并主动进行阅读和探索。利用音乐的力量,我为学生创设了与课文中的情感和体会大致相似的情境。这样做不仅能够使学生在教师所渲染的情境下顺利地进入文中所描绘的场景,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促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充满了兴趣,还能帮助学生对本文的主题产生更加深刻的感悟。所谓“以景促情”,即指适当的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为课堂教学的高效提供更加坚实的保证。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具备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品德
学生道德方面的建设并不只是依靠德育教师来完成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引导和培养,使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明确自己肩上所承担的责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将书面知识的传授作为了教学的重点,忽视了学生情感方面的教育与道德的培养,这种做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弊端,道德素质跟不上,成绩再好也是枉然。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的教学改革也包括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利用 语文学习 完成思想道德的培养,并帮助学从中获得语文素养。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斑羚飞渡》这篇课文时,我首先通过运用朗读法,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反复的阅读,以深切感受老斑羚从容镇定、牺牲自我的精神,然后再利用情景设置法,利用多媒体软件为学生播放斑羚跳过悬崖时的幻灯片,使学生自然融入课文的意境中去,与文章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利用这两种教学方法可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文章真切细腻的描写所蕴含的强烈情感,从而促使学生学习老斑羚那种从容镇定、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进而学会关爱动物,能够善待其他的生命,珍惜每个生命的存在,并珍爱自己的人生,达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目的,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供有效的条件。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工作并不是朝夕之间可以完成的,我们需要对此付出长期的努力和探索。我愿意和广大语文教师一起,共同研究和总结符合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策略和措施,使初中语文课堂在我们的带领和学生的配合下,获得高质量、高效率、高收益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蔡先锋.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究与探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1).
[2]胡范伟.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3(S1):284.
[3]潘德会.初中语文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讨论[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17).
[4]熊依帆.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方法[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28).
初中语文论文范文二:初中语文活用课本资源的写作策略
摘要: 作文 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要想提高作文教学效率,教师应积极挖掘课本资源,开发和利用课本中的优美语句、生活事例以及写作方法,帮助学生积累写作词句、写作素材、人生经验和写作技法,从而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
关键词:活用;渗透;积累;强化
初中语文活用课本资源的写作策略研究是指教师使用课本中的资源,挖掘作文资源指导训练学生写作的研究。课本资源主要是指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还包括课文中的文境、作者常识、课前导语部分、课后研讨与练习、课文中的插图、课文中的“空白”,教材第一页起的彩图,每个单元的目标,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等。在语文教学中,课文教学和作文教学往往相对成课,各自精彩。如何利用课堂,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活用课本资源进行指导和训练学生写作,进行了尝试。
一、在备课中渗透
教师在备课时应以新课程标准为纲,弄清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和 作文指导 方向,弄清所教的内容在单元、整册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弄清课本中的作文点,利用课本,充分挖掘利用课本资源,找准、找好教与写的结合点。以七年级上册为例,全书六单元,单元编排依次为“亲情“”青少年学习生活“”写景诗文“”人生、生命“”科学探索”“想象作品”。解读七年级上册单元作文 写作指导 课,内容按单元顺序有“:从生活中学习写作“”说真话抒真情“”文从字顺”“突出中心“”条理清楚“”发挥联想和想象”,归结起来就是 记叙文 的选材、构思和语言表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拟七年级上册的写作指导策略为:训练学生写好记叙文,写“生活真情作文”,把好选材与语言文字关。每堂课教学目标的设计都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至少能把握文章如何选材的问题,挖掘其独具匠心的语言,进行作文教学渗透是备课的方向。莫怀戚的《散步》是描写幸福和谐的家庭,尊老爱幼的美德,中年人的责任感和生命的礼赞。作者围绕“散步”这平凡的小事来写,通过一家在田野散步的分歧,田野的风光来展现。我在备课时,抓住文章选材的“生活”味、“以小见大”的写法进行解读。语言,需最欣赏它的浓墨重彩。“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不仅凝练点题,开门见山,而且意味深长,就能让人读出此散步的不同寻常,非常干净。我预设当堂作文“难忘的一件事”。纵观学生作文:有写父母的爱,如放学时雨中送伞,早饭准备,生日、生病时的父母的陪伴;有写友情的;有写学习生活,如老师的教诲,难忘一堂课,考试,读一本好书, 毕业 的那一天;有写童年生活的,如摸鱼、抓虾、玩游戏、放风筝;有写成长的,如学会做饭、 炒菜 ,学会骑自行车、 游泳 、下棋。还有些学生很会捕捉,就以自己刚刚结束的入学 军训 为素材,写出了军训的苦与乐。读着学生的作文,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最后,我布置课后作业:修改“难忘的一件事”作文,要求:运用《散步》“以小见大”、围绕中心选材的写法;修改开头和结尾,语言简洁,扣题点题。
二、在阅读中积累
活用课本资源进行写作策略的研究,一个有效的途径是阅读、积累课本资源。课文是一篇篇很好的阅读、训练的范本。每篇文章都有其出彩的地方,教师可以让学生有选择地进行积累。我是这样指导的:让学生对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进行理解,或 造句 ,或仿写。研读,是对文章中 好词好句 的品味推敲、语段的赏析。学生通过阅读交流,可以感受到语言的妙处,这是每篇课文必做的积累。如《春》这篇文章的语言很美。我们可以对“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句话中的“钻”字进行推敲,用换字法,让学生探讨改为“长“”探”好不好。学生思考讨论“:长”只写出动作,没有神韵,显得死气;改成“探”字,加了“调皮劲”,有生机;但“钻”字最能体现小草对春天的渴盼,有破土而出的挤劲,最能突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对于每一幅春天的图画,在比较中揣摩,在体味中涵咏,培养了学生欣赏景物的角度,学习了描写景物的方法。又如,《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这篇文章,我利用课本中的插图,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人物描写,找出图中人物,并指导学生在人物对号入座的同时,抓住人物描写的 句子 ,品读人物,尝试语言表达形式,把握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等几种人物描写方法,积累有关人物描写的方法。这样,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语言,内化、运用语言,可领悟到这几种细节描写方法的作用,并在写作中去运用它们,就能让作文生动、具体起来。
三、在训练中强化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写作的训练在乎多作,应用从阅读得到的写作知识,认真地作。写作和阅读比较起来,尤其偏于技术方面。凡是技术,没有不需要反复训练的。”因此,教师在把握课本资源中的写作点时,应当堂进行训练强化,才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如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是一篇写作语言指导的好素材。作者在文中选取了“碧绿的白桦林、奔流似的马群、蒙古狗、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等东北特有的物产,大量运用了富于鲜明感情色彩的词语,并运用排比、比喻修辞等表达加强情感的冲击力。作者还在文中用第三人称“她”,而不用“它”。随着情感的越趋激荡,作者又将她改成第二人称“你”,“呼告”直接倾诉对故土的感情,非常直接,强烈。在学完之后,我当堂布置课堂练笔,写“我的家乡”,要求用文中的写法写一段话。学生写得特别好。又如,《风雨》中的侧面描写的写法非常突出,文中不见“风雨”却时时感受到“风雨”的存在。于是,我当堂布置让学生完成一篇练笔“:夏天的烈日”片段作文,用侧面描写的写法写。有的学生写出了“整个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汗大得似雨帘遮住了眼睛”的妙语。作文的修改训练不容忽视,我始终都坚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为教师的指导指明了方向。因此“,扣住题目选材“”叙述的具体生动“”开头入题、结尾扣题说点道理”一直是我训练的重点。学生在修改文章时也注意内容选择是否恰当,表达是否完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写写改改、改改写写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不断进步,从而真正提高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活用课本资源进行写作研究,只要找准两者的契合点,作文教学的天地会更宽延。
参考文献:
[1]周晓美.活用课本资源,丰富 议论文 写作素材[J].作文成功之路旬刊,2015(1):20.
[2]陈燕香.活用语文课本资源辅助 中考作文 复习[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4(12).
[3]赵亚萍.活用教材资源,促进有效写作[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8(12):165-166.
撰写教学论文 ,有利于七年级语文教师自身的提高 ,有利于教学。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七年级语文教学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一、当前初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尚未养成合作学习习惯
虽然近年来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不可否认,应试教育的影响仍未完全去除,在这一背景下,相当数量的学生还未养成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表现在习惯于独立思考并自行解决问题、团队合作意识不明显、不善于质疑、没有自己的观点等。此外,一些老师也没有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及其对学生学习的积极影响,只注重完成教学任务,不愿意在课堂上花费大量时间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导致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二)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
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之间应当相互合作,共同实现学习目标,学习成果应当是小组成员集体合作的结果。但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却发现,一些学生参与性不强,成为旁观者;有的只顾自己学习,对别的成员漠不关心;有的装腔作势,合作无实效。在展示小组合作学习成果时,学生也经常以“我认为”为表述方式,忽略了小组其他成员的贡献,同时,老师也经常以“按你的理解”为评价用语,这些都是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的表现。
(三)学习过程设置不合理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当预先分配好时间,让学生有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这样在小组学习时,学生才会带着疑问去学习。但很多语文教师经常在提出问题后立即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过程,造成一部分学生产生依赖思想,不再去思考问题应当如何解决,这种合作学习的成效也就可想而知了。
(四)学习评价不科学
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评价,既要评价学习过程,也要评价学习结果。但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教师大都只关注学习结果,且不能辩证地评价学习结果,而是要么一味肯定,要么彻底否定,导致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降低。
二、高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对策
(一)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习惯
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习惯,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倾听非常重要。不管发言者的观点是对是错,学生都要学会认真去听,只有在倾听完讲话者的发言后,自己再结合所掌握的内容进行综合判断,进而形成自己的观点,才能达到探讨交流的目的。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要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既可以质疑权威,也可以质疑老师,还可以质疑其他小组成员的观点,当然质疑的前提是有正确的分析,而不是胡乱质疑、为质疑而质疑。
(二)对学生进行有效分组
有效分组是高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语文教师在实施分组时,必须综合考虑学生的语文成绩、个性特点、学习风格等因素,破除旧有的小圈子,让不同特点的学生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出自身的能力和水平,这样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也能让每个小组成员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在对小组内部进行分工时,不妨设置组长、发言员、记录员、观察员等不同角色,每个人既各负其责,又分工合作,共同实现学习目标;而且成员之间的职责动态调整,每个学生可尝试不同的角色,从而得到全面发展、全面锻炼的机会。
(三)对课堂内容进行有效预设
在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让学生理解学习目标,同时优化问题的设计,题目既不能过难,也不能太过容易。问题太难会让学生学习起来不易达到学习目标,久而久之产生畏难情绪;太过容易则让学生失去讨论的兴趣,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语文教师要综合考量课程知识点和教学重难点,将那些争议性的问题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通过让学生互相启发,实现观点的碰撞。只有这样,学生讨论起来才有积极性,才有解决问题的动力,进而通过互相交流掌握知识。
(四)对学习效果进行有效评价
在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点评时,教师要注重评价的科学性。既要注意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并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也要注意集体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集体的评价。同时,对学习方式的评价也应辩证对待,既注意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也要注意对学生合作学习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进行评价。此外,教师在进行点评时也要采取不同的策略,既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综合测试,然后对小组的表现给予整体评价;也可以让不同的小组间展开竞争,对表现优异的小组给予肯定,同时对表现不错的小组成员进行个别点评。在开展评价前,教师要明确评价标准,让学生了解不同评价的差异,以切实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进而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取得实效。
三、总结
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手段,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多种多样,同时也是不断发展完善的。我们相信,只要语文教育工作者切实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认真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和方法,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步伐会大大加快。
作者:曲彭杰 单位:青岛第三十七中学
一、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共生让课堂教学的思维含量更高
中学语文教师要合理创设学习环节,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并留给学生足够的合作探究时间,促进课堂教学中的思维含量的提高。例如《忆读书》一课,本课的重点是指导学生体会作者不同年龄段的读书生活对她的影响,体会作者的读书心得,围绕着这个内容,教师创设学习环节,把积累词语和了解作者的读书经历作为自主学习内容,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按照课文的时间顺序罗列出作者读书的层次,并体会作者在不同阶段读书的心得有何不同。在学生有了自己的见解之后,创设了合作探究内容,要求学生运用对比手法,深入思考作者不同阶段读书的感悟有何不同,对作者的影响是什么。在这一节课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思考的目标,合作学习建立在自主学习之上,思考更深入。整节课充满着对知识的思考和反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幅提高。
二、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共生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双效提高
教师角色一直被认定为需要巨大奉献和付出,而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来看,课堂教学不仅是为了学生的知识获取和能力发展,其对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和教师的专业发展长久以来被忽略。在共生视域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从听说读写四个层面上促进了学生的倾听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也能够为语文教师的教材二次创作能力、情境营造能力和知识内化能力提供营养。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到底获得了什么,多少知识转化为能力,多少能力能够被实际运用,同时要思考自己处理课堂的步骤和方法是否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要能意识到自己对课堂的分析和把握是否引导学生获得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等。做到了学生和教师的双效发展,处理好这两方面内容的共生关系,不仅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也会获得发展。
例如《鲁迅自传》中,教师在组织学生理解“鲁迅眼中的鲁迅”时,让学生从多个方面对鲁迅做出评价,并通过合作探究学习,从鲁迅的人生经历中触摸到鲁迅先生的伟大灵魂。学生的学习过程很流畅,教师在课堂中也注意到了自己对人物进行分析时的语言运用不足和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时的切入点靠前,在课后反思中做出了记录并思考到如何纠正,从而获得了人物分析的更好的方法,课堂教学获得了双效提高。
三、否定与激励评价策略的共生让课堂教学更显严谨和有效
课堂评价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纠偏指错的重要方式,也是课堂教学的过渡点和引导点。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进行激励性和发展性评价,让部分教师片面的放弃了否定性评价。从中学语文的学科特点来看,学生对细节的感悟、对人物性格的分析等都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有些认知不够全面不够正确,如果教师不能及时的纠正,会影响教学目标的落实和学生的健康发展。在共生视域下,否定性评价策略和激励性评价策略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合理的否定,才能进一步激励学生认真思考和探究,也只有进行恰当的激励,才能让否定之后的学习获得应有的效果。否定与激励评价策略的共生让课堂教学更严谨和有效。
四、总结
在共生视域下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中学语文教师要拓宽自己的视野,创设更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让课堂教学兼容并包,最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骆仕娣 单位:广东龙川
初中语文教学课程改革研讨论文
摘要当前现行语文课型中存着一些弊病,随着教学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化,这些弊病显得尤为突出,语文课型转换问题就被提上意识日程。本文就现行语文课的弊端、语文课型的种类、语文课型的转换的依据,提出个人的见解,为我国的语文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1.现行语文课型的弊端
经过数次改革,语文教学质量确有显著的提高,但是从为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培养创造型人才的要求看,从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实际能力来看,语文教学仍旧存在着“少慢差费”、“高耗低效”的现象,课堂教学仍被“讲读课堂”和“串讲课堂”主宰。“讲读型”和“串讲型”可以说是语文教学传统的基础课型。这两种课型偏于教师讲学生听,师与生缺乏交流,教与学缺乏联系信息,传输单向化。教师在教学中按照预定的教学计划,不折不扣地将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而不向学生提供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学生被当作知识的消极接收器,始终于被动地位,毫无学习兴趣,更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可言。吕淑湘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教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听,那是白讲,是无效劳动”。学生个个身上都潜藏着巨大的学习的积极性,他们不是消极接受知识的“容器”。而现行语文课型的弊端,既忽视了教师和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对知识的积极建构,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建立一种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尽管“讲读型”和“串讲型”的弊端是显而易见,但是,这两种课型仍被广泛采用,原因何在?主要原因大概有两点:其一,一部分语文教师思想还没有解放,片面地认为,只有讲深讲透,学生才能听懂,只有讲课讲透,才是对学生负责,否则放心不下。其二,有些教师惰性较为严重。教学按部就班,照本宣科走捷径,图方便,因为“讲读法”和“串讲法”对教师来说,备课方便,教材内容弄通了,教学路子就出来了,一套教法,终身受用,无须再去动脑筋研究教法,设计课型了,正是因循守旧的思想才导致语文课型单调、机械,教学质量和效率得不到提高的重要原因。
2.语文课型转换的必要性
2.1形势发展要求语文课堂形式的转换
我们正处于现代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知识爆炸的时代,从战略的眼光,我们的教育对象将肩负起追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使命。
随着形势的发展,信息、知识总量的激增,对人才的要求也有不同。过去,可以满足于储存型的人才,而现在和将来则需要创造型人才。人们必须具有在综合、分析、学习、研究的过程中进行创造的能力。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师必须以发展的眼光来面对学生,积极探索并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专业水平,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适应学生心理特点的课型,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社会培养成具有创造性的'人才。
2.2课程改革要求语文课堂形式的转换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重新思考学生的角色,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有探求新知、获取知识的愿望。在教学中,教师是教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是学的主体,没有人能代替学生本人的学习。教师应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课型。让学生有机会尝试并掌握接受、探究、质疑、模仿、讨论、体验等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既然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中的平等主体,那么,新的课型就应建立在师生关系平等对话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加强交流与对话,从而相互理解、达成共识。可见,转换语文课型,也是语文课程改革的内在的必然的要求。
2.3语文学科的性质要求语文课堂形式的转换
语文学科具有多重属性,具有工具性、思想性、文学性、综合性、基础性、实践性、情意性、知识性、人文性等等。语文不仅仅是生活学习、交际交流、表情达意的语言工具,同时又是“做人的工具”。“语文”负载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单一的语文课型,语文教师只重视对语言材料的详尽分析讲解,而忽视了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受与领悟,语文课堂成了“讲堂”,老师不仅大讲课文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还大讲相关的习题集、练习册。该让学生感受的,而没有给他们机会去感受;老师习惯于对文章的篇章结构作详尽剖析,从而取代了学生对语言的口味;语文知识,特别是写作知识,还是以静态重复灌输的方式,取代学生对语言的实践。这些教学方法严重违背了语文学科的性质,因此,只有转换课堂形式,才能达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3.语文课型转换的新模式
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原来的旧形式,势必出现新的更适合语文教学的课型,笔者推荐以下几种课型,以供尝试。
3.1阅读课
阅读课就是教师指导阅读方法,让学生独立地去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每个人课桌上都放着字典、词典、笔和笔记本,遇到不会的字词自己查,认为是重点的内容就圈点勾画,觉得用得好的词,写得精彩的句子就摘录下来,认为写得好的章节、段落,就反复阅读、口味、体会其中的奥妙,吸取其中的营养,这样的课堂就像开放的阅览室。
“熟读朗读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通俗的说法却形象直观地告诉人们阅读的重要作用。事实上,没有大量的阅读,即使一个人天赋再好,也不可能有厚实的语文知识。便无从谈及学习方法的养成和生存技巧的掌握,无从谈及语文素质的提高。
3.2欣赏课
欣赏能力是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欣赏课的形式有三种:第一种是让学生自己去“高声朗读以畅其气,低声慢吟以玩其味”,直接把握课文的主旨,情境和艺术手法等,领悟课文的神韵;第二种是教师富有表情地朗诵,对文章加以评点和讲析,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第三种是借助幻灯、录像机、电视机、多媒体课件、音响等现代化科学手段。这类媒体可以同时给学生视听两个方面的综合信息,能够更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上共鸣,同时,以多彩动感的画面,把学生带到诗情画意之中,从而获得美的享受和熏陶。
3.3书评课
学生读一本好书、或看一篇文章、或为人物的精神所感化、或被文章的情节所吸引、或对文章的开头结尾赞不绝口、或为作者的遣词造句拍案叫绝———指导学生把阅读后的这些点滴体会和收获写成文章进行交流,这便是书评课。开设书评课,不仅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认真钻研,勤于思考的习惯。这种课型既为作文命题开辟了广阔的途径,又为学生作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4讨论课
讨论课不同于现在有些教师惯用的“问答课”。它是以研讨式为主,要求教师和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进行有理有据、有因有果的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讨论课型还包括质疑课和辩论课。许多国家都采用了讨论课型,例如法国,课堂讨论就多有全班讨论、有小组讨论,教师善于组织各种不同意见进行讨论或辩论。如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特点的讨论,对某些作品的局限性和瑕点的讨论。讨论时教师不轻易下结论,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每讲一课,都让学生对本课的一些疑点、难点展开质疑讨论,这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大有裨益。
3.5演讲课
所谓演讲课型,就是让学生走上讲台,就某个问题对全班学生说明事理,发表见解,或教师命题、或自由命题、或有所准备、或即兴演讲、或看稿、或脱稿,这种课型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作文教学开开辟新天地,而且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也大有好处。又因为演讲不同于一般的发言,它要借助于表情,动用传递信息,交流感情,所以经常让学生登台演讲,又能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人公意识,改变过去教师独占讲台的局面,培养学生的表演技能。
3.6表演课
有些课文故事性强,对话富个性,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可以让学生排练表演。如《我的叔叔于勒》故事情节曲折,让学生改编成剧本然后再排练表演。编剧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作文的过程,扮演角色演出,实际上就是深入体验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对课文的理解并不停留在浅层面上了。这样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在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上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7竞赛课
当今的时代是竞争性很强的时代,未来社会竞争中的强手,就必须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竞赛本来就是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它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手段。竞赛课灵活多变,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说适用范围最广,适用性最强,单竞赛内容而言,就有以下多项:拼音竞赛、查字典竞赛、普通话竞赛、朗读竞赛,速读竞赛、背诵竞赛、成语竞赛、文学常识竞赛、益智抢答赛、口头作文竞赛等。竞赛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口头竞赛、书面竞赛、个人竞赛、小组竞赛、男女生擂台赛等。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成就动机更强烈,不但学习兴趣浓,而且增强了克服困难的毅力,学习效率会明显提高。
当然,语文课型绝不止上述几种,但不管什么样课型,都必须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总之,课程改革倡导探究的、合作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它要求平等、合作和交流。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不仅担负着传授知识的任务,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会学生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相处合作。这就必须要求每一个语文教师付出艰辛的努力去探索和实践语文课型,从根本上推进语文课的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宁鸿彬.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2李创新.中学语文创新教法[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
3(苏)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4夏正江.试论中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层次结构及其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01(2)
5任长松.探究学习:18条原则[J].教育研究与实践,2002(1)
6汪佳敏.关于课题来源的思考和实践[J].中文自修,2002(2)
7祝新华.语文能力发展心理学[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3
初中语文教师研修个人总结1
初中语文远程研修即将结束了,我不禁感慨万千。虽然研修时天气炎热,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诸多不便,但是所有这些困难并没有吓倒我们。我们利用各种可利用的方式,互相促进和交流。研修虽苦也有乐,我从专家和其他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很多。
一、网络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我利用平台认真聆听了专家的精彩讲评,积极参与同行们的交流讨论,天天趴在电脑前看视频、读文本、写作业、发评论,感受颇深,收获很多。专家们的讲评以及优秀课例,使我从理论的高度了解了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也从感性上了解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从而得以重新理性地反省与审视自己的 教育 教学观和教学策略。研修过程中,我曾向自己提出诸多问题:多媒体语文教学的优势是什么?多媒体语文教学的弊端有哪些?多媒体教学存在的误区在哪里?如何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多媒体呢?
二、这次远程研修使我进一步明白了《新课程标准》主要体现了素质教育精神和人文思想,特别是把发展人的综合素质作为提高学生能力的前提,真正实现通过初中语文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策略和学习方式中,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从而改变被动和枯燥的“接受型”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在做中学,在学中用。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实践以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其思考、分析、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想象力 和合作精神。
三、多媒体走入语文课堂,弥补了传统教学在情境营造、时空转换、情感渗透、思维创新等方面的不足,形成了以一种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为特征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显示出它得天独厚的优势。
四、合理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多媒体课堂教学形象、生动、直观,更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每位教师要根据语文教学的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做到合时宜,使其真正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五、正因为多媒体技术有很多优点,它才得以迅速地发展,被大量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来。现在教师们学电脑、用电脑备课、上课蔚然成风。一些教师们更是“众体皆罢,独尊多媒体”,纯粹以多媒体替代小黑板,以用多媒体时髦而自得。然而,“人无完人,金无赤金”,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多媒体也有它的缺点,可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忽视了这点。
六、通过研修,我觉得还应努力在教学实践中体现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注重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和成功意识的培养。成功体验能使学生产生自我满足和愉快的情绪感受,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
总之,通过这次初中语文远程研修,我收获很大。我有信心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使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我们的教育事业发展壮大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初中语文教师研修个人总结2
时间过得真快,眼看国培学习即将结束,回顾走过的历程,我觉得自己要学的太多,但遗憾的是培训学习时间太短,不免有些遗憾。这次培训,能与各位专家、教育同仁,一起学习、探讨、交流,我深感荣幸。在为期短短的两个月的学习时间里,我认真聆听了专家们的精彩讲座,并积极参与了网上听课、答题、评论、浏览、推荐和交流(包括专家交流)等活动,从中受益匪浅,感受颇深。现将研修 学习总结 如下:
一、提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在为期将近两个月的培训学习里,让我的教育思想得到了提升,真是“一训”惊醒梦中人,我深深地发现教育是需要远见卓识的。这次培训,各位专家的精彩讲座,阐述了他(她)们对中学语文教学的独特见解,和对新课程的各种看法,并对中学语文教学思想、 方法 进行了探讨,向我们介绍了比较前沿的教育理论知识,以及如何开展课例、 反思 研究。各位专家的亲身体验,从国内教育到国外理念,让我犹如呼吸到清新的空气,为之振奋。
二、充实理论学习,不断应用实践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骨干教师,我努力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能,使之有效地指导平时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在培训过程中,我把自身对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与组内的老师交流,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我的教学,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重新发现,如此用心的循环往复,是因为培训班的课例研究让我从有力,变得更加有心。同时,我学会了变换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我的教育观,正是这种换位思考,让我学会了信任学生,并不断地感受到信任带来的惊喜和力量。
三、打破教学常规,创新教学艺术
以前我们的教学虽然有前辈的指导,有可借鉴的方法、 经验 ,但是与他人的切磋交流较少,因而 教学方法 也是较传统,保守。通过新课程培训我们认识到了新教学教法和设计的新理念。
第一,教学需要创新。教学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在把握好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对教材,对知识点,内容设计,教学评价等,做到有效的创新,才能赋予教学充实而富有个性的生命力。只有教师的教法新颖,学生也才会更有创新意识,学生的兴趣也会更浓厚。
第二,教学要清晰。教学思路、线索、过程清晰。这首先取决于老师的基本功,基本功扎实了,教学自然也就成功了一半。另外还要在备课时进行大量充分的准备,理清教学脉络。
第三,教学要贴近生活、社会、学生。枯燥乏味,难于理解的教学是课堂大忌,以致学生对课堂失望,老师对学生失望,形成恶性循环。学生的 兴趣 爱好 广泛,当我们俯下身来,去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从中取材,与自己的教学有效结合起来,这将大大有益于教学。
四、公平、公正、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俗话说“树怕伤根,人怕伤心”,自尊心是学生成长的精神支柱,是他们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一旦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就会不同程度的感到他人对自己的否定,从而产生消极情绪,丧失前进的勇气和热情,甚至形成可怕的变态心理。因此,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与学生平等对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尽量呵护每一位学生的自尊心。当教师能够做到呵护每一位学生的自尊心时,他就可以赢得每一位学生的尊重与欣赏。当师生能够相互尊重时,一种崭新而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悄然建立,并开始为提升教学质量发挥作用了。
五、赏识每一位学生,和学生进行最有效的沟通
由于个性的差异,每个学生的发展都不一样。但我们应该坚信每个学生的身上都存在着不可估量的潜在能力,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只要我们多留一份“心”,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一定会发现一些亮点。在发现了学生的亮点之后,及时地鼓励他们,将亮点适当放大,学生就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乐于学习,师生关系也会变得越来越和谐。
循循善诱、提出充分的道理,是教师教育学生、与学生进行深层次沟通的重要手段。说理是沟通的桥梁,以理服人,就是说教师要用道理去启迪学生,让学生从内心接受老师的思想与观念,从而产生一种自觉克服不良行为的动力。在与学生沟通,做问题学生的思想工作时,教师应该摒弃自己的“特权”,不施压高压政策。要力求以理服人,采取深入浅出、有理有据的说服方式与方法,让学生心甘情愿的接受和领悟老师的教诲。这样,学生才能将感悟转化为自觉的行动,改正错误,奋发向上;这样,原本健康、正常的师生关系才不会被破坏,甚至还会得以发展。
六、不断给自己充电,提升专业水平,争做专业型教师
培训既紧张而忙碌,因为在培训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孜孜以求、学无止境的氛围。这种严谨实效的氛围,让每听一课我都认真准备,精心揣摩,通过网络便捷方式查阅相关资料,努力构建高效的教育教学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敢于迎接挑战,便也敢于创新。可以说,是培训激励了我的意志,启发了我的心智,让我更加执着地扑在初中语文的教育教学上。有句话说的好:“教师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得有一桶水,甚至是源源不断的源头水。”所以我们要想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不能做一潭死水,而是要做那源源不断的`源头水,因此必须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七、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课例是教师课堂教学“轨迹”的真实反映。以课例为研究对象开展课例研究,是教师从事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职业成长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自然成熟过程,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教学研究及课例研究,能有效缩短教师成长周期。此次培训我觉得让我收获最大的就是课例研究活动。
八、灵活运用多种方式评价学生,提高评价学生的艺术性
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是教师对学生言谈、举止、学习等方面所做的客观性判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无时不有,无处不有,考试分数是评价、作业的批改是评价、学期的总评是评价、个体的谈话是评价、家访也是评价等。评价在学生的学习、做人的过程中起这种重要的作用。教师评价学生要全面而不偏颇。只有给学生正确的评价,才能给学生注入积极的动力,使他们力求进步,这样就会全面增进师生关系。
我以为,要想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就要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与他们进行心灵对话,并摩擦出情感火花;要熟悉、贴近学生的生活,知道他们的喜怒乐,关心他们的冷暖疾苦,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这样,师生关系才会更加和谐,教育教学质量才会得到提高,使师生间才会呈现出更为和谐的局面。
总之,通过了这次的培训,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的教育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这次远程培训,很辛苦、很累、很充实、很愉快。“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我知道了怎样更好地去爱我的学生,怎样让我的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的成长。也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正如正如清华大学的副校长所说———走向名师,我们一直在路上。
初中语文教师研修个人总结3
这次的远程培训,无论是“教”与“学”,从内容到形式都新颖独特,从中学到了很多值得我参考和借鉴的经验和案例,为我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提供了指导和支持。现总结如下:
1、扩大了视野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也由简单的“教书匠”转变为自觉的研究者。我深感教师责任之重大,时刻有职业紧迫感,远程研修开辟了一条普通教师与教育专家紧密接触的通道。我通过聆听专家讲座,领略专家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学方法,特别是班级简报、课程简报我都不放过,因为这里凝聚有专家团成员和指导老师的心血,每次进去都收获颇丰
同时我也汲取到了很多同仁们的经验,特别是在线研讨。语文教师齐聚于此,共同商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焦点问题。一个个精辟的言论、一种种绝妙的方法如潮水般涌来。在这浓厚的教研氛围下,我为结识这么多心灵对话的教师而获益匪浅。
2、搭建了自主学习的平台。
按照要求和进度,自主进行每个课程模块的学习。辛苦,但同样在喜悦有收获,在忙碌中成长。
3、认识了差距
通过几天的研修学习,我找到了自己的差距,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进而给自己在各方面有一个较为清晰准确的定位。感觉平时在 作文 教学、文言文教学和综合性学习等几方面,还做得不够,还有待于进一步充实、调整、提高。我会认真把别人的先进经验和切实可行的经验做法,带回去再进行整理,结合自身实际,以备下一步改进加强。
此次远程培训虽然结束,我将把我在学习中汲取到的先进理念、先进思想运用到我们的教学中,让此次远程教育的价值在我们的课堂上得到最大的体现。最后只能化作一句话:谢谢你们带来的精彩!
初中语文教师研修个人总结4
网络培训建立了一个平台,同行与同行交流的平台,群策群力,把以前的“单打独斗”变成了齐心协力,把自己的闭门造车变成了资源共享,使教育资源得到优化,对新教师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对老教师是一个新的教学理念的学习与旧的教学理念碰撞与融合的机会。
理论知识,为已充电,时代在进步,教育在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当今,更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断进行自我充电。我的工作必将比原本得心应手些。每一次的专题讲座都是那么精彩!带着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种种疑问,我走进了培训课堂。课堂上,专家们的精彩讲座一次次激起了我内心的感应,更激起了我的反思。在这种理论和实践的对话中,我收获着专家们思想的精髓、理论的精华。让我进一步体会到了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性。其中,教师的语言艺术尤其重要,语言艺术中的趣味性不容忽视,带有趣味性的语言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提问艺术也至关重要。教学中不仅教师要善于提问,还要善于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每一次的讲座都是那么可贵!让人耳目一新。这耳目一新并非在现代教育手段下的缤纷世界,而是在倡导课堂教学有效性下的真实、扎实、朴实的课堂,时时处处渗透着教师的教育机智之强,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之扎实。“简约语文”那丰厚的内涵,一堂语文课,名师的智慧语文,名师的简约语文,引领着新课程改革不断完善。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
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 语文知识 、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 学习方法 、学习习惯的融合。因此课程改革不再将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放在首位,而是将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放在首位。
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感受、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以上目标达到之后,知识的获得将是很自然的事。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设计的时候,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爱上这门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和参与欲。在活动中,让学生自觉去获取知识。在生活中,让学生去巩固知识。聆听了专家的讲座,反思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需要学习与改进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让我从自身出发,不断地反思和总结。自我实践,不断提升。向书本请教,听专家讲座,聆听名师的课堂,学习同伴的长处,这都是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水平的提高作好准备。一切的学习都是为了自己的实践,为了教育好我们新世纪的接班人,否则皆为空谈。于是,在培训期间,我会用学到的东西来改进我的教育教学。特别是一些教育教学的方法让我在实践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通过参加中学语文培训会,我对中学语文的新教材有了新的认识。我认为这次的培训开得非常的好,对我这个中学语文的老师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我在以后的教学有明确的`目标,好的教学方法,更新颖的教学手段。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使自己具有中学语文教学知识方面的前瞻性。
语文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语文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浪漫主义情怀,致力于语文教学的我们,要付出更多的思考和探索,让我们在语文教学的道路上不断自主发展;有学者说过:“语文是字词句篇,是听说读写;是生活中的艺术,是艺术中的生活;是“月上柳梢情”,是“清泉石上流”;是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是苏东坡的“千里共婵娟”;是余光中的乡愁,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热爱语文教学的我们,更应徜徉于教师培训的河流中,汲取营养,收获快乐!
初中语文教师研修个人总结5
通过本次的网络学习,使我对初中语文教学感想很深,体会很多,受益匪浅。我深深地被专家教授们对教育教学中的许多精辟见解所折服,更被班级学员们的参加培训的热情所感染,虽然苦点,累点,但我要说:“乐中学,学中乐。”站在职业生涯的起跑线上,我走过了困惑,经历了紧张,也曾有过无助,但这些都成为了过去,因为这次培训我受益匪浅,收获很多。
一、聆听专家讲课,在收获中提高。
打开电脑,我马上就被这样全新的培训方式所吸引住了,特别听了专家们的 报告 ,更是被专家们独到的教育理论所吸引。“书到用时方恨少”聆听了以后,自己的思想真可谓是豁然开朗,许多困扰了自己很长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问题也得到了迎刃而解。他们所讲的东西对我来讲,我的感触非常大,“纸上得来终觉浅”,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我要更加重视人文思想的渗透,使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更加完美。除此之外,老师们讲到同样的文本,时代不同,人文思想也会有所变化,对于文本不能只停留在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的层面上,这一点是要注意的。通过培训学习,我明白了人文思想是现代教育中最重要的思想。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充分挖掘文本。所学的专业课程,使自己的理论功底更扎实了。
二、与学员们互动,在感悟中进步。
本次培训,用这样的一句诗来描述再恰当不过了,那就是“天光云影共绯徊,”有的说学生课堂学习不能只流于形式,要注意效果。有的说对于出现这种现象,教师首先要对学生充分肯定,然后再慢慢引导学生,这样不会伤学生的自尊心,也体现了人文关怀。也有的指出这种现象是时常发生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家各抒己见,我也谈了自己的看法,这样的互动使我所得到的感悟是深刻的,因此,所带来的进步是任何催化剂都无法做到的。所以我要说,没有互动,就不可能产生智慧的火花,更不能拓宽我的视野,更不可能提高我的专业技能。因为交流我充实了自己;因为互动,我获得了进步相信。通过学习,我将把自己的感悟应用于实践,到那时,自己的工作将是更加得心应手了。
三、个人在职研修,在反思中提升。
我认真地完成了六项学习任务,不仅每两天撰写一篇教学反思日志,而且还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学习。通过学习和反思,我认识到未来教育需要科研型的教师,而不再是“教书匠”。教师要想从“教书匠”转为科研型教师,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给自己不断充电,消除职业倦怠。由于我们从事的教育事业,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大家都知道要想给学生一碗水你必须有一桶水。其次要明确自己今后所要研究追求的目标:在整理中思考——日常渗透的自觉研究;在案例中反思——基于教学事例的进行思索;在行动中研究——探索问题解决的方案。最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实施:
(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多积累为今后的课题研究准备好科学依据;
(2)把每一节课或平时的教学所思所得及时记录,进行积累为今后的科研准备实践材料;
(3)找准自己教科研的切入点,注重科研的针对性、实效性。同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还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及时将自己的经验写成论文。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在课本上进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的探究。
总之,这次培训是一次对教师专业成长极有意义的培训,带给我最深的体会就是教学不仅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同时又是一门高超的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去
研究,不断地去反思,不断地去提高。惟其如此,我们才会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快,走得更好!
初中语文教师研修个人总结5篇相关 文章 :
★ 语文教师研修总结报告(精选10篇)
★ 2021语文教师个人工作总结5篇
★ 初二语文教师个人工作总结5篇
★ 2021中学语文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5篇
★ 语文教师研修个人总结
★ 中学语文教师个人研修计划
★ 初中教师个人工作总结5篇
★ 初中语文教师个人校本研修总结
★ 初中语文教师校本研修总结
★ 初中语文老师个人研修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