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定稿会

2023-02-14 20:1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定稿会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矢志成为我国行政学和政府研究领域学术交流与发展的重要的高水准平台,为学界与政界搭建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交流桥梁。期望学界同仁共同呵护和大力支持,推动我刊向更高水平发展。 我刊刊稿,选用具有原创性或实证性、具有较高理论价值或社会效应的稿件。“求真”是我学报的办刊精神和学术理念。“求真”体现在四个“真”上,“运用真方法,解决真问题,追求真文章,研究真学问”。《吕氏春秋》愿增损一字予千金,杜甫又云:“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真文章、真学问”是可为我等治学经文的境界与追求,也是学报用稿的热忱期待。 征稿重点:政府管理改革、社会经济发展和公共政策重大选题应策研究和实证分析;行政学、政治学和行政法学理论前沿探讨和原创研究。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的介绍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定位为政府研究,刊文集中于行政学、政治学和行政法研究与政府法治建设等三个板块。我刊遵循政府研究的办刊定位,正努力提高办刊水平。主要栏目有“政府管理与改革”、“政治学研究”、“行政法研究”、“行政学基础研究”、“政府绩效研究”、“公共论丛”、“公共经济研究”、“中华文化研究”等,期以展示我国政府研究和行政学领域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的主要栏目

政治学研究公共论丛政府管理与改革学术专题行政法研究与法治建设公共经济研究行政学基础研究中华文化研究

李永刚的代表成果

A、学术期刊论文27、2009,《中国互联网上的民意表达》,香港中文大学《二十一世纪》4月号。26、2009,《多重比大小:地方官员的隐蔽治理逻辑》,《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第2期。25、2008,《香港观察:一座城市治理背后的制度与文化因素》,《北大商业评论》第11期。24、2008,《中国互联网内容监管的行动逻辑——一个初步的分析框架》,《中国研究》第4期,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3、2008,《不确定的繁荣:对中国30年变革的政治学解读》,香港《鼎》秋季号。22、2008,《现代政治的合法性:获得与丧失》,《甘肃行政学院学报》第2期。21、2008,《“国家防火墙”:中国互联网的监管逻辑》,香港中文大学《二十一世纪》4月号。20、2008,《中国互联网内容监管的预期与效果——事实及评价》,《江苏行政学院学报》第2期。19、2008,《契约:交易伦理的政治化及其蔓延》(张凤阳/李永刚),《文史哲》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2008年第4期转载。18、2007,《公共生活中的代表:角色与行动》,《江苏行政学院学报》第5期。17、2007,《协商:在权力专断与投票解决之间》,《甘肃行政学院学报》第3期。16、2007,《中国互联网内容监管的变迁轨迹——基于政策学习理论的简单考察》,《南京工业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第2期。15、2007,《公共生活中的妥协:必要与可能》,《探索》第3期。14、2006,《多元利益诉求下的信任危机——西方“代表制”的现实困境》,《南京大学学报》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07年第4期转载。13、2006,《中国乡村治理结构的历史变迁及其内在逻辑》,《公共管理高层论坛》第3辑,南京大学出版社。12、2006,《宽容:一种政治哲学的解读》,《开放时代》第5期。 《新华文摘》2006年第22期论点摘编。11、2001,《未完成的任务——写在思想的境界关站之后》,香港中文大学《二十一世纪》第1期。10、2000,《腐败的文化传统溯源》,《开放时代》第10期。09、1999,《网络控制对后发展国家政治生活的潜在影响》,《战略与管理》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00年第2期转载。收入鲍宗豪主编《网络与当代社会文化》,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7月版。08、1999,《互联网络与民主的前景》,《江海学刊》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1999年第6期转载。收入陈卫星主编《网络传播与社会发展》,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7月版。07、1999,《互联网与国家安全》,《社会科学》第9期。人大复印资料《图书馆学、信息科学》2000年第1期转载。06、1999,《政府形象建设的政治学思考》,《南京社会科学》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1999年第5期转载。05、1999,《全球化进程中的经济民族主义》,《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第2期。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创刊号(1999-7)摘要转载。04、1999,《当代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主义》,《社会科学》第12期。03、1999,《电子化政府的理念与现实》,《中国行政管理》第11期。02、1999,《公共政策评价的困境——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两难》,《江西行政学院学报》第4期。01、1998,《当代民族主义及其未来趋势》(第二作者,与陈晓律教授合著),《史学月刊》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民族研究》1999年第3期转载。B、专著及著作章节05、2009,《我们的防火墙:网络时代的表达与监管》(专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获江苏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1)。04、2006,《政治哲学关键词》(30万字,撰写其中10万字),张凤阳等著,江苏人民出版社。该书获江苏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7)。03、2006,《乡镇机构改革探索——背景、趋势与对策》(副主编,24万字,撰写其中4万字),季根章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02、2003,《网络传播概论》(副主编,25万字,撰写其中2万字),杜骏飞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01、1998,《中国政府形象战略》(100万字,撰写其中5万字),胡宁生等著,中央党校出版社。C、书评、时评与学术随笔10、2008,《2008暑假阅读推荐书目:政治学》,《南方周末》7月3日。09、2008,《抚慰伤痛的香港社会运动》,《南方周末》4月3日。08、2008,《共同为民主建设加油》,香港《大公报》1月10日。07、2007,《香港住房政策的隐蔽逻辑》,《南方周末》12月6日。06、2005,《理解政治文明的三个维度》,《博览群书》第4期。05、2005,《香港日记》(续篇),《大学人文》第2辑,广西师大出版社。04、2004,《香港日记》,《大学人文》第1辑,广西师大出版社。03、2000,《电视与社会》,《中华读书报》10月15日。02、2000,《互联网与政治生活》(合作),《半月谈》第5期。01、1999,《从科索沃危机看美国世界战略》,香港《大公报》学术版5月26日。《科学时报》1999年6月1日大部转载。D、其他02、2004-2006,《南方周末》《视点》版“网眼”栏目主持人之一。01、2004,《南方周末》写作版“网游日志”专栏。

何哲的主要作品

专著:《中国制造业服务化—概念、理论、路径及其社会影响》,清华大学出版社,20万字,2012.1论文(均列第一作者或者独著):管理、经济与制造战略领域[1]《服务型制造的兴起及其与传统供应链体系的差异》(一作),《软科学》CSSCI, 2008年第4期[2]《服务型制造在大型制造企业的应用实践》(一作),《科技进步与对策》CSSCI,,2009年第5期。[3]《服务型制造的概念,问题和前瞻》(一作),《科学学研究》CSSCI,,2010年第1期。[4] 《服务型制造的产生和政府管制的作用——对山寨机产业发展的思考-基于山寨机视角》(一作),《管理评论》CSSCI,2011年第1期。[5]《服务与制造的大讨论及服务型制造的提出—基于主要工业国家的历史观点》(一作)CSSCI,《管理学报》,2010年第11期。[6]《服务型制造模式下的一种新的质量观及评估维度》(独著),《生产力研究》CSSCI扩展,2013年第9期。[7]《外贸对于中国制造业产业发展的影响》(一作),《统计与决策》CSSCI,,2008年第5期。[8] 《跨国公司的演化和连续性战略调整-基于过度增值细胞扩散的生物学视角》(一作),《软科学》CSSCI,,2008年第12期。[9] 《中国制造业发展战略的国内学术界探索-回顾及展望》(一作),《科学学研究》CSSCI,,2008年Z1期。[10] 《汇率变动对中国制造各行业出口的影响——基于调节变量的实证研究》(一作),《科学学研究》CSSCI,,2009年第2期。[11] 《社会成本框架下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新内涵-基于North框架》(一作),《软科学》CSSCI,,2010年第5期。政治、社会、公共管理领域[1] 《群体性事件的演化与治理.基于西方社会运动理论和集体行为理论的视角》(独著)CSSCI,《理论与改革》,2010年第4期。[2] 《民主与集中的分界——基于交易成本的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独著),《学术界》CSSCI,,2011年第2期。[3] 《从诺斯的“开放介入社会”理论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 (独著),《马克思主义与现实》CSSCI,,2011年第2期。[4] 《“善治”概念的核心要素分析——一种经济方法的比较观点》(独著),《理论与改革》CSSCI,, 2011年第5期。[5] 《网络社会治理的若干关键理论问题及治理策略》(独著),《理论与改革》CSSCI,,2013年第3期。[6] 《行政体制改革中的管理问题与政治问题——基于组织变革和流程再造视角的分析》(独著),《中国行政管理》CSSCI,2013年第9期。[7] 《社会演化中的自稳定、不稳定与临界稳定机制——发展中的自我强化路径与国家富裕》(独著),《经济社会体制比较》CSSCI,2014年第1期。[8] 《网络社会的基本特性及其公共治理策略》(独著),《甘肃行政学院学报》核心,2014年第3期。[9] 《网络社会时代的政府组织结构变革》(独著),《甘肃行政学院学报》核心,2015年第3期。[10] 《“小官巨贪”现象分析及对策探讨》(独著),《领导科学》核心,2015年第25期。[11] 《基于网络社会特性的中国网络社会有效治理》(独著),《行政管理改革》核心,2015年第9期。[12] 《网络社会时代传统政府的生存与转型》(独著),《中国治理评论》,2014年总第6期。[13] 《网络社会:通向自由抑或奴役》(独著),《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2015年第1期。[14] 《网络政治动员对国家安全的冲击及应对策略》(独著),《南京社会科学》,CSSCI,2016年第1期。[15] 《中国公共管理体系的核心逻辑及与其他体系的对话》(独著),《甘肃行政学院学报》核心,2016年第1期。[16] 《网络经济-跨越计划与市场》(独著),《经济社会体制比较》CSSCI,2016年第2期。[17] 《网络社会对传统国家安全的冲击及对策》(独著),《上海浦东干部学院学报》核心,2016年第2期。[18] 《网络社会公共治理的十大关键问题》(独著),《学习时报》,2013-04-22[19] 《从美国金融监管变迁看行政权力的“放”与“管”》 (独著),《中国经济时报》, 2016-01-13[20] 《拓展网络空间的立法形式》(独著),《学习时报》,2015-12-24[21] 《发展分享经济 实现分享发展》(独著),《中国经济导报》,2015-11-24[22] 《如何实施网络强国战略》(独著),《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12-15[23] 《缩短“正义距离”》 (独著),《学习时报》,2015-03-16[24] 《打通政务信息孤岛》(独著),《学习时报》2015-05-25[25] 《大数据时代的潜在风险与监管》(独著),《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08-11[26] 《网络治理需适应新的空间域态》(独著),《学习时报》,2015-11-30[27] 《互联网+时代的变与不变》(独著),《学习时报》,2016-2-29主持/参与重要项目[1] 2006.9-2008.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制造业发展战略的管理研究”(70433003) 协助主持,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陕西省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2] 2006.12-2010.7 服务型制造基本理论的原创研究项目,是该理论国内最早的核心研究者之一。[3] 2010.5-2010.7 科技部软科学课题“中国制造服务业的发展规划” 协助主持,并负责基本理论报告的撰写。[4] 2010.7-2012.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分析” 主持人,中国博士后基金政治学一等资助项目,2010年度。[5]2010.12--2012.6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变迁”,主持人,中央编译局科研项目,2011年度。[6]2012.12-2015.12中国政府创新数据库及研究“,主持人,中央编译局科研重点项目,2012年度。[7]2012.7-2013.7“网络社会的若干基础理论”,主持人,国家行政学院院级科研课题,2012年度。[8]2014.5-2015.5 “网络政治动员与国家安全维护研究”,主持人,国家行政学院院级咨询课题,2014年度。[9]2014.7-今“网络社会的基本特性及公共治理策略”,主持人,国家社科基金面上项目,2014年度。[10]2016.3- “互联网+政府治理创新”,主持人,国家行政学院院级科研课题,2016年度。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