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收。不过不太高。
在武汉文理学院就读的体验:
1、办学条件到位
据2019年官网显示,学院设有41个本科专业、19个专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医学十大学科门类。
其中,既有湖北省省级重点培育专业,又有湖北省省级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2、师资力量雄厚
学校现有教师537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以上教师170人。
教师中不乏“国际健美大师”、“中国商业经济学会理事”、“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湖北省招标中心评标专家”、“湖北省优秀教师”、“武汉市优秀教师”等专家学者。
也有“985”高校博士,英、法、德、澳等国留学教师和资深外教。学校还聘请了李京文等知名学者为首席教授。
3、对外交流广泛
英国考文垂大学(Coventry University) 拥有3个学院、2所学校,具有从预科、本科、硕士至博士的完整的培养体系。在英国2020年卫报(Guardian)大学最新排名中名列第15位。
考文垂大学与武汉文理学院等多所国内知名高校合作,其被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分别于2014、2016、2018年三度授予“最佳海外合作伙伴大学”。全球范围内,考文垂大学是唯-获此殊荣的海外高校。
4、学术资源丰富
学校武湖校区现建有多媒体教室144间,实验室133间,拥有教学用计算机2289台,新建集阅览室、研究室、信息共享空间、学习休闲空间以及文化休闲为一体的多功能图书馆1栋。
多功能图书馆建筑面积近三万万平方米,建有阅览座位近两千个,馆藏纸质图书89万余册,电子图书25万册,订阅期刊1000余。
各项教学基础设施完善,全方位能够满足办学需求,可为师生提供30余万种电子图书阅览和学术论文及特种文献的查阅。
5、科研成果丰硕
近年来,学校教师承担省市级科研、教研项目32项,获得科研、教研奖励15项,教师发表学术论文299篇,其中有6篇被SCI/EI收录,出版专著31部,出版教材50本,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5项。
为搭建师生学术研究及交流平台,学校办有《江汉大学文理学院学报》(湖北省内部资料准印证号(鄂)430062号),该刊物自创刊以来共出版14期。
根据教育局规定,已经没有明确的一本、二本的概念。湖北文理学院(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位于山水名城、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阳市,是省属本科院校,入选“湖北省2011计划”牵头高校。
学校的前身是创办于1958年的襄阳师范专科学校;1998年3月,襄阳师范专科学校、襄樊职业大学、襄樊教育学院合并组建襄樊学院,2000年湖北工艺美术学校整体并入。2011年12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湖北文理学院。学校被财政部纳入中央与地方财政共建高等学校,得到中央财政的直接拨款支持。2018年,正式获批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截止2021年4月,学校占地面积943.9千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26.6千平方米,各类实验室50个,多媒体教室160个,校内外实训基地250个。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8000人,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150余人。
院系专业截止2018年3月,学校有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政法学院、教育学院、体育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美术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以及独立学院——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截至2021年12月,开设有本科专业59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艺术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医学9大学科门类。
师资力量截止2020年1月,现有教职工1501人,专任教师960人;教授136人、副教授428人,博士学位教师279人、硕士学位教师522人;国家级、省级等各类高层次人才30余人。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等高校聘任的兼职硕士生导师和本校聘任的专职硕士生导师共180余人,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郭柏灵、中国工程院院士桂卫华等荣誉(客座)教授150余人,有一批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中青年专家。科研机构截止2013年12月,学校拥有国家科研平台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校企联合研发中心2个,省级技术转移示范中心1个,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创新团队4个。馆藏资源截止到2016年12月,学校图书馆藏书189万册,拥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书生数字图书馆、万方优秀博硕论文全文数据库、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Spring数据库、博看中文期刊、超星数字图书馆、读秀学术搜索等现代数字资源。
学术期刊《湖北文理学院学报》创于1981年,是由湖北文理学院主办、编辑出版的综合性学术期刊,2007年改为月刊,每月月底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类学术研究论文,主要特色栏目有农村发展研究、神学美学研究、三国历史文化研究、襄阳地方历史文化研究等。曾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全国地方高校优秀学报、湖北省优秀期刊、湖北省高校优秀学报等荣誉合作交流截止2013年12月,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俄罗斯、挪威、新加坡等国家的高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办学关系,学校国际教育学院举办6个专业的本专科国际合作办学项目。教学建设截止2020年1月,学校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品牌专业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等专业类“本科教学工程”项目18个;省级教学团队8个;省级优秀教学基层组织5个;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1门;省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部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2个。持续深化人才培养改革,校企(地)深度融合、科教有机结合、全员协作配合的人才协同培养特色日益凸显,多次荣获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学生成人成才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渐成特色,年度获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励300多项。
学科建设截止2018年1月,学校拥有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4个省级重点学科、校级重点学科4个。2021年1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了2020年学位授权审核结果,学校获得教育、材料与化工、生物与医药、交通运输、电子信息、临床医学、旅游管理、艺术等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和数学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加上已有的机械、新闻与传播、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和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校硕士学位授权点总数达到13个。优势学科及专业省级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政治学国家特色专业(2个):物理学、地理科学省级品牌专业(4个):物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地理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