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版

2023-02-14 19:3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版

根据全国985和211大学名单可知:东北农业大学是211大学,但不是985大学。全国共有115所211大学,39所985大学,其中黑龙江有4所211大学,1所985大学,目前985和211大学建设已经统筹为双一流大学建设。

东北农业大学(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EAU),简称为“东北农大”,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高校,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共建高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是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省属特色高水平大学,“援疆学科建设计划”,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学校1948年创建于哈尔滨,始称东北农学院,先后隶属于东北行政委员会农业部、国家高等教育部、国家农业部、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黑龙江省教育厅。1981年被确定为黑龙江省省属重点院校,1994年与黑龙江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东北农业大学。截至2022年3月,学校占地面积496.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3.1万平方米;设有16个学院和1个教学部,拥有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5个本科专业;有专任教师1487人,全日制在校生31107人,其中研究生6436人、本科生24340人、外国留学生251人。院系专业截至2022年3月,学校设有16个学院和1个教学部,开设75个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截至2021年3月,学校专任教师1417人,其中教授333人、副教授483人;具有博士学位者912人,具有硕士学位者409人。现有“万人计划”入选者15人(含青年拔尖人才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人,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0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人、委员12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7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18人、讲座教授3人,青年“龙江学者”2人,博士生导师228人。国家级教学团队:植物学课程教学团队(2009年,胡宝忠)、兽医临床教学团队(2008年,王洪斌)国家级教学名师:王洪斌等“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王洪斌“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向文胜、付强、刘忠华、姜毓君、张颖“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向文胜、张颖科技部中青年领军人才:向文胜、张颖、付强、刘忠华、姜毓君、王相晶、韩英鹏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杨德光、向文胜、张颖、张淑珍黑龙江省级教学团队:应用化学教学团队(2009,,叶非)、农科数学课程群教学团队(2010,孟军)、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教学团队(2009,赵奎军)、土地资源管理教学团队(2010,雷国平)、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团队(2008)教学建设质量工程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重点专业30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黑龙江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5个;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培养项目2项(涵盖8个专业),黑龙江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教育部、农业部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4个,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基地1个,全国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1个,省部级实验教学中心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动物医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学、生物技术、农业水利工程、园艺、动物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国家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拔尖创新型):食品科学与工程、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农林经济管理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复合应用型):农学、园艺、农业水利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乳品工程“3+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动物科学专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农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植物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乳品工程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东北农业大学-润盈生物工程(上海)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东北农业大学-兰西县种猪场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农业部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东北农业大学绥化大豆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大宗蔬菜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东北农业大学兰西生猪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西甜瓜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精品课程:兽医外科学、动物生物化学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保险与生活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乳与健康、生命教育(1~7讲)、大豆与人类健康(1~5讲)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动物生物化学、兽医外科学教学成果2017年,学校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学科建设截至2021年3月,学校是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学校之一,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农业部重点学科(二级学科),2个黑龙江省级重点学科群(二级学科),10个黑龙江省级一级重点学科;有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畜牧学、作物学、兽医学、农业工程、农林经济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园艺学、生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草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乳品工业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哈尔滨市食品产业研究院重点学科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畜牧学 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农业机械化工程、基础兽医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二级学科):蔬菜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临床兽医学农业部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黑龙江省级重点学科群:新型农业装备制造产业、绿色食品生产与加工黑龙江省级一级重点学科:作物学、畜牧学、兽医学、农林经济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工程、园艺学、生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学位授予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畜牧学、作物学、兽医学、农业工程、农林经济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学、草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博士点:兽医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畜牧学、作物学、兽医学、农业工程、农林经济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学、草学、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风景园林学、软件工程、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植物保护、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学位硕士点:工程(生物工程)、兽医、工商管理(MBA)、会计(MPACC)、农业(农村与区域发展、农业推广、农业资源利用)、金融等科研平台截至2019年3月,学校有3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个农业部区域试验站,3个农业部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2个农业部科研基地,设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是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首批建设院校之一。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寒地小浆果开发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创新团队:乳酸菌代谢调控与发酵剂制造技术、大豆遗传育种与分子设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乳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寒地粮食作物种质创新与生理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东北大豆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东北地区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鸡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区域试验站:农业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农业部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部东北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部东北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部动物疫病病原生物学东北科学观测实验站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农业资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黑龙江省级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大豆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重点实验室、北方寒地现代农业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动物疾病防控技术与制剂创制、北方寒地园艺作物遗传育种与设施栽培重点实验室、牧草种质资源与育种重点实验室、小浆果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高寒地区设施园艺重点实验室、实验动物比较医学重点实验室、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监控重点实验室、北方寒地农作物有害生物绿色防控重点实验室、寒地农业可再生资源利用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寒地风景园林植物与应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重点实验室、饲料营养重点实验室、生物乳业重点实验室、动物群发性疾病监测和防治重点实验室、农业工程重点实验室、寒地作物品种改良与生理生态重点实验室、节水农业重点实验室、寒地黑土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寒地蔬菜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农业生物功能基因重点实验室、大豆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其他省部级研究中心:国家乳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全国乳品标准化中心、全国乳品信息中心、农业部农业生物基因检测中心、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基地、黑龙江省农业生物基因检测中心、黑龙江省农村贫困地区发展研究中心、黑龙江省乳品工业技术开发中心、黑龙江省优势农产品生产与加工研发平台研究成果截至2019年3月,学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5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32项。学术资源截至2019年3月,学校主办的期刊有:《东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东北农业大学学报(英文版)》《中国马铃薯》《饲料博览》《中国乳品工业》《乳品与人类》《农业经济与管理》《大豆科技》。《东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版)》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并被CABI、CA、CSCD等中国国内外数据库收录,曾获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优秀期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等奖项。馆藏资源据2019年4月学校图书馆官网数据显示,东北农业大学图书馆有各类文献资源200余万册,其中印刷版文献140余万册,电子图书66万余册。印刷本文献中含中外文图书近120万册,中外文学术期刊及报纸20余万册,中外文数据库20个。订阅中外文学术期刊刊及报纸2000余种。馆藏中有文渊阁版《四库全书》一套,《续修四库全书》一套。馆藏文献已经形成以学校重点学科和研究型文献为主,电子文献资源覆盖相关学科的馆藏体系。先后购买清华同方、北京万方和重庆维普等中文数据库,Agricola、FSTA、EBSC0、Springer、CA等外文数据库,购买书生、超星电子图书66万册,自建了“大豆”、“奶牛乳业”、“学位论文”等特色数据库。合作交流截至2019年3月,学校有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资格,设有教育部赴俄留学培训基地,是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地区大学校长论坛中方秘书处单位,先后与俄罗斯、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等国家的60多所高校及科研单位建立了联系,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东北农业大学

名称:东北农业大学
简称:东农
旧称:东北农学院
英文名: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英文缩写:neau
成立时间:1948年
地址:中国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木材街59号(马家花园)
电话:+86-451-55190114
邮编:150030
学校主页:

东农校训:博学笃行 明德亲民
东农校风:勤奋 求实 奉献 创新
东农精神:艰苦奋斗 自强不息
六十载成长壮大的历程,半个多世纪岁月长河的洗礼,几经变迁,逆境不馁,风雨兼程,守之弥坚,东北农业大学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铸造了不朽的东农校魂;以勤奋、求实、奉献、创新的校风陶冶了代代学人,在龙江大地上浸染着黑土地的芳香,积淀了丰厚的校园文化,激励着全校师生员工为创造东农的宏伟事业而奋斗不息。

(一)国家级重点学科 ( 3 个)
农业机械化工程 基础兽医学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二)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 ( 3 个)
临床兽医学 蔬菜学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三)农业部重点学科( 2 个)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四)省级重点学科( 18 个)
农业机械化工程 食品科学 植物学
农业经济管理 作物栽培与耕作学 作物遗传育种
蔬菜学 植物病理学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土壤学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预防兽医学 基础兽医学(动物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 兽医病理学)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临床兽医学(兽医外科学 兽医内科学)
(五)校“ 211 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群( 4 个)
种植业 养殖业 食品加工业 管理与经济
(六) 博士后流动站设站学科( 7 个)
畜牧学 作物学 兽医学 农业工程 农林经济管理 食品科学与工程 园艺学
(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
(八)博士学位授权点( 32 个)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作物遗传育种 作物生态学
农业机械化工程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生物质转化与利用工程 农业水土工程 环境水利
基础兽医学 预防兽医学 临床兽医学
动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草业科学 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畜牧系统管理学
动物行为学 食品科学 畜产品加工
发酵工程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植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蔬菜学 农业经济管理 林业经济管理
农业遥感与土地利用 兽医博士
(九)硕士学位授权点( 65 个)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作物遗传育种 植物病理学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农药学 作物生态学
机械设计及理论 农业机械化工程 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生物质转化与利用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基础兽医学 预防兽医学 临床兽医学
动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草业科学 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畜牧系统管理学
动物行为学 食品科学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畜产品加工 发酵工程
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植物学 微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动物学 发育生物学
计算机应用技术 生物化工 遗传学
生理学 水生生物学 生物物理学
细胞生物学 神经生物学 农业水土工程
环境水利 水文学及水资源 生态学
土壤学 植物营养学 应用化学
土地资源管理 农业遥感与土地利用 蔬菜学
果树学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产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管理 金融学 英语语言文学
会计学 林业经济管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 工程硕士 农业推广硕士
兽医硕士 高校教师
(十)本科专业( 75 个)
动物药学 动物医学 动物科学
生物科学 生物技术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环境科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
生物工程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 农业水利工程 农学
园艺 植物保护 园林
农业资源与环境 工业工程
水产养殖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工程管理 工商管理 市场营销
会计学 行政管理 土地资源管理
农林经济管理 金融学 法学
英语 应用化学 农村区域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 信息与计算科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生态学 保险学 社会工作
食品质量与安全 土木工程
旅游管理 广播电视新闻学 广播电视编导
艺术设计 教育技术学 动画
广告学 农艺教育 园艺教育
畜禽生产教育 植物保护教育

校党委书记:徐梅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李庆章

赵小敏的科研成果

1、科研课题:已经主持完成各级各类课题40多项,包括:国际合作项目2个、国家级课题4个、省部级课题16个、横向课题20多个。现正在主持课题9项:(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鄱阳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效应的机制研究(30760048)”(2)省自然科学基金“基于“3S”技术的农田土壤碳库演变机制研究(0630050)”(3)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子课题“江西省耕地质量和粮食生产潜力评价研究”(4)省部合作项目“鄱阳湖经济区农业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5)农业部项目“江西省耕地地力评价研究”(6)其他有关农业信息技术和土地利用规划的横向课题5个。2、科研奖励:(1)2002,获国土资源部土地规划优秀成果奖二等奖3个:“江西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临川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浮梁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均排名第二)。(2)区域土地质量评价,赵小敏、郭熙等,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奖三等奖,2007年(3)“农用地分等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2007年获农业部的中华农业科技奖三等奖(排名第一)3、发表论文:共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30多篇,其中近期的有59篇:(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中国土地科学,2003,Vol.17(5),第1作者(2)鄱阳湖地区沙地遥感调查及治理研究,水土保持研究,2003,Vol.10(4),第1作者(3)鄱阳湖地区湖滩草洲遥感调查与综合利用研究,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3,Vol.25(1),第1作者(4)基于GIS的江西中低产田等级评价和改造研究,江西农业大学,2003,Vol.25(3),第1作者(5)洞庭湖洪涝灾害成因与防治对策研究,生态学杂志,2003,Vol.22(6),第2作者(6)作物生长模型WOFOST在华北平原的适应性研究,植物生态学报,2003,Vol.27(5),第3作者(7)鄱阳湖湿地资源现状分析及其保护对策,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3,Vol.25(6),第二作者(8)精确农业信息系统设计及其在农地整理规划中的应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3,31(5).第2作者(9)土地整理中的土地权属调整——以山东省阳信县为例,李敏赵小敏,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10)提高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经济效的途径,李敏赵小敏,农业工程学报,2004,20(3).-262-265(11)土地收益模型在基准地价评估中的应用,江立武赵小敏,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30-33(12)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优化与完善,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二作者.2004,2(3).-22-25,(13)江苏省经济发展与耕地数量动态变化及对策分析,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二作者.2004,3(4)(1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思路探讨,国土资源,第二作者.2004(11).-24-27(15)GPS实时动态(RTK)技术在土地测量中的应用研究,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第二作者.2005,27(1)(16)理想点法在土地利用规划方案评价中的应用,农业工程学报,第二作者.2005,21(2)(17)县域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的研究——以新建县为例,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第二作者(18)Toxicityofcadmiumtosoilmicrobialbiomassanditsactivity:EffectofincubationtimeonCdecologicaldoseinapaddysoil,浙江大学学报:B卷英文版-2005年5期,第三作者(19)郝仕龙、李壁成、赵小敏,黄土丘陵小流域景观空间格局动态分析,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5年2期,第三作者(20)汤江龙、赵小敏等,我国城市用地水平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年4期(21)汤江龙、赵小敏,土地利用规划中人口预测模型的比较研究,中国土地科学-2005年2期(22)郝仕龙、赵世伟、赵小敏,半干旱区雨水集流工程的高效开发与利用,水土保持研究-2005年3期(23)段萍、徐咏文、赵小敏,鄱阳湖地区洪涝灾害遥感分析,地理空间信息-2005年4期(24)江西省耕地地力等级评价研究,邵华、赵小敏等,2006,Vol.28(6),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5)数理统计法在城市土地级别验证中的实践研究,江立武、赵小敏等,2006,Vol.28(6),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6)江西省赣州市新农村建设规划对策研究,邓建宇、赵小敏等,2006,Vol.5(4),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7)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决策支持系统研究与应用,夏敏、赵小敏等,2006,Vol.22(4),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8)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决策支持系统—以南京市讲宁区为例,夏敏、赵小敏等,2006,Vol.15(3),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9)江西省50年耕地变化与社会经济驱动力研究,李江华、赵小敏等,2006,Vol.28(3),江西农业大学学报(30)城镇建设用地预测方法研究,邵建英、赵小敏等,2006,Vol.28(3),江西农业大学学报(3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述评,于少康、赵小敏等,2006,Vol.23(2),国土资源科技管理(3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失灵及其对策思考,郭宏慧、赵小敏等,2006,Vol.5(2),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3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与方法初探,陈文波、赵小敏等,2006,Vol.28(1),江西农业大学学报(34)江西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余敦、赵小敏,2007,Vol.35(32),安徽农业科学(35)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生态承载力,蔡海生、赵小敏等,2007,Vol.27(11),生态学报(3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社会影响度研究,建平、赵小敏等,2007,Vol.21(5),中国土地科学(37)南昌市郊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及评价,朱美英、赵小敏等,2007,Vol.35(18),安徽农业科学(38)浅谈划拨土地使用权价格评估,黄茜、赵小敏等,2007,Vol.35(3),安徽农业科学(39)补充耕地约束体系研究,任青达、赵小敏等,2007,Vol.24(3),国土资源科技管理(40)农用地定级中样地法和修正法的比较研究,罗璇、赵小敏等,2007,Vol.29(3),江西农业大学学报(41)基于GIS和地统计学的土壤养分时空变异分析,夏敏、赵小敏等,2007,Vol.29(2),江西农业大学学报(42)对江西省赣州市政项目管理模式的分析与思考,邓建宇、赵小敏等,2007,Vol.6(2),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43)鄱阳湖湿地整理与可持续管理探讨,蔡海生、赵小敏等,2007,Vol.38(2),人民长江(44)鄱阳湖区土地整理潜力分析,蔡海生、赵小敏等,2007,Vol.12(2),中国农业大学学报(45)基于GIS技术的多目标土壤资源适宜性评价,胡国瑞、赵小敏等,2008,Vol.24(9),农业工程学报(EI)(46)农地整理项目后效益评价模式的构建,孙雁、赵小敏等,2008,Vol.24(1),农业工程学报(EI)(47)GIS在环保型养猪业区域规划中的应用,赵小敏等,2006,Vol.22(9),农业工程学报(EI)(48)江西省农用地分等信息系统,余敦、赵小敏,2006,Vol.22(6),农业工程学报(EI)(49)铬Cr^6+对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卢志红、赵小敏等,2008,第3期,中国土壤与肥料(50)对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建设的初步探讨,周雪华、赵小敏,2008,Vol.10(2),资源与产业(51)江西省表层土壤有机碳库储量估算与空间分布特征,袁芳、赵小敏等,2008,Vol.17(2),生态环境(52)铅对旱地红壤脱氢酶活性的影响,罗运阔、赵小敏等,2008,Vol.36(14),安徽农业科学(53)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林建平、赵小敏等,2008,Vol.25(2),国土资源科技管理(54)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的探讨,林建平、赵小敏等,2008,Vol.7(1),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55)GIS支持下的江西省地震潜在危险度评价,林建平、赵小敏等,2008,Vol.30(1),江西农业大学学报(56)基于GIS的江西省耕地质量等级评价研究,邵华、赵小敏等,2008,Vol.30(6),江西农业大学学报(57)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定量分析,马春花,2009,37(5),安徽农业科学赵小敏(58)基于GIS和生态位适宜度模型的耕地多适宜性评价,付清,200925(2),农业工程学报赵小敏(59)基于GIS的县域土地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研究——以奉新县为例,龙惠芳、郭熙、赵小敏,中国园艺文摘,2009年1期(60)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若干问题探讨——以吉安市为例,张俞、赵小敏等,《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8卷第2期4.专著和教材(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技术方法研究,新华出版社,2004,主编(1)(2)农地整理项目设计及后评价,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主编(1)(3)区域土地质量评价,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主编(1)(4)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地质出版社,2006,主编(1)(5)鄱阳湖区土地利用格局特征与安全格局构建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主编(2)(6)地质与地貌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5月,副主编(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