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百科介绍,未来与发展杂志属于核心期刊。
2021年,时尚杂志封面最好看的有时尚芭莎杂志二月刊,杨洋担任封面明星,嘉人杂志四月刊封面刘亦菲,时尚芭莎四月刊倪妮。
时尚芭莎杂志二月刊
时尚芭莎可以说是时尚杂志圈里的龙头老大,不仅拥有最新的时尚资讯,更有颇受关注的人物专访,也是国内最能体现时尚风向标的权威杂志之一。进入国内短短两年时间,便已经成为最畅销的女性杂志前五名,众多明星都以登上时尚芭莎的杂志封面为荣。
2021年出版的杂志当中,杨洋在二月份为杂志拍摄的封面就十分有水平。只见杨洋身穿一袭类似于皮衣的材质,梳着干练的短发,眼神十分坚毅。杂志还采用了光影配合的拍摄手法,杨洋的半个身子都沉浸在黑暗当中,充满了浓浓的高级感。除此之外,还有杨洋身穿白色短款背心的大片,给人一种精致的破碎感。
时尚芭莎杂志四月刊
倪妮为时尚芭莎拍摄的四月刊封面,堪称一绝,发布出来之后,便登上了热搜。倪妮拥有十分完美的体态,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神韵,一直以来,都和刘诗诗并称为娱乐圈的黑白天鹅。谋女郎出身的倪妮拥有很强的时尚表现力,是很多杂志封面的宠儿。
此次倪妮拍摄的四月刊,白发造型十分惹眼,身穿一袭灯笼样式的抹胸裙,脖子上的钻石项链十分惹眼。倪妮整个人都仿佛笼罩在一层似有似无的水波当中,仿佛随时随地都要羽化登仙一样。整张照片不仅充满了仙气,更有一种很强的未来感和科技感。
嘉人杂志四月刊
嘉人杂志同样是深受国内女性欢迎的时尚刊物,也是众多明星都要强度的资源。刘亦菲2021年四月份为嘉人拍摄的封面,也曾经美上热搜。刘亦菲一直都有神仙姐姐的称号,她身上的那种淡泊和纯真,是粉丝认为最可贵的。
嘉人杂志将属重点都放在了刘亦菲身上的这种仙气上,和兰花在一起合影,再搭配若有似无的虚幻感,真是让人感叹神仙姐姐果然名不虚传。仙气飘飘的刘亦菲身上却偏偏穿了一身重金属类的朋克服饰,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也淡化了刘亦菲身上的那种仙气。整个封面给人一种身处钢筋水泥的包围之中,却又无欲无求的通透感。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告别了2021,我们站在了2022的起点。
回望过去的这一年,我们全面开启了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但我们仍然要在与疫情博斗中前行,疫情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也正在改变我们与世界的关系。这一年,我们希望看到的仍然是:爱的潮水奔流不息,公益的力量在每个角落成长。
这并非一件易事,每个人都做出了很多努力,更有一些人将所思所想凝聚成册,向外界传递更多公益的声音,让人们理解一个温暖、坚定而专业的值得人人参与的事业。
感谢这些著者,也感谢每个人因此而产生的共鸣,他们共同推动了公益事业的前行!
一、《善经济》
《善经济》一书以“珍惜物命”阐述企业家生产创造,是为了改善人类生活,提升人性质量。商业的消费应基于珍惜物命,基于对生活的增能,与自我生命价值的扩大;金融的善是将资本投入于帮助经济发展并解决社会问题,非只以赚钱为目的,如影响力投资等,本书都有详细的论述。
作者何日生教授现为慈济基金会副执行长,曾在英国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美国哈佛大学与哥伦比亚等世界知名大学担任访问学者,他在《善经济》一书中详尽梳理了西方文明与东方思想,从苏美文明、古希腊神话、犹太智慧、儒家哲学到佛教教义,寻找什么才是经济背后强大的文化思想?答案是“善”,善即“利他”与“和合”。透过善的动机、善的方法、达到善的结果,是善经济的核心思想;“善经济”就是从利他的角度从事经济活动。
《善经济》以其独到的见解及精辟的引证论述,除了获得舍卫国基金会颁发的首届“舍卫国人文奖”,另也获得台湾“金鼎奖优良出版品”、中国大陆“2020年向光奖——年度研究特别奖”等多项殊荣。
二、《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之路》
《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之路》作者以细致流畅的文笔,描述了自己和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同事们在四川大凉山、四川德阳民乐村、青海甘达村等地实施各个乡村扶贫项目实施的经过,在总结实施各个乡村扶贫项目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炼出了一条助力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进而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为其他亟待建设的乡村提供借鉴参考。本书明确回应了当今乡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并给出了解决方案,为关注中国乡村扶贫事业、乡村建设事业的专业人员和广大读者提供新见解、新观点。
作者刘文奎现为中国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2000年加入中国扶贫基金会,自2012年起担任秘书长。二十年来矢志贫困乡村发展,并成功探索出一套以村民合作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的乡村可持续发展模式,对农民合作社、产业扶贫和社会企业等有深入实践和思考。
《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之路》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是2021年商务印书馆推出的“乡村振兴”书系其中之一。
三、《公益元问题》
《公益元问题》作者基于二十多年的公益实践,把公益慈善与人性、人情、社会关系、伦理常识和中外慈善文化融会贯通,以朴实和生动的语言诠释了一条从慈善文化到公益文明的链接路径。书中包含许多跨界、跨文化、跨学科的思考,对慈善公益研究者、实践者以及关心慈善公益事业发展的读者来说,是难得的读本。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文化书院副院长陈越光评价该书虽然是一本理论性极强的书,却全文不见一处注释或印文,具有“行动的特点”,“是一本在事上展开的书”,“第一展开的是问题自身的具体性,第二展开的是认知的实践性。”
李小云教授被誉为“中国发展学之父”,研究领域涉及贫困、性别、乡村、靠前发展和非洲发展等。曾担任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等。2015年,李小云进驻云南省勐腊县河边村,在政府支持下展开河边村深度性贫困综合治理实验,并成功带领脱贫。2021年,李小云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四、《“京”生有你:公益时报社社长刘京和他的公益人生》
《“京”生有你》内含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真实记录了刘京本人成长和投身公益事业的方方面面,以及公益时报的崛起和发展之路。该书不仅是刘京本人成长与公益之路的燃情记忆,刘京的朋友圈也在书中闪亮登场,他们对刘京、对公益时报和公益的回应与点评,也使得这本书超出了个人传记或回忆录的范畴,而是作为中国公益人的共同记忆得以呈现,成为激情燃烧的大时代里中国公益发展史的缩影。
作者文梅现任《华夏时报》公益部主任,曾担任《公益时报》高级记者。所著《别喝彩,我们仍在坎途》一书收录了包括公益人徐永光、媒体人白岩松,金融家杨凯生、康典、陈浩武、王巍等15位知名人士的公益访谈,展现了当下行业及跨界人士胸怀大爱、执着公益,于坎途中寻找中国公益事业突破与发展的心路历程。
五、《中国慈善透视》
本书致力于为当代中国慈善领域提供一幅概略的但重点突出的全景图,一个囊括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主要作用机制的解释框架。而且这种全景图和解释框架能够反映中国慈善的本质特征,并揭示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立足今日展望未来,作者认为中国慈善的总体状况可喜亦堪忧;制约中国慈善发展的瓶颈是“制度”与“行业文化”;思考中国慈善未来发展的基本范式应该是“体用范式”;“向善”是中国和人类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人间正道是向善。
作者康晓光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公益创新研究院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国家与社会关系”“非政府组织”“儒家文化”。代表作为《邓小平时代》《中体西用新论》《儒家宪政论纲》《行政吸纳社会》《起诉》等。论文发表于《战略与管理》《社会学研究》《中国软科学》《二十一世纪》《开放时代》、 Modern China、Social Sciences in China、Social Research、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两次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六、《贫困的终结》
《贫困的终结》一书以平实通俗的语言讲述了贫困的根源,回答了为什么要扶贫以及如何扶贫的基本问题。其中引用了大量国内、国际案例,以及减贫的理论观点,以叙事的形式阐述了脱贫攻坚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取得脱贫攻坚胜利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本书也讲述了一个深度性贫困村庄的脱贫故事的片段,从这个小村庄的脱贫展示了中国取得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的伟大战役的微观过程。本书主要讲述了贫困发生的肌理、扶贫的目的、为什么扶贫会困难、脱贫为何要攻坚等社会对扶贫工作所关注的问题。本书将作者的扶贫实践与作者关于贫困的理论研究、以及中国脱贫的战略政策有机结合在一起,以叙述的方式讲述了一个个涉及贫困和扶贫的故事。
作者李小云教授被誉为“中国发展学之父”,研究领域涉及贫困、性别、乡村、靠前发展和非洲发展等。曾担任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等。2015年,李小云进驻云南省勐腊县河边村,在政府支持下展开河边村深度性贫困综合治理实验,并成功带领脱贫。2021年,李小云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七、《商玉生纪念文集》
《商玉生纪念文集》依据“听其言,而观其行,而见其人”的整体思路,纪念文集分为三辑:上辑,是商玉生先生生前的文章、演讲和书信等共24篇,并收入了商玉生先生生前起草/领衔的两份重要文件,《中国非营利组织(NPO)公信力标准》《中国公益性非营利组织自律准则(草案)》,以及《中国慈善家》杂志的两篇访谈稿,作为附录;中辑,是商玉生先生逝后,其家人、友人、同事等悼念他的文章,共11篇,并收入了《商玉生先生2020年线上追思会全纪录》和《更多对商玉生先生的(文字)纪念》两篇附录;下辑,是商玉生先生的生平和口述史,并收入了《社会创业家》和《中国慈善家》两本杂志对商玉生先生的封面报道作为附录。希望这本纪念文集能成为一个入口,持续引导更多后来人,追寻商玉生先生的精神境界与未竟之业。
《商玉生纪念文集》由何道峰先生资助、爱德基金会传一慈善文化基金(简称,爱德传一基金)选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于2021年7月31日在“商玉生先生逝世一周年追思会暨中国公益共同体建设之现状与展望论坛”论坛上发布。
八、《慈善筹款原理与实践》
本书是关于公益筹款的策划、工具、方法等的多方面指南,旨在为公益筹款专业人员及该专业的学生提供专享的资源,帮助他们在现有的公益环境下加深对筹款的认知与理解。基于对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前沿研究,本书对非营利部门展开了综合分析,围绕捐赠行为、捐赠决策过程、社会影响和捐赠模型展开探讨,指出了当今公益筹款的方法、工具与实践图景。公益筹款正逐渐成为一种职业,专业筹款人在非营利领域炙手可热。杰出的筹款人能帮助公益组织完成使命,而本书则为身为筹款人的你提供了必要信息,来帮助相关组织取得杰出成效。筹款是非营利组织的强劲支撑,它支持和维护所有活动,是构成组织本身基础的关键部分。稳定的管理、清晰的组织、有效的方法以及实用的工具对于筹款至关重要。同样重要的是熟悉捐助者的心理,并优选限度地利用这些工具。本书为该领域的各个方面提供了全面的指南,深入介绍了当今很有效的方法。
作者阿德里安·萨金特教授,英国可持续慈善研究院(Institute for Sustainable Philanthropy)筹款学教授、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礼来家族慈善学院首位哈德素克筹款学特座教授。已出版关于个人捐赠、筹款和非营利组织市场营销方面的著作十余本,发表经同行评审的学术论文150篇。同时也为英国筹款人协会(Institute of Fundraising,IoF)、欧洲筹款人协会(European Fundraising Association,EFA)和美国筹款人协会(Association of Fundraising Professionals,AFP)设计课程与资格认证框架。
九、《大山里的未来学校》
《大山里的未来学校》是作者肖诗坚的乡土教育随笔集。主要记录作者在贵州兴隆县支教的所见、所思、所想,以及担任田字格兴隆实验小学校长的教育经历,同时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对中外教育理念进行了分析比较。作者希望通过乡村教育实践,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未来乡村教育新模式:既考虑到乡村儿童的需求及特点,又兼顾乡村儿童未来出路的“乡土人本教育”。《大山里的未来学校》总结了乡土人本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对乡村教育工作者和公益组织具有一定的启示、借鉴意义。
作者肖诗坚系北京大学社会学学士,丹麦哥本哈根商学院国际商务硕士,回国后曾分别担任跨国公司中国大区市场总监、东亚大区CEO。2010年,她创立了田字格助学机构及兴隆农村小学并担任校长,她说“做公益是一直以来的初心,不存在特殊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