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社官网

2023-02-14 17:4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社官网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是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与湖北中医药大学主办的、国内外肝病领域内的一份中西医结合的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是核心期刊吗

yes. 是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与湖北中医药大学主办,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医疗卫生报刊杂志有哪些

1.内科学
《中华内科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中国危重病急救杂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心律失常杂志》《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中华肾脏病杂志》、《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中华血液学杂志》、《中华风湿病学杂志》、《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华消化杂志》、《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中华肝脏病杂志》、《中华传染病杂志》、
2.外科学
《中华外科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中华肝胆外科杂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中华骨科杂志》、《中国骨伤》、《中华创伤杂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中华烧伤杂志》、《中华泌尿外科杂志》、《中华手外科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中华器官移植杂志》、《国外医学移植与血液净化分册》
3.妇产科学
《中华妇产科杂志》、《中华围产医学杂志》、《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4.儿科
《中华儿科杂志》、《中华小儿外科杂志》、《中国儿童保健杂志》、《小儿急救医学》、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
5.口腔医学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中华口腔种植学杂志》
6.眼科学
《中华眼科杂志》、《中华眼底病杂志》、《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美国医学会眼科杂志中文版》、《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
7.耳鼻咽喉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
8.皮肤性病
《中华皮肤科杂志》、《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9.精神病学
《中华精神科杂志》、《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⒑肿瘤学
《中华肿瘤杂志》、《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
⒒麻醉学
《中华麻醉学杂志》、《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⒓中医内科
《中医杂志》、《中国医药学报》、《中国中医急症》、《中医药学刊》、《中国中医药科技》、《中国中医风湿病杂志》
⒔中医外科
《中医正骨》、《中医肛肠病杂志》、《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中国针灸》、
《中国骨伤》、《针刺研究》
⒕中西医结合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⒖医学影像
《中华放射学杂志》、《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中华核 医学杂志》、
《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
⒗护理
《中华护理杂志》、《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华护理教育》、《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⒘病理
《中华病理学杂志》
⒙医技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中华理疗杂志》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⒚药学
《中国药学杂志》、《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中国中药杂志》、《药学学报》、《中国晦洋药物杂志》、《中国药房》、《药物分析杂志》、《中国医院药学杂志》、《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中国现代应用药学》、《中国药物化学杂志》、《中国新药杂志》、《药物生物技术》,《中国临床药学杂志》、《药物流行病学杂志》、《中国药理学报》、《中国药理学报》(英文版)

⒛疾控与公卫专业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中国公共卫生》、《现代预防医学》、《热带医学杂志》、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中国工业医学杂志》、《中国职业医学》、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生病杂志》、《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中国计划免疫》,《中国学校卫生》、《环境与健康杂志》、《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校医》、《中国卫生监督》、《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1.综合类
《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美国医学杂志中文版》、
《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中国综合临床》《医师进修杂志》、《中国基层医药》、
《中国医师杂志》、《中华医院管理杂志》、《中华医学美容杂志》、《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中华医史杂志》、《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中华物理医学与健康杂志》、《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
22.基础类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杂志》、《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
23.学报类
 1.国家级单位类: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学报》、《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学报》、
《中国中医研究院院报》
 2、原卫生部属医学院校类: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复旦学报》(医学版)(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中山大学学报》 (医学科学版)(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吉林大学学报》 (医学版)(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四川大学学报》 (医学版)(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医学版)(西安医科大学学报)、《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3、军医大学类: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4、中医院校类:
《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5、药学院校类: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省部级医学期刊有哪些?(急??)有论文发表

2007年核心期刊目录2(共485种)
序号 期刊名称 被引频次 影响因子
肿瘤医学类

1、 中华肿瘤杂志 1948 0.888

2、 癌症 1534 0.707

3、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626 0.706

4、 中国肺癌杂志 313 0.444

5、 肿瘤 498 0.390

6、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256 0.352

7、 现代肿瘤医学 236 0.330

8、 癌变�6�1畸变�6�1突变 240 0.296

9、 中国肿瘤临床 1040 0.291

10、中国癌症杂志 395 0.285

11、肿瘤防治研究 436 0.280

12、中国肿瘤 580 0.275

13、肿瘤学杂志 196 0.195

14、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362 0.137

15、白血病�6�1淋巴瘤 151 0.131

中医类

1、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622 0.796

2、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709 0.740

3、 中国中药杂志 2587 0.579

4、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536 0.574

5、 中西医结合学报 125 0.521

6、 中草药 3696 0.519

7、 中国针灸 1125 0.466

8、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347 0.426

9、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692 0.397

10、中药材 1192 0.372

11、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373 0.366

12、针刺研究 332 0.336

13、中华中医药杂志 511 0.319

14、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370 0.272

15、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256 0.241

16、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336 0.236

17、中国骨伤 487 0.227

18、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145 0.225

19、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323 0.223

20、天津中医药 209 0.212

21、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323 0.203

22、中国中医急症 322 0.196

23、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166 0.195

24、中国中医药科技 406 0.183

25、中医杂志 1020 0.175

26、中医药学刊 480 0.169

27、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325 0.160

28、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195 0.157

29、上海中医药杂志 505 0.142

30、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44 0.128

31、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95 0.124

31、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494 0.124

33、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79 0.104

34、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100 0.044

特种医学类

1、 中华放射学杂志 2975 1.225

2、 中国内镜杂志 1919 0.820

3、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861 0.763

4、 中华核医学杂志 582 0.710

5、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1620 0.620

6、 介入放射学杂志 501 0.591

7、 临床放射学杂志 1104 0.527

8、 实用放射学杂志 1025 0.500

9、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1121 0.462

10、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95 0.406

11、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259 0.389

12、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350 0.328

13、医学影像学杂志 317 0.308

14、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531 0.293

15、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24 0.291

16、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170 0.282

17、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199 0.267

18、放射学实践 389 0.255

19、中国法医学杂志 214 0.211

20、放射免疫学杂志 312 0.208

生物学类

1、 遗传学报 1642 1.050

2、 动物学报 1084 0.867

3、 CELL RESEARCH 213 0.764

4、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694 0.671

5、 中国科学C 433 0.644

6、 病毒学报 401 0.589

7、 遗传 836 0.535

8、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1014 0.528

9、 动物学研究 644 0.486

10、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673 0.482

11、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165 0.411

12、中国病毒学 346 0.404

13、动物学杂志 697 0.401

14、生命科学研究 171 0.343

15、细胞生物学杂志 223 0.258

16、生物学杂志 233 0.171

17、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155 0.156

18、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 111 0.148

19、生命科学 220 0.142

20、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145 0.140

以上数据摘自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6年)

肝炎后肝硬化晚期能活多久

肝硬化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慢性、进行性,弥漫型肝病〔1〕。作为一种全球性常见病,在人类主要死亡原因中居第4或第6位,被视为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从世界各地汇集的25万尸体解剖中,死于肝硬化(死亡率)的占2%~3%,有的地区还超过3%〔2〕。据统计,在我国HBV携带者有1.3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3500万人,这些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改变。在我国,肝硬化发病高峰年龄为40~50岁。自诊断肝硬化到死亡<5年者为72%。我国不同地区肝硬化住院死亡率十分接近,均为30%~40%,北京37.96%、兰州35.65%、广东32.01%,死亡原因主要为肝性脑病和上消化道出血。所以对于晚期肝硬化的治疗已经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1 西医对肝硬化的治疗进展 现代医学认为肝硬化是不可逆转的疾病,治疗上仍以综合治疗为主,西医治疗目前尚无根本性突破。 2 中医对肝硬化的认识及治疗 中医中药不仅能逆转肝炎肝纤维化,还能使早期肝硬化得到逆转 王宝恩〔10〕教授多年来对中药复方861(以丹参、黄芪为君药)进行研究,在对107例肝纤维化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肝穿病理组织学研究中得出:肝纤维化(纤维化程度的判断以1995年中华医学会制定的肝炎防治方案中的肝纤维化分期标准及Chevallier半定量计分法判定)的逆转率为:S4期(肝硬变)75%,S3期(肝硬变前期)82%,S2期(纤维膈形成)为78%。复方861〔11〕还能使炎症明显减轻,特别是汇管区及汇管区周围炎症(PN)明显减轻或消失,T细胞减少,活化的枯否细胞及星状细胞减少,炎症分级及计分均明显下降,统计学差异均极为显著。刘平〔12〕教授通过观察扶正化瘀319方(丹参、桃仁、虫草菌丝等组成)对实验性大鼠的肝脏病理组织学变化的影响,得出:HE染色中与模型组相比,319方组肝组织结构破坏不明显,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显著减轻,虽仍可见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但肝细胞坏死减轻,汇管区结缔组织增生不明显,肝组织中胶原纤维增生(胶原纤维染色为武兆发改良的Mallory法)明显少于模型组,未发现形成假小叶。杨大国教授等早年在关于活血养血中药(赤芍、丹参、葛根等)以及重用赤芍来治疗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研究中,通过对患者治疗前后肝脏病理组织学的观察得出:〔13〕重用赤芍60g治疗9例患者中有7例的纤维组织分级均减少1个等级,有效率为77.8%,减轻肝细胞坏死的有效率为79.4%〔14〕。活血养血中药治疗20例患者(11例乙型肝炎,9例肝硬化)中,治前11例中均有小叶间纤维隔形成,治疗后10例的纤维化表现为门管区扩大(90.9%)。11例中治前9例有桥接坏死,治后7例消失。而9例的肝炎后肝硬化经治疗后有8例的假小叶消失(88.9%)。而这8例中的桥结坏死治后仅2例消失。所以合理应用中医药能阻断甚至逆转肝纤维化。 2.2 对于肝硬化晚期治疗,通过对大量的文献的研究,可将肝硬化晚期的治疗大致分为以下几型并分别论述。 2.2.1 水湿蕴结型 肝硬化晚期脾肾渐衰,湿邪稽留。蒋森〔15〕认为治疗上应加用白术消臌汤(生白术、黄芪、党参、泽泻、茯苓、车前子、汉防己、大腹皮、陈葫芦壳、牵牛子、黑豆,柴胡),方中重用生白术60~120g,以健脾燥湿,利水消肿。本法适用于治疗无严重合并症的晚期肝硬化腹水,疗程应不少于6个月。还发现生白术每日用至60~120g,消除腹水作用最好,无明显毒副作用。临床实践也反复证明生白术每日剂量<60g,则难以收到利尿消肿效果。对门静脉高压表现突出的病例,再加赤芍60~90g,以降低门脉压,促进腹水消除。周发洋〔16〕治以运脾利湿、理气行水、活血疏肝。苍牛防己汤加减(苍术、白术、川牛膝、怀牛膝、木防己、大腹皮、车前子、槟榔、鳖甲)。脾虚湿盛者可改用胃苓汤化裁;湿热内盛者用茵陈四苓汤或中满分消丸加减;气虚者重用黄芪、白术;气胀甚者加川楝子、木香、砂仁;吐清水者加半夏、干姜。 2.2.2 气结血瘀型 穆齐全〔17〕等治以化瘀散结,调肝补肾。组方以茜草、郁金、附子、桂枝、生地黄、茯苓、山萸肉、炒莱菔子、车前子、焦白术为主。周发洋〔16〕治以祛痰通络、活血利水。下瘀血汤加减(当归、桃仁、五灵脂、炮穿山甲、地鳖虫、制大黄、丹参、大腹皮、茯苓、白术)可酌加郁金、赤芍、青皮、鳖甲等。 2.2.3 本虚标实型 周发洋〔16〕将其分为阴虚、阳虚型。(1)肝肾阴虚证周氏治以滋补肝肾、育阴利水、凉血化瘀。复肝散合一贯煎加减(沙参、麦冬、枸杞子、阿胶、生地黄、红参、三七、紫河车、土鳖虫、姜黄、穿山甲、首乌、龟甲、鳖甲)。神志异常者加石菖蒲、郁金,甚者急用安宫牛黄丸;出血者加大黄末、三七粉冲服;腹胀者加佛手、玫瑰花或沉香、莱菔子、槟榔。(2)脾肾阳虚证:治疗以健脾温肾、化气行水,兼以活血,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加减(制附子、党参、焦白术、干姜、泽泻、茯苓皮、大腹皮、车前子、椒目、陈葫芦、淫羊藿、山茱萸)。真阳衰败者可加紫河车、鹿角胶等血肉有情之品;大便溏者加山药,并重用白术。 2.3 中医药的实验研究成果 黄以群〔18〕等通过研究大黄对肝硬化腹水及其血清中TNF-α、内毒素、一氧化氮的影响,发现大黄一方面改善肝细胞损伤,另一方面缓解机体高动力状态和外周血管的扩张。并且大黄利水消肿作用与双氢克尿塞治疗效果相当。徐列明、陆雄〔19〕等经过多年研究,提出扶正化瘀法治疗肝硬化,并通过实验得出:扶正化瘀法(丹参、桃仁等中药)可促进二甲基亚硝胺肝纤维化大鼠肝窦毛细血管化的逆转,从而有效预防肝纤维化向肝硬化发展。 3 评价与展望 据文献报道肝硬化第一次出现腹水后5年生存率为50%〔20〕。其死亡率也与病因是否清除、能否得到及时、合理的综合治疗、患者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可喜的是:(1)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重视肝硬化这个问题,并且将肝硬化的早期发现、治疗及动态随访其变化,减少肝硬化和(或)肝癌病死率作为首要任务来抓。(2)随着现代实验及检验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必将使肝硬化的治疗取得更大的进步。(3)许多学者开始从中国传统中医药方面着手去研究,并且已取得可喜的进展,不但降低了晚期肝硬化死亡率,提高了其生存质量,而且降低了住院医疗费用,减轻了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但同时笔者在收集资料时发现:对于肝硬化的临床研究不如实验研究那么深入,更为详细的前瞻性对照研究资料较少。所以对于肝硬化的临床研究,尚需要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梁扩寰,李绍白.肝脏病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21. 2 朴凤顺,金武丕,孙春玉.肝硬化死亡188例临床分析.吉林医学,1997,18(2):17. 3 Yun-Fan,Liaw MD,Joseph JY,et al.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晚期肝脏疾病患者.中国医学论坛报,2004,351(15,16):16-18. 4 杨荣,高静.肝纤维化基因治疗的进展.生理科学进展,2004,35(1):30-34. 5 丁惠国,唐淑珍,王宝恩,等.硝苯地平对肝星状细胞分泌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影响.中华内科杂志,2002,41(7):486-487. 6 姚金锋,姚希贤,房红梅,等.醛固酮与螺内酯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0):1823-1825. 7 闻勤生,张金章,黄裕新,等.前列腺素E1对肝硬化患者IL-6、IL-8及ALT的影响.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1,22(9):852-854. 8 张晓岚,姜傲卿.肝纤维化的治疗策略及药物治疗进展.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2001,21(3):151-154. 9 刘永刚,甘道容.肝纤维化的治疗进展.中国误诊学杂志,2003,3(1):42-43. 10 王宝恩.肝纤维化及肝硬变的可逆性.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0年增刊,2-4. 11 王宝恩,赵洪涛,王泰玲,等.复方861对肝炎肝纤维化疗效的病理组织学分析.中华肝脏病杂志,1997,5(2):77-78. 12 顾宏图,胡义扬,徐列明,等.扶正化瘀方预防实验性肝纤维化作用的组织学观察.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7,7(4):224-226. 13 杨大国,王林杰,宋为云,等.重用赤芍治疗慢性肝炎纤维化前后肝穿组织学的比较.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4):207-209. 14 杨大国,王林杰,宋为云,等.活血养血中药为主逆转肝纤维化的组织学观察(附20例治疗前后肝穿活检结果分析).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3,3(1):3-5. 15 蒋森.分期辨治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体会.中医杂志,2001,42(2):78-79. 16 周发洋.肝硬化诊治心得.中医杂志,2000,41(10):588-589. 17 穆齐金,王著敏.肝炎后肝硬化临床诊治体会.上海中医药杂志,2001,4:21-22. 18 黄以群,林珍辉,许正锯.大黄对肝硬化腹水及其血清中TNF-α、内毒素、一氧化氮的影响.医师进修杂志,2003,26(10):12-13. 19 陆雄,刘平,刘成海,等.扶正化瘀方促进二甲基亚硝胺肝纤维化大鼠肝窦毛细血管化逆转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医杂志,2003,44(2):1. 20 叶放,梅存金,郝丽萍,等.复方丹参对失代偿期肝硬化5年死亡率的影响.中国临床医生,2003,31(3):28-29.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