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行政管理论文常用的理论

2023-02-14 17:2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行政管理论文常用的理论

行政管理理论由德国古典管理学派代表人马科思•韦伯提出,他提出的行政组织体系结构主要分为3层,相当于现在人们还广泛应用的高级管理阶层、中级管理阶层和低级管理阶层。韦伯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行政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韦伯关于最好的管理制度的概念同泰罗的想法非常相似。他们都认为,管理行为是以知识为依据进行控制,领导者应有胜任工作的能力,应该依据事实而不是依据主观猜想进行领导:韦伯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主要内容是:(1)把在一个组织中为了实现目标所需的全部活动都划分为各种基本作业,作为任务分配给组织中的各个成员。组织中的每一个职位都有明文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经过最大限度的分工,在组织的每个环节上,就可以由拥有必要职权的专家完成各项任务。(2)各种职务和职位按职权的等级原则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指挥体系或阶层体系,每一个下级接受他的上级的控制和监督,这个下级不仅要对自己的行动负责,还要对他的下级的行动负责。为此,他必须对自己的下级拥有权力,能发出下级必须服从的命令。(3)组织中人的任用,完全根据职务的要求,通过正式考试或教育训练来实现。每个职位的人员必须称职,同时也不能随意免职。(4)除了某些按规定必须通过选举产生的公职外,管理人员是委任的。(5)这些管理人员并不是他们所管理的单位的所有者,只是其中的工作人员。(6)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不受个人感情影响的关系,完全以理性准则为指导。这种公正不倚的态度,不仅适用于组织内部,而且适用于组织同顾客之间的关系。(7)管理人员是专职的,领取固定的薪金,有明文规定的升迁制度,按照年资、工作成绩或两者的综合考虑升迁。但管理人员是否升迁,完全由上级决定。通过这种制度,在组织的成员中培养集体精神,鼓励他们忠于组织。(8)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组织中规定的规则和纪律,这一点将不受个人情感影响,在任何情况下都是适用的。组织要明确规定每个成员的职权范围和协作形式,以便正确行使职权,减少摩擦和冲突。韦伯认为,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最符合理性原则,效率最高,在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和可靠性方面优于其他组织形式,能高度精确地计算出组织的领导人和成员的成果,能适用于所有的各种管理工作及日益增多的各大组织。韦伯的管理思想,对以后的管理理论发展(如社会系统理论)有一定的影响。资料来自于:高等教育出版社 组织行为学(二) 褚福灵 编著

行政学理论有哪些?

  行政学

  第一章 绪 论
  v 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同学们应能较好地掌握行政学的研究对象及行政学这门学科的基本发展概况,认识学习研究行政学的意义。
  v 思考:
  v 在一次有关行政管理的讨论中,小杨认为当前应抓好行政法规建设,因为行政法规就是依法行政,而依法行政即现代行政管理。所以抓好行政法规的建设与执行就等于抓好了行政管理。据此,他还提出“行政法规=现代行政”的公式。小张则认为现代行政的要旨在于擅长于用人之道和保持和谐的组织环境,认为适时地提拔和启用一批精英人才,谁能积极发挥工作人员的主动精神,谁就能走上成功的行政之途,他也据此提出了“善于用人=现代行政”的公式。对这两个公式该如何认识?讨论会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我们该如何理解行政学和行政管理呢?
  v 一、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v 1、 行政的定义
  v ①根据三权分立学说分
  v (行政、立法、司法)
  v ②政治与行政两分
  (政治—政策的制定,行政—政策的执行)
  v ③将政府的一切管理都归于行政
  v ④从管理的角度解释行政
  v (将行政视为协调众人力量以达到共同目标的活动。)
  v 行政是指国家政府机关和其它社会组织,依法和运用法定权力为实现自身组织的目标和利益,对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一系列组织和管理活动。
  v 概念的理解:
  v a.行政是一活动,这一活动的主体是国家政府机构;
  v b.这一活动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
  v c.这一活动必须依法进行。
  研究对象是什么?
  v 行政学是研究行政管理活动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科学。即研究在一定环境与制度背景下,国家行政组织如何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提供有效服务的一门学科
  v3、 行政学的研究内容
  v研究内容主要有:
  ⑴行政环境和行政职能⑵行政组织⑶行政领导⑷行政决策(5)行政沟通
  (6)行政执行和行政监督 ⑺人事行⑻机关管理⑼行政法规(10)财务行政(11)行政方法
  (12)行政效率和行政改革
  v 二、 行政管理学的产生及发展状况
  v 1.产生
  v 行政学的产生和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v ①萌芽准备阶段
  v 1865年德国学者史坦因最早使用“行政学”一词,发表了“行政学”一书,但主要是指行政法。
  v 1887年美国学者威尔逊发表《行政学之研究》一文,文中强调执行宪法比制定宪法更难。
  v 1900年古德诺发表《政治与行政》一书,提出将政治与行政分开进行研究。
  ②正式确立阶段
  v 1926年怀特《行政学导论》,为美国第一本教科书。
  v 1927年魏洛比出版了另一本教科书《公共行政原理》
  1930年J.M.费富纳(Jnhn M.Pfiffner)《行政学》
  v ③改革发展阶段
  v 二战后,早期的行政学者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受到了挑战。主要表现在对政治与行政分离的论点的否定,对早期行政学者忽视对人的研究的做法的非议和新的实证(案例)研究方法的引进等。
  v 2.产生的原因
  v ①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所要求
  v ②当时管理思想的新突破
  v ③当时的政府中已出现各种问题
  3.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状况
  v (1)古典学派
  v 20世纪30年代为鼎盛时期,今天仍有重要影响。从“效率和经济”出发,注重行政程序、组织结构和行政原理的研究,反映了当时西方政府对公共行政的要求。
  v 代表人物:法约尔(跳板原理);韦伯(官僚制);泰勒(科学管理原理)。
  v (2)行为学派
  v 产生于20世纪20-30年代,40年代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提出,60年代麦克雷戈的X和Y理论的提出。
  v (3)决策学派
  v 西蒙《行政行为:行政组织中决策程序的研究》
  v 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50年代他写了一篇著名的论文“渐进调适”,提出政策的制定实际上是对以往政策的小小修正,认为政策不应大起大落,否则会危及社会的稳定。
  v (4).系统学派
  v 巴纳德把组织看作一个系统。
  v 认为任何组织都是一个系统,政府也不例外。
  v (5).经济学家的贡献
  v 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这一理论的出发点是人是理性的自利主义者,他的行为动机是自利的,行动上又是理性的,以获得自身利益最大化。这一理论认为一种良好的政治制度应达到这样一种状况
  它不否认政治家存在着追求自身利益的动机,
  但它能够保证政治家对自身利益的追求的结果是实现国家利益,而要做到这一点,要靠政治市场上看不见的手―――选举制度的良性运转。认为人民和政府官员之间应是一种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关系,主张以契约的形式来制约代理人的行为,以防止代理人谋求自身利益而伤害委托人的利益。
  v 三、 行政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意义
  v 1、研究方法
  v ①规范方法(理论方法),着眼于建立一般理论和一般原则,论及的主要是应当如何和应当是什么,追求一种理想的状态。
  v ②经验方法(实证方法),专注于寻找事实,提供事实。关注是什么,而非应当是什么,主张价值中立。
  v ③案例方法,即通过案例的积累以区分不同事件所采用的不同的解决方法,在今后碰到类似的问题作为参照。
  v ④比较方法,包括历时性和共时性比较。
  2. 研究意义
  首先,公共行政研究旨在从行政活动中寻找规律,这些规律可从不同程序上为行政活动提供指导;
  其次,公共行政学研究尤其对处在转型时期的中国公共行政可作出较多的贡献。
  再者,行政学研究对于培养公务员,提高其行政管理的水平亦具有重要意义。
  四、行政学的学科特点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v 1、 学科特点
  v ①综合性
  v ②实践性
  v ③系统性
  v ④发展性
  ③行政学与管理学
  两者联系最为紧密,行政学是在不断借鉴、吸收管理学的理论、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同点在于行政学的对象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即主要以政府管理为研究对象,而管理学内容更为宽泛,除研究政府管理问题外还涉及各种非政府组织、社会力量的管理问题。
  ④行政学与社会学
  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各种社会生活现象的学科;
  行政学是其中的一部分。
  v 本章小结:
  v 本章主要介绍了行政学的产生及其发展过程、行政学的学科特点、行政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及学习研究行政学的意义等方面的内容。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