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大连化物所王晓东催化学报

2023-02-14 16:3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大连化物所王晓东催化学报

获奖概况 1956-2014年大连化物所取得科研成果800多项,曾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40多项,其中获得国家奖励90项,中科院、省部级一等奖79项。2013年,张存浩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4年,“甲醇制取低碳烯烃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截至2014年底,大连化物所累计申请专利5564件,其中发明专利5251件,累计专利授权2199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925件,累计申请中国国外专利350多件,其中PCT申请210多件,获得中国国外专利授权80多件。 获奖(部): 获奖年度获奖名称主要完成人获奖类别获奖等级2013态-态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 张东辉,杨学明等 辽宁省自然科学奖 一等 2013直接醇类燃料电池电催化剂应用基础研究 孙公权等 辽宁省自然科学奖 一等 2013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化学界面及过程研究 邵志刚等 辽宁省自然科学奖 二等 2013全钒液流电池产业化技术及应用 张华民等 辽宁省技术发明奖 二等 2013甘油催化转化制备1 ,2-丙二醇技术 徐杰等 辽宁省技术发明奖 三等 2013多级孔共结晶分子筛催化剂研发及在清洁油品生产技术中的应用 徐龙伢等 辽宁省科技进步奖 一等 2013张存浩 张存浩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最高奖 2013现代催化研究方法 辛勤 大连市科学著作奖 一等 2013膜技术术语词典 王从厚 大连市科学著作奖 三等 2013高效液相色谱实用手册 张维冰 大连市科学著作奖 三等 2013一种低碳烯烃直接水合生产低碳醇的方法 朱书魁 专利优秀奖 优秀奖 2013神华包头煤制烯烃示范项目成套工业化技术开发及应用 刘中民 石油化工联合会科技进步奖 特等 2012复杂生物样品的高效分离与表征 邹汉法等 国家自然科学奖 二等 2012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用高性能,低成本非氟离子交换膜材料 张华民等 辽宁省技术发明奖 二等 2012轻质铝合金催化制氢 孙立贤等 辽宁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 2012海洋多糖基微/纳米药物控释载体制备技术及其产业化 马小军等 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 一等 2012包信和 包信和 何梁何利奖   2011由甲醇或/和二甲醚生产低碳烯烃的方法 齐越,刘中民,吕志辉 专利金奖 金奖 2011用于甲醛乙醛氨合成吡啶碱的钛基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徐龙伢,刘盛林,杨寿海 专利优秀奖 优秀奖 2011一种临氢异构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田志坚,胡胜,王磊 专利优秀奖 优秀奖 专利(部): 专利名称专利类别申请日期授权日期发明人高危化学品监测离子迁移谱智能软件发明2013.10.292013.12.02鞠帮玉高危化学品监测差分迁移谱智能软件发明2013.10.232013.12.06鞠帮玉N-糖基化位点及结构鉴定软件发明2013.08.082013.09.23程凯蛋白质组修饰谱定量数据处理平台发明2013.08.082013.09.23程凯飞秒瞬态吸收光谱数据处理程序软件发明2013.08.072013.09.17韩克利一种用于正、负离子检测的飞行时间质谱仪检测器发明2013.07.012013.12.04李海洋一种光源与小孔光阑的同轴对准装置发明2013.06.282013.12.04关亚风一种转板式单重态氧发生器发明2013.06.082013.11.20邓列征一种高真空仪器腔体加热装置发明2013.05.082013.11.27唐紫超一种自动开关实验仪器真空系统的装置发明2013.04.242013.10.23唐紫超一种信号线检测装置发明2013.04.232013.11.27唐紫超一种实验室冷却水循环系统发明2013.04.232013.11.27唐紫超一种用于采集呼出气的加热保温密封装置发明2013.04.182013.11.06王新基于三维空间静电势重构的新型蛋白质粗粒化计算方法软件发明2013.03.272013.05.10李国辉化学氧碘激光器多物理场耦合模拟仿真软件发明2013.02.072013.03.26怀英乙酸气相加氢制乙醇的提纯装置发明2013.02.062013.09.25夏吴一种采样热解析渗透膜的复合装置发明2012.12.212013.06.12渠团帅一种用于热解析进样的步进电机进样器发明2012.12.212013.06.26王祯鑫一种固定光纤的镀膜夹具发明2012.12.212013.06.26龚选一种便携式快速检测压电微天平发明2012.12.212013.07.24孙立 科研方向 从2012年至2014年底,大连化物所确定和完善了研究所“一三五”规划,即,一个定位:“以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为平台,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在化石资源优化利用、化学能高效转化、可再生能源等洁净能源领域,持续提供重大创新性理论和技术成果,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设世界一流研究所。”;四个重大突破:“煤代油新技术、WQZB用化学能高效转化关键技术、洁净能源相关的基元及催化反应中的重大科学问题、液流储能关键材料与新技术”;七个重点培育方向:“烃类清洁转化及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化工过程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燃料电池及氢能关键材料及技术、生物质能高效转化利用技术、太阳能光-化学转化科学与技术、生物分析与生物转化技术、环境监测技术及设备”。 论文发表 1950-2014年发表论文总数1490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3的2859篇;据2015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该所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以来,发表SCI论文8304篇,200余篇学术论文发表在Science、Nature、Angew、Chem 、JACS等学术刊物以及相关学科顶级刊物上,出版科技专著59部。 《催化学报》:月刊,于1980年3月创刊,是由中国化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性刊物。中国化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会刊。主要报道能源、环境、有机化工、新材料、多相催化、均相催化、生物催化、光催化、电催化、表面化学、催化动力学等学科领域的基础性和应用基础性的最新研究成果。《色谱》是中国化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国家色谱研究分析中心承办、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于1984年创刊。主要报道中国国内外色谱学科的基础研究和色谱及其交叉学科的新方法、新技术、新仪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以及色谱仪器与部件的研制和开发。该刊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精品期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医学索引》(Medline)、俄罗斯《文摘杂志》(AJ)、日本科学技术文献数据库(JICST)、波兰《哥白尼索引》(IC)和英国《分析文摘》(AA)等20余种中国国内外重要检索刊物和数据库收录。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0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公布,《色谱》的最新影响因子为1 .750(他引率为0 .87),名列中国国内化学类核心期刊的第一位。《能源化学(英文)》主要报道化石能源、电化学能、氢能、生物质能和太阳能转化等与化学相关的创造性科研成果,以促进能源化学领域的学术交流,加速能源科学的探索研究和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原刊名为《天然气化学(英文)》,1992年创刊,主办单位为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2002年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共同主办。2006年JNGC与荷兰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集团合作,所有文章在其Sciencedirect平台上发布。2011年SCI影响因子为1 .348,位居SCI收录的中国化学类期刊的第一位。

王晓东的个人简介

1995年11月至2000年9月哈尔滨工程大学机电学院助研、副研究员,期间1995年11月至1998年2月哈尔滨工程大学船海特辅装置与系统专业博士后;1998年6月至1999年3月日本电气通信大学机械制御工学科访问学者;2000年10月至2002年9月德国布伦瑞克技术机床与加工技术研究所研究员;2002年10至今,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9年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

请教催化类的核心期刊

1.分子催化

内容侧重于配位催化、酶催化、光肋催化、催化过程中的立体化学问题、催化反应机理与动力学、催化剂表面态的研究及量子化学在催化学科中的应用等。 《分子催化》工业催化过程中均相催化剂、固载化的均相催化剂、固...

2.催化学报

《催化学报》(月刊)创刊于1980年,由中国化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主办。 《催化学报》主要报道能源、环境、有机化工、新材料、多相催化、均相催化、生物催化、光催化、电催化、表面化学、催化动力...

3.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主要报道我国化工、石化、炼油、生物工程、医药、环保、新能源等方面催化新技术、新工艺,催化剂和工业助剂的研制,催化剂性能的测试与表征,催化反应器的开发,催化剂新成果、新产品的应用技术等。...

4.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化学反应动力学、催化剂及催化反应工程、反应工程技术及其分析、反应装置中的传递过程、流态化及多相流反应工程、聚合反应工程、生化反应工程、反应过程和反应器的数学模型及仿真、工业反应装置结构特性的研究、反...

关于近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经历与故事

阿尔弗里德·诺贝尔虽然于一八九一年正式定居在圣雷莫,但这并不是说,在一八九一 年至一八九六年他的晚年期间,他已经安于已得的名誉,或者只是在阳光明媚的地中海休养 地消磨时间。这不是他的品性。从他在那里寄出的很多信件中可以看出,他因工作需要而进 行的没完没了的奔走,即使现在也不能让他平静下来。他访问了他的工厂和公司所在的几个 欧洲首都和很多地方。巴黎占了他出访次数的一半,并且他在那里逗留得最久。尽管法国政 府和报刊对他进行过迫害,他同这座首都仍然有着很多联系。他尽可能地避免卷进政治和商 业纠纷,但是如果一旦陷入这些纠纷中去了,他也无所畏惧,并且很快地用嘴和笔来进行斗 争。如果他认为事情不对头地威胁到干扰他的研究工作时,他还有一手消遁的决窍。他用旧 了的能够卷起来的笔记本和信笺,他自己设计的自来水笔,这在当时肯定是独一无二的新玩 艺儿,以及一只特制的手提箱,所有这些东西,都曾伴随他旅行,并且表明他即使在火车、 轮船和旅馆的房间里,也都要埋头于工作。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由法国政府和炸药龚断当局演奏的那场对那种远非无烟的炸药 进行政治宣传的插曲,已经沉静下来了。巴布和巴拿马丑闻的时代已经消逝,使人烦恼的线 状无烟炸药诉讼案也完结了。这位发明家的巨大商业事务有利地发展着,并且带来了很大的 收入。新的总经理们和独立经营的公司与卡特尔,分担了他肩上的许多沉重工作,特别是现 在,他已辞掉了所有董事会的职务。 这位以圣雷莫为大本营的花甲老人,已经被他生活中的遭遇弄得疲乏不堪。然而,虽然 感到劳累,他却仍然认为还有很多事情在等待着他去完成。那些急需解决的有兴趣的问题, 给了他坚持工作的力量。他在这个时候曾经说过:“我断断续续地工作着。有时我感到孤 戚,然后接着再干。我常常是那样工作着,但对于那些我觉得最后必将成功的事情。我会始 终抓住不放。”这就是典型的诺贝尔。

这位发明家信任的乔治·费伦巴克,被看作是在多产的巴黎年代一位精通理论的化学家,他不愿意离开他的故乡。因此,诺贝尔允许他领取退休金离职;他又聘请了英国人 休·贝克特,作为新的实验室首席化学家;他的这座实验室,建立在圣雷莫别墅的大花园里,是用最新的德国仪器装备起来的。

在一八九三年,他还聘请了二十三岁的瑞典炸药化学家拉格纳·索尔曼(1870— 1948),他是刚刚离开美国的技术工作岗位回来的。实践证明,这是很重要的一步。索尔曼 这位天才,谦虚而又廉洁高尚的人,不仅成为诺贝尔自己所说的:“我的几名得意的人之 一”而且成为他的遗嘱的主要执行人。在实现这项使世界受益的异乎寻常的遗嘱方面,他是 那些有功劳的人之一。他以不倦的努力,常常是在引人注目的情况下,克服了在建立诺贝尔 基金会的道路上、以及在接收这份遗嘱中所包含的用来授奖的基金方面所遇到许多困难与障 碍。他还终生献身于诺贝尔在很多方面遗留的事务工作。

诺贝尔在圣雷莫建筑了一座伸向海里的小码头,用来进行炸药和火器试验;他在那里进 行了五年高度紧张的工作。诺贝尔生前没有完成的几项重要发明的基础工作,就是在那里做 的;后来,这些发明被别人接着试验成功,并且在某些重大事件中起了推动作用。 诺贝尔在炸药领域的最后发现,即所谓“改进型无烟炸药”(瑞典注册的首次发明专利 权是一八九六年第7552号),是适应某些特殊目的而进一步发展了的混合无烟炸药,它就 是在这座实验室里搞出来的。如果要彻底地讲清这项发明,就要涉及大炮和内弹道学的技术细节;所以在这里只能简单地说,它的目的是“增加抛射体的初速,而不增加武器内部的最 大压力;这样做是通过在炸药燃烧时诱导出一定加大了的递增力,从而当抛射体在枪炮腔膛 内前进时,能够保持住压力,而且整个弹道作用能够增加。这种前进的炸药消耗来自两个方 面:从机械方面来说,是通过在燃烧过程中炸药小丸表层的累进增加;从而化学方面来说, 则是通过单独的炸药小丸,它被做成各种各样的层次,这种多样的层次使得内层的燃烧率更大,从而在燃烧过程中能够增加效果。”

制造和试验改进型炸药,是在诺贝尔的几座工厂里开始的,主要是于一八九五年至一八九六年间,在这位发明家于博福斯附近的比耶克博恩新建的那座瑞典实验室进行的。 诺贝尔作为一个发明家的兴趣,决不是仅限于炸药,他具有高度的想象力,这是那些真 正的发明天才必不可少的品质。他不仅有能力,而且急于将他那些卓越的思想,落实到自己周围的事物上。这包括着种类繁多的科目和应用化学——电气化学、光学、机械学和炮学、 生物学和生理学。提到的这些,还只是技术和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科。象他的父亲伊曼纽尔一样,他的创造力有时竟走得远到异想天开的地步。这通常是在一刹那间,故意这样做的。据他的助手们说,他有时划不清那些空想的主意与划时代的发明设想之间的界线。当他在某个 主题方面的知识较浅薄的时候,例如某些大炮的建造方没,以及某些生物和生理问题,当然 他就较难分清这种界线了。 随着岁月的消逝,阿尔弗里德·诺贝尔将很多这些不同的想法,变成了专利发明。申请取得的发明专利权的总数字,无法准确地说出来;但在清算他的财产时搞出的那张数字接近 的登记表中,包括他在各国取得的不少于三百五十一项发明专利权,这是来自一个头脑中的令人惊佩的数字。

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末起,并且作为混合无烟炸药研究的直接结果,诺贝尔自己对于火 器技术方面的兴趣越来越大。据他一再对索尔曼和其他人所说的话,这个特定方面吸引了他 的兴趣,主要是精神上的问题。与些同时,由于他天性强烈地厌恶战争和暴力,很不合常理 的是,他变成一位越来越强烈反对实际使用这些发明的人。他在这时候曾经写道:“就我这方面来说,我希望能把所有的枪炮、它们的附属物和一切东西,都送到地狱里去,那里是展 览和使用它们的恰当地方。”虽然如此,在他的晚年期间,他的理论和试验工作仍然在这方 面作了很多改进,诸如含有硝化甘油的导火线,枪炮的无声发射,金属的淬火与焊接,抛射 体的稳定、旋转与冷却,它们的气体封闭与安全,以及海上救险用的一种火箭等许多发明。

他对早年从他父亲那里继承来的一种想法,曾难以忘怀并且煞费过苦心,这就是试图用 与制造炸药紧密相连的原料,来制成橡胶、杜仲胶和皮革的代用品。他还在溶解于各种半挥 发性溶解液中的硝化纤维素的基础上,发展了各种油漆。在这些发明的试验阶段,在圣雷莫的实验室和后来在瑞典比耶克博恩的实验室里,发现了很多硝化纤维素的新溶剂。它们不仅对于与炸药混合在要求降低燃烧温度和腐蚀作用方面是重要的,而且在作为我们现代硝化纤 维素型号的油漆成份方面,也是重要的;这种油漆,现在通过例如帝国化学公司和 I·G·化学公司的许多产品,而闻名于全世界。事实上,导致生产这些东西的早期之路,几乎肯定是被诺贝尔的专利发明指出的。

诺贝尔对早期合成橡胶制造的兴趣,尽管在他生前没能取得多少进步,却对后来人造橡 胶和人造革的制成,无疑起了推动作用。 诺贝尔在初期阶段感兴趣的硝化纤维素的另外一个用途,是制造人造丝。一八九三年至 一八九四年间,他曾在圣雷莫的实验室里,与瑞典工程师斯特雷勒纳特一道,进行过这方面 的试验。他发明的洞孔极细的玻璃压力喷嘴,在一八九六年得了专利权。这种喷嘴,是将硝 化纤维素或赛璐珞溶液挤压出来,然后硬化成丝状纤维所必需的工具。它的制法,是用很细 的白金丝穿进溶液的玻璃里,冷却之后,再用王水①将白金丝腐蚀掉。这种主意,曾被后来 的很多继承者所发展。几十年来曾以很多商标知名与估价的人造丝或真丝,现在已经以数不 清的形式和不断出现的新名称,成为一种畅销世界的产品。

自本世纪初以来,人造丝商品便由德国、英国、意大利和法国的一些大工厂生产。诺贝尔公司是最早与它们组成卡特尔的企 业,诺贝尔曾对他的某些公司提供过设计与资金支持。
①一分浓硝酸和三分浓盐酸的混合液,腐蚀性极强,能溶解黄金和某些在一般的酸 类中不能溶解的金属。——编者注 阿尔弗里德·

诺贝尔还从事过改进唱片、电话、电池、白热电灯零件的试验,并且用融合矾土试制半宝石或全宝石(刚玉石、红宝石、蓝宝石等)。所有这些探索性的工作,都曾 帮助后来有着更好设备的发明家们,解决了很多问题。 阿尔弗里德·诺贝尔对很多发明家和工业家曾经给予支持。这里,只能提到很少的几件事。 我们已经知道,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当他的哥哥路德维格处于俄国石油工业的困境 时,他曾提供过有效的援助;这种帮助不仅是财政方面的,而且对这项工业的技术改进,曾几次研究出方案。铺设从产油地到装运港口的输油管的首创建议,就是他提出来的;原油提 炼和蒸馏方面的几项革新,以及利用石蜡照明等技术,也是基于他的专利发明试验成功的。

一八八二年他向他哥哥提出的“在某些船上用爆发性发动机代替蒸汽机”的建议,似乎预见到诺贝尔兄弟石油公司的产品能作为燃料的另外一种用途。 一八九五年,他同瑞典工程师鲁道夫·利列克维斯特一道,在崩茨佛斯建立了一座电气 化学公司。这是瑞典的第一座生产电镀产品和工业及医药用化学品的工厂,后来发展成为在 布胡斯拥有几座工厂的大企业。诺贝尔对利列克维斯特的人格很信任,在起草自己的遗嘱时,他指定利氏为执行人之一。 两位年轻的瑞典工程师,想用自己的发明来谱写工业历史,他们从诺贝尔那里得到了第一笔财政支持。这两名工程师是伯格尔·里扬斯特罗姆(1872—1948)和他的弟弟弗雷德里 克(生于1875年)。

诺贝尔在谈到他们时写道:“同里扬斯特罗姆先生这种有相当能力而 又真正谦虚的人一起工作,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受到资助的设计,可以提到的还有带加快 轴的斯维自行车,以及一种大马力蒸汽锅炉。里扬斯特罗姆的许多发明,例如空气预热器、 蒸汽和燃气涡轮、涡轮机车等,后来曾通过他的斯文斯卡涡轮机制造厂及其他公司成功地向 全世界提供过产品。 在一八九○年,他把当时是一位有希望的年轻科学家、后来成为斯德哥尔摩卡罗琳医学 院教授的约翰森找了来,让他在巴黎的塞夫兰实验室里进行六个月的输血试验,这在当时是 诺贝尔非常感兴趣的一项新技术。他在给约翰森的信里曾解释说,他正在考虑建立一座自己 的医学试验研究所,并且以通常的远见写道:“如果此事可行,将会取得很多预想不到的结 果。”诺贝尔与约翰森的合作,促使他在同一年从他母亲留下的钱里拿出了五万克朗,捐献 给卡罗琳医学院去建立一项“卡罗琳·安德烈特·诺贝尔基金,供各科试验医学研究、出版上述研究成果及辅导这种研究之用”。当建立诺贝尔基金会和起草它的规则,以及在成立诺 贝尔医学院的时候,都曾考虑到他的这些意见。 假如说多才多艺的诺贝尔对飞机不感兴趣的话,那将是一件怪事。他在一九八六年曾向 瑞典的气球驾驶者安德烈乘坐汽船到达北极的计划提供过资助。

诺贝尔向这一计划提供大量资助的理由,是值得注意的。他写道:“如果安德烈到达他 的目的地,或者假如他只飞到半路,那么,这项功绩本身将是件发扬想象力的事情,并将产 生新的设想和改革。在这方面,我也要为和平的思想服务,因为每一种新的发现总要在人类 的头脑里留下痕迹,从而使它有可能代代相传,以便能够在更多的头脑里唤起新的文化思 想。” 但这些还并不是一切。诺贝尔的特色是始终站在时代的前面,从阿尔弗里德在十九世纪 九十年代初的通信中可以看出,他对于通过空中摄影来进行勘测和制作地图也有兴趣。由于 当时还没有飞机带着照相机上天,诺贝尔建议用气球或飞弹来实现这一目的。

当读到他在临 死前四个月结索尔曼写的一封信时,我们就好象尝到了当代宇宙探测的滋味一样:“……我 打算将一个带着降落伞、照相机和小钟表或计时引线各一件的小气球送上天。在适当的高 度,气球将自动地放气或者同降落伞分开,然后,在降落伞逐渐下降时,照相机就拍下照片 来。” 他还清楚地预见到,未来的空中交通将不是通过气球或飞船发展起来的,而是通过快速 的由推进器推进的飞机。在一八九二年,也就是说,较赖特兄弟在基蒂霍克进行的第一次飞 行还要早十年,他就已经这样写道:“飞行真的使我感到兴奋,但是,我们一定不要以为通 过气球的手段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当一只鸟高速飞行时,只要轻轻摇动它的翅膀,就能够克 服重力。这并不是通过魔术办到的。鸟儿能做的事,人类当然也能。我们必须有高速推进的浮筏,一只能在三小时内从巴黎飞到圣雷莫的红雀……”他还写道:“自从电力及其伴随物 发明之后,只要四分之一秒钟就可以绕地球转一周。我对于我们这个小小的地球,持轻蔑的 态度;而对于一个更小得多的实体,也就是原子,却表示极大的兴趣,在单独情况下,或者 作为宇宙万物生命细胞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形式、运动和定数,都比它们应有的位置更多地占据我的思想。”

阿尔弗里德·诺贝尔的助手和朋友拉格纳·索尔曼,后来在评价他在炸药科学之外作为 一个发明家的造诣时说:“当精读阿尔弗里德·诺贝尔的专利发明目录时,那些抱严重偏见 的人,毫无疑问将会找到很好的理由来怀疑诺贝尔的技术判断力。在那些严肃的技术家和工 业家看来,他的很多思想只不过是心血来潮和异想天开而已。但是不要忘记,被现代技术家 们这样认为的很多想法,曾被诺贝尔在实际上加以实现,并成为最重要的东西。人们也不应 该忘记,他的另外一些设想,已经被应用到与他本人当初打算不同的别的方向或领域。在他 丰富的思想方面,这位天才的发明家,就好象大自然在培育新的生命种子那样,一点都不吝啬。作为一条规律,只有其中少数种子,立即得到适宜的土壤,从而发芽成长。有些则是瘪皮;另外一些也许落在肥沃的地方,只不过时间对它们不够吉祥如意,然而,这些思想种子 能够在几十年、有时甚至在几个世纪内,保持着它们的生命力。当出现改变了的条件时,它 们就会象被风吹到沃土上的种子一样,开始发出芽来。

“此外,从历史上看,技术的发展是以各种努力、以不同的发明家在解决问题方面所付 出的一切思考为条件的,且不管在每一特别情况下这种工作是否能产生直接的成果。正因如 此,技术和发明史目前引起了人们更大的兴趣,象所有的历史一样,它也开拓了进步过程的 广阔眼界,从而为现在和未来提供宝贵的指示。” 诺贝尔有一次写道:“如果说我在一年之内有一千种设想,而其中只有一种结果是好 的,那么,我也就满意了。”

诺贝尔奖的由来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1833-1896)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支票。

诺贝尔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他一生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在硝化甘油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他不仅从事理论研究,而且进行工业实践。他一生共获得技术发明专利355项,并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在意大利逝世。逝世的前一年,他留下了遗嘱。在遗嘱中他提出,将部分遗产(920万美元)作为基金,以其利息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及和平5种奖金,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学者。

据此,1900年6月瑞典政府批准设置了诺贝尔基金会,并于次年诺贝尔逝世5周年纪念日,即1901年12月10日首次颁发诺贝尔奖。自此以后,除因战时中断外,每年的这一天分别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和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隆重授奖仪式。

1968年瑞典中央银行于建行300周年之际,提供资金增设诺贝尔经济奖(全称为“瑞典中央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伯恩德·诺贝尔经济科学奖金”,亦称“纪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并于1969年开始与其他5项奖同时颁发。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选原则是授予在经济科学研究领域作出有重大价值贡献的人,并优先奖励那些早期作出重大贡献者。

1990年诺贝尔的一位重侄孙克劳斯·诺贝尔又提出增设诺贝尔地球奖,授予杰出的环境成就获得者。该奖于1991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之际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的奖金数视基金会的收入而定,其范围约从11000英镑(31000美元)到30000英镑(72000美元)。奖金的面值,由于通货膨胀,逐年有所提高,最初约为3万多美元,60年代为7.5万美元,80年代达22万多美元。金质奖章约重半镑,内含黄金23K,奖章直径约为6.5厘米,正面是诺贝尔的浮雕像。不同奖项、奖章的背面饰物不同。每份获奖证书的设计也各具风采。颁奖仪式隆重而简朴,每年出席的人数限于1500人至1800人之间,其中男士要穿燕尾服或民族服装,女士要穿严肃的夜礼服,仪式中的所用白花和黄花必须从圣莫雷空运来,这意味着对知识的尊重。

根据诺贝尔遗嘱,在评选的整个过程中,获奖人不受任何国籍、民族、意识形态和宗教的影响,评选的唯一标准是成就的大小。

遵照诺贝尔遗嘱,物理奖和化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生理或医学奖由瑞典皇家卡罗林医学院评定,文学奖由瑞典文学院评定,和平奖由挪威议会选出。经济奖委托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每个授奖单位设有一个由5人组成的诺贝尔委员会负责评选工作,该委员会三年一届。其评选过程为:

——每年9月至次年1月31日,接受各项诺贝尔奖推荐的候选人。通常每年推荐的候选人有1000—2000人。

——具有推荐候选人资格的有:先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诺贝尔奖评委会委员、特别指定的大学教授、诺贝尔奖评委会特邀教授、作家协会主席(文学奖)、国际性会议和组织(和平奖)。

——不得毛遂自荐。

——瑞典政府和挪威政府无权干涉诺贝尔奖的评选工作,不能表示支持或反对被推荐的候选人。

——2月1日起,各项诺贝尔奖评委会对推荐的候选人进行筛选、审定,工作情况严加保密。

——10月中旬,公布各项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

——12月10日是诺贝尔逝世纪念日,这天在斯德哥尔摩和奥斯陆分别隆重举行诺贝尔奖颁发仪式,瑞典国王出席并授奖。

格哈德·埃特尔的主要经历

格哈德·埃特尔,大学生涯在慕尼黑工业大学度过,并于1965年获博士学位。格哈德·埃特尔获得2007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因他在“固体表面化学过程”研究中作出的贡献,他获得的奖金额将达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54万美元)。埃特尔是1988年以后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首位德国人。诺贝尔奖委员会在颁奖文告中表示,将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格哈德·埃特尔是因为他在表面化学所作的开创性研究。表面化学对于化学工业很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的过程,例如铁为什么生锈、燃料电池如何工作、汽车内催化剂如何工作等。此外,表面化学反应对于许多工业生产起着重要作用,例如人工肥料的生产。表面化学甚至能解释臭气层破坏,半导体工业也是与表面化学相关联的科学领域。由于半导体工业的发展,现代表面化学于60年代开始出现。格哈德·埃特尔是首批发现新技术潜力的科学家之一。他逐步建立表面化学的研究方法,向人们展示不同实验过程产生表面反应的全貌。这门科学需要先进的真空实验设备,以观察金属上原子和分子层次如何运作,确定何种物质被置入系统。格哈德·埃特尔的观察为现化表面化学提供了科学基础,他的方法不仅被用于学术研究而且被用于化学工业研发。格哈德·埃特尔发明的研究方法,基于他对哈伯·博施法的研究,应用哈伯-博施法可以从空气中提取氮,这一点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埃特尔还对铂催化剂上一氧化碳氧化反应进行研究,这种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汽车催化剂中,以过滤汽车产生的废气。在2007年已公布的诺贝尔奖得主中,埃特尔是与中国交往最密切的一位,自1997年起,埃特尔教授就应聘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并同时应邀开始担任大连化物所《催化学报》的顾问。谈到埃特尔时,几位与他共事过的中国科学家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他那美妙的琴声,说他在聚会时会为大家弹奏几支钢琴曲。此外,埃特尔对人文科学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他非常喜欢读书,尤其是历史方面的书籍。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