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件标题写:投稿-散文-《文章标题》-“投稿的栏目”-文章字数——作者:你的姓名
稿件后面别忘了写上:
通联:你的地址
姓名:你的姓名
邮编:
电话:
qq:
身份证号码:
作者简介:
几句话,说说你的情况。
另外:最好不要用附件,这样可以提高你的作品被编辑阅读的机率,如果你的稿件很长,也要用txt格式的。
推荐你一个软件:傻博士投稿软件。
里面有一万多个投稿地址,什么类型的文章投稿地址都有,专门给撰稿人投稿用的。
有免费版,每天可投一百封。
也有付费版,每月15元,无投稿数量限制。
[按:根据聂绀弩悼词和百度相关材料整理。存在不全不准。随时补充完善。]
聂绀弩,湖北京山人,1903年1月出生,1986年3月去世,享年84岁。原名聂国棪,笔名绀弩、耳耶、悍膂、臧其人、史青文、甘努、二鸦、澹台灭闇、箫今度、迈斯等。著名作家、诗人、古典文学研究家。
1918年,15岁时,在县立高小毕业后失学。
1921年,18岁时离开家庭,到福建泉州国民革命军前敌总指挥部当司书。半年后,到马来西亚吉隆坡运怀小学当教员。
1923年秋冬之际,他在缅甸仰光《觉民日报》《缅甸晨报》作编辑。
1924年,聂绀弩考入黄埔军校第二期。
1925年,聂绀弩参加了国共合作的第一次东征,东征途中留海丰县工作,在“海丰县农民运动讲习所”任教官。东征胜利后,他又回到黄埔学习。
1926年初,从黄埔毕业后,考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1927年回国后,他任南京中央通讯社副主任,1928年兼任《新京日报》副刊《雨花》编辑兼撰稿人。
1932年2月由胡风介绍加入“左联”,随即与胡风、何定华、王达夫、楼宪(尹庚)、周颖等组织“新兴文化研究会”,出版反日刊物《文化斗争》,并因此被逐出境。
1934年3月,他受聘于《中华日报》,创办了著名的文学副刊《动向》,成为进步作家继《申报》的《自由谈》之后的又一重要阵地。鲁迅1934年的杂文编为《花边文学》,共61篇,其中22篇载于《动向》。
1935年32岁他在战斗中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6年春,在鲁迅先生的倡议和支持下,与胡风、萧军、萧红、吴奚如、周文等编辑出版《海燕》,由于旗帜极其鲜明,战斗气息极浓,仅办两期就被反动当局所扼杀。
1940年四、五月间聂绀弩到桂林任《力报》副刊《新垦地》编辑,和夏衍、孟超、宋云彬、秦似共同创办并编辑《野草》杂志。
1945年至1946年,聂绀弩任重庆《商务日报》和《新民报》副刊编辑、西南学院教授。
1948年他撤退到香港。同年在《小说》月刊第六期发表中篇力作《天壤》。
1949年46岁回北京参加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和开国大典。不久,又回香港任《文汇报》总主笔,并任中国中南区文教委员会委员。
1951年春至1957年初,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兼古典文学研究部副部长,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兼古典部主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等职。
1955年被卷入“HFSJ”,被隔离审查。
1957年被错划为“右YP”分子,送往北大荒劳动。时年54岁。
1967年1月25日, 64岁的聂绀弩被捕, 关入北京功德林第二监狱。
1968年冬, 再转到半步桥第一模范监狱。
1969年10月, 根据军队命令北京疏散人口。聂绀弩被押送至山西临汾第二监狱。1970年4月, 又由临汾转押至山西稷山看守所。1974年4月底, 聂绀弩在这里接到北京市高等法院判他为无期徒刑的判决书。不久, 因稷山县看守所大翻修, 临时转至新降县看守所。10月底, 上诉被驳回, 随即被送至临汾第三监狱正式服刑, 编在“老残队”。
1974年-1975年,在妻子周颖和朋友朱静芳的奔走下,曲折搭上特赦顺风车。1976年9月20日“宽大释放, 并予以公民权”。
1976年11月回到北京家中。
1979年3月10日,北京高级人民法院撤销原判,宣告他无罪,4月7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改正错划右派,恢复党籍,并担任该社顾问。
1979年冬天,他参加第四届文代会被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常务理事。
1980年被补选为全国政协委员。
1981年陆续出版《聂绀弩杂文集》、《聂绀弩散文》,《中国古典小说论集》等。
他一生著作甚多,从抗战前开始,先后出版有:小说集《邂逅》《两条路》《绀弩小说集》,散文集《沉吟》《婵娟》《巨像》《绀弩散文》《高山仰止》,杂文集《历史的奥妙》《蛇与塔》、《早醒记》《关于知识分子》《血书》《二鸦杂文》《天亮了》《海外奇谈》《寸磔纸老虎》《绀弩杂文选》《聂绀弩杂文集》,诗集《元旦》《山呼》《三草》《散宜生诗集》,剧作《小鬼凤儿》,语言、文字、古典文学论集《从白话文到新文字》《中国古典文学论集》和即将出版的回忆录《脚印》等,共有二十七种。
1986年3月26日病逝于北京。
第 01版 :一版第 02版 :二版第 03版 :三版第 04版 :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