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08是新余学院的代码。
学院简介:学校始创于1985年创办的新余职业大学,1987年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新余分校、江西师范大学新余专科班并入,1992年新余职业大学更名为新余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新余师范学校及其附属小学、新余卫生学校并入,2010年3月18日,升格为新余学院。
截至2019年10月,校园占地面积133公顷(据教育部权威发布,建有162个校内实验(训)室,163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图书馆藏书160万册,电子图书140万册。学校现有教职工794人,其中专任教师458人。聘请了以业界专家为主的外聘教师103人。学校有正高级职称教师65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55人,“双师型”教师255人;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教师539人。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1000人(其中外国留学生55人)。截至2020年6月,学校设有14个二级教学机构,开办本科专业36个。获得荣誉:2020年12月25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促进奖”。
省级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高等学校硅材料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太阳电池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锂基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市级研究中心、研究所:新余市太阳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余新能源研究所、新余市太阳能研究所、新余市光伏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校级研究中心、研究所:太阳能研究所、中小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工程控制中心、工程咨询研究所、会计培训与研究中心、高等教育研究所、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中心、新余地方文化研究中心。科研成就:2010年-2014年5月,学校共获批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26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项,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47项。教师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980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300余篇,被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的论文98篇,专利授权10项,获省级科研成果奖3项。
学术资源:馆藏资源截至2015年5月,学校图书馆藏书139.6万册。据2016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电子图书50万种,中文电子资源包括清华同方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清华同方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人大复印资料数据库、畅想之星光盘数据库、外文书库等,设有“胡述兆教授文库”特色书库、“新能源专业书库”和“校检共建资料室”。学术期刊《新余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江西省教育厅主管,新余学院主办,中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双月刊,大16开156页,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2095-3054,中国国内统一刊号为CN36-1315/G4。学报的主要栏目有新能源·新材料、中小城市发展、工业技术、基础科学、医药·卫生、环境·生物、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艺术、文学·语言·文字、高等教育教学。学报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文献检索系统的全文收录和上网期刊,也是中国千余所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期刊。院系概况:截至2020年6月,学校设有14个二级教学机构,开办本科专业36个。学科体系:截至2015年5月,学校建有省级重点学科一个。江西省高校“十二五”重点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
师资队伍:截至2019年4月,学校现有教职工796人,其中专任教师461人。聘请了以业界专家为主的外聘教师103人。学校具有正高级职称教师65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55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539人,其中博士41人;“双师型”教师255人。人才培养:截至2019年4月,学校建有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省级特色专业(示范专业)及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8个,省级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2016年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位列第三,并于2018年成功申报立项为省级一流专业。学校先后主持完成国家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和省级教学改革项目立项133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省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和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门,编写出版教材、专著200部。2015年7月,学校签约2015年教育部-中软国际“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及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涉外文秘。省级特色专业:光伏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商务英语、市场营销、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省级重点示范建设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学教育、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省级高职高专示范专业:商务英语。省级专业综合改革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省级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材料物理。省级精品课程:高等数学、中国古代文学史、环境生态学、太阳电池硅材料生产技术、健美操、建筑工程计量、机械制造基础、英语视听说、太阳电池材料、语言学概论、机械设计、数学分析、管理学、排球。
省级创新实验区:高科技太阳能光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双线并行合二为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模式实验区:新能源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特区质量工程。图书馆大厅2015年7月,学校签约2015年教育部-中软国际“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及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涉外文秘省级特色专业:光伏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商务英语、市场营销、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省级重点示范建设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学教育、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省级高职高专示范专业:商务英语省级专业综合改革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省级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材料物理省级创新实验区:高科技太阳能光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双线并行合二为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模式实验区:新能源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特区。教学成果2011年,光伏专业系列教材被评为江西省第四届高校优秀教材。2013年,“面向新能源产业人才培养的‘1234工程’创新与实践”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2010年3月升本到2014年底,学校共获批省级教改课题81项,其中重点课题4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评选校级教学成果奖三届,获奖成果35项;校级教改课题单独立项72项。2014年,健美操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学生成绩截至2015年5月,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全国大学生文艺展演、江西省电子电脑大赛、省运会等重要比赛中多次获奖。2014年,学校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级、省级竞赛88项,共有877人次参加,525人获奖。其中,全国性总冠军1项、冠军2项,国家级团体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入围奖1项;省级团体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8项;一等奖49项人次、二等奖99人次、三等奖132人次。形象标识:校徽上部是新余学院四个字,下部是学校英文和建校时间。校徽中间是图形化的学校主体建筑。标志的背景是红色,文字图形部分是白色。外部是一圈红色的环。精神文化:校训求新、求实、求善。追求创新、实在、善良、真诚、美德。学校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真人图书馆”、“沐浴经典”、“周末文化广场”、“周末时光音乐汇”和“一院一品”特色文化,成立了新余学院爱乐乐团和洞村“小溪流”留守儿童合唱团。新时代,学校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秉承“求新、求实、求善”的校训,实施“1339”战略和教学、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三个计划”,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
【摘要】 本文首先对“赵氏孤儿”故事的流传作一简单介绍。接下来介绍《史记·晋世家》、元杂剧《赵氏孤儿》、电影《赵氏孤儿》(陈凯歌,2010)三者在人物塑造、主题阐发上的不同。最终将主题聚焦于电影《赵氏孤儿》对“赵氏孤儿”故事的当代演绎及其叙事策略,总结其成败经验,以期为后来的“名著改编”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 赵氏孤儿 史记 元杂剧 陈凯歌 电影
一、故事流传
《赵氏孤儿》故事原型的最早记载见于《春秋》:
《春秋·宣公二年》(公元前607年): 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夷皋。
《春秋·成公八年》(公元前583年): 晋杀其大夫赵同、赵括。
这两条记载过于简单,我们只可从中读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并且人物中仅有赵盾、赵同、赵括三人,尚未出现“赵氏孤儿”赵武。
到了《左传》,对这两条相关记载的注解使得这段史实变得更加生动详细:
《左传·宣公二年》(公元前607): 晋灵公不君。 厚敛以雕墙。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 将谏,士季曰: “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 “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稽首而对曰: “人谁无过?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诗》曰: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 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 又曰: ‘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 ’能补过也。 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
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候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 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 “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左传·成公八年》(公元前583年) : 晋赵庄姬为赵婴之亡故,谮之于晋侯,曰:「原、屏将为乱。」栾、郤为征。六月,晋讨赵同、赵括。武从姬氏畜于公宫。以其田与祁奚。韩厥言于晋侯曰:「成季之勋,宣孟之忠,而无后,为善者其惧矣。三代之令王,皆数百年保天之禄。夫岂无辟王,赖前哲以免也。《周书》曰:『不敢侮鳏寡。』所以明德也。」乃立武,而反其田焉。
这两则故事都介绍了“赵盾弑其君”的前因后果,但却完全不同。第一则材料中首次出现了提弥明和灵辄,第二则材料中则首次出现了韩厥。第一则材料中赵氏被灭的原因是由于晋灵公的“不君”,赵盾屡次直言上谏而引起的君臣之间的矛盾;第二则材料中所交代的赵氏之所以被灭族,是因为庄姬、赵朔、赵婴三人之间感情混沌,纠葛不清,赵氏家族无法容忍并出面干预,庄姬因此怀恨在心,在晋侯面前污蔑赵家,而平日与赵家早已结仇的大臣也趁机加入,借此将赵氏家族一网打尽。这些都为《史记》提供了史料,做了铺垫。《史记》中的相关记载见于《晋世家》和《赵世家》,《晋世家》基本延续了《左传·宣公二年》的记述,甚至个别字词也一样。《赵世家》则比此前的故事都更加丰满。对于晋灵公的昏庸和想要杀害赵盾的原因,《赵世家》延续了《左传》和《晋世家》的记载,但在此基础上,又加入了新的人物和情节。新的人物有公孙杵臼、程婴、屠岸贾,这三人被划分为正邪两派,于是就有了曲折生动的搜孤救孤故事。至此,“赵氏孤儿”的故事初见雏形。
到了元明清时代,叙事文学发展并繁盛起来,《史记》本身所具有的叙事特点,使其成为戏曲、小说等叙事文学取材的对象。“赵氏孤儿”故事因其曲折生动的情节设置,自然也被搬上了戏曲舞台。元代纪君祥的《赵氏孤儿》获得的极大成功,对于“赵氏孤儿”故事的源远流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关于元杂剧《赵氏孤儿》,存在着两个版本:元刊本正名为《韩厥救舍命烈士,程婴说妒贤送子,义逢义公孙杵臼,冤报冤赵氏孤儿》,这个版本,不载题目,只录曲文,科白全删,曲文有较大出入。明刊本题目作《公孙杵臼耻堪问》,正名作《赵氏孤儿大报仇》。较之元刊本错误少,是现今刊印的基础版本。
在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之后,明代传奇《八义记》和明代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也对“赵氏孤儿”进行了演绎。《八义记》的传奇体例限制(只能以生、旦为主角,以“大团圆”为完美结局)无疑削弱了元杂剧的悲剧气氛,在人物塑造上,更是凭空增添了周坚和张维两个角色,这就削弱了两大主角程婴和公孙杵臼的戏份,使得故事情节和元杂剧大相径庭,整体而言,艺术性也就大大降低了。《东周列国志》的相关情节出现在五十回“赵宣子桃园强谏”、五十一回“责赵盾董狐直笔”、五十七回“围下宫程婴匿孤”、五十九回“诛屠岸赵氏复兴”,但所书故事均在元杂剧范围之内,并没有任何创新或存异之处。
以上是对“赵氏孤儿”故事版本流传的简单介绍。综上所述,“赵氏孤儿”的故事雏形形成于《史记·赵世家》,纪君祥对其进行的元杂剧改编使其得以广泛传播,并流传至今。
二、版本对比
接下来笔者将分析《史记·赵世家》、元杂剧《赵氏孤儿》、电影《赵氏孤儿》(陈凯歌,2010)在 人物塑造和主题阐发 上的变迁。在人物塑造方面,为求简单明了,笔者就屠岸贾、赵氏家族、程婴、公孙杵臼、韩厥五类角色在以上三部作品中的设定制作了如下表格(表1):
读表可知,屠岸贾在《史记·赵世家》中的设定是“大夫”、“司寇”,属于文官,到了元杂剧和电影里则变为武将(“晋国大将”),赵氏家族在《史记·赵世家》和元杂剧里都是文臣,到了电影里才设定为武将。程婴在三部作品中的角色设定则各不相同,分别是:赵朔友人、赵家门客、草泽医人。公孙杵臼在《史记·赵世家》中是赵家门客,在元杂剧和电影中都是和赵家同为“一殿之臣”的朝中中大夫,但在电影里被弱化为配角,戏份不多。韩厥在《史记·赵世家》里是赵朔友人,在元杂剧和电影里都是屠岸贾下属。
以上是对上表的简单解读。需要说明的是,笔者认为,程婴、公孙杵臼、韩厥三人在《史记·赵世家》中的角色设定相同或相近,而到了元杂剧中则各不相同的原因,是因为元杂剧与《史记》相比,前者是叙事文学,更注重故事的趣味性,后者则属于史书,纪实性是第一原则。而在《史记》和元杂剧中鲜明的正邪对立和救孤动机,到了电影中变得模糊的原因,则与笔者接下来要谈到的三部作品的主题有关。
提到三部作品的主题阐发,就要提到其中人物行为的动机和原因。接下来笔者将从叙事学的角度出发,对三个文本进行细读,从中阐发三部作品各自不同的主题。《史记·赵世家》中,在赵氏家族被灭族后,公孙杵臼和程婴有如下几段关键性对话:
赵朔客曰公孙杵臼,杵臼谓朔友人曰:“ 胡不死 ?”程婴曰:“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
公孙杵臼曰:“ 赵氏先君遇子厚 ,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
及赵武弱冠,为成人,程婴乃辞诸大夫,谓赵武曰:“昔下宫之难,皆能死。我非不能死,我思立赵氏之后。今赵武既立,为成人,复故位,我将下报赵孟宣与公孙杵臼。”
赵武……曰:“武愿苦筋骨以报子至死,而子忍去我死乎!”
程婴曰:“不可。彼以我为能成事,故先我死;今我不报,是以我事为不成。”遂 自杀 。
从上面几段对话我们可以看出,司马迁有很强的恩义观,这种恩义观的逻辑是:若对方有恩于己,自己则应以生命来报答对方的知遇之恩。因此即便在救孤养孤的任务完成后,赵武泣涕拜谢表明自己愿意报答程婴的恩情,程婴依然选择自杀以下报恩主。
如果说本篇或属个例,那我们可以看看司马迁笔下的其他例子。如战国时豫让为报“智伯国士遇我”之恩,“乃变名姓为刑人,人富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剌襄子”,智伯感其乃“义人也”,将其释放;豫让竟不罢休,“又潦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伺机而动。最后其义难成,拔剑三跃而击赵襄子之衣,“遂伏剑自杀”。聂政为报严仲子而刺韩相侠累,“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其姐聂荣前来认尸,被问及“何敢来识之”,说道:“严仲子乃察举吾弟困污之中而交之,泽厚矣,可奈何”,可见再司马迁笔下,不但“士为知己者死”,连闺中女儿亦知报恩复仇之理。又如燕太子丹为报秦仇而求助于田光,田光以自杀激励荆轲。荆轲刺秦王而报太子,其友高渐离又欲刺秦王而报荆轲。监门侯生为报信陵君的知遇之恩,为保信陵君窃符成功,竟将自己献祭出去,“北乡自刭”。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史记·赵世家》中的“赵氏孤儿”故事,其主题即为先秦到一个“义”字。
到了纪君祥创作的杂剧《赵氏孤儿》,在讨论救孤时,通篇所见已非恩义等字眼,而是“于家为国旧时臣”、“忠臣”、“忠魂”,可见先秦的“义”到了元朝已演变为“忠”。那么先秦的“义”的对象是恩主,元代的“忠”的对象则是“君主”。于是元杂剧里的“赵家”的内涵被置换成了“君”,这一点我们从元杂剧的细节和行文逻辑里也可窥得一二,如“【煞尾】凭着赵家枝叶千年永,晋国山河百二雄。显耀英才统军众,威压诸邦尽伏供。(p1486)”,好似这晋国山河乃是“赵家”的,到了程婴向赵氏孤儿将事实和盘托出时,更是改称赵氏孤儿为“小主人”。再联系时代背景,笔者可做如下猜测:这里的“赵家”已经不是先秦晋国的“赵世家”,而是赵家王朝,也即宋朝。至此,元杂剧《赵氏孤儿》则被赋予了时代性主题。两宋朝廷对程婴、公孙杵臼、韩厥三位赵家功臣的的追封祭祀也可佐证这一点[下附《两宋朝廷婴、杵、厥祭祀封赏始末表》(表2)]。
三、当代演绎
相比以上两部作品,2010年陈凯歌的电影作品《赵氏孤儿》,其主题则要复杂的多。时隔上千年,以先秦的“义”作为行为动机(乃至杀身成仁)在当代已显得缺乏合理性;即使是时隔近千年的元朝,其“忠君”思想也与当代价值格格不入。因此,不论是在主题阐发上,还是在人物塑造和叙事逻辑上,陈凯歌都必须对这一流传千年的故事进行重新组合。接下来笔者要做的就是分析陈凯歌的叙事策略及其达到的效果,总结其成败经验,以期为后来的“名著改编”提供借鉴意义。
由表1我们可知,到了电影里,屠岸贾和赵氏家族的正邪对立已不明显,屠岸贾诛杀赵氏家族的动机,并非像元杂剧里那样陷害忠良,而是受到了刺激:电影开篇,通过由葛优扮演的程婴和一小市民的对话,电影就向观众交代了屠岸贾被赵朔替代一事,这一替代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替代屠岸贾出征,二是代替屠岸贾娶到了国君的姐姐庄姬夫人。镜头在一组平行蒙太奇间不断转换,由赵文卓扮演的赵朔只因打了胜仗就耀武扬威,不将屠岸贾放在眼里,甚至逼其吞食由国君“从台上弹人”时不小心打中赵朔坐骑的弹丸。电影仅用了8分42秒,就将屠岸贾与赵氏家族之间的矛盾表现得淋漓尽致,甚至让观众对屠岸贾产生了同情。从8min42s到25min12s是矛盾的解除:朝堂上面对赵盾赵朔的当面羞辱,屠岸贾忍无可忍终于设计诛杀赵氏家族(笔者将这一段结束于赵武之死)。观众在观看这一组合段的过程中,已经不能像看元杂剧那样怀着鲜明的立场了,而是感情复杂,一方面为嚣张跋扈的赵氏家族被诛感到解气,一方面又替幸存的赵氏孤儿紧张。笔者将第三个组合段规定为:25min12s到57min42s,这一组合段的主题是:搜孤救孤。此前不论是在《史记》还是在元杂剧里,或为“义”或为“忠”,程婴和公孙杵臼都毫不犹豫献出了自己乃至儿子的生命,这一叙事逻辑到了当代无疑毫无逻辑可言,甚至有概念先行之嫌。于是在这32分钟里,导演对“搜孤救孤”的故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重新演绎:程婴起初藏孤属于临危受命,并非主动为之;后来阴差阳错,官兵错抱了赵氏孤儿,留下程婴的孩子,程婴被屠岸贾怀疑,并在自认为自己的孩子已被公孙杵臼带出城的前提下,才“招认”并带着屠岸贾去了公孙府邸搜孤;到了公孙府邸,直到屠岸贾摔婴的前一秒,程婴都以为屠岸贾会信守承诺手下留情,这才将被找到的婴儿(也就是他自己的孩子)亲手奉上。至此,程婴阴差阳错地完成了“大义凛然”的救孤行动。电影作为一种视觉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不同于《史记》的书面描写,也不同于元杂剧的角色脸谱化,演员本身就是一个视觉符号——葛优的脸,其向观众所传达的信息向来与“市侩”、“喜剧”等词有关,不论如何似乎都与诸如“大义凛然”这样的形容毫无关联,因此并非全知视角的屠岸贾,绝不可能想到如此“市侩”的小市民,会作出如此牺牲。赵氏孤儿的命就此保住。
至此,通过以上三个大的组合段的分析,笔者意在阐明电影的复杂主题——存在主义式的荒诞感,在存在主义哲学的语境中,人性不再是简单的黑白对立,个体行为的动机也不再正邪分明,生命充满了荒诞,每个人都是被动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面对命运深感无力,如电影中的程婴在意外失子后所说:“这就是命”。
以上是对电影前半部的主题的分析。关于后半段故事,《史记》和元杂剧也颇有出入:《史记》中简单的报恩复仇主题,到了元杂剧中加入了赵氏孤儿“认贼作父”的情节。于是简单的报恩复仇主题,在此又多了一层耐人寻味的“弑父”情结。然而在笔者看来,元人笔下的这一“弑父”情节的加入,并不具备现代性意义上的“精神弑父”涵义,也并非为设置伦理困境,只是出于作者纪君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的考虑:内容上,这一情节的加入可增添故事的曲折性,以迎合观众的接受心理;结构上,“认贼作父”可拉近正反两派(赵氏孤儿vs屠岸贾)的距离,费去许多笔墨,确保故事结构的封闭性。如果我们再回到元杂剧的文本中进行细读,这一推论就几可确定无疑了:元杂剧第四折一跃跳到二十年后,程婴以手卷的方式向赵氏孤儿细述往事,赵氏孤儿听后的反应是:“元来赵氏孤儿正是我,兀的不气杀我也。”随后便晕了过去,被程婴唤醒后又叫道:“兀的不痛杀我也!”接着直接改口称养了自己二十年的屠岸贾为“老匹夫”,并表示“我拼着生擒那个老匹夫……”、“到明朝若与仇人遇……死狗似拖将出去”,甚至毫不犹豫地表示要“把铁钳拔出他斓斑舌,把锥子生跳他贼眼珠,把尖刀细剐他浑身肉,把钢锤敲残他骨髓,把铜铡切掉他头颅”。至此可以看出,这些报复性的残忍描写基本上迎合了当时反元复宋的群众心理。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作者并不在意叙事的逻辑性和内容的可信度(在此忽略戏曲不同于小说电影等其他叙事体裁的叙事逻辑)。
然而到了陈凯歌的电影《赵氏孤儿》里,“复仇”不再像元杂剧里那么地“快意恩仇”,而是充满了情与理的矛盾。电影里,程婴抚养赵氏孤儿并主动促成其认贼作父的动机,是为了替自己的儿子报仇。元杂剧里未提及“报仇”与“认贼作父”之间的因果关系,而在电影里,程婴之所以如此行事,不是为了简单的“快意恩仇”、置之死地,而是想要“以牙还牙”——让屠岸贾也体会到失子之痛(虽然只是养子)。至此,程婴的行为动机从之前的“被动无奈”变成“主动设计”,这一“主动设计”纯属自私行为,为了报自己的仇可以利用甚至牺牲赵氏孤儿,并不包含任何高尚的动机。黄晓明饰演的韩厥参与复仇的动机,也不再是出于忠义,而是为报屠岸贾毁容之仇。
笔者将电影的第四个大组合段划定为:57min42s到93min40s。这一段极为重要,因为导演在这饱满的36分钟之内,补充了元杂剧中空白的二十年——在元杂剧中,第三折是二十年前,第四折一下跳到二十年后,省略了这二十年间的细节。然而在笔者看来,这二十年的细节却是必不可少深可玩味的,其中必有一对矛盾贯穿始终:赵武怎样认贼作父、程婴怎样防备赵武被屠岸贾认出。电影的这36分钟就是围绕着这对矛盾展开,如同猫捉耗子,可谓剑拔弩张,一触即发。观众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观影快感。这一组合段随着矛盾的最终解除而结束:在赵武出征前穿上盔甲威风凛凛地向“干爹”屠岸贾走来的那一刻,屠岸贾从他的身上看到了昔日对头赵朔的影子。元杂剧里的屠岸贾并未提前认出赵武,而是赵武提前被程婴告知真相,并毫不犹豫地手刃仇人。相比于元杂剧,电影相应的第五个组合段则要复杂得多,笔者将最后的这一大组合段分为两个小的组合段:面对仇人的儿子,屠岸贾如何处置;以及最后的“赵氏孤儿大报仇”。如果屠岸贾毫不留情地选择斩草除根,矛盾解除,也就不会有随后的“赵氏孤儿大报仇”组合段。导演自然不会如此,电影的内部逻辑和观众的观影逻辑也不允许导演如此。于是第五大组合段的第一个小组合段围绕着屠岸贾面对赵氏孤儿的情理纠结展开:屠岸贾先是计划在行军打仗的途中设计让赵武死于敌军之手,在赵武被敌军包围一遍遍大喊“干爹救我”时,情压倒了理——他救了赵武,中止了计划,不料却被韩厥暗箭中伤,命在旦夕。
这一小组合段和下一小组合段可以说是一对“交叉组合段”:在这一小组合段的开始,程婴和韩厥就向赵武讲述了“赵氏孤儿”的故事,但不同于元杂剧中赵武的激烈反应,电影中的赵武,出于对“干爹”屠岸贾的感情和对“亲爹”程婴人格的认知,对这一故事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义无反顾地上了战场,并在屠岸贾遭韩厥暗算后以命相逼,逼身为“草泽医人”的程婴拿出“救命”药丸。这一小组合段结束于屠岸贾被救后对赵武怀疑的解除——
他亲口对赵武说:“干爹只是睡了几天,把所有的事情都想明白了,你的事——我竟然怀疑你不是你爹的亲生儿子。”
赵武的心至此在第一次产生动摇:“那我是谁?”
“赵朔的儿子啊,我怀疑你爹用他的儿子替了你。”
至此(107min42s),屠岸贾的情完全压倒了理,而赵武那被父子之“情”淹没了的“理智”,才开始复苏了。赵武回到家,在向程婴最后确认了“赵氏孤儿”故事的真实性后(110min14s),电影进入最后一个小组合段,这也是笔者要重点讨论的组合段。
这一组合段开始于一组慢镜头,在这组慢镜头中,程婴携子穿过闹市,来到屠岸府,与早已在府中等候的屠岸贾展开最后的“大报仇”决斗。这组决斗用时12分钟,最终以屠岸贾莫名其妙被赵武所杀而结束,使“赵氏孤儿”故事得以以“快意恩仇”作结。笔者认为,正是这一仓促的结局,造成了电影文本内部的精神分裂,前半部复杂的人性主题至此荡然无存;也造成了观众观影心理的分裂:观众的观影期待非但没有得到满足,反而被强行隔断,引往截然相反的方向,最后嘎然而止。于是观众愤怒了,纷纷将矛头指向导演陈凯歌。
然而这只是这一组合段的可能性之一,据披露,本来还有另一个剧本方案,在那个剧本方案里,最后一个组合段里,赵孤于情无法下手,于理必杀屠岸,程婴目睹赵孤纠结,遂觉自己设下此计之残忍,在复仇箭在弦上的一刻,赵孤崩溃手软,程婴为护赵孤以身殒命。这样的剧情才算合“情”合“理”,同时也能打通全片逻辑,形成完整叙事线的同时,挖掘和传达出更加深刻的主题意蕴。
但是,或许是因这一剧本方案不单改了内容,连结局也完全与复仇无关,从而彻底脱离了“赵氏孤儿”的本事,陈凯歌才不得不在走过一个“人性”圆圈后,又复归“正邪不两立”、“快意恩仇”的传统主题。
综上所述,我们可知,电影《赵氏孤儿》对“赵氏孤儿”故事的当代演绎,其大体上是成功的,这一成功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叙事上使其更贴近电影逻辑(相对于“戏曲逻辑”而言),二是在主题上赋予其时代性。但是,结局的精神分裂使其功亏一篑。
从中能得到的经验是:我们必须历史性地对待“名著改编”,抛弃其中不合时宜的价值观,充分发掘其中的永恒性主题,并结合时代将其进一步放大,这才是使“名著”重新焕发时代光彩的改编策略。
参考文献
【专著】
[1] 【元】纪君祥等. 赵氏孤儿[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10.
[2] 【汉】司马迁. 史记[M]. 北京:中华书局,2006-06.
【学位论文】
[1] 卢刚. 《史记》中自杀人物群像研究[D]. 重庆师范大学,.
[2] 张金伟. 《史记》人物之生死解读[D]. 陕西理工学院.
[3] 李蔚. 《赵氏孤儿》题材戏曲传播研究[D]. 西北大学.
[4] 姚燕燕. 《赵氏孤儿》故事戏流变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5] 代伟. 明传奇史记戏研究[D]. 陕西理工学院.
【期刊论文】
[1] 何梅琴. 《史记》自杀模式描写及原因探析[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 陈鹏程. 试论《史记》的自杀叙事[J]. 新余学院学报.
[3] 邹朝斌. 纪君祥《赵氏孤儿》中侠义精神研究[J].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4] 朱瑶佳. 电影《赵氏孤儿》对元杂剧的改编探析[J]. 试听.
[5] 张春丽. 《赵氏孤儿》形态变迁下的主题流变及电影改编之得失[J]. 电影文学, 2013.
[6] 陈春丽. 论《史记》中的为“自我”复仇者形象[J]. 安徽文学, 2007.
[7] 徐小青.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古代政治人物自杀行为的影响[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8] 潘定武. 《史记》为“文化复仇”之书辩[J]. 黄山学院学报.
[9] 许菁频. 论元杂剧中的史记戏[J].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10] 王长顺. 《史记》所记自杀现象的文化内涵[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11] 张劼. 信仰与意志:秦汉以前的“自杀”[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
[12] 孙乐、梁工谦. 信仰与意志:秦汉以前的《自杀》——以《史记》为中心的考察[J]. 贵州社会科学.
比较容易发表的大学学报有很多,具体说明如下:
《西昌学院学报》、《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商丘师范学院学报》、《洛阳师范学院学报》、《黑河学院学报》、《北京印刷学院学报》、《德州学院学报》、《绥化学院学报》、《周口师范学院学报》、《新余学院学报》、《信阳师范学院学报》、《长春工程学院学报》、《哈尔滨学院学报》、《大庆师范学院学报》、《长春大学学报》、《湖北经济学院学报》等学报。
电算化会计是会计发展的必然方向,由于电算化会计与手工会计无论在会计基础,还是在会计工作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别。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范文一: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措施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教育,既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职业技能的关键阶段,更是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基础性阶段。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是江苏职业教育的一大特色,作为五年制高职教育体系中的重点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制定新的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时,要紧紧围绕新的职业教育理念,重视并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及人文素养方面的培养,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有会计综合职业能力、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新举措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性指导性档案,集中了学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根据社会市场需求的变化、行业调研结果、专家论证意见等,及时修订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并认真落实是职业学校专业发展的根本任务,在分析五年制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与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省 *** 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重点阐述五年制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新旧对比、人才培养案实施过程中的新举措。
一、传统的五年制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中主要问题
一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对接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虽明确,但缺乏前瞻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强调理论的普遍性和指导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实践环节;第二,培养目标中虽体现了面向中小企业,但忽视了未来发展对高技能的需求。第三,培养目标中突出会计专业能力,但缺少人文素质的培养。现代职业教育不是仅仅给学生一技之长,要‘给知识,给文化,给技能’”。
二现有的课程体系与会计职业能力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
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在内容的组织上一般也是以会计法规、会计理论的讲授为主,以实务操作为辅;或者集中进行会计理论的讲解,等理论讲完后再集中进行会计的实践教学,会计理论与实践难以统一。我国近几年来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所使用的个别教材不能及时更新,校教学与会计工作岗位实务有待加强联络。
三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模式有待创新
会计教学方法在现代化网路发达的今天,还不能够更好的利用数字化资源教学平台进行教学。因此,应创新教学模式,在会计电算化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模式,借助于网路教学软体,充实模拟公司业务,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二、新五年制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优势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
以前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现在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有会计综合职业能力、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及终身学习能力,在企业、非营利组织单位会计及财务软体维护一线工作的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是技术技能人才,也可以理解为技术人才、技能型人才以及复合型人才。
二职业岗位面向明确
1.主要就业岗位:中小企业、非营利组织等单位财务会计岗位:出纳、记账、主管会计、资金管理、车间核算等;中小企业单位财务管理及财务分析岗位;中小企业单位内部审计岗位;会计师事务所、评估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咨询服务公司助理工作人员岗位。
2.其他就业岗位:中小企业收银、仓库保管、物流管理、经济资讯收集、财经文秘、统计、工商管理、财务软体维护等岗位。
三课程体系创新符合新的职业教育理念
会计电算化专业已经建立了健全的课程衔接体系,按照系统培养、全面培养、终身教育的理念,加强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基础文化和体育、艺术课程,加强新技术教育和技能训练,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重视并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形成了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课程体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定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
四教学模式改革适应现代职业教育质量观
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结合不同专业课程特点,加强实践教学,探索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资讯科技,进一步拓展现代化网路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实践操作能力。形成完整的包括“认知实习→任务驱动→专案落实→模组整合→全程实训→企业顶岗”六步骤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完善教学实施过程,形成独具特色的专业课程实施方案。充分利用企业资源进行专业文化建设,教室、实训中心布置具有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指导学生阅读会计方面的报刊、书籍,浏览会计专业网站,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有关资讯,了解真假会计资讯的识别方法,聘请行业专家为学生举办专题讲座,聘请优秀毕业生作专题报告,传授工作中的业务处理技巧,聘请审计人员和经济案件的办案人员对典型经济案例进行剖析,达到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和警示教育的目的。
三、五年制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中的新举措
五年制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建立面向市场、采用优胜劣汰的专业设定机制,为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技术进步需要,已建立完备的专业课程体系。在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同时,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特色优势专业集中度显著提高。
一突出三个标识:明确三个层面的专业课程体系
1.以职业入门资格为基础从业资格,以专业岗位职业能力为指向技能型,以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规格为标志高职定位培养规格;既有低端定位标识取得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又有高阶定位标识专业方向课程。
2.适当扩大低端标识的教学课时;以简化为原则,在整合高阶标识课程的基础上,适当降低课程教学课时。
3.完善三个课程模组:构建模组功能化的课程体系
1低定位课程体系:以会计从业资格为基础、提高专业知识为指向的专业平台课程模组系统;
2专业技能训练课程体系:以提升会计电算化专业技能为指向专业实训专案课程模组系统;
3高阶定位课程模组体系:以提升会计电算化专业发展能力为指向的专业方向课课程模组系统和专业选修课程体系。
二从业资格证的融通问题,已经形成亮点
五年制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证书“双证书”制度,会计从业资格证是进入会计岗位的“准入证”,是从事会计工作的必经之路。我们通过调研分析,发现学生毕业初期,主要从事出纳、记账、仓储管理等岗位的比例在90%左右,一般在两年以后逐步转向核算、采购、成本、销售、总账或更高层次的专业岗位审计、财务总监等,结合目前的市场需求,我们已把培养目标定位为熟悉会计法规、掌握一定会计理论基础和资讯科技基础,具有较强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和电算化处理能力,持有会计从业资格或其他相关职业资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我校五年制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考试过关率达到96%,已经形成亮点。
三加速数字化、资讯化教学平台的建设
随着经济、科学、资讯科技的迅猛发展,网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使职业教育教学资源的改革纷纷进入了资讯科技与课程整合的阶段,根据2014年江苏省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按照我校“4.5+0.5”的培养模式,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和综合运用要求很高,建立健全功能齐全的数字化资源教学管理系统,实现资料资源共享,为培养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和服务社会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五年制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已建成数字化教学资源有:厦门网中网实训平台、用友会计软体、金蝶会计软体、虚拟会计电算化实习平台、降龙990会计核算软体、用友ERP沙盘实训等,目前正在和凤凰传媒合作开发《财务管理实务》、《会计电算化实务》二门课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坚持“培养为主、引进为辅、专兼结合”的原则,以理论基础扎实、实践技能过硬为标准,培养引进专业带头人,带领完成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发展;以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和课程开发为核心,培养专业骨干教师;以加强实践锻炼和专业课程教学水平为核心,培养双师型教师;为加强实践教学力量,积极聘请有经验的行家里手、企业专家为本专业的 *** 教师,从而打造出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实践技能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爱岗敬业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
五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将工学结合贯穿职业教育教学全过程,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接受相应的动手和实践课程,并根据培养目标同步深化文化、技术和技能学习与训练,逐步实现就业需求和人才培养的有机衔接。与企业合作开展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学徒制,企业根据用工需求与职业院校实行联合招生招工、联合培养。校企双方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通过合作实现教学科研、管理咨询、市场开拓及专案实施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实现校企共赢。
总之,在产业技术不断革新、新兴产业竞相发展的今天,职业技术教育变得尤为重要。会计电算化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以管理为基础、以就业为根本的理念,紧扣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和特点,坚持开明、开门、开放办学,积极加强交流合作,借鉴国内外先进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模式,同步提升学校的专业技术教育和素质教育水平,为社会输送更多精强能干、微机操作能力强、知识更新快、技术过硬、德能兼备的优秀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焦建平.五年制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原则.新余学院学报,2014,06.
[2]张秀兰.多样化教学——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选择[A]\\中国会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
[3]省 *** 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4]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会计电算化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
[5]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
[6]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
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范文二:农村财务中会计电算化的应用
摘要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开始应用于农村财务计算方面。然而,农村财务管理中,会计电算化的使用尚存在部分问题急需解决。基于此,分析农村财务管理中使用会计电算化出现的问题,提出制定明确的制度、建立稳定的队伍两种方法,以便在农村财务管理中使会计电算化能够得到充分的应用。
关键词农村财务;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管理队伍
如今,农村经济发展愈发迅速,社会各界对农村财务管理的要求也相应提高。我国为使农村财务情况更为公开,以便群众进行监督,开始要求负责农村财务管理的相关人员使用会计电算化技术,以便农村财务管理更为规范,也使得群众对 *** 更为信赖。
1会计电算化在财务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1管理人员思想认识不到位
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农村应用会计电算化时间较晚,财务管理人员尚未对会计电算化有较为正确的认识,对会计电算化的含义及必要性也并不了解。大部分乡镇机关并非自愿使用会计电算化技术,而是被迫使用。因此,会计电算化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并未受到重视,软体及硬体方面也未能获得较大的投资力度,导致会计电算化在农村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得不到发展。大部分乡、镇、村财务管理人员认为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只是替换了原有的计算工具,并未意识到会计电算化对农村财务系统整体的影响。部分管理人员认为只要自身廉洁,便无需在财务管理系统当中应用会计电算化技术。而部分农村干部只是将会计电算化技术作为体现农村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并未运用于实际工作中。由于上述原因,会计电算化并未真正应用于农村财务管理当中。
1.2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制度不规范
如今,虽然部分农村已然使用了会计电算化,但是对会计电算化的使用却没有制定相应详尽的管理制度。部分农村 *** 机关虽然制定了相应的制度,但制度规定条款模糊不清,可操作性较低,在实际工作当中执行效果较差。此外,我国农村还存在制度执行不严格的问题,往往部分问题并未深究,最后不了了之。上述原因容易造成会计在运用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时,出现数据记录不及时、资料录入错误、微机受到损伤、档案资料缺损的现象,使得财务管理陷入混乱甚至瘫痪的状态,致使会计电算化未能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2在农村财务管理当中运用会计电算化的具体方法
2.1制定明确的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制度
财务部门制定条款清晰的会计电算化制度,是制定农村财务管理制度的重要环节。财务部门领导应尽早制定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其中包括财务部门内?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钡呐浔钢贫取⒏髦拔辉惫さ木咛逯霸稹⒙既肷蠛酥贫取⑽⒒?芾碇贫鹊榷喾矫婺谌荩?员悴莆癫棵拍诓咳嗽泵魅纷陨淼闹霸穑?苊馊嗽敝?涞某逋唬?构ぷ魅嗽蹦芄挥行蚬ぷ鳞1]。以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制度中人员制度为例,财务部门应为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提供足够的人员,之后制定岗位职责规范,使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义务。不仅如此,财务部门还应定期组织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进行电算化相关知识的学习。通常财务部门若希望在农村财务管理当中使用会计电算化,则需配置以下人员:管理人员1名,管理员可选择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及村经管站站长担任,主要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管理,管理并协调电算化计算机硬体及软体的执行,要求管理人员了解农村经营管理及会计业务;设立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1名,主要工作为操作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账目记录等基本工作,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需具备计算机知识,熟悉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使用;设立多名资料稽核人员,主要对资料进行稽核,确保资料不会出现错误。总之,制定农村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制度,应结合农村需要,制定与实际相符的会计电算化制度,使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更为顺利。
2.2建立稳定的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队伍
农村财务部门若希望农村财务管理得到强化,便需农村会计电算化系统能够保持规范、高效率的执行,这需要我国能够建立较为稳定的农村财务管理队伍。乡镇机关可撤除村级领导对会计的任免权,将这一权利收归至上级主管部门。村级领导如要任免农村会计,需先向上级报告,等待审批,审批通过后,才能进行任免。农村会计在招聘过程中,可面向社会进行公开招聘,选聘具有应用会计电算化能力的人员,以便使农村财务管理队伍逐渐向知识化、专业化转变。同时,规范财务管理人员的任免程式,我国农村可制定农村财会审批制度。具体任用程式如下:会计由村委会同意推荐至乡镇机关,乡镇机关经管站对该人员进行考核,考核通过后向乡镇人民 *** 报告,并等待批覆,审批通过后方可任职[2]。通过上述方式,基本能够达到任人唯贤的效果,使得我国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队伍较为稳定,对提升我国农村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具有积极意义,也可促进我国农村财务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3结语
会计电算化是农村财务管理的一次变革,其有利于我国农村财务管理的发展,同时也能强化我国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耀军.浅议在农村财务管理中会计电算化的实际应用.经营管理者,201414:184.
[2]凌中新.浅析会计电算化在农村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安徽农学通报,20106:137-138.
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