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说到他们的历史作用就不得不说到洋务派的定位,他们属于地主阶级内边力求救国图存的开明派,但终究代表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
对于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应该运用“两点论”正确加以认识。洋务运动增强了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实力,也有抵制外国侵略的一面,但最终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从倾向性看,洋务派要求改变祖宗之法,反对顽固派盲目排外,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既顺应发展了“新思想”,又对后来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客观效果看,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起了诱导作用,是中国从传统手工生产发展到大机器生产的转折点,发展了中国近代的军事和教育,在整体上促进了中国民主革命和近代化的进程。
积极作用
(1)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洋务派继承了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以“求强”、“求富”为目标,发展军事工业,发展若干民用企业,使资本主义经济成份在社会经济中明显增长。 (2)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为了培养新式外交、军事、科技人才,洋务派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 (3)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洋务派翻译了一批西学的书籍,介绍西方近代的科学文化知识,给当时的中国带来新知识、新学问,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4)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传统的价值观念也受到冲击,社会风气也有所改变这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社会风气的转变。
局限性:
第一,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第二,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第三,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甲午战争,洋务派标榜的“求强”“求富”目标未能实现,洋务运动基本失败。
李鸿章简
李鸿章(1823~1901)中国晚清军政重臣,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字子黻、渐甫,号少荃、仪叟。安徽合肥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进士。同时,受业曾国藩门下,讲求经世之学。咸丰三年(1853)受命回籍办团练,多次领兵与太平军作战。1858年冬,入曾国藩幕府襄办营务。1860年,统带淮扬水师。湘军占领安庆后,被曾国藩奏荐“才可大用”,命回合肥一带募勇。同治元年(1862),编成淮勇五营,曾国藩以上海系“筹饷膏腴之地”,命淮勇乘英国轮船抵沪,自成一军,是为淮军。旋经曾国藩推荐任江苏巡抚。地方实权既握,又于江苏大力扩军,采用西方新式枪炮,使淮军在2年内由6000多人增至六、七万人,成为清军中装备精良、战斗力较强的一支地方武装。后淮系军阀集团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李鸿章到上海后,同外国雇佣军(后组建为常胜军)出犯太平军。1863年和1864年他率淮军攻陷苏州、常州等地,和湘军一起镇压了太平天国。
从60年代起,李鸿章积极筹建新式军事工业,仿造外国船、炮,开始从事标榜“自强”的洋务事业。1865年分别在上海和江宁(今江苏南京)创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和金陵机器制造局。同时,署理两江总督,调集淮军数万人赴中原对捻军作战。1866年,继曾国藩署钦差大臣,专办镇压捻军事务。次年,授湖广总督。其后,采取“就地圈围”、“坚壁清野”等战略,相继在山东、江苏间和直隶(约今河北)、山东间剿灭东、西捻军。1870年,继曾国藩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从此控制北洋达25年之久,并参与掌管清政府外交、军事、经济大权,成为清末权势最为显赫的封疆大吏。
李鸿章从19世纪70年代起,进一步扩大洋务事业,因标榜“自强”进而“求富”,主要以“官督商办”的形式创办了一系列民用企业。同时,又着手筹办北洋海防,以外购为主,自造为辅,于光绪十四年(1888)建成北洋海军。为培养“自强”“求富”所需人才,还创办各类新式学堂,并派人赴欧美留学。所有这些洋务事业,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外力量对比悬殊的格局,使李鸿章产生了严重的惧外思想,在对外交涉中始终坚持“委曲求全”的方针。1901年11月卒。谥文忠,晋封一等侯。著有《李文忠公全集》。以上选自正确评价历史人物-从李鸿章争论说起
李鸿章是晚清伟大的人物,他继承老师曾国藩的事业,开启中国看世界的眼光,他是一个真正看世界的中国文人与官吏。他的看世界当然比林则徐来得伟大。林则徐也是看世界的文人与官吏,但他属于旧时代的文人与官吏,所以他所开启战争的目的是企图将外人全部驱逐出中国,最后以失败告终。
李鸿章所要进行的事业是想让中国工业化,军事化,教育化,但他只成功了一半。中国确实在他的倡导下进步了,而且进步非常大。在实业方面并不比日本小。到一八九O年时,中国海军在东亚是领先于日本。工业也领先于日本。这在西人当时的文章中可以看到对他的热情评价。日本领先于中国在于立宪,在于常备军制,在于国民的热情,和国内政局的二十多年的稳定。
具地讲,中国落后于日本在于政治制度方面,在于国民万众一心的勇气和探索精神。这些东西我们中国曾在汉、唐时一个也不少啊。其他微观因素还有:第一是连年的灾害,这不得不令翁同和将海军的军费压缩,而去救灾(根本不是像某些人说的是与李鸿章闹个人意见!!翁与李个人关系很好。翁有许多次求助于李,李全部答应。)。第二,中国的国家和政局不稳,每十年有一次战争,或对外或对内,而且每次要选在太后万岁之时,这也是令太后不愉快的事情。中国的国力已经被消耗得差不多了,每年要向外人借款来填补军费等开支。第三,国民素质太低,受近代文明教育的比例还是太低。教育的内容还是二千年来的科举制的内容,虽有一些经世致用的内容,但与当时的泰西诸国的科学比较,显然落后几百年。第三,国民没有爱国热情,在满人当政汉人受压迫的年代,汉人是不会真正替满人出力的,一切唯满人的意志而决定,汉人逆来顺受,虽然在洪杨之后,有曾,李,左等大臣拥兵地方,但号召全国显然力所不能。所以李鸿章所倡导的事业也只能在北洋和南洋有开拓性的进展,在其他地方是没有动静或很少动静的。第五,士大夫和官吏阶层没有紧迫感,李鸿章再急,也无济于事。还没有一个奋勇争先的官僚阶层为中国的奋起而努力。这点日本较中国强几十倍。第六,即使像李鸿章这样真正看世界的人,也并不完全知晓世界大事。所看的世界以实用性为主,如军事,如实业,如教育等,没有看到法律,科学,政治制度,种族关系这些在背面起作用的因素。所以也不可能去改革政治体制与文化体制、种族体制、社会的法律的体制。所以孙中山对李鸿章虽属尊敬,但也指出了他的这一缺陷。第六,中国传统文人与官吏所具备的美德束缚了李鸿章等人的手脚。他们唯知忠君报国,不论上面的决定是好是坏,总是唯命是从,一切不敢抗命,与孙文一代比,这也是他们那一代的重大缺陷。
由于以上这些原因,甲午战争失败了,李鸿章也失败了。李鸿章失败后,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周游世界。他是中国人中走得最远,走得国家最多的中国文人与官吏。所到之处受到热烈欢迎。他在这些欢呼中保持了冷静和尊严。他更加广泛地了解了泰西诸国的政治,经济,工业,人文,治世之道。与俄国建立了联盟,也以实业做诱饵,博得了英,比,德,法等国的好感,来华投资者渐多。
李鸿章自身失败了,但他的的事业并未全败,又被他传给了袁世凯。袁世凯比李鸿章强的一点是非常有头脑,有决心,有毅力,有勇气,有规划,所以能最后成功。但这成功的起点当是起自曾国藩,继自李鸿章。这三人相辅相成,谁也不能少掉谁。所以我们现在说中国的近代史,可以说起自林则徐,也可以说是起自洪秀全,也可以说是起自曾国藩和李鸿章。
李鸿章当然不是完人,世间本无完人,如果有,也是自欺之谈。李鸿章像所有伟大人物一样,不在于他自身的成功与失败,而是找到了使中国强盛的事业,并选择了继承者,将这一事业传接下去。这也是李鸿章留给中国的最有意义的遗产。
我们评价李鸿章,不需要无聊地替他的失败去辨解,去掩饰,去粉刷添彩,也无需大动肝火地去无端指责他的失败,更无需很无聊地把他描写成为一个没事情就去逗弄八哥的人,没事就去取悦太后和皇上的人,没事就与小女人嘻嘻哈哈的人,没事就与翁同和在大殿上嚼舌头的人。
李鸿章是中国的文人与官吏。有中国文人与官吏的主要特征与缺陷,也有中国人的骨气,智慧,胆略,见识。我们应该把他做为中国人的一部份,去理解他,去批评他,去赞扬他,也要去爱护他,纪念他。
李鸿章是历史人物。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为历史人物。成为历史人物的人,必然有在历史上可值得一书的事与绩。对待历史人物,不能以现在的眼光去强求他要达到某个高度,如果达不到的话,就将之贬得一无是处。这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同时,对历史人物评价,也不能为现时的政治,政党,时事等服务。搞顺我者荣,逆我者亡。历史人物是背景,但不是陪衬。是事实,不是面团。对李鸿章也是如此,一定要以真的事实为基础,而不但以个人的好恶和感情去妄待他。以上选自
教学案例:爱国?卖国?走近真实的李鸿章
——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案例
一、引言
“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这一理念实现的重点在于教师。教师如何突破旧的教学模式的束缚,贯彻新课程标准理念精神,是新一轮教改的重点。随着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提高学生能力的问题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视。在历史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习惯,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历史教师所面临的新的挑战。
二、背景
“研究性学习”是这几年教学改革中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对话教学”模式是我们学校为了适应新一轮教学改革专门进行研究尝试的一种教学模式。我作为教师中的一员,为了能让自己适应新时代教育教学的需要,也进行了一些尝试。
三、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电视节目里放的清宫戏很多。里面的历史人物各不相同,特别是有些历史人物与书本上所描述的截然不同。每当上课讲到书上某个历史人物时,学生都会把电视剧中的历史人物及其所演绎的情节当成是历史事件来举例说明,还郑重其事的告诉你,应该是这样的。有时真让人哭笑不得。对李鸿章的评价问题一直是高一历史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我就以此为突破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四、问题的解决
(一)课前安排
为方便分配,我就以座位为依据,分成4组。
第1组,查找有关李鸿章的资料。通过书本、图书馆、阅览室、网络等途径查找。找到以后把这些资料交给第2、3组的同学,并把相关资料做成多媒体课件。
第2组,整理资料,从正面评价李鸿章。
第3组,整理资料,从反面评价李鸿章。
第4组,在2、3两组评价李鸿章的基础上,论证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二)课堂安排
第一步,由第1组的同学介绍李鸿章的生平(多媒体演示);
第二步,由第2、3两组的同学轮流发言,从正反两方面来评价李鸿章;
第三步,由第4组的同学归纳概括应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三)教学过程
(第一步)
组1:下面由我为大家展示我们组收集到的关于李鸿章的资料。
(多媒体展示)
(幻灯片1)
李鸿章生平:
李鸿章,1823年——1901年,清末大臣、洋务派和淮军首领。字少荃,安徽合肥人。道光年间的进士。起初在乡办团练抵抗太平军,屡次失败。后投靠曾国藩,1861年编练淮军,调上海,攻太平军,升任江苏巡抚、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提倡“自强”、“求富”,开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设立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等。建立北洋舰队。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幻灯片2)
以下是我们从历史书上找到的资料:
“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比较重要的有……,李鸿章成立的江南制造总局,……”
(幻灯片3)
书P37 “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兴办一批近代民用工业……规模较大的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在天津设立的开平煤矿……”
书P38“洋务派在80年代中期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北洋海军实力最为雄厚。李鸿章得意地说‘北洋海军声势已壮……入可以驻守辽渤,出可以援应他处,辅以各炮台陆军驻守,良足拱卫京畿’。”
(幻灯片4)
书P44(中法战争)“李鸿章奉行‘未可与欧洲强国轻言战事’的投降政策,使福建水师处于被动挨打境地,仓猝应战,伤亡惨重。”
书P45 “中国人民在黑旗军两次抗法大获全胜的鼓舞下,坚决要求抗击法国侵略者。但是,把持清政府实权的李鸿章却声称‘中国各省海防,兵单饷匮,水师又未练成,未可与欧洲强国轻言战事。’并声称黑旗军只是偶尔得胜,但‘一时战胜,未必历久不败;一处战胜,未必各口皆守’。”
书P46 “1885年夏,李鸿章和法国公使巴德诺在天津签订《中法新约》。”
书P48 “中日战争爆发后,李鸿章极力奉行避战求和的政策,采取消极抵抗的战略方针。”
(幻灯片5)
书P49(黄海战役)“李鸿章为了保存实力,命令北洋舰队躲入威海卫港内,不许巡海迎敌。日本取得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
书P50 “1895年初,日军进犯海军基地威海卫。……李鸿章下令不准出战,‘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895年4月,清政府代表李鸿章和日本政府代表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
“清政府派李鸿章到日本马关,与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举行谈判。日本诱逼李鸿章签字,李鸿章请求放宽期限,说‘台湾已是贵国口中之物,何必着急。’”
(第二步)
组:我们在听了两组同学的发言后,认为双方的发言都有一定的道理。我们查阅了一些资料,我们认为在评价李鸿章或任何一个历史人物时要注意这么几点:
第一,把握历史的原则。任何历史人物都是“过去”的人,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不可能超越他所处的时代。我们不能以现在的眼光要求他。李鸿章是他那个时代的一个关键人物,是一个伴随着近代洋务运动潮流而产生的标志性人物。他在晚清社会政治舞台上纵横捭阖,活动了整整四十年,其时间之长、涉及的领域之广、所作的事情之多是任何同时代的政治家所无法比拟的。
第二,把握大节原则。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看待历史人物,应看他们的大节,看他对历史的贡献。李鸿章为中国近代化所奠定基础的所有事业,令他身后的国人一直在受益。
第三,把握阶级原则。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历史人物总是处于特定的阶级关系中,总是一定阶级的代表,为本阶级服务。李鸿章是地主阶级利益的代表,是封建统治的维护者。镇压农民起义是出于统治的需要,签订不平等条约也是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他不可能跳出地主阶级的范畴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我们摘录了几条对李鸿章的评价,供同学们参考:
日本人对李鸿章的评价是:知西来大势,识外国之明,想效法自强,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
美国人对李鸿章的评价是:以文人来说,他是卓越的;以军人来说,他在重要的战役中为国家作了有价值的贡献;以从政来说,他为这个地球上最古老、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人民提供了公认的优良设施;以一个外交家来说,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
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是: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也;必为十九世纪世界历史上一人物也。“敬李之才”、“惜李之识”、“悲李之遇”。
在中国,评价一个人是一件很容易同时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五、教学效果的自评
这节课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学习的气氛很好,学习的效果也很好。课前收集资料培养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保证课堂讨论的质量;正反组的同学集体辩论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对历史人物应如何评价的讨论使课堂得到理性的升华。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历史人物的解读,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主体性在本节课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这是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可能达到的。
六、反思与讨论
1、本节课大部分同学都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高涨。但由于分工的局限,第1组和第4组同学的参与机会较少。另外,由于学生的程度、兴趣不尽相同,有个别同学上课的积极性不高。
2、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更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素质提高的基本点就是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师如果不跳出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不主动进行教学改革,那么学生的素质提高就是一句空话。
3、这节课效果非常好,但是上这么一节课,不仅老师要花大量的时间,学生也要花大量时间。老师花时间进行教学设计、备课是应该的。但学生由于受时间、条件等的限制,是不可能做到每节课都能准备这么充分。而且花大量时间在搜集资料上,会导致基础知识相对薄弱而影响了考试成绩。成绩是当今教育体制下衡量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指标。提高学生素质是时代的要求,希望广大同仁在出成绩的同时能坚持新课标、新理念,从而实现国家新一轮教改的目标。
4、提高学生素质是一个长期作用的过程,教师不能指望上一两节课就能实现新课标提出的新理念,不能急于求成,要做到细水长流。
5、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因此在教学中也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特别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那些李鸿章的生平,我就不多说了!我就说说我的看法,当时曾胡左李所谓洋务先锋,中兴名臣哪个不是个顶个,人中之杰!对他们的贬低实际上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悲哀!论才,他们是第一批开眼放洋看世界的,你叫一个在封建教育下的人去结束帝制,改革开放这现实吗?论德,曾文正公乃为官楷模,清廉自律,李鸿章不及其师。但是,水至清则无鱼,这也是大环境所至,至少李比现在的那些官员要好的多!这四人之所以没能扶起清朝主要原因不是西方船坚炮利,不是清庭顽固腐败,更不是农民、革命党人的屡屡起义,而是一个国家的兴起,必须由主体民族为主导,而满清恰恰是由百万旗人控制四万万汉人,从而使满防汉,汉嫉满,上下不能同心,而此四人恰好夹于二者之间,因此他们的事业必败。论人,他们有英杰,国之柱石。我一直对他们怀有敬意,但他们的一生及所做的事业都是悲剧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