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 我们新媒体专业出去到底能为新媒体领域做点什么?记得我毕业的时候对什么叫富媒体、什么叫流媒体都不清楚,把banner意思混成一团。记得毕业那年去美院看新媒体毕业展,有这么个共识:他们搞的是装置艺术,只要有钱我们这些人也能搞,也能玩。真不知道美院老师听了这个共识会不会气吐血。我不得不承认我们错了,美院的新媒体我理解成装置新媒体,在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等发达国家的公共场合,让用户参与到装置新媒体,宣传产品成果。而我们学校搞的是网络新媒体,借助网络为传播者和接受者、接受者和接受者搭建流畅的网络平台。我们跟美院有个共同的特点,数字性,互动性,个人性,我理解为都是数字互动新媒体。 新媒体是:用户能自主选择内容、传播者和用户形成对等交流、同时无数用户也可以进行对应交流的媒体。艾,太概念了,还是简单点,来自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它具有互动性、数字化、个人化的特点,数字化是本质,互动是表现形式,个人化则是一种延展。 互动性。互动应该是一种使对象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彼此发生积极的改变的过程。关键词是相互作用(reciprocityA reciprocal condition or relationship.)积极。分众不请自入的广告形式,当然被排除在新媒体之外。互动性使得在公共领域中的传播不仅有大众传播的性质,还有人际传播的特征。 数字化。在题为新媒体的新字,便是霸权,前无古人的霸权的日志中,我讨论过这个维度。数字化的内容,使得内容本身得以更广阔地实现范围经济,即以很多种不同形式呈现。 个人化。传统媒体,在面对每个受者之时,都是一样的。比如,同一台节目,或者,同一张报纸。但是,新媒体不然。同样一个域名的网站,用户面对的界面和内容可能不同。原因可能有二:一是用户定制;二是传者(也就是网站)根据用户的操作习惯,通过类似cookies技术,给予不同的内容呈现。这两个原因其实根子上,还是受者与传者互动的结果。试想从来没有留下阅读痕迹的用户,怎么会被网站判断出他希望读什么?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熊澄宇教授: 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我认为:一、新媒体并非就是新出现的媒体(通常大家将互联网和手机称为第四、第五媒体。按照新媒体形态的出现时间这样的排序法去划分新旧媒体显然太粗放了),二、新媒体并非就是新技术支撑的媒体(数字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数字广播,数字广播显然不是新媒体) 分众传媒CEO江南春: 分众就是区分受众,分众传媒就是要面对一个特定的受众族群,而这个族群能够被清晰地描述和定义,这个族群恰好是某些商品或品牌的领先消费群或重度消费群。 互动 工作中,在一起讨论创意时,经常会有人说:艾,你这个想法不错,就是缺少互动,没有一个鼠标动作让用户去玩。有资深广告人聊天时竟然说:游戏不是互动,他就不过是在玩个游戏嘛。完蛋,我个人认为很多大小公司都存在这个现象,被互动表面意思迷惑了。 所谓的互动: 就是双方互相的动起来。一种使对象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彼此发生积极的改变的过程。关键词是相互作用(reciprocityA reciprocal condition or relationship.)。而不是简单理解成一定要让鼠标在这么个显示屏幕上画朵花,画个鸡蛋后画面出现什么样子的效果。对于做什么样性质的网络广告,应该有的放矢,比如鼠标感应,拖、拉、触一些动作引起用户兴趣;比如视觉冲击震撼用户;比如画面表现形式,涂鸦,插画等等;这些最终目的是让用户参与到整个互动过程中来。采取什么样的表现形式是互动营销重要的部分。我敢肯定:不管做什么设计,有什么创意,本质在于以人为中心,这是真理。互动的双方一方是消费者,一方是企业。他们抓住共同利益点,找到巧妙的沟通时机和方法才能将双方紧密的结合起来。互动营销尤其强调,双方都采取一种共同的行为。 公司互动培训会上:演讲人shon把互动归纳为Design+Technology,我很赞同,因为设计已经包括用户使用性 互动广告的本质 : 互动广告作为一种广告活动,它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内容主题、受众、时间、媒介或载体。离开其中任何一个条件都构成不了互动广告。互动广告作为一种广告手段是符合人类的自然沟通行为的一种双向沟通理念。它区别于传统的广告方式。互动形式是互动广告作品的灵魂。 广告圈内有这么种说法: 三流的让人们对表现形式表示夸奖;二流的让用户对其创意和策略印象深刻;最成功的则让目标群付诸行动,而忽略创意和策略本身。那么最好的广告当然就必须运用互动营销来实现。 互动营销 互动营销是指: 企业充分利用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用于产品的规划和设计,尽可能生产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互动营销的实质就是: 充分考虑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切实实现商品的实用性。 互动营销的表现方式: 目前的主要有付费搜索广告、手机短信营销、广告网络营销、博客广告和电子邮件市场营销等,主要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营销人员和目标客户之间的互动。 精准的互动营销: 通过《Marketing Test》营销测试系统及大型个性数据库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进行精准衡量和分析,实施精准定位。目的是更好地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树立起企业产品和服务在顾客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为企业培养和建立稳定的忠实顾客群,从而达到一对一传播沟通的终极目标,即由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转化为消费者之间的沟通,从而实现消费者的口碑传播和无限客户增殖;一传十,十传百形成裂变式客户增殖效果,使企业低成本扩张成为可能。 记不得广告届哪位名人说过这样的话:口碑传播将是未来最强大的广告。 所以从事互动设计的人
多媒体互动电子杂志简称电子杂志(E-magazine),又称网络杂志、多媒体互动杂志等,通常指完全以计算机技术、电子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依托而编辑、出版和发行的数字化杂志。这里,“电子杂志”的概念严格意义上指的是第三代电子杂志——通过互联网进行出版,使用计算机设备阅读,采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电子杂志。其表现形式综合了动画、声音、视频、超链接及网络交互等手段,效果犹如一本在计算机屏幕上展开的书,文字、声音与图像相得益彰,内容丰富生动,再加上为读者提供了便捷的电子索引、随机注释等,电子杂志非常具有互联网时代的气息,被人们誉为“21世纪的代表性数字媒体”。
互动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指各种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作用和关系.
1、 列举在你的生活、工作中常提到“互动”方面的三种情景。
2、你对互动的理解是怎样的?
互动提示
在自然科学中,物理学较早地阐述互动的概念,以解释物体或系统之间的作用和影响,说明能量守衡定律。在社会科学中,社会学在19世纪即应用互动的概念来解释社会学的现象,并形成了具有丰富理论内容的“社会互动论”的学说。在今天,伴随着现代化、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人们的交往范围、交往手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际之间、事物之间、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进入了新的层次,因此互动关系的研究更引起了社会多方面的关注,互动关系的研究、互动概念的使用涉及到了越来越多的领域,在互联网上以“互动”为关键词稍加搜索,即可查到相关的条目达10万条之多,“互动机制”概念的使用也具有较高的频率。
互动的含义
互动,笔者搜集了相当多的资料没有找到相关的解释。
笔者认为,从两个构成的字来说,按照辞典上的解释“互”是交替;相互,“动”使起作用或变化,使感情起变化。归纳起来“互动”就是指一种相互使彼此发生作用或变化的过程。一直以来在思索“互动”按照词义上来说是相互作用的一个过程。好像与我们日常听到的“互动”含义有些差别,至少是按照以上的解释不能表明我们使用得如此频繁的本义。因为我们知道相互作用,有积极的过程,也有消极的过程,过程的结果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显然消极的过程以及消极的结果都不是我们的追求。
结合辞典的解释与人们使用的本意,笔者认为互动应该是一种使对象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彼此发生积极的改变的过程。关键词是“相互作用(reciprocity——A reciprocal condition or relationship.)”“积极”。
社会化是在一特定文化中,从无助的婴儿,开始学习各种态度、价值、与行为, 变成一个有自觉、有知识,以及有能力的人的过程。
每个人都是社会化的来源,因为每个人都与人互动,每天在互动如何保存或是改变社会结构。毕竟,社会秩序,要靠社会行动者(social actor),不管是个人、组织、社会制度,都可以是社会行动者的单位,来使用,维持,挑战,现有的社会结构。
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就是人的发展和为人的发展。因为社会的发展进步实质上是人们追求幸福和发展的结果。马克思曾明确指出:“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究竟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而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内在联系,认为社会是以人的存在为前提的,而人的存在和发展又有其一定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于是人便从事劳动来满足这种需要,结果就产生了社会。人的劳动不仅创造和发展着社会,而且也发展和改造着人自身。人在通过生产劳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过程中,自身也得到了发展。由此可见,离开了人就不成其为社会,离开了人的发展,社会也就无从发展,整个社会发展是以人的发展为目的的。人是社会赖以发展的诸因素中第一重要的、决定性的因素。
人和社会是相互作用,互相决定、互相促进的,因而任何一方的发展都离不开对方的发展,都必须把对方的发展作为目的,把自己的发展作为手段,这样才能促进双方的同步发展。没有整个社会的发展,个人的发展也就没有基础和条件,同时,整个社会的发展恰恰是社会上无数个人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的结果。人的全面发展需要通过改造客观世界促进社会发展去实现,社会的发展也需要人通过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来保证。
人作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创造者和接受者,其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的发展都是为人的发展提供条件和手段,都是为了丰富人的需要,提高人的自由度和主体性,促进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偏离以人为中心的任何发展都不能称为真正的发展。所以,人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及改善的程度是衡量社会是否发展及发展程度的重要尺度,因而,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把提高生活质量,增加教育机会,改善医疗和保健条件,满足人的各种精神、文化、娱乐需求同增加经济总量,提高居民收入等经济目标,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
人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相互依存的,二者互为发展条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强调既要注重经济的发展,又不能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不能危及子孙后代的发展,而这种发展归根结底离不开人。同时,人的可持续发展也离不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维持社会可持续发展中。人的可持续发展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主导性促进作用。这首先在于,可持续发展的人能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能尊重相互间协调、平等、持续运行的规律,具有战略眼光和长远观点,能确保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人的可持续发展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均衡发展,富有个性,潜能存量丰富,精神境界高尚,这样便能理智地持有新的发展观,注重人、社会、经济、环境等整体协调的发展。再次,人的可持续发展使人具备科学文化知识和某些技能,又富有人文精神,在推动经济突飞猛进的时候能够不沦为“经济动物”、“科技奴隶”,并与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精神空虚、犯罪蔓延等现象作斗争,使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