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期刊官网

2023-02-13 22:0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期刊官网

《计算机科学》由国家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主办,统计源期刊。
期刊周期是月刊。
主要栏目有: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软件工程与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计算机体系结构和图形图像处理等。
读者对象为大专院校师生,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科研、生产人员。
具体的你可以去58论文网问问了解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杂志属什么期刊

《计算机科学》(月刊)创刊于1975年,由国家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主办。报导国内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以其新颖、准确、及时为特色,突出动态性、综述性、学术性,“前沿学科”与“基础研究”相结合;“核心技术”与“支撑技术”相结合;“倡导”与“争鸣”相结合。荣获重庆市优秀期刊;2010年第六届重庆市十佳科技期刊;2012年重庆市重点学术期刊建设工程政府资助项目;2013年重庆市重点学术期刊建设工程政府资助项目。2001年重庆市优秀期刊、2004年第三届重庆市优秀科技期刊、2005年重庆市优秀期刊编辑部。
《计算机科学》主要栏目有: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软件工程与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计算机体系结构和图形图像处理等。读者对象为大专院校师生,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科研、生产人员。我们坚持“双百”方针,活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学术气氛,重点报导国内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为我国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立于世界之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奋斗矢志不渝。
计算机科学杂志栏目设置
计算机网络与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及图像处理、软件工程
计算机科学杂志荣誉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探索怎么样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算是非常好的期刊,3核心期刊!!
主办单位: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
出版周期:月刊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16-2017年度)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5-2016年度)(含扩展版)
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14年版

东南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① 东南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大纲

009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南大学200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及参考书目 %D¢006-8-24 18:22:56 东南大学 考研共济网 点击浏览:744次 %D%A·[考研一站式]东南大学硕士招生相关文章索引 %D%A·[考研一站式]东南大学硕士专业课试题、[订购]考研参考书、专业目录 %D%A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D 09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125 %D 81201计算机系统结构 %D 1新一代网络体系结构 %D 2网络行为学与网络测量 %D 3网络安全与监测 %D 4网络协议 %D 5网络化制造支撑技术 %D 6分布式处理 %D 7并行处理 %D 8电子系统设计技术 %D 9现代工业控制系统体系结构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01数学一④935计算机专业基础 复试笔试科目:计算机综合业 %D%A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必考(60分);网络基础、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基础三门选一(90分) %D 8120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D 1新型程序设计语言 %D 2软件开发方法与技术 %D 3软件形式化方法 %D 4软件分析测试与质量保证 %D 5软件工程与环境 %D 6语义Web %D 7算法及理论 %D 8智能软件方法与技术 %D 9知识与信息获取技术 %D¡0基于web系统及其分析测试技术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01数学一④935计算机专业基础 复试笔试科目:计算机综合业 %D%A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必考(60分);网络基础、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基础三门选一(90分) %D 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 %D 1高性能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 %D 2分布对象计算 %D 3协议工程 %D 4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 %D 5网格计算 %D 6计算机协同工作 %D 7中间件技术 %D 8数据库管理系统 %D 9多数据库系统的集成 %D¡0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D¡1移动数据库系统 %D¡2 Web数据资源处理 %D¡3分布式人工智能与多Agent系统 %D¡4电子商务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01数学一④935计算机专业基础 复试笔试科目:计算机综合考 %D%A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必考(60分);网络基础、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基础三门选一(90分)共济 %D 81220图像处理与科学可视化659 76674 济 辅导 6554 8814 %D 1科学可视化与成像65976 455 %D 2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655423 17 %D 3医学信息技术及应用研 业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01数学一④903数字信号处理200092 复试笔试科目:信息处理综合辅导 %D¦5976 455 %D¦5976 455 %D%A专业代码名称业 指导教师业 %D 81201●计算机系统结构021- 龚俭;吴国新;丁伟;张月琳;曹争;杨全胜;程光等共济网 %D 8120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共 徐宝文;瞿裕忠;滕至阳;翟玉庆;邓建明;王红兵;陈汉武;高志强;李必信;王岩冰;周晓宇;聂长海等 %D 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 顾冠群;孙志挥;罗军舟;王茜;金远平;徐立臻;汪芸;刘亚军;陈钢;姜浩;何洁月;沈军;徐造林;曹玖新;李小平等 %D 81220图像处理与科学可视化 罗立民;舒华忠等 %D%A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参考书目 %D 81201 计算机系统结构 初试:《数据结构(C++描述)》金远平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数据结构》殷仁昆等编,清华大学出版社;《Compilers:Principles,Techniques,and Tools》,A.V Aho.Ravi Sethi,J.D Ullman,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程序设计语言编译原理》(第3版),陈火旺,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Modern Operating System》Tanenbaum A S,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现代操作系统教程》滕至阳,高等教育出版社;《离散数学》耿素云、屈婉玲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离散数学》朱一清编,电子工业出版社;复试:《计算机网络》,吴国新、吉逸编著,东南大学出版社;《数据库系统原理》,王能斌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Sofare Engineering—a Practitioner's Approach》(软件工程—实践者之路)(第六版)ROGER S.PRESSMAN,清华大学出版社;《计算机组成原理》徐福培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 %D 8120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同081201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 %D 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 同081201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 %D 81220 图像处理与科学可视化 初试:《离散时间信号处理》,奥本海姆与谢弗著,黄建国,刘树棠译,科学出版社,2000年;复试:(1)《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雷丽文,朱晓华,蔡征宇,缪均达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Visual C++程序设计基础》,陈华生,张岳新主编,苏州大学出版社

② 东南大学的计算机网络方向研究生毕业去向如何

只有两种计算机语言:一些语言天天挨骂,另外一些没有人用

③ 求东南大学 计算机网络期末试题 或者其他相关试题一份,谢谢了

网络文库里,呵呵

④ 为什么东南大学计算机研究生考试专业课不考计算机网络啊

1、为什么东南大学计算机研究生考试专业课不考计算机网络只有学院领导才知道。

2、各个大学的计算机研究生考试专业课考什么是各个学校自主确定,没有统一的要求。

3、打算报考东南大学就按照学校专业目录公布的科目备考,至于为什么考则了解的意义不大。

⑤ 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院就业情况怎么样

不错

学院建有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计算机网络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网络与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中法生物医学信息研究中心,以及国家863/CIMS“网络与数据库”工程实验室、中国教育科研网华东(北)地区网络中心等一批科研实验基地,还建有东南大学CIMS技术中心、影像科学与技术实验室、电子商务研究与开发中心、信息安全技术中心、未来网络研究中心、东南大学-IBM云计算研究中心等交叉学科研究机构。

学院注重加强科学研究,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近10年来,承担了各类科研项目共25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国家863、国家科技攻关、教育部和江苏省等重要科研项目160多项,获得国际工业领先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8项、部省级奖20多项,在国内外著名的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800多篇,其中SCI、EI、ISTP三大检索1000多篇次。

学院始终以培养高水平人才为目标,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社会人才需求,精心制定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计划,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理念是“强化基础、软硬结合、立足系统、面向应用、加强实践”。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成为首批江苏省品牌专业,并成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还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成为国家及江苏省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建设点。“数据库原理”成为国家精品课程。

学院形成了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特色,整个学科协调发展、快速发展的局面,在学科地位、科研水平、教学质量、人才培养等方面居国内前列。据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发表的关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的评估报告,学院的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都被评为A+级,都名列全国第8。

学院将以学科建设为中心,大力加强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重点巩固并不断提升计算机应用技术国家重点学科水平,努力将软件工程发展成为国家重点学科,进一步优化和发展图像处理与科学可视化学科,积极发展计算机系统结构学科,整体推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建设。构建一支规模适度、结构优化、领军人才突出、创新能力强、团结协作的师资队伍;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国家级研究与实验平台;参照国际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廉政建设,切实改善与提高师生员工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条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建设和谐学院。

⑥ 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一级学科博士点

200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建立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东南大学拥有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和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与图象处理与科学可视化全部4个博士点和硕士点。目前,该一级学科有19位博士生导师:
李幼平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
龚俭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
罗军舟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
吴国新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
丁伟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
汪芸教授(研究方向为分布式系统)
沈军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
程光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
曹玖新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
陈汉武教授(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及量子计算)
罗立民教授(研究方向为生物医学成像)
舒华忠教授(研究方向为图像处理与分析)
李宝生教授(兼)(研究方向为图像处理与分析)
李必信教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及理论)
王红兵教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及理论)
李小平教授(研究方向为数据库及信息系统)
高志强教授(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及其应用)
漆桂林教授(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及其应用)
蒋嶷川教授(研究方向为分布式系统与社会网络)

⑦ 有谁能告知东南大学计算机方向研究生具体有哪些专业谢谢啦

//cse.seu.e.cn/graate/graate_introce.aspx

(1)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高性能网络体系结构及其协议、分布对象计算及CORBA技术、协议工程、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网格计算、网络行为学、面向海量数据处理应用的 相关算法和大型系统构造技术、大规模存储体系结构、网络教育、网络制造、电子商务。
(2)数据库和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多数据库系统的集成、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移动数据库系统及其应用、Web数据资源、企业信息系统、XML数据管理技术、生物数据网格、空间数据库、工作流技术。
(3)人工智能及其应用:分布式人工智能与多Agent系统、人工神经网络、模糊信息处理与决策、模糊模式识别、不精确信息处理、地理信息模型与空间推理等方面。
(4)软件工程及理论:程序设计语言、软件分析与测试、软件质量保证、软件形式化技术、新型软件方法与技术、知识与信息获取技术、语义Web与Web工程、面向对象技术。
(5)理论计算机科学:量子计算、信息理论、模糊理论、近似算法、随机算法、分布式算法。
(6)计算机系统结构:嵌入式应用系统与嵌入式操作系统、现代工业控制系统体系结构、集群系统体系结构和并行计算、保安监控系统。
(7)图像处理与科学可视化: 成像和图像重建理论与方法、高维数据的分析与可视化、 虚拟现实技术及应用、图像处理与分析、基于内容的图像数据库检索方法、图像监控技术与系统、图像信息网络技术与系统、计算机辅助医学诊断和治疗方法与系统。

广西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型本科)的学长学姐回来一下!

教师队伍情况
经过近10年的课程建设,围绕本课程,形成了由广西首批教学团队负责人、学校示范教授、教学名师董荣胜具体负责,由全国模范教师、广西教学名师古天龙教授指导,拥有学校“十佳师德”标兵称号的,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有关教学奖,发表多篇(部)在国内较有影响教学论著、结构合理、年轻而又有富有朝气的师资队伍。
一、课程负责人

董荣胜,男,广西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思维及应用研究室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

二、教学指导及专题讲座

古天龙,男,博士,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三、主讲教师

钟艳如,女,硕士,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学院副院长,计算思维及应用研究室教授、硕士生导师。

陈光喜,男,博士,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赵岭忠,男,博士,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思维及应用研究室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常 亮,男,博士,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思维及应用研究室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李凤英,女,硕士,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思维及应用研究室讲师。

课程负责人董荣胜教授
董荣胜,男,广西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思维及应用研究室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9年7月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现为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广西计算机学会理事、广西首批区级教学团队负责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学校示范教授、教学名师。

研究方向:网络安全协议、形式化技术、计算思维与计算机方法论。承担了国家八五攻关项目、总装备部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项目、广西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是计算学科认知理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的构建者和倡导者,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会议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著作型教材2部,以第一作者撰写的论文和著作分别被他人引用160多次,主要成果被美国计算学科教程(CC2001)和《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采用,撰写的教材《计算机科学导论——思想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9月出版)被北京大学国家级精品课程“计算概论”列为推荐教材的首位、撰写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9月出版)与《计算机科学导论——思想与方法》分别被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内数十所高校选为教材,主持和参与的教改项目分别获广西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次、三等奖2次,撰写的教材分别获广西优秀教材一等奖1次、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次。

主讲教师古天龙教授
古天龙(教授/博导/博士)1964.10生于山西、芮城,分别于1984.08、1986.12、1996.01在太原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大学获工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8.01至2002.03在澳大利亚CURTIN理工大学、MURDOCH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1998年破格晋升教授,2001.03至今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2003.08至今任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现为IEEE高级会员、ACM会员、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软件工程专业分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Petri网专委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工程与工艺专委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知识工程与分布式智能专委会委员、广西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计算机科学》编委。

多年来一直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控制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软件工程与形式化方法;知识工程与符号计算;嵌入式系统;传感器网络与协议工程;离散事件/混杂系统等。近年来主持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重点项目、国防预研基金、中澳国际合作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等2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教材《软件开发的形式化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网络协议的形式化分析与设计》(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软件工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离散数学》(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等5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会议发表学术论文130篇(其中EI、SCI收录51篇)。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004)、“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2000)、“广西高校跨世纪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996),并荣获全国模范教师(1998)、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4)、广西优秀专家(2007)、广西优秀留学回国人员(2006)、广西教学名师(2008)、电子工业部优秀科技青年(1996)、电子工业系统优秀教师(1997)、广西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广西优秀教材一等奖(2006)、广西优秀教材一等奖(2003)、广西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4)等。

主讲教师钟艳如教授
钟艳如(教授/硕导) 1965.3生于江西、宜春,分别于1986.07、2000.03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获工学学士、硕士学位。2007.12晋升教授。现任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计算机网络教育分会理事,广西计算机学会会员,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学院副院长。多年来一直从事计算机学科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主要研究领域为:知识工程与符号计算、计算机辅助精度设计、新一代GPS标准体系的理论等。共承担和完成科研项目12项,其中包括,主持区自然科学基金(2007年)、区教育厅项目(2004年)、横向课题(2005年)和校科研课题(2003年)各1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排名第二(2006年和2009年)2项和排名第四(2003年) 1项,参加(排名第二,2004年)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参加(排名第二,2006年)区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加(排名第二,2004年)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项,参加区教育厅科研项目(排名第二,2002年)和(排名第三,2006年)各1项。共承担和完成教改项目6项:主持广西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立项课题1项,参加区高等学校精品课程排名2项(排均为名第三),校级教改项目3项(其中两项排名第一,一项排名第二)。共发表论文40多篇,其中,国际四大索引(SCI、EI、ISR、ISTP)收录期刊15篇。荣获广西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的建立及其教学实践”,2004,第四)、、《多媒体技术》网络课程获得广西教育厅多媒体课件优秀奖(2004,负责人)、曾出席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八次代表大会,获得十佳师德标兵(2008)等。

主讲教师陈光喜副教授
陈光喜(副教授/博士),男,汉族,1971年生。1997年7月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计算数学专业硕士毕业;2002年7月中国科学院成都计算所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博士毕业。

1997年7月至2003年8月中国科学院成都计算所自动推理实验室助理研究员;2003年8月至今,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2005年6月起任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从事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应用数学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广西教育技术协会常务理事。

近3年来参加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主持广西教育厅科研和教改项目6项,其它科研项目8项;发表科研论文24篇,其中EI检索4篇;发表教学论文12篇;主编教材1部。获桂林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1项, 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三等奖1项,广西教育教学软件大赛一等奖2项。

主讲教师赵岭忠副教授
赵岭忠(副教授/博士),1977.11生于河南、南阳。分别于2002.06、2007.1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工学硕士、博士学位. 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0余项。

涉及领域包括:复杂生产过程的符号调度、面向对象分布式实时系统的建模与任务调度、安全协议分析及模型检验等. 参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的研究,并于2005年获广西区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在《Software Quality Journal》、《计算机研究与发展》、《计算机科学》、《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通信学报》、《计算机工程》等国内核心期刊及“APLAS’07”、“TASE’07”、“PRICAI’06”、“AI’06”、“SEKE’06”等重要的软件工程和人工智能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和录用论文近40篇. 目前的研究兴趣包括:逻辑程序在人工智能和软件验证领域的应用,抽象解释理论及其在逻辑程序的分析和验证、软件安全领域的应用,符号计算等。

主讲教师常亮副教授
常亮(副教授/博士),1980年6月生,2008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获工学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为行动理论、描述逻辑、语义Web服务、智能主体、以及形式化方法。作为主要成员先后参与或完成了1项973项目子项目、1项国家863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Service Oriented Computing and Applications》等国内外期刊以及“DL’07”、“KSEM’07”、“PRICAI’08”、“ICWS’08”等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被EI收录11篇。

《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课 课程代码:

总 学 时:48学时(其中,理论课32学时,实验课16学时) 学分:3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数字媒体、教育技术学等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入学学习的第一门专业必修课,它构建在计算学科认知模型的基础上,以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从学科思想与方法层面对计算学科进行导引。

本课程来源于ACM教育委员会对“整个计算学科综述性导引”(计算机导论)课程构建的要求,即用严密的方式将学生引入计算学科各个富有挑战性的领域之中。本课程为学生正确认知计算学科提供方法,为今后深入学习计算机课程作铺垫。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计算学科专业名称的演变,学科的描述、培养侧重点,学科各专业方向的知识体与核心课程,“计算机导论”课程的构建,了解计算学科的历史,计算学科的基本问题;计算学科中的抽象、理论和设计三个过程及其内在联系;了解计算学科各主领域的基本内容及其相应的课程设置、计算学科中的核心概念、数学方法、系统科学方法、社会和职业问题、学科若干问题、学科教育发展与展望等内容。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1.绪论(2学时)

计算学科的定义;计算学科的根本问题;计算学科专业名称的演变;分支学科及其培养侧重点;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和信息技术等4个主要分支学科的知识体和核心课程;最后,“计算机导论”课程的构建问题;计算学科认知模型——计算学科二维定义矩阵;计算学科若干问题的介绍。

2.计算学科的基本问题(6学时)

计算的历史;对问题进行抽象的典型实例——哥尼斯堡七桥问题;“梵天塔”问题;“停机问题”;算法复杂性中的难解性问题、P类问题和NP类问题;证比求易算法;P=NP是否成立的问题;旅行商问题与组合爆炸问题;找零问题、背包问题与贪婪算法;“GOTO语句”与程序设计中的结构问题;“哲学家共餐”问题与计算机系统中的软硬件资源的管理;“两军问题”与计算机网络;“图灵测试”;“中文屋子”;计算机中的博弈问题。

3.计算学科中的3个学科形态(6学时)

一个关于“学生选课”的例子;抽象形态;理论形态;设计形态;3个学科形态的内在联系;计算机语言的发展及其3个学科形态的内在联系。

4.计算学科中的核心概念(5学时)

算法;数据结构;程序;软件;硬件;计算机中的数据(含进位制数及其相互转换,原码、反码和补码及其转换,字符、字符串和汉字,图像数据的表示,声音数据的表示等);CC1991报告提取的核心概念。

5.计算学科中的数学方法(5学时,含1个学时的讲座)

数学的基本特征;数学方法的作用;集合,函数和关系,代数系统(含群、环、格、布尔代数,布尔代数与数字逻辑电路);定义、定理和证明,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证明方法;递归和迭代;公理化方法;形式化方法。

6.计算学科中的系统科学方法(3学时)

系统科学的基本思想;软件开发中为什么要引入系统科学方法;结构化方法;面向对象方法。

7.社会和职业的问题(3学时)

计算的社会背景;道德分析的方法;职业和道德责任;基于计算机系统的风险和责任;团队工作;知识产权;隐私和公民自由;计算机犯罪。

8.探讨与展望(2学时)

学科中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计算教育的发展与展望等内容。

四、实验教学内容与要求

1.存储程序式虚拟机(4学时)

掌握机器指令的格式,理解机器指令系统的组成;理解“程序与数据”的同等看待;理解算法与机器的关系,了解程序在机器上的执行过程。

2.结构化程序设计(3学时)

熟悉顺序、选择、循环3种程序结构;掌握C语言编写选择、循环语句的方法。

3.递归与迭代(3学时)

加深理解递归及迭代的概念;掌握用C语言编写递归及迭代程序的方法;了解递归和迭代之间的差别。

4.算法综合练习(4学时)

熟悉结构化程序设计在算法中的应用;理解二分查找法的思想。

5.实验考试(2学时)

五、教学方法的原则建议

建议由各学校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担任本课程的主讲,并使用投影仪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可穿插介绍一些计算机界著名学者的生平事迹以及我国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构成

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10%,理论考试(开卷)成绩占70%,实验考试成绩占20%。

七、教材与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董荣胜.计算机科学导论——思想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参考书目:

1.董荣胜,古天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2.J.Glenn Brookshear著,刘艺等译.计算机科学概论(第9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3.许卓群,李文新,罗英伟.计算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赵致琢.计算科学导论(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04

5.王玉龙.计算机导论(第二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6.黄国兴,陶树平,丁岳伟.计算机导论(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八、说明

本大纲根据美国计算机协会(ACM)教育委员会对“整个计算学科综述性导引课程”课程的要求,以及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规范和IEEE/ACM制定的CC2001-CC2005有关教程编写。

主讲教师李凤英讲师
李凤英(讲师) 1974.3生于辽宁、朝阳,分别于1998.07、12003.03在桂林电子工业学院获工学学士、硕士学位。2002.03至今一直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学院任教,现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领域为:符号模型检验、Petri网、符号调度技术等的研究。近年来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澳国际合作等项目。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